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农业经济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农业经济是指农业再生产中生态与经济的内在联系及相互结合的统称。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农业已经摆脱了过去旧的发展模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努力发展农业生态经济已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农业生态经济离不开农业生态环境的支持,但在现实中,我国的农村生态环境却正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形势和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与生态农业经济的关系,并提出了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生态农业经济;农村生态环境;关系影响;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立国之本。农村不仅是农民进行生产、生活的安身立命之所,也是人们食物的来源之地,是保证国家和谐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为我国居民提供了良好、可靠的食物来源保障。但与此同时,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农村生态环境却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人口增长、环境污染、森林破坏、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使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对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之路,才是实现我国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生态农业经济的内涵
要正确认识什么是生态农业经济,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概念的提出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其主要是指合理利用经济学原理,组织和管理农业生产建设,将传统农业、现代科技和绿色发展理念有机结合,将农业向合理生态转化,农业回归自然,实现农业高产高效与可持续发展兼顾的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而生态农业经济就是以发展生态农业,使农村经济、农业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相协调为基本原则,以不超出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为基本前提,以因地制宜、使区域自然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得到合理利用、充分发挥为基本方向,在确保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实现生产过程和资源利用高效化,确保开发产品优质化、无公害化,促使生产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现代化农业产业。由生态经济的内涵我们可以总结出生态农业经济的特点,主要包括:协调性,生态农业经济讲求的是农业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以及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适宜性,生态农业经济是通过多种技术装备,使农业发展适应区域环境条件、自然资源条件以及当地发展实际情况,从而使区域各项资源合理配置、合理利用,使农业经济发展能够扬长避短,优势尽显;持续性,生态农业经济重视的是现代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讲求的是农业生态和农业经济的长期整体效益,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技术装备和发展策略进行不断的改进和调整,因此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长期持续性。
二、农村生态环境与生态农业经济的关系研究
1.农村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基础。
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生态环境的支持,农村生态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需的耕地、水等资源,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农业生态环境中每一个因素的改变都有可能对整个农业生产系统产生各种影响,如果耕地和水土资源等被破坏、被污染,必定会影响农业生产的产量和农产品的质量;同样,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也必然会极大地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因此,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农村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2.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在农业生态资源有限和农业生产技术有待提高的前提下,短期内,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存在矛盾的,但从长期来看两者又是相互促进的。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更好的资源条件,从而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而农业在发展的同时,又会为农村生态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促使农村生态环境的逐渐改善,因此两者是互为支持,互为促进的。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发展农村经济的时候,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视农村生态资源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之路,才能使农村与农业长期健康发展。
三、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
1.耕地资源紧张,耕地质量不断恶化。
耕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保护耕地也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但我国当前却面临着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恶化的问题。据统计,我国现有耕地1.26亿公顷,但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公顷,不足世界人均的一半,且其中的13.3%属于坡耕地,耕地资源较为有限,并且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粗放的开发、过度地侵占滥用和各种污染问题,使得可用的高质量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仍然在不断地减少。
2.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外部污染和自身污染两方面。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和城市的生活垃圾和废弃物也不断增多,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没有固定的垃圾倾倒区域和专门的垃圾处理措施,很多生活垃圾随意乱扔,生活废水不经处理就随意进行排放;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产生的大量工业废水也通过各种流通渠道对农村水体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和各种形式的污染,这些都属于外部污染的范畴。而自身污染则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过程中,随着农业生产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自身污染的情况也日益突出。自身污染一是滥用农药、化肥而造成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污染;二是农业生产残留,如秸秆、畜禽类粪便处理不当而造成的污染。我国本身农业用水就非常紧张,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农村有5000万人口和3000万牲畜面临着饮水不足的威胁,受旱农田达到了3亿亩,而各种污染更是加剧了这种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活动。
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措施
1.提高人们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提高人们生态环保意识是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关键。农业生产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需求,但长期以来,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理,并且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造成了农业资源的透支利用和破坏式的开发,使农业生产超出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虽然我国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花费了不少精力,但治标不治本,建设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因此,必须设法从提高环保意识入手,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做好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为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打好基础。
2.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虽然我国近几年来陆续颁布了一些涉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整体而言,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不十分健全,主要体现在监管制度不完善、操作性不强等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难以及时跟进,使得一些方面还存在着法律空白。因此,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加强法律法规执行力度,才能从法律制度上有效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3.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相关投入。
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农村生态建设。兴修农业水利工程,促进水资源合理保护利用;加强垃圾回收处理和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改造,以及相关的资金和技术装备投入,促进环保技术装备升级改造,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五、结语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多、制约条件多。因此,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各种有利条件共同发挥作用,牢固树立起“既要农业经济发展,又要农村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才能真正搞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作者:张彩霞 冯俊霞 王尚 单位:河北省委党校邯郸站
参考文献:
[1]张忠根,应风其.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经济;生态环境
科技水平提高不但带动了社会经济发展,还推动了我国农业更好地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不但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带来了严重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经济增长和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愈加激烈,这也给我国农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发展生态农业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1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便是资源短缺。人口持续增长,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业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随意地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我国水源、空气以及土壤都出现了严重的污染,发展生态农业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更好地开发我国的农业资源,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给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并采取措施推动我国生态农业更好地发展。
2生态农业给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虽然我国幅员辽阔,面积非常大,但是我国同样也是个人口大国,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业资源的缺少也给我国农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国想要更好地发展农业,便必须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生态农业出现能够很好地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让农业经济增长更加合理,其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影响重大。
2.1生态农业能够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进程
生态农业这种模式是由多种技术和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能够将当前最先进的农业管理理念和农业科技技术结合在一起[1]。实施生态农业的时候,必须做到因地制宜,根据所处地区的资源优势以及农业特点来进行农业活动的选择。当前社会发展形式多变,在生态农业实施的时候,需要根据生态环境效益来及时地进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只有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才能够在确保农民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农业模式在我国应用,不但提高了我国的农业经济效益,还提高了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对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2生态农业能够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生态农业的发展能够更好地开发利用资源,能够切实提高我国农业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对于农业发展而言,农业资源是其基础,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农业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也采取了相关的措施控制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垃圾,也减少了农业垃圾。此外,我国还非常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切实提高了水资源使用的效率,从而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推动了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经济更好地发展。
2.3生态农业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发展生态农业不但能够帮助农民提高其经济收入,还能够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生态农业发展到现在,转变了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进行了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切实扩大了应用农业资源的相关范围。生态农业引进了各种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农业种植技术,也进行农业发展形式的改革和创新,切实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率,水土资源也得到了比较合理的使用。这些措施,能够推动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能够在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其销量,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的提高,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经济更好地发展。
2.4农业生态经济能够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更好地进行
由于受到金控农产品的影响,我国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价格非常低廉,这不但会给农民经济收入造成影响,还会给我国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生态农业的发展,导致了我国农产品种类不断地增加,市场对于我国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经济收益也有了明显增加,这也推动了我国新农村建设更好地进行。
3做好生态农业建设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生态农业发展对于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做好生态农业建设,给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3.1进行农业产业化结构的优化
想要推动我国农业更好地发展,便必须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明确的认知,从而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更好地发展,让其产业化结构更加合理[2]。在实施生态农业的时候,必须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并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及时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尽量根据当地的特色来进行特色农业的发展,进行一体化生产模式的构建,实现从生产到加工出售整个过程的优化。此外,还应该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可以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从而将农业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3.2进行生态景观以及旅游行业的协调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行,农村旅游行业也有了快速的发展,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生态田园风光成为了重要的项目。当前,农村出现了很多农家乐项目,城市的人们也能够短暂地离开城市,进入到农村更好地感受和拥抱大自然。所以,在进行生态农业发展的时候,必须认识到绿色旅游项目的重要性,农家乐能够将农村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吸引更多的游客走入农村,更好地感受农村。当前,我国农村旅游行业以及生态景观建设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生态农业将来发展趋势也会愈加多元化,能够切实提高农村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推动我国生态农业更好地进步和发展。
3.3重视生态农业发展融资及投资体系的完善
发展生态农业本身便是符合我国新时期农村社会发展要求的,并且国家也给我国生态农业更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给生态农业资金吸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就当前而言,我国生态农业无论是投资体系还是融资体系的建设都不够完善,这也导致了资金投入还无法满足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重视投资体系和融资体系的完善,能够更好地吸引一些外来资金,切实提高资金利用的实际效率。涌入较多的外来资本,不但能够更好地开拓新市场,还能够推动我国生态农业建设更地进行,给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3.4推动农产品国际化发展的实现
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但增加了农产品生产的品种,还增加了农产品生产的数量,想要切实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必须保证销售的合理性。在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若是仅依靠国内销售是无法满足相关要求的,想要推动我国生态农业更好地发展,便必须实现生态农业销售的国际化[3]。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和交通行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信息化手段运用进来,做好农产品的营销工作,并在国内和国外同步的进行销售,从而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保证农民的经济利益,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实力,给我国农业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语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会对国民经济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态农业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生态农业改变了传统的粗放式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农业潜力,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因此,深入分析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对于迎合可持续发展趋势,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1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1.1优化农业发展环境,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农业已经逐渐向更加深化的方向发展。在传统的发展观念之中,农业经济发展是比较粗放的,农业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而随着生态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农业资源的可再生利用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环境质量与之前相比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这就为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条件[1]。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也是未来一段时间之内农业经济发展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这主要是因为生态农业较好的符合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是节约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有效路径。
1.2有效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水平快速提升
由于农业和农村关系着人类的基本生存,因此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在政策的制定方面,政府也对农业发展给予了较大的政策倾斜,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农业经济的重视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呈现出逐年恶化的趋势,对于农业发展也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对于以后的农业经济发展也将形成较大的阻碍[2],并且这种不利影响在短时间之内是无法得到恢复的。生态农业的发展,改变了这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强调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倡导人与环境和谐相处,这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2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分析
2.1采取有效方式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活力
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社会经济、农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三者之间应该实现和谐发展,并且相互促进。也就是说,在发展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同时,不能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环境因素是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应该充分掌握自然法则,然后在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确保生态系统高效运行,推动生态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3]。除此之外,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水平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过程中,还应该重点关注当地的气候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然后因地制宜的发展生态农业经济,从而使农业生态系统能够有效融入到当地的生态环境之中,从而形成良好的依托和促进关系,最终实现在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的同时,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2推动农村环保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在之前的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环保产业经常成为被忽视的因素,并且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农村环保产业发展也受到较多的阻碍。但是在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时候,农村环保产业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区位特点来看,环保产业在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如果农村对于环保产业能够给予足够重视,并且取得一定的发展成果,将大大提高农村与外部的和谐关系,从而带给农村更多的发展机遇。因此可以说,环保产业对于生态农业经济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4]。从实际的经济效益来看,环保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给农产品带来更高的附加值,从而以更高的价值进行销售和推广,这对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发展环保产业的过程中,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作为代价,而应该充分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这样才能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构建完善的现代生态农业服务体系增强
生态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打通农村商品经济流通症结,健全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机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金融、物流、保险等服务,完善现有的农产品流通交易机制,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服务。此外,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背景下,构建现代生态农业服务体系大有可为,尤其是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已经成为了前沿产业[5]。在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基础上,农村的人居环境将大为改善,在农村发展休闲养老业也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各地方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鼓励性政策,支持农村旅游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在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产业模式
1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战略意义
现阶段培育和壮大生态农业经济,既有必要性也存在紧迫性。其战略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过于粗放,资源消耗过多而产出相对较少,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生态农业倡导精细化、集约化管理,减少了资金和资源的消耗,提升了利润空间,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1.2优化产业结构的客观要求
出于对环保的考虑,生态农业的重心从基础性的种植、养殖,向更高级的深加工、观光农业等转移,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对支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1.3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序实施
在壮大生态农业经济的过程中,需要从人才、技术等方面提供保障。这与乡村人才振兴、乡村生态振兴的具体要求高度契合[1]。
2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2.1农民生态环保意识差
对于农民来说,生态农业不仅仅是一种新概念、新模式,还会带来生产方式上的变化以及思维观念上的冲击影响。如生态农业强调农产品的“绿色”种植,做好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工作。但是很多农民习惯于使用化学农药,虽然这种方法易操作、见效快,但容易造成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农产品也会因为较高的农药残留而影响销售。部分农民目光短视,只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缺乏生态环保意识,不能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践行生态环保,成为现阶段生态农业发展的瓶颈。
2.2农业产业模式单一化
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单一产业模式,一方面会加剧内部竞争,导致农民获得的收益减少,这也是年轻农民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会造成资源消耗过快、环境日益恶化,农业发展难以为继。现阶段很多农村由于经济基础差、交通不便利、年轻劳动力少等诸多原因,未能发展多元化的产业体系。虽然有一些农村尝试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先进模式,但是由于调研不充分,管理不到位,这些新兴产业模式在引进之后出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未能对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3缺少必要的保障措施
生态农业固然有诸多的优势,但是其稳定发展也离不开各个方面的支持。如要想让农民了解并接受生态农业,必须要积极开展宣传、推广工作;要想让农业企业、农村物流发展起来,必须要提供政策扶持;要想让膜下滴灌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得到广泛应用,必须要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目前来看,部分地方政府虽然为推广生态农业提供了一些保障措施,但是力度不强、形式单一,生态农业发展规模较小,经济效益不好,无法形成完善的良性循环,生态农业的优势也难以体现出来。
3可持续发展策略
3.1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要掌握农业生产的新技术,熟练操作各种农机设备,更为重要的是具备科学的管理思维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依托地方农技部门,联合各大专、中职院校,为农民提供专门的技术培训。在掌握新技术、新方法的基础上,使农民对生态农业有更为深刻全面的了解,并且能够在各类生产活动中,自觉践行生态理念。如养殖人员可向地方有关部门申领补贴,建立沼气池。将养殖场每日产生的粪污倒入沼气池内,实现无害化处理。这不仅实现了废物利用,也利于消除蚊蝇滋生环境,降低牲畜患病的概率。
3.2丰富农业产业模式
探索多种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多元化产业模式,走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怪圈,才能凸显生态农业的优势。搭建农村电商平台,依托乡村物流发展“田间-餐桌”的模式。既简化了中间环节,又节约了人工成本,实现产销直接对接。挖掘自然资源,打造休闲旅游景点,发展观光农业模式。让农村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经济水平越来越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生态农业模式。还可以打造农业产业园,园区按照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还可在支持农业生产新技术的创新、研发、试点、推广等方面发挥推动作用[2]。
3.3完善配套保障措施
为支持生态农业的壮大与发展,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地农村发展生态农业的具体需要,为其提供多种形式的保障措施。其一,政策保障。通过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涉农企业、物流公司等进驻农村,为实现农产品深加工以及帮助农副产品顺利销售提供支持;其二,技术保障。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以点带面进行农作物种植、家畜繁育养殖、冷链加工储运、电子商务销售、全产业链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建设。让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掌握市场动态、行业行情,为生态农业管理和农产品销售等提供数据支持。其三,资金保障。设立生态农业补助金、救济金和奖励金,对发展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领头人给予补助和奖励。对于尝试生态农业模式过程中因为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损失的农户,给予一定的救济补贴。通过构建多重、立体保障体系,让生态农业能够真正的落地开花。
关键词:农业经济;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农业经济产生的效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取得理想的效益,在农业生产中加大了对化肥、农药等的用量[1]。虽然农产品的产量得到明显提高,但是无法保障农产品质量,使得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2]。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就需要对我国的农业模式进行调整,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既使农产品产量得到保障,也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农业的价值
1.1优化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较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农业政策的与实施,我国的农业经济水平得到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但农业生态受到的污染也日益加重,特别是在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时,各类化肥、农药以及地膜的过度使用,使水资源与土壤被严重污染[3]。在实施生态农业时,要做到绿色生产,使农业生态资源得到循环应用,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1.2调整农业经济结构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对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以及有机食品的需求增加。通过实施生态农业,可更加高效地组织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活动,调整与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可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加大主导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战略性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4]。此外,实施生态农业可有效延长产业链,推行农户联合公司的生产模式,使经济发展以农业为首,集产、加、销、贸为一体。
1.3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推行生态农业时,可有效结合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这样不仅可使农业经济得到有效发展,同时也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通过推行生态农业,在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也能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合理分配农作物种类,增加农作物的种植数量,从而使农产品的种类更加丰富,提升农产品质量。
1.4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通过实施生态农业,可使农产品的种类更加丰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从而促使农业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最终使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5]。同时通过实施生态农业,能够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使农业生产更加绿色、无公害,防止周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并且通过实施生态农业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种植农产品,合理构建农产品体系,使土壤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取得更高的生态效益。
2生态农业实施中的推行措施
2.1加快生态农业发展观的创新
为了更加快速地推行生态农业,使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创新生态农业发展观。在开展农业生产时,要有效结合农业生产理念、工业化理念以及产业化理念,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产量,进而使农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同时需要应用地膜技术和大棚技术,使农产品种类打破地域限制,进而使不同区域的农产品种类变得更加丰富。应用科学管理模式,使农产品产量得到保障,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6]。例如在对原有农作物产业基地进行扩展的前提下,可建立示范基地,进一步扩大优势农产品的产量。并且积极修建大棚,丰富农产品种类,打造特色小镇,使当地的休闲观光农业得到更加高效的发展。
2.2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支持
要想推行生态农业,促使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①国家要对目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②各级地方政府要完善生态农业管理机制以及监督体系,使生态农业发展得到制度保障[7]。③地方政府要加强生态农业的优势宣传工作,使人们对生态农业产生足够的重视,能够积极推行生态农业的实施。④相关部门要加快建立针对生态农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与生态农业实施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执法措施。
2.3鼓励农业生产者参与生态农业推行工作
为了加快生态农业的推行速度,促使农业经济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提高农业生产者的参与积极性。在推行生态农业时,农业生产者属于执行者,提高农业生产者的参与积极性,能够有效发挥农民群众的力量,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尽早达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要想使农业生产者积极参与生态农业建设,地方政府就要实施惠民政策,使农业生产者能够在生态农业实施中得到有效的技术与资金支持,保障农业生产者能够获得经济利益。除此之外,政府部门需要成立专家队伍,做好生态农业推广宣传工作,并积极解决生态农业推行中遇到的技术与生产难题,同时做好新品种的研发工作,加快生态农业的推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