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共安全监管

公共安全监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共安全监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共安全监管

公共安全监管范文第1篇

2015年,镇工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目标是:深入贯彻执行新的《安全生产法》,牢固树立红线意识,严格执行五落实、五到位,坚持一岗双责,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继续深入开展六打六治及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保工贸企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控制在镇政府确定的范围内,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发生。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监管基础建设,落实监管主体责任

1、制定监督检查计划,明确监管对象,突出重点监管。镇政府依据我镇实际,已明确镇工商办为我镇工贸企业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各社区、村要进一步明确专人负责辖区内工贸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做到安全监管无盲区,同时根据辖区内工贸企业规模大小、职工人数、生产工艺危险程度、安全生产诚信度、事故发生等情况,明确重点监管对象,制定监督检查计划,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确定监管检查频率。

2、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开展专项整治。一是继续开展六打六治专项整治行动,要督促企业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按时上报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情况,督促检查企业隐患整治完成情况;按照国家总局的要求开展六打六治专项行动,各社区、村和镇工商办、镇安办要继续加强六打六治专项工作力度,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强化安全监管执法,严厉打击、整治工贸行业各类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并在危化企业和建筑领域企业重点推进打非治违,加大事前处罚的力度。二是开展专项检查,明确检查内容,提高检查工作的针对性。针对液氨使用、交叉检修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粉尘作业等高风险作业环节和容易发生中毒、火灾、爆竹危险区域等方面加强监督检查,认真吸取近两年全国工贸企业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教训,严防较大事故的发生。

3、开展安全培训,提高管理水平。要结合辖区内工贸企业生产特点,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生产和安全部门负责人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安全生产培训,提高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守法意识和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水平。特别要督促落实企业法人、负责人及其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学习贯彻好新《安全生产法》,贯彻落实总局颁发的《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9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全面推进全国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意见》《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8号)《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4号),规范管理行为和重大作业行为。

4、抓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事中事后监管,纳入日常监督检查内容。要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新《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八条之规定,落实三同时要求,监督企业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总局令第36号)和《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254号)的要求,认真组织企业开展三同时申报。今年,要把企业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要求情况纳入日常监管,重点检查企业执行情况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合法性。

(二)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企业重要作业的监管力度

1、企业要全面落实新的《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规定》和《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9号)《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8号)和《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4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理顺管理体制,按规定设置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适时修改完善各类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好各项安全管理台账,尤其是安全教育会议、隐患排查治理整改、日常检查等重要台账。机械加工、涉粉作业企业等工贸企业特别要加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和演练工作,进一步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切实提高企业和职工安全意识。

2、强化对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考核,引导企业自觉履行主体责任。依法考核企业第一责任人履职情况,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督促落实领导现场带班、安全经费投入保障等规定。落实隐患排查整改的具体要求,做到自觉排查隐患,自觉整改隐患,自觉报送有关整改情况。

3、加强企业职工和管理干部的安全培训工作,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企业要加强新进、转岗、离岗后重新上岗人员的安全培训,认真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抓好一线操作者应知应会知识的培训,使其熟知操作规程,熟记操作要求和纪律、知晓危险危害因素,懂得处置方法,不违章,不违反劳动纪律,增强职工安全生产意识。

4、加强现场管理,做好隐患排查治理。企业生产现场是各种生产要素的集合,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好不好,就要看现场安全管理好不好。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要从人、机、物、制度等方面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严防三违行为,督促职工安全生产,自觉形成安全生产意识。同时要督促车间、班组和工人要经常性地开展隐患排查,根治隐患,消除现场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消除管理缺陷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整治安全隐患,有效减少事故发生,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度,达到生产安全,并将隐患排查情况定期向相应安监部门报送。

5、修订完善预案并定期演练。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生产工艺的更新等方面,及时修订完善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应急处置方案,报主管部门备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要根据企业的性质、危险危害的现实情况,定期进行各类应急演练,特别是现场处置演练,确保企业职工在发生事故时有正确的应急救援方法,提高企业及职工现场应急救援水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三)继续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1、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按照上级有关要求,2015年我镇工贸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全部达标;规模以下企业要逐步达标,最终到2020年前全部企业达标。柏云(柏云米厂、金九米厂)、金雁(老灶煮食品、天宇食品和金创米业)和黎明(伯康机械)三个社区要按照《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罗安委[2013]22号)和《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安办<关于印发工贸行业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办法>的通知》(罗安办[2013]58号),积极主动督促辖区内规上工贸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按各类标准、评审程序和考评办法开展评审工作,确保创建工作质量,完成规上企业创建任务。

2、严格审查验收,确保创建质量。各社区、村(重点是柏云、金雁和黎明三个社区),镇工商办和镇安办在组织创建过程中,要鼓励企业自主开展创建,允许中介结构开展服务。与此同时要严格各项申报、审查程序,做到客观公正。台账资料健全,各类手续齐全。按属地管理原则进行审查,实行专家和行政审查人员负责制。专家对现场整改的符合性、技术标准的真实性负责;行政人员对审查程序、要件资料报送等负责。

3、奖罚分明,极力推进。严格执行县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管理办法,将安全事故、标准化建设情况作为对企业资金支持和企业评级必要条件进行审定。对不认真开展标准化建设的企业,检查中发现有违法行为的要及时上报县级有关部门进行查处;发生事故的,按规定加重处罚企业负责人,并对事故单位顶格处罚;对2015年未达标的规上企业,在争取政策扶持、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

三、主要措施

(一)增强红线、责任、廉政意识

将宣传贯彻党的十提出的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2015年首要的政治任务,做到学以致用,切实落实到监督检查实践工作中去,增强监管过程中的红线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

(二)加强教育培训和经验总结

各社区、村,镇工商办、镇安办要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着力加强安监队伍、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升企业安全管理基础,营造有利于安全发展的良好环境,提高安全监管人员和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监管执法能力、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技术素质。

(三)加大督查力度

按照四不两直的工作要求,认真履行综合监管责任,配合相关部门对工贸行业重点监管领域的企业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进行执法检查。

公共安全监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 GIS技术 公共安全智能监管平台 应用研究

一、引言

自“金盾工程”建设以来,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为公安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为公安工作机制转型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在目前公安机关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警力又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内的平台仍很多需人工录入,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较低,公共安全监管工作方式落后,民警重复劳动多,无法充分发挥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效率。另外,目前公安机关在公共安全监督监管方面仍采用人工方式处理较多,与当前迅速发展的计算机通讯技术严重不适用。

二、公共安全智能监管平台结构设计

平台基于PGIS平台软件进行建设,与现有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及服务层面的对接,深化公共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整合公安局信息化资源,满足公共安全O管工作中重点单位管理、安全防范检查、统计分析的需要。为基层民警提供统一的信息采集平台、工作提醒平台、综合信息查询平台、日常警务考核平台、统计分析平台。整个平台由门户系统、消防单位管理、易制毒企业管理、危化品管理、交通管理、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监督考核、移动应用和运维管理等模块组成。

①公共安全监管工作门户:是公共安全监管工作的统一工作界面,是信息汇集的窗口,在此界面可以直观了解公共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情况,辖区概况,提供工作提醒功能,签收领导督办的任务。

②消防单位管理:数据的录入是最基础的工作,平台没有数据的支撑,达不到摸底的效果,所以平台提供了消防单位信息采集的入口,并可对信息进行删除、查询、修改功能。

③易制毒企业管理:通过对易制毒企业的采集录入,达到摸清青州市辖区内容易制毒企业的基本情况;通过日常的检查,保障易制毒企业的安全监管。

④危化品管理:危化品管理主要是对民用爆炸物品、烟花爆竹、剧毒化学品等进行监督检查管理。

⑤信息查询:对公共安全监管工作涉及的所有单位信息,通过PGIS电子地图独特的空间优势,实现各类单位数据空间查询分析,有效的掌握辖区内各类重点单位的情况。

⑥统计分析:是在在数据采集、整理汇总的基础上,往深处再进一步,做到电脑辅助人脑开展信息研判工作。对于我们的公共安全信息监管平台而言,我们力求打造成"先知先觉型”应用实战系统。 基层民警不仅仅可以将需要的基础数据采集进来,基于地图开展分析应用,同时,可以将工作中随时发现和感知到人或者物的信息加入进来,在地图上展现, 实现所有数据的常态化展现。 将各类安全隐患按照标准分类,然后结合条件开展分析,相信一来可以减少辖区安全事故的发案率。 同时,一旦发生事故,我们可以充分应用一切可以分析的数据加以处置,最大程度减少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与所有可以基于地图展现的信息加以叠加, 最大限度的满足实战,服务研判。

三、平台关键功能的实现过程

3.1 图层空间数据的操作

在GIS平台中,我们采用互操作模式为基础,对平台中的图层空间数据进行操作,同时对图层属性数据进行操作;空间数据操作的实现基于采用Oracle 10g数据库版本,引擎技术采用SDE数据引擎。

3.2 缓冲区分析及其应用

在公共安全智能监管平台中,我们对辖区内安全监管单位的要素分析通过PGIS平台中的缓冲区分析功能实现,该缓冲区分析功能位于PGIS平台中的空间分析区。对安全监管单位的监管包括该单位附近任何范围内的信息,具体包括关注对象的数目、位置等详细信息。

3.3 网络数据通讯

公共安全智能监管平台的网络数据通讯分为2个部分,包括公共安全智能监管平台与PGIS平台的网络数据通讯以及公共安全智能监管平台与移动警务平台之间的网络数据通讯。公共安全智能监管平台与PGIS平台之间通讯过程中采用TCP协议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地图服务,并将地图显示在公共安全监管平台大屏幕上。

公共安全监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问题;对策;浙江瑞安

中图分类号 TS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254-0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也是维系公共安全的重要基础,事关重大。瑞安市围绕粮食、蔬菜、林果、畜禽、水产五大主导产业,共建立起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个、主导产业示范区5个、粮食生产功能区52个、特色农业精品园20个,夯实了瑞安市绿色农业的发展基础。通过“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坚持严格依法监管,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深入开展各项专项行动,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1 瑞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

1.1 充实监管队伍,健全监管网络建设

建立健全县(市)、乡镇、村、基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成立县(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组织机构,并在全省率先成立瑞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牵头、协调、指导及督促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依托“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各乡镇街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并定编制、定人员,对本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负总责,做好农民培训和质量安全技术推广工作。910个行政村配有农产品监管协管员,负责本辖区内农产品的日常监管、安全巡查、田间生产档案记载等事务,形成了“市、镇、村、基地”四级网格化管理网络[1]。

1.2 强化标准化运用,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

制定主导农产品和其他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模式图,通过对标准化生产模式的指导与监管[2],加速瑞安市农业标准化进程,建成瑞安市金川有机稻米、上郑花椰菜、湖岭肉鸡、九里红瓯柑等一批标准化示范场,据统计,共向全市各类生产主体发放生产模式图、标准简图近2 000份,全市标准化面积达到2.6万hm2,标准化生产率达到62.4%。同时,围绕发展“三品一标”经济,着力打造“瑞安农产”品牌,通过一系列的品牌创建奖励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全市涌现出华盛水产、香海烤虾、清明早茶等一批知名农产品,建立健全“三品一标”认证与监管机制,认定无公害农产品15 个、绿色食品18个、有机食品4个、地理标志产品3个,全市“三品一标”总面积达到1.48万hm2。

1.3 强化全程监测,健全检测检验体系

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通过整合资源,全市形成以瑞安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镇街快速检测室、生产经营主体自检室为网络的三级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检测力度,全市规模以上生产经营主体全部纳入风险监测,制定《瑞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主动配合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监测工作,组织监督或例行抽查,按农产品生产季节进行抽样,落实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职责,开展相关巡查、监测和技术指导等工作,督促种养殖大户落实产品自检制度,全面落实生产记录[3]。全年定量检测达到762次。镇街快速检测室免费对外开放,定性检测超过6 000批次。各生产主体积极开展自检,自检速测2万批次,合格率在98%以上。

2 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农产品监管体制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已建立,但基层监管与检测任务繁重,按属地管理、重心下移、镇街快速检测室向公众免费开放的要求,存在镇街监管无专项经费、机构无编制、人员身兼数职流动频繁等问题,使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边缘化”“附带性”问题,日常忙于应付各种考核、检查、汇报、总结等“皮肤科”治疗式工作,较少涉及“强筋壮骨”的长效机制,“长管常管”的“组合套路”少,缺乏一套稳定有效的长效监管机制。

2.2 农药包装废物回收率不高

由于农民的环保意识不强,大多数生产主体使用农药后在田间地头随意丢弃农药包装废弃物,在农村的河沟岸边、路旁等随处可见农药包装废弃物,这些农药包装废弃物以塑料或玻璃为主,难以降解,污染了周边环境,而其中残留的农药成分也对农产品造成了二次污染,严重危害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2.3 农业从业者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由于农业从业者的文化程度偏低、年龄老化、现代农业理念不强等原因,有部分生产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在整个种养殖过程中,缺少对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的安全意识[4],未能完全达到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的要求。且农产品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不高,病虫害防治未使用生物防治方法,未建立生产记录或生产档案记录不详细、不及时,不利于农业标准化管理,使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难度大。

3 对策

3.1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属地管理

深入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进一步落实镇街农产品监管属地职责,继续推动镇、街道农产品监管机构建设,实行层级、全员培训,突出抓能力、抓作风、抓效能,尽快构建一支“懂政策、懂法律、懂技术、懂管理”的队伍,提升整个监管队伍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5]。组织召开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全面部署监管重点任务,明确各镇街及相关职能科室的相关监管职能,并与之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标责任书》,将全市种养殖生产经营主体按管辖区域全部分解落实到各个镇街,要求各镇、街道根据各自管辖范围,开展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工作,全力促进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稳步推进。同时,与全市农业重点生产主体和农资经营主体签订安全责任书,强化生产主体是质量安全监管第一责任人的意识,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3.2 加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力度

为全面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已印发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工程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废弃农药包装袋、瓶、桶等定点回收、分类、规范化处置工作。市财政预算资金对废弃农药包装物分5类回收,农药瓶分200 mL以下、200 mL(含)以上2个档次,分别按0.3、0.5元/只回收,农药包装袋分50 g(含)(包含针剂)、51~100 g(含)、101 g以上3个档次,分别按0.2、0.3、0.5元/只回收,并购置农药包装废弃包装物专用回收桶、专用回收袋,分别放置在农资店、大户管理方、村垃圾集中地醒目处,并贴上相应的标识标牌。回收实施主体分别为农资经营单位、农业种植大户、农村保洁员,按回收金额的20%计提,农村保洁员主要是直接回收散户小量的废弃农药包装物,实行各类农药包装废弃物90%以上回收。各回收主体按相同类型规格50只/袋包装好,送至乡镇、街道垃圾转运站,乡镇、街道垃圾转运站划设专用的废弃农药包装物放置c,回收时做好规格、数量清点核实和登记造册,按回收金额的10%计提,再由危险废物处置中心进行回收运输,进行100%无害化处理。

3.3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

通过“12316”农业热线、瑞安农业信息网,广泛宣传和普及安全农产品基本知识;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全面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市政府有关构建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政策措施。以科普宣传直通车为契机,结合“农业科技下乡”“放心农资进乡村”等活动,通过制作宣传标语与宣传手册、设立展板、现场咨询、送法进农户等形式,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6]。

4 参考文献

[1] 黄依萍.永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J].农技服务,2016(1):21-22.

[2] 王磊,谢飞.浅谈保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J].农业开发与设备,2016(7):118.

[3] 刘清兰.健全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及措施分析[J].农技服务,2015(12):36.

[4] 黄春艳.农业化学投入品:农药的安全使用与管理[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7):55-59.

公共安全监管范文第4篇

一、完善动态监管系统,基础工作不断强化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起步较晚,基础工作相对薄弱。针对这一特点,渑池县质监局以夯实基础工作为起点,大力推进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建设,逐步补充、完善、及时更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系统,使特种设备监管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和常态性。而且每年都要与有关企业签订特种设备安全责任承诺书,明确责任。设立县级监管、企业管理、责任到人的三级监管模式。并经常性地深入企业、社区等场所进行特种设备法律法规知识宣贯,使企业的管理水平、使用人员的规范操作以及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明显提高。今年上半年还对全县11个乡镇、街道及大企业的380名安全协管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对新办、复审的120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新注册登记的144台特种设备进行了数据采集和补充完善,信息及时进行更新。截止2013年6月底,全县已建立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档案115家,涉及冶金、化工、电力、机械修造、矿山等多个领域和商场、公园、宾馆、学校、医院、机关等公共场所以及居民住宅小区。注册登记特种设备1516台,各类气瓶8000余只,持有效期内特种设备作业人员551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60名。通过强化基础工作,摸清了底数,建立了动态的监管系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二、专项行动迅速有效,特种设备安全形势平稳

围绕特种设备“打非治违、三打两保、危化品压力容器排查、特种设备隐患大排查、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行动及“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深入开展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每年至少要组织五次以上的安全大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和安全隐患排查情况,制定特种设备分级管理实施方案,重新修订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和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做到了有重点、有步骤、有目标、有成效。今年以来,已相继检查特种设备相关单位70余家次;检查在用锅炉35台次、压力容器286台次(含气瓶)、电梯120台次、起重机械189台次、游乐设施1台套次、各类气瓶3000余只。对13家违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使用单位依法进行了查处, 加大检验检测工作力度,积极与市特检、锅检机构协调,对到期的特种设备及时进行检验,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今年上半年,分别与市特检、锅检机构对62台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过程进行了监督检验,对181台在用特种设备进行了定期检验,全县在用特种设备定检率达95%。同时,结合“两会”、“十一”、“春节”等重大节假日,进行重点专项安全监察,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无事故。在对全县的重点工程进行服务时,还及时把好技术关,在设备采购、安装等前期提前介入进行技术指导,避免企业走弯路,顺利通过验收。

三、整体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虽然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特种设备安全继续呈平稳态势,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种设备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在今年开展的专项检查中,分别向企业提出整改意见30条,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7份,责令停止使用锅炉2台、电梯2台、起重机械3台。封存扣押液化石油气瓶50余只。取缔了1个非法液化气充装站点。在检验检测方面,发现并督促企业处理质量安全问题5个。发现并督促企业处理质量安全问题15个,判废特种设备2台、气瓶50余只。特种设备仍然存在有较多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

1、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由于层层分包,特种设备安装前不按规定履行安装告知手续,安装完成后未经监督检验合格投入使用的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2、电梯使用管理差,尤其是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单位,电梯使用管理不到位,人为引发电梯运行故障,不能按规定申请定期检验、及时领取检验报告、更换检验合格标志。

3、液化石油气等气瓶充装单位的安全投入不足,管理水平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质量保证体系不能有效运行,气瓶的定期检验率达不到要求。

4、在小作坊、私营业主的生产活动中使用的汽水两用锅炉,不按规定办理使用登记、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现象突出。

5、 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作用认识不足,不按规定按期进行校验,或带故障工作现象比较突出,且存在反复。

究其原因:一是法律和责任意识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一些小微企业,安全投入不足,放松安全管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二是随着招商引资,外资企业、大型企业的进住,产业结构的调整,各类特种设备数量不断增加,量大面广的监管对象与监管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全县质监部门安全监察员6人,管理人员2名;三是技术支撑乏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层出不穷,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特别是县级监管部门这种矛盾尤为突出;四是安全风险意识有待提高。大型化、高参数和高风险的特种设备大量投用,以前投用的“老龄化”特种设备和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气瓶等高频率使用的公共安全类设备数量迅速增加,特种设备安全这根弦丝毫不能放松。

四、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安全运行

公共安全监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施工安全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从世界范围来看,建设项目施工中的事故率平均水平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如何降低工程建设领域的事故发生率,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和迫切解决的任务。

我国目前的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事故仍然居高不下,在各行业中仅次于交通、矿山居第三位,建筑安全生产工作任重道远。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规模快速增长,施工难度加大,像国家大剧院、奥运会场馆工程等,都大量采用了新工艺和新设备;同时建筑领域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在近4000万从业人员中,农民工比例占到80.58%,安全防护操作技能较差。所有这些,都给建筑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国家更是把安全施工放到重要位置。当前“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被广泛采用。近年来,一些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管理中推广了“工程项目管理”,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建筑业是复杂程度很高的行业,由于建筑结构复杂,使从事建筑施工的人员、材料、设备长期处于流动状态。同时,由于施工工艺和工序的不同,要求从事工程施工的从业人员参与露天作业、高空作业和手工作业。加之施工受到环境、作业条件、工程进度安排的影响,不同工种间不仅存在交叉作业,还经常由于逼近工期而加大劳动强度。因此,建筑施工的危险就可能存在于上述的任何一处细微环节当中,建筑施工的安全施工就会时有发生。究其根源,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主要在于:

1.规划设计和施工准备阶段存在事故隐患。

通过对一些施工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有部分案例的结果可追溯到规划设计的不合理,埋下了事故的重大隐患。在一些二三线城市,一些没有资质或者低资质的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有没有严格遵循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在规划、图纸设计、图纸审查、施工方案制订、材料选用等环节上没有严格执行复验审核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使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存在缺陷,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2.建筑市场的监管手段不力。

尽管我国在建筑施工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比较全面,但由于收到技术手段、体制机制的影响,针对建筑施工方面的执法监察仅限于定期、现场、抽查等传统方式,对于建筑市场的监管没有持续、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往往是事故发生后才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其次,随着建筑开工面积的增加,建筑市场准入较多,但与安全事故挂钩的市场退出机制很少,一些多次出现安全事故的施工企业仍活跃在建筑市场上,对于施工安全也是巨大的隐患。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3.1提高管理、施工人员自身素质

一个优秀的设计图必须由一支优秀的施工企业来完成。人的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工程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首先,建筑施工企业要保证承担的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就必须拥有高素质的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其次,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必须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质量知识、施工技术、安全知识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坚决杜绝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而导致出现的质量问题。 3.2加强原材料质量管理

采购材料要广开门路,掌握材料信息,综合比较,择优进货。进场材料、物资须在合格的供方厂家或有信誉的商店采购,所采购的材料或设备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和使用说明书。物资采购主管要定期对供货商进行评审、考核。最后,施工现场材料人员要会同工地负责人、甲方等有关人员负责对现场设备及进场材料进行检查验收。特殊材料要有说明书和试验报告、生产许可证,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混凝土外加剂等必须进行复试和见证取样试验,确保每一种材料都是合格的建筑材料。

3.3提高施工的质量管理水平

每项工程有总体施工方案,每一分项工程施工之前也要做到方案先行。并且施工方案必须实行分级审批制度,方案审完后还要做出样板,反复对样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直至达到设计要求方可执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有利于提高质量。

3.5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必须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并形成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报告、表格等,明确质量管理体系人员,各项工作要有专人负责,责任明确,层层把关。主要项目或重点部位要进行专项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

3.6确保施工工序的质量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构成工程质量的最基本的单元,上道工序存在质量缺陷或隐患,不仅使本工序质量达不到标准的要求,而且直接影响下道工序及后续工程的质量与安全,进而影响最终成品的质量。因此,在施工中要建立严格的交接班检查制度,在每一道工序进行中,必须坚持自检、互检。完工以后,再由专项质检员检查,然后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监理申请验收,严格依据国家现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质量检查,检查合格签字确认后下道工序才可进行施工。

3.7加强安全管理,为提高建筑质量夯实基础

只有为一线作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安全、可信、可靠的安全环境,作业人员才能安心、放心的工作,才能在安全的环境中生产出优良的建筑产品。因此,每一个施工企业要大力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目标,为提高建筑质量夯实基础。

4.施工单位和从业人员安全意识较差。

由于建筑市场的劳动密集型特点,使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很少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安全进行全过程的信息管理和统计。另外,由于安全责任相关的界定法律条文不明晰,使施工单位一旦出现安全事故,理赔时互相推诿,往往受到人身伤害的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无法保护。就是在这样执法不严、缺乏相互制约机制的条件下,造成了一些施工企业抱有侥幸心理,不重视建筑安全生产,甚至存在把减少安全投入当作节约成本的手段,使建筑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可见,从法律上落实建筑活动各方的安全责任,增加各方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是降低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

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日趋活跃和复杂,相当一部分未经过系统教育培训的非专业人员负责施工项目的生产经营活动,由于其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到位,重效益轻安全、重进度轻安全,其安全工作常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以安全技术管理为例,项目经理组织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是两张皮,不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究其原因是编写的施工组织设计未能根据工程特点、施工的环境、施工的方法、劳动力的组织制定全面性、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而是照搬照抄规范规程的用语。

三、借鉴与学习国外的施工安全管理经验

在国外如美国,施工的安全管理责任不仅包括施工企业,还包括业主和承包商。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前,业主和承包商必须办理与建筑施工有关的强制性保险,否则将无法开展项目。而施工企业的业绩往往与其缴纳的安全保险费用挂钩。承包商若具有良好的安全业绩和信誉,往往保费低廉,施工利润较高 ;反之保费高,可能导致施工成本亏损,甚至出现保险公司拒保,最后失去主体施工资格。在这样的法律规定下,不仅承包商的安全意识十分强烈,与其合作的保险公司也对施工安全极为重视,积极参与到施工安全管理之中。利用这种与企业切身利益相关的价格制衡手段,保障了施工的安全管理。

以德国为例,其建筑安全与其从事施工活动的企业专业化、人员素质高分不开。德国有很多由当地政府出资创办的涉及建筑等行业的职业学校,专门培养建筑各个阶段的专业从业人员。建筑公司招聘员工时,也往往通过与建筑协会联系并招工信息的形式,从职业学校选取工人进行施工操作。因此,在德国,年轻人若想从事建筑职业,需事先同一家建筑公司签订定向委托培养合同,并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的考试后,进入当地的建筑职业学校学习,学制期满后,方可进入企业参与施工。

相比之下,我国的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大量农民工没有受过相应的专业培训,就开始进行施工作业,从技能方面,这些从业人员由于缺乏技能培训,使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的维权意识较差,一旦发生事故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不能引起政府、业主和承包商的足够重视。使得建筑业生产在施工事故频发,安全形势得不到改善。

四、施工安全管理的方法研究对策

1.加强面向实体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过程管理。

很多事故是由于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不彻底,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单位、各环节都没有严格把关,最后才使隐患变成险情,使险情变成事故现实。因此,要通过对房屋建筑从规划设计、施工建造直到拆迁灭失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对各个阶段的使用行为、检查维护、安全评估与鉴定、安全问题治理等环节建立强制性标准和执行规范,配合质量检测、安全许可、现场检查、技术指导等方式,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2.采用信息化的动态监管手段,实现施工安全的科学监管,切实排除安全隐患。

首先,要转变以发动运动式大检查和突击整治建筑安全生产的方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如传感器等),实施采集建筑施工各个阶段的信息,通过对真实信息与强制性标准的比对,确保施工步骤的合规合理,保障施工质量,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一旦发生事故,通过对累计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科学地分析事故原因,做到事故责任落实有根有据。

3.政府部门要规范建筑市场,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采取严厉手段。

政府主管部门要严格遵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建筑市场资质资格动态监管完善企业和人员准入清出制度的指导意见》、《规范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要求,明确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和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罚措施、处罚主体和处罚程序,打击建筑市场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对于信誉和事故频发的企业吊销资格,健全市场清出机制。因为只有建筑市场上没有鱼龙混杂,才能保障建筑施工的质量安全,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4. 建筑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重视不够

在分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有关问题之前,我们必须清楚什么是建筑工程质量以及它的特性是什么。建筑工程质量是指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特性的综合。由此定义表明工程质量有多重性:首先是满足业主需要;其次,满足法律及设计文件;最后,满足合同规定。由此也表明建筑工程质量区别于一般产品质量,除具有一般产品的质量特性外,还具有自身的特定内涵,如建筑质量的适用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以及与环境的协调性。而这些特性互相交融、互相依存,不同的建筑突出不同的特性,但这些特性缺一不可。正是因为建筑工程质量的多重性和质量特定的内涵,致使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成为了重点、难点和热点。在我国建筑行业的体制改变后,各建筑企业都实行项目制,即建筑企业承接一个建筑工程后,企业就成立一个独立的项目部,由项目部来履行承包合同,从图纸的会审、施工、材料采购、交付、结算全部由项目部完成。工程质量的管理的自检完全依靠项目部来完成。由于有的项目部的管理人员质量责任意识不到位,在管理工作中没有将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没有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质量责任重大,于是就出现了质量管理体系不落实、不健全,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只写在纸上没有真正贯穿于整个施工当中,而是过了9000体系认证就束之高阁。

五、结论

综上所述,施工安全管理贯穿于施工项目全过程,必须要常抓不懈,既要不断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及材料、施工机械的管理等,更需要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和广大员工的积极配合,并以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和有效措施的执行作保障,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杨震.中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探讨[J].大众科技.2008(7):94-95.

[2]董大曼,陈军营.安全管理要向国际水平看齐[J].2008(22):48-49.

[3]李朝阳,王茜.香港地区的工程项目安全管理[J].施工技术.2007(5):64-65.

[4]王多全.风险管理在建筑现场安全管理中的实际应用[J].铁道工程学报.2007(7):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