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能制造工程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建筑规模越来越大,且建筑能源占总能耗的35%左右,建筑已成为我国三大耗能大户之一,同时建筑业的节能潜力也是巨大的,本文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对建筑节能的问题做详细讨论。
关键词:
建筑节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建筑节能技术的使用涉及到建筑技术、能源技术、材料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等,同时也涉及到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工程管理、政策法规等诸多部门,可以说建筑节能是一项全方位综合系统工程。因此建筑节能不仅仅依靠建筑师的节能设计,还需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以及高技术含量的节能材料或产品,促使建筑业向低能耗甚至零能耗的道路发展。
1建筑节能和建筑工程造价的概念
1.1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工程的规划、建筑设计、建筑工程施工、建筑物的使用等过程中,依据节能标准,使用节能技术、节能型工艺、节能设备、节能材料以及节能产品等,提高建筑物保温隔热的性能、采暖供热以及空调冷暖效率,同时提升建筑物的用能系统运行管理,且使用可再生能源,加大室内室外的能量交换热阻,从而减少供热系统、照明、空调以及热水供应等产生的能耗。
1.2工程造价
建筑工程造价是指在某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也就是建筑物从筹建到建筑工程竣工验收交整个过程所使用的费用。
2建筑节能与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
2.1两者基本目标一致
建筑节能是在资源需求量日益加大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建筑结构能源的使用效果,同时降低建筑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以最小的能源消耗代价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而工程造价管理是通过运用科学地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在保证建筑物质量的前提下,创造建筑行业最大的经济效益。这里可以看出,建筑节能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2建筑节能技术为工程造价管理指出要求和思路
建筑节能的理念提出的时间不长,而工程造价管理也是一样,在建筑节能的发展过程中,通常会给工程造价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及融入新的想法。建筑节能涉及到众多新项目、新技术、新设备等,这就要求工程造价管理也要跟进变化,
3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对建筑节能的意义
建筑节能离不开周密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在建筑节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这与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开展的好坏有一定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节能建筑与工程造价在能源、水源、材料的节约及技术含量上都有重要牵连,无论是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等,都需要通过工程造价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满足节能建筑的建设要求,同时编制有效的管理机制服务于造价管理以及经济核算等;②建筑节能包含的新材料、新设备以及新技术,因而需要的资金更多,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4建筑节能成本控制内容
根据节能建筑全寿命周期的造价管理分以下五个阶段进行成本的控制。
4.1决议阶段
对于节能建筑项目进行出资预算决议阶段的造价成本研讨和论证,制定出较为精准的成本造价,同时做好项目预算的检查,确保在施工阶段未超出计划操控额。
4.2规划阶段
节能建筑工程项目步入规划阶段,做好项目实施详细措施,这个阶段的工作对于建筑工程的造价有较大的影响。
4.3施工阶段
建筑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也直接影响整个工程造价,同时也是施工单位能否从中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在施工成本控制上严格把控节能材料质量以及用量,同时对材料供应商的报价有所掌握。
4.4运营维护阶段
建筑项目正式运营和维护阶段也是出资方的经济效益回收阶段,在达到节能减排目标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运营维护计划,采用科学经营手段和维护技术,对已投入运营的设施设备进行统一、全方位节能管理。
4.5拆除与翻新阶段
建筑物拆除和翻新阶段产生的成本主要是在废渣处理、循环利用上,很多建筑废渣中木材和有色金属等占总量高达3/4,因此回收利用的空间非常大,而节能建筑在规划、施工上采用了环保材料,因此在拆除回收建筑物废渣上花费的成本低。
5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与措施
节能建筑项目主要目标是能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并以最小的能耗和现有的资源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建筑节能,一方面要研发节能材料以及开发再生能源以降低能耗,另一方面可提高能耗系统的效率,以使终端能耗降到最低。当前我国建筑资源利率低较低,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
5.1实现建筑节能的相关技术
在建筑节能上采用以下几种技术:①增强建筑物外墙、屋面以及门窗等建筑结构保温隔热的性能;②减少对制冷、照明等设施运行的能耗;③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虽然在建筑节能上采取以上措施可能会造成建筑造价的提升,特别是在建筑物屋面、外墙及门窗这三种结构采取的节能措施,造成节能建筑比非节能建筑的成本造价多10%左右。但相关研究表示,在建筑物六层以上,建筑成本造价会不断的减少,因而节能建筑增加的成本造价并不会高,不但改善了人们居住环境,还可以节约人们居住使用的成本。
5.2达到建筑节能的措施
5.2.1建立“全过程成本”管理思路
全过程成本是指建筑物建造成本和建筑物的有效使用周期内日常的维护运行以及消耗成本这两部分费用的总和。从全过程成本的定义可以看出节能建筑的成本是由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组成。建筑物的全寿命分建造期和使用期,从这层意义上讲,当前的造价管理机制已不适用于节能建筑,如今的工程造价管理必须建立起全过程成本的理念,对节能技术要有及时的更新,同时工程造价也要公开透明化。
5.2.2建立新的节能建筑工程造价体系
在建筑工程造价上建立起全过程成本理念后,着手在节能建筑的造价内容上进行改革,在建筑节能措施上对需要的费用清单进行定额完善,列入建筑工程造价体系,并建立相对应的造价管理机制。同时在选择节能材料以及节能技术方面,要适合当地节能建筑,对于一些适用的节能材料、节能设备及节能技术要积极推广,从而为当地建立起建筑节能经济体系。
5.2.3提高节能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
在节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上,首先要提高服务意识,其次在管理方式上作一些改进,同时建立起全过程造价信息互动以及监管平台,特别是建筑设计、工程监理、工程造价、节能材料供应商之间的互动和监管,由事后监管向事前控制转变。而当地政府在节能材料设备及节能技术方面要依靠自身影响力的优势加以宣传,构建适合当地的节能建筑经济体系,由以前的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
6总结
建筑节能符合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当前节能减排是我国建筑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实行建筑业的全面节能减排,可促进人们树立能源危机意识,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我国能源资源的紧缺供应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节能建筑行业,我们要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提高建筑资源的利用率,树立节能建筑全寿命周期的造价管理理念,积极推广节能材料设备和节能技术,并充分发挥节能建筑新的工程造价管理理念在我国节能减排项目的巨大作用,积极开发和利用新再生能源,大力推进低碳城市的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汪亚宁.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在节能建筑项目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2]王海磊.浅析建筑节能理念下的工程造价管理[J].甘肃科技纵横,2011,04:109~111.
[3]朱成波.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1,18:57~58.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建筑节能技术的使用涉及到建筑技术、能源技术、材料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等,同时也涉及到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工程管理、政策法规等诸多部门,可以说建筑节能是一项全方位综合系统工程。因此建筑节能不仅仅依靠建筑师的节能设计,还需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以及高技术含量的节能材料或产品,促使建筑业向低能耗甚至零能耗的道路发展。
1建筑节能和建筑工程造价的概念
1.1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工程的规划、建筑设计、建筑工程施工、建筑物的使用等过程中,依据节能标准,使用节能技术、节能型工艺、节能设备、节能材料以及节能产品等,提高建筑物保温隔热的性能、采暖供热以及空调冷暖效率,同时提升建筑物的用能系统运行管理,且使用可再生能源,加大室内室外的能量交换热阻,从而减少供热系统、照明、空调以及热水供应等产生的能耗。
1.2工程造价
建筑工程造价是指在某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也就是建筑物从筹建到建筑工程竣工验收交整个过程所使用的费用。
2建筑节能与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
2.1两者基本目标一致
建筑节能是在资源需求量日益加大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建筑结构能源的使用效果,同时降低建筑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以最小的能源消耗代价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而工程造价管理是通过运用科学地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在保证建筑物质量的前提下,创造建筑行业最大的经济效益。这里可以看出,建筑节能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2建筑节能技术为工程造价管理指出要求和思路
建筑节能的理念提出的时间不长,而工程造价管理也是一样,在建筑节能的发展过程中,通常会给工程造价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及融入新的想法。建筑节能涉及到众多新项目、新技术、新设备等,这就要求工程造价管理也要跟进变化,
3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对建筑节能的意义
建筑节能离不开周密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在建筑节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这与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开展的好坏有一定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节能建筑与工程造价在能源、水源、材料的节约及技术含量上都有重要牵连,无论是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等,都需要通过工程造价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满足节能建筑的建设要求,同时编制有效的管理机制服务于造价管理以及经济核算等;②建筑节能包含的新材料、新设备以及新技术,因而需要的资金更多,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4建筑节能成本控制内容
根据节能建筑全寿命周期的造价管理分以下五个阶段进行成本的控制。
4.1决议阶段
对于节能建筑项目进行出资预算决议阶段的造价成本研讨和论证,制定出较为精准的成本造价,同时做好项目预算的检查,确保在施工阶段未超出计划操控额。
4.2规划阶段
节能建筑工程项目步入规划阶段,做好项目实施详细措施,这个阶段的工作对于建筑工程的造价有较大的影响。
4.3施工阶段
建筑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也直接影响整个工程造价,同时也是施工单位能否从中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在施工成本控制上严格把控节能材料质量以及用量,同时对材料供应商的报价有所掌握。
4.4运营维护阶段
建筑项目正式运营和维护阶段也是出资方的经济效益回收阶段,在达到节能减排目标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运营维护计划,采用科学经营手段和维护技术,对已投入运营的设施设备进行统一、全方位节能管理。
4.5拆除与翻新阶段
建筑物拆除和翻新阶段产生的成本主要是在废渣处理、循环利用上,很多建筑废渣中木材和有色金属等占总量高达3/4,因此回收利用的空间非常大,而节能建筑在规划、施工上采用了环保材料,因此在拆除回收建筑物废渣上花费的成本低。
5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与措施
节能建筑项目主要目标是能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并以最小的能耗和现有的资源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建筑节能,一方面要研发节能材料以及开发再生能源以降低能耗,另一方面可提高能耗系统的效率,以使终端能耗降到最低。当前我国建筑资源利率低较低,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
5.1实现建筑节能的相关技术
在建筑节能上采用以下几种技术:①增强建筑物外墙、屋面以及门窗等建筑结构保温隔热的性能;②减少对制冷、照明等设施运行的能耗;③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虽然在建筑节能上采取以上措施可能会造成建筑造价的提升,特别是在建筑物屋面、外墙及门窗这三种结构采取的节能措施,造成节能建筑比非节能建筑的成本造价多10%左右。但相关研究表示,在建筑物六层以上,建筑成本造价会不断的减少,因而节能建筑增加的成本造价并不会高,不但改善了人们居住环境,还可以节约人们居住使用的成本。
5.2达到建筑节能的措施
5.2.1建立“全过程成本”管理思路全过程成本是指建筑物建造成本和建筑物的有效使用周期内日常的维护运行以及消耗成本这两部分费用的总和。从全过程成本的定义可以看出节能建筑的成本是由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组成。建筑物的全寿命分建造期和使用期,从这层意义上讲,当前的造价管理机制已不适用于节能建筑,如今的工程造价管理必须建立起全过程成本的理念,对节能技术要有及时的更新,同时工程造价也要公开透明化。5.2.2建立新的节能建筑工程造价体系在建筑工程造价上建立起全过程成本理念后,着手在节能建筑的造价内容上进行改革,在建筑节能措施上对需要的费用清单进行定额完善,列入建筑工程造价体系,并建立相对应的造价管理机制。同时在选择节能材料以及节能技术方面,要适合当地节能建筑,对于一些适用的节能材料、节能设备及节能技术要积极推广,从而为当地建立起建筑节能经济体系。5.2.3提高节能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在节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上,首先要提高服务意识,其次在管理方式上作一些改进,同时建立起全过程造价信息互动以及监管平台,特别是建筑设计、工程监理、工程造价、节能材料供应商之间的互动和监管,由事后监管向事前控制转变。而当地政府在节能材料设备及节能技术方面要依靠自身影响力的优势加以宣传,构建适合当地的节能建筑经济体系,由以前的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
6总结
建筑节能符合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当前节能减排是我国建筑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实行建筑业的全面节能减排,可促进人们树立能源危机意识,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我国能源资源的紧缺供应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节能建筑行业,我们要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提高建筑资源的利用率,树立节能建筑全寿命周期的造价管理理念,积极推广节能材料设备和节能技术,并充分发挥节能建筑新的工程造价管理理念在我国节能减排项目的巨大作用,积极开发和利用新再生能源,大力推进低碳城市的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汪亚宁.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在节能建筑项目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2]王海磊.浅析建筑节能理念下的工程造价管理[J].甘肃科技纵横,2011,04:109~111.
[3]朱成波.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1,18:57~58.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工程造价;功能定位;实践
中图分类号:F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
目前针对工程造价控制中时常出现的“三超”问题,业界都从不同途径进行了应对措施的构建。归纳起来,主要涉及工程技术和制度设计两个方面。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因项目作业形态和较长的施工周期决定了,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美现象贯穿其中。这就意味着,即使在优化了工程技术和制度设计后,也无法完全克服工程造价控制中所面临的挑战。因此作为一种弥补措施,探讨全面预算管理在其中的功能定位和实践路径,便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本文首先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完成对其功能定位的讨论。随后,将在功能定位驱动下来构建实施路径。为了使本文的主题讨论更为具体,这里以建筑施工类工程造价控制为考察对象。
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解读
首先需要指出,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主体是造价人员,而全面预算管理的客体则是项目资金。作为弥补现有控制手段的措施,这里将从客体角度来解读全面预算管理。具体的解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项目资金预算方面。项目资金预算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起点,以全面预算编制的形式而存在。此时,也可以被称作造价概算阶段。根据建筑施工项目的规模和建造标准进行造价概算,从而来确定该项目施工的资金总量。实践表明,这一环节容易出现超额预算的情况。因此,也成为了造价控制的起点。
(二)项目资金监管方面。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主要在于防止资金在流动中出现漏损的状况,这在会计层面将抬高项目施工成本。因此,针对各分项目的施工进度进行资金监管,便构成了造价控制的重点。然而,也是在这一环节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美现象,从而就为资金监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难题。
(三)项目资金效益方面。一般而言,施工单位往往会垫资在完成前期的项目施工活动,这就使造价控制还必须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益问题。根据传统认识,资金的“产出/投入”比值越大,就说明其中的资金效益越高。将这一点转换为全面预算管理,则实则在于建立跟踪审计机制。
二、解读基础上的功能定位
在以上解读基础上,全面预算管理的功能可定位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确保造价概算的精确性。作为起点的造价概算往往存在着超额预算的情况,这里面不仅具有客观因素,也存有着众所周知的主观因素。为此,全面预算管理主体通过跟踪项目设计过程,从而在加强的了参与度的情况下能有效避免超额预算现象的发生。
(二)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建筑工程项目(特别是政府工程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参与建设人数多的现状。同时,在外包制度下又使得整体项目被分解为若干个子项目。由此,全面预算管理在对资金的使用监管职能,则能在整体视域下来提升造价控制的绩。
(三)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引入跟踪审计活动,将有助于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的合格性。根据规则,工程项目存在着两类结算形式,即中途结算和竣工结算。特别对于中途结算来说,通过引入审计环节,将强化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
三、定位驱动下的实践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路径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一)完善工程造价概算的组织形式。本文对于因人为因素所导致的超额造价概算现象存而不论,这里主要针对客观因素所形成的造价概算问题进行讨论。为了应对后者,就需要完善工程造价概算的组织形式,让造价人员参与到项目的选址和设计中来。并在选址和设计论证上,充分听取造价人员的建议,从而建立资金约束机制。
(二)健全资金使用监管的制度机制。应对信息不对称现象构成了本文强化资金监管的主旨,其中健全资金使用监管的制度机制在于,通过激发起项目团队的资金节约意识来克服施工中的资金浪费现象。为此,可以将子项目资金额定在财务制度下交由项目负责人支配,在签订质量、周期协议后,规定所节约的资金按比例作为奖金发放。
(三)完备追加预算资金的论证机制。全面预算管理还需要建立起权变管理思想,这是应对信息不完美现象的主要思路。因此,在全面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建立追加预算的基金,根据以往经验弹性制定预算编制。在论证机制上,应构建由工程技术人员和预算编制人员在内的论证小组。并在滚动计划法下,来执行全面预算管理。
(四)实现资金审计活动的有序开展。在有条件的企业需要建立跟踪审计制度,一般也需要完成定期审计的工作。目前应诸多人为因素干扰者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需要借助声誉约束机制来克服这一负面影响。
四、问题的拓展
(一)围绕工程子项目进行预结算管理。由于子项目往往由独立的法人实体承包,在盈利动机的驱动下可能采取维持造价降低质量,或者维持质量提高造价的行为来与总承包方进行博弈。对于后者则需要发包方针对子项目,建立起中期结算机制来给予造价控制。
(二)针对项目资金使用展开票据稽核。还应针对项目资金使用展开票据稽核工作。其主要在于确认,票据背后经济事件的真实性与合理性要件。对此,则依靠对超预算部分进行严格审核。对于财政拨款项目,往往在这里出现问题。
(三)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引入多方监管。需要考虑引入第三方审计组织来确保项目发包方的权益不受侵害。审计的主要内容在于在资金的统筹原则导向下,对项目小组的资金预算申报资料进行审核;并针对事中资金使用和竣工结算各要件进行审查。
五、小结
本文认为,功能定位主要包括:确保造价概算的精确性、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等三个方面。实践路径则从:完善工程造价概算的组织形式、健全资金使用监管的制度机制、完备追加预算资金的论证机制、实现资金审计活动的有序开展来展开。
参考文献:
[1]李霞.全面预算管理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模式探讨[J].中国外资,2012(17).
目前,造船业国际先进水平正在从工业3.0向4.0过渡,而我国大部分船企仍处于2.0阶段,造船效率仅是日韩水平的30%。从2010年起,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造船指标已连续6年稳居世界前列。但随着要素成本的上升,中国造船业将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转型升级。
中船重工董事长胡问鸣表示,在与国际一流强手竞争中建设海洋强国,需要紧紧抓住智能制造的新机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以创新驱动,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将智造技术的开发应用作为持续快速发展的倍增器。
自制机器人“上岗”焊接造船
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研制的我国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制造多功能室焊接机器人,已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顺利通过“试用期”,正式“上岗”焊接造船。该机器人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该种先进技术装备的国家。
据介绍,通过配备多种焊接机器人替代人工作业,船厂的车间也越发“智慧”。一线员工只要在信息化电子终端操作机上使用条形码数据采集技术,就可以实时跟踪制造情况、采集数据和信息等。
如今,走进中船重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的数字化生产车间可以看到,一线员工只要在信息化电子终端操作机上,使用条形码数据采集技术就可以准确获得消耗品使用信息、动态实时跟踪分段制造情况、实时采集现场质量检验数据和生产安全与设备信息等。该项目建成了国内首个船舶分段建造数字化车间,通过配备多种焊接机器人替代分段焊接人工作业,使分段制造接近日韩先进船舶企业水平,分段建造效率提高30%,车间能耗降低10.8%,设备有效利用率提高30%。
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全链条协同
近年来,中船重工抢抓智能制造新机遇,大力实施智能制造技术在船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应用研究,引领船舶行业变革,推动我国向海洋强国迈进。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杜刚表示, 船舶行业具有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的离散制造特点,要求生产作业系统具有更高的柔性和智能。杜刚说:“就船舶行业而言,我们认为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全链条协同,即从设计开始,到工艺生成,到物资供应系统,到制造车间,到测试和最终交付。”
围绕全链条协同,中船重工采取“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策略,通过厂所合作、研用结合的模式,实现了我国船舶智能制造装备国产化和柔性制造新模式;建成了国内先进的高技术船舶分段制造数字化车间,使我国船舶中间产品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及系统解决方案水平步入了国际先进行列;验收通过了3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打破了国外智能制造技术垄断,有力支撑了造船效率和效益。
除了集团内的转型升级,中船重工还为传统船舶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引领我国船舶行业变革。据介绍,中船重工以智能信息系统、智能工业机器人、机器人智能工作站等高端定制化的智能制造产品,面向船舶行业内的船舶制造、船舶动力、船舶配套以及部分非船制造型企业,开展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院所等项目建设,解决传统船舶制造企业对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急迫需求。
下一步,中船重工将实施四项工程,建设一个中心,构建两个体系。四项工程是指船舶重工研发制造一体化协同平台建设工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工程、船舶重工试点示范推进工程、船舶行业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建设工程;一个中心是指大数据中心;两个体系是指制造+服务体系和船舶重工智能制造人才体系。预计到“十三五”末,中船重工将实现生产效率提高20%,成本降低15%,研发周期缩短15%。
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随着智能制造装备发展深度和广度的日益提升,中船重工初步形成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体系。但要实现制造环节互联互通,消除“语言障碍”,推进跨行业、跨领域的智能制造标准化建设势在必行。
该集团公司根据业务涵盖船舶与海洋装备设计、建造、试验、保障全过程的特点,将面向船舶复杂系统的集成优化设计、一体化并行协同研制、造船模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全生命周期超大规模的系统工程管理,依托第七一四研究所抓总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同时整合全集团力量,构建起由总体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协同标准、专业标准组成的标准框架体系,并建立起标准体系的动态完善机制,逐步为智能制造形成强有力的标准支撑。
目前,中船重工制定了集团公司装备制造2025计划,按照计划,到2018年,中船重工将建设7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突破共性关键技术;提升数字化设计工具、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普及率和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在智能制造工艺、智能制造装备、智能生产线和数字化车间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到2020年,基本建成研发、设计、制造、测试、仿真、管理一体化协同平台,形成开放共享的网络数据系统;基于业务流的产品数据管理平台、三维设计软件等基础软件或系统达到高度统一,初步形成数字化基础体系;形成可自定义的标准智能工厂。
相关链接
中船重工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式开工
近日,中船重工智能制造产业园在重庆市永川区正式开工。同时,中船重工与永川区签订了深化合作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高端动力、智能装备、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军工科技和地方经济深度融合。
由于我国目前的国情以及技术、信息等的限制,我国部分机械工程企业还未实现智能化发展,还是以传统的制造模式为主,但可喜的是,机械工程企业一直都在不断改革,借鉴国内外发展较好的机械工程企业的成功经验,在技术、管理、产业结构等各方面开拓创新,将智能化作为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总之,未来的生产是智能化的集约生产,顾客的需求是智能化的服务和产品,因此,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必须以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为目标。虽然目前还存在较多的困难和挑战,但我国机械工程行业的智能化发展趋势总体上是良好的。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不少企业在国家产业政策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支持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研发产品技术,将产品向科技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中国机械工程行业一定能够克服当前的困难,走上科技、智能发展的轨道。
二、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方向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普遍推广,机械工程的智能化发展也在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智能化技术已经渗透在机械工程管理、产品、生产设备、科学技术等各个部分,成为影响机械工程发展的重要因素。具体的发展成果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下:
1.管理智能化。由于智能化管理在机械工程管理中的逐渐渗透,机械工程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多层次、交叉式的管理转变成阶梯型管理模式;由原来的人力管理为主转变为微机管理。智能化管理对机械工程企业的生产、销售、市场开发等一系列活动都实时监控、合理决策,并针对运行结果及时给出正负反馈,以指示下一步的生产活动。这样的管理模式,一方面使管理信息更透明化,提高了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减少了人员浪费,为企业节省人力和物力,同时减少了人为差错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管理模式的改变,智能管理模式的发展也提高了机械工程的整体发展。智能化管理模式的推广,使得机械工程企业能够更好地预测市场环境的变化和风险,管理决策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智能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更有利于机械工程企业抓住国际和国内形势下的机遇而发展。
2.产品智能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趋向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这种不断提高的需求要求促使机械工程企业由传统的劳动力生产转向技术生产,不断需求创新。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标。智能化产品可以拥有多种人脑的分析功能,如远程控制功能、定时控制功能、联动控制功能等。如针对不同领域的机械工程产品,安装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热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等),能对外界信号进行感知、分析;在产品上安装控制器,可以模拟人脑分析、判断、处理接收到的外界信号,从而实现产品智能化。机械工程智能化产品常有的几种仪器仪表包括有:集散控制系统、单片机+数码显示管+电子线路,可以达到分级控制、灵活配置、智能管理的效果。
3.机械工程设备智能化。在现代社会里,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许多机器设备都趋向自动化、科技化、智能化发展,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促进了智能管理模式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智能设备的管理,使得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设备性能参数的变化及时了解设备运行状态及生产状况,有故障发生时,系统设备能够及时给出预警信号,不会造成生产的损失。机械工程设备(如加工机械、动力机械等)的运行状态是机械工程生产效率的基础,对机械工程企业以至于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根据机械设备的结构、工作性能、工作效率的不同,机械工程的运行效率、任务目标等也是不同的。
4.科学技术智能化。科学技术智能化是实现产品智能化、生产设备智能化和管理智能化的基础。科技智能化运用在机械工程生产各个方面,如导航技术、远程控制技术、微显微技术等的运用。因此,现代机械工程企业要不断地关注最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将其应用在生产中。由于机械工程不同领域对产品结构、性能等的需求不同,机械工程智能化产品发展的模式、目标等也不同,对不同领域的智能化产品的生产应该根据具体需求而有有所差别。不能采用“一概而论”的方式,要针对具体需求,进行适当的技术、设备选择配置,使机械工程智能化生产更有效率,智能化产品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
三、结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