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中职学校的生源日益萎缩,结果造成素质不断下降,英语学习方面的表现尤其突出。本次研究主要基于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与观摩,以及近年来外出学习考察中,与不同院校同行们的交流。本文分析了全国中职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素质特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若干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教学目标;分层次教学;多媒体教学;实践性教学

一、 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素质特征分析

中职学生基本有三类学生来源:第一类,市中心区,人数比例很少;第二类,周边各区的中心城镇,人数比例也不多。第三类,是偏远区县的农村,人数比例较大。

前两类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好,这受益于多年来在中心区所获得的教学资源。但这类学生中大部分素质并不理想,一方面表现在学习自信心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学习自觉性方面,个别学生还沾染了不良习气。事实上,这些学生大多是在初中阶段的成绩中下者,他们中较出色者也被名牌中职学校录取走了。第三类学生,来自边远农村,他们中大部分比较朴实和踏实,不足之处就是英语基础较很差。他们的小部分几乎构成组织纪律和学习成绩的双差生了。制定一切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都要以这个现状为前提。

二、 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对策性建议

a) 把每一个学生当作好学生看待

中职学生不乏有失败情绪者,信心不足者甚至厌学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十分重要,这表现在对学生的成绩与行为的评价方面。在教学检查座谈会上,学生经常反映,个别老师讽刺挖苦学生,个别老师夸奖自家的孩子怎样有出息,还有个别外聘教师夸奖自己学校的学生多么优秀。这样的评价方式十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研究表明,如果把学生当作坏孩子时,他们就成了坏孩子,反之亦然。我们的每一次对回答问题的评价都要本着鼓励的原则,在细小的方面一点点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中职学生中不乏有家庭破裂的,生活困难的,意志品质薄弱的或智力欠缺的因素存在。他们大多属于在生活中的感情依赖型,在学习中的场依赖型的学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一方面要经常与学生的沟通,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扩大参与面,要经常让学生彼此了解每一个人的努力与进步现状,让他们彼此之间产生竞争。要构织一个互动学习的网络,而不是把他们分割孤立。小组讨论与合作就是其中一项成功的范例。

b) 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细化与量化

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弱,自觉性差的特点,教学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细化与量化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宁少勿多,宁精勿杂。减少知识性的传授,加大技能性的培养。把知识性与技能性的任务要求细化成一个个的模块。每一个模块都要有比较明确的目标。所有的目标汇集起来又可以构筑起一个更大的目标。把目标导向和任务引领落实到每一个细小的模块上,然后围绕着模块展开教学。

在吃透大纲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和内容可以做适当调整,可以适当降低要求,或者减少内容,以换取质的提升。这里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提高授课质量和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要改变课堂中效率低下的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不求其多,而求其有效。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 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解语法点,学生不开口,只是不停地记笔记,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不少学生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这都是低效率课堂的表现。如果把教学与测试结合起来,让每一位学生做起来,哪怕是一对一,哪怕是一点点,天长日久也是很了不起的。

如果能够设立一个达标目标,或者参加一项考证,把全班的目标都集中到一个方面,然后分解任务,逐一落实,教师与学生就有目标感、充实感和成就感。如果目标明确,教学任务精确细化,教学的效率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还占据主导,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还有待改进。必须探讨一种适合该校学生的独特的教学模式,比如,量化指标,建立题库,分级教学,教考分离,过程性测试等方面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

c) 分层次教学的可能性思考

分层次教学是许多学校竭力试点的课题。这有利也有弊。其利的方面就是能因材施教,使教育效果最大化。其弊端就是打乱了一个自然班级,在排课方面,教学管理方面和考试评估方面都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学层次一般分为A, B, C三个等次。分层次教学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在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让那些有天分、有兴趣和基础好的A层次的学生得到更大的发挥,这是最受益的一个群体。针对这个群体,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和强化三校生考试方面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为将来的升学考试夯实基础。

另一方面,让那些基础差,没有动力也没有兴趣的C层次的学生得到适合于他们的特殊教育,让他们最终也学到本领。这批学生平常基本是睡觉、玩手机、不认真听课的一个群体,大好时光和教学资源完全浪费了。针对这样的学生,主要开设实践课,动手操作课,比如搞一些表演,现场模拟等实验性的内容,可以为他们另立大纲和教学目标,可以另选教学内容,另设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要少而精,要实用,要体现趣味性。在教学目标上要适当降低并且要十分明确。在教学方法上,要更加体现效率和效果,要丰富生动,必要的时候可以到体操房,到图书馆,到室外,到商场或者到计算机房去上,可以把它们分成小组,搞表演,搞海报,搞朗读等各种类型的教学,把测试完全放到教学的过程中去。

d) 多媒体教学

近年来,我多次到校外参加会议,也听了不少的公开课。我感到部分中职学校在多媒体教学方面还十分滞后。现在,一些重点院校的课件制作水平很高,教学设备也比较先进;而不少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黑板,和一本教科书上。目前,省会城市举办的公开课都需要做成课件的形式。多数学校需要在硬件与软件建设上下一点功夫。

多媒体教学的好处在于直观性和生动性,尤其动画、音乐和视频的设置更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在有的教科书都是直接提供多媒体课件,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e) 实践性教学与教学效果

最近几次参加市级与全国教研会议,感到目前英语教学比较倾向于听说方面,也就是更加注重于语言的实践能力的提高。部分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还是比较侧重于笔试与应试方面,这也是我们需要改革的方向。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如何活跃课堂气氛,都是目前需要研究的课题。

上文讨论了任务的量化与细化的问题。如果把任务确定下了,可以在课堂上一对一的检查,这总比面对全班的满堂灌效果要好一点。这方面值得更升入的探讨。

f) 过程性测试与终结性测试

测试的环节也是值得探讨的一个方面。部分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还是沿袭着比较传统的模式。分数分配,期末考试占70%,期中占10%,平时占20%。 这样的测试模式比较适合于精英教育,但不太适合于中职的学生。中职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能力太低,临近大考更是无能为力,只能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了。这也是造成大面积不及格的原因之一。如果把一个学期的测试都分配到任务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去,提高过程性测试,降低终结性测试的比重,教学的效率与效果都会有明显的改善。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范文第2篇

据统计,近几年来,医疗纠纷的数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但从附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每年医疗纠纷的数量在递增,但是出现医疗纠纷后进行尸检的数量每年是在递减的。我们知道尸体解剖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公开性、公平性,因此在医疗纠纷中应当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医疗纠纷中病理尸检数量是在每年递减的,造成这样的结果,我们将其原因归结如下:

1.医疗机构/私了0了大部分的医疗纠纷。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我国的患者及家属在与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时,常常习惯于直接找医疗机构/讨要0解决途径,往往认为/事情是医院出的,我就找医院赔钱0。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据统计约有85%的医疗纠纷是在医疗机构的努力下,采取与患方协商解决,最终以/私了0而解决。

2.医疗纠纷给医疗机构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发生医疗纠纷以后,医疗机构在医疗纠纷处理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3]。在/不闹赔不了钱、小闹赔小钱、大闹赔大钱0的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使一部分人不选择走处理医疗纠纷的正规途径,而是一定要与医疗机构协商解决,有反复纠缠医生或医院管理者,辱骂、殴打甚至危害医务人员,在医院主要位置设置灵堂,拒绝火化尸体,冲击或打砸医院等非理,以迫使医疗机构屈服,继而影响了正常的医疗工作。

3.社会上出现了/职业医闹0。社会上一些不法份子、别有用心的人、以医疗纠纷为生计的/职业医闹0,他们煽动患者及其家属拒绝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或上法院诉讼,只要求与医院协商解决,使医疗纠纷的处理难上加难。一些患者与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后,即使医疗机构无明显过失,也提出要求赔偿,使医疗机构颇为无奈。4.医疗事故行政调解途径名存实亡。根据5条例6的规定,医疗纠纷的调解主要是由卫生行政部门来主持,医患双方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但是调解的必须是已经定性为医疗事故的,而且卫生行政部门仅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组织调解一次。由于对卫生行政部门的中立性地位的怀疑,患方常会认为行政部门可能在调解中偏袒医疗机构,作出的调解结果很难公正,成为影响患方进一步走正规途径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

5.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现行的5条例6其操作性不强和整个医疗纠纷法律法规体系的内部冲突所造成的。5条例6的有关/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0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医疗过失按照5民法通则6赔偿0的法律法规冲突,使医疗纠纷的司法判决处于尴尬的境地,以至于出现医疗事故案件的赔偿却低于非医疗事故的怪事,更使医患协商缺乏法律适用基础。

6.媒体报道有失公正。舆论导向喜欢强调患方弱势群体的地位,将医患双方定位为对立的两方,夸大医疗损害后果,有时甚至在事实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下,听取患方一面之词就将事件公布于众,使医疗机构在医疗纠纷处理时陷于被动的局面。

二、在医学教育中的意义

1.加强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医学生未步入临床工作之前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在校期间学生应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加强,改进教学措施,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及总结问题的能力,例如: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自己去归纳人体的一些之最、人体的一些/三角0等等。

2.渗透5条例6中的内容于教学当中。医疗事故的行为主体是医务人员,那么在医务人员还未走向工作岗位之前,我们医学教育者应提前将5条例6传授给他们,在讲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于教学当中,例如:妇产科教学中,在分娩机制讲解时,强调保护好会阴,防止出现会阴Ó度裂伤(四级医疗事故)。外科教学中,在手术步骤的讲解中,手术完毕后要清查器械、纱布无误后方可关腹,否则若将器械或纱布遗留在体腔内即造成医疗事故,等等。让他们形成一个不论哪种行业都有其法律规范,一切工作均要以法律为准绳,在法律的保障下,我们的事业才能顺利发展。

3.注重临床实习,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通过临床实习,不仅将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运用于医疗实践,而且还要继续学习临床医疗知识,在临床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医院实习的过程中,医院对临床医学生的实习工作需抓得紧、管得严。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小学英语 教学有效性

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提出: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的过程;现代外语教学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这些理念同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认知是高度关联、密切吻合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是指导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即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基于这样的认识,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认知和建构。那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哪些启示呢?

1.初识建构主义理论 了解教学有效性

从教育学专业角度来说,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对教师而言,有效性是指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对学生而言,提高有效性则意味着节约学习时间、获得进步和取得成绩。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皮亚杰对学习的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他指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经验论),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行动论),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也就是说,知识不是教师单向传递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各种资源(包含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体和客体的交互作用(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自己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逐渐获得的。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往复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因此,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让学生将所学知识逐步内化,进而建构为自身的语言技能,能与他人进行真实交流,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就是落实新《课标》中所明确提出的、学生在某个级别“能做什么”的目标。

2.建构理想课堂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2.1 课堂教学关注有效性——教师如何建构“教”的模式

2.1.1 明确教学目标,建构真实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教学目标对教案有着极强的指向性,它决定了教学过程如何开展以及学生会得到什么样的收获。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同时,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提高他们对语言的综合使用能力。

以《牛津小学英语》(下同)6A《Unit 2 Ben's birthday》的B, C部分为例,教师应该以“能运用新句型研讨有关生日话题”为教学目标,同时创设相关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与交流中获取有关同学生日的有效信息,也就是让学生明白,遇到“过生日”这种话题,应该怎样去进行正确的交流,获取哪些有效的信息,而不是根据已有信息进行“一问一答”式的造句练习。这样,目标指向性明确了,教学情境活化了,学生在此过程中将所学语言知识建构成为自身的语言技能,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2.1.2 优化教学方法,建构理想模式

新《课标》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课堂教学应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片面地理解这一点,认为只要是学生喜爱的、能让课堂热闹起来的教学方法,就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因此在课堂上设计一轮又一轮的游戏活动,师生都乐此不疲。但是在这种热闹的背后,我们会发现学生可能只是进行语言项目的机械重复,而没有进行思维的碰撞,没有解决现实的问题,因此也就没有对所学知识形成意义建构。所以,教师必须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布置任务,让学生在不断完成任务中逐步达到所学知识与已有经验的相对平衡,让学生建构起自主探究学习的模式“自主建构知识意义”,形成知识意义建构,确保学习的有效性。以日常单词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形似”或者“音近”的已学单词,通过比较、分析和联想等方法,逐渐过渡到对新单词读音和词义的自主建构。比如hat-cat; coat-boat等新旧单词的学习可以“以旧引新”、名词复数的变化和读音规则也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这些都是建构主义所强调的“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也是新《课标》在“认知策略”部分所强调的“借助联想学习和记忆词语”、“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善于发现语言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举一反三”。运用这些理念,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学生也才能成为“意义建构”的主体。

2.2 自主学习重视有效性——学生如何建构“学”的模式

2.2.1 开展合作学习,探索模式建构

合作学习是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比较多见的一种学习形式,但是,这种形式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许多教师单纯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利用这种形式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在同一层面上进行反复操练,忽略了这种形式所应该带来的巩固和提升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任何技能都不会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配合教师完成“合作学习”这样一个过程秀,学生不会使用教材外的、自己想表达的语言,因此也就不会出现任何错误。其实,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让学生犯些错误是必要的。错误是有意义学习所必须的,应该让错误也成为一种教育资源。”想要让学生真正地去使用语言做事,教师必须设计真实的、有信息差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生错误,产生质疑,进行分析和研讨,最后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自主建构知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合作学习适用于一些信息含量少、信息差较大的话题,这样才能进行“意义操练”,达到“意义建构”。比如4B《Unit 6》Let's go to the theatre的课文教学为例,可以让学生在组内进行“How do you go to …/How does your … go to …”的讨论,获取真实的相关信息,达到真正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效果。

2.2.2 倡导自主学习,实现意义建构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探索、质疑、分析、实践、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线索,提问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主动的心理建构活动,是学生对问题的质疑、探讨和解答的过程,而不是记住正确答案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打破“一问一答”的固有话轮结构,学会追问,学会多提为什么?怎么样?“这样的咨询性问题,而不是”是不是?对不对?等不需深入思考的展示性问题。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启发他们进行有效的思考和讨论,才能做到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达到我们所追求的有效课堂。以6B《Unit 3 Asking the way》BC部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的座位纵横交叉的座位,将教室设置成一个闹市区,并事先将几个路牌放置在某位学生的座位旁,引出问题:I want to go to … , 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here? 组织学生讨论和实地行走,并请其余组进行评价,选择为最佳路径。这样就避免了路径问题的“纸上谈兵”,而是将其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建构起自主探究学习的模式,达到"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目标。

2.3 持之以恒确保有效性--师生共同建构有效课堂模式

当前,各学校普遍存在着英语开设课时少、班级多、时间紧等诸多客观问题,学生缺乏必要的语言运用环境,所学知识得不到及时的巩固再现,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英语教学的难度,影响了有效性。同时,受滞后教学理念的主观影响,我们的课堂上也还存在许多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行为,这些行为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有效学习,降低了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必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加强学习、研究和实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坚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置于认知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的地位;教师应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而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中转移到学生的笔记上。同时要通过适当的教学行为来传递“教师期望”,指导学生形成"自我期望",促进教师期望和学生期望的有机统一,提高教学有效性。我们必须通过善于建构有效教学模式的教师,培养出善于建构有效学习模式的学生,在师生共同学习与实践建构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努力打造有效课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真正落实英语教与学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11)》

[2] 《英语教学新论》(陈平文,2007)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范文第4篇

一、构建高效科学的课堂的意义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心所在,是落实新课程。深化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现学生、教师充分和谐发展的主阵地。当前,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着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效益低、质量不高,师生没得到应有发展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手段单一;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重教师讲解,轻学生体验;以教定学,师生难以互动。要从根本上解决低效、无效教学的问题,必须立足课堂教学改革,把课堂教学研究做细、做实、做好,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造有效、高效课堂。

科学课堂是要求我们遵循科学的教学理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才规律,从而做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学策略都尽可能是符合科学规律。科学取向教学论给了很多启发和指引。构建有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猿忠匀宋本、以生为本的需要,是提升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需要;是全面实施新课改的需要;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提升教师教学整体水平的需要,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所有教师一定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处理好“有效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做到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以学生学的如何作为重要标准,树立多元性、激励性、发展性评价理念。要认真学习素质教育、课程课改的理论,特别是有效、高效教学的理论,把握有效、高效教学的实质,增强开展有效、高效教学研究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构建有效、高效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有效地教学评价构建科学课堂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的,是按照科学的标准,要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其目的是为教学决策和调整提供依据和服务。课堂评价是组织和调控教学的重要手段,打造科学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学评价,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热爱的情感,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课堂,课堂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一)师生互评,调控管理作用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的评价扮演独揽者的角色,学生被排除在评价体系之外。现在的课堂更多的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发展为目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评价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监督和强化的作用。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目标实践程度做出的价值判断,它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手段,一种学生成长的记录。实际教学中会出现不同的状况,教师的课堂评价起着维持纪律、引导方向、调控课堂气氛等作用。教师通过课堂评价,针对实际情况组织教学,串联教学环节,其效果也更为自然 。同时在课堂上,学生应作为评价的主体,发展评价主体多元化。针对课堂上的活动做出自己的评价,例如:在课堂上老师书写单词What’s the matter?但是有同学发现老师的单词What’s写错了,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纠正老师的错误。这样有利于互相促进师生的课堂教学,也培养了学生敢说敢做,勇于向“权威”质疑的品质。

(二)生生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生生评价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形成性评价,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的合作活动开展,学生作为被评价者既是参与者又是合作者。

在英语课堂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应参与评价学生,即可从中发掘同学的优点,也能客观指出其缺点,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同时培养他们调动各种感官善于发现问题。这样既可以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也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也要教会他们做人。

(三)自我评价,发挥学生心理暗示作用

在教学中,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教学各个环节的情况,从而判断其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但在这个过程中少不得学生的自我评价,因为学生作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期望,品德,发展状况,学习行为与结果及个性特征等进行判断与评估。恰当的自我评价会对自身产生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起到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能、乃至发展自我个性心理的作用。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休闲体育 心理健康

高职院校培养方向已从纯粹的技能培训向素质培养方向发展,而心理健康作为重要的人才素质指标之一,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位置。甚至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学生身体和职业的发展,学校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随着90后学生涌入高校,高职学生的生活重心已经从传统的课堂、班级活动和图书馆转向电脑和智能手机,甚至学生把手机比作生命,游戏成为生活的全部。同时,高校恋爱已经呈现普遍化,男生、女生都愿意花大把的时间在自我修饰上,网络沉迷已经成为校园的普遍现象。随之带来的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下降,传统的体育项目已经不能够吸引学生,休闲体育应运而生。

1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1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是: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由于健康是相对的概念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绝对的分界线,因此衡量心理是否健康还是比较困难的,一般而言,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往往采用以下三项原则:第一,心理活动和客观环境的同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在形式和内容上应该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第二,心理过程之间的协调一致性,人的认知、情绪、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自身是协调一致的,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个体准确有效的反映客观世界。

1.2高职教育中重技术专业,轻心理教育现象严重。目前在高职教育中,出现重技术、专业、就业,轻素质、心理健康的局面。高职学生普遍表现为心理素质差、对自己前途迷茫,文化素质较低,非专业知识浅薄,将会影响到技能型人才人格的健全发展,最终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存在缺陷,社会认可率低下。

2休闲体育

休闲体育本身是一种文化形态,是高职院校开展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一般来说休闲体育指人们在闲暇时间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特点是具有自由性、文化性、非功利性和主动性等。对增进健康、强健体魄,预防疾病与康复,提高文化素养与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生活内容与加强人际关系,以及促进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形成等都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休闲体育一般在闲暇时开展,项目形式不拘一格,对场地设施要求不高,强调娱乐休闲、运动乐趣、放松身心。

3高职休闲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1有利于学生乐观情绪与情感的培养

大学校园,是一个小社会,在校园中,学生需要自主生活与学习,需要自己为自己做决定。大学生一个人在学校可能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这些事情会使其心理不悦,长久以往,会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大打折扣。这些负面情绪需要利用一个机会合理地渲泄出来,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够建立起乐观的个人情绪与健康的生活情感。而休闲体育教学正具有这样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休闲体育活动项目,让学生对不良情绪进行发泄,促进大学生心理的纯净与安然。

比如在对大学生进行投掷训练时,教师可以引导大学生将靶子当作是自己心中的愤意,当作自己讨厌的事情或者物体,对其进行投掷,将其打倒。在这样的体育活动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将自己内心的敌对情绪、偏执想法以及强迫性心理消除。同时,在休闲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与学生多互动,多沟通,了解学生心事,切实为学生解决问题。通过了解与开导,教师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找到学习成就,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3.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会使大学生的大学生活更加愉快,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在休闲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团体性活动,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学习任务,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体育技能的理解与应用。体育教学氛围较为轻松,在体育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学生可以学习到一些交际方法,并具有交际练习的机会。大学生可以与他人科学交流,会使其办事成功率提高。促进学生个人生活顺风顺水.减少心理问题。学生在学校中人际关系的状况,将很大程度决定他(她)对学校生活的满意感,可以影响和改变其整个心境。一旦某位学生在学校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发生冲突或出现关系紧张,就会给其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进而造成压抑、焦虑、孤独、精神紧张等不利的心理健康情绪。因此,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和谐的氛围,对待学生要公正,注意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课堂社会”和课余群体性的体育活动与锻炼,以小组合作学习、游戏活动、竞赛为主要手段,通过讲授渗透、创造情景、启发引导、活动体验、总结归因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公平竞争、群体意识法规意识等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纪律感、责任感、集体感、荣誉感、归属感、认同感等。其次,教会学生缓解人际关系紧张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处理问题内因是解决因素,要教会学生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条是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第二条是可以控制和改变自己。再次,教师利用讲授理论课、个别谈心的方式。教会学生利用疏导和宣泄、寻找新的精神寄托、优化自己的个性等方法,缓解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厌倦情绪。

3.3体育运动能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4结语

休闲体育实现了健康身体和健康精神的和谐统一,是完成高职学校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需要。高职学生所学专业和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一般与社会需要直接密切联系,毕业后一般会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其心理素质高低、心理与体魄是否健全就显得十分迫切。休闲体育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有着积极的帮助,学生为了能够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知识素养(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健康的人格和体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岗位的需求。

总之,高职院校休闲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作为高校教学老师,首先应该认识到体育教学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影响这一事实;其次,应该在分析高校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需要和学生的个性,安排一些恰当的教学活动,同时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先进的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以及科学化的管理手段等,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朝着科学、合理化方向发展,并推动高校体育课程取得更大的成效,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卢婷婷.健康大讲堂[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年6月版.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