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高职高专;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70-01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是一本集X线、CT、MRI、USG检查技术和核素成像位一体的综合性教材。其中普通X线检查、CT、MRI、USG检查在临床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实践性较强,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领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有很强的操作能力,能够应用先进的影像检查设备和准确无误的专业操作技能为临床提供符合要求的清晰图像。因此,其临床技能训练教学直接影响到放射科技术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显得格外重要,只讲理论不做实验,学生无法得到真本事,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到工作岗位后能否单独顶岗问题。《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学大纲要求理论:实践=1:1,足以看出实践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现将我们开展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践教学中的体会介绍如下:

一、实践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结合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如果不能融入临床工作相关知识,培养出的学生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医技人员。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主要根据临床普通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USG检查几大工作岗位分别讲述各检查方法相关原理及操作步骤等内容。实践教学中我们基于各种检查方法工作流程,首先要学生学会对待不同病人不同检查如何接诊。在实践接诊病人过程中,学习各种检查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及检查前准备等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与病人沟通能力,学会关心体贴病人,取得病人配合,构建良好摄片气氛。其次在真实病例引导下,引领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学习相关原理及操作步骤等知识点。这样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得到升华,加深了印象,有了作为一名医技工作人员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实践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相结合,能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适应以后角色的转变。

二、实践教学方法多样化

1.启发式教学,及先学后教

在教师提出学生学习相关教材内容目标及要求下,根据实训内容,利用实训设备、教具、模型、仪器等先自学,来进行肢置摆放等,而后相互交流讨论找出问题或不足之处并纠正,然后教师根据情况进行指导并讲解,最后教师作出示范动作并分解为要点讲解,并建立师生双向评价体系。这样做学生感受深,理解容易,记得牢。

2.示范式教学

实训前把方法、步骤、目的、要求给学生讲清楚,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先由实训老师作示范讲解,分解要点,让学生观察、体味,再由学生根据教师所讲要点自己动手完成实训内容,然后同学们讨论找出问题或不足之处并纠正,最后教师点评。

3.单独辅导

实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因此我们需要不厌其烦的为他们示范,认真纠正他们操作中出现问题,保证他们每个人把每个要点都掌握,学到临床操作技能。

三、实践教学根据教学阶段采取不同形式

1.见习

为了使学生加深感性认识,在学生《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开课之日起,有计划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将学生分期分批安排到附属医院影像科进行早期接触临床见习活动。这样在影像科老师指导下,学生基本了解各工作岗位工作流程,这对以后的理论教学、课堂实训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在教学中后期,每个知识点内容进行了理论知识和课堂实训学习后,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将学生分期分批安排到影像科进行开放实训的见习,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自己反复练习所学过的内容,使学生所学东西得到巩固和消化。

2.课堂实训

摄影授课,需实地演示才能彻底讲透。课堂实训不仅可以讲授摄影摆放,还可以在实际操作中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操作细节及操作顺序。同时还可以现场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所有这些问题,只有在课堂实训中才能更好更彻底解决。此外,我校教学实体化,附属医院影像科即为校内实训基地,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学习。

3.毕业实习

学生在校学习完相关专业课程后,在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进修实习,根据毕业生实习指导教程,学生能够独立操作胜任各个岗位,完成顶岗实习任务,获得职业操作技能,接收劳动观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总之,实践教学是学生走出金字塔面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是理论与实践的第一次结合。《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践教学采用不同形式及多样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项技能并应用于临床,在临床中升华。

参考文献:

[1]戚跃勇,齐德广,邹利光,等.注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的实践教学[J].激光杂志,2010,31(3):43.

[2]李剑平.大学教学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58-66.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应用;发展趋势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69-02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CT、DR、MRI等多种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领域和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创新和突破。借助各种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医护人员对解剖结构的成像更为详细,对病变组织的形态了解更为清晰。本单位拥有的影像技术设备是西门子1.5tMRI、西门子胃肠机、ge单排CT、意大利GMm-DR、飞利浦DR以及飞利浦64CT。本文主要就利用MRI技术对小儿脑部磁共振的影像分析和临床应用,探讨和分析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1 医学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1.1 医学影像MRI技术简析 医学影像技术中的MRI图像,也可称为磁共振或者核磁共振成像,此项技术借助电子计算机和图像重建的功能重新建立成像的医学影像技术,表现于灰度呈现度不同,反映相对应的组织结构情况的数字化影像技术。MRI对小儿脑部的分辨率较高。MRI的检查范围比较广,非常适合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位以及心脏血管等检查,但是对于体内有磁性物质的病人则失去检查功能,而且MRI没有CT适合对钙化的效果检查,对肺部和骨皮质的现实也比CT的检查效果差[1]。

1.2 MRI技术在小儿脑部磁共振的影像分析 本单位拥有西门子1.5tMRI,此设备拥有独特的西门子Tim线圈,可以同时对全身各脏器功能进行扫描、灌注扫描以及成像。西门子1.5tMRI的软组织分辨率较高,无放射线,因而对人体的身体基本无害。扫描过程中,检查对象平躺在检查床上以得到轴位、冠状位、矢状位以及斜位的体层图像,还可以做无创性全身血管成像、闹弥散、灌注等功能成像,西门子1.5tMRI具备高分辨率胰胆管水成像、输尿管水成像等优秀的影像学检查功能,为检查者提早发现病变情况。

回顾近期本单位小儿头部磁共振检查共80例,平均年龄1.5岁,在小儿服用镇静药物熟睡之后进行扫描。将小儿头部放于线圈中心,用海绵垫固定,按照定位图调整扫描的范围。结果发现,80例患儿都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图像,一次镇静完成检查的患儿58例,服用镇静药物后未能及时扫描导致检查中惊醒,需二次镇静才能获得所需图像的患儿22例。颅内出血患儿33例,脑软化42例,其余为颅内其他疾病和正常磁共振影像。患儿在做磁共振检查前需使用镇静药物,否则运动伪影会影响图像的质量,甚至导致无法获取检查诊断。在扫描过程中应用双梯度中的zoom选项,以提高细微病变的检出率,尤其在小出血点的检测上结果准确。磁敏感加权序列具有高分辨力、薄层重建和流动补偿的优点,有效降低了小动脉和噪声对检查的影响,比较适用小儿脑部血管病变的检查,尤其是小儿细小血管早起出血的诊断精确,并能判断小儿脑组织可存活性几率。而弥散加权序列则可产生两套的图像,其中一套b值是1000的弥散加权图像,另外一套是b值为0的T2加权图像,能减轻颅底磁敏感的伪影,改善信噪比。

西门子1.5tMRI的影像技术具有强大的磁体,先进的相控阵线圈,开放式的设计,大型的磁体空间,成像快速、图像质量和精确度高。本单位西门子1.5tMRI的配置,不仅能更好的满足医疗、科研工作的需求,更带动了单位医疗技术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20世纪下半叶,我国的医学影像技术取得了很快的发展,从单纯的放射诊断科室发展到如今的集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临床医学影像科室。伴随着计算机、信息科学以及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

在不断发展并日趋完善的先进医学影像的技术中,最初的计算机X线摄影透过人体放射于影像板上形成潜影,再将其放入激光扫描机上扫描,经过模数转换器,图像信号则生成图像。随后发展的CT利用X线对人体某一范围逐层扫描,获取信息,也是经由计算机处理得到重建的图像。此外,CT的图像显示器、多幅照相机等辅助设备,让探测器对X线有更为高度的敏感性,可将接收的X线转变成模拟信号,再变成数字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器变成CT图像,再由多幅照相机摄片提供诊断。随后逐步发展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记忆盘中储存造影、注射部位的透视影像转变的数字,减去蒙片数字,将剩余数字转变成图像,成了较为清晰的纯血管造影像,其技术比一般的血管特管造影更为简便、经济,更少引发合并症,但导管插管技术不断普及以后,静脉法数字减影逐渐被动脉法所替代了[2]。目前的核医学比较先进的显像方式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将单光子注入人体内,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借助计算机重建影像,这种发展是电子计算机断层和核医学示踪原理相互结合的高科技医疗技术,采集的信息量大,适应面广,特异性高,放射性小,技术的逐渐发展在当今的医学影像技术中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分子影像的出现,为新的医学影像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曙光。目前全球医学界都致力于研究开创分子影像和基因的治疗,其重要步骤是借助分子探针插入人体细胞内,MRI或者红外线记录信号,再显示分子、代谢和基因转变的图像,为医疗的诊断提供准确的基因表达。而PACS系统的产生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下的产物,其标志着网络影像学和无胶片时代的来临,PACS系统储存、管理、传输、处理数据,完成在放射科和其他科室之间的影像传递,还通过互联网和微波技术实现远程诊断,这种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当今医学影像技术影像资源的效率[3]。

3 结束语

现代的医学影像技术经过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的先进设备层出不穷,世界医学界接受了利用医学影像帮助诊断治疗方式并不断研究并创新更高技术的医学影像技术。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随着医学界的不断革新、科学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研究会为影像学技术的临床应用开启更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 袁聿德.医学影像检查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4(09):16-17.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医学影像;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1895年,X射线被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并在不久后在人体疾病的检查中得以应用,由此开创了一门全新的医学学科——放射诊断学。发展到如今,已经形成了包括多种诊断方法在内的更为全面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特别是近30年来,在传统的X线检查基础上,CR、DR、CT、钼靶X线摄影、CT、MRI、USG以及核素显像设备都在不断地改进并完善,影响诊断已从单一依靠形态变化进行诊断发展成为集形态、功能和代谢改变诊断为一体的综合诊断系统。与此同时,诸如心脏和脑的磁源成像等新技术以及如分子影像学等新的学科分支也在陆续涌现,影像诊断学的范畴还在继续不断充实和扩大。然而,在临床诊断中,面对众多的检查方法,如何科学选择则具有了更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医学影像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探索。

1 影像检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

1.1 X线成像检查

X线成像检查是医学影像中应用历史最长、操作最简单方便且价格相对低廉的检查方法,其检查范围包括透视、X线平片检查以及对比剂造影检查等几个方面,对检查部位通常要求具有较好的组织密度对比性,比如骨骼、胸和胃肠道等,当然有时候也用于全身各个系统的检查。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结构层次显示比较丰富,有利于整体观察受检部位的组织结构,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②检查相关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其费用相对低廉;③可灵活变换进行动态病变观察,但由于影像难以长时间保留图像,所以不利于以后治疗过程中的对比分析,同时对细微的病变发现比较困难,而且患者需要接受较大照射量的X线,最好在检查之前应做到目标明确;④密度分辨率较低,对组织密度差别较小的部位不能显示足够清晰的图像;⑤CR和DR虽在图像的清晰度方面较传统X线检查更好,对某些结节性病变具有更高的检出率,但对肺间质和肺泡病变的显示效果仍与传统胸片差别明显,而且该方法的成本也会更高;⑥钼靶X线摄影是根据各种组织对X线存在不同吸收量的原理,可将脂肪、肌肉和腺体等密度差距不大的组织在X线片上形成良好对比的影像,该方法多用于对软组织形态及病理变化的观察

1.2 CT成像检查

CT成像检查是X线与计算机技术联合形成的医学影像系统,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可对人体进行断层扫描并重建非常清晰的图像,在临床上多用于头颈部、胸部、肝肾胰脾、腹盆腔、四肢关节以及软组织的病变影像检查。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在进行不用对比剂的普通扫描情况下,在不同病例的病变发现以及定位定性诊断方面都可作为对X线检查的可靠补充,可为多种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②在快速静脉注射碘对比剂之后进行的动态增强扫描或CT灌注扫描,可对疾病是否属于血管性病变做出鉴别,同时对了解在病变状态下的供血情况以及鉴定病变的良、恶性情况也很帮助,具备较高的诊断价值;③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是集合了薄层扫描和高空间分辨率图像重建算法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在对病灶细微结构的观察方面具有比较突出的价值;④高分辨率多层面螺旋CT扫描即是在运用X线进行扫描的过程中,通过旋转一并获得多层面图像数据的医学影像系统,该技术实现了对病灶的多角度观察,而且具有一定的结构分析功能和成像功能。

1.3 核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MRI)是根据人体组织含水量的不同而开发出的一种非介入性的探测技术,对人体无电离辐射影响,所获得的图像非常清晰,能更客观更具体地显示人体内的解剖组织和相邻关系,更好地对病灶进行定位和定性,对人体多系统疾病的诊断,尤其对早期肿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1.4 超声成像(USG)

该技术利用了声波的穿透和界面反射特性,无创伤和辐射,操作简便,并可获得患者器官的任意断面图像。随着该成像技术的发展,目前来看,其超声造影、谐波成像以及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该技术对于胸部表浅部位的病变诊断有一定价值,在与X线摄影结合检查的情况下,可提高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

2  医学影像综合应用讨论

以上对几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进行了阐述,综合来看,每一种检查方法都各具特点和优势,同时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具体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做到优势互补。虽然CT、MRI、超声等医学影像检查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作为多种影像检查的基础,X线检查依旧是众多方法的首选。另外,在临床应用中,需避免检查的盲目性,尽量遵循效果价格的比值原则进行成像方法的优选,让患者在疾病诊断的环节中少走弯路,及时获得快速而准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夏泽民. X射线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6:420.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范文第4篇

医学影像学是当今医学领域中知识和设备更新最快的学科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型医疗没备不断更新换代。医学影像设备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飞速发展,相继出现CT、核磁共振(MRI),以及CR、DR、DSA等数字医学影像设备。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已不是原先单一X线透视和摄影技术,而是多项技术的综合。随着医学影像设备不断的更新换代,影像技术将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尤其是介入放射学的展开、分子影像学的应用,体现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在临床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将来有可能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这将对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技术和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成为了新时代医学影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放射科没有一支好的影像技术队伍,就会为临床诊断带来很多不便,甚至误诊、漏诊。本文浅谈一下新时代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

1医学影像技术学发展的特点集中体现以下四个特点

医学影像技术的数字化。随着CT、MRI、CR、DR、DSA等数字医学影像设备出现与应用,照片图像也由原来屏片系统的模拟图像转变为数字图像。强大的图像后处理技术使图像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且数字化图像便于存储和传输。目前,全国大部分大中等医院已经普遍应用了X线数字成像设备。医学影像技术的网络化。PACS系统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开发新型影像学技术,如远程放射学和远程介入治疗等。PACS的建立不仅解决了图像的存储、查询、管理、无胶片化、远程传输和诊断等问题,而且为影像学科的一体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例如,临床医生可以在网络上互相调阅各种医学影像学图像,进行后处理,统一发出所有影像学检查的综合报告,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服务,为建立“大影像科”奠定坚实的基础。医学影像技术的融合化。不同设备、不同图像、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融合即是医学影像技术的融合。其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各种影像学检查所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综合处理,将多源数据协同应用,进行空间配准后,产生一种全新的信息影像,以获得对研究对象的一致性描述,同时融合了各种检查的优势,从而达到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目的。医学影像技术的标准化。影像学科一体化及远程放射学都需要统一的影像质量和影像技术的标准。

2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要求

思想素质要求。医学影像技术人员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和位置。医学影像技术人员应具备强烈的专业自豪感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要克服自卑感,坚决反对诊断第一、技术第二的错误观点。由于技术人员处在第一线,直接与病人接触,所以要牢固树立以被检者为中心的理念,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一切为了患者。注重团体精神,互相配合,充分把握各个环节,才能认真完成患者在放射科的检查、治疗工作。在思想上要把技术路线向以下3个方面转移:灯箱上的照片硬拷贝向软拷贝的影像质量评价转移;单一的图像技术向具有综合图像诊断技术的能力转移;单纯的技术操作,向发挥设备、软件功能最优化的能力转移。没有影像技术人员第一线的辛勤工作,也不能体现诊断医生的诊断价值。专业素质要求。医学影像技术学是一门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学科,是医学影像诊断的基础,使医学影像技术学成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它涉及面较广,包含放射物理、人体解剖和生理、药理、临床医学、影像设备、影像技术、影像诊断、电子技术、医学工程、计算机知识、放射治疗、暗室化学、高等数学、医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因此,技术人员要掌握必要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特点和临床应用;掌握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日常维护操作技术以及必需的外语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法,同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继续教育素质要求。医学影像技术员要有时代的紧迫感,危机感。加强自身专业学习,定期学习交流,阅片评片,分析照片质量,参加各种专业学术会议,增加见识,选送部分人员外出学习进修,参加技术培训,组织有丰富经验的技师定期对年轻技术人员讲解技术操作经验和理论基础,增加基础理论学习。医学影像技术应专业化、正规化、现代化;建立高等专业教育体制,增加高层次的培养渠道及强化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现行的教科书和培训教材要及时更新,以适应高科技发展的要求,技术人员队伍应该由大学程度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充实。外语素质要求。务必加强外语能力和计算机技术学习,只有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才能阅读和设定设备的各种参数,了解设备的性能,掌握其安全操作,了解国外新技术的信息,吸取先进经验。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能,才能很好地操作越来越智能化的新型医学影像设备,才能完成各种图像处理技术。对外宾的接待和检查工作也能顺畅的进行,避免遇到语言不通的尴尬情况,这是新时代的基本语言能力要求。道德素质要求。要加强职业道德和防护知识的培训学习,严格掌握医学影像的适应证,尽可能以最小的辐射剂量来获得最大的诊断信息,要把辐射剂量最小化的原则提高到职业道德,对人类、对自己负责的高度来认识。心理素质要求。影像技术人员应具备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爱岗敬业,认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正确对待自已的工作,最终达到为患者提供良好、优质的服务。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学;标准化;影像诊断;设备软件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73-0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不断的发展,一些全新的数字化影像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比如CR,PET,MRI,DSA等等,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电脑化已经逐步成为影像科室的必然发展趋势,医学影像设备的网络化也已逐步成为影像科室的必然发展趋势。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影像诊断设备的操作管理软件所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的影像诊断设备软件应该是满足所有医学的影像任务,满足医学影像应用,满足医学影像系统设置,最终覆盖整个医学影像应用的全面软件解决方案,而不再仅仅是一种设备的操作控制平台。所以,对医学影像诊断设备软件的标准化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软件系统的标准化

在最终用户端,软件的标准化则体现为一致的用户界面设计,为用户在不同的诊断工作站上提供一致的工作环境,为用户在不同的影像设备上提供一致的工作环境。针对整个医学诊断影像软件领域,软件设计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西门子公司的“新沟通”(syngo)软件在这一方面走在医学诊断影像软件领域的最前列。下面,本文简要地阐述了syngo的四个方面的特点:

1.1支持临床工作流程:“以人为本”是标准化软件设计的中心思想,其设计是按照临床工作的流程进行的。以前,大都是从数据处理的角度来设计影像软件的,没有将医院工作的整体流程考虑在内,只是单一地完成影像设备本身应具备的功能,是单立式的设计,所以,其不能通用于不同的影像设备,不能满足临床工作不断增长的需要。Syngo软件的设计则是一体化的设计,从而可以将病人从送检到缴费的整个过程集成到影像设备软件,从而提供了一种满足所有医学影像任务的全面软件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满足所有医学影像应用的全面软件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满足所有医学影像系统设置的全面软件解决方案。

1.2适用于各种医学影像任务、应用和系统:病人登录、图像评价、通用三维图像后处理、数据管理以及网络传输等是影像设备软件的公共功能,同时,其又能为不同的设备设置不同的配置,比如,病人做CT检查时,需要输入身高,而做MR检查时则需要输入病人的体重。

1.3简单易用的用户界面:标准化的影像设备软件将Windows的操作扩展到医学影像的应用上,Windows的操作使用惯例是用户界面操作的基础,这样有利于用户尽快地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方便用户进行操作,为用户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1.4完善的软件功能:3D图像评价和后处理、通用的病人登录、图像胶片打印、图像胶片排版、各种图像评价、各种图像的后处理、图像网络传输、图像存档以及病人数据浏览等是设备完善的软件功能,同时,设备还有CT检查、BOLD图像后处理、心脏功能分析以及MR检查等特有的软件功能。

2网络互连与互操作

在网络化的工作环境中,一方面,数字化影像设备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之间在局域网内实现信息、图像的传输交换,数字化影像设备和医院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之间在局域网内实现信息、图像的传输交换,数字化影像设备和医学影像存储传输系统之间也在局域网内实现信息、图像的传输交换。另一方面,影像设备设备还通过广域网与远程计算机实现信息传输。

医学图像网络存储的标准需要规范,医学图像网络通信的标准也需要规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各个厂家的各种数字化影像设备的集成。经过多年的发展,国际影像设备厂商公认接受DICOM3.0,其成为医学数字成像的国际性统一信息标准,成为医学通讯的国际性统一信息标准。其为在标准网络框架内不同来源的医学影像设备间影像相互交流提供了技术实现的可能性,为在标准网络框架内不同来源的医学影像设备间影像相互操作提供了技术实现的可能性。

3设备远程维护和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诊断设备越来越复杂,设备的维护越来越重要,设备的应用支持越来越重要。通过远程维护可以预先监控系统,通过远程支持也可以预先监控系统,从而有效地解决潜在的问题,降低系统的故障率;在系统需要维修时,通过远程诊断可以准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远程修复也可以准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得维修时间得到了缩短。所以,远程维护成为大型医学影像诊断设备软件的发展方向之一,远程支持成为大型医学影像诊断设备软件的发展方向之一。

远程诊断服务器对本地影像系统的访问是基于Internet/WWW协议进行的,某些授权操作的执行也是基于该协议,比如,调整系统参数,测试系统部件的功能等等,从而实现设备的远程诊断,实现设备的远程修复。

可以利用公用电话网构建远程网络,可以利用ISDN技术构建远程网络,也可以利用数字专线构建远程网络。

参考文献

[1]上官辉,王溶泉.现代医学影像专业人才培养实行“四・三”格局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5年01期

[2]DavidM.Hynes.数字X射线影像设备的技术升级――2K系统提高了数字视频荧光影像的质量[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1997年02期

[3]赵亚舒.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社会化问题的深入思考[J].医疗设备信息,2006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