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历史教师履职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 对治庸治懒治散治奢的认识
所谓的庸懒散浮拖软现象,就是指干部职工工作不实,干劲不足,执行不力,管理不严,效率不高等工作态度,这一现象的出现,致使办事拖沓,服务态度差,工作标准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工作纪律松弛,落实上级要求不到位、不彻底,及其它影响工作绩效,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
当前,干部作风中存在庸懒散奢的问题,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明确提出,要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县教体局决定在全县教育系统范围内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是确保干部队伍的肌体不受腐蚀,干部队伍的战斗力不受削弱,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的迫切需要。本人认为整治庸懒散私奢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计。
二、 努力查找自身存在问题
我通过认真分析,反思个人工作和学习情况,发现自身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下问题:
1、工作中有急躁情绪。表现在:办公事务繁多,当手头工作较多时,有时会存在一定的急躁情绪。
2、学习深造强度不足。表现在:平时总是以生活、工作中还有很多事要忙,很多活没有做完为自己找借口,放松了对政治、时讯及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
3、重干事少总结。表现在: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总是只顾埋头苦干,事后缺乏归纳提升。
三、全面改正自身庸懒散浮拖软问题。
通过深入学习有关的会议和文件精神,我认识到思想与意识是根绝庸懒散浮拖软的重要基础,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只有坚定思想,切实加强责任意识、效率意识、进取意识、执行意识和服务意识,才能从行动上坚决抵制庸懒散浮拖软。
(一)以庸为失,以学为治,锐意进取。应该强化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正确处理工作和学习之间的矛盾,注重学习政治、经济、历史、科技、法律等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全方位充实自己。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学、带着问题学、深入持久学,才能达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的目的,才能避免自己成为一个庸碌无为的人。
(二)以懒为戒,以勤为标,履职尽责。在工作中,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是通过依法履职来体现的。如果姑息迁就懒的行为,带来的必然是工作效率的低下,队伍风气的散蔓,势必影响队伍的整体战斗力。要克服懒的恶习,必须从思想上着手。一方面,要通过学习使自己增强自信心和责任心。另一方面,要增强培养爱岗敬业精神,自觉抵制不思进取的倾向,努力克服松懈偷懒的行为。要使勤勉尽职的理念贯穿于工作、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责任师傅制”;育人模式
“责任师傅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对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创设性探索。其实质是一种投资少、效益高的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机制。
所谓一任师傅,数重责任。“责任师傅制”在文秘专业的实施中,教师不仅要承担所授课程,还全程负责对所指导学生的全面培养。这种机制下,“责任师傅”与被指导学生之间不再是简单的师徒关系,而是属于秘书职业践行过程的“导师制”范畴。它将以往简单的学习延伸到了思想、工作、生活等各个人才培育的环节。这对于高职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开展有效而针对性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其成人成才,毋庸置疑是一种创新性的尝试。
实践证明,在每位师傅三年的任期内,对学生进行的有职业针对性的培养,为学生成为“秘书职业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论在思想、作风、职业技能、职业迁移能力上,还是承担涉及秘书专业的社会服务上,都发挥了“师傅”应有的作用。尤其从每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秘书职业技能大赛所取得的成绩比较,更是达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代训”的目的。这些探索与实践,无不验证了“责任师傅制”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文科专业的可行而有效。
一、“责任师傅制”模式创设初的思考
基于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考虑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现状,我们课题组认为应将培养目标放在“重在育人而后育能”上。受国外职业教育,尤其是德国的“双元制”职业培养模式所体现的教学和培训时常采用一线传授方式的启发,以及对我国传统“师徒制”理念的思考。在前些年各等职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的态势下,我们冷静地面对和应对一刀切式的职业教育模式的形势。在多数院校向国内外到处学习模仿照搬照抄所谓职教模式的狂热中,我们考虑到文科专业和理工科专业在职业教育中存在着较大差异性,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没有多少可模仿性和参照性,于是便有了文秘专业“责任师傅制”高职育人模式的最初探索与尝试。这在全国范围的高职文科院校中都无疑是个新生事物。
二、“责任师傅制”模式内涵的界定
“责任师傅制”与传统的“师徒制”在形式上有些类似,但内容不同。我们一方面通过新生入学即明确责任教师的方式,确定每位学生在大学三年学习的“责任师傅”。其内涵的实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每位专业教师须保证新生入学后对所认领的徒弟进行未来职业的明确定位,使新生入学后就开始向“职业人”角色转换;二是学生对于“责任师傅”而言,在三年内承担着所属专业学习工作的各项任务;三是“责任师傅”在三年时间内负责所指导“徒弟”的思想、作风、职业技能、职业迁移能力的提高;四是“责任师傅”与所指导学生共同承担所涉及专业的社会服务项目。
另一方面是规定课题组全体成员对此模式的实施过程进行全程跟进。具体在专兼师傅、社会实践、经验传授、以赛促教、以赛代训等项目进行探讨与研究,随时或阶段性对实施成果进行分析比较,并及时就相关环节做出调整。
三、“责任师傅制”模式的实施方法
我们从高职院校如何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重点探索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对“责任师傅制”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首先从实现师生角色定位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换开始,体现“教”为“学”服务的宗旨。重点是在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探索总结教师职业教育能力上整合教学活动。师傅提高了育人的本领,才可教会徒弟本事。所以我们加强了校企合作,每年派教师轮流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时间不少于三个月。
其次是在解决目前高职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困难、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平庸的难题上下功夫。结合学生实际,我们重新修订了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各课程标准。从学生特点和学业水平实际出发,课程组教师通过自编教材、创设兴趣小组、编写情景案例等方式,开动脑筋想尽办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习兴趣。“师傅责任制”的实施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这种通过一名教师作为“责任师傅”负责若干名学生作为“徒弟”的方式,对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等方面,从已初步显现的成效看,不能不说是一种高职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探索的有效尝试。
四、“责任师傅制”模式的特色实践与成果
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秘书技能大赛既是对文秘专业“徒弟”职业技能的一次检验,也是进一步推动“责任师傅制”人才培养实施机制向纵深发展的催化剂。作为参赛队员的指导老师,责任师傅们深知这项工作的意义及肩上的责任。
全国职业院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截止目前共举办了五届。我们指导的“徒弟”都在每次上百所院校的激烈角逐中表现不凡,三次获得团体二等奖,两次荣获团体一等奖。这些以及多项个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成绩的背后,都是我们特色育人模式下开展的特色实践所取得的历史性的突破。
每次接到大赛通知后,责任师傅们都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因为时间紧,任务急,责任大! 这里老师们可不是仅仅负责几个参赛队员的指导那么简单。我们是将大赛作为了对全体学生练兵的平台,结合竞赛内容对学生全员培训后要进行严格的三轮遴选,然后指定几名出色的选手进行最后的赛前强化集训后代表学院参赛。这种“责任师傅制”育人模式下的“以赛促教,以赛代训”的实践教学形式,已成为我院文秘专业的一大特色。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之所以每次大赛我们都能取得骄人战绩,因为不管是赛前的全员培训,赛中的单独辅导,还是赛后的全面总结,对于“责任师傅”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都是无法用时间来衡量的。在一个学期的备战中,老师们几乎占用了所有课余时间,牺牲了个人休息。研究比赛项目,一丝不苟地指导,毫无保留地传授,耐心细致地关心,诲人不倦地要求。而面对取得的成果,最令老师们反思的却仍是比赛中的不足和遗憾。最令每位师傅感到欣慰的依然是付出过程与徒弟们一起拼搏和收获的快乐。
责任在肩,就要履职在任。在文秘专业“责任师傅制”育人模式的探索中,我们不乏自信和勇气。所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以赛促教、促学的特色实践运作,“师傅”们不仅仅提高了教学能力,学生们不仅仅收获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创新实践过程中,彰显的是我们作为新一代职业教育者应有的团结奋进、永不言败的风采――追求细节,认真投入,解疑答惑,精益求精。
“责任师傅”的关键词应该就是责任吧!所以只有把责任意识装进脑子,老师就能在学生面前做到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当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时,作为师傅的老师便会随时发现并及时进行沟通,排解他们的各种紧张和顾虑,也会让学生跟老师走得更近,更愿意和老师进行交流和接触。这种不拘泥于特定时间和地点的指导育人模式,可以随时随地传授给学生做人的道理,长本事的技能,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与老师的感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综合素质,掌握了专业技能。
探索新型高职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践行“责任师傅制”的文秘专业育人机制,我们一直在路上。
关键词:公共教育;商朝;阿兹特克
引言
任何一个民族都大体经历由原始氏族文化向文明社会的演变进化过程。每一次文化的演变生化都意味着人类智慧一次质的飞跃。在这一过程中,教育渗透到人类文明活动的各个方面,在累计转播知识并使智慧再生方面发挥着伟大作用。
中国古代早期,从大禹祭天的“万邦”到殷商时期的“三千邦国”,政治发展事实上在兼并与进化之中,当时的商朝方国联盟与阿兹特克帝国三方联盟,处在一个联盟形式的王国,主导者商或者是阿兹特克都是一个具有征服性和压倒性优势的大城邦。这反映出两个地区在政治上的相似性,这种相似必然在两个地区的其他方面有所体现。因此本文中将对两个地区在教育文化方面做出比较分析,进而研究两个地区后期发展方向的差异。
论文内容主要是对殷商时期和阿兹特克的公用教育进行比较分析。在论文进行过程中,主要是对学术界相关文献的阅读,并在现有的基础上对两个地区的教育从教育动机、设施、内容、学制划分以及发展方向了简单比较总结。
研究过程中,比较突出文献有孙培青教授的《中国教育史》和徐世澄教授所著的《拉丁美洲文明》。《拉丁美洲文明》一书,虽然没有对阿兹特克文明教育做出重点介绍,但其中仍有一些具有价值的观点和记载。相比之下,《中国教育史》十分详细的介绍了从远古时期到现代的中国教育情况。这两本书的阅读比较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基础。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育就是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所必须的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因此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必然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有一定联系。社会环境作为一种客观条件决定着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教育的发展有同时也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一、背景
我国商朝是有较完整的奴隶制体系,继承和完善了夏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上建立的国家。商朝的教育也是在夏朝的基础上建立并根据社会的进步进行改革与发展。因此,商朝的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既保存了本民族的传统,又保留和吸收了夏朝文化教育的精华,“去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夏朝的文化教育进行了创新和升级。由于夏朝良好的基础,商朝农业手工业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教育文化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并且从河南安阳出图的16万多片甲骨中,已经辨认的字从构造上看已经趋于成熟。商朝的教育正是经济政治基础与文字推动的共同作用下建立并发展的。
阿兹特克从社会性质上来看,是由氏族部落文明刚刚进入奴隶制,处于奴隶制的萌芽阶段,并不像殷商时期奴隶制已经趋于完善。“阿兹特克社会等级分为贵族和平民阶级,平民阶级由农民、工匠、商人和下级官员组成。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奴隶。早期的奴隶是在经济活动中不起什么作用的人,如还不起债务以劳动抵债的人,犯法而强制服劳役的人,或是收成不好以劳力换饭吃的人等。”(《拉丁美洲文明》)。由此而看,当时的阿兹特克还不算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奴隶制国家。但此时阿兹特克经济发展处于良好状态。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处于繁荣阶段。西班牙殖民者埃尔南・科尔特斯在《Cartas de Relación》一书中对阿兹特克城市中的一个广场上的社会生活及商业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描写。从他的描述中能看出他对阿兹特克经济商业发展程度的震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阿兹特克经济的繁荣。从文字上来看,阿兹特克文字的发展并没有如殷商时期那样有较为成熟的文字,而是仍使用绘画文字。但在 《新西班牙印第安人历史》 (《Historia de los Indios de la Nueva Espaa》)一书中提到了五本带有绘画文字的古书,这五本书记载了阿兹特克的纪年历法、节日风俗、命名法。这些客观条件促进了阿兹特克人教育系统的建立并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完善。
二、教育机构
商朝所处的奴隶制社会是在氏族公社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教育上与氏族公社晚起情况相似,由贵族垄断教育。我国奴隶制社会教育体制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学在官府。这一现象也充分说明了在商朝教育和接受教育是贵族特有的权力,平民百姓是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阿兹特克社会构成虽然也有贵族和平民之分,但在学校的设置上也有贵族学校和平民学校之分,这种学校设置舍得阿兹特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在这一点上阿兹特克的教育观显然比商朝人要先进得多。
正是由于这种教育观念的差异,在学校设置上商朝和阿兹特克社会有着明显区别。据一甲骨卜辞①记载:“丙子卜,贞,多子其徙学,版不遘大雨?”意思是,丙子日举行占卜问求上帝,子弟们去上学往返时会不会遇上大雨。从这段文字记载中能够推断出,商朝时期贵族子弟们有接受教育的专门场所,并且距离住所有一定距离。甲骨文记载商朝的学校已经发现有“大学”、“庠”等名称。“大学”不同于现代大学的意义,在商朝不仅是教育机构而且还是祭祀产所之一。“庠”在商朝是主要骑射场所,同时甲骨文中还发现了关于庠的记载,“庠”这一机构在尧舜时期是教养机构的名称,利用养老活动来达到对青年一代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夏朝是的“序”是教养机构名称的承袭,以骑射为义,保留了军事训练内容。由于商代统治者以武力治天下,因而贵族十分重视军事教育,到了商“序”不单是骑射场所,为了巩固统治还增加了思想和礼乐教育。
阿兹特克人在教育机构的设置上有:Calmecac、Telpochcalli和Cuicacalli。Calmecac为阿兹特克的贵族学校,根据贵族统治的需要主要培养神职人员、军官、法官、教师以及高级官员。Calmecac性质类似于现代的寄宿制高等学院,学生入学后就会过着集体生活。学校的教育严格而残酷。根据Fray B. de Sahagún②,Calmecac中学校提倡禁欲、斋戒、自控以及谦虚,并且还做出了一些贵规定,例如被吩咐的事情都要做、走路脚步放轻、不要被叫到两次、不要浪费食物、不要多穿没有作用的衣服、用寒冷锻炼身体等等。一旦犯了错误就要经受严厉的惩罚。目的在于是贵族子弟们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坚韧的性格。与之相对的是阿兹特克人的平民学校,即Telpochcalli, 专门培养战士和社会服务人员。这类平民学校再每一个阿兹特克城市都设有一个,平且类似于现代的走读学校,学生们白天在学校读书,晚上回家里睡觉。这类学校的学生中品学兼优的或是在战争中有贡献的人会成为教官或军队的领导。最后一类学校叫做Cuicacalli,也有史学家称这类学校为“歌唱之家”。Cuicacalli一般设在王宫或是贵族的宅邸里,由专门的老师教授舞蹈和唱歌。
三、教育内容
由于商朝和阿兹特克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统治阶级用武力维护其地位扩张领土,战争是常有的事,既要防止内忧又要抵御外患,因此军事教育不约而同得成为两个地区教育内容的重要方面。商代的“庠”是军事教育的主要进行场所,射箭是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作为一名武士还有学会驾驭车马。学校里每年还会举办比赛和演习来检验教育成果。阿兹特克人的军事训练主要在Telpochcalli进行,主要内容为武器的是使用和制作,如átlatl③、macúahuitl④。而对于高级的军事战略思想的教授在贵族学校Calmecac, 因为这里是培养高级军官的学校。
商朝和阿兹特克地区教育上另一个相似点根源在与宗教。两个地区的统治阶级为了加强统治都极力提倡宗教迷信,把本族的先祖作为至高无上的神。因此经常举行祭祀活动。商代祭祀活动一般在神坛和大学里进行,因而商代教育中另一个重要内容为礼乐教育,主要教授有关祭祀活动相应的礼仪和音乐,如歌诗、奏乐、舞蹈等。青年人需要在受过礼乐教育后才能参加祭祀活动。阿兹特克的Calmecac设有专门培养神职人员的部门,贵族子弟有机会成为祭司专门从事宗教活动。另外在歌唱之家Cuicacalli也教授宗教圣歌。此外,两个地区学校对科学、书写、阅读等方面进行教育。从中不难看出,在教育的内容大我国商朝和阿兹特克地区基本相似。
然而在我国古代“孝”一直是教育的重点,商代更是把“孝”作为了思想教育的中心内容,相比于阿兹特克的偏重于宗教祭祀的思想教育内容,更加偏重于孝德教育。孔丘说过:“复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概括了商代的教育实际。为了体现对“孝”德的推崇,商代不守孝道的行为在政治上就要受到制裁,即把贵族流放反省,待他悔过之后再接回来当政。
四、教育阶段
无论是商朝还是阿兹特克人都依据不同年龄和对教育的不同要求,实际划分了教育阶段。根据《大戴礼记・保傅》记载:“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又云:“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说明我国奴隶制社会时期8岁入学。这与阿兹特克人有所区别。徐世澄教授所著的《拉丁美洲文明》一书中提到,阿兹特克儿童5岁入学接受启蒙教育,10岁进入到艺术职业和军事训练预备学校或专业预备学校。15岁时就会投入到军队或是社会劳动中去。
总结
论文通过对商朝与阿兹特克时期教育的比较分析看出,虽然商朝与阿兹特克时间年代相差较大,但在社会发展阶段所处的时期的相似,使两个国家在其他方面具有相似性。但在后来的发展中国逐步进入到了封建社会,而阿兹特克人在奴隶制发展初期被入侵的西班牙殖民者打断了其轨迹。因此,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并不是完全没有关联的独立存在,都是沿着原始社会到奴隶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接着不断进步的轨迹进行。其中影响发展道路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和外部的特殊历史条件。(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注解
① 甲骨卜辞是指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
② 西班牙殖民者,通宵纳瓦尔特语,并用纳瓦尔特语和西班牙语写过许多作品,这些作品被认为是殖民前时期最有价值的史料之一。
③ 一种木质投掷型武器
④ 形似木剑的武器,两侧嵌入有火山玻璃石和黑曜石制成的片状物。
参考文献
[1] 郝名玮、徐世澄 《世界文明大系:拉丁美洲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 孙培青 《中国教育史》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二版。
范文一:
转眼间,两个月的新员工已经结束了。由于培训计划周密安排,这一段时间过得紧张有序,受益匪浅。
一、培训内容
为了使培训达到更好的效果,结合集团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分阶段的培训工作。
(一)书店实习。在济南泉城路新华书店我的工作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促销“出口成章”系列及“许友彬温情悬疑系列”图书;统计济南泉城路新华书店我社图书每日销售码洋,并汇报给万经理;整理我社的图书,并调整我社图书的摆放位置,放到较为醒目并且容易拿到的地方;协助书店工作人员做好日常工作,主动与他们沟通,了解图书的市场需求。通过书店实习,我也总结了影响图书销售的几个因素:1封面设计。2电视节目类的推广。3名人类的书籍。4强制销售图书。5书籍的品牌效应。6图书的摆放位置。7书名的选取。8书籍的价格。9促销活动。10书的内容。
(二)物流实习。如果说在书店实习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图书市场的需求是什么,在物流公司实习则可以很直观地让我们看到实际销售量。看到整垛整垛崭新的图书摆在退货区,大家心里都有说不出的滋味儿。如何能够减少退货,我想编辑的责任是十分重大的。在今后的编辑工作中,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选题一定要新颖、合理,确定选题之前,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印数的确定要慎重,不能单纯为了降低成本,而盲目地加大印数;封面设计要醒目,特别针对教辅图书,要便于读者和物流公司、书店的工作人员区分;版权页尽量放在容易翻看的位置,便于物流工作人员查看,这一点也是针对教辅图书。通过物流公司的实习使我体会到沟通的重要性,无论是部门内部之间,还是部门与部门之间,都要及时、良好地沟通,才能促进共同进步。就拿编辑与物流之间的沟通来说,及时、良好的沟通才能使编辑们了解到图书的实际销售情况,以及何种包装比较不容易损害,对以后的编辑的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努力做好与同事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
(三)拓展训练。拓展训练虽然只有仅仅两天时间,但对大家心灵的触动是特别大的。其他的培训主要提高了我们的个人能力,而拓展训练则是提高了我们的团队能力。所谓的团队能力不在乎个人能力的强弱,而要看整个团队的协作能力。整个拓展训练分为室内授课和户外训练两个部分。室内授课部分由张洪胜老师主讲。通过这个课程使我们具备了完成角色转变的心态。此外,在课程中张老师给我们列举了许多具体的沟通技巧,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室外训练则充分地考验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使我们的凝聚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四)专业培训。专业理论知识培训课程使我们对图书出版发行每个环节都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在这期间,我们了解了出版社发展概况,懂得了如何做一个好员工。在随后的业务课程中,编校技巧和成本核算等内容都是我们将来具体工作中经常会用到的,是一个编辑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通过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要做好市场图书,就是要做好市场图书的策划与营销;我还了解了图书销售的各种渠道,特别是日渐繁荣的网络销售;在图书的营销策划中,定价策略非常重要。
二、培训收获
(一)了解了集团的文化
通过半个多月的课程学习,了解了出版社的发展历史,企业文化。对传承文化,传播知识,传递幸福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二)员工职业素养的生成
这一段的学习,无论是工作中的小习惯,工作技巧甚至是人生中的感悟,都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一流企业优秀员工的应该是具有以下特点:1、以实用为导向的职业知识。知识是前人经验的积累,它有空间时间上的局限性,知识之多,浩如烟海,人毕其终生而不能穷尽,只能以实用为导向,取其所需。2、以专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没有专业就没有职业,专业技能是职业技能的保证。事情做得专业,工作才能做得职业。3、以价值为导向的职业观念。观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在众多观念中,价值观念是核心,价值观念决定了评判标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道德取决于企业价值观的认同。4、以成果为导向的职业思维。生命注重过程,但工作要注重成果,生命的过程是由众多个结果连接而成,工作中没有好的结果,过程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以成果为导向的思维方式是一切工作思路的基础。5、以敬业为导向的职业态度。只有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干,才能长久,才能卓越,对待工作不是一般努力就可以,而是虔诚,不是尽力而为,而应全力以赴,没有敬业的态度,就不会有优秀的业绩。
(三)团队合作意识的提高
在拓展训练中,无论是一开始的分组,设计队名、队旗、对歌还是后来的过河、背摔,以及高空断桥等,几乎所有的项目,每个成员都在积极的出谋划策,都在为完成一致的目标而努力。大家没有任何的隔阂而是相互帮助和协作。为什么在训练中大家都能如此的团结?因为大家的目标完全一致,才可以在团队的中突出了大家一致的目标。全身心地投入当然会大声说出的自己的想法,只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才能挖掘出团队最大的活力与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寻找到快乐,在感悟中得到升华。在整个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我们都自始至终都在为自己的顺利过关而满足,为同伴成功而欢呼。所有的一切,是那么真切,是那么具有合力。即使在整个训练过程结束之后,大家都很累,可每个人都兴高采烈地议论着训练中的事情,都感到回味无穷。参加拓展训练使我们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强化了团队意识。两天的活动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感悟和启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回味无穷的记忆。
(四)个人责任意识的提高
责任感的修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在工作中,我们要有一种凡事必做到最好的干劲,要有一种履职尽责的态度,坚持从一点一滴做起,把握每一个细节,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工作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在工作中承担一份责任,坚守一种信念,成就一番事业,这是每个职业人的追求,“不因位卑而消沉,不以责小而松懈”。在工作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永远葆一份责任心,才能向着成功前进。
以上就是我在培训中的收获。通过培训,我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调整了自己的工作心态,基本完成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最后感谢领导们给我们安排了这么完美的一个培训,感谢同事们带给我的收获与感动!谢谢大家!
范文二:
苏轼有句话说得很好。“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便是为期四十天的军训带给我最大的触动。想要成功想要把事情做好的人,就必须得有坚强的意志。
初任民警,对这个名词的内涵还体会得很浅薄,自己的行事作风尚未规范。这四十天的军训生活,绝对是可贵的, 不平凡的。它让我看清了自身情况,很多方面我都达不到纪律对民警的要求,这段经历磨练了我,让我更加坚韧,更能体会民警一词的内涵,也让我深深体会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军训生活,站军姿、齐步走、跑步、正步走、蹲坐、唱军歌、队列指挥、擒敌拳、体能训练、各种警务技能训练,包括手铐、警绳、警棍、徒手擒拿、防爆阵型、手枪射击等等,我们一遍又一遍不断地重复着同样枯燥的动作,我们用尽了全身的劲去做动作,努力让教官满意,努力向高标准靠近,只为了做出最完美的结果,酸了的腰也得撑着,疼了的背要坚持挺直,哑了的嗓子继续嘶叫,肿了的腿脚毅然迈出步伐。这就是军训生活,被铁一样的纪律约束着,艰苦而严肃,我们坚强地面对,因为我们是军中一片绿花。
如今军训生活已到尾声,回头看看那片营地,看看那片撒满汗水的训练场,我们的身影挺拔了,面孔愈加刚毅,精神抖擞万分。在站立、蹲坐及奔跑间,军训给了我们军人的气质,我们挺拔,我们刚直;军训给了我们坚强的品质及顽强的作风,我们坚持,我们坚忍;军训让我们看到了同伴的努力,看到了自己的努力,看到了团队,看到了力量;军训给了我们很多挑战及考验,我们战胜了,我们成熟了。
军训中,我们看到了教导大队如铁般的纪律,更深刻地体会了服从命令是天职,我们会有无穷的战斗力。警察亦是军人,它还有另三个代言词,便是严肃、威信及纪律。在日后的从警生涯中,我将更以军人的纪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地鞭策自己,拥有坚忍不拔之志。
范文三:
通过10天的培训学习,使我接触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还与市内的一些一线教市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学习。收获颇多,感触较深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掌握的教学技能的不足,因此,可以说这次培训来的很及时,培训内容很深刻,培训的效果将影响深远。崭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模式触动着每位新教师的心灵,作为一教师的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践新课改,铺设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在培训过程当中,我所遇到的每一个老师都流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我认为,保持这种心态对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将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对今后工作的态度。我积极利用空余时间学习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经验和新的教育理念来不断的充实自己,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下面就以我的培训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加强学习,不断培训,自觉走进新课程。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多年来,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已经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焕发学生的潜能,与此同时,通过培训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通过培训我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老师要自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对于一个教师,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懂得了多媒体的重要性;让我懂得了如何使用这些教学资源。使我学会了制作教学用的课件。学会了设计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依据教育教学原理、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探索教和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然后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具体计划。而现在的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历史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历史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同时也懂得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历史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历史学科的社会性一面。
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通过的努力,我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迎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性,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把课堂与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为主,让历史课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积极地承担学校的历史公开课任务,积极参与交流活动、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通过培训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通过培训我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老师要自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二、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本着“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的理念,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 ,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历史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同时作为班主任的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都会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等。
三.一丝不苟,认真对待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
(1)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2)尊重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看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3)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是最基本的,这种责任心主要体现在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我们当教师一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便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4)以身作则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四、反思教学工作,不断进取
有一个职业,正享受着令全球乐高迷都为之疯狂的待遇:无限量的乐高积木,唾手可得,供他们拼出想要拼的一切——周跃辰和沈天成是乐高积木拼砌师,他们的工作是给乐高的店铺、活动展示现场以及乐高乐园提供展示。积木拼砌师不必朝九晚五地上班,也不需要打卡,但一天连续干10多个小时反而更是家常便饭。有时候一个细节的不吻合可能导致整个工程推倒重来,但对于一个积木迷来讲,仅仅将积木放在手上已经让他们兴奋了,何况还能用它创造出一个世界。
玩出来的事业
19岁的沈天成,自打记事起就在玩乐高,收集的乐高积木能“满满装下两个大垃圾桶”。他拼过各种奇怪的玩意——二胡、眼镜、邮轮、船舱、救生艇、阳伞一应俱全。他拼积木从来不用草图,“凭着手感随心所欲地拼下去”,不到最后一刻,他也不知道能否完成,而这种未知带来的兴奋正是乐高给予他的最大快乐。
沈天成几乎不会让自己闲着。他是 “打电话的时候,手也不闲着,拼着拼着就又有了灵感”的人。面对一堆绿色和红色的积木,他能魔术般地让它们成为一朵盛开的玫瑰花。即使有再大的困难,沈天成都无法否认这个职业带给他的强烈幸福感。他把手了桌上的一袋红色积木,这触感本身都已经令他满足,“对很多乐高迷来说,不吃不喝,每天有乐高玩已经是终极理想,何况现在我每天玩乐高还有工资拿,还足够养活我自己!”
周跃辰也在过着这种幸福的生活。
一年前,24岁的周跃辰曾就读于上海交大会计专业。他的同学几乎都去了“四大”、外企和银行,他本该和他们一样一身正装,神情严肃地出没于CBD里的某栋高楼。但周跃辰选择了积木。
他从童年就开始收集乐高积木,到了大学时,他已是乐高中国活动的一名志愿者,在店面做过现场创作,参与过“乐高世博”的搭建。毕业前,恰逢乐高首次打算在国内招聘拼砌师,他从递交简历、密切接触到欣然受聘,一切水到渠成。所以当同学们苦于专业求职时,周跃辰已经很洒脱地开始玩他的积木了。
拼砌师需要优越的空间构想能力,这一点,他似乎与生俱来。在周跃辰的眼里,这是一份充满着幸福感和使命感的职业。2011年6月,小周带着五颜六色的乐高积木来到紫罗兰小学,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搭建出自己心目中的世界,房子、车子、机器人……天真无邪的孩童世界在拼砌中异常美丽。周跃辰表示,这份职业,不仅带给自己满足和快乐,还能给更多的孩子和家长带来欢乐,这是乐高积木拼砌师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未来,我更希望拼一些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东西。”他的下一步计划是搭建故宫和苏州园林模型——“为此,我已向丹麦的乐高总部预定了300万块积木。”
找到对的人
“有没有想过边玩边工作呢?”
“有没有想过,玩着也能成就一番事业呢?”
不要怀疑,这些话就出现在乐高的招聘广告上。
乐高(LEGO),这家半个多世纪前从丹麦起步的公司,在全球拥有坚实的受众基础。
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皮克斯创始人约翰·拉塞特,还有贝克汉姆通通都是乐高的忠实粉丝。《财富》曾给乐高冠以“世纪玩具”的称谓。最关键的是乐高非常善于把自己的粉丝变为员工,周跃辰和沈天成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2011年的下半年,乐高中国在一个电视节目中举办了积木拼砌师的招募活动,吸引了来自全球不同地域的很多人前来应聘。所有的应聘者都是乐高迷。例如在国外留学的赵大中,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玩乐高,到现在有15年的玩龄了;最终进入决赛的70后初中教师徐暹,尝试将玩具版的乐高和教育版的机器人相结合,做出了“会动的乐高”;80后女建筑师张晓牧因为小时候的第一套玩具是乐高,便义无反顾地读了建筑系;90后阳光少年沈天成虽然没有上过全日制大学,却因为对乐高的激情和对孩子们的热情也站到了舞台上……
“我们招人不在乎学历、不在乎背景,只在乎创意与爱心。”乐高中国的市场经理张怡这样定义乐高的用人模式。事实上,通过类似的活动,能挖掘到一大批对乐高拥有浓厚感情的粉丝,不仅能培养口碑效应,继续购买或者继续带动身边的朋友购买,还能为乐高招到真正需要的人才。
由粉丝变为员工,不仅使招聘成本下降,还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培训成本,并且降低了离职率。乐高的积木拼砌师也是乐高公司所独创的一项工作。一个人只有在一项自己喜欢的工作中,创意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世界范围内,如今有40多位受聘的乐高积木拼砌师,他们主要工作的地点分布在丹麦、英国、德国、捷克、日本等国。有调查显示,乐高积木拼砌师,位列世界上最快乐的九大职业之一。他们用灵活的手指构建起一个个他们梦想中的——美妙的世界。
爱上积木的丹麦男人
把积木当作事业的还有乐高中国区总经理姚思鹏。“到乐高工作的人,很多都是因为喜欢玩乐高,我也是啊。”姚思鹏笑着说。
“在中国工作,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旅程,有点像在冒险。”这个丹麦男人在两年前来到中国,想为中国的孩子建造一座积木梦工厂,好让他们尽情地玩。
2000年,姚思鹏加入了乐高,先后任总部全球战略部经理、市场部总监,乐高日本市场部总经理、乐高瑞典总监等职,业绩斐然。2010年,姚思鹏从瑞典调任北京。
成功的男人通常都有强烈的企图心,但工作之外的姚思鹏,却是陪两个孩子玩积木的温柔老爸,虽辗转全球各地工作但永远拖家带口,履历上的个人兴趣栏骄傲地写着:家、修丹麦家里的房子。也许,事业成功的男人不稀奇,成功又有趣的男人,才是高难度挑战。用玩的心态去工作,才能找到工作中的乐趣。
“在欧洲和美国,很多爸爸妈妈从小就是玩乐高长大的,但在中国,我们只有十几年的历史,第一代玩家才刚到生育年龄,我们需要制定特别的战略来接近中国消费者。”姚思鹏面对的挑战,跟很多跨国公司的中国CEO们差不多,巨大的中国市场就像一座诱人的金矿,而激烈的竞争让游戏充满悬念。
履职两年,除了快速布点拓展销售网络、成功地快速提升了销量之外,姚思鹏显然有更多的考虑,他正在招聘产品设计师,希望不久之后让中国孩子们享受到专门为他们设计的乐高积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是乐高最大的市场,2000年以后,美国是主战场,2030年以后,中国将有希望成为乐高全球最大的市场。”
乐高式的创新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户驱动式创新,倾听来自不同消费者的声音,最终将之商业化。目前乐高每年研发新品达200~3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