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轴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初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对圆周率π值的探求,培养学生科学的和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及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现在大家都说说,你们都知道关于圆的哪些知识?
(二)学习新课
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
我想问问同学,你们都带了哪些圆形实物?
两人互相指指圆的周长在哪儿?
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老师手里这个圆的周长。
谁跟他指得不一佯?为什么这样指不行?
老师这有一面镜子,我要给这面镜子镶一条不锈钢边框,怎么才能知道这个边框长多少厘米呢?
老师这还有一个杯子,用它喝水有时烫手,我想编一个杯子套,怎么才能知道套口应该编多大?
哪个小组愿意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每个组都带了一些圆形实物,我们要通过小组合作测出圆的周长,并填写实验报告。
请你在实验报告上填出你测量的实物名称,周长是多少,直径是多少。
(学生分小组测量手中圆形实物,并填写在实验报告上。能测量多少数据就测量多少数据。)
请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同学们想了那么多种方法,看来你们真了不起。我们归纳起来,同学们都是用缠绕、滚动的方法把曲线变直的。(板书:绕、滚)
(师出示黑板上画的圆)谁能用这两种方法来测量这个圆的周长。
看来光靠绕、滚这种实践的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是不行的,我们必须研究一种求圆周长的方法。
想一想,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几何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系呢?举个例子说明,是不是这样呢?请看屏幕。
(用电脑演示三个滚动的圆,看出圆越大滚动的轨迹越长,圆越小滚动的轨迹越短。)
我们得出了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
(板书:圆的周长直径)
这是我们大家一起发现的。科学家往往发现问题就要去研究,我们同学长大想不想当科学家?今天我们就先学着科学家来研究一个问题:用我们测量的数据,通过计算分析,来研究圆的周长到底和直径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分小组讨论。)
通过同学们实验研究,我们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
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电脑演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这是一个固定的倍数关系,我们叫它圆周率。(板书:圆周率)
谁能说说圆周率是怎么得来的?
请同学们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早在2000年前,我国古代数学经典《周髀算经》就指出:“圆经一而周三”,(用投影打出这句话。)当时,是很了不起的成就,至今人们常用它来估算圆的周长。刚才,老师就是用这种方法来估算同学们算得是否准确的。谁知道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准确到7位小数的是谁?(学生口答)他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
(出现祖冲之的画像,同时放配乐录音,介绍祖冲之。)
约1500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就已精密地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比欧洲的数学家要早1000年左右。现在世界上最大的环形山,就是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
我们确实应该为前人的聪明、智慧感到自豪和骄傲。后来瑞士的数学家欧拉用希腊字母π代表圆周率。(板书:π)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如果用这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参加计算是不方便的,故通常将π取两位小数。(板书:π≈3.14)
既然π是个固定的值了,只要知道什么就能求圆的周长?(直径。)
现在我们能不能计算黑板上这个圆的周长?
什么条件不知道?(直径。)
谁来测直径,用“分米”作单位。(板书:分米)
如果直径是2分米,半径就是几分米?
用半径能不能求圆周长?
现在我们试着用直径或半径来求黑板上圆的周长。
谁用直径求出圆的周长?
(板书:3.14×2=6.28(分米))
为什么这样列式?
(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π表示圆周率,字母公式怎么表示?
(板书:C=πd)
谁能用半径求圆的周长?为什么这样做?
如果用字母r表示半径,字母公式怎么表示?
(板书:C=2πr)
(三)巩固反馈
1.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单位:厘米)
2.判断,你认为正确画“√”,错误画“×”。
(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π倍。()
(2)圆的周长是6.28厘米,它的半径是2厘米。()
(3)圆周长的一半与半个圆的周长相等。()
3.选择: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举几号卡片。
(1)车轮滚动一周,所行路程是求车轮的[]
①半径
②直径
③周长
(2)圆形水池的直径是4米,绕池一周长[]
①25.12米
②12.56米
③12.56平方米
(3)A圆的直径是6厘米,B圆的直径是2分米,圆周率[]
①A圆大
②B圆大
③一样大
4.甲乙两人分别沿①、②两条路线从一端走到另一端,谁走的路线长?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复习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经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初步体会到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关系。
3.情感目标:师生共同学习,体验问题解决的乐趣。学生合作交流,体验集体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平移及割补的数学思想。
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说怎么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练习:
(1)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15cm
11dm
7cm
师:请你说说计算完之后要注意什么?(注意单位名称不同)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56平方米,宽是7米,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48分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分米?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
用绳子围一个面积是512平方米的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长是32米,这根绳子有多长?
师:我准备了3个思考题,请大家边思考边在小组中交流你的想法。
思考题:
求“这根绳子有多长?”就是求这个图形的什么?先算这个图形的什么?怎
样求?
2.小组讨论。
3.交流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
先算长方形的宽:512÷32=16(米)
再算长方形的周长:
(16+32)×2
=48×2
=96(米)
4.练习:
下面长方形的面积是2350平方分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25分米
(
)分米
师:根据刚才的思考题独立完成。
交流你的解法。
5.小结:
虽然面积和周长的概念不同,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它们之间的互相转化来求出未知量。
三、巩固新知:
1.将一根36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2.用3个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求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
3.求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关键词】初中 数学 总复习 教学质量
进入初中数学总复习的教学阶段,由于教学时间比较紧、教学任务比较重,数学教师在这一阶段怎样开展复习?复习哪些内容?如何保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总复习,进而提高复习教学的质量……这些都是每位初中数学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有步骤地安排实施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的重要性
数学总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过程。随着近几年中考命题改革的趋势越来越大,科学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成为摆在每一位初中数学老师面前相当有挑战性的任务。认真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将这个教学任务完成,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巩固、归纳数学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达到查缺补漏,巩固提高的效果。
二、有步骤地安排实施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的几点建议
1.紧扣教学大纲,精心制定复习计划。我们都知道,初中数学的内容不仅较多而且知识点还比较杂,基础知识和概念性质的分布也不均匀,学生通常在初二学了新的知识,却又忘了旧的知识。所以,必须依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归纳出的知识重点,精心制订复习计划。
在复习计划制订的时候,必须根据学生知识体系的实际状况,注意总结那些平常教学中学生较难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紧扣教材,确定重点。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复习中充分认识、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进而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2.梳理知识结构,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众所周知,中考数学试卷中,基础概念试题通常占有60%~70%的比例。由此可见,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是不能被轻视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总复习中系统地梳理知识结构,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通过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最起码要使学生达到准确掌握每个概念和定理的含义,使学生对知识掌握更加扎实的。
3.及时做好数学总复习的总结记录。一节课或一天的复习教学结束之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仔细反思一下:这次复习课的总体设计是不是合理?教学环节有没有遗漏的地方?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合理?重点、难点的内容是不是突出的讲到了?哪些做得还不够好,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调整和改进?学生的理解程度如何?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等。把这些想清楚,然后记录下来,形成教学总结。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非常有用的经验参照。长期下来,必然会给我们复习教学带来非常有益的帮助。
4.注重对学生解题表述的训练。数学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必须通过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然而,在复习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还不能有效地运用规范、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
例如,正方形ABCD中才有∠A=∠B=∠C=∠D=90°,学生解题过程中通常容易忽略正方形ABCD这个条件,而直接写出∠A=∠B=∠C=∠D=90°。这种不规范、不严密的表达,倘若得不到及时纠正,就会影响正常的逻辑推理过程,甚至造成答题时的分数丢失。所以,我们在总复习中有必要严格规范学生的解题表达,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严谨的解题思路,避免在中考考场上再犯同样的错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穿插思维训练,缓解学生紧张感。随着近几年中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立意新颖、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新题型也逐渐增加。因此,在复习中我们有必要经常注意收集一些既具有丰富的数学思想,又具有促进学生发展性思维的新题型,如阅读理解、归纳猜想、开放探索、图表信息分析等。
我们可以把这一类型的问题放在总复习的第二阶段,在强化习题训练的时候偶尔插入一些这样的例题,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进而在此基础上养成向参考答案挑战的习惯,还可以缓解他们的复习紧张感,培养他们敢于怀疑的精神,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即将到来的中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总复习阶段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学生心理压力大。每个初中数学老师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为了有步骤地安排实施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取得好的复习效果,我们就必须在总复习教学中既注重知识的全面巩固,又要突出概念、性质、定理等基础重点知识的复习;既要严格按照复习教学计划开展复习教学,又要注重与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既要注重对学生解题表述的训练,还必须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而进一步做到复习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成绩的明显提高和进步,为他们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征信.如何搞好初中的数学总复习[J].教与学.2011(05).
【关键词】 目标教学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每一节课都必须有教学目标,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最初就应该明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中各个环节和内容的设计都应该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而进行的. 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出发点,也是课堂的最终归宿点. 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更好地保障每节课的课堂效率,让学生们在目标的指引下,真正掌握一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 现在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去落实让目标贯穿课堂的每一个环节.
一、明确教学目标,体现出对教学过程的引导
制定教学目标是设计一堂课的开始,教学目标的制定关系着一节课的课堂效率. 总的来说,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尽量的具体详细. 这样不但可以更加具体地体现一节课的目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来安排更加适当的教学内容. 如果教学目标太笼统,教师则比较难很难组织教学内容,并且要判断学生们是否已经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是否达成了学习目标也比较难有具体的判断依据. 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尽量详细具体.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的数轴这一节课时,大部分老师给的教学目标就是:一、能根据构成数轴的三个要素正确画出数轴;二、学会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去具体化,如一、明确什么是数轴;二、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三、画数轴的方法是什么;四、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样把课堂目标具体化之后,学生们如果可以回答这几个问题,那么这节课的内容就算是掌握了. 要判断学生们是否达成了课堂的学习目标,就按照这样的依据来检验就可以了. 因此,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保证目标内容的具体性和目标的可操作性,尽量不要设计一些抽象的,范围笼统的目标.
二、授课的过程应以课程目标为向导
在制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之后,课堂的展开就应该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和线索,一步步进行教学. 这样不但有利于教学的有序展开,还可以使课堂的逻辑更加合理. 在导入新课之后,教师可以直接把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如要让学生们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我们要掌握哪几点,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内容是难点,不同的内容对学生们的不同要求. 让学生明确这节课要达成的目标有哪些,学习的内容难度有多大. 在这样的明确目标的指引下,无形中就可以促使学生们在目标和任务的驱动下学习. 因为有学习任务和目标的提示和指引,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学生们形成有利的刺激,让学生们的学习变得有目的,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学生们在目标的指引下学习,也能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安排,可以更加连贯地理解内容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现实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在上课开始之后,直接就说我们今天学习什么内容,比如说我们今天学习数轴,数轴是这节课的标题,但这一节具体讲了些什么内容,如果教师不先宣布教学目标的话,接下来就开始讲课,可能到下课,也有很多学生不知道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到底要掌握一些什么内容才算过关,这样给学生的感觉是会很笼统的,也会觉得比较盲目. 因此,教师在上课之间要详细说明这节课具体要学习的是哪些内容,那将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
三、教学方法要适应目标教学的过程
目标教学的过程是以目标为导向的,但也还需要依赖一定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并不能随便用,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就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受特定的课程内容所制约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引导和调节教学过程的规范体系. 它不但是一种教法,还是一种学法. 在目标教学的引导下,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选择讲授的方法,还可以选择让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方法,目标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容易选择教学方法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把每一个知识点讲清楚,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学习和探究性的自主学习. 课堂中教师调配得好,就可以实现讲授和学生探究相结合的理想的授课方式. 不但能把知识传达清楚,还可以培养学生们自学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数轴的时候,因为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们先看书,让他们来回答什么是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 也可以教师先讲授什么是数轴,然后让学生们自主学习探究后来回答数轴的三要素. 老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很自由地结合. 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的,达到目标就可以说这节课有效率.
四、以课堂目标来检测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上完一节课,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一般来说可以通过练习的形式来反馈,但其实也可以用一种更加直接的方式,就是根据教学目标来检测学生们对是否已经掌握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 比如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用教学目标中具体的内容来进行提问,学生们可以答出来的话,那么这节课的目标就算是达成了. 如果有些学生没有很好地完成学习的任务,那么对照着教学目标,他也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还有哪一点是不明白的,这样也方便学生进行复习或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情况也可以有个清楚的了解. 这些都是通过教学目标才能体现出来的.
综上所述,让目标贯穿课堂的全部,有了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可以更好地组织上课内容和上课过程. 这样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有了明确的方向,师生们有了共同的目标,课堂也将更加和谐顺利地进行,真正提高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康霞.科学合理地设计初中数学课时教学目标,云南教育,2012.5.
【摘要】 目的 比较两种提针方法在外周静脉安全型留置针输液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2月—2009年10月颅脑外科住院并接受静脉治疗的患者128例,按年龄、手术方式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C字型持针法)按常规针尖斜面与皮肤呈15°~30°角直刺入血管;观察组(E字型持针法)针尖斜面与皮肤呈30°~45°角刺入血管。比较两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时间、留置时间、病人的疼痛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6.7%,穿刺时间(秒)及留置时间(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 两种持针方法;安全型留置针;疼痛反应;留置时间;成功率
由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Introcan 安全型留置针(以下称留置针)是一种直型留置针,因其具有操作方便,撤针芯时保护夹自动封闭针头,使操作者与针头隔离,可留置3~4天,既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外周血管,又为临床抢救病人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赢得时间,而且避免静脉治疗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危害,被临床广泛使用。临床中笔者发现操作者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提针方法有两种,为了比较这两种持针方法的优越性,对128例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比较(本次剔除无效患者3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2月—2009年10月在我科颅脑外科住院并接受静脉治疗的患者128例,均为神志清楚、感觉及语言表达正常的病人,其中男性60例,女性68例,年龄10~83岁。均选择手背静脉作为穿刺点。根据静脉评分等级选择20G、22G、24G留置针,6cm×7cm一次性3M透明敷料贴固定,BD 一次性使用肝素帽。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对照组(C字型持针法):左手绷紧皮肤,右手的食指与拇指撑开从留置针的侧面以C字型扣住留置针的一侧针翼和尾部,按常规15°~30°角直刺血管,针栓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与皮肤平行,左手或右手固定留置针芯,右手或左手捏紧一侧针翼将导管沿针芯全部送入静脉,松止血带,用3M透明敷贴固定套管针,一手中指按压安全 留置导管顶端以阻断血液,同时用食指按压导管后座固定针座(V型手法),另一手撤出针芯,连接肝 素帽及输液管。观察组(E字型持针法):左手绷紧皮肤,右手的拇指与中指捏拿稳定针芯尾部约1/2,食指扣住针座上的推板形成E字型持针,使针尖斜面与皮肤呈30°~45°角刺入血管,针栓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约15°~20°角,再进针0.2cm,然后用指顶住针座上的推板沿针芯推送导管,使导管全部进入静脉,余下操作同C字型。每天输液完毕,均用50U/ml 肝 素液3ml进行正压封管处理。观察两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时间、留置时间、病人的疼痛反应方面的差异。
1.2.2 判定标准 (1)一次穿刺成功:留置针一次穿中血管,送管顺利,固定后液体滴注良好。(2)穿刺时间计算方法:助手协助,从进针开始到导管全部送入血管结束。(3)留置时间:局部出现红、肿、热、痛、液体不滴等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予拔除。(4)病人的疼痛反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4~6分为中度,7~10分为重度。
1.2.3 统计学方法 把数据分别整理、汇总后,输入电脑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E字型与C字型两种提针方法在外周静脉安全型留置针静脉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留置时间及病人输液的疼痛反应比较见表1、表2和表3,从表中可见E字型外周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C字型,穿刺时间及留置时间和病人输液的疼痛反应均显著优于C字型。 表1 两种提针方法在外周静脉安全型留置针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较表2 两种提针方法在外周静脉安全型表3 两种提针法在病人输液的疼痛反应比较 (例)注:与观察组比较,P
3 讨论
3.1 单手推送导管,节省操作时间、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采用C字型持针穿刺法的原因是因习惯了头皮针或Y型留置针穿刺静脉的操作方法,这种持针手法虽然打中了血管,但送导管时需要双手协助,原先固定好的皮肤放松了,血管也随着没有固定好,肢体稍有活动,针头容易脱出或刺破血管或导管出现曲折,导致穿刺失败。而E字型持针穿刺法正好克服了这种困难,选择血管时我们通常是通过指腹的触摸来判断血管的走向、深浅、弹性、充盈度、滑动度、大小等;特别遇到不显露、弯曲、老年、小孩、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仔细的选择和正确的判断,固定血管后才实施穿刺。E字型持针穿刺法是单手推送导管,从进针到送导管入静脉,始终能固定好血管,保持一种姿势,能起到节省操作时间、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安全型留置针是一种直型的留置针,不锈钢针芯长于外套管0.15cm,临床上很多护士特别是新同志,一见到针栓有回血即停止进针,害怕穿破血管。其实,钢针的斜面或一小部分外套管进入血管,当退出钢针送管时,外套管却留在血管外或者刚进入的一小部分因血管回缩或者肢体活动而退出血管外,导致穿刺失败。E字型持针法因一手始终固定血管,避免血管回缩,见针栓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针0.2cm,避免外套管外留血管的现象。
3.2 减轻血管内膜损伤,延长留置时间 静脉的内膜由单层内皮细胞、基质膜组成,易受机械摩擦的刺激而引起血管壁炎症发生。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表现为红、肿、热、痛,受损的内皮细胞抗凝血功能减弱,促凝血功能增强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1],特别对静脉弯曲、充盈度差、协调性差的老年或小孩患者、不易掌握深浅度等病人。C字型持针法在松开固定皮肤的左手后,此时由于皮肤和血管的牵拉或回弹,双手协作送管时导管与血管的内膜摩擦大,损伤大,造成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临床中发现虽然有回血,但局部出现轻微肿胀,病人感到疼痛,不得不拔管,从表2中可见C字型持针法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为2(2±1.81)天,而E字型持针法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为3.5(3.5±0.7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 增大进针角度,减轻静脉穿刺疼痛感 在表3中,两种提针法在病人输液的疼痛反应,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有差异,P
4 小结
安全型留置针特点是针芯带有保护夹,在针芯未撤出导管时,可起到阻断血液流出,当导管全部送入血管后,不用急于撤针芯,先用3M透明敷贴固定,再用V型手法阻断血液和固定针座,另一手撤出针芯,接上肝素帽和输液管。优点是避免接肝素帽时导管移位,但要注意阻断血液的手指一定要按压在血管内导管的尖端,肝素帽也要按它的螺纹与导管拧紧。实践证明:E字型持针法也适合普通直型留置针,只是先撤针芯、接肝素帽,后才固定套管针,这种持针手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护理理论与实践学习班讲义.
2 周书平.增大进针角度减轻穿刺疼痛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8,2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