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记账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企业应收账款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组成部分,其流动性从财务报表所列行次已得到表现,流动性仅次于货币资金。然而有些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财务报表中所列示的应收账款并非真正具有其流动性。
(一)销售收入确认不规范,应收账款空挂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销售商品收入确认必须同时满足: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等条件。但实际中有很多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准则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有些企业采用以开具销售发票确认收入,这种收入确认方式会计核算在确认销售收入的同时相应增加应收账款,财务报表则反映了应收账款的增加,从而体现流动资产总额的增加。然而销售发票开具往往与风险和报酬的转移相脱节,存在提前开票确认收入、空挂应收账款的情况。如购货方为了提前抵扣增值税,以支付少部分前期货款为条件要求全额开具销售发票,从而造成销售收入提前确认,应收账款虚增。另外,有些企业为完成上级单位销售收入的考核指标而增加经营业绩,在货物尚未发运或尚未完工,且尚不具备销售收入确认条件的情况下企业自行确认销售收入,而这种情况同样造成应收账款空挂,从而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二)坏账准备计提不合理,财务报表失实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款项,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估计坏账准备的方法包括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个别计提法等。由于坏账准备计提金额的大小,直接影响企业的当期损益,企业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及标准的确定显得极为重要。如有些企业单纯的采用应收款项账龄分析法,年末对应收账款按账龄计提了坏账准备,然而通过成因分析,其中有些应收账款尚未达到收款节点,实质上属购货方未确认的应收账款,对此类应收账款不应计提坏账准备。又如对质保期限内的应收账款、已有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或收回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按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都将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因而,不合理的坏账准备估计,会影响财务影响报表数据使用者的正确判断,影响企业运行资金的周转及效益,从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及决策。
(三)会计核算不规范,资产、负债虚增
一般情况下,制造企业在出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时,通常采用预收款、进度款、质保金等三段式的收款方式,当购货方支付预付款时,会计核算计入预收账款科目,进度款的收取则会随着销售发票的开具冲抵应收账款或计入预收账款,而质保金的收取需待质保期限到期后直接冲抵应收账款。然而,有些企业由于会计核算的不规范,会计核算人员粗枝大叶,致使应收账款、预收账款未及时进行核销,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科目长期挂账,造成财务报表资产、负债总额同时虚增,从而影响财务报表数据的准确。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分析
市场经济环境下,赊销作为企业促销的一项重要手段已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对企业扩大市场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由于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的现象日益严重,致使企业应收账款上升过快且居高不下,控制难度加大,应收账款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一)应收账款风险认识不足,客户信用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有些企业片面追求销售,而忽视对客户信用的评估,应收账款催收机制匮乏,致使货款回笼逾期,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增加。客户信用管理机制缺乏主要体现在:未制定完整的客户信用管理制度、未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客户信用进行管理、未定期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考核、客户信用额度以及收款期限确定依据不充分等。
(二)企业内控管理意识淡薄,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
应收账款直接影响企业运营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有些企业只注重生产经营,关注利润的增加,而忽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致使应收账款上升迅速且居高不下,周转速度减缓。应收账款日常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应收账款成因分析不透彻、应收账款客户台账记载不清晰、经济业务相关的资料保管不完整、应收账款对账机制缺失等。
(三)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薄弱,应收账款核算不规范
应收账款是伴随企业的销售行为发生而形成的一项债权,应收账款与销售收入密切相关,有些企业一味追求销售虚增收入,而忽视对应收账款风险的评估,致使销售与核算脱节,应收账款虚增。应收账款会计核算不规范主要体现在:销售收入确认与准则规定不符、坏账准备计提不足、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含义混淆,科目使用随意且重分类不到位等。
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控制策略
应收账款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商品与劳务赊销的产物,是被占用的企业资金。由于商品的赊销行为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管理体系,通过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抑制应收账款快速上升趋势,尽可能减少坏账损失,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一)健全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建立客户信用评价机制
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建立应收账款定期对账机制,避免因会计记录、核算而造成的差错。一般企业由财务部定期向客户寄送对账单,核对往来款项,及时发现、调查并解决存在的差异,以确保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对账单需经双方财务部相关人员签章并加盖财务印章,并由财务部妥善保管,为评估、调整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后续可能开展的法律诉讼提供支撑。企业应建立客户信用评价机制,对客 户的资信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以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从源头遏制应收账款增加和降低坏账风险。一般企业由营销部门的项目经理通过对客户的品质、货款偿付能力和财务报表质量等信用状况进行调查,出具客户信用状况评价报告。企业再根据信用状况评价报告对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以减低由于赊销行为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
(二)加强应收账款成因分析,创建应收账款催收机制
应收账款分析是企业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应建立应收账款定期分析、报告机制。一般企业由财务部门会同营销部门相关人员对应收账款进行定期分析,及时了解逾期的原因,针对应收账款成因制定相应的跟进措施,并形成书面文件报告管理层。应收账款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应收账款账龄、应收账款成因、应收账款结构、应收账款收现率等分析方法。企业应建立统一的货款催收机制,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根据应收账款分析结果落实专人实施跟踪催收,并定期向管理层汇报货款的回收情况,确保问题货款能被及时的发现、跟进和回收,保证企业营运资产的周转效率。例如:按月对应收账款余额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存在的性质(货款、调试款、质保金、自行确认部分等)进行具体细化分析,按项目合同建立跟踪档案,即 “一事一袋”,且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由项目经理负责跟进催收,待整个项目闭环后按照奖惩管理办法实施奖惩考核。
(三)规范应收账款核算,完善坏账风险评估机制
加强企业会计基础管理建设,完善会计核算相关规定。企业应根据产品制造特点,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制定销售收入确认、应收账款管理及会计核算的相关制度,明确销售收入确认标准以及应收账款管理职责,规范销售收入及应收账款的会计核算。例如:财务部对计入当期损益的销售收入所对应的销售合同、销货发票、发货运单逐一进行核对,并结合货款回笼状况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确保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有效,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应建立应收账款坏账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风险评估,对各项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进行综合分析,预计各项应收账款可能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账款,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提有关的坏账准备。计提坏账准备应按企业授权审批体系规定的授权限额进行审批,确保坏账准备计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平行记账法;问题;改进建议
引言
当前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基础上采取新的会计核算方法,使得传统单一的预算会计核算模式受到冲击,并有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平行记账法便是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中产生,是为了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所提出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技术方法,而行政事业单位作为这一方法使用的会计主体。
一、平行记账法的概述
(一)产生背景
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管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信息处理时,应保证其可读性,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而在行政事业单位传统的会计处理模式中,主要是侧重于预算会计核算,这一会计处理模式并不能满足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平行记账处理方式应运而生,出于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业务披露上的需求,行政事业单位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下采取了平行记账的处理方式。
(二)运行原理
首先,从平行记账法的内涵来看,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理相关会计信息时,要在同一个会计核算系统中同时体现出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这两项功能,也就是“双功能”原则。而这一原则的实现,关键在于会计业务事项是否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这一标准中,换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理现金收支往来这一特殊业务时,既需要进行预算会计核算,也要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处理顺序则是先按照权责发生制在财务会计系统中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然后再预算会计系统中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预算会计核算。而对于特殊业务之外的普通业务,行政事业单位只需要在进行财务会计体系中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便可。其次,从平行记账法的功能来看,其是在原有双分录的基础上,先是明确了权责发生制及其法律地位,然后重新定位了财务会计作用,实现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功能的叠加。具体而言,平行记账法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以核算为出发点,针对具体的会计信息数据编制详细的财务统计报告和核算报告,并在报告中充分反映出单位资产、负债和成本等相关要素,从而全面反映出单位预算执行及整体财务状况,进而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发展及管理水平提升奠定厚实的基础。
二、行政事业单位在应用平行记账法时存在的问题
平行记账法的产生,对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传统会计向智能会计方向的转变。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这一会计处理方法产生的时间相对较晚,以至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一)会计工作效率较低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采取平行记账法进行账务处理,也就是要在财务会计系统和预算会计系统中进行核算,既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财务会计分录的编制,又要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预算会计分录的编制。但是从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的业务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业务均属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范畴,其他业务的比重相对较小,因此需要会计人员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会计双分录”编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在不堪重负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会计分录编制错误,不仅会降低会计工作效率,而且会影响会计核算的质量。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但当前会计人员应用平行记账法进行账务处理时,并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工作效率,导致会计平行记账处理效果并不佳。
(二)会计科目选择容易出错
会计科目选择容易出错也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应用平行记账处理方式存在的不足。一方面表现为平行记账编制分录的数量较多,会计人员在仓促编制下难免会选错会计科目,这样就会出现错账的问题,进而影响会计核算的质量;另一方面表现为会计人员不能正确地认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会计科目之间的应对关系,还需要深入研究和解读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关于会计科目使用说明及实务操作指南相关资料,从而厘清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
(三)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深入实施,并提出要将平行记账法的财务理念融入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从而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重功能。一方面表现在对新会计准则内容及要求的解读不够深入,难以有效结合新会计准则的基本需求开展会计工作,尤其是对于各类资产、收入和费用等要素的会计处理方法还无法有效掌握,从而导致会计工作质量不高;另一方面表现为部分财务会计人员对预算会计工作的熟悉程度较高,但是对于财务会计相关业务处理仍处于较陌生的状态,无法合理界定相关的经济业务是属于预算会计范畴还是财务会计范畴,也无法针对相同业务在两种会计原则中得以充分体现,账务处理变得尤其复杂。
三、行政事业单位应用平行记账法时的改进建议
(一)厘清平行记账法应用范畴,减轻会计人员工作负担
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行政事业单位应采取平行记账法进行处理,即分别进行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两个会计分录的编制。但是由于这期间受到会计人员能力方面的影响,导致会计人员在编制双重会计分录时容易出现错误,而且也会增加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难以有效提升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为了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行政事业单位应在厘清平行记账法应用范畴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替代会计人员机械重复编制双重会计分录的模式,这样不仅能让会计人员从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且能够减少会计分录编制错误发生。这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科目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对现有的财务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也就是要在财务系统中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会计科目有效对应和关联,形成映射关系。接着在财务系统的分录编制界面中设置“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和“其他业务”这两个选项,这样会计人员在完成财务会计分录编制后,勾选“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这一选项,财务系统自动关联出预算会计科目,并自动生成预算会计分录。比如,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政拨款收入和业务费用会计处理时,其对应的财务会计核算科目为“财政拨款收入”和“业务费用”,此时在财务系统的作用下,可自动关联出预算会计科目“财政拨款预算收入”和“事业支出”,系统自动关联生成预算会计分录,此时会计人员不需要进行双重会计分录的编制,不仅可以减轻工作负担和提升工作效率,而且能够避免在编制会计分录时出现选错会计科目的情况,进而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除此之外,会计人员在财务会计分录编制后,若选择“其他业务”这一选型。
(二)构建一套虚拟的会计科目体系,建立各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在应用平行记账法时存在的会计科目容易选错的问题,除了要厘清财务会计科目与预算会计科目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外,也应在现有的财务系统基础上,通过构建一套虚拟的会计科目体系,让会计人员能够更加准确和了解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每个科目之间的关系。比如,针对收入类的业务,行政事业单位可在现有的财务系统上增设“财政拨款收入”这一科目,并关联对应财务会计的“财政拨款收入”和预算会计的“财政拨款预算收入”这两项科目,其他科目以此类推。通过虚设这样一个会计科目体系,为更好地进行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分录编制提供准确的依据,进而有效提升会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三)深入解读和分析新会计制度,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平行记账法是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应运而生,为了提升平行记账法的应用效果,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首先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做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即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内容及要求,对现有的制度和准则进行修订和完善,形成与新《政府会计制度》相适应的会计制度体系,从而有效推动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与预算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单位的会计活动,提升会计工作质量,行政事业单位也要重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应定期组织会计人员深入解读和分析新会计制度,在掌握新会计制度的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树立权责发生制理念,并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掌握和理解各类资产、收入和费用等要素的会计处理方法,实现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的转变。另外,会计人员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会计专业水平,切实将改革内容与自身实际工作紧密联系,严格按照财政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定,合理确定相关业务的范围,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对涉及资金往来的科目进行平行记账账务处理,同时加强复核,强化往来款项的管理,从而提升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对于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业务应实施财务会计核算和预算会计核算“双重核算”,也因此产生平行记账法这一会计处理方式。因此,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平行记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一方面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厘清平行记账法应用范畴,可通过列举的方式对平行记账的相关业务进行明确,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减轻会计人员的负担;另一方面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深入研究和分析新《政府会计制度》,基于其内容和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优化设计,保证会计信息准确转换,从而推动平行记账工作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郑恋.行政事业单位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平行记账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9(22):222.
[2]王利昕.信息化下“平行记账”会计核算的实现[J].商业会计,2019(22):70–72.
【关键词】多维度记录;信息共享;财务管理
一、导语
不同的会计信息服务于不同的目的或适用于不同的情形,会计人员在单位中不仅要提供财务报表,还需要提供满足经营管理决策需要的多方面的定性信息和非定性信息。当前的会计信息系统无法满足支撑管理和决策需求,于是衍生很多种财务管理系统。这些系统相互独立,而且数据口径不一致,给经营决策带来了一定的困惑。面对困惑,需要对衍生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整合,迫切需要一种创新的记录方法,这种记录方法客观公正地记录经济事务处理或交易,满足多方面的信息需求,信息使用者只需根据自身目的进行适当的调整,便可服务于不同的目的或适用于不同的情形。多维记账法理论由此产生,而且越来越体现其优势。
多维记账法是对经济业务过程进行多方面多维度的记录,从而实现不同的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同步共享的财务管理方法。
二、多维记账法在医院财务管理运用
随着医改的深入,对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的财务数据不仅要满足会计报表需要,还需要满足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的需求。会计报表必须遵守会计制度,按会计科目进行核算,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必须按执行部门、会计科目和分摊方法进行核算。目前财务管理的常用的模式是:会计核算系统、预算管理系统和成本核算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各配一组会计人员进行操作,各自保管一套核算资料,会计人员核算数据大、任务繁重,而且多口径出数据,导出数据与统计出来的数据有差异,需要人为进行核对,浪费人力和时间且重复低效,管理层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医院的会计核算、预算管理和成本核算都必须遵循《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这为多维度记账法在医院预算管理和成本核算奠定了基础。同时多维记账法必须建立在单位财务制度健全、核算分期统一、收支界定一致的基础上。要有明确的工作流程,设定好记账要素、费用计提和分摊方法,保证会计核算、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的基础数据口径一致。会计核算按会计科目取数,预算管理和成本核算按各自的需要取明细数据,根据不同目的进行调整,满足会计核算、预算管理和成本核算的需要,实现会计数据共享。
多维度记账就是设立少量凭证处理员,在业务凭证处理时实现多方面、多要素的记录,按会计科目、业务发生部门、发行时间等要素记账,财务会计、预算会计、成本会计根据需要取数,进行整理和分析,按规定进行分摊,实现财务会计、预算会计、成本会计的数据共享,将会计人员从大量、重复、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节约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沟通成本。
目前大部分医院会计核算都与HIS系统、医院物资管理系统、人事工资系统进行了部分对接,有些医院能从以上系统中导出数据手工或自动生成凭证,有些医院还上了OA系统,从OA系统中取数。但医院的会计核算、预算管理、成本核算和绩效核算都是分系统核算的,各自为阵,各列一套账户进行记录,甚至分成好几个部门进行核算,造成了重复劳动和人员的严重浪费。
三、多维记账法在预算管理中的运用
预算管理是连接医院战略目标与经营的桥梁,其内容体系与医院管理体系相适应。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核、执行、分析和考评。医院可以通过OA系统下达编制通知,通过OA系统完成医院与执行部门之间的“二上二下”的编制程序。医院的预算既要按会计科目进行编制,又要分解到不同的执行部门。登记预算执行时要按部门的收入和费用的明细项目进行登记,分析考核时既要对医院总预算分析考核,又要对不同执行部门分项目进行分析和考核。这就要求多维记账满足会计科目记账需要,又要满足分部门分项目记账的需求,同时满足了解部门预算定额使用进度的需求。使用多维记账法,经费报账前先由财务人员审核报账凭证、查看预算使用进度,符合规定后交凭证处理员进行多维记账,记账后再到出纳进行报账,做到原始凭证审核和预算审核一人同步执行,简化了报销流程。预算管理员从会计系统中导出当月数据,进行适当调整,便可生成预算执行账表,以随时查看预算执行情况,将精力放在对预算的分析和考核上,提高预算管理成效,做到减负高效。
四、多维记账法在成本核算中的运用
医院的成本核算包括科室成本、病种成本、项目成本、床日成本和诊次成本等。
1.科室成本核算的运用:医院财务部门为每个核算单元建立会计核算账户,在凭证处理时,将核算单元具体分以下五类: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辅科室、行政后勤科室和特殊科室。多维度记账时将医院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科室分类,以医院最末级科室作为成本核算单元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科室成本。多维记账法已将最末级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辅科室及行政后勤科室的费用进行详细记录,并设定了分摊方法进行逐级或逐项分摊,对公共项目按规定分摊方法进行分摊,成本核算会计将凭证员已处理的数据按需要导出来,做些适当调整和计算就能满足科室成本核算的需要,省去了大量的处理凭证记录账本时间,做到基础数据共享。
2.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是以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及医疗辅助类科室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为对象,归集和分配各项支出,计算各项目单位成本。多维度记账法已满足了科室成本的运用,在科室成本核算数据的基础上按项目工时料的受益份额进行归集和分配得出项目成本。
3.病种成本核算,是指以病种为核算对象,按一定流程和方法归集相关费用。计算病种成本的过程。病种成本核算也是建立在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按病种工时料受益份额进行分摊。
由于病种成本核算是个复杂的工作,患者的个体差异,是否有基础病、并发症,年龄结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从而产生完全不同的成本结果。因此在做单病种成本时,财务人员需临床医护人员的帮助,应深入到临床一线调查取数,在初期先选择单纯性的病种着手,在分摊相关费用时要考虑到病种的权重问题。
4.诊次和床日成本核算,是指以诊次、床日为核算对象,将科室成本进一步分摊到门急诊人次、住院床日中,计算出每诊次成本和每床日成本的过程。
综上所述,项目成本、病种成本、诊次成本和床日成本核算的基础数据均来自科室成本,根据其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计算的,间接费用的分摊要考虑到项目和病种的权数合理分摊。项目成本不含可收费药品和材料。所以多维度记账法在成本核算中的运用,大大减轻了成本核算员的工作量,做到了基础口径与会计核算口径一致,减少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的不一致带来的矛盾。
五、多维记账法在绩效管理中的运用
由于医院的绩效核算本身就是核算科室效益,对效益好的科室做到优劳优得,对政策性亏损的科室给予扶持,考核科室的效益是在收入核算和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多维记账法同样能运用在绩效考核工作中。
六、结束语
多维记账法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再一次打破了医院财务管理的传统模式,将会计人员从大量、重复、繁琐的记账工作中解脱出来,传统模式下4~5个人的工作量如今可由1~2个人完成;原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完成的,现在通过数据对接只需几秒钟轻松导入数据生成账表,只需适当调整和计算就能满足不同的需要,且更加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财务人员可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财务数据的统计、整理和分析上,更大程度地实现了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角色转变,向医院管理层和各个业务科室提供更加全面、深入、有用的财务数据,财务部门能更有效地服务于业务科室,也使财务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当前,在推行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如何有效提升医院经济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成为了广大医院管理者和卫生经济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多维记账法为提高医院管理效率提供了一种工作方法。本文结合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将多维记账法的理念引入到财务管理模式中进行探索研究,以期更全面地促进医院财务信息共享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敏.基于云计算的医院信息技术平台的构建与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4.
[2]郭君伟,刘越泽,梁永德.试论信息化建设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J].经济师,2014,(12).
[3]张敏芝.医院信息化建设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据调查,很多企业在实施记账度前,大部分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财务管理较混乱,透明度不高。比较突出的,一是银行账户多,货币资金管理混乱,公款私存私借、白条抵库现象严重。二是各类票据多,收支凭证乱,普遍存在使用自制收支票据的现象,大量的收支凭证要素不齐。三是违规账目多,会计核算及档案管理混乱,自行设置会计科目,记流水账及不编制会计报表。四是违规问题多,财务收支混乱,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账外账”,扩大报销范围和标准。有的财会人员只管付款,不管审核凭证,只管记账,不管监督,且认为企业主要领导批的就有效。而在会计记账制度后,以往的状况大为改观。对于加强财务管理、控制腐败蔓延、切断腐败源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1推进了财务工作的规范化
据部门统计,实施会计记账制度前,中小企业与基层组织财务管理一直是我国群众投诉和上访的热点,高峰时每年多达上百起,实施会计记账制度后,此类投诉和上访事件大幅减少,更好地促进了干群关系的融洽和社会政治的稳定。
1.2提高了财会队伍的素质
过去,很多中小企业财会人员从行政到个人待遇都隶属本企业,必然导致会计监督不力的局面。尤其是当企业领导的意图与会计法规相冲突时,会计人员出于个人利益极易屈从于村干部的意志,不按会计制度办事,有意进行错误的会计处理。改变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用途实施会计记账制度后,会计通过业务部门推荐和考试,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优秀的中青年走上了会计工作岗位,改变了过去中小企业会计队伍长期存在老龄化、文化低、无资格甚的状况。同时,由于会计人员与企业分离,不拿企业的工资、不分享企业的收益,抓工作理起气壮,从体制上保障了财会人员能够严格执法,维护了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2当前企业记账存在的问题
2.1记账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提倡企业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控制目标。投资者建立企业的目的,在于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但是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同时,企业管理模式也较为陈旧、落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
2.2记账机构不合法
目前我国存在大量的未办理营业执照和记账许可证的不合法群体,他们游离于工商局和财政局监督以外,和客户关系为“你情我愿”的利益关系,国家执法部门不能有效进行监督控制,扰乱了记账市场,干扰了法律的严肃性。他们业务素质的参差不齐,也不能保证会计行业的水准符合法律规定。
2.3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当前多数企业记账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比如人员配备不规范,会计人员素质(包括职业道德、会计专业知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会计核算不按要求来做、不规范,原始凭证审核过于形式、原始凭证上单位负责人未审批签名,会计资料存在数据失真现象比如很多企业在记账委托过程中,记账对象提供的会计原始单据的真实性得不到验证,导致了财务和报表的失真。给信息使用者造成一定的判断失误,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2.4范围过于广泛
由于存在的为数过多的合法和不合法中介记账机构和个人,面对收取越来越低廉的服务费的恶性竞争,记账机构不得不接受超出法律规定会计业务范围的事项,诸如管理发票、出纳业务。设账外账等,导致责权不分,企业内控失衡,过多依赖机构。造成管理卜的漏洞,容易出现法律纠纷。同时由于业务量大,处理会计工作往往只求效率不看质量,甚至会计处理程序上出现明显的过错,无监督复核人员复核。造成许多诸如原材料负数,累计折旧和应付工资等核算不实现象,致使委托单位信息失真,在社会上引起不良影响。
3规范企业记账的措施
3.1加强制度规范
建立和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是开展记账工作的保证。为此我们要要完善会计记账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国家和社会的外部控制制度体制,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全部到位,严格遵守法定的记账业务范围,内部配备专职制度复核人员,以保证业务质量,避免掺假、造假事件发生,财政局等国家职能部门要定期对记账机构进行法律监督,以促进记账机构通过借助外部监督的作用,促使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和纠正。
3.2积极做好监督
一是对企业制订的财务审批制度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核和监督。企业拟订的财务审批制度,首先要符合财政及主管部门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其次要经企业股东大会讨论通过。二是加强对企业开支的监督。上级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对企业办理报账的每一项开支都要进行认真审核。对各项支出业务,必须确认其支付凭证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以及审批手续(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完善,方能支付。要切实把好审核关,定期公开公布财务事项,真正做到财务公开。三是政府、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对企业核算中心实行再监督。从制度上、机制上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与有效。
3.3协调与企业的关系
企业财政部门着重从二个方面科学地处理好与记账业之问的利益分配关系。首先是服务与监督的关系:把为企业提供准确、及时、可靠会计记账服务,作为财政执行监督管理职能的前提。实实在在的服务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从而使服务和监督融为一体。赢得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其次是保证与控制的关系:保证企业机构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资金需要,保证及时拨付款项。控制非计划开支、专项开支,避免挪用和违规。第三是用款与管账的关系。企业仍是独立的会计主体,在存款额内可自主地办理支出业务,企业负责人依然直接审批核定所有支出凭证。
3.4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关键词】复式记账 财产 受托责任观 决策有用观
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用来指引整个概念框架和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这样看来,在道理上应该先有会计目标,之后才在其基础上建立起会计准则体系。而现实当中,人们先制订了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准则,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这些准则有相互不协调的地方,再反过来建立一套理论,即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试图“修补”这些具体会计准则。这样一来,会计目标是原本会计应该达到的(即内生的),还是之后为了需要而“外生”的,就有些模糊了。本文从复式记账这一会计本身特点出发,演绎的“推导”出现代会计目标,即“会计是什么样?它能达到什么目标?”,并和现代会计目标的两种典型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实现契合,之后对这两种会计目标的观点做进一步的分析。
一、复式记账及其报表结构
复式记账是财务会计的基本方法,它是指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后需要记录时,同时在相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1494年意大利传教士卢卡?巴其阿勒在其所着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中,第一次系统总结了当时流行的复式簿记的原理和运用方法,之后复式记账法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发展到今天成为世界通用的会计记账方法。
与单式记账不同,复式记账要求一笔经济业务发生之后,必须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记录。比如巴其阿勒在其着作中提出,商人开始经营时需要做的第一个“会计分录”是:将他所拥有的现金金额同时记入“现金”和“资本”两个账户[i]。之后在商人的经营活动中,每一笔业务也都需要同时反映在两个账户之中。这样记账,使经济业务在不同的账户里相互对应相互平衡,从而可以及时反映会计记录的错漏,给商人们带来好处。
复式记账经历了五百年的发展完善,现在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账户体系和记账程序,成为世界通用的会计记账方法。下面仅就现代复式记账的最终结果——会计报表展开分析。
现代复式记账经过日常处理主要产生两张重要的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主要依据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左侧列示主体的资产,右侧上方列示主体的负债下方列示其所有者权益。这种结构形式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可以把资产理解为主体现存的那些资源和实物,这些东西来源于负债(所有权归别人)和所有者权益(所有权归自己)。这种理解也就是“资产占用=资产来源”观点。不过,站在主体的角度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主体到底自己“拥有”多少财产?负债是它要还给别人的,应该从财产中扣除,主体真正拥有的财产是“资产-负债”,这些财产是主体的所有者拥有的财富。在复式记账方法下,这些财产被同时记录到报表的两方,即主体的财产(资产-负债)方和所有者权益方。这样,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就变成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者说“主体拥有的财产=所有者权益”。
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上述“主体拥有的财产=所有者权益”右侧的“所有者权益”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主体成立时的投入和主体存续期间所产生的经营成果。对于主体成立的投入,由于投入的时间跨度相对较短投入方式也较简单,较容易知道其投入数额。而对于主体存续期间的经营成果,由于时间跨度较大经济业务比较繁多和复杂,其数额就相对较难确定了。利润表的作用就是计算主体在一定期间了经营的成果。利润表的大体结构就是一定期间的“收入”,扣除这个期间的“费用”,剩下的是主体经过这段期间的经营实际获得(增加)的财产。(当然,现代企业利润表的结构更加复杂,但究其初始状态,我们可以进行合理的推测和简化。)
上述形式的两张报表有什么意义呢?在经济学中,我们可以认为人是“理性经济人”,人们追求效用(utility)最大化,而效用最大化往往体现为财产的增加。人们希望自己的财产增加而不是减少,并且关注自己财产的变化。如何知道自己的财产变化情况?会计记账是一个基本的方法。从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到单式记账再到复式记账,会计记账都在反映人们“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变化”。所以可以说,会计记账的一个动因就是人们希望知道自己财产的变化情况。
对照上述复式记账的两张报表,我们可以知道复式记账是如何通过报表反映财产变化的。主体的拥有的财产就是“资产-负债”,在复式记账下,这些财产必须严格的通过平衡关系来明确其产生及变化原因。财产的变化是由过去的经营造成的,经营成果先在利润表中计算,再过入资产负债表表达。可以说,复式记账报表的这种结构,就是要通过日常的详细记录把财产的现状和变化情况“硬算出来”。正如美籍会计学家井尻雄士所说,“复式簿记迫使人们以一套适当的账户,来‘算的’现状,……从过去算得现在的会计,不是碰巧的、随意的完成的,而是完全的、有系统的完成的,因为不然的话,两方就失去平衡了”。[ii]
复式记账是至今为止最完善的记账方法,相对之前的记账方法而言,复式记账是一种全面系统的反映财产变化的记账方法。如果使用了复式记账,就可以按照它的规则自然而然的得出财产变化的情况。也就是说,反映财产的变化,已经不仅仅是个人主观的愿望,而是已经由复式记账确定为一种必须执行的“制度”。
二、复式记账的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
人们关心自己财产的变化情况,复式记账是一种全面系统的反映财产变化的记账方法。现在我们来考察一下个人财产经营的一些情况。
个人财产按其经营者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个人财产由自己经营和个人财产由他人经营。如果个人财产由个人自己经营,他必定会十分关心自己的财产增值情况而在经营过程中精打细算处处小心。此时复式记账的这种“强制反映”似乎还不是必须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先进的记账方法(复式记账)和其他记账方法(如单式记账),只是在反映的精确度上有差别,不存在“故意造假”的可能。但是如果个人财产不由自己而由他人经营,此时就形成了一种“委托”关系。作为财产所有者的委托方将自己的财产委托给作为经营者的受托方时,相应的信息不对称和问题就产生了。此时复式记账的“强制反映”制度就非常必要。经营者必须要按照复式记账的要求,全面反映财产和财产的变化,这就提高了经营者造假的难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客观上降低了所有者损失的风险。这样,复式记账实际上充当了反映经营者受托责任的手段,因此可以说反映受托责任是复式记账本身演绎出来的财务会计目标,它与受托责任观是一致的,也正如美国会计学家井尻雄士所说,“经管责任是复式簿记制的核心”[iii]。
沿着前文的思路,现代会计目标的受托责任观可以阐述如下:现代企业的主要形式是公司,公司的典型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者的财产投入或者汇集到公司这一主体当中,由经营者进行管理,这正是上面提到的“个人财产由他人经营”。这种情况下,首先,所有者关心自己财产的变化,他就只能关心公司的财产进而知晓自己财产的变化;其次,所有者很担心经营者不能担负起替自己管好财产的责任,他就会通过一些途径来了解经营者到底做的怎么样,会计正好充当了这一角色。所以说,会计的作用或者目标就是反映受托责任。
综上可以看出,由于复式记账,会计本身已经内在的要求必须严格“算出”财产的变化,降低了受托方造假的可能,增强了反映受托责任的有效性,会计方法本身也就体现了会计的目标。而在现代公司制的企业组织形式下,受托责任更加重要并成为客观上对会计的要求。因此,受托责任观的会计目标,是会计内在制度和外在要求的统一。
三、从受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
从会计本身的角度看,复式记账的内在要求是反映受托责任,建立在复式记账基础上的现代会计及会计报表,当然还是始终如一的坚持反映受托责任。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看,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反映受托责任更加重要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所以,反映受托责任是会计理所当然的目标。但是,“受托责任观要能够得到明确的履行,一般要求有明确的委托关系”[iv],也就是说,把财产交给他人经营这种关系的双方是比较明确和清晰的。现代公司规模庞大,所有者分散,这种委托关系就显得很模糊,所有者很难有效的根据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对其施加影响。此时,所有者就从“委托方”的角色转变成了“投资者”的角色。财产所有者不能主动的影响公司经营者的行为,但他可以决定是继续选择原有的经营者还是改选其他的经营者,这样来间接的对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表示自己的意见,这就是买卖股票的决策。会计信息在投资者决策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决策有用观成为财务会计目标的另一经典观点。
可见,决策有用观是受托责任观的自然延续,二者共同的基础是人们对自己财产的关心,其实质是一致的,而二者表象上的主要差别起因于财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并随着分离程度逐渐加大而不断发展。当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时,无论是反映受托责任还是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会计的目标都是不明显的;当所有权与经营权出现了分离,首先让财产所有者关注的,是经营者受托经营自己财产的效果及其诚信问题,此时会计的作用或者所会计目标强烈的表现为反映受托责任;当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程度达到难以辨别谁是财产所有者或者财产所有者难以对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施加有效影响时,财产所有者只能实现由强势“委托方”向弱势“投资者”的转变,此时的会计目标又强烈的表现为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也就是说,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程度逐渐加大,会计目标在表象上逐渐从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演变(但二者实质上是一致的)。
四、小结及对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