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学专业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授课对象为2008级全日制涉外护理专业学生200名,90%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三级考试,45%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大学二年级全年学习《护理学基础》课程。
1.2教学内容
根据《护理学基础》内容特点:分为纯理论部分和操作部分,根据理论与操作部分,分别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1.3教材选择
以徐小兰主编的《护理学基础》高职高专教材为基础,借鉴澳大利亚的《fundamentalofnursing》《,NursingSkills》将《护理学基础》进行中英文编写,并配有英文插图。
1.4教学方法
根据《护理学基础》课程特点,设计了一套既有双语授课又有全英授课的教学模式。(1)对护理纯理论内容的重要部分,关键词及概念配以中英文对照解释;(2)对知识点多,操作复杂的护理技术,实施全英授课,通过Powerpoint用英文展示内容。
1.5调查与统计
在全程授课结束后,发放自行设计的双语教学阅卷调查表,调查内容有选择题和开放式问题组成,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
2结果见
(表1,2)
3效果分析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举办大专层次的涉外护理教育,已取得明显成效。关键是强化了英语教学,加开了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教学资源倾斜到涉外护理班,配备了专职外籍英语教师,模拟美国的思维方式来学习《护理学基础》,同时对学生灌输了一些外国多元文化知识,奠定了走出国门的强大基础。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探讨;
1职业认同感教育的涵义与意义
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活动的性质、内容、职业社会价值和个人意义等因素所形成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达到一致或认可的状态。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是指护理专业学生对将要从事的护理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学习乐趣的一种认知与体验。
目前护理人才尤其是高级护理人才的缺口很大,许多家长看重护理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盲目地为子女选择了护理专业,导致很多护理学生入校时对所学专业并没有明确的认知,对将来所从事的护理职业亦没有足够的了解和合理的正面情感。而护理专业本身由于学科的特点,是既具有挑战也充满了压力专业学科,护理专业学生对待护理职业的态度和认知对其个人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构建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进行护理职业认同感教育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课题。
2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现状
为了进行课题研究,我们对连续对2009、2010、2011级实习阶段的护理专业学生做了职业认同访谈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出护理专业学生在职业认同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2.1专业认知模糊,专业兴趣不浓厚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护理专业学生对专业认知存在不足,对于“选择所学专业的根据”这一问题,有58.2%的同学是因为“好就业”,仅有20.3%的同学是因为“兴趣爱好”。许多同学是按照父母旨意或是老师推荐选择专业,甚至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因为“好就业”的原因而选择护理专业。有70%的学生“不太确定”或“不是”非常清楚自己专业的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对于护理专业的专业发展前景、就业趋势等相关专业情况也没有更深入的了解。 2.2自我认知欠缺,个体价值不明确
从调查结果我们看到,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认知严重不足,有63.5%和2.3%的同学“不太确定”或“不是”非常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有70.0%和2.4%的同学“不太确定”或“不是”非常清楚自己的个性特征,有40.1%和26.8%的同学“不太确定”或“不是”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与特长。这样的自我不良认知极易导致学生自我定位不清,时而自卑,低估自己的能力,时而自负,过高地估计自己。
2.3职业认知馈乏,职业价值感与效能感不强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护理专业学生对职业认知存在不足。对于“是否清楚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具体的工作内容”这一问题,仅有10.8%的同学选择“是”,而更大多数的76.7%、10.2%和2.3%的同学选择的是“不太确定”、“不是”和“没有考虑”;对于“是否清楚自己将来所从事护理职业的工作环境以及面临的工作内容”这一问题,仅有29.8%的同学选择“是”,而更大多数的55.6%、9.2%和5.4%的同学选择的是“不太确定”、“不是”和“没有考虑”。这一调查结果说明:大多数的护理专业学生对于将从事职业的工作内容、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复杂工作问题不甚清楚,职业认知极为欠缺,这将直接导致其职业价值感与职业效能感大大降低。
3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教育的建议与策略
职业认同感一般是对该职业活动与职业环境等都极为熟悉和认可的情况下形成的,因此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认同感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入学时加强护理专业教育
通过专业教育,明确学习目标,增强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清晰地知道大学期间应该学什么,应该掌握哪些知识、技能与素质,未来能够做什么,明确未来专业就业趋向与发展前景,应该怎样学习专业,如何把握专业脉搏。
3.2专业学习同时强化医护职业认知
强化职业认知的目的是了解职业环境,明确自己未来护理职业发展的机会与挑战,从而明确职业岗位具体有哪些,职业岗位工作要求是怎样的,职业环境与工作条件如何,职业发展路径有哪些。
3.3辅导学生合理地进行人职匹配分析
在自我认知与职业认知的基础上,辅导护理专业学生运用SWOT策略分析,明确自身发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权衡自我与职业发展利弊关系以扬长避短。
3.4及早地制定自我发展生涯规划
指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与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制定一个个性化生涯发展方案,探索其最优的发展路径,为自已打造一份生涯发展的“营养自助餐”。
3.5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医护岗位的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医护岗位的社会实践,体验职场的“酸甜苦辣”,以增强职业适应力。
综上所述,强化职业认同感教育是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一项必修内容。通过职业认同感教育我们希望护理专业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每一份职业都存在积极的与消极的方面,最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它,并能够乐在其中,最终使自己顺利地由一个“职场菜鸟”蜕变为一名“职场达人”。
参考文献
[1]张春梅,高红霞,陈晶,方鹏骞. 国内外护士职业认同的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09年,8月.
护生第一学年主要开设《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医用化学》、《护理学导论》、《护理行为学》、《生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此时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学习内容由高中时的少而浅变为现在的多而深,学习方法由监督学习变为自主学习。但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缺陷,以致影响了学习效果。通过与班委讨论,班级开展了系列活动,如请老师传授医学知识的学习方法、请高年级优秀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同学之间组成学习互助小组,同时作为专业课老师,我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学科的发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第二学年《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等护理专业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护理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于此同时开始关注实习医院情况和就业前景,班主任利用专业课见习和假期见习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医院护士的工作模式与环境,使其对护理工作有进一步的认识,也使课堂的理论知识能够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此时,班主任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辨证思维能力。
2、依托校园活动,培养学生专业情操
我校很多社团都和护理专业有关,例如:爱心手语社、红丝带社、保健按摩协会等,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定期走进我市特殊教学学校,了解特殊儿童的心理,为他们带去欢乐;每年12月1日,参加预防艾滋病宣讲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艾滋病的认识;走进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学生不仅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专业思想也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在临床实习期间,医院普遍反映工作积极、态度认真,得到了带教老师的好评。学校每学期也会举办多项与护理专业有关的活动,如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活动、护士礼仪比赛、护理技能操作比赛等,尤其是“5.12”国际护士节活动,学校请来我市德高望重的护理前辈为即将走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举行授帽仪式,让学生感受这庄严而又圣神的时刻,使其更加明白护理的内涵,增强护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强调医德医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护理事业要求护士热爱护理专业,以真挚的感情、崇高的医德、一丝不苟的责任心、高度的同情心和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所以,班主任工作始终要强调医德医风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关爱弱势群体、在临床见实习以及三年级顶岗实习时关爱患者,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从点滴中领悟护理事业的特点与神圣,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崇敬之情,在学习和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对患者负责,对生命负责。
4、利用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做好就业指导
在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端正学生的就业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良好的择业意识和竞争意识,为择业和就业做好准备。另外,由于护理专业教师除给在校学生授课外,还经常进入临床进修和学习,与医院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班主任可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成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纽带。一方面,把医院的用人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更为直接的方法获得就业信息,不但拓宽了学校的就业渠道,还能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根据医院的用人要求把自己优秀的学生推荐到医院去,既为医院输送了有用的人才,还加深了与医院之间的感情。
5、体会
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一直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核心的话题,本文探讨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开设的医学英语课中实施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内容,从实践中寻找和总结提高医学英语课堂授课效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护理英语》是英语与护理专业知识的结合,该课程开设在三年制学制的第二学期的上半学期,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英语词汇和相关的护理知识,这样在学习护理英语时更容易理解相关的内容。本课程总课时34学时;其中知识内容20学时,实践10学时,考核采取笔试考试2学时,口试考试2学时。教材每个单元设听、说、读、写及学习提高这五个部分。修完该课程后,要求学生掌握1000~1500个专业词汇以及由这些单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具备按照构词法识别生词的能力;能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语言难度较高的专业性文章,掌握中心大意,理解有关的事实和细节,能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阅读篇幅较长,生词不超过总词的3%的材料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20词。听力训练方面针对题材熟悉,句子结构不太复杂,基本上没有生词,语速为每分钟150-170词的篇幅较长的听力材料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有关细节;能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了解讲话者的观点和意图。说的能力,能够使用英语进行采集病史,交班,交流,做到发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书面表达方面能针对课文难度相仿的材料回答问题,根据所给提纲熟练书写表图和图示类应用文;能够书写护理专业论文英语摘要,书写内容应完整,条理清楚;译的能力,能借助词典把与课文难度相仿的专业英语短文译成汉语,对译文理解正确,表达达意,将内容熟悉的汉语文字材料译成英语,译文应忠实原意,无重大语言错误。
“医学英语”英文称为Medical English,隶属于专业英语的一种,而专门用途英语以前又被称作“特殊用途英语”,即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1999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称其为Subject-Related English。其实不管是Medical English 或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还是Subject-Related English,其核心还是English。即便是中文名称“医学英语”,要点还在英语,“医学”是用来修饰“英语”的。从事医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主要提高他们在医学专业领域里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而能用英语进行口语与笔译的专业交流。由此可知,医学英语教学不是以传授医学知识为根本目的。如果只是用英语作为媒介来传授有关医学知识,那它就不应称作“医学英语”,而应称为“ 英语医学”( English Medicine),即用英语来讲授有关的医学专业课程,学生通过这些课程获得相关医学信息和医学知识。如今在医科院校兴起的双语教学亦属此列,实际上是医科院校的一种双语教学,因此它属于医学科目,而不是英语科目。总之,医学英语是英语能力和水平的加深和延伸,用英语语言来表达医学专业的知识,是一种更为高级的英语。
双语教学的模式主要有三种模式:过渡式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保持式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浸润式双语教学(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过渡式双语教学:这种模式是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实际应用于某一学科时,也可以先由部分章节使用英语讲解过渡到全部内容用英语讲解。保持式双语教学:这种模式是采用中文、英文专业教材,课堂板书采用英文,但教师上课采用汉语讲解,一些课堂用语和简单专业词汇用英语表达。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稍差的院校。浸润式双语教学:指只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也就是采用英文原版专业教材,教师课堂讲解、课堂板书、学生的作业、考试均采用全英文方式,这种讲授模式是双语教学最高目标,对教师英文口语表达要求较高,适用于学生英语非常好的学校。目前只有少数医学院校的外语班采用这种模式。但在我校考虑到教学的实际状况和学生接受、理解、转化知识的能力,在10学时的实训课中采用保持式双语教学是较科学和合理的。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根据课程设置,在模拟仿真实训室对学生进行双语实训课的教学。实训课的内容主要通过讲解和动手操作示范来进行。在此过程中,把每次实训课中涉及到特定环境下的医学英语词汇,表达方式,比如仿真实物的英文表达,相关医学英语情景表达,医学术语讲解给学生,并示范护理技能。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在旁观摩和指导。为了提高授课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可在每次实训课前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到图书馆或利用网上资源搜集与本次实训课相关的口语情景会话,医学专业词汇,以便在实训课中能很快的适应双语教学,并在老师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讲解和示范之后,能很快进入角色,与同学进行难易程度适中的口语交流。实训课上还可以采用多媒体公放的形式,播放实践技能的示范教学片(英文解说,中文字幕),让学生熟悉情景医学英语,不断观摩和练习。教师则适时提出问题,或单独提问学生或让他们两人一组表演情景剧。
情感是态度的核心,情感的属性和本质都能在态度中表现出来。高职生的情感态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和职业态度。在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中,情感态度现状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学习态度欠缺端正
由于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响,高职生在入校时,大部分同学的成绩都较差,学习欠缺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兴趣不大。在课堂上,相当多的一部分同学不会做笔记,听课时各种小动作较多,违纪后也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在学习的课目上,学生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态度有很大差别,注重专业课和基础课,忽视文化课。
1.2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生的生活习惯较差,没有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团结协作精神较差,欠缺勤劳节约的美德,盲目攀比。
1.3职业认识不够,职业意识不强
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力度不够,了解不够全面。在我校做过的调查中,学生在入校选择专业时,主要参考的是父母的意见,其次考虑的是就业前景。因为自己喜欢而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并不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欠缺,在护理实习操作时,表现出对操作规定不熟悉和操作不规范。
2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态度问题的了解,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转变学生的态度。
2.1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入学时增强护理专业认识教育
在新生入学后,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基础,调整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树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护生入学后,应增强对护理这门职业的认识。让具有较强职业情感的老师进行护理专业相关职业的介绍,启发引导学生树立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对护理事业的热爱。
2.2丰富教学模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情感教育,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教育教学模式。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而成功有效的情感教学使护生的学习活动由消极转变为积极,这就意味着护生专业学习和生活的积极化,它必然对护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1]。运用各种沟通技巧,逐步完善情感教育的各种手段,在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教育实践中,优化显性课程,开发隐性课程,认知与情感的激发有效结合,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以这一策略指导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情感教学和情感培养两个途径,唤起学生对学科的积极情感与主动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2];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
具有高超的护理技术,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护士。护理人员不仅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知识,还需要有足够的人文和社会知识。护理人员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只有具备了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人文修养,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才能真正意义上理解患者,尊重患者,从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3优化教学环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护理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思想的接受,其情感限定不能局限于对病人情感的满足,应重视学生自身情感的完善和发展,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对病人情感的理解和关注[3]。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注重加强师生的心灵沟通。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较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只有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相容的情绪状态,才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激发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
在教学课程外,也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是一种隐性教育。教师应以爱和尊重为前提,创造美的交流氛围。美育中的情感教育,使人在得到精神上的享受的同时,人性品格也得到进一步陶冶。因此,美育不仅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激发和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的重要手段[4]。注重教育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环境,培养护理情感,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对专业作用的认识,利用社会教育因素,实现角色认同,引导学生合理定位,引导学生摆正角色位置,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明确专业与实现自我需要的关系,同时教学中注意高层次需要的培养,把自我需要与护理职业要求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与护理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情感和情感品质。
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水平,极大地提高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吴雅文,姜安丽,李树贞.对护理情感教育与护士职业态度问题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96-298.
[2]姜安丽,石琴,金玲.护理学“情感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护理杂志,1996,13(3):38.
[3]吴雅文.护理情感教育现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5):210-211.
[4]杜学勤.谈药学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改革[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