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范文第1篇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熏陶的主阵地,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子,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学会分析判断。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巧妙引导,尤其是利用重大节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等内容的主题教育,结合学校实际,使学生把握方向,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增强担当意识和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让学生在融入社会之前就形成良好的价值认知。

二、加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职业意识,培养耐挫心理

中职学校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通过自己艰苦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来掌握娴熟的技能,同时,更要让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了解我国当前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各行业都充满了竞争,但同时也富含着成功的机遇,让学生明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原则、用人制度、就业形式,从而树立职业竞争意识,树立创业意识和正确的从业态度。在社会生活中,一些学生由于刚刚走出校门,缺乏经验,加之遭遇生活和工作的不顺,从此一蹶不振甚至走上邪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些学生缺乏应对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另一方面是在他们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忽视心理疏导,让他们缺乏耐挫教育,没有让他们体验过失败,致使他们享受在无忧无虑的校园里,而一旦面对社会、遭遇挫折时,要么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要么逃避,拒人于千里,抑或失去生活的信心,致使自己的人生陷入低谷,甚至走上社会的反面。为此,我们在平常的德育工作中,要不断激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扬起生活的风帆,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面对竞争,我们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应该通过自己的智慧与毅力,去开拓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而不是选择退缩,更不是选择放弃,天地之间,大千世界中总会有适合自己的一片天空。通过这样的教育,耳濡目染,不断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唯有平时不断积累自己,不断锤炼自己,才能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社会的栋梁。

三、用高尚的师德感化学生,铸就美好品格

毋庸置疑,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途中的引导者,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伙伴,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素养,用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通过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言谈举止间生成对事物、对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如针对一些学生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教师通过亲切的交谈,春风化雨,让他们知道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体会,让他们知道,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自己这方面优于别人,可能在其他方面会逊于他人,只有自己从各个方面去完善自己,才会让自己的人生更趋完美。通过这些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师德的伟大。

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塑造学生心灵

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职生;创新素质;思想道德教育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时代向教育提出的要求,作为我国教育体系里的重要一环,中职学校应该顺应时代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适应经济建设的高水平的劳动者。中职生作为我国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力量之一,能否具有相应的创新素质,既关系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和竞争力的保持。无论从教育功能还是从时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来看,加强对中职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培养中职生的创新素质,是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中心任务之一。

一、思想道德教育在中职生创新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1.思想道德教育可以激发创新动机和意识

创新是人性的基本要求,人人都可以创新,创新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无限的,生命因创新而显示出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思想道德教育在促发人们的创造动机、激发人们的创造意向、激励人们的创新追求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意义。思想道德教育中价值观的教育可使学生意识到创新对于人的价值,促进创新意识的觉醒。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不在于观念本身,在于它能促进人们的创造动机,让人们积极投身于创造活动以求价值的实现。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年少期,思维本身就活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新思维的课堂气氛,采取适当的激发手段,激起学生的创新动机和意识,使之进入创新状态,充分发挥想象,激发活跃思维。

2.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培养科学创新的思维方式

创新思维是指主体在创新意识的驱使下,以新颖独创的方法,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整个创新活动的关键。

首先,思想道德教育在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中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培养人的创新思维上。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引领学生探索未知的思维领域,鼓励他们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提倡标新立异。通过发散式思维、逆向式思维、比较式思维和批判式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会求异思维,对所从事的职业有新颖、科学的独特见解,能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本专业中遇到的问题。

其次,在实践能力、人的个性、观察能力等这些与人的创新能力息息相关的品格方面,思想道德教育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思想道德教育宣传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等时代精神,强调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旧有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的解放和对由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的突破。

3.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引导健康向上的创新追求

思想道德教育所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人生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在激发人们的创造意向和创造愿望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激励人们进行更高层次的创新追求。职业道德教育可增强学生开拓创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一个人高度的创造热情。人生理想教育可为人们不断的探索、创造提供精神上的支柱。心理健康教育能使人明白不能低估和轻视自己的创造性和过分低估自己的创造能力与创造需求。

这一系列的教育在帮助学生明白创新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创新的使命感、责任感的同时,还促使他们不断地进行崇高的创新追求。“创新”,是指有利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是一般的标新立异,无论是理论创新、技术创新还是制度创新本身,还是它们的创新成果,都会存在着方向性的问题。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各种活动,对于帮助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态度,进而保证其创新及成果在正确的方向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中职生创新素质的途径

1.认清系统关系,倡导“大德育”观念

创新素质的形成、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思想品德素质与创新素质,都是由各自的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的多维结构,各子系统及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相互制约。应该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确立系统观念,考虑创新素质教育的内容、规格和特点,搞清楚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并且在动态中协调它们的关系。

从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来讲,要彻底转变思想道德教育是德育教师和班主任之“专利”的认识误区,自觉地树立“大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识,即全体教师都是思想道德教育者。不论是领导,还是一般的管理人员;不论是德育课教师,还是一般的专业课教师,都要树立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识,善于在日常工作和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要注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惟有这样,才能在思想道德教育与创新素质培养之间找到结合点,形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教育合力。面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任务,教育者在教育观念上也要实现转变:一是要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会学习和创造为主;二是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三是教师要有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

2.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发挥思想道德教育优势

宽松和谐的思想道德教育环境,不仅会使人感到心情舒畅,而且能够启迪智慧,激发灵感,有利于创新潜能的开发、创新素质的培养。对于思想道德教育者来讲,在创新素质培养过程中,要改变“板着面孔说教”的枯燥刻板的印象,要提高亲和力和可接受性,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创造个性是创新活动的动力因素,它可以促进学生从事创新性的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表现,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就能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提出不同观点,发表不同见解,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勇敢地进行思考、探索,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学生的创新潜能一旦被引导或激活,就可能提高创新能力。这不仅发挥了思想道德教育的优势,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也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3.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

中职学校开设的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为搞好德育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德育课教师要恰当地使用电影、录像、幻灯、照片、录音及计算机等现代科技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通过事先制作好的视听材料取代教师的口讲手写进行教学,创设一种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切实提高德育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利用互联网这一现代化教学方式,也是培养中职生创新素质的必要手段。如开辟网上讨论园地,回答和讨论学生关注的问题,开辟学习的第二课堂,对学生正确引导,保证创新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还可建立师生交流的电子信箱,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及时沟通,特别是对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可“一对一”解决,有利于学生个性和创新素质的发展。创新能力来自并形成于实践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体现在日常的教学中,还要依赖于学生的亲身实践。教师应积极有效地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

总之,要出创新成果,必须有创新的人才;要有创新的人才,必须有创造的思维;要有创新思维,必须依赖于创新教育的开展。在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势在必行。作为思想道德教育者,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民族才能在迎接世界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效率;创新;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033-01

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才的时代。面对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和不断吸取知识的能力。当今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着很大的变革,这也对培养人才提出更进一步的挑战,也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以新的观念来培养人才, 顺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教学必须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用新的观念和不同于传统的方式,实施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我们应该认识到花了时间、投入了精力就应该有所收获;应该在最短时间争取得到最多的知识;而且,应该学最有价值、最值得学的知识;我们还应该让学生懂得运用这些知识来进一步学习和创造。要做到这些要求,用新的观念和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一、从学生适应教师教到教师适应学生学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活动,要搞好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配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教师讲起来头头是道,学生接受起来也不费什么力气,因为学生踏着教师的足迹,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障碍都被教师在讲课中一一扫除。但是,学生的实际水平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遇到稍有变化或结构比较灵活的数学题,仍然束手无策。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以教师为主体,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自己没有多动脑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发挥,只是机械的跟着教师走。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水平也不同。因而学生考虑问题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的想法和思路去思考,学生有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所以要学生适应教师教的要求而学的话,学生学起来难免感到苦和累。相反,教师去适应学生学就会避免类似的许多问题。学生能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去获取知识,同时也学到了学知识的这个过程!这就更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避免死记硬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学的目的落脚到学生学习知识上。要尽量避免学生跟着教师的脚后跟去“拣”那些教师扔出来的抽象、枯燥、乏味的知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己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去发现、吸收无穷的知识。这样,学生的视野可以更加广泛,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的浓厚,获得的知识会更多,效果也会更好!

二、从教了、学过到教懂、学会的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花了时间并不意味着有所收获,教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理解或掌握知识,教师应该把教的落脚点放到教懂、教会上。因为无论采取怎样的过程和教学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学生学到知识,让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内容教了,在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下,是远远不能达到要求的,所谓的教懂、学会就不光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求能力上得到提高!真正的懂要求学生不仅会做,而且还能做到举一反三,弄清来龙去脉,甚至学生会自己改造知识,推广!同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学懂,学会。如果学过的知识不会用,学了而没有掌握,是毫无意义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和学的目的落实,投入一分钟时间和精力,就得争取有一分钟收获!应该认识到在教室里“苦苦”的学40分钟而没有收获与不学或未学根本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有花时间教与学的同时,做到真真正正教懂、学会才有价值!因而,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要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三、从学知识到学会怎样学知识

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学会生存,才能够在不断变化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才能赢得发展。从世界发展的形势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知识的获取,科技的进步和教育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当今是知识经济世界,教育已成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产业和动力源,传统的“应试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社会对人的终身教育和自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教给学生学习之策略,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就像战争中的谋略一样,数学学习策略[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为达到数学学习目的而使用各种方法、技巧和法则,其重点在于运用数学学习方法。讲究学习的策略,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的因素,也是创造性学习的体现,也是未来终身学习的素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着眼于未来的“自我可持续发展”对数学素养的要求,在教学时应教给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数学学习策略;这也是学好数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因而,教师可以:(1)指导学生掌握常规的学习策略,即与课堂教学相应的基本学习方法,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四环学习法,“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等。还要重视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探索和发现创新的能力。(2)在掌握常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学方法。一般的数学方法有:数学思维方法,包括逻辑思维方法和非逻辑思维方法,如归纳猜想法、联想类比法、分析法、综合法等;数学工具法,如变换法、辅助图形法等;数学模型法,如代数法、几何法、三角法等。其中,数学思维方法中的综合法教学,注意一法多用,能使学生对同一类的数学问题,有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方法,使之克服解题的盲目性,透过不同现象抓住其本质。同时,通过“做一题,解一类”也有助与培养学生创造性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总之,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指标,是学习能力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注重教给学生数学学习策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鼓励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就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素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让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M]上海三联书店 1998

2、钟志贤,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M]科学教育出版社 2003(3)

3、唐润海,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之策略[J]柳州师专学报 2002 17(3):112

4、黄玉成,提高数学预习效率的方法ABC[J]数学教学研究 1998 (6) 7-8

5、何敏忠,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宁波大学学报 1998 (3) 85

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想道德;素质;方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怎样使语文教学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应根据思想道德教育对青少年的要求,结合语文这门学科人文性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一、形象感化法

爱因斯坦说得好:“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这是1935年,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对其高尚人格的衷心赞扬,这些话很深刻地说明了形象感化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语文课文上有许多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善诱的孔子,憨厚善良的阿长,迂腐穷酸的孔乙己,见风使舵的奥楚蔑洛夫――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更易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从正反两方面以榜样的力量推动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人物的时代背景,多方面、多角度地分析这个形象,让学生更觉人物的真实可感,易于从文章人物本身的魅力中接受其思想品质,并在实际生活中潜移默化,成为具体行动的指针。

二、细节深究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在学生心灵深处,无时无刻不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如果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开掘学生的这种心灵“愿望”,进行诸如细心品评深究课文中一些词句语段等方法,往往能让学生深入领会蕴含其中的思想道德观念。陆游“尚思为国戍轮台”中一个“尚”字,勾画出一个身处僻野、疾病交困却苦思为国立功的爱国诗人形象。《我的叔叔于勒》中“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包含着多么迷惘愤懑的感情,这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亲情和金钱关系强有力剖析。

三、迁移综合法

综合,即把具有同类或相反类别思想道德方面的人物、语言等归结在一起,比较总结出其共性和不同的地方,从而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和感悟;迁移,即可以是文本间的比较联系,也可以把触角伸向生活和社会,以文本的力量指导自己的言行,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规律”。我们可以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励志的古诗文名句归纳在一起复习记忆,更易于激发学生忧国忧民、立志奋斗的壮志豪情。可以把孔乙己与范进、胡屠户与奥楚蔑洛夫综合对比,就会对封建社会,对十九世纪的沙俄,对我们当今社会应做怎样的新型人才有更深刻全面的认识。教学《故乡》,我们可以迁移我们现在火热的农村生活和农民精神面貌,可使学生感受到新时代农民的幸福生活和新的追求。

四、情感熏陶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教学中若能创设一定情境,把这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化为特定的情景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作者所处或所设置的情感世界中,就能对其思想道德培养起到促使感悟或潜移默化作用。如学习《马说》,通过反复诵读“熏陶”,引领学生走进一千多年前的韩愈和唐朝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对现代社会人才观的新认识,增强学生成为优秀人才回报社会的坚定信念。

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范文第5篇

各位市领导,各乡镇领导:

近年来,随着××镇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个体私营企业迅猛发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我镇。这支庞大的暂住人口大军在我镇经济建设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全镇现有常住人口4.6万人,截止9月底,暂住人口登记做证数已达3.2万人,这些人员来自全国20多个省,700多个县市,10多个民族,其中50%只有小学文化,40%具有初中文化,其余10%包括具有大、中专学历的人和部分文盲,总体文化素质较低,法制观念淡薄,各类抢劫、偷窃、斗欧闹事等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给我镇的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环境整治等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我镇党委政府狠抓外来人口素质教育工作,认清形势,理清思路,创造了一系列载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努力提高暂住人口思想道德素质。

一、大力开展外来人口思想道德教育

20__年,全市开展了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我镇针对外来人口众多的实际情况,花大力气,下大工夫抓好外来人员公民道德教育。

(一)找准切入点,确保教育工作有的放矢

开展外口公民道德教育不仅仅等于在大街上挂几幅标语,也不仅仅是开几次会议,做几次讨论,要切实做好教育工作,首先就是要找到教育的切入点。外口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就在外口集中的大型企业和集居地。要使每位外来人员都受到教育,就必须深入到这些地方去开展工作。

(二)活动多样化,促进教育工作生动有效

1、从点入手,树立典型,以点带线

一是开展了评选外来人口“优秀工作者”活动。我镇3万余外来人员劳动大军在各个岗位上涌现了各类型的先进人物。为了宏扬先进,表彰优秀,我镇开展了评选十佳外来人口“优秀工作者”活动。经过各企业、有关单位的层层推荐,最后联评,十位来自江苏、安徽、湖南等地的外来人员获得了“优秀工作者”称号。这次活动,在表彰先进的同时,大大激发了其他外来务工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二是开展了推选外来人口“形象使者”活动。我镇共推选了30名遵守公民道德规范的外来人员为“形象使者”。在授章仪式上,这些“形象使者”表示,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加第二故乡的文明建设,为外来人员作出表率。他们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在“五一”期间除杂草、清垃圾、清除非法广告;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帮助他们打扫卫生、整理房间。

通过这些推荐典型的活动,让广大外来人员看到了自己身边的榜样,一股学先进、争先进、赶先进的文明之风在我镇兴起。

2、从线入手,局部培养,以线带面

一是引导广大外来人员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此,我镇在企业中推选了6名文化素质较高、道德修养较好、有一定宣讲能力的外来人员组成公民道德宣讲组,分别在外来用工较多的“海路”、“万事发”、“远大”、“三开”等企业进行巡回演讲。演讲以“热爱第二故乡,为创建文明城镇作贡献”为主题,用通俗的语言,发生在外来人员身边的具体事例,向广大外来务工者讲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规范要求。

二是召开座谈会,与外来员工进行面对面交谈。提出“本地青年、外地青年,都是有为青年,第一故乡、第二故乡,都是创业之乡”的口号。倾听外来员工的心声,解开他们的思想疙瘩,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和本地青年一样都可以成为优秀青年,除去他们的自卑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觉公民道德教育规范。

三是号召各村,企事业单位在外来务工人员中积极开展联欢会、体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面貌,使他们自强、自立,自觉提高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