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设工程管理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字: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Abstract: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driven by the country's construction industry also occupies a broad space for development,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also improved, all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lso has a strong security. But in the success achieved at the same time not ignore,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non-standard phenomena,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issues highlighted more. In this paper,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related issue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words: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problems; 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TU2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稳步发展,很多工程建设企业将自身工程质量管理和本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不断深化质量管理目标,开展质量监管活动,并通过质量策划、控制和改进等措施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全程的监督和管理。通过这种管理方式,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能够忽视这其中的问题所在,本文就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出发,论述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影响的解决措施。
1.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特点
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在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任何的工程施工都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开展其他活动。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质量管理方案策划难度较大。一个建设工程施工项目涉及到的资产基本上都是上千万甚至是几十亿,通常情况下,业主为了便于控制,将建设工程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分项,但是每个分项涉及到的资产投资也相对过大,这是建设工程的普遍特点,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在质量管理方案规划上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因为作为质量管理者和管理方案的策划者,必须要具备丰富的建设工程项目的专业技术知识,能够熟知每一个施工环节的施工工艺和技术特征,并且对于施工现场的环境有足够的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质量管理。同时由于建设工程的规模较大,工程划分有一定的难度,这样也给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第二,管理过程中必须要确保工程项目质量一次性达标。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的每一道工序和环节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环节的质量将会影响到下一环节的质量,因此说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质量要一次性达标,否则将会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
2.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不完善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要想顺利的完成,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的支持,这样才能够对质量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当前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由政府管理体系和社会管理体系两部分组成,虽然这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保障,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二者不能够实现协调发展,不能够将积极的作用充分发挥,且除了这两种管理体系之外,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和管理模式缺乏规划建设,影响了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2管理者缺乏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技能
管理者的经验和技能是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观因素,具备此因素,管理者能够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的促进质量的提升。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者的经验不足,技能普遍偏低,整个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不高,影响了管理工作的开展。加之各管理者对于自身的管理责任不明确,部门内部也缺乏系统的管理规范,使得管理者存在着消极怠工的现象,责任感较弱。
2.3 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监督不到位
监督环节能够更好的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监督工作要贯穿在管理过程的始终。但是调查发现,工程质量管理监督工作的范围过于狭窄,仅仅局限于施工阶段的监督,且只是依靠在施工阶段对建设工程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这样一来,监督工作根本没有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加上监督模式过于单一,也影响了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
3.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上文中分别分析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想更好的发挥管理功效,就需要紧抓管理特点,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问题的发生频率,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3.1建立并完善质量管理体制机制
完善的质量管理体制机制,是确保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一环,对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实行责任制,使得每个管理者都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要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还需要将质量管理工作看成是建设工程管理工作这一大系统中的小环节,并且要不断的完善整个大系统中的各项政策,例如建筑市场的管理制止、投资项目的法人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工程施工单位的管理和准入制度、工程竣工验收制度等,将这些制度和质量管理制度相结合,这样可以通过每个管理机制的共同作用,提升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更好的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作为质量管理领导者,还需要完善项目投资考核机制,建立管理者奖惩机制等,更好的挖掘管理者的潜力,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和工程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增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社会保障能力,实现质量管理工作的法制化,也是完善质量管理机制的过程中不能够忽视的一个环节。
3.2 不断提升质量管理者的技能水平,丰富管理经验
作为质量管理者,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还需要熟练的掌握质量管理工作的流程和方法,对于和质量管理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也要有足够的了解。但是从上文的论述中可见,质量管理者在这些方面都还有欠缺,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说需要加大教育和培训的力度,不断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从整体上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在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具有针对性,要有重点的进行培训,并且把提升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除此之外,还需要增加实践管理的机会,使得管理者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可以应用到实际的质量管理工作中,丰富其管理经验。而作为管理者自身也需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
3.3 建立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提高工程整体质量
建设工程质量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建设、施工材料以及维护等因素都会对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必须要在管理的过程中加强监督,防止疏漏之处。要建立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以保证建设市场的良性运作,从而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就需要树立起系统全面的工程质量管理理念,并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系统化监督,建立起各建设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且要严格的遵循监督程序,明确监督的任务、内容和职责范围。
结束语:质量对于建设工程项目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是十分关键的。经过不断的发展,我国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质量管理经验,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还是存在问题,导致了一些建设工程质量隐患的存在。本文就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出发,对管理的特点、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够对今后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起到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英爽 王星魁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 现代商业,2011年第18期
[2] 王宇辉 对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科学之友,2010年第08期
[3] 先勤 业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第24期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安全监督;管理
在水利工程建设进程中,各参于建设主体和各管理主体在相关法规约束下,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水利工程的生产安全进行监督管理的组织模式及其运行保障机制,共同构成了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进程与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水利工程基本建设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将过去投资领域以政府投资为主、指令性投资计划为基础的政府直接管理模式,转变为以企业投资为主、政府宏观调控引导的模式,逐步形成以投资主体决策自主、风险自负为基础的市场调节资本配置的机伟。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已得到全面实现。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逐渐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市场化和以流域性公司负责的多项目开发管理格局。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项目多具有建设规模和投资巨大、工期长、涉及专业多、牵涉范围广、参建单位多等特点,在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建设管理模式下,对水利工程项目法人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从政府全面行政管理,到建设单位质量安全管理政府督察结合,最后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的政府监督的三个发展阶段。时至今日,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体系。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现状是:现行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是
1997年就已的,相对于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其内容显得尤为落后,甚至存在种种问题,这就使得国家法制法规对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缺少具有专业性、针对性、乃至可操作性的法律。其次,改革开放以来,因为我国在水利工程基本建设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各级水利工程行政主管部门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各地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也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组织形式。也正因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不够统一,最终仍然导致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机构难以实行统一领导。众所周知,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其关键之处在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法规制度的执行,然而目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却存在着执行困难的问题。例如,在水利部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正式更名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总站后,国家管理部门虽然相应地增加了水利工程建设中安全生产监督的职责,却未能相应的增加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人员与其对应的费用,甚至缺乏行之有效的安全监督工作规范准则,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影响了水利工程安全监督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完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借鉴国外先进工程项目管理经验
为了提高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水平,规范项目法人的建设管理行为,国内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实践中,可有效借鉴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经验,以完善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针对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现状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国外先进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实施严格行政许可制度。
调查显示,为完善市场管理,发达国家采取在管理过程中依据法律法规对专业组织和专业人才实施注册许可制度,并对工程项目管理实行项目的申报建设许可、施工许可和使用许可制度,甚至在生产过程中,严格实施检查检测、质量认证、安全检查制度,进而实现政府对项目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的全面管理。例如,结合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实际情况,要求政府应对所有水利工程实行强制性监督审查,并根据保证质量是否合格决定是否颁发“工程投入使用许可证”,并保证任何工程在得到政府相应部门的使用许可之前,均不得投入使用。
二、大力健全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法规体系
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工程项目管理经验,不难得知,只有以严格、完善、统一的法制为基础,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例如,可以以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法律为依据,对工程技术和管理的实施程序及细节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细化法律条款,大力建全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法规体系,从而更有力地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实施。
三、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前文已经提到,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体系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便是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结合国外先进的工程管理理念与我国水利工程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水利工程监督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健全水利工程法规体系;理顺政府在工程中与施工方的管理关系;规范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四、加强专业人士和行业协会的作用
分析国外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非常值得我国借鉴的一点就是:加强专业人士和行业协会的作用。这些专业人士和行业机构可以是经过国家认可并以专业人士为核心的非政府安全监督组织,他们的加入,无疑对加大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方面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从而使得工程的建设质量也有进一步的保证。
总之,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加深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研究,进一步进行对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有重大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戴金水,徐海升,毕元章,著《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年
[2]彭立前,著《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年
[3] 石庆尧,著《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理论与实践指南》[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年
[4] 中国水利工程协会组织,著《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概论》,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施工安全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为确保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加强建设工程法规建设。国家先后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规,并制定修改了相应的配套技术标准和规范。同时,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各项规定。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初步健全。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业的“诚信制度”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意外伤害保险开展缓慢。企业安全生产信誉与市场准入制度脱节。此外,政府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对施工现场违规生
产处罚尚未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未能及时对违章责任主体实施处罚。信息管理展开缓慢,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发展的建设市场安全生产的管理需要。
2.部分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为赶工期在领取施工许可证前擅自开工。这给政府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管增加了难度。少数建设单位工作人员对工程安全生产不够重视,认为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的事,未能及时督促其它参建单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部分建设单位为降低工程造价,不按规定支付安全生产措施经费,造成施工单位在安全防护投入方面经费保障上的困难,对安全生产影响很大。
3. 少数设计单位未能对复杂地质构造、不利的自然环境和施工中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可能危及施工生产安全,需提出专项安全措施。对建设过程中安全状况实施跟踪管理,出现的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提出处理方案,不能从技术支持上提供安全保障
4. 监理单位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普遍不到位。部分监理单位对建设单位只抓进度不管安全的现象持迁就态度,怕处理不好关系影响今后工程监理任务承包和其它工作的展开;有的监理人员对安全生产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未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提出的整改意见针对性不强。未能有效指导施工单位做好各项安全防护工作。
5. 多数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不扎实。从事建筑活动的施工企业,对有些工程项目部管理松弛,普遍存在以包代管现象。部分企业不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近年来建筑领域大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而建筑行业从业人员75%以上为农民工,企业安全教育和施工技能培训不能满足需要。多数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审批滞后。大多项目部编制的应急预案、施工用电、消防方案可操作性不强,未能有效指导施工,未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一旦出现险情无法按预案展开排险。部分项目在高支模搭设和基坑开挖中未按施工方案实施。安全防护用品未按规定进行检测。绝大多数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往往会千方百计降低安全生产成本,减少安全生产防护方面的投入,甚至冒着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风险强行生产。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监管重点
1.建设主管部门应积极推进建筑行业“诚信制度”的建立。完善建筑企业诚信档案,建立全国统一的行业管理信息化平台,采取信息化手段记录监理、施工企业(含项目经理、监理单位项目总监)在建设过程中安全和文明施工情况及不良市场行为,并进行曝光。在工程招标和资质年审中进行量化扣分,从建筑市场准入上严格把关。理顺处罚的渠道,建立联动处罚机制,按现行建设工程管理法规及时实施对参建各方违规行为处罚,确保各项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积极推进“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建立劳务管理机制。组织参建人员安全生产教育,使员工掌握安全技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 施工现场执法监管人员要认真做好工程开工前的安全生产交底工作。建设过程中加大抽查力度,督促参建单位及时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消除危险源。努力减少一般事故,杜绝群死群伤等重大事故。①严把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关。针对监督员在工程监督中监督工程量大、范围广,只能对工程安全生产实施宏观监控的特点。监督人员应认真总结各类工程的安全生产的监督经验,按不同工程的特点分析危险源,根据现行建设工程管理法规、技术标准、规范我县有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规定,制订有针对性的监管预案。在安全生产施工许可条件审查中,就建设、监理、施工各方项目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参建人员的安全教育,毗邻建筑物、地下管线、架空高压线的防护,安全生产专项方案、安全措施费使用计划、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等编制和审查、审批。②在工程建设过程的日常巡查、抽查中要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开展工作:首先,抓施工单位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各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督促各项目部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按规定选配有较强责任心、敢于管理、有安全生产实践经验和资质的人员担任专职安全员。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将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形成全员管理的格局;第二,严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上岗作业。劳务工人特别是新进场的工人必须经安全教育培训才能从事相关劳务;第三,抓大型设备、机具的使用安全检测。对塔吊、物料提升机和外用电梯一律要求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安装后进行登记备案。严格设备进场的性能检查,严抓安装就位后验收,保证施工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杜绝设备运行中的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确保施工设备和机具的使用安全;第四,抓好防高空坠落。严格检查楼梯口、进出口、洞口、井口和预留管道口、井字架进出料口等的围蔽情况。脚手架搭设外立杆内侧必须设置密目式安全立网,1.2m高防护栏杆和0.18m高、厚度不小于10mm的挡脚板。施工作业层须满铺固定脚手板。结构施工层楼面、电梯井内应每隔三层并最多隔10m设置一道安全平网防护。在个人防护方面,要求施工单位给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人员配安全带;第五,高支模安装必须符合规范并保证现场搭设与方案相互。高支模安装后,必须组织经有关建设各方进行专项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钢筋绑扎中堆料不能过于集中;第六,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并按规定履行审批。施工过程中每天在工人下井施工前,必须对井下气体检测,方可下井施工。开挖过程中要严防塌孔事故的发生。当设计孔距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应采用跳挖的方法施工,发现流砂应停止人工开挖。同时,注意临时施工用电安全,施工现场配备应急抢险器材;第七,深基坑工程。开挖前必须检查围护结构是否经检测合格,入岩强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并通过验收。基坑深度超过7米的工程项目,施工专项方案必须通过建设主管部门认定有审查资质单位审查,并有应急措施后方可施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对深基坑实施动态监测。同时,基坑临边负荷要符合设计要求、坑边、坑底应有组织排水、护壁止水要达到设计要求。
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管中通过定期、不定期联对重要部位重点检查、危险部位进行反复抽查,督促参建各方切实执行建设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的强制性条文,整改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
油田地面工程与石油开采工程有较大的关联性,油田地面工程中包含管线敷设、石油储备以及石油开采等多项工程。这些工程的施工质量都会对油田开发造成一定影响。油田地面工程中的一系列工程,都是在石油开采之后,对其进行处理,如操作不当,必然会引起油气的泄露,对施工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也会给施工人员带来一定的危害,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的质量做好有效的管理具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一、对油田地面工程建设发展现状的分析
石油在资源分类上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尤为珍贵,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我国的建设事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现已成为人民生产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衡量一个国家财富的重要标准就是石油量的大小,因此各国都在加大资源的开发力度。我国是石油大国之一,相关的石油行业也发展较为迅速,其能够得到较快发展的重要依据就是油田地面工程的有效建设,由此证明,一个企业发展的快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质量的制约。如工程建设的质量达不到要求,在投入使用后,就会引起一定的安全事故。现阶段,在油田地面工程的建设上,需要在相关工作人员实地考察通过后,才可以开始设计图纸以及开展经费预算的工作,图纸设计还需要经过层层把关,达到最终审核的标准才能够投入使用。传统模式下,在工程建设上,一个企业需要完成工程的勘测、设计以及施工所有工程,在多年的应用中,带来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这就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变革,以使油田地面工程的建设得到保障。为此,工程管理部门就需要加强管理,认真核实每一个环节。石油企业间也开始将新的管理模式应用于实践中,并加大创新力度,以使我国的石油建设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有效发展。
二、对油田地面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尚未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质量监管政策不严
在油田地面工程建设中,缺乏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且有较大的变动性,在对企业的监管中,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同,对企业不良行为的判断也会不同。此外,现阶段的新技术以及新工艺不断涌现,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还不能及时有效的出台相关管理政策,质量监督标准无法适应时代的变化。
(二)质量监督形式较为薄弱
在监管一个企业的工程质量时,巡回监督是应用较多的方式,当有质量问题出现时,处理方式就是单纯的处罚。现阶段,仍然没有较为完善的市场手段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管理,致使建设方以及施工方对政府产生的强烈的依赖感,自觉提高质量的积极性较弱。
(三)监管人员的素质相差较多
对于油田地面的建设施工,由于工程较大,所需施工人员也较多,所以就会存在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不同的现象,监管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没有较为专业的监管人才,人才结构上存在较大的缺陷,导致监管力度不足。在石油工程的监管人员中,只有少数的人员具有高级职称,大多数工作人员刚刚开始在质检岗位工作,没有丰富的工作阅历,现场经验也不够丰富,无法将自己所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用于实践当中,致使其自身职能无法进行施展,对工程质检工作带来一定不便。因各种原因制约,无法有效发挥质检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还有些人员的专业与实际工程不对口,人才较为稀缺,结构也欠缺完善。
三、提高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有效办法
对地面油田工程建设质量的控制,还需要得到质监部门的支持。也就是说,能够有效提高工程质量的方法就是加大质量监管工作,但现阶段,我国的油田地面工程监管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工作人员应将施工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具体方法为:
(一)对油田地面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加以重视
油田地面工程建设企业应该对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加大监督力度,充分认识到油田企业生产以及发展中质量管理的实际意义。对工程建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做好质量监管工作,特别是针对施工材料的选购以及质量控制需要重点进行管理,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的同时,还能够最大化的降低工程成本,将成本、进度以及资金等方面的管理协调好。
(二)完善地面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地质勘察、建设决策、材料选购、工程设计、施工加之后期的维护管理等都是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应该一一进行解决。首先,应该确定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职责,以油田企业地面工程管理部门的责任范围以及工作要求为依据,对各个岗位的规范要求以及考核标准进行制定,使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够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
(三)提升质量监管人员的素质
在油田地面工程管理工作中,监管人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能够有效提高工作质量的根本就是提高质量监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可以利用定期集中培训的方法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使其能够对工作更加热爱,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结语
油田企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就是油田地面建筑工程,企业发展的快慢直接受到油田地面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的制约。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应该充分发挥质量监管部门的智能,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以使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春芳.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
[2]崔岩.论加强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具体策略的研究[J].化工管理,2014,(36).
摘要:完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从转变质量监督管理理念出发,探索新时期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模式,希望能够给政府质量监督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政府质量监督,巡查监督,监管新模式
Abstrac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supervis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starting from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philosophy, to explore the mode of monitoring the quality of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new era, hoping to give the government of Quality Supervision,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help.
Keywords: government supervision, inspection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 of new model.
中图分类号: TU7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设工程项目与广大人民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连, 投资大, 涉及面、带动幅射强, 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形象。如何能动地运用宏观监控与管理, 适当向微观监控延伸,是当前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特点及其质量监管现状, 以加强事前事中动态管理为基本思路, 探索新时期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新模式。
1转变质量监督管理理念
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要转变理念, 转变职能, 严格依法行政, 不直接指挥、调控建设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也不插手建筑企业内部的管理, 使企业能真正按市场经济的规律组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调控, 建设主管部门首先应挣脱部门管理的约束, 对不同所有制、不同隶属关系、不同地区的所有市场主体,无论是发包方、承包方,还是中介机构,都要一视同仁,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同样的保护, 为他们创造一个在相同的条件下展开公平合理竞争的宽松外部环境。
同时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深化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从大量的日常事务中摆脱出来,集中力量履行好决策性职能和宏观调控职能, 研究有关产业经济,制定产业政策, 规划产业战略, 促进建筑生产力的发展。将过去包揽的许多不应由政府管的事交出来,有些属于企业自主经营范围内的事,应直接交还企业去办, 有许多属于企业间的公共事务或服务性事务, 交给行业协会承担。使政府致力于管理好必须由政府管的事, 改变不作为、滥作为和封闭分割管理、政出多门的状况。
2由定点监督向巡查监督转变
改革现有工程质量监督方式, 逐渐将定点监督向随机巡回抽查监督过渡。质量监督人员到现场不是直接控制工程质量或进行质量把关, 而是为了发现责任单位主体的违法行为, 并加以处罚,目的是确保企业和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正常运行。质量监督机构的随机抽查,是在各方责任主体对实体质量有合格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主要目的是复查。因此, 实施巡查制度,既强化了对建设工程各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 也在管理中进一步体现了各责任主体对建设工程应承担的质量责任。
3建立建全各参建单位质量保证体系
按照《工程质量管理监督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 抽查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情况。依照《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审查表》规定的内容, 对参建各方在施工现场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认真仔细地检查。
3.1施工企业
重点审查施工许可证和施工组织设计审批手续的完备性;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质量责任制落实情况。具体审查质量管理目标、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措施、质量管理人员数量和素质、检测和试验机构的设置等内容。对审查发现有不满足要求的, 要向施工单位提出书面整改意见, 限期修改、补充和完善, 并作为考核施工现场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建立和健全的依据。
3.2监理单位
着重审查受监项目的《监理规划》与《监理实施细则》, 审查现场监理结构设置的合理性, 总监、总监代表、专业监理工程师等派驻现场的主要监理人员的执业资格、现场检测能力配备情况,《监理规划》与《监理实施细则》编写的深度, 是否满足受监项目的现场监理管理的要求等。
3.3建设单位
重点审查建设单位规划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规划图、抗震设计专项审查、节能审查、土地使用证、劳动保险、合同是否齐全,是否存在未批先建,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未经审查或者审查,擅自施工的。当前应突出建筑节能、抗震审查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建筑节能设计、抗震设计的强制审查力度。对不按要求上报不良行为记录和重大事项或故意隐瞒不报的,要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予以通
报,并依法进行处罚。
3.4勘察设计单位
主要审查受监项目的勘察、设计负责人和派驻现成勘察、设计单位代表的专业技术职称和执业资格证明资料。
4充分发挥“企业自控”和“社会监督”作用
虽然对照相关检查表格检查具有一定可操作性, 但不是我们工作的全部。我们应当着重监督检查受监项目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建立的内部质量管理机构的运行效果, 充分发挥“企业自控”和“社会监理”的作用,保证工程质量。
主要监督检查现场各项质量检查验收制度落实情况以及检测(试验) 仪器设备和检测(试验)方法、手段的合法性等是否按监理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监理规划》、监理合同或施工合同等质量管理技术文件要求完全落实到位; 督促检查参建单位的现场主要质量管理人员的到位情况并跟踪检查; 督促各参建单位严格按照质量监督管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认真履行各项质量技术管理工作程序; 督促受监项目的质量保证资料,要与工程进度同步收集、整理, 严格执行建设部《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确保工程资料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
5加强监督管理工序、部位及单位工程
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制度,认真做好工序、部位及单位工程质量自检和内部检查验收工作, 及时通知建设、监理、勘察、设计代表进行质量验收并办理有关签认手续。
监理(建设)等单位的按规范要求严格质量验收, 是确保工序、部位及单位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所以, 监理要加强旁站、巡视、平行检验力度, 对整个工程
施工过程实施全面质量控制。
作为质量监督机构主要监督检查上述验收程序落实情况, 并根据工程结构部位重要程度及施工现场质量情况, 借助必要监督检测手段, 对工程中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结构工程的实体质量进行随机抽检。重点抽查结构尺寸、重要隐蔽项目、主体结构实体及主要构件强度等。
6完善检测试验见证取样程序
加强检测机构的监督检查, 采取有效措施规范质量检测行为, 严肃查处出具虚假报告等不良行为, 保证工程质量试验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试验结果是控制和鉴定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 所以, 试验检测工程实体质量, 要坚持“尊重科学, 尊重数据”, 正确评价工程质量, 是监督管理重要原则。通过监督抽查发现试验管理程序上问题, 一定要及时予以查处, 以确保工程试验的见证取样及平行检测能准确、有效、及时地控制工程质量。
7监督管理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处理情况
鉴于政府工程特点, 工程质量影响因素多且复杂, 往往整个工程尚未完工实际就有部分功能提前投入运行使用, 所以工程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 甚至于质量事故。对发现的质量问题, 首先监理单位、质监机构要对施工单位发整改通知、停(返) 工通知等,责令施工单位彻底整改。这方面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是问题的回复和复验。
对于质量事故, 作为质量监督机构重点监督事故发生单位是否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报告和处理工程质量事故。如属重大质量事故必须按照建设部3号令实施的《建设工程重大事故报告和处理程序规定》规定的程序进行报告和处理, 并严格按“三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好每一起工程事故。
8展望及建议
政府质量监督作为一项法定制度,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对工程合理使用期满后的质量确认以及使用中遇到意外损害后的质量确认等,缺乏相应管理制度。从监管的质量主体方面来讲,我们对质量形成过程中,直接质量责任主体的行为,规定得比较明确,而对间接主体行为的规定就不全面,对工程使用人的质量责任没有相应规定。从工程质量监督制度体系上来讲,在某些环节上还存在制度缺失,如工程使用后意外损害和合理使用期满后,工程质量没有相应中介机构予以确认,也未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因此,尽快构筑质量监管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的制度体系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梁海.对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8,34(2):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