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设工程与建筑工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系统
概述
随着我国城镇发展的日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日益增多。项目多,工程建设规模大,施工流程复杂,在事故多发的建筑行业,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作业规范,工地的建筑材料、设备等财产安全经常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其主要原因在于,项目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关键岗位经常无人值守。如何做好现场施工关键岗位人员到岗的监管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控制事故发生频率,加强政府管理部门监督管理,一直是建设部门、安监部门关注的焦点。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等规定,为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严格各施工项目部、监理部管理人员坚持到岗履职,有效遏制项目管理中明投暗靠、挂名虚设和随意更换人员的违规行为,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提出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GPS定位、3G通信、射频技术等手段,建立一套“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关键岗位人员到岗监管系统”,对项目关键岗位人员到岗情况进行考核。施工项目部中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和监理部总监理工程师(总监代表)、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等均纳入现场考核监管范围,以上人员必须是施工、监理企业投标文件及合同备案时所承诺配置的项目部管理人员(经招标管理部门或合同备案部门盖章确认),通过指纹录入、第二代身份证自动识别和现场GPS信息的捆绑,杜绝挂名虚设,代替考核等情况,完成关键岗位人员到岗情况的监管。
1、系统总体结构
整个系统由建筑工程关键岗位人员到岗与工地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建筑工程现场一体化信息采集终端和工地视频监控单元等组成。总体结构如下:
终端和工地视频监控单元等组成。总体结构如图1:
现场一体化信息采集终端将关键岗位人员的二代身份证信息、指纹信息和施工现场GPS信息(经度、纬度)、采集日期等打成一个数据包通过internet网络或3G网络上传到关键岗位人员到岗监管信息平台的数据库中进行保留,信息平台通过对采集的项目关键岗位人员信息进行统计查询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关键岗位人员的到岗情况。由于采用二代身份证自动识别技术、指纹扫描技术和GPS定位技术相结合,将三种信息打包在一起,关键岗位人员必须到达施工现场,才能采集到有效的数据,可以有效杜绝代人考勤、不在岗考勤的现象。
2、系统功能与特点
关键人员到岗检查: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和GPS定位技术实现关键人员的身份识别和到岗检查功能,确保本人必须到岗。提供定时考勤和随机抽检。
远程实时视频监管:通过系统的远程实时视频监控功能,建设管理部门能远程实现对工地施工人员工作规范、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可大大减少监管部门现场巡查的工作量,提高抽查频度,有力促进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提升项目安全管理水平,形成威慑力。
岗资格核查:工地重要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执照,通过手指纹生物识别技术,杜绝冒名顶替无证作业现象。
工地安防:本系统构建的视频监控,可同时用于建筑工地的安防,保护物资安全。
图形化展示:采用GIS地图系统对监控工地进行管理,建设管理单位可很直观的对监控工地进行定位搜索。
3、结束语
通过建设建筑工地关键岗位人员到岗与工地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管理部门的建筑质量安全检查工作效率,加大监管检查力度,促进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提升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着力构建工地安全生产监管的长效机制。同时为企业单位保证工地施工人员人身安全、财产设备安全,提供安全事故提供事前预警和事后联动报警,为事故预警处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庄建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盲区研究[J].山西建筑,2005,31(23):18.
[2]胡哲.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J].山西建筑,2005,31(15):56.
[3]罗健翔.浅淡建筑施工的工程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8,21:81.
[4]张放,林巧.既有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性的思考.山西建筑,2009年4月第35卷第1 2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我国现在的建筑行业飞速发展,随之出现建筑工程施工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建筑工程各个阶段采取的造价控制措施,能为整个工程的投资成本降低。所以,建筑企业要在建筑行业中拥有竞争实力,除了重视质量管理工作,还需要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
一、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
1、只注重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目前,我国的一些建筑企业知识注重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忽视了施工阶段投资输出资金的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认为只要把资源输出最大的社工阶段控制好了,就能控制好建设工程投资。
2、投资决策阶段不慎重
建筑企业为了尽快完成项目,使工程尽快完成,缩短了投资决策段的时间,造成造价工作不够深入、完善,在施工期间出现的突发状况也没有考虑好,导致投资估算偏差大,在后续施工中导致工程造价失控的状况。
3、工程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注重安全设计,但是单方面追求设计的安全性、技术先进性忽略了经济性同样不利于造价控制。有时在设计阶段了解不够深入,导致施工过程需要改变设计同样也是不利于控制造价的一种表现。在设计阶段重视施工技术,却忽略了施工的可行性也为造价失控埋下隐患。
4、施工价阶段存在的问题
在施工阶段,施工企业会出现偷工减料的行为,他们往往会为了加快进度对工程的削减工程的质量,不能把质量、进度、资金把握好,严重影响质量安全。在施工组织阶段,不能把资源合理配置,造成浪费,从而导致工程造价升高。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会寻求设计变更和索赔机会,甚至施工与设计单位联合骗取经济利益。
二、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控制的意义
施工企业通过对施工造价加以控制,是一个重要且基础的环节。因此,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系的管理能力,切实有效地对建筑工程造价实现控制措施,在现今发展情况下起到决定性作用。
通过工程施工造价控制强化措施,能够让相关项目建设工作呈现出较大的经济效益,对于提高施工方面的经济核算精确度,减少损耗,提高利用率使建造成本降低。
完善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控制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协调的重要手段。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精度控制以及造价管理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三要素,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协调的,通过促进项目管理造价控制,完善项目建设管理的基础工作,才能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目标以及精度控制目标。
三、建筑工程建设造价控制的措施
1、项目投标决策阶段
在项目的招投标阶段进行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笔者认为要加强工程阶段造价的有效控制研究。首先,要做好市场调查和预测工作,准确地收集工程情况、技术发展、设备价格等可靠基础资料。对于建设地点的地质、水文条件等情况收集好,列明造价控制标准,做好风险评估。施工方需要制定一系列周密的工作计划,要求项目管理人员、造价员、监理人员组成的技术团队严格控制工程的整个项目,明确地进行分工。同时,平衡好技术性和经济性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工程规模及标准。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同时也是进行建设项目后续工作评估的关键。
(1)积极做好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认真搜集有关资料,如设备运行情况、设备技术参数、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2)切实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根据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合理确定工程的规模及建筑标准;
(3)科学进行工程项目的效益分析,编制工程投资估算,投资估算编制要有依据,要尽可能细致,尽可能全面。
2、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首先,施工设计人员应该重视施工技术的可行性,设计单位要按照我国建筑行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设计规范进行设计,保证质量。其次,在标准设计的前提下,加快设计进度从而提高设计效率,降低成本。除此之外,还需要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保证在施工时材料、资源损耗较低,确保总投资限额不变且能满足施工要求。根据以上因素,充分考虑论证,选出价值理论最有的设计方案。
(1)实行设计方案招标或方案竞选,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采用设计招标形式选择最合理的设计方案,促使设计单位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造价。
(2)推行限额设计,对工程项目实行限额设计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额不被突破。
(3)尽可能减少设计变更,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设计变更,除非不变更会影响项目功能的正常发挥。认真对待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及时核算有关设计变更的造价,对于有问题或者费用偏高的项目可重新考虑,进行多方案比较,不能一味求快,而应求精。
3、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在施工方面从各个方面入手,严格把握好质量问题。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深入研究好设计文件和技术要求,定期对工程造价与实际值比较,找出造价偏差,并采用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保证在工程项目所需资金在预期投资范围内。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材料价格,把材料价格控制在最低水平,才能节约成本。
(1)加快工程进度。工期越长,花销越大。主要是间接费用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建筑工程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越集中,代价也越大。这就需要进行工期成本的优化核算,尽量做到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
(2)加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一个建筑工程没有过硬的质量保证,留下许多后遗症,返修工程越多,势必费用加大。因此,只有质量跟得上,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才能搞好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3)设备的采购和管理材料费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比重 ,一般占预算价值 45%,占直接费的 65%左右。因此材料用量、材料价格对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只有严格按照合同中的材料用量控制,合理确定材料价格,才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4)优化施工人员的配备。一般说来,人工费约占工程造价的 20%左右,人工费主要根据工程项目所需用工量以及人工单价而确定。
(5)严格现场签证管理。随时掌握工程造价变化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督促施工方按图施工,严格控制变更洽商、材料代用、现场签证、额外用工及各种预算外费用。
(6)在工程价款支付上,要制定有关管理规定,支付工程款要求必须是负责该项目的工号、技经、财务、监理人员审核后,严格按已完成的工作量,报有关领导审批支付工程进度款。
4、加强造价控制的信息化管理
在现在通用的计价软件中,有部分材料价格是由造价员录入的,有部分则采取整体引入,这样就导致报价速度不能提高,不能与市场快速接轨,削弱了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可以运用较高端造价软件,对于一部分的材料价格需要更新,整个系统就会自动更新,并且把最新的数据反馈,从而更高效地实现成本控制。
结语:综上所述,在现今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建筑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竞争中能占有一席之地,在工程造价控制方面上就要有一定的管理措施,才能使建筑工程建设的造价控制效果得以提升。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建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这样就要求造价人员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对工程建设案例的积累才能在该领域有所成就。
参考文献:
[1] 姚松,王国超.浅谈园林景观工程的造价控制[J].林业建设.2005,(05).
[2] 李平.浅谈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J].广东建材,2006,(08).
[3] 吴长清.加强合同管理 有效控制造价[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03).
[4] 朱泽松.浅析限额设计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5).
[5] 周恒巧,黄哲鹏.工程造价的监督管理[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11).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 预结算
引言: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可能性为5%-35%。直接关系到施工组织方案的制定和预算的编制。竣工图是在施工图的基础绘制的,是工程结算的依据之一。建筑工程设计、预算、结算关关相扣,必须做好每一步。
一、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图设计
造价工程师在编制工程预结算时,最需要关注的就是图纸,要仔细、认真的研究图纸内容,把图纸理解透彻,因为图纸不仅呈现了建筑规模和工程量,还映射出了建筑成本的多少,所以精确地解读图纸、准确地计算出工程量是很重耍的一环。图纸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所以在施工之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施工图设计的规划,保证图纸的设计与实际情况恰恰符合,没有一点差错,因为图纸内容一旦出现小小的错误,将会使得施工程序错乱,导致施工进度被减慢,而施工进度减慢必然会增加成本投入,比如工人们的工资,各种工程所需的水费、电费等都是不可忽视的。有一个案例:某大桥下穿铁路隧道工程,由于种种原因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设计变更,施工方案由原顶进施工改为现浇法施工。另一个案例:开挖土石方工程,设计及编制预算时按一般的土石方开挖。可施工过程中发现多处有大块岩石、花岗石,就必需爆破,致这二个工程结算超出预算200多万元。这表明了原设计考虑不周全,使结算超预箅,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加强现场勘察,把好设计这一关。
二、建筑工程项目预结算的编制
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物价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编制工程造价时要以当地的具体经济发展情况为基础。首先要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对土建、建材、装修、安装、装饰等进行合理区分。
进行建筑项目施工预结算的专业人员需要知道定额中包含的工作内容、建筑材料的类别、消耗的数量、材料价格等,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详知定额的总说明、章节说明及定额的补充说明,一定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否则肯定会犯错误。建筑企业所雇佣的劳动力的水平和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影响预算定额确定的主要的两个方面,这关乎到预算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实际。
〔一〕建筑工程预结算编制的关键点
预结算的编制,主要是以工程量是否正确、单价的套用是否合理、费用的计取是否准确三方面为关键点,在施工图的基础上结合合同、招投标书、协议、会议纪要以及地质勘察资料、工程变更签证、材料设备价格签证、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竣工资料,按照有关的文件规定进行计算核实。
1.工程量的计算
工程量的计算是重点,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应特别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工程量的误差分为正误差和负误差。正误差常表现在土方实际开挖高度小于设计室外高度,计算时仍按图计。楼地面孔洞、地沟所占面积未扣; 墙体中的圈梁、过梁所占体积未扣; 钢筋计算常常不扣保护层; 梁、板、柱交接处受力筋或箍筋重复计算等等; 正误差表现在完全按理论尺寸计算工程量,项目的遗漏。因此对施工图工程量的审核最重要的是熟悉工程量的计算规则。一是分清计算范围,如砖石工程中基础与墙身的划分、混凝土工程中柱高的划分、梁与柱的划分、主梁与次梁的划分等。二是分清限制范围,如每层建筑层高大于 3.6 m 时,顶棚需要装饰方可计取满堂脚手架费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方可计取支模超高增加费。三是应仔细核对计算尺寸与图示尺寸是否相符,防止计算错误产生。对签证凭据工程量要进行审核,主要是现场签证及设计修改通知书,应根据实际情况核实,做到实事求是,合理计量。审核的最佳方式是跟踪审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审核的全面性。另外,审核时应作好调查研究,审核其合理性和有效性,不能见有签证即给予计量,杜绝和防范不实际的开支。
2.套用单价
工程造价定额具有科学性、权威性、法令性,它的形式和内容,计算单位和数量标准任何人使用都必须严格执行,不能随意提高和降低。在套用预算单价时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对直接套用定额单价的首先要注意采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与设计图纸标准是否要求相一致, 如构件名称、断面形式、强度等级( 混凝土标号、水泥砂浆比例) 等。其次工程项目是否重复套用。如块料面层下找平层,沥青卷材防水层,沥青隔气层下的冷底子油; 预制构件的铁件,属于建筑工程范畴的给排水设施。在采用综合定额预算的项目中,这种现象尤其普遍,特别是项目工程与总包及分包都有联系时,往往容易产生工程量的重复计算。对换算的定额单价除按上述要求外,还要弄清允许换算的内容是定额中的人工、材料或机械中的全部还是部分、换算的方法是否准确、采用的系数是否正确,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单价的准确性。对补充定额主要是检查编制的依据和方法是否正确, 材料预算价格、人工工日及机械台班单价是否合理。
3. 取费费用
取费应根据当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文件及规定,结合相关文件如合同、招投标书等来确定费率。同时应注意取费文件的时效性; 执行的取费表是否与工程性质相符; 费率计算是否正确; 价差调整的材料是否符合文件规定。如计算时的取费基础是否正确,是以人工费为基础还是以直接费为基础。对于费率下浮或总价下浮的工程,在结算时特别要注意变更或新增项目是否同比下浮等。
〔二〕、强化建筑工程项目预结算工作
1.建立完善的洽商变更双签制度
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会审纪要、设计变更、隐蔽纪录、施工签证、施工图纸、竣工图纸等都是工程结算的主要依据,为此必须做好结算资料的收集整理,既按国家、省有关工程造价管理的政策、法规等办事,又从实际出发,把施工图纸,施工方法及设计变更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整地体现在工程结算书中。
2.完善工程预决算工作的监督机制
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是建筑企业良好的工程预结算编制的保证。监督机制是一个企业的骨架,只有监督机制周正,才能保证预结算从业人员发挥出他们真正的价值和能力。具体实施上,可以让预结算工作人员的工资或奖金与同期的工程项目预算效果挂钩,效果较好则给予奖金奖励,相反则给予惩罚。设立相关的工作监督机制,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表现直接与其劳动所得挂钩,以避免消极怠工的现象。这样就能够保证预结算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保证预结算工作的工作效果。
3.建立健全建筑项目预结算的审核制度
作为控制工程预结算的最后一个环节,建筑结算审核具有设计面广、数量多、系统性强的特点,需要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的审核人员和完善的审核制度,因为审核工作涉及到工程的规模、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价格等众多方面,所以,审核人员需要亲临施工现场,亲自采集工程的详细信息,对施工工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使得审计工作的质量达到最好,最大限度降低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为此,要着力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力度,既要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又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做好审核工作,做好工程投资的预结算和控制。
三、结语:
总之,设计、预结算的编制工作作为土建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并涉及多方面问题。保证工程的预结算编制质量,提高土建工程的经济效益,将是土建工程有关部门在建设工程工作中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业主方;工程造价;管理
随着现今社会建设项目的规模大型化、施工工艺复杂化、项目要求多样化等趋势的变化,再加之建筑工程项目的本身固有特点,加大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控制与管理难度。工程造价管理作为把握成本的主要手段已经越来越受到业主、施工单位及第三方的重视,工程造价管理已成为投资估算监控的又一大重点,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是确保建设工程项目达到预期收益的重要环节,因此业主方将项目管理的先进思想及方法灵活的运用于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当中去。
一、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分析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是整个工程管理中的重要部分,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仍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使得建设工程造价难以把控。
1.市场价格机制失真。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很多投标单位为了能够低价中标,人为地将综合单价的成本转移到管理费及利润等地方,使得书面综合单价远低于实际综合单价,再加之国家部颁定额更新慢,各省市都有自己专有的定额标准,使得其远远落后于真正瞬息万变的市场规律,而定额均是采用平均水平编制,对于地区差异大的地区,其失真程度十分明显。
2.竞争机制失调。市场经济中,资源自由流动是实现其最优化配置的基本保证,公平的竞争机制是确保资源合理流动的基础,清单计价模式打破了公平竞争的模式,定额的细致化使得价格缺乏合理的弹性空间,严格区分施工工艺,限制了公平竞争的发展,变相的阻碍了施工水平的提高,严重地阻碍了公平竞争机制的发展。
二、设计阶段
拟建项目经过决策立项后,设计环节便成为工程建设的关键。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建设费用的多少和建设工期的长短,直接决定着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多少。这一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技术与经济的相结合上,要做到设计经济合理,作为业主方,除了及时向设计单位提供可靠的工程基础资料外,还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对设计方进行控制:
1推行设计招投标制度
推行设计招投标制度(包括设计方案竞标)可以减少设计单位凭关系、靠情面承担设计任务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如设计深度不够,不能适应工程施工招投标的需要,不能满足现在建设工程无标底施工招投标的要求或设计变更频繁,给工程造价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等。
2合同约束
签订设计合同时,应严格设计合同条款,不能仅限于标准的设计合同格式。对于设计合同,在经济条款上,应增加设计变更及设计修改的费用额度限制条款,如设计变更费用超出施工合同价的某一比例时,则扣罚一定比例的设计质保金,以保证设计质量。
三、建设工程业主方的工程造价管理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三大控制之一,是业主节约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的主要方式,结合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时间跨度大、工料机价格变化快等特点,致使建设工程造价难以控制,经常出现成本超支、工期拖延、质量不达标的情况,因此业主对整个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业主的造价管理应贯穿于整个工程即为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
1.投资估算阶段。投资估算是整个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的基础,对后续的工程造价管理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建设标准、不同的建设地点、不同的施工工艺预计不同的设备选择方案等建设经济指标选择直接决定着建设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在投资估算阶段,业主应对做好建设工程项目前的准备工作,深入市场调研,立足于市场,切实做好可行性研究,同时应该避免盲目的追求高设计、高标准,应切合市场实际,选择合理建设规模及标准。
2.设计阶段。设计作为技术与实际的结合体,是整个工程造价的核心环节,不同的设计方案其相应的工程造价千差万别,设计阶段确定建设工程造价的3/4,设计方案的确定同时便意味着建设方案以及投资方案的确定,同时也就伴随着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的确定、相关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投入的确定,由于建设施工项目具有项目一次性的特点,因此设计方案一旦确定,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以及后期的经济影响也随之基本确定,基于上述情况,业主方在收集整理资料期间应该准备好详实可靠的基础资料以避免因资料不实而导致的工程变更甚至返工,在选择设计方案期间应该积极推行设计竞标以达到设计方案的尽量优化,同时加强设计阶段的合同管理,设计单位需要承担因设计而造成的造价失控的责任。
3.施工阶段。施工阶段控制造价的主要方式便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尽量避免浪费的情况发生,因此在此期间,业主方应该合理配备现场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结合监理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成本、进度以及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同时防止偷工减料以及擅自进行工程变更的行为,在施工阶段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洞察市场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包商防止恶意垄断,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合理把控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款的支付,在进行严格造价管理的同时需要协调好进度与质量的管理。
如果工程设计已经完成,工程量已完全具体化,并完成了施工招标工作和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但由于工程投资主要发生在这一阶段,所以浪费投资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业主方在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管理除了加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杜绝投资浪费。
3.1加强职工素质教育。加强本单位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经济观念、素质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办事作风,在积极协助、配合监理工程师做好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监督的同时,充分重视节约投资的重要性。
3.2尽量减少设计变更。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引起设计变更的原因很多,如工程设计粗糙使工程实际与发包时提供的图纸不符,当前市场供应的材料规格标准不符合设计要求等。减少设计变更,首先,应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设计变更,除非不变更会影响项目功能的正常发挥,或使项目无法继续进行。其次,应认真处理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对涉及费用增减的设计变更,必须经设计单位代表、业主方现场代表、总监理工程师共同签字方为有效。另外,有条件的业主方可以指派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员常驻施工现场,随时掌握工程造价的变化情况。
4.竣工决算阶段。在施工单位完成竣工结算书以及提交竣工验收报告后,业主方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同时结合前期的招标文件、设计文件以及双方达成协议的工程变更,对竣工结算相关细节进行仔细核算检查,对于有差异的工程变更以及索赔事项,严格按照前期的合同内容进行责任分担,以达到建设工程管理的目标。
四、结论
业主方作为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控制者与协调者,在其进行造价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项目管理的相关理念,协调建设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与质量管理,将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管理贯穿于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有机地结合各阶段造价管理,精准定位于市场,把握市场的走势,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投资的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建筑; 工程; 抗震; 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35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4-0049-01
地震是人类在繁衍生息、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种可怕的自然灾害。强烈地震常常以其猝不及防的突发性和巨大的破坏力给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生存安全和社会稳定、社会功能带来严重的危害。历史上各种自然灾害曾毁灭了世界各地52个城市,其中因地震而毁灭的城市有27个,地震之外的其他各种灾害,如水灾、火灾、火山喷发、风灾、沙灾、旱灾等毁灭的城市为25座。地震灾害占灾害总数的52%。可见地震灾害确系“群害之首”。研究表明,在地震中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房屋倒塌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约占95%)。无数次的震害告诉我们,抗震设防是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最有效、最根本措施。然而,我国房屋抗震设防的现状不容乐观,防御与切实减轻地震灾害是我国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新建工程抗震设防任重而道远。
一、我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工程设计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
1.设计不合理。建筑物的破坏随建筑平面、布置、结构形式的不同和抗震措施的多少而有差别。房屋平面不规则、立面形状复杂,质量分布不均匀、钢度变化较大,地震时引起扭转或变形不协调,加重房屋局部震害;砌体房屋的高度、高度与宽度之比超过规范要求,地震时产生平面弯曲破坏;结构不合理、构件之间、节点构造不牢固,抗拉压、剪切强度不足、房屋整体性差,使构件丧失承载力而倒塌。
2.设计图纸质量较差。受经济利益的支配和不正之风的影响,设计粗糙、深度不够,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走过场的现象普遍存在,无计算书、对计算结果不分析不审查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人员重计算、轻构造,忽视对抗震设防节点做法的设计,对抗震设防既没有提供足够的详图,也未按设计规范规定提出对施工质量的具体要求,而仅笼统地概括为按抗震规范的要求施工,可操作性差。在接受工程变更时,不对抗震设防作通盘考虑,常常前后矛盾,不便施工。
(二)施工、监理方面的问题
1.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下降。施工队伍管理水平、技术素质的下降给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留下隐患。目前建筑工人当中,有一大部分是民工,没有经过专业技能培训,操作技术不熟练;施工企业的领导者中,还有不少人存在重效益轻质量的观念,自身质量意识差:监理部门需要旁站监理的工序不能做到现场旁站检查、监督;施工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和施工偷工减料现象仍然存在,劣质建材以次充好进入工地使用,这是目前造成工程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2.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突出表现在砖砌体的组砌方法不正确、构造柱与墙体之间缺乏可靠的连接、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与梁柱之间连接不牢、框架节点施工质量差等方面。
二、对建筑工程进行抗震设防的探讨
(一)依法进行抗震设防的法律依据
近年来国家为了规范抗震管理工作,对建设工程依法进行抗震设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主要如下:(1)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3)《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4)《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5)《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6)地方行政法规:主要包括各地出台的防震减灾条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等等。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震减灾法律体系,使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对策
人类在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2种: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非工程性措施主要是指震后救援:工程性措施主要是对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计,使工程在承受所考虑的地震作用下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我国由于抗震设防工作起步较晚,依法进行抗震设防,建议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重视地震安全性评价
建筑工程首先要确定设防标准。设防标准定低了,工程设施安全度降低,地震时起不到抗震的效果。相反,设防标准定高了,会增加不必要的浪费,甚至工程项目因资金不足而缓建或停建。确定科学的、合理的抗震设防标准,只有通过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来实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抗震设计的一部分,它要求所设计的工程在常遇(使用期内可能遇到几次)的小震下,工程基本无损,无需修理即可继续使用;在难得一遇的中震下,经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而在不大可能遭遇的特大地震下,可以容许工程破坏,但仍不倒塌,以保证人身安全,即所谓“小震不坏、中震(设防烈度)可修、大震不倒”。地震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土层地震反映,直接提供不同年限、不同概率水准的基岩与地振动工程参数。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并切实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2.抗震设防措施要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要使建筑工程真正达到能够减轻以至避免地震灾害,必须把抗震防灾工作自场址选择、设计、施工、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贯穿始终,其中最重要的是选址、设计、施工三个环节。
首先,在选址时选择地震危险性较小的地段做为建设场地,因为场地条件对震害有明显的影响,新建工程一般不应在发震断裂邻近地段进行建设,不应在覆盖土层厚的冲击、淤积软土层及严重不均匀土层上进行建设,不应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的山包、非岩质陡坡上进行建设。其次,在抗震设计上,一定要严格按“二阶段”的设计步骤和“三个水准”的设防目标进行设计,不得马虎。此外,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上要全面贯彻抗震规范要求,充分体现抗震设计意图,使建筑物防御地震的能力得到保障,从而减轻地震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
(三)可靠度理论在基于性能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在进行构件强度设计时就采用了可靠度思想,尽管在设计过程没有直接采用可靠度理论,但是各设计表达式的分项系数是采用可靠度分析和优化思想确定的,这样就可以保证结构构件的可靠度水平保持在一定水平之间,对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由于要更明确地确定结构在不同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性能水准,就应该更合理地处理这些不确定因素,也就应该基于可靠度理论进行结构抗震设计,这点在美国联邦紧急救援署(FEMA)的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框架应该是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我国学者也提出相同的看法。目前抗震设计在可靠度分析中考虑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有结构反应的不确定性,另外一些不确定因素也应考虑进去,不过一些不确定因素对结构性能的影响需要做长期大量的统计调查和试验研究,所以要很完整地考虑这些不确定因素还需要做长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