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语的启蒙教育

英语的启蒙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语的启蒙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英语的启蒙教育

英语的启蒙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兴趣;现状;任务型

1.激发兴趣

“激发兴趣,”是指教师在带领学生去接受崭新学科对新鲜事物时,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的疑虑,树立自信,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爱因斯旦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英语以其陌生的面孔,异样地走进学生当中,他带给学生全身的好奇感。学生为自己吐出的每词,每句而兴奋,激动。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这在三年级开始教育中我们都强烈地体会到。

现教材以其丰富的色彩,富于变化的节奏,悦耳的美式音吸引学生,说说唱唱玩玩中通过角色表演,游戏活动等形式习得大量言语。而教师因初次接触教材,对大纲认识的浅薄,教学上不能很好把握等,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1.1“闹着玩”。初次接触教材,教师对教材的灵活性,意图不能领悟到位。他们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设计各种活动丰富课堂。如:动手做贺卡。教师往往在还没讲完步骤,学生早自愉自乐地通过自己对图示的理解动手又动口。课堂成了一典型的美术小制作。组织上存在的缺陷外,这样的动手是否值得要用大部分宝贵的课堂时间来完成?

1.1“光练嘴皮子,不看书”。为了提高口语,教师化了大量时间精心设计课堂内容,讲干喉咙,耗完学生精力,铃声一响,大伙齐松了一口气,教师这才记得需打开课本问学生:今天你学到了什么?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从他们捧着课本迷惑的眼神,委屈的神情中不难得出:我刚才明明会讲得,怎忘了?书上哪有?我怎不认识他呀?教学目标有听说认读,但大多数教师都没注意认读目标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放任这种现象持续?作为学习的载体我们还可以熟视无睹吗?

1.1“动中乱”。教师不遗余力的采用各种组织方法来吸引学生兴趣。课堂游戏采取自由结对就是其中一例。于是我们常可以看到有几个围在一起,有好几个单干的走来走去,又是叫又是跑的,甚是热闹。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流于形式”频频在课堂上出现。

2.持久兴趣

2.1进入了四年级,由于三年级认读不抓实,课堂出现可各种时尚病:

2.1.1“喧宾夺主”。教师尽量用简易语言组织课堂时,学生却听得悬乎,有自个儿画画的,有低头写东西的,有做小动作的等等。教师迫不得已,改成演“独角戏”。

2.1.2有问“逼”答。教师在教学深入过程中,发现抓实知识的重要性。为了改变教学现状,从现在抓起。于是课堂上出现让学生一个接一个站起来,穷问不舍,最终还是自己“摊牌”。

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设计的太玄,教学过程没能让学生可以拾级而上。

2.2思考与对策

2.2.1立足课堂,向课堂要实效。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更多地是培养学生的各种习惯,兴趣。学科分配的时间都较紧。我们教师只能向课堂主战场取成效。采用“目标性”的任务型课堂教学,便是我正努力摸索,改变现状的教学模式。教学的“任务”,就是做做事,它以意义为中心,重视如何沟通信息,着重解决某一交际问题,它在现实生活中有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它贴近生活经历,能引起学生共鸣,激发欲望。任务的执行注意任务完成,即在交际中解决问题。他的结果是评价任务成败的标志。有了明确的师生角色,任务目标,必要的构成任务的输入材料,创设的任务执行环境等组成的部分就能进行有意义,自由的练说性目标。现四年级课本游个话题。在教学中我采用任务为主体,其他活动辅助的教学形式。如:为巩固校园的各个建筑单词,我带部分学生参观邻校,在询问描述中掌握各种建筑,而有时我只着眼于把任务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如学农场中的蔬菜,动物的课文,我在近课尾安排让学生添物并交流“IfIhaveafarm,I’mgoingtohave”。除此之外,有学生爱好调查表,服装设计表,展示会,购物节等。无论是个人独立操作,小组合作,个人研究或集体讨论等。我先分层让学生掌握所用语言,所需道具,慎择任务主题,尽量贴近实际生活社会。布置具体要求安排好活动形式,随时提供援助,总结全面评价他们的成绩,在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无形中调动学生的言语资料库。在实践中他们学会自我评价,由此产生的成就感又转化为无穷尽的学习后继力。超级秘书网

2.2.2分层教学,减缩差距。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如何对待优中差生。

A、分组编排,因材施教

教师通过几句最基本的交际语言,观察个人口语素质,性格特点,记忆力,反应速度等。在心中把全班分三组,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以求最有效的激励机制促学生不断上进。

B、同一情景,各说其能。设计情景考虑每人差异,使他们都能言其所能言,言其所爱言。如:买东西,卖东西。同学可以组合商量买卖方。

英语的启蒙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绘本 绘画 启蒙教育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172-03

绘本是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家庭首选的儿童读物,是国际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优秀的绘本图文交融,画面精美丰盈,故事简单易懂又富含哲理,深受各国儿童的喜爱。在我国当前的幼儿园教学中,绘本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得到了更多孩子的认可与喜爱。如何利用绘本这种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来对孩子进行美术启蒙,是幼儿园及其美术教师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绘本及其在美术方面的表现形式

绘本也叫图画书,绘本的叫法来自日文,英文叫picture book。有一个误区认为绘本就是“有画的书”。实际上,绘本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它主要是指单纯用图画,或以图画和文字相互映衬的形式来表现相应内容的读物,其主要读者为儿童。日本著名的学者松居直曾对绘本做过这样的解释:用再创造的方法,把语言和绘画这两种艺术,不失特性地结合在一起,形象地表现为书这种独特的物质状态。可见绘本是通过两者的合力来完成故事的讲述,作品的意义也是在两者的交融互补中而得以完成的。

绘本在绘画方面的艺术呈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五彩斑斓的色彩

色彩是绘本的重要构成因素,色彩是绘本对读者尤其是低龄读者产生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在图画文学中,作者对色彩的处理可以形成一种特殊的语言。色彩的鲜明或沉稳,浓烈与清淡,都能赋予图画不同的表情和风格,关系着作品对小读者吸引力的强弱。因此,强调画面色彩的表现力也成为绘画作者艺术创作的一个重点。例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中通篇近乎苔藓调的使用,土褐色画兔子、树干和栅栏,淡绿的橄榄色画青草和树叶,粉蓝色画天。温馨朴素的色彩恰到好处地讲述了一个温暖的睡前故事。又如,木村裕一和秦好史郎的代表性作品《摇摇晃晃的桥》讲述了一个既惊险又充满了喜剧性的童话故事,画面的颜色鲜亮活泼,具有非常强的表现力。读者一开始会以为是一个惊险无比的故事,但是,预想的故事与喜气洋洋的画面形成错位。红的、橙的、蓝的、绿的、紫的小浪花四处飞溅,就像是一颗颗快乐的音符;好似受惊吓的五彩斑斓小鱼跃出水面,却没有一点惊恐的感觉;尤其是大面积的蓝紫色的使用,让人心里非常安定。正文最后一个对页,狐狸追逐兔子的紧张画面,但是,鲜亮的橙、黄、绿色的使用、植物好似手拉手的造型和各式鲜花喜气洋洋的绽放,却神奇地使画面变得轻松活泼,夺命的追逐变成了愉快的嬉戏。

当然,绘本并不排斥单一的颜色,塞巴斯蒂安・麦什莫泽的松鼠先生系列绘本,画面的主体是铅笔画素描,主角松鼠、刺猬、山羊等的局部采用彩铅中的金色。这种色彩的单一,丝毫不影响内容的表达,塞巴斯蒂安・麦什莫泽也许倾向于努力让读者忽视掉色彩,而把注意力侧重于故事的幽默风趣。然而,抽离色彩的画面,反而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具有深刻的打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二)形式多样的人、物造型

在人、物的造型设方面,绘本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特点,既可以写实,又可以虚绘。例如,木村裕一和秦好史郎的代表性作品《摇摇晃晃的桥》,动物的造型简单而又夸张。狐狸与兔子都是由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类似于中国剪纸的风格,寥寥几笔,却充满了画面感与装饰感。又如,苏珊・华莱的代表作《獾的礼物》第一页,真实地描绘了美丽的金秋季节,肥胖年迈的獾拄着拐杖,背对着读者,独自坐在一个大木墩上。这是写实,所有看到这个画面的读者,心里都会涌起淡淡的忧伤,都知道獾的生命所剩无几了;描写獾的逝去,作者画了一条想象中的没有尽头的隧道,獾拄着拐杖向前走,预示着它到了另外的世界,这就是虚绘。

(三)巧妙的画面设计

例如勒内・葛舒和爱瑞克・盖斯德合作的绘本《小绿狼》,画面大而且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它的每一个单页都是满版的油画大图,每一个对页都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大画面,在一个个完整的大画面里,既有明晰的情节推进,又有隐匿的细节描绘。这种对页大画面的设计,非常精彩地完成了故事的讲述。而且,从头至尾,有文字的一页都安排在左边,右边的大图是纯粹的画面,这种设计,体现了一种非常连贯的节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尤塔・鲍尔的作品《爷爷的天使》,画面上留下了大量的留白,生动地表达了紧张、阴暗、恐怖、幸福、快乐等各式气氛,表现了爷爷人生的各种境遇,揭示了爷爷对人生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感恩,传递了一种博大的人生观。

二、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绘本的应用现状

幼儿园教育也称为启蒙教育,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幼儿形成基本的思想和行为,而幼儿园美术教育是一种通过对线条、色彩和图形的组合、绘画,从而引导孩子对自然界的色彩和形状进行描绘和再现,培养幼儿园孩子们审美和表现美的能力的活动。当前,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绘本通常用于孩子们课余独立阅读或教师的课堂语言教学,很少将其与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活动联系在一起。事实上绘本可超越语言、跨越文化,给读者提供一个宽广的想象世界,是了解自然、认识社会,欣赏各种美术技巧和表达元素的美术启蒙教育蓝本。

造成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绘本应用不足的原因很多,具体有如下方面:一是教师及社会认识不足。部分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学前美术教育问题重视不够。认为孩子还很小,只是随意涂鸦,没有必要做太多的指引和讲授;认为绘本只是用于阅读或者讲故事使用而已,与绘画,与美术无关,没有把绘本和美术教育有机联系在一起。二是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在多数幼儿园教师队伍中,教师既是语文老师,也是数学老师、英语老师、音乐老师和美术老师,甚至生活老师,缺乏专业的美术教师,对美术教育一知半解,无法提供较为专业的美术指导和教育。三是幼儿园主管、教师对利用绘本进行美术教育的认识和重视不够,常常把绘本和美术教育割裂开来,没有发挥绘本在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积极作用。

三、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绘本的应用策略

(一)以绘本为桥梁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绘本以它独有的色彩、优美的线条和富有冲击力的画面,吸引着幼儿园孩子在这个神奇梦幻般的空间里享受绘本带来的不同以往的快乐,也给幼儿园美术教学带来鲜活的素材,赋予了课程全新的面貌。

绘本不但能提供绘画的素材,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还能激发幼儿的思维,唤醒了他们的想象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绘画活动是教育者启迪幼儿心智、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最佳手段之一,而绘本的美术元素正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能将幼儿无意识的想象变为有意识的创想。当孩子认识到,运用他们的画笔就能进入到一个神奇瑰丽的自由空间,可以进行脑洞大开的创作,这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一本本优秀的绘本,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哈利波特的站台,就是爱丽丝的兔子洞,就是小魔女的扫帚,就是通往幻想王国、神奇世界的通道。

(二)恰当进行绘画基本技能训练

1.线条、形状的认识与训练。能够让幼儿在较短时间内认识和运用各种线条与图形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个时候,深受孩子喜爱的绘本,就发挥了它在这方面的认知与引导作用。例如,克拉格特・约翰逊的代表作之一的《阿罗有枝彩色笔》,一个叫阿罗的孩子,手里总是握着一枝紫色蜡笔,他想在月光下散步,就两笔画了半个月亮,一笔画了一条又直又长的路;不能在森林中迷路,森林就小得只有一棵苹果树;苹果不能被偷了,霸王龙来守着吧;这条龙实在太可怕了,阿罗一害怕,颤抖的手画出了弯弯曲曲的波浪,弯弯曲曲的波浪是大海的波浪,阿罗于是就掉到海里;怎么办呢,阿罗赶紧画了一只小船;想上岸了,就画了块陆地;阿罗饿了,就画上丰盛的食物……在阿罗天马行空、变幻莫测的画笔的带领下,孩子们认识了横线、竖线、斜线、折线、锯齿线、波浪线等等各种形式的线,认识了菱形、三角形、各式各样的四边形等图形,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就可以初步运用这些线条与几何图形进行作画。例如剪纸效果的画面,三角形可以是小动物的爪子,菱形可以是长长的耳朵,不规则的四边形可以是身子,孩子们在不断地训练中,学会了线条与形状的组合。

2.整体构图能力的训练。构图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在绘本中我们经常看到如点、面或点、线、面的构图方式。日本绘本大师田村茂的处女作《蚂蚁和西瓜》,作者就是以简单的线条,夸张的西瓜,一群小蚂蚁,一块大西瓜,一个点,一个面,点、线、面结合,构图巧妙,对比强烈。蚂蚁是一种勤劳、聪明又富有合作精神的动物,而西瓜,这种孩子们都喜欢的食物在小蚂蚁看来,是多么的庞大!又是多么的诱人!孩子们快乐阅读,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起对构图的审美认识和能力。艾瑞克・卡尔的《好饿的毛毛虫》,作者同样采用了点和线,点组成线或点成面,点、线、面结合,对比突出,画面清晰明了。而在整体构图形式上,玛格莉特・怀兹・布朗的《晚安,月亮》运用了“黑白对比”,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爱心树》采用“大面积留白”等多种构图形式,均是教师进行构图审美引导、培养和训练的极佳蓝本。在教师的导读,赏析下,孩子们可以按照绘本的构图形式进行绘画和表现,从而学会基本的绘画能力和常见的构图方式。

3.色彩的认识与训练。画面的色彩可以表现环境的意境,可以表现时间,可以表现心情。这种只可意会无法言传难题,在儿童绘本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十四只老鼠赏月》,绘者在这本书的后半部分,用幼儿也能看得懂的色彩变化,表现了月亮升起前和月亮升起后的光线的变化,纯净而又充满了幻想,在绘本里色彩成了与孩子沟通的特殊语言。再如绘本《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作者使用大面积的火红火红的颜色来表现菲菲无法抑制的怒火,当菲菲安静下来,画面的颜色转变为蓝色或蓝白色,给人安定宁静之感,这就是色彩的神奇魅力。

通过绘本的示范,孩子们可以选择合适的色彩来表示自己的作品。

(三)通过看故事、听故事、画故事,提高幼儿审美情趣,激发幼儿想象力

幼儿的美术教育不仅体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更体现在生活中,体现在幼儿的兴趣中。教师要抓住幼儿喜欢绘本阅读的教学契机,在看故事、听故事、画故事中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创造性地表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绘本中孩子们喜欢的形象就是培养美术兴趣的源泉所在。让小朋友亲手试试不同颜色混合后得出的新颜色,亲身体验色彩的奇妙,在调色的过程中,满足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受,丰富幼儿的表象经验,为美术活动的开展准备前期经验,能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练习均匀涂色的技能,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

四、结束语

绘本贴近孩子的生活,绘本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语言教学的素材,它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

幼儿美术教育不仅应被看作一种美术活动,而且应成为儿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良好个性的有效方式。绘本中存在的艺术风格包罗万象,将绘本与美术教育活动有效整合,以幼儿为中心,以幼儿的兴趣为主要的出发点,使幼儿在涂色绘画的过程中满足其对故事内容的回味,丰富幼儿的表象经验。幼儿在涂色、着色的同时,表达了自己的认知和情感,激发了美术表达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林建华.优秀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幼儿教育,2009(11)

[2]杜艳.在艺术教育中关注幼儿生命和谐发展――对《幼儿园教育指Ц僖》的思考[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4)

[3]焦阳.绘本与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美妙邂逅――浅谈如何运用绘本开展创造性美术活动[J].早期教育・美术版,2012(7)

[4]赵.绘本在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英语的启蒙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

         收稿日期:2010-11-19

         作者简介:阮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讲师,学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宋占美,山东英才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62)

         音乐在孩子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著名的文学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还有一把便是音符”。[1]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的理解也更趋于科学和深刻。目前已证实音乐能够帮助人类增强认知系统、提高情绪智力、增强感知运动系统、增强应激一反应系统、增强记忆系统等,这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多方面的育人价值。[2]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生活的最初几年,对其而言,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生活中处处有接受教育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对与婴儿能力和零岁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地深入,婴幼儿无知无能旧观念地打破,婴幼儿教育的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现状

         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3]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启蒙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被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基于对前面所提及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深信不疑,美国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已提出了一项令人叫绝的建议:作为该州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拿出10. 5万美元,使该州所有新生儿(每年约10万名)出院回家的时候,带上一张古典音乐激光唱盘或一盘古典音乐磁带。

         又如,英国正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总结适合两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音乐一对一计划”力图将关于婴儿音乐性的最新理沦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计划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乐活动、对家庭音乐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将音乐应用到两岁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师必须与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认同的伙伴关系:同时.教师必须找到适宜并受到双方认同的教育模式这类与家庭相关的灵活工作为音乐教师的职业规定提出了挑战。

         再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作为连接母婴间音乐纽带的亲子歌曲。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女人哼唱儿歌和用音乐育儿的方式,音乐对她们的观念、情感和作为母亲的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与孩子形成的互动类型和相互关系。

         此外,还有许多国家也对婴幼儿的教育极其重视很早就提出了应对0~3岁的婴幼儿进行智力的开发。比如,新西兰早期教育提出:教育要从出生开始。秘鲁、加纳等国家把0~3岁教育已列入了国家行动计划。他们认为: 3岁以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是早期教育的关键期,也是婴幼儿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口语、数字逻辑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4]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对婴幼儿实施良好教育成为广大家长更加强烈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也开始重视对婴幼儿音乐的启蒙和智力的开发。

         总之,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对发展婴幼儿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增强幼儿听力和记忆力,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5]早期音乐启蒙不仅可以增进婴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还能开发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平衡发展,犹如给宝宝的想像力、创造力及记忆增添一副飞翔的翅膀,使之能发展得更卓越。

         二、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方法

         对婴幼儿早期音乐能力发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母亲对孩子轻柔说话语气和歌唱节奏、让婴幼儿聆听更多的声音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以及亲子间的简单音乐游戏都是适宜的形式。婴幼儿早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其后儿童期、青少年期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承继性,为婴儿营造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让婴幼儿沐浴在与其音乐感知能力相适宜的音乐环境里,将能提升和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对其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倾听

         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倾听应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听觉是音乐体验和学习的基础。一般说来,婴幼儿各种生理器官都处于未成熟的发育阶段,因此给他们聆听的音乐应以优美、欢快、流畅的乐曲为主,还可以结合语言的发展学唱一些儿歌童谣。同时,对于婴幼儿而言,应将音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在自然和谐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体验音乐,既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他们能的身心健康成长。

         (1)音乐

         婴幼儿,特别是婴儿,主要是通过听音乐促进其听觉能力的发展。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他们获得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和娱乐的愉悦感。听音乐可以配合孩子一日生活中的一些活动来进行。配合孩子一日生活活动听音乐,主要目的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气氛和情绪,使孩子吃得香甜,睡得舒适,玩得愉快,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孩子无意识记的特点,在头脑中积累美好的音乐印象,为培养婴幼儿的音乐文化素养,发展音乐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2)妈妈歌

         对婴儿来说,母亲的声音是他/她最喜欢、最能接受的声音。妈妈的歌声是最美妙的,所以不必担心自己的演唱能力有多少。母亲唱歌时,可将婴儿抱在膝盖上、怀抱里或陪着婴儿入睡。这样,既有肌肤的接触,又有母亲的体味包围,加上听到母亲的声音,促使婴儿一起感觉,对婴儿大脑产生极佳的影响。[6]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教孩子学唱歌在教孩子学唱时,要让孩子看着妈妈的口型和面部表情,跟着妈妈的歌声学,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领会内容,吐字清楚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7]

         2、交流

         研究发现,快乐的核子们都拥行——些共同的素质,包括较有自信、乐观、有自制力等良好的亲子交流,将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婴幼儿各项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互动歌曲、音乐游戏、律动体操这些亲子交流活动形式与内容,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1)互动歌曲 

         已有研究表明,亲子的互动歌曲,尤其是熟悉的命名类歌曲,如“你的鼻子在哪里?”、“你的嘴巴在哪里?”这些歌曲,以及动作类互动歌曲(躲躲猫和躲藏游戏等)和带有丰富手势的歌唱互动,对于幼儿的语言习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能在咿呀哼唱这些互动歌曲时,通过这种对单词和对应动作的配对情境,学习特定的语言元素。成人可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唱歌,并引导幼儿做有节奏地拍手、敲击等游戏,用爱心来开启幼儿的音乐之门,帮助他们感受音乐的乐趣,进行音乐体验。[8]成人可以和幼儿一起玩能制造各种声音的游戏:如让幼儿配合音乐来用小木棒敲击翻过来的桶、锅、盆、陶器以及各种能敲击出悦耳声音的用具;和幼儿一起将沙子、小石头装入废弃的纸盒或不透明的小瓶中,做成多种小“沙锤”,让幼儿区分不同的声音并用它们来打节奏;家长可以准备多个同样的碗或玻璃瓶,分别装上不同量的水,让幼儿用汤匙轻轻敲打,倾听它们发出声音有无区别;家长还可引导幼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玻璃纸、纸袋等发出声响。总之,成人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周围环境中可用的东西,增进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感受。

         (2)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它与其它游戏活动的主要区别在于用音乐配合、指挥、促进、制约游戏活动及其变化和发展。在音乐游戏中,音乐与游戏活动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伴随着动作,使之更加生动、活泼、协调、优美,同时,动作又能帮助幼儿具体形象地感受、理解音乐,获得相应的情绪体验,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9]

         父母可在家里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 

如经常播放音乐,并根据孩子“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以动作来表达和理解内容,引导孩子随着乐唱唱、跳跳、玩玩,把音乐和玩耍融于孩子的生活之中。这种在音乐伴随下的游戏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智力才能,协调和发展幼儿的动作,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健康成长的良好手段,也是符合婴幼儿年龄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启蒙教育方式。

         3、律动体操

         在婴幼儿教育的传统观念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运动的认识。然而,这其实是一种思想误区,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身体成熟是第一位的。婴儿的骨骼、关节、肌肉由瘦小、稚嫩发展到粗壮、有力,这些都与运动分不开。成人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也一定要督促他们加强体育运动。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是孩子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婴幼儿在律动和体操中,不断发展这手脚活动男的能力,并且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婴儿主要通过感官及身体动作来探索周围世界,在看、听、抓、滚,爬的过程中,了他们周遭的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以较宽广的的方式来探索世界。他们学会了摆弄物体,了解语言,以及描述他们正在做些什么,至于动作技巧的发展方面,他们则是对自己的身体,以及自己的身体能做什么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在所处的空间里有目的的移动身体。[10]

         在3岁之前,幼儿应该能感觉稳定的节拍,也能依照稳定的节拍走路。这种基本时间感及节拍能力是让幼儿毫无困难的获取早期基本动作技巧的主要能力。简单的动作经验课促进幼儿动作技巧的发展。[11]

         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或舞蹈,主要是教孩子学习符合营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和情绪做动作,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在身体各部分做动作时,能通过运动神经去感知音乐艺术美,同时,又通过协调优美的动作去表达音乐的内容情绪,这些活动可以发展婴幼儿的动作和节奏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发育成长。[12]

         三、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注意点

         1、正确的育儿观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智力健全。对于3岁前的幼儿来说,音乐启蒙教育并不一定能使他们成为从事音乐工作的专业人士,但音乐启蒙给予幼儿的早期的丰富感官刺激和运动经历,可以改善大脑神经通路的结构和功能,对以后各种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终生的影响。

         必须走出音乐启蒙教育是为了成名成家的这一误区,这不应成为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最终目的。音乐启蒙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及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愿望,会使他们今后的生活更美好。而是让孩子具有审美能力,体会和联想音乐中所传达的感情,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2、音乐的选择

         在选择对婴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教材时,需注意教材的难易程度,既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适当的给他们一些提高。采用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孩子从小接受这种优美、明朗、向上音乐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具体需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的考虑:

         (1)音乐作品的内容

         教孩子演唱和欣赏的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应当是孩子可以理解感受的,思想感情应当是健康活泼的,旋律应是动听的,为孩子所喜听乐唱的。切忌要把父母爱唱的成人歌曲教孩子唱,因为这种歌曲的内容情感往往是孩子难以理解感受的,歌曲的音域、节奏以及演唱技巧是孩子难以胜任。

         (2)亲子歌曲的音域

         亲子共唱的幼儿歌曲应当考虑到孩子的演唱音域,因为幼儿的肺活量不大,声带正在发育,如果所选歌曲音调过高或音程跳动太大,会造成幼儿声带过度紧张和呼吸不协调,影响发省,甚至造成声带的损伤。因此,选用亲子歌曲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这一生理特点。一般而言,三、四岁幼儿演唱音域为3度或4度,年龄更小的孩子其音域越窄。

         3、亲子活动的设计

         亲子活动是增进亲子交流,培养良好的亲子感情,也是满足孩子爱玩的天性,促进孩子发展的活动。对于婴幼儿来说,亲子活动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特点。在亲子活动中,选用适宜孩子的音乐和歌曲,将使得亲子活动在培养孩子快乐情绪和艺术熏陶方面有更突出的作用,同时所设计音乐亲子活动也应考虑到对孩子在视听觉、动作、语言能力、扩大认知和行为习惯领域的促进和发展。[13]

         总之,音乐不只是声音的效果,音乐的启蒙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教育,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训练。音乐的节奏具有时间与空间的性质,音乐具有内在的规律和形象逻辑。所以,音乐是可以增长婴幼儿才智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指出:“音乐是心灵的算术练习,心灵在听音乐时计算着,而自己并不自觉。”音乐是孩子不可缺少的“精神乳汁”,成人应创造条件,让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启蒙教育,为他们将来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金东波.浅析幼儿的音乐启蒙教育[j]. 当代学前教育 2007.5

         郭声健 罗红. 音乐教育新概念[m].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7 p184-185

         杨丽华. 早期音乐启蒙与0~3岁婴幼儿的发展[j]. 昆明学院学报, 2009年7月

         王景瑶 王懿颖. 国际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热点问题—2008年国际音乐教育大会早期儿童音乐教育分会综述(二) [j]. 中国音乐教育,2009.8

         梁旭红 朱春涛.家庭旱期教育对0一3岁小儿智能发育的效果观察[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6)

         秦云峰,高莉莉. 婴幼儿优教优育180问[m].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1 p191~192

         rose s a,feldman j f,jankowski j j.processing speed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pretern and full-term infants.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2

         irène deliège, john sloboda.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 of music. psychology press, 1997

         mary d. sheridan.play in early childhood: from birth to six years . routledge, 1999

         韩棣华. 0-3岁婴幼儿心理与优教[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1999 p245~248

         菲利斯·卫卡特著 林翠湄译. 动作教学—幼儿核心的动作经验[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p10-14

英语的启蒙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交互绘本;能力培养;交互体验;互动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196-02

近几年,绘本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儿童的喜爱与家长的关注,发展的速度极为迅速。绘本对于儿童人格的养成和基础教育也有相当的影响。儿童绘本不仅能提高儿童的审美意识,还能够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拓展能力、细致观察能力,对儿童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绘本多以儿童为最主要的阅读对象,其中占多数的为学龄前后阶段的幼儿;纸质绘本通常在结构上,是以图画的方式表现故事情节;在形式上,采用传统图文并茂的纸质形式来传达和诠释故事的主题与内容;纸质儿童绘本一直都深受儿童教育专家、儿童心理学专家、儿童阅读推广人及家长们的推崇,因为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好的绘本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儿童的心智发展,对儿童的思维、语言、审美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有很积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具有多媒体元素的交互绘本渐渐取代传统绘本成为儿童阅读领域的主要读物。儿童交互绘本作为纸质绘本的新的发展阶段,研究人员在经过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注意力的持续性及儿童阅读行为特点的调研后发现,这种移动的电子书更容易吸引儿童去主动阅读,并且电子绘本中交互体验的呈现,通过对界面的触碰,让儿童有了真实的感受,加强了儿童视觉触觉的认知感受,对他们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主动性、判断能力、注意力和研究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故事带入――交互绘本通过动态画面、立体音效等将儿童带入故事情境

丰富的故事内容、新颖的表现方式和参与其中的交互体验感是交互绘本具备的鲜明特点。交互绘本通过唯美的画面效果、丰富的交互体验、趣味的故事进程,给儿童带来了更大的阅读兴趣。交互绘本本身的动画、音效、音乐、特效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同时交互绘本具有很强代入感的画面。例如儿童倾斜屏幕,画面也随着屏幕的倾斜而产生镜头的层次感,使平面的图画具有空间的变化,让人眼前一亮。角色带入感的增强,加上不同风格的专业配音,完美地烘托故事中的各种情境。本人创作的交互绘本中,场景大多都是以动态的方式呈现的,每个场景会配上恰当的音效,如海边,会有海浪、海鸥的声音,倾斜屏幕,海浪也会随之倾斜。通过这些使儿童觉得来到“真实的海洋世界”,大大提升了儿童的阅读兴趣。

感官刺激――交互绘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的刺激帮助儿童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

儿童交互绘本考虑的是绘本的趣味性,而如何让儿童体会到绘本中的趣味,便显得尤为重要。交互绘本则利用故事情景交互的手段,从儿童视觉、听觉、触觉三方面入手,刺激感官,并让儿童自己操作使儿童参与到故事情节和内容之中,从而体会其中趣味。据调查,儿童在信息接受的认知过程中,“影像识别”比“图文识别”更具优势。因为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市场上大多为影像的信息传播。而交互绘本便是顺应发展的成果,儿童通过感官上的识别,会比传统的认知方式更易被接受。交互绘本与纸制绘本图片和文字的表达方式相比较,所具有的优势在于交互绘本给儿童保留了想象的空间,使之发现乐趣,主动参与其中,让孩子能够专注投入地阅读,形象直观地理解绘本故事内容,从而帮助儿童主动学习、激发潜能。

交互绘本能帮助儿童在阅读兴趣和自学能力方面上不断提高,儿童以愉悦轻松的心态去体验阅读便能大大增加阅读兴趣。而主动参与其中,成为参与者,便是锻炼自学能力。不靠被动阅读,主动地去探索,来寻找自己想象与创造的翅膀,靠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智慧的天际里飞翔。

在我创作的交互绘本中,正是利用了这种交互手段;在阅读过程中,儿童化身为读者的朋友,帮助他解决各种困难,来收集颜色,在阅读过程中,儿童可以通过故事的不断深入,来获得更多的奖励,例如画笔、画纸,可以用画笔在画纸上画出儿童世界的艺术品,以此来鼓励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交互体验――通过触感来感知世界

交互绘本不同于传统绘本的主要手段就是交互体验。儿童感知世界的方式除了视觉和听觉,还有触觉。传统的儿童绘本通过纸张达不到交互触感的效果。交互绘本的触感体验是通过触摸屏幕,会反应给你震动、反作用力等效果,例如:交互绘本中,儿童通过点击触摸人物的身体各个部位,而产生不同的反应,摸手可能跟你摆摆手,也可点击按钮与它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滑动手势让他们完成跳跃或者蹲下的动作,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更为重要的是,儿童在交互体验中,对绘本阅读形成了更深刻的参与感与成就感,这些都是纸制绘本所不具备的交互体验。

为了减少儿童的接受时间,降低接受难度。交互绘本中交互点设置必须是儿童常见的,要根据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例如:把绘本在翻页功能上设置成书本右上角页面微微卷起或将当前页面轻触挪动一旁的效果,即可给予儿童充分的真实感与亲密感。这样,更易使儿童快速识别和使用,这是将现实生活模拟和虚拟的数字世界的有机结合。儿童通过这些简单的操作来了解日常生活中事物发生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越简常,儿童就越容易记住它的操作方法,也就有更好的阅读体验感。

交互体验是交互绘本最突出的特点,交互绘本《神奇飞书》便非常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绘本将画面多以动画的形式表现,以及融入推进情节的点击、滑动等交互行为,体现了交互绘本的效果多样性。例如,滑动屏幕上的书籍刮起飓风;涂抹屏幕将灰色画面变成彩色的;通过手指滑动可以将在龙卷风中的房子旋转移动。再加入音效配合、重力感应、陀螺仪、麦克风等其他传感器,为儿童提供多种方式的交互体验,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故事之中。

互动游戏――快乐愉悦地参与游戏

交互绘本较传统绘本更适合儿童这一阅读群体,因为交互绘本能够满足儿童对于参与性、趣味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要求。交互绘本中的互动游戏正是具有感官和操作的结合,同时能让孩子主动参与和探索发现故事情节。在绘本故事中设置一些合理的互动游戏,其中加入拖拽、点击、涂抹、消除等游戏形式,让儿童在学习绘本知识的同时,积极地参与到绘本的游戏之中,让儿童在每次阅读中留下自己的足迹。儿童通过参与游戏和角色带入来激发他们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在L本故事中徜徉。为了让孩子备受鼓励,使其不断探索,会在游戏互动中给予儿童回应。例如在点击按钮时回应给儿童有趣的声音,在游戏中每过一关卡都会设置一些鲜花特效或掌声效果的鼓励方式。例如,2012年获得苹果设计大奖的交互绘本《littlestar》。绘本利用iPad点击、滑动、晃动加速等操作,来实现与绘本中五个小动物一起摘星星的过程。随着孩子的操作使绘本故事一步步推进展开,引导孩子提出摘星星的想法,帮助五个小动物发挥特点摘到更多的星星,让儿童主动地去探究故事的发展过程,从而使得儿童的探究能力会进一步提升,知识和想象力也会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英语的启蒙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学启蒙教育;智能移动设备;应用;创新优化

传统教育模式下,启蒙教育多是以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开展,地点、时间固定,所传导的文化知识单一,很难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而基于智能移动设备应用的国学启蒙教育新模式,则接触了上述时空限制问题,其良好的交互性,为学生提供了完美的学习体验,是未来国学启蒙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国学启蒙教育现状

在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新时期,国学启蒙教育作为传承优良文化的重要方式,对提升孩童文化素养和行为素质具有显著作用,得到了广大家长群体的关注。科学发展视域下,国学教育不是跟风教育,对孩子记诵、认字并未有过多要求,其根本价值是塑造一种美好的语感语境,从而使孩子从中获得启示和愉悦,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精神文化素养。但是在国学启蒙教育实践中,受多重因素影响,其功能价值未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部分教师自身国学素养较低,对其内涵认知不清,启蒙教育组织活动缺乏目标性、针对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情感体验。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校国学启蒙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表现为内容单一、方法落后等问题,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发挥,限制了其想象思维发展,使之逐步失却了国学学习兴趣。智能移动设备在国学启蒙教育中的应用,基于其普范性、开放性和自由性特点,为课堂教学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重新整合丰富多样的素材构成,符合幼儿认知成长规律,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二、智能移动设备在国学启蒙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师资建设。正如国内知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所述,教师有一碗水才能交给学生一杯水。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师作为主导,是国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其综合素养建设至关重要。同时,智能移动设备在国学启蒙教育中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新时期,幼儿园必须要深刻意识到师资战略地位,总结基于移动智能设备应用国学启蒙教育模式的要求,根据教师实际表现,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多样化培训教研活动。在此过程中,可邀请专家来园,深度解析国学经典内涵,共享启蒙教育经验,及时更新教师理论知识及思想理念,积极推动素质教育,培育教师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引导功能。同时,还需加强对移动学习模式的探究,了解智能移动设备特性优势,探讨其在国学启蒙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方式,促进业际交流。另外,对于教师个人而言,必须要加强自我学习和完善,认清国学启蒙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形式,提升自身文化修养,掌握尖端教育科技,为学生营设良好的成长发展空间。

(二)丰富课程内容。教材为国学启蒙教育实践提供了材料支持,其科学与否直接影响了最终教育成效。对于大多数孩童而言,他们尚处于成长发育初期,理解能力有限,对未知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就现阶段而言,国学启蒙教育塑造了一种与现代文化不一样的氛围环境,激发了幼儿参与欲望,但是教材设计却偏于落后,常常将经典著作照搬上去,忽视了幼儿认知成长规律,晦涩难懂的文字,久而久之影响了他们的参与持续性。因此,基于智能移动设备应用,应结合国学启蒙教育特点,根据幼儿个性差异及成长规律,开发校本教材,汇入多样化构成要素,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具体而言,教师可充分利用智能移动设备,搜集与国学文化相关的素材,包括文字、图像、视频等,形象地展示道德价值背后的文化故事,以叙述的方式,将其中知识传导给学生,并启示他们主动思考,组织协作讨论,使之知识素养、文化素养以及行为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

(三)创新教学方法。智能移动设备在国学启蒙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对启示和引导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应将国学环境创设与幼儿教学活动有机地组合起来,在课堂上根据实际需求,适时播放一些影音动画,以动态的人物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之在观赏中得到熏陶和锻炼。例如,可以端午节为切入点,讲解其背后的文化故事和由来,提高幼儿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基于此,组织亲子活动,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包粽子,增强其情感体验的同时,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智能移动设备在现代化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发广泛,并日渐成为了家庭必需品。纵观幼儿成长的整个阶段,家长亦发挥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因此,基于智能移动设备良好的即时互动性,应加强家校联结,促进家庭教育参与,并推送一些有意义的国学经典,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此外,教师还应借助智能移动设备,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全方位了解孩子的成长表现,针对性地开展国学启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