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就业难的建议

大学生就业难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就业难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就业难的建议

大学生就业难的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新生 时间管理倾向 学业表现

大一新生是高校里较为特殊的群体,用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质量去经历“高中生”到“准社会人”的转变,适应高校校园生活,全身心投入大学阶段的学习,是所有大一新生所面对的共同挑战。大一新生如何合理规划好进入大学之后第一年的时间,如何更好地利用第一年的时间来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挖掘自身潜能、打好校园人际关系的基础,对他们以及学生管理者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做好时间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黄希庭、张志杰等学者对时间管理倾向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认为时间管理倾向是个体在对待时间功能和价值上,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余鹏、李黎等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对于学业表现、自我效能、自我实现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和研究。

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2010级本科男生为样本,研究时间管理倾向对学业表现的影响,目的在于探究大一新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表现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提高学业表现的时间管理相关因素,希望能为高校新生管理者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培养大学新生形成有效的时间管理能力。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2011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大一学生宿舍楼栋中随机抽取两个男生楼栋作为问卷发放楼栋,共计回收有效问卷404份。

本研究选用了黄希庭、张志杰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作为主要的研究测量工具。此量表由3个分量表构成,包括时间价值感量表、时间监控观量表和时间效能感量表,共计44个项目,采用Likert5点自评式量表。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二、研究结果

1.数据统计总体情况

404名被试中,有262名对于自己的学业表现有感知,占总数的64.9%;剩余的142名对自己的学业表现没有感知,占总数的35.1%。学业排名区间(每20%为一个区间)越是靠前的学生,其在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及时间管理倾向上的平均得分越高。

2.量表及各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检验

本研究中针对大一男生使用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在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上的得分相互之间及与总得分之间都具有极为显著的正相关(Sig.

3. 排名区间对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个维度上的影响

将学业表现排名区间为1和5的大一男生的时间管理倾向进行差异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排名区间不同的大一男生在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个维度上均存在着极为显著的差异。

4. 排名区间对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各个维度上的影响

进一步对构成各个分量表的维度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排名区间不同的大一男生在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的各个维度上均存在着极为显著的差异。

5. 排名区间对时间监控观各个维度上的影响

如表1所示,排名区间不同的大一男生在反馈性时间监控观上的差异不显著,在优先级时间监控观上存在显著差异(t=2.158, Sig.=034),在设置目标时间监控观、计划时间监控观和时间分配监控观上均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

6. 不同成绩感知对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个维度上的影响

接下来,对不同成绩感知的学生,分析他们在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个维度上的差异情况,结果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时间监控观在不同成绩感知的学生之间有显著差异之外(t=2.353, Sig=0.019),其他维度均存在着极为显著的差异。

7. 不同成绩感知对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各个维度上的影响

如表2所示,不同成绩感知的大一男生在社会取向时间价值感(t=2.543, Sig.=0.011)和时间管理行为效能(t=2.064, Sig.=0.040)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个人取向时间价值感和时间管理效能上存在着极为显著的差异。

8. 不同成绩感知对时间监控观各个维度上的影响

不同成绩感知的大一男生在优先级时间监控观上存在着极为显著的差异(t=2.652, Sig.=0.008),在时间分配时间监控观上存在显著的差异(t=2.437, Sig.=0.015),在设置目标时间监控观、计划时间监控观和反馈性时间监控观上差异均不明显。

9. 平均学积分与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个维度的相关性

最后,对平均学积分与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个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看到,在时间管理倾向和时间监控观维度上,其平均得分与大一男生学积分呈极为显著的正相关;在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维度上,其平均得分与大一男生学积分呈显著的正相关。

三、讨论

大一阶段对于高校新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阶段,笔者担任上海交大2010级新生宿舍楼楼栋思政教师和学院10级辅导员,在工作实践中十分强烈地感受到了时间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对新生的学习、生活乃至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影响。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大一新生的群体特质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期; 处于高中生活向大学生活转变的适应期; 处于人际和社会关系沟通经验的积累期; 处于良好思维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期。因此,对于大学新生来说,顺利度过大一阶段学习和生活,无疑就为自己的大学生涯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笔者认为以下四点值得进行关注并讨论:

1.相对于时间价值感和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更能预测大一男生的学业表现

排名区间不同的大一男生在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个维度上均存在着极为显著的差异,但是相对于时间价值感(t=4.392)和时间监控观(t=4.183)来说,时间效能感(t=5.025)更能预测大一男生的学业表现。与以往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多为时间监控观更能预测被试的学业表现相反,本研究的结果可能说明了对于大一的男生来说,对于驾驭时间的信念和预期是最为重要的。

2.相对于社会取向的时间价值观,个人取向的时间价值感更能预测大一男生的学业表现

我们发现虽然排名区间不同的大一男生在时间价值感的两个维度上均存在着极为显著的差异,但个人取向时间价值感(t=4.526)比社会取向时间价值感(t=3.238)的差异更为显著。此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对于学生来说,能清醒认识时间对自己的重要性,认识到个人对时间的把握和合理利用时间决定学业成绩好坏的主要因素的个体,更有可能珍惜时间、统筹安排时间从而提高时间利用效率,也就更有可能在学业中取得好成绩。

3.相对于优先级和反馈性时间监控观,设置目标、计划和时间分配时间监控观能更好的预测学业成绩

时间监控观是个体运用和运筹时间的能力和观念,它体现在一系列外显的活动中,如目标设置、计划设定、优先级活动安排、时间分配、结果反馈等。它相对于优先级(t=2.158)和反馈性(t=1.703)时间监控观,设置目标(t=4.261)、计划(t=3.661)和时间分配(t=3.777)时间监控观能更好地预测学业成绩。此结果说明了对于大一男生来说,明确的目标设置、时间计划和合理的时间分配对时间的有效利用至关重要。

4.对于大一男生,平均学积分与时间管理倾向,尤其在时间监控观的维度上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平均学积分是大学生课业成绩的一种通用的反映形式,对于评判学生的学业表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以上分析的数据来看,时间监控观与大一男生的平均学积分有着极为显著的正相关(r=0.173, Sig.

四、结论

1.对于大一男生,时间管理倾向能够非常好的预测其学业表现,而时间效能感比时间价值感和时间监控观更能预测学业表现。同时,培养学生对于驾驭时间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提高大一男生的学业表现可以从这方面入手。

2. 个人取向的时间价值感相比社会取向的时间价值感更能预测大一男生的学业表现。学生管理者应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并且要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时间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3.大一男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其平均学积分有着显著的相关性,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在制定学生培养计划和设置课程体系时,可以加入关于时间管理的公共课程,或可以使得大一男生的绝对学业分数得以提高。

4.对学业成绩的感知能够明显影响大一男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因此,建议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应设法提高学生对其自身学业成绩的重视程度,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张志杰. 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 心理学报,2001(4).

[2]余鹏,李建伟. 大学生业余时间管理的结构与特征研究[J]. 心理科学,2010(2).

[3]李黎. 师范生时间管理倾向对学业成绩的影响[J]. 当代教师教育,2010(2).

大学生就业难的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民工荒;原因

一、研究背景

我国作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人口大国,在2003年首次出现“民工荒”现象,与此同时,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的状况也相当严峻。根据中国教育部的统计,截至2009年7月,我国应届大学生就业率仅为68%。《2012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1 届大学毕业生中有 82.1%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仍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10多万人属于“啃老族”。可见,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处于“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两难状态。

究竟是哪些大学生就业难?“民工荒“又荒在哪?孙静静和彭平平(2013)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仅指一般地方综合高校的知识型大学生并不包括成人教育及职业大学的专科生,也不包括著名一流高校的大学生;在一些劳动条件差、工资待遇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低端服务业以及有一些有专业技术含量的职业存在着民工荒的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并存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层面。(1)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的就业取向差异化。一方面,近年来,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所能容纳的劳动数量越来越多。在工资水平相当的状况下,人们更愿意就近择业,农民工返乡现象趋向于普遍化,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大量农民工流失。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为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更愿意待在大城市特别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大量大学生涌入大城市加大竞争压力的同时必然存在大学生失业、待业问题。(2)经济结构失调。“民工荒”荒的是不太注重学历的普工,“就业难”难的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知识密集型企业还没有多到能接收现有知识密集型人才的程度,新生代农民工有技术不愿当普工,老一代农民工没精力没能力当普工,因而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并存的问题。

(二)社会层面。(1)教育结构不合理造成我国劳动力市场供给结构失衡。第一,高等教育迅速扩招,高等教育趋于大众化。从1999年至2009年,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年均增长率为14.7%,2008年秋季入学时的毛入学率(23%)比1993年高出l8个百分点。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处于转型阶段,所能容纳的高等教育劳动力数量非常有限。第二,教育经费投入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符。我国教育经费不断增加的同时,教育资源的分配也不断向普通高等教育倾斜。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每年增长达到25.1%,而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教育经费投人增长速度每年分别为4.3%和7.7%。这种教育资源分配的倾斜使得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大幅度增加而职业技术人才越来越少,而我国现阶段所人才多是职业技术人才。加之,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严重脱节,诸多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岗位。(2)户籍制度的限制。我国产生于二元经济结构下的户籍制度使得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成本很高。一方面,城市打工的农民在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方面都得不到保障,而且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很困难,这无疑降低了农民工进城打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大城市虽有较好的就业机会但是住房福利等问题依然很突出,同时,诸多企事业单位仍采取户口限制等措施来选择劳动者。因而,户籍制度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并存问题主要原因之一。

(三)人口层面。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加大了劳动力市场的不均衡。在生育率不断下降和人口寿命不断延长的双重作用下,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速度仍不断加快。而我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使得劳动人口数量的减少,加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从事密集型生产事业的人数越来越少,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并存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个人层面。一方面,价值观、择业观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大学生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更追求幸福感,单调、乏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在是他们所追求的工作岗位。此外,目前的大学生中仍存在自我定位不准确等错误价值观念,就业岗位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下,大学阶段的学习很大程度取决于自身的自我约束和学习能力,相对而言专业所学质量有所下降,很难完全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建议与不足

(一)对策建议。(1)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引导人力资本优化升级。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并存的问题实质上是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问题。解决这一两难窘境的根本途径就是实现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本结构的相吻合。(2)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改革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等。通过政策导向,逐步缩小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促进人口合理流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在数量和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3)加大对就业观念的正确引导,树立正确择业观。通过专题讲座、发放知识读本等途径引导择业人员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断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幸福感的同时,逐步摒弃错误观念的影响。

(二)不足。本文由于篇幅等原因没有对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并存问题的原因做深入全面的探讨。另外,数据等方面也存在着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孙静静,彭平平.“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结构性失业的概念界定[J].中国外资,2013(291).

[2] 蔡.2009中国人口与劳动力问题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 沈阳,黄绍娜.“民工荒 ”与大学生就业难――基于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分析[J].研究与探讨,2010.

[4] 易兵.浅析大学生就业难和“民工荒”并存现象[J].论坛集萃,2013(03).

大学生就业难的建议范文第3篇

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应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建议由教育主管部门主导,构建政府、企业、高校立体合作平台,合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共同解决就业难问题。为此,探讨一种综合、系统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变得非常必要。笔者作为大学生创业的企业负责人,试图从校企合作方面为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有益的建议。

首先,改革高校大学生实习制度。高校与企业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政府部门可以认证、授牌,以人才引进、落户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走进高校,吸纳在校生进入企业实习。建议高校从学生入学第一年开始参与实习,实习时间应随年级变化每年递增,待实习结束后,企业高校双方联合为学生开具“实习证明”。

其次,建立“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岗”。目前,高校的“勤工助学”工作,主要是提供校内服务岗位,以解决贫困生生活问题。岗位有限,工作简单,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帮助不大。社会兼职如家教、翻译等,因没有政府部门监管,存在大量中介公司和招工单位欺诈行为,学生基本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基于此,可以由教育部门牵头,高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建立“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岗”。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及企业签订合作意向书,企事业单位按需求设立一定数量的“勤工助学岗”,高校负责选拔、输送符合用工单位用人条件的大学生,政府可在人才引进、人才落户等方面给予参与企业优惠政策。这样既可帮助大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岗位,帮助高校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也可帮助企业解决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人才问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此外,校企双方合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鼓励大学生创业,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与企业可以探索联合举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三方签订合作意向,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功能:政府给予参与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高校聘请知名企业家到基地讲述创业历程,组织会员参观知名企业;参与企业设立实习岗,鼓励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学生加入“创业孵化基地”,并协助创业学生办理相关手续、提供法律咨询、资金赞助和金融服务等。在这方面,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等7家机构倡议发起的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简称YBC)和北京共青团创业青年夜校(简称“青檬夜校”)作为先行者已做出了非常突出的成绩,值得广泛推广,特别是YBC帮助青年创业,成功率高达95%,令人振奋。

大学生就业难的建议范文第4篇

1.1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不合理。高校学生数量不断夸张,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专业设置和学生选择来看,表现的比较集中,每年各专业毕业生人数便是最好的说明。根据2014年对全国208个本科专业和292个专科专业调查统计,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5万人的专业有12个,其中会计学、英语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超过10万人。而社会中对这些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是有限的,不能吸纳所有的毕业生,因此会有很多人在毕业以后处于失业状态。相反,对于一些冷门专业,就业市场上人才匮乏,表现出供不应求的形式。2014年7月北京大学“一个人的毕业照”走红网络,这除可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外,也应认识到教育建设中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和投机性。在人才市场上同时存在人才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的情况,而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不合理正是造成这种就业畸形的重要原因。

1.2教育不公平和教育歧视,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普遍存在,从地域上看呈现为东多西少,而东部地区又以北京、上海等地区占据了更多的教育资源。从我国高校规划角度看,“985”高校已远离最初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初衷,为将我国高校系统化而设立的“211”高校并未达到预期目的,这些反而成为他们抢占教育资源时最为有利的优势。目前,我国大多企业事业单位对高等教育存在偏见,在招聘过程中分类明确,985、211高校的工资待遇普遍高于非985、211高校。像北京、上海及各省市行政中心,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是企业进行校园招聘的主要地区。在其他地区的高校毕业生,为了寻找一份工作疲于奔走。

2职业教育缺失,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水平低下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大都致力于知识的传播阶段,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较少,而缺乏系统的职业教育培训成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短板。美国《新闻周刊》2009年就曾发表这样的言论: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美国认为中国应该重视职业教育。我国的职业教育院校不在少数,但是大多名不副实,培养出的人才以“残次品”为主,在就业市场上没有任何的优势。普通高等教育院校几乎没有设立职业教育专业或课程,理论学习构成了教育的主要内容,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职业素养,且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缺少职业技能,不能满足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职业教育缺失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职业教育缺失增加企业用工成本和用工风险。大学生就业后大都需要经过入职培训方能很好的适应以后的工作,然而企业对大学生培训之后将面临这样的风险,培训结束之后离职。这样企业将产生沉没成本,这是企业所不能接受的,因此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有经验的职工,这样可以避免损失,故这也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3对策建议

虽然我国教育较为发达,教育现代化程度比较高,但是仍不妨碍在国际市场上为发达国家所诟病,如国际上有许多国家对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并不认可。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成为人才贬值的重要原因之一,使得就业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当前来说,实施教育改革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前文提及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原因,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对策建议:

3.1高等教育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办开放式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闭门造车式的教育是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尤为重要。《易经》有云:与时偕行、与时消息和与时俱进。古人尚能如此,我们当效仿古人,在教育方面做到与时偕行、与时消息、与时俱进,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及时做出调整,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办开放式教育,使学生能学为所用,学有所用。

3.2加强教育公平建设,淡化学校意识,强化学科意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教育不公平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然而我国的教育不公平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现状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加快教育公平建设,淡化学校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影响,进而转化为学科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这样有助于高校正确定位自己的人才培养计划,发展自己的优势学科,不仅有利于毕业生的就业,更能提升学校的竞争力。这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同时也使高校之间形成合理的学科布局,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影响久远。

3.3加强职业教育,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在学历教育方面,我国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职业教育缺失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导致了高校毕业生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加强高校职业教育建设是当前缓解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有效方式之一。张培勇(2010)指出解决大学教育和人才就业之间矛盾的根本是融合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弥补学业教育的不足,提升学生的技能,以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使大学生的竞争力提高,有效缓解就业难现状。

3.4完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面对如此严酷的局面,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职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针对大学生实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渐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很有必要,能够较早的让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明晰职业需求,自觉主动的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与创业观念。因此,高校有必要把职业规划教育贯穿到整个大学教育阶段,建立一个完善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4结论

大学生就业难的建议范文第5篇

关于促进就业的政策接连出台,大学生就业问题被列入09年头等大事之一。社会各界都给予了关注。增加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自主创业等建议相继提出,研究生卖猪肉,大学生当村官等也一度成为热点。

并不是因为此次的金融危机而引发的即使增加就业机会,但是有一点在当前似乎被人们忽视了那就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积攒多年。和庞大的待就业队伍相比,也仅仅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误区一:选好专业,将来好找工作

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和家长都会选择热门专业,认为热门专业需求大,将来好就业。实际结果证明,每到毕业的时候,热门专业人才职位供需比往往最高,造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同时,也有一部分人也看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开始朝冷门跃进。结果仍然低于期望。

专业的选择并不能对就业起到决定性作用,国内一知名人才网站提供的后台职位分析显示:的职位对每一个专业基本都是有需求的。伍亿猎头事业部的工作人员也反应:高级人才的需求遍布的专业范围很广,并没有局限于热门或冷门专业。

建议一:选专业不在热冷,应重视兴趣。

专业是陪伴人一生的,选择专业的时候应该着重考虑自己的兴趣。某网站针对高级人才做了一项调查,其中70%以上专业人士从事的职业都是自己感兴趣的。因此,我们可以间接理解,选择兴趣专业会提高人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大家学习起来更轻松,更容易接受,在这个基础上,取得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

误区二:能力第一,成绩第二

在能力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学习成绩逐渐被忽视。不少学校从大二大三就开始给学生找实习单位,学生自身也积极地到校外兼职或实习,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上大学还不就是为了找个工作。这样的结果就使得大学学历含金量降低,很大程度地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下降。

建议二:学习永远摆第一

上大学与不上大学的区别应该在于知识的掌握,而不在于工作的经验。如果想要积累工作经验的话,大可不必到大学里来。所以,作为大学生,应该将学习永远摆在第一位,牢牢把握在校的时间,努力地学习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才是上策。

误区三:放弃对口,机会更多

来自一人才网站的调查数据,接近80%的大学毕业生放弃对口就业,其中30%从来没想过要对口就业。也有学校,专家,辅导老师鼓励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不要过于重视专业对口。这无形中又走入另一个误区。来自1000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招聘或晋升的时候,如果能力水平相当,90%以上的企业会优先考虑专业对口。

建议三:选择自己的领域,你就是强者

专业是一种特长,经过了三年、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习和培训,已经可以成为大学生就业竞争中的一个法宝。大学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建议首先考虑本专业的职位,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不仅可以增强自信,而且在工作中会更容易上手,在以后的晋升发展过程中,也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建议四:自信比机会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