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普通化学重点

大学普通化学重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普通化学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普通化学重点

大学普通化学重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普通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35-02

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点

生物医学工程旨在运用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解决生物学和医学问题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其主要任务是:从工程学角度研究、解释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过程。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与分析、生物医学成像和图像处理、电磁场生物效应、脑科学与认知、人工器官以及相关的医疗设备的研制等。生物医学工程学是医疗卫生健康、保健性产业的重要基础和动力,它所带动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加大对生物医学工程的投入。经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应能够在医学中较熟练地运用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而且还应具备生物科学理论基础以及医工结合的研究和实验技能,以及医疗电子设备、医学信息处理的初步开发、研究、应用、维护和管理能力。本专业毕业的学生择业面宽,就业适应能力强。毕业生既可以在医疗仪器行业从事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又可以在医院医学工程部门比如医学仪器、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国家技术监督部门,以及其他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维护与维修、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此外,本专业的学生还可以进入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向继续深造。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要求知识方面:打好坚实的数学、化学、物理学、外语、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和电子技术的基础,掌握宽厚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知识,具备宽广而深远的科技视野、强烈的求知欲望、事业心和创新意识。

二、普通化学课程及其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在解决人类最关心的环境、材料、能源、医药保健、粮食增产、资源利用等问题中,化学科学处于中心地位。而普通化学则是化学的导言,它包含了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现代大学生应该普遍掌握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是高等院校非化学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一些必需的近代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了解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具有应用化学观点分析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普通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以及原子、分子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的基本知识;掌握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能以及一些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掌握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和一些重要的化学、仪器分析方法;并了解化学在生物医学、环境保护、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能源开发与利用以及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的作用,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打下化学理论基础。

三、普通化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修改教学大纲

应根据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修改普通化学的教学大纲,并将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理论课时为32学时,实验课时为16学时。首先从普通化学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来定位。普通化学则是化学的导言,它包含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掌握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的基本知识;掌握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能以及一些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掌握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和一些重要的化学、仪器分析方法;并了解化学在生物医学以及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的作用,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打下化学理论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让学生熟悉化学实验及实验室的基本规则;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和实验数据的习惯;了解常用化学仪器的性能、使用和维护方法。同时,应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正确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渐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实验习惯和工作作风,并初步具有独立思考、独立设计实验、独立进行实验以及独立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主要实验项目如下:玻璃工操作实验(2学时);离解平衡与沉淀一溶解平衡(2学时);铜、锌、银、镉及其离子的鉴定(2学时);烃的性质和鉴定(2学时);粗盐的提纯(4学时)。

值得注意的是,理论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的修订,应体现专业特色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的教学思路。

(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普通化学是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化学课,主要介绍化学学科基本情况,化学各个分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化学学科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化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学科的关系。因此,普通化学课程知识点多、内容复杂、概念跨度大,需要与学生所学专业及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本课程的教学课时不足,教学过程中,化学理论和化学与专业结合选择是,教师往往容易顾此失彼,使化学教学演变成一堆化学名词和专业术语的堆积,枯燥乏味。同时,学生重视度不够、学习兴趣不浓。但是化学知识在各种领域中不断渗透,在日常社会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实际问题,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首先和学生进行讨论,解决如下问题:(1)学习的原动力。(2)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告诉大学课程内容多,上课进度快、信息量大,并且辅导课和习题课少,要掌握好学习方法;设计了从实验现象一引发思考一理论内容一实验内容一在线测试的教学路线。(3)学习精神,只有更加刻苦才有可能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通过讨论和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将普通化学中基础部分的讲授与中学化学教学良好接轨,在上课时首先回顾一下中学化学相关知识点,再引入新的知识点。在讲例题的采用为“先示例、后解析”的方式。上实验课,采用实验前提问和预习,代替实验课先讲实验原理和步骤的方式,要求、鼓励学生预习和思考。在指导实验时,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建议学校平时适当开放实验室,为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平台。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参加项目创新活动,和指导教师一起选题,查阅文献,学习相关知识,进行科研活动。当然,也可结合其他课外科技活动展开教学。

2引入实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点,可适当引入生活和专业应用中的具体实施例。课堂讲授时,利用具体实例,引入每一章节内容,再将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在学生深入挖掘的基础上,将内容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或将若干相关小问题合并起来,指导学生联想、讨论思考、联想归纳、比较总结本课程的目标是系统讲授化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加强基础,提炼基本,按需拓宽,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在讲到酸碱时,可把知识点延伸,把电子舌知识和酸碱性结合起来。电子舌测量酸味时就是利用酸性,检测出酸的浓度,也就是将酸的浓度通过化学传感器转化为可检测的信号,信号的强弱就能反映酸的浓度。同样,电子舌检测其他味觉,就是将其味觉物质,通过化学传感器转化为可检测的信号,通过信号的强弱来反映味觉物质的含量,进一步体现味道的内涵。

可引入直观形象的化学反应动画效果,加强学生对反应机理和抽象概念的理解;同时,可采用动态图表,充分发挥各类图形的优势。

3.突出重点,扩大信息量。根据培养方案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点,可将下列内容列为普通化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盖斯定律和标准生成焓、标准熵、标准吉布斯自由能计算方法;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判剧;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及有关计算;分散体系的概念及分类;溶液的依数性;胶体分散体系的性质及结构;弱酸、弱碱解离平衡;溶度积规则和溶解平衡;电极电势的概念;用电极电势的数据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及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和程度;配位体的相关概念及命名规则;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四个量子数的取值及物理意义。教学难点为: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的应用;相似相溶液原理;能斯特方程式的应用;吉布斯自由能变、原电池电动势、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根据重点和难点,可采取理论讲解、PPT、板书和学生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讲解后再让学生来回答问题,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印象与理解,在原有知识点的基础上扩大信息量。

大学普通化学重点范文第2篇

摘 要:高职普通化学课程是针对高等职业教育非化工类专业对化学知识需求而设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文结合高职专业特点,根据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普通化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普通化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1-0049-02

普通化学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素养,支持学生专业知识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努力贯彻理论知识适度,后续课程够用的原则,淡化理论,强调应用,着眼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1。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在高中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加深化学知识,为培养职业能力和适应继续学习的需要奠定必要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专业为轴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服务于学生,力求培养出专业合格的技术型人才。经过多年来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分析,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调查发现,随着全国各地高考制度的改革,目前非化学化工类理工科专业学生大约有一半在高考的时候选考的科目并不是化学,而且各省生源情况略有差异,这就增加了普通化学教学的难度。所以在第一节普通化学课中,不宜泛泛的去讲化学多么重要,对学生今后课程的学习或者是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多么有帮助,也不宜生搬化学的定义或者理论来“吓唬”学生,这样不但起不到正面的作用,反而加深了学生对化学课较难学的认识,从而在心理起到一种排斥的作用。

在普通化学绪论中,可以从发生在人们身边的化学现象谈起,如人们的衣、食、住、行到绿色农业、人造纤维、建筑和装饰材料、洗涤剂和化妆品、国防和航天等,让学生潜意识的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激发学生想知道化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关系,愿意探索化学知识。

二、板书讲解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采取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辅助生动形象的图片或采用多媒体,这样可以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的生动活泼性,也更有利于学生对微观结构、动态过程和抽象概念等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金属结构时,金属晶体中,存在着金属原子、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存在于金属原子和金属离子之间,为许多金属离子所共有,均匀分布在整个金属结构内部2。自由电子的运动将金属中的原子、离子联结在一起3。用专业软件动态地演示金属晶体结构,既形象生动,又能准确地获取知识,化难为易,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主讲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普通化学课程的价值不仅是传授化学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整个普通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自主地认识活动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普通化学的课堂教学要让每个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4。课程的教学特别要避免“给结论”,要加强对科学结论获取过程的科学思想的分析和阐述。这样,能从化学学科的角度对优秀科学人才的培养发挥积极的作用,因而也会受到更多非化工专业学生的重视和欢迎。

普通化学课程内容涵盖化学全学科,又要讲结论的来源,而课时有限,不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知识内容,可考虑把教学内容分成“掌握”、“了解”几类,以减轻知识记忆方面的教与学的负担,而基本不影响科学思想的培养。在普通化学教学内容中,基础理论与基本原理部分是全部教学内容的基础,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自学困难较大,教师要重点讲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概念和科学思维模式。而基础知识模块,教师则用已学过的基本原理从大的方面给予引导,具体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己学习、理解、充实。至于拓展内容模块,则教师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选择部分章节作科普式的介绍,并不深入精细的讲解,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的关注,这三个模块内容的考试要求也不同。原理模块是要求学生充分掌握的内容,是考试的重点部分;知识模块,是要求学生知道的,属选考的一般内容;拓展模块则只要求学生大致了解,是由学生自主选考的补充内容。这样一种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不仅较好地解决了课时紧与内容多的矛盾,而且充分调动了教与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己研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符合自主学习的现代化教学理念。

四、启发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

在课堂上老师以启发式教学为基点,适当结合难点问题,开展少量讨论式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讲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时,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所必须遵循的三大规律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可以顺利写出前23 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这时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第24 号元素Cr和第29 号元素Cu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大多数学生都会遵循原有的知识结构,写成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和元素周期表中这两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发现错误并产生疑问,教师可以适时给出理由:当简并轨道全空或被电子半充满、全充满时较为稳定。可是,通过上述内容的引导,实际教学中很多同学会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中最外层电子排布部分,结果会有如下疑问:例如,元素周期表中44号元素Ru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这并不符合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当然类似的“例外”元素还有。这时候就要引导学生在课下去查阅相关参考书找,出合理的解释。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五、联系学生专业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重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专业,其教学内容的角度应有所区别。工科普通化学的教学中,应该突出工科教学特色,联系专业实际情况,扩大学生的视野。目前我院普通化学课程主要针对地质勘查专业,考虑到教学实际和学生接受、掌握知识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对基本原理的讲解“少而精”,对基础知识及拓展内容的介绍“广而新”,较好地解决了内容与课时的矛盾,基础与专业的矛盾。既保证有足够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又尽可能多地引入与专业相关的新内容,更新知识,拓展思路,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

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准备一堂课

在普通化学教学中积极开展“让学生准备一节课”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与学生专业实际相关的内容,如:化学电源,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化学与日常生活,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等内容,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自发组成学习小组,准备好一节课的内容进行讲解,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将课堂内、外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师要善于根据社会需求、专业特点、学生情况,结合《普通化学》教学内容,合理地设计、调整、更新学科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摸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21世纪培养出专业合格的技术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东旭,吴卫东.普通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陈东旭,吴卫东.普通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大学普通化学重点范文第3篇

学校在1999年将“大学化学”课程列为校级教改项目,并随着2002年院校合并、专业调整,在2004年又将“大学化学”课程列入省级教改项目进行研究.通过几年的教改实践,在广泛调研和吸收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基础上,对“大学化学”课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多方位改革尝试,以期探索新形势下“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新模式.1课程名称的历史沿革大学化学,曾又名普通化学,与“GeneralChemistry”中文译法有关[2].1997年以前,与国内多数院校一样,河南科技大学将非化学化工专业化学课程称为“普通化学”.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普遍认为“普通化学”译名掩盖了课程的真实教学目的、教育任务和教学内容.1997年,全国开展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河南科技大学借此对本科教学计划进行大调整,把“普通化学”更名为“工程化学”,并把“工程化学”列为各工科专业的必修课.但在实际教学中又发现“工程化学”的含义太窄,不能全面反映人们生产、生活、环境等各方面与化学的联系.表现在化学已经渗透到医学、生物学、物理学、农业科学、地质科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并影响着人类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化学社会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显著特点之一.因此,21世纪的高等化学教育势必面向全体大学生,化学课程应与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同等重要,属于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课.为此,1999年将“工程化学”更名为“大学化学”.

课程教学目标

21世纪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未来人才质量的差别,不仅在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在于人才的基本素质,其中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居于重要地位.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由于自然科学发展的日益微观化和交叉化,化学科学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日益广泛、深入和复杂,化学同其它学科相互渗透的关系日益密切.非化工类专业学生学习化学,不仅是学习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化学思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3].据调查,大部分报考工科院校的中学生实际在高中二年级后就不再学化学.而这些虽选考化学的中学生,大都考取的是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在大学里大都只有一门化学课.因此,大一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培养要求就决定了非化学化工类学生今后所具备的化学素养,学生通过大一化学课程的学习在化学素质方面应比中学生有质的提高[4].考虑到目前中学化学课程的基本要求、中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大学中其他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诸因素,将“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实验技能,能以化学观点分析、解决专业和生活中出现的化学现象和问题,具备基本的化学素养.

课程内容优化与课程体系重组

依据“大学化学”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化学知识的科普性和应用性.简述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物质的结构基础等基本理论知识,体现化学与多门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及相互作用,反映化学在现代社会生活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新成就.为此,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优化,重组了课程体系.教材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重要媒介,是提升教学水平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教材建设是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一环.1998年以前,河南科技大学非化学化工类专业一直沿用浙江大学化学教研组编写的《普通化学》,1998-1999年,曾试用浙大陈林根教授编的《工程化学基础》,两种教材在内容编排方面虽各具特色,但随着高校的扩招、专业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有待优化组合.为此,针对非化学化工专业特点,汇集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该课程教学学时少,涉及专业面广的具体情况,吸取兄弟院校的经验,借鉴同类教材的成功之处,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自编了《大学化学》教材,在教学内容及组织编排上均作了较大调整.

1精简理论,强化实用随着化学学科的发展及其应用领域的扩大,化学理论知识也在丰富和加深,需要向学生传授的内容会越来越多.因此,针对非化工类专业学生多数仅需熟悉和了解化学知识的角度出发,大幅度精减了原《普通化学》中化学原理、物质结构、化学品制备、计算和检测等方面的内容,适当保留了必要的化学基本理论,充实了应用型实例和科普性化学知识,尤其是精选了常见的和具前沿性的应用实例,补充了与化学学科相关的材料、环境、能源和生命等学科的内容.

2突出化学对其他学科的渗透作用学科交叉渗透是当代学科发展的突出特点,化学学科尤为突出,需要在各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必须讲授化学方面的知识.“大学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突破了原《普通化学》和《工程化学基础》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模式,将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生命、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与工业用油等设专章讲授,并特别体现了化学在工程技术中应用的新成就.因此,自编《大学化学》教材内容共设八章,其中1、3、5章属化学基础理论,2、4、6、7、8章为交叉学科.

3合理编排章节内容对《大学化学》教材内容采取优化整合和科学编排,化学基础理论集中在1、3、5三章中讲述,交叉学科专章紧跟其后,形成化学理论和专业实际的有机结合,但又保持了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例如,第1章中讲述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第2章则介绍化学能源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第3章讲述化学中溶液的特性,第4章讲述环境的化学污染与保护,第5章讲述物质的结构,第6、7、8三章分别讲述化学与材料、工业用油及化学改性、化学与生命[5].

4拓展教材适用面根据授课专业的具体情况,主讲教师可依据内容与专业的相关性,有选择的讲授.例如:对环境设计、土木工程等专业,系统讲授第1、3、4、5章全部内容,重点讲解第6、8章部分内容,简单介绍第2、7章内容;对交通、车辆专业,系统讲授第1、2、3、5章全部内容,重点讲解第4、6、7章部分内容;对机电系的机电、液压、机制、轴承、测仪等专业,系统讲授第1、3、4、5章,重点讲授第2、6、7章部分内容,第8章只作简单介绍.为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可在相关章节中穿插播放一些音像材料,如第4章穿插环境问题、第6章穿插高分子材料.#p#分页标题#e#

5完善教材内容与出版使用自编《大学化学》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通俗易懂,每章后编有适量习题和思考题,便于学生自学和练习.教材初稿于1999年完成,先自行印刷在原洛阳工学院五个系18个专业试用,稍加修改后于2002年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第一版.2005年,融合本校和其他院校教师在授课中对本教材的使用体会,对第一版进行了修订完善,再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第二版.目前,河南科技大学工科院系中几乎所有非化学化工专业均使用本教材,洛阳理工学院部分工科专业也选用本教材.

探讨高质量教学方法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理论、新技术将不断涌现,使得教学内容的增加与教学学时的减少成为制约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突出矛盾.因此,在探索教学内容创新的同时,为提高教学质量,还应研究和改革“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为配合自编《大学化学》教材的使用,目前已将授课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并在2003年秋季投入使用.课件中,化学原理、物质结构中多数抽象内容采用动画、图景、模型来表述,化学在工程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利用录像来演示,形象逼真,学生如同置身于社会生活、生产情景中,既克服了口头表述的抽象性,又拓宽了教学内容.

2精选授课内容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仔细分析学生已具有的化学、物理、数学基础,找准衔接点,避免重复,使授课的重点集中对新概念的理解和新知识的综合运用上.对学生通过自学可掌握的内容,教师只作引导性或归纳性讲解.比如,中学化学中有关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的热效应、氧化还原与电化学等定性知识已有比较详细的了解,但缺乏定量的概念,因此平衡常数、速率常数、热效应、电极电势等的计算,在“大学化学”授课中应作为难点和重点予以详细讲解.

3改善实验教学内容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又是工科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戴安邦先生曾提倡:“只重视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教学是片面的化学教育,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化学教学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因此,在“大学化学”课程40学时的教学中安排了8学时的实验课,占总学时的20%.精选了4个实验,包括验证性、应用性、仪器操作和自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巩固和充实课堂中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5课程教改成效自编《大学化学》教材及配套《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已在多届学生中延续使用.目前,每年共有5个院系、19个专业、56个班、4200余名学生、12余位授课教师使用本教材.结合各专业特点,授课教师在授课内容上有所侧重,并通过实验,巩固对课程的理论学习,培养基本的化学技能.为及时了解“大学化学”课程教改效果,近三年来,多次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及其他形式,征询各方面对“大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意见.

大学普通化学重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理化学;通俗讲解法;注重过程教学;考评体系

0前言

物理化学是我校材料科学工程、环境工程和给排水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运用物理的原理、方法及技术,结合高等数学的知识来研究化学体系的性质和基本规律[1]。而物理化学课程内容抽象且逻辑性很强,公式繁多,且大多公式都有使用条件,以往的“一言堂”和“填鸭式”的授课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效果受影响[2,3]。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积极性,着眼其原理和来源分析推演,联系实际生活案例加以深入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物理化学课程变得轻松易懂易学成为教师值得思考的课题。本文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切实提高物理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1课堂教学中多用“通俗讲解法”

为了打破物理化学枯燥、沉闷的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该避免死板照搬知识点,要找出与知识点“接地气”的讲解方法让学生更易懂易学,即“通俗讲解法”。例如,在界面张力章节中,固体表面吸附气体时,朗缪尔吸附等温方程的推导复杂难懂,但如果把学生进教室坐座位的过程比作气体被吸附到固体表面就简单了,每位学生好比每个被吸附的气体分子,座位好比固体表面。如果学生坐满座位则覆盖率等于1,否则小于1。固体表面吸附气体的速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在覆盖率理解的基础上,学生会去思考,教室的空位越多,坐下的速率肯定更快,那这个空位怎么计算呢?空位率乘以空位数。如果教室外有一只猛虎追赶学生,是不是大家会努力挤进教室呢?而这只吃人的“老虎”就好比一种推动力,对于气体分子来说就是压力,固体表面吸附气体时,压力越大,吸附肯定就越快,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理解影响气体在固体表面吸附的因素,即空位率和压力。学生再看吸附速率的公式就变得更容易了。这种通俗的讲解办法可以把理论性很强的知识化作简单易懂的生活常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真正让学习变复杂为简单。

2重过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2.1结合《普通化学》、《无机化学》、《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实现轻松学《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二下学期开课,教学中多从学生学过的知识点引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热力学部分的术语在《普通化学》[5]和《无机化学》[6]中已经介绍过,《物理化学》课堂上只需简单提及,学生就能回忆起来,再结合《高等数学》中微积分的知识,就能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功、能量守恒定律等重点内容。而在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相关内容讲解时,也可以先引入《普通化学》和《无机化学》中标准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写法特点,再稍加推演就可以让学生掌握平衡常数的其他表达式[7]。

2.2结合应用实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许娟等[8]认为举一些“闪光点”的实例将物理化学基本原理与实例相结合可以帮助其理解并且培养学生的物理化学视角。刘建等[9]认为教师讲课备课,应该以“应用”为主旨合理取舍教材内容。因此,在物理化学教学中引入实例教学非常重要,如将实际生产中的合成氨反应与热力学和动力学知识贯穿,粉尘爆炸与表面能相联系,自然界水结冰,冰雪融化等与化学势相关联,汽车表面镀膜与胶体化学关联等等。

2.3结合物理化学实验讲解和推演理论知识,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简单、适用

如借助凝固点测定实验讲解稀溶液的依数性之凝固点降低。单纯理论上的分析和推导很乏味,若结合表1设计凝固点降低实验,学生自己动手测凝固点并分析所得数据,就不难发现当在环己烷中加入萘后凝固点有所降低,进一步还可以设计实验添加相同物质的量的尿素,结果如何呢?让学生通过实验找答案。在此基础上,可以再向学生提问,如果是未知试剂A需要测定相对摩尔质量可否利用稀溶液的依数性?学生则可以按照表2设计凝固点降低实验,再结合理论推导将可以完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设计实验,分析、推导和应用同时进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选择合理的考评体系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物理化学》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内容深且枯燥,要让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学习热情有增不减,平时成绩可提高到40%甚至更大的比例,再扩大其考评范围。除了通常的考勤、课后作业和课堂回答问题外,可以把学生讨论交流作为平时成绩。在物理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生讨论交流模块[3,10]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培养都大有裨益,受此启发,笔者在2015级材料专业学生物理化学课堂上采用了专题汇报和讨论模块。由于这门课学时有限,不可能多次应用Think-Pair-Share(思考—讨论—交流)模式[10]和Sandwich教学法[3],所以我们将班级49人均分为7组,每组固定专题负责人。教师给出几个《物理化学》相关的专题,请各组自选,选定后,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查资料,制作PPT,在学期末进行专题汇报和讨论。每组给予8到10分钟进行汇报,每组抽出一人来当评委,再邀请其他班级同学或者老师作为评委,并进行现场打分和排名,结果按比例记入平时成绩。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回访学生的反应,学生一致认为,该专题讨论的课堂模式拓展了知识面,展现了大学生风采,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活跃了学习氛围,值得推广。另外,笔者设想将《物理化学》的考试分段进行,譬如每三章出一份试卷,考试成绩按比例记入期末总成绩中,以此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和总结。

4结语

《物理化学》课程虽然内容繁多且需要的储备知识较多,但该课程在本科学生的思维训练和素质拓展,以及专业课程和实验能力上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考评体系来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教师持之以恒追求的话题。

参考文献

[1]杨丽霞,冯彩婷.增强教师责任感创新课堂教学———物理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5,32(2):87-89.

[2]江欣,杨立滨,吕玉光.物理化学双语课程教学体会[J].广东化工,2015,42(6):172-179.

[3]段煜,王晓岚.Sandwich教学法在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I)—表面张力教学实例[J].化学教育,2014,42(l6):47-52.

[4]余传波,邓建梅,邹敏.物理化学“启发式教+探究式学”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启示[J].化学教育,2014,(l6):16-19.

[5]同济大学普通化学及无机化学教研室.普通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

[6]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2-27.

[7]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64.

[8]许娟,杨亚提.高等农林院校物理化学与专业结合的教学模式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17):133-134.

[9]刘建,赵龙涛,张倩.浅谈应用型本科物理化学教学[J].化学教育,2014,(24):20-22.

大学普通化学重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实验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4-007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4.042

在教育体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的同时,教学方法的改革,特别是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也有很多人做过大量的工作[1-4],下面针对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谈一谈我们的看法。

一、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而我国目前的中学教育都是为了“应付”高考,让学生一头扎在书山题海中,因此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普遍存在实验技能环节比较薄弱的现象,他们中的不少人甚至于连烧杯都不会洗。进入大学以后,为了应对必将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压力,学校不得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应对社会的需要,在不增加总授课学时的前提下,给学生开设了较多的课程,这样一来,单科课程的教学时数就只得相对压缩。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工科学生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的比例要达到1:1―1:1.2,如果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一标准,在实验时间上还是基本能够满足要求的。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不容乐观的,化本专业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时数不超过30个学时,而面上各专业的普通化学实验教学时数只有十几个学时。在这么少的时间内,如果按照常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完全掌握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和正确使用:正确地进行滴定操作、过滤洗涤操作;化学试剂的配制和标定:化学试剂的提纯和精制、精密衡量器具的使用;常用理化常数的测定:常见分析仪器的使用及常见元素的分离和鉴定等等实验技能是不可能的。

二、改革的思路

针对目前学生的实际状况和现实条件,我们做了这样改革:在大学一年级这段时间内,采用以物质制备为主线,融合四大化学,即有限的时间内对学生实施强化实验技能的训练,为他们的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的方法是这样(以铝土矿做原料制备硫酸铝为例):

先由教师给出一个物质制备的题目,学生根据实验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查找、收集相关资料,拟订实验方法和步骤,列出需要的器材和试剂,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写出预习报告,经教师审查批准后,即可开始实验。实验的每一个阶段各有重点,对一些基本功的训练则不断反复的进行,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学生经过上述实验过程,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化学实验的内容和较熟练地掌握化学实验的技能、技巧。这为后续化学类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科研活动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实验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按照现状,要实施上述实验改革方案还会有一些困难。首先教学进程和教学时间与实验改革方案不相容。其次是资源、设备的配置和利用不合理。目前的模式还是采用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进度基本同步的办法,每周安排l―2次实验课,每个实验单元2―4学时。但是国内现在的大学每届招生都在数千人,需要开设化学课程的班级每年都有几十个。中南大学近三年来,开设无机化学和普通化学课程的班级每年就有70多个班,如果还是按照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来实施上述实验教学改革方案是不现实的。我们觉得可以采用这样的办法:将每个班的实验课时间集中安排在连续两周:第一周,所有课程的课堂教学照常进行,仅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与实验相关的资料准备;第二周,所有课程的课堂教学全部停止,在这一周内,每天有4个小时(半天)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另外半天对已做的实验进行总结和对下一步实验进行规划调整。

这样安排首先就保证了实验教学的质量。第一,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从实验方法的拟订、实施的过程、产品质量的检验都是学生自己智慧的体现,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很浓。第二,实验模糊了四大化学的界限,可以使化学理论与实践充分的结合。第三,实验时间集中,实验过程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重复多次地进行,因此基本功扎实。

另外,实验资源、设备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计算:如果一个学校有四间一次能容纳一个建制班进行实验的化学实验室,在每个实验室内各准备二个班的玻璃仪器,则每周就可以安排8个班完成基础化学实验的全部任务。一学期按16个有效教学周计算,全学期可以安排120多个班级进入实验室。

当然,要较好地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单凭任课教师或者实验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他与教学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后勤部门、物质供应部门和学生都有极大的关系。只有大家都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都对实验教学的改革倾注极大的热情,我们的教学改革才能不断进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立妙.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才智,2012(30):138-139.

[2] 杨晓斌.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刍议[J].江西化工,2010(2):129-130.

[3] 朱园园,刘安昌.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改革.科技资讯,2015(22):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