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毕业就业方向

大学生毕业就业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毕业就业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毕业就业方向

大学生毕业就业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就业环境 大学生就业 方向选择

一、引言

大学生就业成了当代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紧迫性问题。随当前中国社会不断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不断扩招,尤其是90年代后期,大学生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2001年是118万,2005年就达到338万,2007年更是涨到495万,近几年数字还在不断增长,2011年已达660万。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大学生群体,其就业竞争压力十分巨大,就业形式颇为严峻,大学生就业方向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2004)认为应从变革中的就业环境去谈大学生就业,郑美群等(2005)提到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去看,黄晓波(2008)表示应从政府职能的方向去研究。在国外,关于大学生就业也是个严峻的问题。它们大都设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如美国的“职业介绍中心”、“校友俱乐部”等。通过这些机构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做出帮助。

纵观国内外可以发现,关于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有的学者讨论其难解决的背景与因素,或从单一的某个方面研究大学生就业的解决方法。有的学者从就业指导上探讨了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也有学者以经济学的方法论证就业的一些效应,还有学者研究了大学生创业的一些问题。虽然这些研究对大学生就业的难题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见解,但是没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论述来探讨大学生对就业方向的选择。关于大学生就业,本文试图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研究当前中国就业环境下毕业大学生对就业方向的选择,为毕业大学生成功就业、顺利就业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思路。

二、文献综述

当前的中国社会处在一个变革的环境下,充满着许多机遇与挑战。大学生就业困难不仅有其自身就业观念的问题,更是深受当前就业环境的影响。其是大学生就业的客观不可控因素,而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则是可控影响。通过分析这些环境影响可以更好地研究大学生对就业方向的选择。

(一)当前我国就业环境

2008年由美国房地产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造成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造成了美国及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中国的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由此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中国的失业率增加。

中国的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总量性失业(黄敬宝,2012)。这些失业现象的出现无形中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大学生就业属于增量就业,深受经济环境的影响,随着经济衰退,用人单位的岗位升级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大学生就业的供需结构不合理,其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王风云、王驰宇,2010),这对大学生就业方向的选择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一国的就业政策关乎一国的稳定与和谐。国家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制定了许多政策,如市场规制政策、就业准入政策、招考录用政策和权利维护政策等(高耀等,2010),以拓宽就业渠道。这对大学生就业方向的选择很有帮助。因此大学生对国家的就业政策应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然而目前来看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此缺乏认识。一份针对大学生对就业政策了解程度的调查显示,对国家就业政策比较了解的为42%,其中仅有2%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超过一半的学生承认对此不了解(罗修玲、何苗,2010)。国家就业政策要产生效果最终还要落实到大学生就业行动上,现状却是很多大学生对相关就业政策了解甚少,十分不利于就业政策的实施,更不利于大学生对就业方向做出更好的选择。

(二)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

正确的就业观念能使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就业形势,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就目前的情形来看,大学生自身的的就业观念普遍存在着不同的误区。一是“一步到位的幻想”(徐伟,2009)。很多大学生都存在着毕业后就能找到一个大单位、高收入、高地位的工作,幻想着一劳永逸;二是怕吃苦。总是想着拥有一份轻松高收入的工作,却不愿从基层做起;三是想要快速晋升。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具有很大晋升空间的职位,并不切实际地希望短期内就能完成晋升。四是就业地域偏执。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域时往往把生源地当作唯一的就业区域,致使失业待业。就业观念是大学生自身的决定因素,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念对于大学生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尤为重要。

基于以上文献回顾可以看到,现阶段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十分严峻,不仅面临着严酷的就业环境,还要自身保持理性姿态,以冷静的心态进行就业选择。尽管国内外对大学生就业都十分关注,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大学生就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从政府的角度去看政府职能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还是从个体因素看其对大学生就业的利与弊(徐伟,2009),都只是宏观或微观中的一点探讨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紧迫成因(焦勇,2011)或如何就业的建议,虽然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所帮助,却没有特别关注对大学生就业如何选择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宏观角度,以就业现状为出发点,分析其带来的问题,结合微观角度,从具体的就业方向选择,来阐明现阶段大学生对就业方向如何正确选择,希望能够为大学生更好的就业起到建设性的帮助。当然本文的研究除了对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做出贡献,还希望为其他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就业问题起到借鉴作用。

三、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在我国当前,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庞大,就业需求越来越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国家统包分配向毕业生自主择业转变的情况下,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失业待业现象却十分严重。概括地说,当下毕业大学生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表现为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并存。(一)毕业生不断增加,向大中城市流动趋势加强。前文已提到,截至2011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已达660多万,毕业生人数近年来成倍增长。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毕业生向大中城市流动寻求更好就业机会的趋势愈加激烈,大学生对就业方向选择的大众化倾向更加明显,反映出当下大学生对就业方向的选择逐渐僵化,思路不够清晰。同时一个明显的现象是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居高不下,表现为:大多数毕业生不愿去基层,不愿前往偏远地区就业。另外还存在着就业错位现象,一些高学历的毕业生竞争一些低岗位,高材生找不到工作沦为乞丐等。应试教育的推进,使大学生随处可见,由此产生了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创业意识不够的现象。

(二)经济增长结构变化影响就业需求结构。20世纪末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以投资就业密度低和出口技术水平低的产业拉动为主,而近年来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保持着较高的经济效益,大学生越发倾向这类工作岗位。这导致各产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与大学生就业需求相矛盾甚至相背离。除此之外,经济增长结构的变化,也伴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劳动力市场管制增加了劳动力成本,短期内会减少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减少令大学生找不到对口的薪酬相对高的工作,还要在教育训练、实习培训等上花费很大一笔费用,形成了为求学的高成本与就业的低报酬即工资的不对等现象。这样一来,毕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方向选择十分有限。

(三)劳动力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一方面在劳动力宏观总量上,毕业大学生数量增长远远大于各行业提供的工作岗位,两者形成强烈反差,大批大学生或因专业不对口、薪酬低或能力不足、缺少经验而无法就业;另一方面,在一些高薪技术产业领域,由于技术能力和专业能力要求过高,而毕业大学生普遍能力有限,技术不足,无法应聘这些岗位,同时一些劳动强度相对较大的岗位,因为怕吃苦而无人问津。由此形成了微观上岗位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现象。这与毕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的就业观念以及在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高校对就业辅导重视不足有着密切关系。

四、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面对的问题

(一)社会公平机制欠缺

在向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进的今天,中国仍然存在着社会公平机制欠缺的问题。社会公平体现的是人们之间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是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平等的分配。当下社会公平机制欠缺,各种不公平现象出现,社会公平无法得到保障,给毕业大学生就业方向选择带来了困扰。具体表现为:

1、城乡差距扩大,城乡二元结构正日益凸现。毕业大学生在毕业选择就业方向时,往往倾向选择去大城市而不去乡村为的就是城市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先进,待遇好,远优于乡村的这种不公对待。

2、地区差异扩大。近年来随经济增长结构的变化,地区发展严重失衡,尽管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仍然在经济发展、人文发展和知识发展上形成了三大发展差距,造成了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的差距与失衡。

3、教育不公平、个人收入分配不合理以及权力、司法的不公等。这其中尤以收入分配不合理最为明显,严重影响大学生对就业方向的选择。同时权力与司法的不公给劳动力的供给造成一定的冲击,一些有才有志大学生无法获得相应的工作岗位,导致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的错位。

(二)就业指导工作不足

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就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就业方向的选择十分重要,而我国高校目前缺乏以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其存在着几点问题:

1、高校重视不足,没有具体有效的就业指导服务政策支持。现今各大高校对于就业指导只是进行尝试探索阶段,有的高校仅有毕业生就业协议等有限的文献支持,并没有切实可行的体系形成。

2、没有专业的辅导机构。我国高校目前大都没有设置专业的就业辅导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咨询和就业指导服务,政府也没有一个专业人才组成的咨询队伍提供建议,仅仅设置了就业办等机构,不具有专业针对性,无法结合具体情况提供帮助。

3、就业信息咨询不完善。没有完善详尽的信息咨询,信息不对称,大学生在面对就业方向选择时寸步难行。

(三)就业政策不够完善

1、基本政策有不足。大学生基本政策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这样的就业政策只是从一般情况下给与大学生就业帮助,且实行市场导向,会造成大学生规模扩张与质量保障失衡;政府对就业进行调控,普及义务教育与精英教育形成错位,从而导致劳动力供给过剩与不足;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看似公平,实际上高校培养模式及大学生自身对就业方向的选择与职场的需求存在不符,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劳动力成本。

2、就业制度存在失灵。现今就业制度不够完善,各地各行差异较大,社会对就业的保障不足,明显的就是刚毕业大学生因没有收入来源无法根据《失业保险条例》获得失业保险的保障,其制度功能弱化。

五、对大学生就业方向如何选择的对策

大学生在当下需面临严峻的就业环境,在选择就业方向时不得不考虑产生的问题,在此就大学生宏观上如何选择及微观上选择什么方向提几点对策。

1、选择什么方向

考虑到现实情况,大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有“进企业”、“考公务员”和“自主创业”三个大方向。

首先是进企业。这是大多数毕业大学生都会选择的方向。企业就业门槛有高有低,行业类别多样,对人才需求也十分充足,方便大学生寻找生存门路,并且也具备长期发展的平台。然而,企业的一般化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待遇不够好、晋升压力大、企业分配不公的问题。这需要毕业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进行选择。

其次是考公务员。近年,考公务员热度有增无减,原因在于其工作待遇好,福利保障充分,工作相对轻松等,使得大学生趋之若鹜。但考公务员难度大,花费成本高,短期效益不定,晋升平台不够,对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不利,并且考公务员也存在着诸多不公现象。总的来说,一般条件的大学生还是将精力放在其他就业方向上,提高就业选择效率,节约成本。

再者是自主创业。虽然国家和高校都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然而自主创业的想法是不错,真正实施起来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却十分困难,国家对自主创业的保障也不够,大学生要承担失败的风险。相对于家庭条件不错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收,自主创业具有不错的灵活性,有助于实现自身价值。

这三种就业大方向,对一般大学生而言,建议先去企业寻求工作机会,不能盲目跟风考公务员或创业,有条件的又想实现自身价值的大学生建议先就业后创业,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再追求创业机会。

2、如何选择

刚毕业大学生对于人情世故大都处于茫然状态,即使面临着许多就业机会,也会难以选择。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应注意这些方面。

第一,要确立明确的目标,准确定位。无论怎么选择,面临怎样的困境,都要先确立一个短期或长期的目标,最好是长期规划,根据这个目标,分析当前的就业环境和现状,结合就业政策,给自己一个准确的职业定位,接下来朝着这个定位做准备和努力。

第二,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念。建议大学生可以树立弹性就业观和竞争就业观。在选择就业时,广开思路,不单一的局限于一方面,把握工作与自身生活的关系,在面对竞争时不退缩,敢于竞争,大胆竞争,为自己的未来积极应对竞争。

第三,要学会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就业选择方法。面对各种就业选择,大学生往往容易迷失方向,这就需要大学生对自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结合自身特点,运用正确的方法就行选择。例如可以采取双向对比,SWTO分析或因素分析方法等,结合当前的就业政策和就业指导,最终选择自己满意的岗位。

六、结果与讨论

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毕业大学生人数猛增,在就业方向选择时会遇到社会公平机制欠缺,高校就业指导不足等问题,本文对大学生就业方向选择指出了当前三条大方向,即进企业、考公务员和自主创业,并建议在进行选择时要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及选择正确的方法。本文旨在为毕业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有所帮助,所以仅从大学生的角度就宏观及微观方面谈了几点对策,并没有从政府及社会的角度讨论。随着我国社会进一步发展,不光大学生需要考虑就业选择的问题,政府与高校都要加强对就业选择的重视。相信在将来政府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大学生都能从容的进行就业方向选择,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6)

[2]郑美群,于卓,刘大维.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的开发与利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3]黄晓波.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政府职能关联性的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2)

[4]徐伟.非能力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

[5]程灵.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欧美高校的就业指导及启示[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1)

[6]张剑英,回娅冬.论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2)

[7]张建民,阳淑娟,范文兴.关于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3)

[8]王君斌.非完全竞争市场、技术冲击和中国劳动就业——动态新凯恩斯主义视角[J].管理世界.2010,(1)

[9]黄敬宝.浅析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的类型[J].职业教育.2012,(17)

[10]潘石,周凯.关于“高学历失业”的理论分析与对策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2010,(6)

[11]李彬.中国产业结构转换与大学生就业关联性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9,(2)

[12]王风云,王驰宇.经济危机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0,(3)

[13]万厚伦.金融危机视角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2)

[14]高耀,刘志民,方鹏.人力资本、家庭资本与大学生就业政策绩效[J].高等教育研究.2010,(8)

[15]姜景.试论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的转移[J].宿州学院学报.2010,(10)

[16]罗修玲,何苗.浅析国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对大学生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2010,(4)

[17]任香茹.社会公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J].《中国市场》.2010,(18)

[18]焦勇.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深层原因剖析[J].教育与职业.2011,(14)

大学生毕业就业方向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措施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一)本专科生的就业率呈下降趋势

本文以河南师范大学大学为例,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进行了相关对比,选择河南师范大学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在于河南师范大学在河南省无论是办学方面还是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方面在全省中排名都名列前茅。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即使2007-2011年连续四年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在85%以上,并同时高于全国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但是从调查中还可以看出,2007-2011年,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5.70%、93.27%、91.33%、89.67%、86%,而全国的各大院校的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为:79.70%、85.20%、86%、84%、79%,从图中不难看出两者的整体就业率方面,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二)自身不足形成的求职障碍

根据新的调查结果所显示,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他对自己自身的能力的不足看的不是很清楚,是其阻碍求职的最大的一个障碍,以及受访者82%的人认为在求职大型国有企业或外国语言技能的职业学生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为外语方面,64%的人同意学习人际交往能力,48%的人认同的专业技能和40%被归类为自我表达。以上所述,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解决就业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很重要。

(三)大学生求职意向

在求职意向上,有29%和48%的受访大学生希望到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学校、文艺团体)中工作,然而只有23%的受访者希望到企业中就业。但是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就业吸纳能力是巨大的,其他两者则相对较小,从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机关、单位的认可度明显高于企业,使得企业原本就业吸纳能力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大学生就业心理上,目前大学生就业方向单一,择业心理有待于提高。二是企业就业吸纳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三是本科院校应当给予必要的就业指导,扩宽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分析

(一)缺乏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

首先,在校期间,结束高中生活步入大学生活,在学习上缺乏家长、教师的督促,学习状态有所放松,同时受传统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沉浸在自我满足感中无法自拔,从此不重视自己的学业,甚至沉迷于网络、谈恋爱等,这种不良风气出现在大部分学校,不仅对自己的在学业方面很是不利,尤其还严重的影响了所在院校的校风。

其次,在毕业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地区大都瞄准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很少有学生愿意去农村、基层工作,更不用说边疆地区了,而且,初次就业对薪水等各方面要求较高,不符合实际,这些都制约着就业率的实现。

(二)缺乏主见,受家庭影响大

一些家庭在传统思想和观念的支配下早早地为上大学的子女设计好了一个理想的个人前途,并千方百计地帮助子女安排工作。家长希望子女选择的职业工作环境好、社会地位高、报酬丰厚、无风险、稳定。这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子女的一切,忽视了子女的个人意愿,甚至以家长的权威强迫子女从事自身不喜欢的职业,严重地干扰了学生的就业积极性与就业目标。

(三)缺乏职业规划、很难明确定位

当今的大学生普遍比较功利化,对未来的就业没有整体规划和长远打算,在学校期间苦读书读死书,却没有有意识的增强就业观念的培养和就业技能的提升,在就业目标定位,就业职业技能学习,就业的人际公关礼仪,就业的信息获取没有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很多大学生存在混日子的思想,不能做到提前准备未雨绸缪。

三、应对大学生就业难主观原因的对策与思考

(一)勤奋学习,转变思想

大学生要突破传统思想禁锢,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天之骄子”的盲目自大心态,抵制住各种诱惑,继续发扬拼搏、刻苦学习的精神,在校学习期间,在重视成绩学习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实践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身努力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职业选择上,避免过分以自我为中心,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努力去基层、农村甚至是西部地区锻炼自己,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增强自主性,避免外界干扰

在择业的过程中,首先要具有积极主动的地位,避免消极依赖,既不要把希望寄托于社会家庭关系,通过人情网完成自己的就业;也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希望学校能把自己推荐到大型单位,应当增强求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错失求职良机。

增强自身主见性,在求职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专业能力等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避免求职过程中出现的盲目感,要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给自身一个合理的定位,明确自己的求职方向,做自己人生的主宰,避免家长等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

(三)高校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就业指导机制

我们高校要从当今时展和就业需要出发,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就业指导,不断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大学生就业的拓展和多样化,高校要把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同就业的方向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和竞争意识,积极通过大学生就业招聘会洽谈会,通过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培养,不断实现大学生就业和社会实践的常态化和多元化,建立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就业培训机制和运行机制。

结论

当今大学生就业状况艰难是当今的研究热点,本文考察的提出,使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理性的严峻的就业形势,从学生的主观原因的角度看,学生应该要从这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措施,希望能够缓解大学生的就业难的压力,转变当前就业难的现状,同时为促进本专科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本专科院校本科教育的效果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郝丽红.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及对策研究.教育探索,2014.6

[2]王志新.高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经济师,2015.9

[3]丁元竹.正确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宏观经济研究.2013.3

[4]苏俊枝.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4,(4):136-139.

[5]王健,潘建.部分大学毕业生状况分析[J].人才开发,2015,(8):35-37.

[6]魏宇.毕业生就业难经济学解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3):25-26.

大学生毕业就业方向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简介:李芳(1977-),女,河北定州人,北京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助理研究员;张彦军(1972-),男,河北邯郸人,北京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工程师。(北京 100124)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246-02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和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就业难的问题便日益凸显。据统计,2013年,各高校共有611万名应届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外加上一年年未找到工作的210万毕业生,2013年高校就业人数远超800万。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压下,2013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一方面我国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企业萎缩明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形势十分严峻。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成因

1.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必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毕业生才能找到工作。据省市人才招聘信息显示,招聘会上的行政管理类岗位一岗近千人求,而高端技术人才岗位却无人问津,形成了“西边太阳东边雨”的现象。这实际上是高等院校的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从而加剧了大学生供给的结构性相对过剩。计划经济时代的办学模式使得行政干预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普通高校不注重学校定位,盲目增开热门科目,很难与就业的市场化接轨。[1]

2.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观念偏颇

错误的就业观念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相当部分大学生的择业意识、择业观和价值取向不符合社会主流,他们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定位,缺乏对现实环境的了解和认识,在就业过程中如若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与期望收入相差较大时,就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有的大学生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认识,缺少对现实环境的了解,就业目标瞄准大城市、高薪酬,一旦预想目标达不到就待业观望。有的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怕吃苦、怕困难,不愿到落后地区或边缘县区工作。有的大学生缺乏就业意识,大学四年中降低对自身的要求,考试只追求及格,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这些常常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职业规划能力等因素有关,所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观念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主要因素。

3.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缺乏力度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当前不少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观念落后,思想陈旧。由于受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影响,一些高校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市场竞争意识,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够重视,指导力度不足。二是缺乏创业指导,不能依据市场需求开展创业规划培训,开拓学生的创业思路,使大学生缺乏创业理念。三是就业指导的理论和人才缺乏,就业指导的工作人员配备不齐,同时缺乏科学化、全程化、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使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所欠缺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潜在因素。

4.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滞后

从1998年开始,我国高校就拉开了创业教育的帷幕,随后,在教育部确定的9所大学试办创业教育,探索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模式。近些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未能深化推行,至今创业教育在许多高校仍是空白,这与国外的发展状况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据百森学院和伦敦商学院联合的“全球创业观察”(GEM)报告显示,目前几乎所有参加排名的美国大学均开设了创业课程,创业教育已成为美国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率达20%—30%,已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教育体系。英法日的创业教育已推行到初中,毕业生的创业率每年均以10%上升,极大地缓解了就业压力,拓宽了就业渠道。[2]而我国由于创业教育相对滞后,大学生普遍缺乏系统的创业知识,缺少创业技能培训,缺乏创业实践的锻炼,使得就业渠道相对堵塞。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路径探寻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创业更难的现象折射出其自身就业创业能力的明显不足,如何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已成为社会、高校、家庭和毕业生共同关注的焦点。

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作用

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他们不知道自己毕业后应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因此进入就业迷茫期。如果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合理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则可减少就业迷茫。对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结合社会需求,确定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前做出行之有效的计划。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职业生涯规划将起到一种方向性作用,使大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奋斗的方向,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科学合理的生涯规划是每一个大学生就业的必要前提,是成功就业创业的必要条件。大学生合理确定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对自己今后就业创业的定向和定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形成关于就业创业的个人思想,从而增强就业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

2.加强案例教学的示范作用

就业创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参与性、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但大多数高校现行的就业指导课程往往缺乏吸引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调动起来,从而导致课程效果不佳。运用案例教学可以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生活中的某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交流讨论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案例教学不是讲解“案例”,而是借助案例让学生获得具体实用的知识,使理论用之于实践,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用案例既要有成功的也要有失败的,确保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接受教育,进而提升就业创业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加强基本链接的牵引作用

毕业生就业创业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工作,用人单位、校友、科研项目对毕业生就业创业都具有不同的牵引作用,高校应建立他们与毕业生之间的链接。不同的用人单位有不同的用人要求,了解其对毕业生的要求对做好就业工作非常重要。高校作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桥梁,应该全面掌握不同用人单位的不同要求,增强就业创业教育的针对性,最大限度地促进就业工作。校友拥有人才、物力、信息、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等资源,他们既是高校就业工作的对象,也是推动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力量,更是高校重要的社会资源库。高校应建立校友工作网络,加强校友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动员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帮助学校提供就业创业信息。[3]同时,高校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向在校大学生介绍校友的职业经历和社会经验,这样能够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他们就业创业的竞争力。

4.加强实训基地的针对作用

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借助实训基地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角色转换慢、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实训基地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大学毕业生适应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尽快实现由学子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最终增强就业创业的适应力。实习基地要让大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积累生产实践经验,熟悉企业文化,为就业创业的良好过渡奠定基础。[4]高校要联合企业完善实训条件、规范实训标准、加快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参加生产实践活动。

三、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前景展望

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从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有的人擅长文字,有的人擅长数字;有的人勤奋刻苦,有的人灵慧巧干;有的人通过就业成才,也有人通过创业成功。个体的不同需求,恰是每个人成才的共同路径。最终能不能沿着这条路径走向成才,取决于这个不同需求能不能得到开发,能不能得到引导,能不能得到满足。在这个过程中,引导作用尤为重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增强“以人为本、尊重差异”的工作理念,了解学生个体的不同情况,做到就业创业教育能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从而大力推动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

四、结语

高校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更关系到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面对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作为大学生的来源地,应该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创建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运行机制,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找到切实有效的出路和解决方法,为实现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成功创业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孙长缨.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夏春胜.挑战与突围:浙江大学生就业创业对策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3]陈华亭.中国教育筹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

大学生毕业就业方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就业人数;就业现状;就业趋势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的高等院校扩大招生,高校毕业生大量涌入社会,造成了严峻的就业形式和巨大的就业压力。据统计2016年的就业人数大幅提升竞争压力巨大,高校毕业生高于770万加上出国回来的往届毕业生,就业人数预计达到1000万。

(一)大学生人量与岗位数不平衡。近年来高校扩招造成了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2016年的就业人数达到700万加上出国回来的毕业生大学生就业形式非常严峻,已有的岗位出现严重不足,尤其是企业事业单位加上新生岗位也不能满足上涨的毕业生数量,随着大学生数量与就业岗位的不平衡现象2016年的毕业生将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二)就业区域不协调。大多数毕业的学生都去经济发达地区工作,这就造成了发达地区就业人数大幅增加,而相对于大中型城市,小型城市及县城大学生毕业人数比例占大学生人数的20.2%,到乡镇农村的就业比例分别为7.7%和0.9%,26.6%的毕业生对于应聘地点没有具体的要求。选择大中城市的毕业生比率为76.6%,这就造成毕业生就业区域不平衡。

(三)专业与人才之间不匹配。我国目前各个行业发展不平衡,近年来计算机、电子类等行业需要大量的毕业生,而毕业生数不能满足岗位数需求,造成了毕业生岗位需求大于毕业生人数,文科、农林专业的毕业生人数超过了就业岗位数量,造成了毕业生行业与人才之间不平衡。

(四)学历对于就业形式造成了重大的影响。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学历非常看重,高学历毕业生达成了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模式,用人单位在招聘有时候会提出学历要求,而低学历学生就业范围非常局限,一般情况下低学历学生找工作的模式也形成了另一种系统。学历与工作形成应对形式学历对于找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五)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对就业产生较大影响,随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同的行业发展趋势对于大学生就业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要继续加强学生就业。

(六)参加招聘会成为就业的主要渠道。据调查,在大学生求职过程当中参加招聘会的学生大约有50%,通过E-mail邮件有15%简历邮寄有14%直接面试的有10%大型双选会招聘的有29%学校老师推荐的有26%,家庭联系的有24%新闻媒体应聘的有9%朋友介绍的有6%中介机构介绍工作的有2%,通过以上的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就业选择招聘会形式这种招聘虽然很直接但是单一,这种求职方式也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原因。

二、就业现状的原因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有专家做过专门研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就业教育不足。导致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原因不仅是由大学扩招所导致和高等学校的教育有很大关系,20世纪以来在高等学校教育发展下形成了高等学校教育的方式,在学校思路下围绕着经济发展改革,对高等学校教育进行全面的发展明确了新方向,大力促进了高等学校的改革发展,但是高校的改革还没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造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

(二)毕业生就业受户籍限制。近年来国家出台很多就业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各类企业去学校招聘,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取消城市落户限制,同时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就业,这些就业政策对于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户籍管理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档案不能在城市之间流动,由于缺乏户籍档案管理制度,毕业生的档案问题成为学生毕业办理手续的困难问题,这就造成了一些机构以盈利为目招收高校毕业生存放档案户口,这种现象容易出现档案存放的不安全。

(三)就业制度与大学生就业心态相互矛盾。高校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面对就业与人才的双向选择,学生就业的主动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但部分学生不能很快找到工作,有些学生不能适应新的工作出现了就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就业制度学生就业心理有很大关系。

三、毕业生就业趋势

(一)就业方向逐渐多元化。虽然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国企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选择,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高校毕业生开始转变就业观念,从以前的高级管理人员学校教师机关等单位等就业意向开始逐渐转变为企业单位非国有企业外企等单位的职位。这种就业方向的改变不仅增加了就业而且也满足了社会对于高校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自主创业很大的缓解就业压力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形成了一种新的就业方式,大大提高了高校的就业率。

(二)多元化的就业领域。一方面随着就业观念的转变大学生就业也出现了多领域的变化,专业的多元化能够促使大学生在报考专业时根据社会需求填报,随着专业种类的增加也扩大了行业就业面,另一方面是工作领域的多元化,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就业形势,例如外语类专业依然得到很大的应用,外语类专业的学生随着现有的就业形势就业方向也逐渐增多,金融管理方面的人才这几年有了较好的去向,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就业行业范围也逐渐增多,计算机电子类专业的学生随着行业的发展,这类专业的毕业生需求也非常高学生容易就业。中文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岗位如编辑、记者、秘书、管理,历史,社会。哲学等专业的学生可以报考公务员或其他行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政策的改革,大学生就业由以前的东部地区逐渐转移到西部地区,农村就业得到了改善西部大学生就业的比率增加,随着国家对西部就业的支持以及人才引进的政策,大学生毕业后到西部地区工作人数逐渐增多。

(三)民营企业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学生毕业后寻找的工作中大部分企业提供的岗位已经不能满足毕业人数,民营企业的增长较快成为主要接收毕业生的企业,随着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民营企业的岗位不断增加,促使毕业生去民营企业就业。大学生就业的不断流动性和再就业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另一种形式,有些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存在着先就业后择业的心理,有些单位更希望能招一些有工作经验的人才所以有些学生不能进入选择的单位就会再次就业,这样就造成了过快的人才流动,有些单位经常处于招聘状态许多人处于择业状态,影响了大学生就业,不利于就业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大学生从学校毕业,更注重在以后工作中自我的实现,所以公司的发展行业的发展也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四、结语

总之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毕业生大量涌入社会,造成了严峻的就业形式和巨大的就业压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是很快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和大学毕业生的共同努力,面对就业的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依靠市场机制和社会活动规律,依托一些企业事业单位建立就业基地为应届毕业生和已经毕业没有就业的学生提供见习机会,改变招生和专业设置的结构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同时大学毕业生要改变就业观念,积极调整心态充分了解社会需求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此外,要加强市场调节促使劳动者自主择业,同时政府不断创新完善现有的机制,找到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学工部就业指导中心)

参考文献:

[1] 贾德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5,(6)

[2] 赵北平,王年军.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创新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3)

[3] 王苑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及就业能力与就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

[4] 孙继伟,窦鹃鹃.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4).

[5] 李国强.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构[J].科技创业月刊,2011(7).

[6] 闫明.大学生自主就业影响因素及促进体系探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3(7)

[7] 姜爱贤,孟亮,刘桂英.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2012(6)

大学生毕业就业方向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就业指导课 高等教育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87

Abstract Today,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grim,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set up a scientific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content, choose a good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time, set up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teaching mode, can enhance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help student employment, improve the employment rate of College graduates.

Keywords career guidance; higher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1高等学校学生就业现状

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多达765万人,再加上留学归国及待就业的往届毕业生,预计将有1000万高校毕业生参与就业竞争。

全国的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而广东省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花城网相关的就业分析提到,2016年超80万高校毕业生将在广东求职,约占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十分之一,创历史新高。2016年广东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为53.4万人,比2015年增加2万多人,加上外省入粤求职的毕业生,总人数将超过2015年的近80万人。

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校应努力在各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开设就业指导课,对学生成功就业能起到指导性作用。

2高等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

2.1开设就业指导课对于提高就业率的导向作用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是从上至下的共同努力目标。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大学生通过就业指导课,提早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方向,在求学期间提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以便更好地应对严峻的就I形势。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有意识地解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困惑,能让学生在毕业当年或毕业之前,更顺利地解决就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高校的就业率。

2.2开设就业指导课有助于提高高校毕业生工作效率

高校日常工作中,新生教育以及毕业生工作是两大重任。辅导员处理毕业生工作,一般从学生大四开始直至学生毕业后的半年,一个工作周期至少维持一年半。这也容易耽误下一轮就业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增加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在大学期间开设就业指导课,可以在教学及实践过程中,提前传授有关就业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大学生的就业实习、考研、就业创业、大学毕业生征兵入伍、暂缓就业、报到证、档案处理、户口去向、三方协议签署等,在大四之前就先预热这些内容,让学生提早了解相关情况。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尽快调整自己的就业方向,提高就业效率;另一方面,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以免在毕业季,由于学生前期对就业流程等了解不透彻,导致辅导员需要针对同一个问题做重复性工作,有效提高毕业生工作的效率。

2.3开设就业指导课有利于学生尽早认清就业形势

开设就业指导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学生快速了解当下就业形势。了解就业形势,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以及确定就业方向,有非常明显的导向作用。据了解,许多学生在毕业当年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或者在毕业之后才确定自己的就业意向,往往都是由于在大四之前没有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或者不清楚就业形势。这部分学生都是根据自己对就业的浅显了解或者自以为是的认知,来确定自己的毕业去向。学生在毕业后才发现,自己真正想从事的行业,只有具备高学历才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等毕业后才决定考研。学生在毕业当年求职过程中屡次失败,才发现自己的就业能力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最后不得不在毕业后改变自己的就业方向。因而,开设就业指导课,向学生分析当下的就业形势,或者介绍学生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认识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对于大学生就业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

2.4开设就业指导课有助于学生更快进入工作角色

当下的大学生,以95后为主力军。95后的学生具备个性鲜明、自主学习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等特点。根据应届毕业生网的不完全统计,学生在毕业实习、工作时,需要较长时间才可以适应工作角色,在适应过程中往往会碰壁多次,甚至犯错。有些毕业生甚至还没有熬过实习期,就已经打退堂鼓或者被部门上司劝退,这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

在就业指导课中,学校老师或者校外工作精英可以给学生演绎或者陈述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注意事项、交际礼仪等等,有助于学生了解工作角色。使其充分了解自身存在的优缺点,帮助学生认真梳理自己的能力素质结构,也让学生提早对自己的长远发展做出合理规划。

3科学设置就业指导课程

高校就业指导课对学生顺利就业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而,要顺利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科学设置就业指导课程。

3.1科学设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

当下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其内容主要集中在宽泛的简历制作、就业形势、就业过程相关的协议签署等方面。但如今就业形势变化大,尤其是在辅导员负责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许多学生对相关的就业程序和涉及的文件、证件都了解得不够深入,导致后期工作量庞大,影响工作效率。根据当今的就业情况,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内容,应更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第一,就I形势分析。要全面地、针对性地给学生分析就业形势,明确向学生指出就业的困难与机遇,让学生更快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第二,就业程序涉及的相关文件介绍。大学生对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相关文件、协议、维权等,都缺乏必要的了解。应充分利用好就业指导课,给学生介绍相关文件内容,建议充分利用新媒体,比如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说明相关文件与程序,以便学生随时查阅,迅速解疑。第三,针对学生专业的就业情况开设有针对性的笔试、面试技巧培训。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应聘能力较弱,这导致学生的求职失败率高,也极大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开设相关的应试技巧培训,让更多学生能针对性地提高应聘能力,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应聘成功率。

3.2科学安排课程开设时间

大部分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都在大四上学期甚至大四下学期初,这不利于大学生及时掌握就业资讯。而且,大学生在大四期间,其重心都会放在完成毕业论文、考研复试或求职等方面,留在学校的时间较短。即使开课,学生的心思也不在课堂上,这使就业指导课往往形同虚设。笔者认为,就业指导课应在大三开设。大三学生的主要课程为专业主修课,学生经历两年的学习,慢慢已经开始进入考虑未来就业发展的状态,在这个时候设置就业指导课是很有利于大学生确定就业方向的。而且,就业指导课应分几个阶段。比如,就业形势分析应安排在最开始;就业心理的辅导应该贯穿于学生求职的整个阶段,并定期开设相关主题的心理辅导,如若遇到突况,应该开展临时辅导,避免学生因就业出现心理问题;应聘技巧应在大三下学期开设,这时候学生已经基本确定自己的就业意向,给学生讲述相关应聘技巧,有助于其更快吸收,这样课程教学效果也较为显著。

3.3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各大高校都纷纷摸索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许多高校正在实行的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中,对于相关文件、就业形势的讲述是必要的。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实操过程中切身体验就业方面的相关问题,能自行发现问题并寻求相关专业人员及教师的帮助。95后大学生往往是习惯于在任何场所中都拿着手机,我们应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运用新媒体来开展就业指导。比如,可以建设微信公众号,利用公众号来推送就业指导的相关内容,学生在浏览手机的时候,可以收获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