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会计基本要素

管理会计基本要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会计基本要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管理会计基本要素

管理会计基本要素范文第1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准则;构建目标;内容框架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企业面临的将是一个动态的竞争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愈来愈取决于企业的管理,财务会计已不能满足企业更高层次的管理需求,管理会计将在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国外管理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与内容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管理会计准则的框构建目标与内容框架。

一、我国管理会计准则研究现状

我国对管理会计准则的研究文献较少,从20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内一些学者开始了管理会计规范化问题的初步探索与研究。从国内研究来看,主要对管理会计理论的规范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但大部分还是对国外管理会计规范的翻版,主要关注管理会计的基本要素的规范,并未关注管理会计基本活动的规范,也就是说涉及管理会计实务的研究较少。这也正是我国迟迟未建立管理会计准则的原因之一。

二、我国管理会计准则的构建目标

(一)国外管理会计准则制定的目标分析。日本的《成本会计准则》中指出成本会计准则有五个目的:(1)价格设定或制定价格;(2)提供财务报告;(3)成本管理;(4)预算编制与预算控制;(5)制定基本计划和决策。

加拿大《准则》的目的是:(1)评价不同的替代方案,并讨论每一个方案的相对优点;(2)在契约性环境下,进行资源交易或做出决策都以成本信息为基础。美国《公告》的目的是为解决管理会计问题提供指导性原则和建立起管理会计体系,为管理会计师完成其职责提供权威性的准则指南。

(二)我国管理会计的构建目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管理问题,例如企业生产能力决策、定价决策、业绩评价以及报告等问题,管理会计的职责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服务。因此,我国的管理会计目标首先应解决基本管理会计问题;其次,我国的管理会计目标应为管理会计师履行职责提供行为指南,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管理会计师必须参与有关企业产品生产、销售和转移过程的决策。战略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要求拓展管理会计师的职能,同时职能的履行又要求管理会计师必须吸收新的知识和具有战略管理环境下所要求的能力;再次,为企业实施战略管理提供方法和工具。我国应当引进国外先进的且已被实践证明有效的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我国企业的实际成本管理当中。对管理会计的规范包括对企业行为的规范,有助于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管理决策当中的真正应用,为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与执行提供方法和工具的规范;最后,为企业培育和保持竞争优势提供方法和手段。在新环境下,成本、质量和时间成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三个战略方面,如何以更低的成本、更优的产品和更快的反应来满足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而这需要通过先进的管理会计工具与方法的运用来解决。

总之,笔者认为,我国的管理会计规范应把加拿大和美国两者结合起来,以解决管理会计问题和为管理会计师履行其职责提供行为指南为基本目标,以为企业实施战略管理和为企业培育并保持竞争优势提供方法与手段为辅助目标。只有先解决了企业的管理会计问题和建立并规范管理会计师行业,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的高层需要服务;同时,也只有基本目标实现了,才能确保更高层目标的实现。

三、我国管理会计准则的内容框架

在明确了我国管理会计的构建目标之后,如何界定管理会计准则所涵盖的内容便成为建立管理会计准则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国外管理会计准则内容体系分析。首先,就日本、加拿大与美国的管理会计准则的内容体系做一简单分析。日本的成本会计准则的内容如下:第一章是成本会计的目的及其一般准则;第二章是实际成本会计;第三章是标准成本会计;第四章是会计与成本差异分析;第五章是成本差异会计。加拿大的《准则》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成本计算准则、成本应用准则、战略管理与控制准则。美国的《公告》表面上并没有明确的结构划分,但同样也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公告》实际上也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1、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2、成本的计量与分摊;3、成本管理;4、成本应用的工具与方法;5、成本管理与应用的组织环境和技术环境;6、管理会计师的职责与教育。

(二)我国管理会计准则的构成要素。借鉴加拿大的《准则》和美国的《公告》,并结合我国的企业实际情况和管理会计在国内外的最新发展,笔者认为我国有必要制定管理会计准则、规范或指南,并初步认为我国的管理会计准则体系应包含三部分:1、管理会计基本要素的规范,内容应含有管理会计的含义、目标、信息质量和一般原则等;2、管理会计基本活动的规范,基本活动应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应用和战略管理与控制等;3、管理会计职业与教育,包括管理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体系、管理会计职业机构的建立与发展以及管理会计职业教育等。具体来说:

1、管理会计的基本要素。在管理会计的基本要素中,笔者选取了几个主要要素,如管理会计的涵义、管理会计的目标、管理会计的信息质量和管理会计的一般原则。其原因如下:通常只有在对一种事物有了充分的了解和本质的认识之后,人们才可能去重视它。管理会计同样如此,一直以来,管理会计没有得到实务界的重视,而对管理会计了解不够充分无疑是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企业能够深刻认识到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那么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广泛推广就具有很大的可能性。因为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它要求企业的主动性而非政府管理部门的主动性。所以,对管理会计涵义的规范从实务上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任何行为或活动都是有一定目标的,管理会计行为或活动也必然有其目标,否则行为或活动将是无效的。我们之所以行为或活动,是因为我们希望达到我们所想要的结果或所期望的成果,而这些正是我们行为或活动的目标。因此,行为或活动与目标是不可分割的。为规范管理会计行为或活动,明确管理会计的目标是必要的。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信息的,所提供信息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决策的正确与否,可能使企业管理者做出一个英明决策,为企业赢得市场机会,从而为企业创造新价值;反之,也可能使企业管理者做出一个错误的决策,从而使企业失去或延误市场机会,更严重的是可能使企业面临破产。所以,有必要明确对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以确保基于信息的决策是正确的、科学的。

管理会计的一般原则也应被纳入管理会计的基本要素之中,任何行为或活动都有一定的行为原则和活动原则,管理会计行为或活动同样也有其相应的行为原则和活动原则。原则是对行为的一种规范或约束,在行为与行为的结果之间起一种导向的作用,也即引导行为去实现目标。

2、管理会计的基本活动。管理会计的基本活动分为三大类:成本计算、成本应用和战略管理与控制。其中,成本应用包括管理决策、战略业绩评价和管理会计报告;战略管理主要是战略成本管理,包括产品质量成本管理、顾客成本管理、价值链成本管理和环境成本管理;战略控制包括道德控制、内部控制和营运控制。下面就这些要素做简单分析:

首先,成本信息是企业进行决策的基础,也是企业开展各项活动的基本信息支持。成本信息的获得以及信息是否可靠和及时将由管理会计来解决。通过成本计算,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获得用于日常经营决策的成本信息。管理者也可以利用成本信息进行战略决策。

其次,决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离开决策,企业就失去了发展的方向。参与决策是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这一职能体现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活动。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之外,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战略决策,战略决策将影响一个企业的长期成长和生存,如何科学地进行战略决策是关系到企业长期竞争地位的形成和保持的关键,并构成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在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中,成本领先战略是竞争战略之一。企业对成本的管理并实现成本的降低是其战胜竞争对手的策略之一。企业对成本的管理就是对价值创造活动的管理。因而,如何提供比竞争对手更低成本的产品或服务是企业的战略关注,而战略成本管理将企业的成本降低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成为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

最后,为保证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和实施目标与结果达到预定状态,企业必须建立一定的监控战略执行的控制环境,包括对组织和组织成员行为的控制。例如:企业内部控制、营运控制和员工道德行为控制等。

3、管理会计职业与教育。在我国,虽然一些企业也设置了管理会计岗位,但往往是一人兼二任,即由财务会计来兼任管理会计,所以我国企业中并不存在真正的管理会计,真正意义的管理会计职业在我国尚属空白。为了推动我国管理会计实务的发展与进步,有必要规范我国的管理会计职业,这其中包括成立专门的管理会计师协会或专业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在企业内部设置管理会计师相应的岗位,进行与管理会计师相关的职业培训等。

我国的管理会计教育发展也比较滞后,远不及财务会计教育的发展。其中,原因之一是市场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不高,从而也导致了高校对管理会计的教育不够重视。因此,管理会计教育的发展,不仅可以为社会培养一批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而且可以促进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水平,从而推动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管理会计日益重要的今天,我国对管理会计职业与教育的规范是势在必行的。

(作者单位:马钢股份公司)

参考文献:

[1]唐婉虹,李怀栋,曹春华.成本管理会计.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管理会计基本要素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我国应用现状;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01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概念

何为战略管理会计,目前国内外说法颇多,认识尚不统一,但就战略管理会计所涵盖的基本要素及体现的基本特征,即重视外部环境和市场,注重整体性等,大部分学者还是认同的,同意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是服务于战略管理的会计信息系统,服务于战略比较、选择和决策的一种新型会计,它是管理会计向战略管理领域的延伸和渗透。具体地说,它是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方法,为企业提供自身和外部市场及竞争者的各种财务与非财务信息,通过分析、比较和选择,帮助企业管理当局制定、实施战略计划以取得竞争优势的手段。

二、我国战略管理会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20世纪80年代战略管理会计开始被引入到我国,但至今仍处于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的阶段,虽然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向管理会计的战略方向走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是还存在这诸多问题,总体应用水平不高。在以下几个方面仍有一定的问题:

1.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普及运用程度较低

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广泛程度不高。尽管英国管理学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发表了有关战略管理会计的学术著作,提出了这一伟大设想。但到目前阶段,尤其在我国公司商业领域内,战略管理会计仍处在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阶段,到现在都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的理论体系,也没有能够有效的普及运用。可见,理论的传播滞后为在实践中实施战略管理会计增加了相当的困难与阻碍。

2.企业对战略管理会计重视程度不够

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对于企业身处的环境具有相当的要求。目前,企业经营管理者往往看轻甚至忽视战略管理会计。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层只是把管理会计当成是会计工作的一块内容,忽视战略管理会计特有的职能。一部分经营管理者只看重短期的得失,不看长远利益。心里知道战略管理会计能帮助企业建立长期的、持续的竞争优势,但为了眼前的局部利益,却放弃了从长远利益角度来分析、评判企业的管理策略。这种决策者的价值取向与企业或社会的长期利益、根本利益不符的情况,将直接影响着战略管理会计作用的体现,也不利于营造好的氛围与环境以促进战略管理会计的进步和发展。

3.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的人才较为匮乏

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人才较为匮乏也是影响我国战略管理会计的一大瓶颈。相关人员对战略管理会计的运用影响主要体现在他们的素质上。我国现阶段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理论层次偏下、知识结构不完善和专业教育不充分。据统计,我国现有1400万会计从业人员,但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不到10%,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会计教育。目前,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会计人员对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去浅显,观念落后,没有认识到研究应用的重要性。实际上,战略管理会计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涵盖面广泛除会计学外,另有管理学、经济学、营销学及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想必对于从事战略管理会计的人员来说,这也将是一个不小的要求。

三、对于改进我国战略管理会计运用的对策探讨

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而其在现代企业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也是日益凸显。在发达国家,战略管理会计受到了会计界和企业界的大力推崇,得以迅猛发展。在我国,战略管理会计虽尚未成熟发展,可前景广阔,不容小觑。

1.加强理论和方法的系统研究

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应以有利于建立合理的市场经济为基调,以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在紧密联系中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的研究,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对于战略管理会计教材的研究,要在实践中多作调查,选用较为先进和科学的方法,并要多运用有效而典型的案例来加以论证,提高教材的应用性,从而提高学生和企业会计人员的实践水平,使管理会计教材更具推广性,形成与我国国情相符合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2.重视培育战略管理的理性思维

战略管理会计既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思路理念。它的应用闪烁著人类理性思维观的耀眼光芒,特别是可以帮助企业决策者形成求异创新的思想与深谋远虑的眼光,不再是以往那种在目标的制订上忽视长期价值,只看见眼前短期利益,只重当下而放弃整体长远,应当全面衡量,多角度思考,体现出时间跨度与历史价值。在思想培育方面,首先要着重让企业高层管理者理解认识到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培养现代企业中以人为本、整体衡量、战略出发,以市场环境为导向,树立相对竞争优势,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等。

3.加速培育高质量的战略管理人才

人才,是企业和社会发展最核心的要素,要发展战略管理会计也同样如此。战略管理会计人员就总体素质而言,不仅应熟悉本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征,而且更要通晓经济领域其他各个方面,具有战略的头脑、开阔的思路、高瞻远瞩的谋略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准确的判断力,善于抓住机遇,从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处理问题,是一种具有高智能、高创造力的人才。目前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知识普及程度还不够,经营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素质都有待提高。必须对他们加强战略管理相关理论的培训,普及战略管理会计基础知识,逐步树立以信息化支撑的战略管理的意识。注意加强对于最新的管理会计知识的宣传、介绍、讲解,全方位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综合战略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基本要素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管理会计;现状与未来;中国;11世纪

一、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的历史演进及现状概述

(一)建国初至21世纪初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演进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与计划经济体制和国营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管理会计起步

在建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国营企业制度时期,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成果主要体现在:(1)班组核算。通过班组核算和劳动竞赛相结合,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显著成效。班组核算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将厂部、车间、班组三级核算统一起来,解决了西方责任会计难以解决的问题。(2)经济活动分析。1953年我国开始推广“经济活动分析”,它突破了单纯财务评价指标的局限性,强调采用多元化指标评价企业的经营活动。实践表明,将班组核算与经济活动分析相结合,才能发现并解决当时管理会计面临的根本问题。20世纪70年代初,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结算是经济活动分析成功应用的典范。“班组核算”和“经济活动分析”成为当时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两大法宝。(3)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强调“比、学、赶、帮、超”,“与同行业先进水平比”。其基本思想就是近年来流行的“标杆管理”。此外,还有资金成本归口分级管理、厂内银行等等都具有鲜明特色。

2.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之后至20世纪末,与转型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会计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至20世纪末,我国企业经历了利润留成、盈亏包干、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改造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等改革。与之相适应,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应用开始将重点转向市场和企业内部,向管理要效益,在建立、完善和深化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将厂内经济核算制纳入经济责任制,形成了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责任会计体系。20世纪80年代末,与经济责任制配套。许多企业实行了责任会计、厂内银行,但该时期的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侧重于企业内部,缺乏市场视角。20世纪90年代后,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有所突破,由武钢提出、邯钢加以创新实行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成本管理制度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成功应用、最具特色的典范。

3.第三阶段:21世纪初与国际趋同和本土化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会计创新

进入21世纪,西方国家盛行的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标杆管理、准时制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开始在我国部分企业得到应用,一些方法的本土化改良研究也已广泛开展。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进入了一个多内容、多视角、多学科的创新局面。

(二)新世纪以来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的现状概述

笔者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我国2000年来的管理会计研究进行较为系统的回顾和评价(为简化起见,这里并未包括管理会计专著),最终选择了《会计研究》、《财会月刊》、《财会通讯》、《上海会计》以及《财务与会计》(财政部)等会计类核心期刊,其中包括2004年停刊的《四川会计》、《上海会计》、《广西会计》等,一共找出360余篇有关管理会计的文章。由于区分理论研究文章和实务应用文章类别是比较困难的,其意义也不大,因此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分类,其主要概况如表1所示。

表1简要描述了文章主要内容的分布,在总体趋势上,管理会计研究的论文逐年增多,呈现出好的研究态势。从内容结构上看,2000-2006年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重心主要集中在成本管理上,共115篇文章(31.9%);其次为绩效评价(21.4%)和基本理论研究(16.7%);战略管理(14.4%)和预算管理(15.6%)也快速增加并分别占有相当比重。各部分内容的主要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1.基本理论研究

基本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及其要素构建、理论结构、管理会计系统职能设计、管理会计的环境等问题。其中,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探讨最多,主要观点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认为管理会计目标在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它决定管理会计的本质、对象、假设、原则与方法等;另一种认为管理会计应首先解决对象问题,否则其他问题就无法得到解释。当确定了管理会计的对象之后,就会看到其与管理会计假设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进而对管理会计的目标等一系列理论产生影响。从基本理论观点的主要分歧来看,解决好我国管理会计的导向问题可能是科学构建其理论框架的前提。

2.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的研究内容相当丰富,主要包括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目标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以及传统的制造成本法等等。在2003年以前主要侧重于单一方法的规范研究,也有少数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实证研究;2004年以后则主要侧重于多种成本管理方法的整合研究。成本管理方法的整合是发展趋势,但目前就整合方法的原则、成本效益、有效性等问题缺少深入的研究。

3.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主要集中在对传统绩效评价体系的批判以及对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业绩风险管理等方面。目前。对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已由当初的引进介绍转向实证研究与案例研究,但真正实现本土化还有待深入研究。一些企业将这些业绩评价工具视为万能药方,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4.战略管理

卡普兰将波特等人创立的战略管理视为管理会计的核心,国内的相关研究尚未从根本上对卡普兰创立的战略管理会计体系与方法有所创新。这是今后我国管理会计应该结合各企业自身情况大力研究的领域,是扩大管理会计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杠杆。战略成本管理是战略管理的重点,除了传统的“红海”战略外,优势企业探索、实施“蓝海”战略管理是前景远大的新领域。

5.预算管理

传统的单一预算管理难以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由卡普兰和库珀倡导的作业基础预算是该期间预算管理研究的热点。作业基础预算是基于作业分析而对组织预期作业的数量表达。反映完成战略目标所需进行的各项工作及相应的各种财务、非财务资源需求,同时还反映为提高业绩所做的各种改进。它通过预测计划期生产、销售产品或劳务的需求量,从而预测相应的作业需求量。在此基础上,预测资源的需求量,并与企业目前的资源供应量进行比较,使资源配置更加可信、客观。其最大优势就是能够达到企业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当然,由于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采用率相当低,因此我国企业要真正推广作业基础预算管理尚需时日。

二、当前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的主要特色

(一)研究重点由国外引进介绍转向本土化应用探索研究

改革开放后,通过我国管理会计对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工作,现已基本可与国际上管理会计的最新理论与方法保持同步。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企业

中将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进行有效的推广、应用,形成本土化的管理会计方法。

1.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一些先进的制造企业开始推广使用作业成本法(ABC),铁路运输、物流、教育、传媒、航空、医疗、保险等行业或部门的企业也开始展开试点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ABC在企业的具体应用过程中,也开始超越单一的精确计算成本的职能,在生产决策、企业定价决策、企业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发挥着管理的职能,开始了多方位的作业成本管理实践探索。但目前我国ABC的应用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多数企业缺乏ABC应用需要的良好的管理水平;缺乏信息化技术的支持;ABC的地位也未获得制度保障;ABC与现行制造成本法的关系也尚待理清、协调。这些问题均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企业研究开发技术的革新及国家施行相关正式规范等配套措施加以解决。

2.平衡计分卡的应用研究:

平衡计分卡(BSC)已在我国一些制造企业、商业银行、媒介、高校等推广应用,在企业的财务、顾客、业务、学习等方面开展全面的业绩评价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目前对BSC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适用企业的类型认识不清。一些价值链不够完整的企业、跨不同行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公司、跨地域的跨国公司等是否可以应用平衡计分卡尚需探索。(2)对BSC四个维度的因素关系有所忽视。尚未以此为基础形成具有企业战略指导意义的战略地图。(3)难以结合企业自身特征科学确定四个维度的权重。BSC的平衡关系是指不同性质指标设置的相对平衡,并不是指各项指标的权重都应相同。企业应该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对指标分别设计不同的权重;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权重调整,以局部的侧重来实现整体的平衡,更好地体现通过BSC实现企业战略的核心理念。

3.经济增加值的应用研究:

自2001年以来,思腾思特管理咨询中国公司已开始在我国推广经济增加值(EVA)这一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并与一些权威机构进行合作项目研究。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开始应用EVA评价上市公司,并以此作为投资的参考;大鹏证券公司也在EVA理念的基础上创建了一套名为“创值”的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五粮液公司、托普软件开发公司等也开始尝试性地应用EVA指标衡量企业业绩。EVA在企业的绩效评价、投资决策、财务预警、激励机制等方面已有广泛应用,但EVA在应用中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只能计算企业价值的相对增加,不能计算其绝对增加;企业的资本机会成本难以合理计量:EVA的值受企业规模大小的影响;仅能反映企业的财务业绩而不能反映非财务业绩。因此,从这几个方面对EVA加以改进十分必要。

(二)研究视角从单一视角转向多视角综合研究

1.基于成本视角对管理会计的研究:

20世纪20年代,随着泰罗的科学管理被引入到会计中来,管理会计才逐渐脱离财务会计成为独立的学科。但是其目前发展的现状是理论落后于实务,这主要表现在管理会计迄今仍没有一套完整的能够解释、指导并可以应用于管理会计实践的理论框架。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管理会计研究都是偏重于方法研究,而不重视理论结构的研究,使得管理会计至今仍未形成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应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成本信息对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进行重建。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由成本信息的生成、成本信息的加工使用、成本信息的基础应用及成本信息的拓展应用四个维度构成,并以成本信息的生成维度为逻辑起点。

2.基于战略视角对管理会计的研究:

从战略的观点看,传统管理会计有三大缺点:观念落后,缺少对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发展的适应性;缺乏重视外部环境的战略观,未能发挥管理会计的预警功能;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衡量竞争优势的指标不仅有成本、财务指标,还有大量的非财务指标。为了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一方面可将成本管理会计导入企业战略管理并与之相融合;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成本管理会计中引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形成诸如适应战略决策需要的战略成本分析、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平衡财务与非财务绩效表等方法。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战略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外延性、可提供更多的非财务信息、应用方法灵活多样等特性。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由其目标、内容、方法等构成。

3.基于业绩管理视角对管理会计的研究:

现代企业的业绩管理应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组织宗旨、预期战略的贯彻和组织业绩的最优化,使员工行为与组织行为保持一致,实现或提高员工业绩,从而使组织业绩最大化。业绩管理系统由业绩管理的主体、客体、目标、原则、指标、标准、方法、报告等八个基本要素组成,分为业绩规划、业绩控制、业绩评价和激励、业绩管理信息四个子系统。所以,只有在分析系统构成基本要素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设计四个子系统运行程序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业绩管理运行模式。明晰业绩管理系统内部的逻辑关系、科学设计业绩管理的运行模式是企业业绩管理运行模式设计应重点解决的两个问题。

4.基于生态视角对管理会计的研究:

日趋增多的生态环境事故要求不能再把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作为企业发展的唯一目标,而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因此,企业必须追求考虑众多利益相关者,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综合效益最优化的可持续经营目标,以对生态环境和社会造成较少影响的代价创造较大的经济价值。为实现此目标,管理会计必须基于生态视角做出改进和创新,以适应经营目标转变后企业管理决策的信息需求。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可持续经营目标的要求,管理会计首先应对成本会计进行改进,建立生态成本管理会计,对环境成本进行计量与分配,并将相关环境成本的信息用于经营决策中。为了克服传统成本会计系统的不足,必须对环境成本管理会计方法进行改进与创新,例如对外部生态环境成本进行确认和计量,实施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环境质量成本管理等。

5.基于宏观视角对管理会计的研究:

宏观会计是服务于宏观经济管理的一种新型会计体系,它是会计向宏观经济领域的渗透和延伸,是当前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一种趋势。国内外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不多,除阎达五教授的社会会计和余绪缨教授的宏观管理会计分别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角度展开对宏观会计的研究之外,多数研究都是从统计的角度探索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包括国际通用的国民账户体系(SNA)和前苏联执行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这种结构体系较能体现宏观会计的一般特征。但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宏观会计。笔者主张从成本管理会计的角度,将其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宏观经济管理,构建以成本管理会计为基本特征的

宏观成本管理会计模式。这种模式针对动态变化的宏观经济情形,可在更大的空间、更宽的领域(包括宏观投资领域、环境资源领域、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领域等)灵活选择适应宏观经济运行的多种技术、方法和程序,提供货币性和非货币性的、定量与定性的、综合与分析的、反映追溯性和前瞻性的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宏观决策有用信息,达到会计宏观运行的理想状态和效果。

6.基于实证视角对管理会计的研究:

在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研究中,实证管理会计研究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卡普兰和库珀教授为代表的一些管理会计学家通过大量的实证(实验)研究,创建并完善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理论与方法;随后,卡普兰和诺顿又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创建了“综合业绩评价体系”。这些新的理念和方法为现代管理会计实证研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许多专家已认识到传统管理会计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张切实有效地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并积极投身于实证管理会计研究中,已取得丰富的成果,但总体上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目前,国内的管理会计实证研究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借鉴国外类似研究方法的较多;多采用个案研究和问卷调查方式,而难以进入企业进行实地调查;问卷回收率低且其可信度也难以保证;研究方法大多是参考国外已有的数学模型,采集国内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其本土化不足,解释力大受影响。因此,如何恰当地移植和借鉴国外实证管理会计研究方法,实现其在我国的本土化应用,已成为我国实证管理会计研究的新课题。

(三)研究方法从单一学科转向多学科交融研究

随着各学科的交融发展,就会计研究会计的传统单一学科研究方法已不能适应理论研究与现实应用的需求。倡导跨学科研究已成为当前管理会计研究的重要特点。其中,经济学与管理学是两个需要跨越的相当重要的领域。

1.跨越经济学的研究:

(1)交易成本与管理会计。制度经济学范畴中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可从更微观的层面研究企业,将企业视为一种治理结构,关注组织的内部结构与控制机制。其基本思路是通过把市场和层级建立在相同的行为假设基础上,建立一种比较制度理论,并强调不同的治理结构对应着不同的资源配置机制。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管理会计和其他控制工具一样,是组织控制的一部分,应被纳入管理控制范式的研究议题之中,交易成本经济学与管理会计之间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能为管理会计研究中的建模提供更好的分析框架。在交易成本经济学中,企业不但可以利用外部资源,而且还可以通过改变企业边界解决战略与经营决策中的问题。在战略性决策层面,战略成本与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一些典型问题。如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与竞争优势分析、客户盈利性分析、流程的再造与优化等都可以借助交易成本经济学中的企业纵向一体化理论进行更好的解释。

(2)现代契约理论与管理会计。传统管理会计研究所使用的企业观念主要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观。现代企业契约理论超越了新古典经济学范式过强的基本假设,提出了更加贴近客观实际的“有限理性”、“交易成本为正”和“信息不对称”假设,从而使理论更具有解释力。现代企业契约理论把企业视作一系列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契约的联结。企业契约的功能规定要求每个人必须首先为企业贡献其拥有的资本、管理技能、现金、劳动力、技术及信息等资源,其次才能拥有从企业索取预期利益的权利;而责任规定确认了各个人所付出和获得的资源形式、数量、使用原则与时效性等。这一性质为我们理解企业组织内部的治理机制及其与管理会计,特别是责任会计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从企业战略的角度看,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就是这些契约,其内部治理机制是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对各种契约结构与内容做出的安排;管理会计系统则是通过预算编制与分解过程,将企业战略目标所界定的各种契约的功能与责任规定具体化的过程。其责任会计则是把这些功能与责任进一步分解为特定人的可执行契约,形成履约机制,并通过业绩评价与奖惩手段,对履约绩效做出判断。

(3)速度经济与管理会计。在传统产品经济条件下,管理会计理论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忽视了组织中各种资源重要性的差异;忽视了系统的时间价值;割裂了价值链中各组成单元之间的依赖性。因此,构建适应速度经济的管理会计模式已成为现实的需要和发展的必然。速度经济价值的根本所在是时间的有限性和不可逆性,人们愿意为节省时间付出更高的价格,速度经济对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会计提出如下三点要求:注重关键资源的管理;强调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体现整体观。以制约环节为基准设定生产计划,从而使企业达到持续改善目标的管理思想。以制约理论为基础构建适应速度经济的管理会计模式可能是一个必然趋势,该模式主要应强调识别系统的制约、充分利用制约并努力提高制约资源的产能、以制约环节为基准设定生产计划三个重要方面。

2.跨越管理学的研究:

(1)价值管理与管理会计。在新的经济环境里。传统的价值链将向价值流转化,成为管理会计的重要研究对象。而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及众多虚拟化价值投资领域的出现,客观上要求价值链、虚拟价值链和价值流进行综合集成,形成网络价值流,该价值流对于企业成功实施战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网络价值流,将企业网络信息系统、网络价值流系统与战略管理会计系统集成,构建一个未来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其构成比原来战略管理会计系统更加复杂。需要将企业的环境、信息技术应用、网络价值流与战略管理融合成一个集成化系统。

(2)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仅依赖财务会计系统是不能够发挥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中应有作用的,这是由于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受到下列因素的限制:信息披露的范围、数量和质量必须遵循一定的会计标准;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以财务信息为主;商业秘密的限制等等。因此,财务报告所承载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利益相关者无法从现行财务报告中得到充分的信息。实证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判断。企业未来机会与风险、财务预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会计信息的分析等信息均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但在现行财务报告中缺乏有效的披露。这样,要提供满足公司治理目标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管理会计系统,管理会计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维持治理结构的高效运转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为实现管理会计的公司治理功能,拓展现有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已十分必要。

三、研究的未来走向

未来走向的基本思路是突破传统管理会计的束缚,扩大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改革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广泛社会影响。未来研究的走向可能会向以下几方面推进:

(一)构建广义管理会计体系

广义管理会计是涉及跨学科、跨层次、跨领域的一种新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它从结构上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束缚,在空间和时间的坐标上呈现不断延伸的发展趋势,如在空间上涉及经济、生态、社会三大维度若干子领域,在时间上涉及过去、现在、未来管理会计动态研究,呈现出跨学科、跨层次、跨领域等特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还将继续呈现广义化的扩展趋势。面对管理会计如此庞大的结构,如何从广义的角度探讨现代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研究框架,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此种研究对管理会计理论的建设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突出整合研究

在管理会计中,单一的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目标成本法)、边际弹性成本法、全面预算管理、企业战略分析、企业资源计划等管理方法在具有自身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缺陷,因此将这些方法进行整合是十分必要的。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种整合可能是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进行才是可行的。整合现代管理会计体系应坚持以下主要原则:相关性原则、适应性原则、责权利效相结合原则、战略原则、灵活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和易于理解原则。在具体的整合方法上,可以采用作业企划管理、作业预算管理、作业战略管理、作业弹性管理等丰富多彩的方法。

管理会计基本要素范文第4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法;教学改革

一、过度侧重理论教学对管理会计学科发展的制约

经过调查发现,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对管理会计的教学方法大多采取传统的以理论灌输为主导的数据型教学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以理论灌输为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其弊端较大。

(一)部分理论教学内容难度偏大,使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

管理会计这一学科和普通的英语数学相比较而言,可能平时不易接触,或者接触较少,在内容上有很多晦涩难懂的概念性的东西,抽象、理论性强,是这部分内容的最大特点。甚至有些管理会计中的知识点还要结合高等数学进行解析,而有的同学在高等数学方面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导致在管理会计上应用不灵活,甚至不会运用,直接就导致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学习中,涉及到了统计学和概率论的知识较多,这不仅在无形之中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由此产生厌学情绪,丧失对整个管理会计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课程理论重复,造成学习时间的浪费

在理论课程设置时,管理会计的学习少不了与《财务管理学》和《成本会计学》的结合,但是由于相关的内容设置不科学,造成教材之间知识点重复,从而导致学习时间浪费。

(三)应试教育严重,学生实务能力差

这个的传统教育就是以填鸭式的理论灌输为主要方式,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加之抽象的学习内容,直接造成了课堂上枯燥无味,教师没激情,学生没热情。此外,很多学校的应试现象严重,有的学生一学期不学习,到了期末临时抱佛脚,这根本无法全部掌握核心知识点。再者,有很多会计专业的学生,对待本专业的学习态度是为了考一个从业资格证或者注册会计师证而学习,而且只学习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从而忽略了实务操作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这种学习态度的直接后果就是步入职场后,本来就没有经验的会计专业学生,因为实务操作不过关,而在职业生涯中碰壁。

二、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开展方法

(一)在管理会计课程中大量引入案例教学

只有理论知识的教学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不具备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过程。案例教学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一弊端,那何为案例教学,顾名思义,即结合理论知识点,找到相关的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把会计、管理、营销相结合,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完成会计管理目标,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案例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学中的知识,还能加强学生对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时做到融会贯通。当然,案例教学也不可盲目进行,教师也应该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1.教师和学生角色转变,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讲课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案例中来。假如,还是教师讲解相关案例,那就和传统的理论教学别无两样,案例教学也就失效了。举个例子,在学习管理会计中的变动成本法时,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然后对真实的企业案例进行讨论,并让学生代表发表观点,从案例中总结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等方面的区别。2.学生发言完毕后,针对学生的观点和发言,教师不能置之不理,而是应该及时做出点评,该表扬的表扬,该指正的指正,并把学生的课堂表现计入到期末成绩中,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挂钩的方式。

(二)设计并开展管理会计模拟实验

会计专业的同学所学的知识点虽然在日常中不经常接触,但是对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来讲,其理论知识还是相当重要的,然而最重要的是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的会计实务工作,因此,动手能力如何成为评价一名会计人员的必备指标。建立会计专业模拟实验室,把管理会计的内容真正融入其中,让学生不再只是停留在理论课堂上,而是在实验中自己动手操作,在实验中体会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经营预测与决策等知识点的概念。

(三)改进现有的管理会计学考核方法

学校的考核方式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又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学生是否能真正学到重要知识,考核方式起到决定性的重要作用。改变现有的理论考核为主的方式,便理论考核为“理论+实践”的考核,以便督促学生练就实务本领。实践教学法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需要广大的会计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共创会计人的新明天。

作者: 戴冰 单位:山西大同大学

参考文献:

[1]董宝裕,刘季佳.关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04).

[2]陈俊杰.新常态下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途径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6(11).

管理会计基本要素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职能;信息条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4-0163-01

1 会计的基本职能与分类

1.1 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是由于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活动对信息的客观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产生的。满足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活动对信息的需要,是会计的目标。按照传统会计的观点来看,会计的核算工作过程是从对经济业务的初次确认开始,经过计量、记录、形成凭证和帐簿,再经过再确认编制成财务报告。简而言之,这是一个记录和整理记录的过程,它已经说明了会计的记录功能和反映作用。记录经济活动是会计的内在或者固有的功能,确认、计量是进行记录的必要条件,或者说会计的基本功能是记录。经济活动的记录所发挥的作用是反映经济活动。因此有理由认为,会计的基本职能是记录经济活动,反映经济活动是会计记录基本职能的派生职能。虽然反映经济活动是会计记录经济活动基本职能的发挥的作用,是一个派生职能,但是它是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生产活动管理和经济活动管理更需要的职能。记录的内在的或者固有的功能是反映和保存信息,产生和形成记录的过程包括收集、分类、整理和传递操作。如果简化或者忽略从记录到反映是由于会计记录所发挥的作用的因素,可以直接地认会计的基本职能就是反映经济活动,这也是会计产生的原因。传统会计常常讲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经济活动,其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1.2 会计的分类

会计现在形成了两个主要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它们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两个子系统。

1.3 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记录和反映的是经营组织业已形成的经济活动的价值量的创造、转移、变动和分布的信息,是对经营组织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的历史描述。它是反映经营组织已经实现的经营状况的重要资料,是了解和掌握经营组织经营状况的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研究如何加强、改进和提高经营组织的经营能力和水平。虽然已经完成的经营的信息是不能再变动的过去信息,但是研究过去可以预见未来,可以利用这些信息预测经营的发展和变动。

1.4 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在研究经营组织经济活动信息的基础上和反映经营组织未来经济活动可能的信息,例如对成本的分析、对投资的分析、对预算的分析与管理、对新产品开发的分析、对经营效益的分析、对利润的分析等等。在一定意义上,财务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信息基本来源。因为管理会计据以的进行分析的资料,主要来源于财务会计的记录。但是在现实上,本应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反而很不理想。在实际上,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经济活动分析、价值工程等理论的许多方法、内容与实务工作的界限不十分清晰。

2 信息时代下会计职能的扩展

现今经济发展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仅包括基于企业内部的个体性需求,同时还包括社会性的需求,它要求经济个体向外部提供真实,公平,可靠的会计信息。这样的会计信息实际上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根据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信息需求的改变首先要在会计目标中体现,然后考虑现有财务报表基本要素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否能够适应新的需求,最后体现在会计对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时所依据的原则和假设前提。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个体的经济行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一方面千方百计了解自身决策所需要的外部信息。一方面又尽可能地隐瞒自身的真实信息或者至少是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在利益的驱动下,提供虚假、失真的会计信息在所难免。因此,导致信息虚假性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传统会计职能不能满足当今会计信息社会性公共需求。

由此可见,传统会计虽然能够充分满足企业内部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却不能对外提供真实、可靠的企业经济信息,这与会计信息的社会性需求形成了强烈的矛盾。显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技术日趋成熟的情况下,会计职能传统的观点已明显滞后于会计实践。因此,会计信息的社会公共性需求导致会计职能需要扩展,即会计不但要具有记录和反映经济个体内部经济活动信息的职能,还应该具有记录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信息的职能,即建立在社会经济活动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记录并反映经济个体及社会整体的经济信息。

3 会计职能扩张的意义

会计职能的扩展以及新韵会计信息生产方式的提出将对会计的发展产生划时代的意义。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3.1 会计理论的突破

传统会计的基本职能被认为是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本文认为会计信息的社会公共性需求导致会计职能需要扩展,即会计不但要具有记录和反映经济个体的经济活动信息的职能,还应该具有记录和反映社会各个个体经济活动信息的职能,即建立在社会经济活动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记录并反映各个经济个体及其联系的经济信息,从现时的研究来看至少需要反映供应链――企业战略联盟的信息,向社会经济活动决策者提供社会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共享的财务会计信息。

3.2 会计实践的改革

在传统会计基本职能的指导下,会计局限于反映个体企业的信息,而忽略了企业之间的相关信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愈演愈烈,传统会计一再遭受社会的谴责。基于社会化需求的会计职能将有效的避免这一问题。能防止信息的失真,为社会需求提供可靠的会计数据。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克服会计信息的不对称节约信息生产的成本。

3.3 宏观调控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