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内外部风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常态;企业;财务风险;财务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概论
企业财务风险即企业各项财务活动所面临的盈利和损失的不确定性,从具体类型来看,其涵盖了成本费用风险、预算管理风险、投资融资风险、编制与披露财务报告的风险等。一般来说,企业财务风险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可变性、相关性、依存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等特征。财务风险控制就是分析企业的经营资料数据和财务报表,及时监控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发现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潜藏的各种问题,并深入挖掘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深层原因,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及时向管理者反馈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以有效解决出现的问题。
二、新常态下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诱因
从外部环境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消费需求和民间投资需求不足,企业运营成本持续上升,盐业集团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另一方面,盐业体制改革已被列为工信部体改重点,计划于2016年取消特许经营,改革的大方向就是引入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市场化。食盐专营退场后,将会有更多民企进入,盐业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格局,这对长期习惯计划经济的盐业集团财务管理构成极大的压力。从内部诱因来看,我国一直实行食盐专营,盐业集团既从事盐政管理,又从事盐业经营,并没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财务人员也一直没有接受市场化洗礼,缺乏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所以企业财务管理理念不够科学,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限的制度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而财务人员缺乏强烈的风险控制意识和很高的风险控制能力,一旦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发生变化,财务经济数据的可靠性就会下降,经营决策随之失去数据支持,企业经营风险将明显增大。为了直观地说明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状况,笔者特撷取某盐业集团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该企业2015年营业收入合计27.22亿元,同比降低15.12%;净利润1.70亿元,同比降低27.88%;负债总额达26.24亿元,同比增加8.03%,特别是银行借款增加明显,同比增加30.70%;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幅增加,2015年合计3.65亿元,同比增长55.78%。总体来看,该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大幅度减少,特别是下半年经营形势变得困难,例如12月份亏损0.12亿元,可见企业经营形势变得严峻,财务压力随之增大;可是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并没有同比减少,比较上年仍基本持平,反而职工薪酬大幅度增加12.96%,固定资产投资额更是大幅增加,因此负债相应增加。可见,在企业内外经营环境恶化的情况下,特别需要控制财务风险。
三、新常态视域下企业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路径
1.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盐业集团实行垂直管理,旗下子公司众多,内部产权关系复杂,财务控制难度很大。面对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必须结合实际经营状况,及时找出各风险点,并以此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全方位的风险控制体系。财务风险控制点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流动风险、利润分配风险、资产管理风险等,企业财务部门要设定风险控制目标,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和应对。在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企业要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并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实行钱、账、物分管,以此自我约束、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和及时调整。2.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养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盐业集团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并加强风险管理的宣传与培训,带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在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落实风险控制,把财务风险的潜在危害降到最低。盐业集团要重点抓好财务人员培训,培训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使财务人员树立市场化的财务理念,掌握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恪守职业操守,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探索控制财务风险度的策略和措施。企业应该建立经济责任制,对风险控制目标进行明确细化和层层分解,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并设置相应的薪酬激励和惩戒措施。同时管理层要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完善财务信息反馈系统,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全面提升财务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保障。3.重视内部审计监督,提升财务风险控制水平新常态下盐业集团财务状况转趋严峻,财务风险日益显露出来,对企业转型和发展造成挑战。企业有必要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及时发现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漏洞与问题,扭转企业经营的不利局面。首先会计人员要发挥内部会计监督作用,确保会计资料完整、真实,生产经营合法、合规,投资筹资活动风险可控,内部预算管理全面落实。其次企业应重视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充分保障审计监督的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实行年度审计、专项审计、临时审计相结合,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相结合,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相配合,切实扮演好“经济警察”、“经济卫士”的角色。各审计监督部门和人员要合理分工,根据财务风险状况扩大覆盖面,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财务风险可控、能控、在控。
四、结语
新常态改变了盐业集团的内外部经营环境,使企业转型发展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重大的挑战,但同时也给了企业弯道超车和超越式发展的机会。我国食盐“专营”制度相传2600多年,始终到了要取消的时候,盐业集团必须正确认识和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应时而变,因势而谋,注重内涵式发展和精细化管理,构建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内部财务风险控制,以适应和推动新的经济形势,确保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吉鹏.财务会计中不确定性问题[J].知识经济,2011(,16):156-157.
【关键词】 审计; 财务审计; 免疫系统; 审计预警
一、引言
审计是伴随着经济活动而产生的,是甄别经济信息、保障经济活动按照既定规划与要求正常执行的必要手段。现代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对审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以往单纯基于会计信息基础上的事后“查证”功能,而是逐渐从控制导向型审计转向了风险管理型审计,即围绕经济运行主体的既定目标,从检查、评估风险到预警、控制和化解风险。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在描述审计职责时就曾提出:审计师应该“在不损害客观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提供确认和咨询服务,促进公司防范风险和进行公司治理”。本文借鉴财务预警分析原理,结合审计所应承担的查错纠弊、警示预险的功能,探讨审计预警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构建审计预警框架,为进一步发挥审计作用、防患于未然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二、审计预警系统构成要素
预警系统,是指能够快捷、准确地分析经济问题或经济风险可能发生的蛛丝马迹,及时把握潜在危机出现的前兆,迅即发出警示通告及缓解或消除危机相关建议的一套完整的措施或评价模式体系。其主要功能在于提前预知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与危机、提前预警、消除隐患。而审计预警系统,就在于通过评价被审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揭示其经济运行或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隐患,促进被审计主体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部监控、提升经济活动效益,是审计内涵与外延的实践性扩展。
笔者认为:审计预警,应在明确预警、排警的前提下,结合被审计单位内外部环境状况,对其公司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管理机制与制度执行等)进行评价,将风险识别及信息传递、预警提示等有机结合,以保证预警系统目标的实现。因此,审计预警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应该包括对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评价、对公司治理机制与执行力度的审计、对相关风险识别的审计以及信息分析与预警提示这四大要素。
(一)对内外部经营环境的评价
这是审计预警系统的出发点和基本前提。内部经营环境如管理方法的先进性、计算机网络审计的运用程度、财务收支体系、权益制衡与内部协调运作能力、资产与资本构成等等;而外部经营环境应考虑相关政策的影响、资本市场与客户市场等等。只有首先了解被审计主体所处的经济环境,分析不同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才能对其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提高预警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二)对公司治理机制与执行力度的审计
这是审计预警的基础内容。治理机制与执行力度是维护公司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抵御不法行为与不良现象滋生的基础,也决定着审计预警系统运作的特点、目标和运作方式,进一步影响审计预警系统发挥的效率。在这一方面应特别注意公司组织机构中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问题反映与处理系统、经济安全防范机制等等。
(三)风险识别
这是审计预警系统的关键环节,影响着审计预警系统最终目标的实现。风险识别是对影响经营目标达成的相关风险的辨认和分析,包括风险识别手段与方法、风险识别能力与风险评估等。要分析企业对风险识别的充分性和对风险衡量的准确性,以及针对风险提出的相关应对建议。只有识别风险和估计潜在的风险程度,才能有效地实施防范,有针对性地开展控制,其结果决定着整个审计预警系统运作效果的好坏。
(四)信息分析与预警提示
这是审计预警系统的核心。其直接功能是关注企业财务与资金安全,关注资产完整、经营活动是否正常运作,监督评价财务与经营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并在分析信息的基础上,及时发现潜在的、隐含的问题苗头和不良倾向,并通过审计调查、审计分析和风险识别,评价可能发生的风险程度及产生的可能影响或损失,及时发出预警提示信号、提出整改或应对建议,防止风险爆发导致的决策失误和经济损失。
三、审计预警系统层次模型
影响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因素很多,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企业不可能均衡地分析考虑每一影响要素,而应有所侧重,针对具有关键影响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进行分析、检测、预警。这不仅体现了审计工作与审计预警中必要的轻重缓急,也有利于降低审计预警系统的运作成本,保障审计预警机制整体运作的高效与合理性。
因此,结合上述构成要素分析,可以勾勒出审计预警系统的如下层次模型(见图1)。
其中,第一层次包括对公司内外部环境的评价和对公司治理机制与执行情况的审计,属于预警系统中的审计预防功能。通过收集被审计对象的各类财务、经营或经济活动信息,以及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政策、社会、市场状况等信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与财务活动进行跟踪、监测,评价实际情况与目标、预算、标准或期望等等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各类偏差的原因,以监测可能产生不利状况或经济问题的踪迹。
第二层次是对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及风险进行审计识别,通过对预警要素各类信息进行审计分析,识别可能影响企业经营正常运作的不利因素或引发危机事件的苗头。特别是当某类重要的经济与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或某些经营与管理关键要素不健全或者缺失时,更应及时识别、评估风险,确定预警等级。
第三层次是结合以往历史资料的统计比较以及对现行状况的跟踪监控,依据风险识别所确定的预警等级,发出相应预警提示,提醒、监督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尽早采取应对措施,避免潜在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
此外,信息分析传递与预警提示应充分考虑审计监管的有效性、信息传递通道的畅通与及时性以及对审计明示问题的督促整改力度。只有配备必要的跟踪问效机制,保证预警与提示作用的确切落实,才能真正达到防范与化解风险的目的。
四、结论
只要有经济活动,就一定有对审计的需求。这是所有权和经营权或使用权等多重权利分离状态下人们对甄别经济信息、降低经济与管理风险、维护经济信用的基本要求。2008年,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审计本质上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意味着审计不应该只是被动的和静态的事后审查,也不应仅仅只局限于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簿及其财务收支的审核及监督;还应该强调主动的、动态的、全方位的事前与事中分析预测、跟踪反馈。作为这一“免疫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有效的审计预警不仅应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产生的苗头,还应该具备对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行为进行问题诊断、“对症下药”、“治病防病”的功能。通过对被审计主体各项审计构成要素的审计分析与评价,发现公司治理机制与组织架构中存在的不足、财务控制中存在的弊端、内部管理中存在的缺陷、监督执行中存在的漏洞等等,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与差错弥补等措施,达到从根本上堵塞漏洞、避免风险的再次发生,将错误与腐败的苗头扼杀在萌芽中。
【参考文献】
[1] 吴星.浅谈联网审计预警系统[J].中国审计,2009(18).
[2] 任秀梅.李东光.经济安全审计预警系统架构研究[J].价值工程,2012(2).
财务风险是风险的一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又称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到期不能正常还本付息的可能性。广义上的财务风险是指受内外部环境或其他因素影响,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低于预期财务收益,致使企业蒙受财务损失的可能性。如果不特别指出,本文所说的财务风险取其广义含义。
为了全面认识财务风险,还应该鉴别财务风险与财务危机的联系与区别。财务危机是指企业陷入危及其生存与发展的严重困境,通常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企业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财务风险与财务危机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即财务风险并不一定导致财务危机。财务风险与财务危机又存在一定的联系,即财务危机往往是从财务风险开始的,如果对于财务风险没有及时有效地控制,进一步演化可能就发生财务危及。
企业为应对和改变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通常会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和行为,这些活动即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具体来说,财务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应对、风险防范等环节。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应对、风险防范等内容将在下文详细介绍。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财务风险控制目标,它是指企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财务风险的实际发生,或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第二是财务损失控制目标,即财务风险不可避免时,将其造成的后果降至最低或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二、建立健全高效的信息管理机制
一般地,信息管理包含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传递、存储等环节。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深化,以及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信息实施有效的管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对与财务风险相关信息的管理,同样应成为财务风险管理重要内容。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机制,应该从人员、沟通机制、绩效等方面做好工作。人员方面,要配备专人负责企业内部、外部信息的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风险管理意识应该符合财务风险信息管理的要求。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是信息管理质量的核心保证。详细来说,从事财务风险信息管理工作应具备以下素质与能力:一是了解信息组织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二是掌握信息管理的常用工具。三是对企业内外部信息保持敏感性,并能够及时获取、整理、分析与企业相关的信息,撰写成定期或不定期报告。四是具有较强的系统分析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还应该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这里所说的沟通机制涵盖双向的信息流动,既包括自下而上的信息报告,也包括自上而下的信息传达。沟通机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效、高效与快速。所谓有效,即是信息能够正确地传达到目标对象;高效是指整个传达过程效率高;快速则是指信息的传达过程所用时间短、传达及时。在绩效方面,为了对信息管理人员形成有效的激励,企业应该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奖惩分明,促进信息管理工作更快更好发展。激励是管理工作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的惰性决定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要重视激励制度的设计与执行。实行绩效考核是目前企业激励中的主要方式。对于考核结果符合规定的,给予物质、精神上的奖励,会对被奖励者形成正激励,激励他(她)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对于考核结果不符合规定的,给予适当的物质、精神上的惩罚,提醒他(她)今后做出更好的绩效。
三、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第一,使管理更加规范。信息管理系统是建立在出版企业既有业务基础上的,在建立系统的同时,需要对出版企业的已有业务流程、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梳理与分析,对其中不合理的流程、管理制度等提出更加科学改进意见,使出版企业的流程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运行更加高效。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这个信息系统,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信息系统这个良好的机会,排除阻碍,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与改进,在信息系统建立完成的同时,企业的流程也变得更加合理、规范、科学。第二,使信息传递的范围更广,管理更“扁平化”。所谓的管理“扁平化”是管理学中的说法,它是指管理者可以同时管理许多的成员。这主要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信息不发达的几十年前,人们要想获得某一方面的知识与资料,需要在图书馆、书店等地方,通过一本一本地查阅书籍,慢慢寻找自己想要的内容,其花费的时间成本很高,而且对于能否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此外,信息从高层传达到全体成员中,也需要经过层层的传达才能到达,传播路径长,传播时间长,期间信息的失真情况也变得逐渐严重。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先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只要连接上互联网,便可以获得几乎所有的公开信息。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中,信息系统可以使自下而上以及自上而下的信息流通变得畅通与迅速。而且,在短短的时间内,可以传递到企业中任何目标用户。信息系统可以极大地促进出版企业的流程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及时获得财务风险有关信息,抓住机会防范和化解风险。
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需要重点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系统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二是系统重在使用。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评价最重要的不是系统使用的技术的先进、设备的优良、系统功能的全面,尽管这些也是评价系统质量的指标,但最主要的是系统要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符合企业的实际状况。如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开发上线信息系统,但很多只是理想的,或者不符合企业实际的功能、流程,则系统带来的实际效果将大打折扣。企业应该在全面分析企业自身状况、明确企业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开展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确保系统的实用性。系统上线之后,不能让系统成为摆设,而是应该成为实实在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提高信息管理能力的有力工具。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规定信息系统的使用范围与操作规范,鼓励并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发挥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在现实情况中,不乏有的企业花费了不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线了信息系统,但在初期使用一段时间后,逐渐放弃系统的持续使用,不能充分发挥系统应有的作用。
四、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监控
要确保财务风险管理活动的执行,必须有良好的监督约束机制,风险监督是风险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与步骤。监督对监督对象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密切关注监督对象的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存在的风险,从而确保企业的正常、有序、高效运行。
关键词:金融危机 中小企业 财务风险管理
一、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影响的分析
(一)08年金融危机影响的长期性、严重性
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的灾难性影响,其后欧债危机、新兴市场国家的增长放缓,战争和动乱的持续甚至激化,预告了全球经济将进入了长期的低增长甚至衰退当中。按照笔者的看法,这次金融危机,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说法,是一个中等长度的经济周期,至少要10到11年,世界经济才可能走出阴影。
(二)08年金融危机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的机遇
1、全球经济产业布局调整和中国相对地位提高
发达经济体的制造业企业,一部分将向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加速转移,这将对中国制造业成长和升级带来历史性契机。
2、消费者购买力的下降,使生产和提供性价比高的中小企业获得发展机遇
按照经济规律,金融危机爆发后,除了一些富豪阶层受得的影响相对较小外,中产阶级往往大幅度消亡,低收入家庭对中低档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依赖度更高。
3、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和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优惠政策不断出台
08年以来,国家继续贯彻和深化扩大内需的方针,并针对中小企业的困难,出台了很多扶持和优惠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界定及分类
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从概念界定上可以看出三个基本特征:
(1)客观存在性。
(2)不可确定性。
(3)灾难性。
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财务风险如果很严重,企业将面临破产风险,甚至最终破产倒闭。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筹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包括筹资风险在内的所有由于不确定事项给企业带来的可能损失及其损失程度,具体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决策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
(一)筹资风险
中小企业的资金积累和现金周转往往存在不足,权益资金筹资的方式比较困难,因此主要依赖负债筹资。而负债筹资又主要依赖于银行借款。由于国内信用体系不健全,企业之间的三角债严重,而内外部的各种变化又影响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和收益率,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条断裂,陷入生产经营困境,使筹资收益率低于债务偿还率,降低债务偿还能力,甚至资不抵债,甚至企业破产倒闭。
(二)投资风险
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忽视资产流动性,投资决策机制又不科学,缺乏严格的市场研究,也必然会影响投资收益,影响企业偿债能力,以致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三)决策风险
决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决策的成败决定企业的成败。决策看似属于经营管理的范畴,与财务管理关系不大,但是任何决策行为,最终都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所以这里也将其列入财务风险的一个方面。
(四)收益分配风险
企业存在着的复杂的各种内外部财务关系,在企业收益及净收益的分配过程中,如果没有处理好公平公正,顾此失彼,就可能激化矛盾,滋生财务风险。
三、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不健全的表现及成因
(一)所有者、经营者财务管理意识薄弱、能力不足
一些中小企业追求高增长,认为高增长可以容忍过度负债。另外一些中小企业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负债经营,被动的应付各种财务危机,在金融危机导致中小企业内外部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偿债能力日渐脆弱,最终很可能走上破产倒闭的道路。
(二)筹资能力差,资金严重不足
中小企业往往自有资金不足,资金筹集主要依靠内源融资,外部融资主要依赖银行借款,但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还款能力存在疑虑,导致很难获得借款。
(三)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我国中小企业往往待遇和稳定性不够,导致财务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搭配不合理,甚至还存在任人唯亲,无证上岗的现象,导致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实务操作水平低。
(四)财务监控不力,管理混乱
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基本的财务管理制度,在操作上,财务控制不力也是可想而知的。至于建立风险防范体制机制,则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五)决策缺乏科学性、民主性
这个方面又与企业所有者、经营者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有关。经常说3分技术,7分管理,可见管理的重要性。而很多企业老板高高在上,不注意吸引广大员工的合理意见,一方面导致决策可能不科学,另外一方面也导致执行当中,得不得员工的理解和帮助,执行力不高。
四、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的对策
国家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力度,帮助他们化解难关 其次,引导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比如开展小额周转贷款等。第三,国家在金融危机情况下,可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中小企业的配置。
五、结论及展望
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全世界中小企业带来严重的威胁,但只要国家和企业紧密配合,付出各自的努力,中小企业不能能够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而且可以逆势发展。特别是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发展,将会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杨小舟.中国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内容摘要:宏观环境风险因素通过与企业内部风险因素的的共振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形成这种内外共振的必要条件就是内、外两个风险因素具有相同的频率。共振的振幅巨大对企业的破坏力企业难以承受。为了避免共振现象的发生,企业要不断完善自己的风险评估方法。基于共振理论的风险评估方法弥补了现有评估方法各个环节衔接不当的缺陷,统筹考虑内外部风险因素,使风险评估工作更加准确。
关键词:风险 共振 集合
风险评估概述
(一)风险概述
风险的定义。一些学者把风险定义为损害发生的可能性。与上述意见不同,另外一些经济学家把风险定义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还有一种意见,把风险定义为预期与实际结果的偏离。在本文中,将风险定义为对企业的生存、发展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对其控制不当的结果是预期与实际结果的偏离。
风险的分类。风险按其来源分类,可以分为来自企业内部的风险和来自企业外部的风险,简称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与外部的划分,是以企业为界限的。
内部风险。内部风险是指来源于企业系统内部的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如果对内部风险控制不当,会造成企业运行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偏离。
外部风险。外部风险是指来源于企业系统之外的宏观市场环境中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即宏观环境风险。虽然这些风险发生于企业系统之外,但仍然会对企业产生影响,如果没有及时地发现和应对这些风险,仍然会造成企业目标的偏离。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现有的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度量并进行评价的过程。广义的风险评估涵盖风险管理的各个要素,而狭义的风险评估仅指对风险的识别和度量。本文所指的风险评估是指狭义的风险评估,即仅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和风险评价,重点关注导致风险发生的潜在风险因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风险发生后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基于共振理论的风险评估方法的提出
(一)共振理论的启示
共振理论概述。共振理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具有相同的振动频率,一个物体振动会引起另一个物体的振动,并且在共振情况下的振幅要比单个物体自己振动的振幅要大。由此可见,共振发生的条件是频率相同。共振具有传递性,一个本来静止的物体,可以由另一个物体的振动引起自己的振动。而共振的结果很重要,它的振幅要比单个物体自己振动的振幅要大,具有更强的破坏性。
用共振理论解释企业风险的爆发。本文把企业内、外部的各种风险都进行细分为单个的风险因素,对于各风险因素来讲,其频率就是导致风险因素爆发的根本原因,那么包含了所有内部风险因素频率的集合将其定义为内部风险频率集。同理,将包含了所有宏观环境风险因素的频率的集合称为宏观环境风险频率集。再对这两个集合求交集,即得出风险频率交集,在这个集合中的频率就是将会发生共振的频率。
基于共振理论的定义,在这个交集中的频率是内、外部风险共有振动频率,满足共振的基本条件。而共振具有传递性,本来在企业中处于静止状态的内部风险因素,可能由于宏观环境中风险的振动而随之振动起来,使企业的风险加剧。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内、外部风险因素共振造成的破坏力要远大于其单个振动时的破坏力,所以具有这样频率的风险因素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市场环境不好时,失败的企业数量大幅上升,就是因为宏观环境风险频率集变大,与内部风险频率集发生共振的机会就大,而共振产生的破坏力强,一旦超过了企业的承受能力,企业便会走向失败。通过这一理论也可以解释企业的成败是内外部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内部控制系统完美,宏观环境风险没有作用的切入点,那么再坏的环境也不会影响企业。但是,企业没有静止的,只要运动就会伴随着风险。为了更好地应对风险,就要求企业做好风险评估工作。
(二)基于共振理论的风险评估方法概述
1.现有的风险评估方法的缺陷,表现为:
没有系统的评估方法。目前,风险评估的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其着眼点仅是风险评估中的某一个具体环节,并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评估体系,各个环节各自为战严重地削弱了评估方法的系统性。
忽视外部因素的影响。现在的评估方法,几乎将全部评估重点都放在企业内部因素上,即使有涉及到外部环境因素的,也只是赋予少部分的权重,没有考虑内外因的相互关系。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所以不仅要考虑到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也要研究它和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
2.基于共振理论的风险评估方法。针对现有风险评估方法的不足之处,本文提出基于共振理论的风险评估方法,力求形成一套贯穿风险识别、风险衡量和风险评价的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并在重视内部因素的同时,考虑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外部环境因素与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对内部风险因素进行修正。通过共振矩阵系统的反映风险评估的各个环节。在重视内部风险的同时,通过共振系数和相关系数显示出环境对于企业的影响作用,力求使评估结果更加准确和切合实际。
基于共振理论的评估方法的具体操作
(一)识别内、外部风险
企业内部风险及其识别。企业内部风险是指来自于企业内部的,由于经营不善或者管理疏漏而形成的风险。它是企业风险的直接来源。企业内部风险由于产生于企业内部,所以企业具有主动权,能够对这类风险施加控制和影响。主要包括营运风险、组织风险、财务风险、人事风险、信息系统风险等。
企业可以以现有的风险清单为基础,从中找出企业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但这只有标准化的风险因素。而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特定的内部环境,许多特有风险因素没有出现在风险清单里。针对这些特有风险,可以运用控制自我评估的方法将其识别出来,以使企业的风险识别工作更加全面。
宏观环境风险及其识别。企业宏观环境,是指那些会给企业带来市场机会或环境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的管理。主要包括政治和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及自然环境等。宏观环境风险就是在这些环境中存在的对企业构成威协的风险。
在对宏观环境风险进行识别时,可以借鉴战略管理中的PETS分析法并结合企业实际按照政治和法律环境风险、经济环境风险、科技环境风险、社会文化环境风险和其他环境风险进行识别。
(二)构建共振矩阵
首先将整个风险系统分为内部风险系统和宏观环境风险系统,将内部风险系统再向下细分为若干个风险子系统,如营运风险子系统、信息风险子系统、销售风险子系统等。进一步把风险子系统再细分为具体的内部风险因素,记作Ii(i=1,2,3…)。同理,让宏观环境风险系统细分为若干个风险子系统,如政治环境风险子系统、经济环境风险子系统、科技环境风险子系统等,再将各风险子系统中的宏观环境风险因素识别出来,记作Oj(j=1,2,3…)。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共振矩阵(如图1)。
共振矩阵是用于列示企业的所有内、外部风险因素的矩阵,其横坐标为内部风险因素,纵坐标为宏观环境风险因素。这样矩阵中各交叉点显示的都是内外部风险的相互作用系数,即后述的共振系数和相关系数。风险矩阵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把任何一对内外部风险因素结合起来,评估其相互作用关系,也就是将内外部风险统筹考虑。
(三)进行风险衡量
衡量风险因素的变异程度。本文使用变异程度测定的方法,用变异系数衡量指标的偏离程度。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风险因素是指标形式的,便于量化考核。但有一些指标是定性的,难于量化,这时可以使用专家打分的方法,将这些风险因素量化。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V是风险因素的变异系数,用于衡量风险因素与预期指标的偏离程度;S是该风险因素的标准差;X是期望值,在这里可以使用企业的理想指标作为期望,这样计算出的变异系数即是实际与预期的偏离程度,也是风险爆发后的结果。
计算共振系数。如前文所述,那些具有出现在风险频率交集中的频率的风险因素是重点要关注的风险因素。由于共振的破坏力远大于单个风险因素振动时造成的影响,所以那些内外部共振的风险因素的变异系数要以乘数倍增加,这个乘数称之为“共振系数”,记作Gij。但是,在物理学上尚没有计算共振产生的振幅的计算方法,通常都是通过测量得出。之于风险评估工作来说就要依据行业和企业历史数据,利用风险评估人员的经验和个人素质进行评估,估算出一个共振系数,但可以肯定的是共振系数一定大于1。
计算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是用于说明两个风险因素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系数,它的取值范围为[-1,1]。取值为正说明内外部风险正相关,即宏观环境对内部风险因素有放大作用;反之,取值为负,说明内外部风险负相关,即宏观环境对内部风险因素有抵销作用。
(四)风险评价
在进行风险评价环节,首先将所权重分配给各风险子系统,即Wi使之和为1,再在各风险子系统内进行分配权重,分配至各风险因素,即wi,风险子系统内的权重之和也为1,并在风险矩阵中注明。之后,将在风险衡量环节得出的变异系数Vi填入风险矩阵,wi与Vi的乘积即为没有进行修正时的评价结果。但这是不准确的,接下来对这一结果进行修正。所有的相关系数有正有负,其取值范围为[-1,1]。若计算出的相关系数为负数,即表明宏观环境对内部风险因素有弥补作用,则用变异系数Vi乘上(1+相关系数);反之,如果相关系数为正且不为1时,说明宏观环境对内部风险因素有扩大作用,也用变异系数Vi乘以(1+变异系数);而当相关系数为1时,即产生了共振效应,为了与之区别,用共振系数Gij表示。而Gij的取值大于2,其具体数值由评估人员估计产生。由此,可以推出Vi'=[∑(1+Rij)+∑Gij]Vi。最后,得到最终评价结果∑wiVi'。这个结果数值越大,说明与预期偏离越远,说明企业的风险越大;反之,数值越小,说明越与预期值相符,企业面临的风险越小。
参考文献:
1.刘钧.风险管理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James Roth,Ph.D. 郑桓圭译.最佳内部控制评估实务―自我评估与风险评估.中国内部审计协会,1999
3.徐二明.企业战略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4.杜莹芬.企业风险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