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特殊教育学校的作用

特殊教育学校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特殊教育学校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特殊教育学校的作用

特殊教育学校的作用范文第1篇

一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情境易产生兴趣。由于时空限制,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内容是学生所不熟悉的,距离他们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体验。网络上的图画、录像、音乐等,能逼真地再现语文教材所提供的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从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九寨沟》时,我首先播放从网上下载的有关九寨沟的录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直观地感受到九寨沟自然风光的原始绮丽,唤起了他们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读一读有关语句,使他们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拓展了视野。他们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自然世界,九寨沟清纯脱俗、色彩斑斓的特点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

二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亚里士多德曾说:“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考。”想象是创造能力的先导。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学生的思路,调动他们内在的潜质,从中获得启迪,诱发创造。在教学苏教版第七册《田园诗情》时,怎样才能让学生欣赏到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感受到那里宁静悠闲的情趣呢?这对学生来说是难点,不但学生没有去过荷兰,而且大多数教师也没有去过,由于对荷兰的不了解,让学生想象起来较困难。这时,我就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到网上欣赏迷人的荷兰田园风光,那高耸的风车,一望无垠的原野里成群的牛羊……学生们仿佛置身其中,使他们充分发挥想象,既进入了课文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又超越了教材,思维呈现出了多元态势。那迷人的荷兰田园风光,再加上优美动听的旋律,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发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欲望,他们争先恐后地声情并茂地为大家叙述他们心目中的荷兰印象。此时的学生扬起了想象的风帆,开启了思维的闸门,情绪高涨。课堂教学也超越了文本,达到了。

三 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于一体的宝库。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成了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有利因素。巧妙运用网络技术,能架起学生与文本、文本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内在美,从而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

《望洞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途中路经洞庭时有感所作,意境优美,情感丰富。教学时,我通过网络查找有关资料,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在优美的古筝乐曲声中,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悠扬的乐曲、优美的画面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非常迷人,以此给学生以莫大的艺术享受,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泉城》一课所表达的自然之美蕴涵在图画和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趵突泉的情景美和情趣美,我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池里的水很清,游鱼、水藻都看得清清楚楚。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这句话中的“冒”字,我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用一个词形容这句话中“冒”的意思。学生们有的说是“涌出来”,有的说是“喷出来”,有的说是“流出来”等。这时,我又展示了济南趵突泉的影像资料,让学生观看视频,并将自己理解的词和作者这句话中的“冒”字做比较,看看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说明了什么?学生答道:“‘冒’字好,说明趵突泉水多而缓。”这样比较,真是一字传神,意境全出,加深了学生对趵突泉“大”“清”“美”特点的理解。

特殊教育学校的作用范文第2篇

特殊教育学校是我国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残疾儿童身心发展,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外部社会环境和内部教育环境都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特殊教育学校功能的转变显得尤其必要。

(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政治、教育、文化、经济、科技、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福利等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家文明程度的窗口。残疾人拥有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这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而良好的教育则是残疾人通往享有平等人权社会的必由之路。在这种情况下,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势必发生变化,要立足于每个残疾孩子的终身发展,充分挖掘每个残疾孩子的潜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残疾孩子能更好的适应时展,融入社会生活,更好地享受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

(二)特殊教育发展新格局的要求

传统上的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教育机构形成了两个互相分离的教育体系,特殊学生很难在不同的教育机构中流动,受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同时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和其他附设在普通学校里的特殊教育机构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导致特殊教育学校与特殊班、随班就读机构的分工不明确,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思路僵化,学校的功能单一。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随班就读将成为以后我国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的特殊教育新格局正在形成。因此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必须重新对功能进行定位,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康复、资源开发、家长教育、社会宣传等多种功能,将现有的特殊教育学校办成示范性质、高水平、多功能的基地,并以这些少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和学校,成为指导当地特殊教育机构和随班就读的基地。

(三)促进和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的需要

我国宪法及多部法律法规都提出了要保障残疾人的受教育权。但与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以及教育的平均水平相比,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的实现程度还很低。因此,特殊教育学校不仅应该作为一个教育机构,为残疾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机会,制定科学、合理的办学目标、教育计划、课程体系,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设备、师资,来满足残疾学生不同的教育要求和适应其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同时,特殊教育学校还应该作为一个组织、宣传机构,对残疾儿童的家长进行教育指导,协助家长安排好残疾儿童的受教育问题,促进特殊教育机构及普通学校对残疾学生的接纳,最大程度地促进和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

二、特殊教育学校功能体系的建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了解到特殊教育学校功能的发挥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自身必然也发挥着多样化的功能。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各种功能构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有机整体。不仅包括最根本、本质的“以人为本”的本体功能,而且涵盖促进残疾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的具体功能。

(一)本体功能

特殊教育学校的本体功能指决定特殊教育学校本质的根本功能,是直接体现、反映特殊教育学校培养人这个本质的首要功能。特殊教育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一样,都是由“人”所构成的,人是特殊教育学校组织的主体。但是,特殊教育学校中的“人”又有其特殊性:特殊教育学校中的“人”主要是指那些正在成长、发展中的残疾儿童和青少年,他们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响,在生理或心理的某个方面存在缺陷,阻碍着他们的发展,因此,他们需要通过教育和康复来弥补缺陷,或者使损伤的器官的功能得到部分的恢复。简言之,特殊教育学校的本体功能就是促进残疾儿童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所有特殊教育学校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不能变更的功能,它决定着特殊教育学校的其他具体功能。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就是对本体功能的最好说明,特殊教育学校只有明确了“以人为本”,学校的各方面活动以残疾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才能较好地发挥学校的功能,否则会使自身功能的发挥出现偏差。

(二)具体功能

特殊教育学校的具体功能是指特殊教育学校促进社会的各种活动和促进人的身心各方面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功能,是特殊教育学校本体功能的派生功能、具体化功能。依据特殊教育学校活动的不同类型,我们将特殊教育学校的具体功能划分为教育功能、康复功能、社会功能和研究功能四大类。

1.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主要是指特殊教育学校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所发挥出来的功效和作用。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对残疾学生的培育上,即育人。从教育目标来看,对于残疾学生来说,尤其是智力残疾学生,促进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使他们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是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教育目标之一。从教学组织形式来看,应最大限度地开展个别化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需要、兴趣、身体状况等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或方案,采用不同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手段进行教学,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教育,并取得最大限度的进步。从教学管理方式来看,应将控制型管理转变为教育性管理。彻底改变传统的以“控制性”为主导的教学管理方式,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残疾学生的差异和需要,引导他们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让残疾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康复功能

残疾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生理、社会、家庭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其身心发展的一方面或多方面往往落后于正常儿童,根据残疾儿童的需要对他们进行康复是非常必要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第二十八条规定:特殊教育学校要把学生的身心康复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学生的残疾类别和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训练,提高训练质量。可见,特殊教育学校还必须承担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康复功能。依据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医疗康复专家委员会对康复的定义,我们认为康复功能是特殊教育学校采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使残疾学生因自身某方面功能的缺陷所造成的身心障碍得到最大限度的消除,使各种缺陷得到最大程度的补偿,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回归社会的作用和功效。特殊教育学校康复功能的发挥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康复理念。特殊教育学校在发挥康复功能时,必须既看到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共性,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同时也要看到他们的特殊性,以采取特殊的康复训练目标、内容、方法促进他们的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

(2)拓宽康复的对象和内容。每一个残疾学生都有不同种类和程度的康复需求,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对象应该面向全体残疾学生。同时,康复的内容不仅是对残疾学生有功能障碍的器官和肢体进行生理机能的康复,更重要的是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生活上尽可能对学生进行全面、整体的康复,为他们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3)建立“医教结合”的康复模式。残疾儿童的康复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综合性康复。医学康复和教育康复是对残疾儿童进行康复的两个重要手段,将两者有效结合,建立“医教结合”的康复模式是促进残疾儿童康复的最好途径。通过医学康复训练,能够提高和恢复残疾儿童身体缺陷部位的功能,为残疾儿童的教育康复提供生理基础。通过教育康复可以使医学康复的作用得以体现和发挥,通过特殊的教育目标、方法来促进残疾儿童缺陷功能的恢复和提高,促进他们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

3.社会功能

特殊教育学校的社会功能是指特殊教育学校从单纯为本校学生服务转化成向普通学校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服务,同时面向社区、医院、康复机构、普校等社会组织开展多方面工作所发挥的功效和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社会宣传。特殊教育学校作为特殊教育的中心组织,应进行社会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残疾儿童的关注程度,尽量缩减残疾儿童与正常人之间的差距,让残疾儿童过上正常或接近于正常人的生活,这是特殊教育工作的目标和理想。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文艺演出、竞赛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与周边社区、与整个社会的互动联系,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残疾儿童,并逐步真正理解和接纳这一特殊群体,为残疾儿童的发展努力创设更为宽松和有利的社会环境。

(2)开展职业教育。《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指出特殊教育学校要“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它可以使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以此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活动,取得平等的社会地位。职业教育是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一项重要功能和任务。

(3)提供资源支持。相对其他形式的特殊教育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的专业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这些教育资源应该发挥更大的效益,特殊教育学校要使之尽可能地共享,成为所在地区特殊教育的指导中心与资源中心,发挥较大的辐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指导,提供专门教师协助普通学校教师处理特殊教育学生问题,开放特殊教育学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训练和辅导教室,给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使用;对社区残疾人工作进行指导,在社区展开宣传,为社区残疾人工作者提供各种专业资源与服务;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如发放书刊资料、设立家长学校、举办家长经验交流会和专家讲座、提供上门帮助服务等,让家长了解更多的特教知识和有关残疾人政策方面的最新信息,帮助家长解决好孩子的在家教育、康复等问题,为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4.研究功能

特殊教育学校的研究功能主要是指特殊教育学校所从事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对学生、教师、学校乃至特殊教育事业所产生的作用和功效。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特别是社会对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要求的提高,教育科研逐渐成为特殊教育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科研可以促进教学、课程改革和学校的各方面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特殊教育在整个教育领域及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充分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的研究功能应做到以下几点:

(1)研究取向的校本性。特殊教育学校的研究应该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课题立项,让学校领导、特殊教育教师作为主体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研究。

(2)研究内容的实践性。特殊教育学校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寻求真实的答案或改进性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材及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研究、教学手段和工具研究、残疾学生研究、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研究等。

(3)研究方式的反思性。特殊教育学校应该鼓励教师以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日志等形式开展的反思研究。同时积极搭建各类交流平台,让教师在互动研讨活动中,实现自我反思。

特殊教育学校的作用范文第3篇

 

一、上海市特殊教育的基本情况

 

上海市现有特殊教育学校29所,其中盲校1所、聋校4所、辅读学校19所、职业技术学校4所、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1所,另有特殊幼儿园1所、学前教育点28个、全日制高等教育点4个。全市基本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社区教育为补充”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互相衔接、普特融合的特殊教育体系。

 

上海市管理特殊教育学校主要采取市、区双重管理的办法,区负责学校党务和人事工作,市教委教研室特教部负责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业务管理,对全市特殊教育学校进行业务检查和考核。

 

该市整合了原本分属于教育、卫生、残联等不同部门里的残疾儿童发生、干预、教育、康复等信息,构建了全市统一的“上海市特殊教育信息通报系统”,实现了部门之间信息的共建和共享,为特殊教育决策管理提供基本信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协同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共同建设上海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整合优质资源,搭建教育平台,健全特殊教育支持体系,更好地满足了特殊儿童及其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上海市特殊教育的先进经验

 

上海市将特殊教育的发展纳入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市、区县均建立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社会团体各司其职,加强合作,研究与协调解决特殊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形成各部门协作,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机制。2004年上海市启动了“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作,2006年命名了7所首批“上海市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目前,上海市的特殊教育工作已走在全国前列。

 

(一)从制度上保障特殊教育稳健发展

 

近年来,上海市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若干意见》《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关于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和经费配备意见》《上海市聋校、辅读学校教学与康复设施设备装备标准(试行)》《上海市特殊教育专业岗位培训计划》《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发现、诊断与安置工作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特殊教育学校(班)办学条件的几点意见》《关于上海市盲、聋特殊教育机构与相关医疗机构开展医教结合合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特殊教育文件与法规。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后,上海又及时制订印发了《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从制度上保障了特殊教育事业的稳健发展。

 

(二)办学经费对特殊教育大幅度倾斜

 

仅2009~2011年,上海市的市、区县两级财政共投入特殊教育专项经费约4.57亿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约1.7亿元,区级财政投入约2.87亿元,全市共迁建、扩建、改建特殊教育校舍约15万平方米,25所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与康复设施设备达到规定标准,35个学前特殊教育点改善了办学条件,99所有随班就读学生的中小学建立了116个资源教室,17所学校配备了电梯,特殊教育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上海市能足额保障特殊教育医教结合、设施设备配备经费,并纳入年度特殊教育经费预算。2012年起,上海市调整了特教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照每生每年不低于7800元的标准拨付。上海市的免费特殊教育已覆盖学前到高中。

 

(三)率先实施“特殊教育资格证书”制度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早在1997年发文明确提出在上海市建立特殊教育资格证书制度。文件规定自1997年7月起对特殊教育学校在职教师进行特殊教育基本理论与技能的培训及考核,经考核合格者获得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制的“上海市特殊教育资格证书”。自1998年9月起,取得“上海市特殊教育资格证书”者方可在上海市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上海市为各特殊教育学校配备了巡回指导教师、资源教师和康复专职教师,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教师资培训中心开展业务培训;通过组织特教教师出国培训、考察和引进国外专家讲学等方式,对特教教师进行培训;探索特教教师双学历职前培训机制,使特教教师具备开展医教结合特殊教育的学识与能力。上海市教育、编办、财政、人社等部门及时修订和完善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并保障落实,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结构、岗位设置符合特殊教育工作需要。当前,上海市特殊教育教师配备标准是: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2.4,学生在200人以下的按200人核编。学前特教班每班配备3名专任教师。

 

(四)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医教结合特殊教育服务网络

 

上海市发展特殊教育的理念是“医教结合”,即做到教育队伍与医学队伍结合、教育教学与康复医学结合、医院康复与学校康复结合,对每一个残疾儿童建立医生、教师、家长共同评估机制,做到科学选择教育方式、科学制定教学与康复方案、科学设定教学目标和生涯规划,实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推进医教结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被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借助“上海市特殊教育信息通报系统”,上海市为每一个残疾儿童建立了个人档案,记录其接受随访、康复、教育等各种医教结合服务的过程。目前,上海市已构建了特殊教育机构、医教结合行政管理体系、医教结合专业服务体系和医教结合支持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管理系统,全市实现了医教结合服务全覆盖。

 

三、上海市特殊教育经验对发展广西特殊教育的启示

 

“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落地广西后,广西各地一批新(改)建的特殊教育学校陆续投入使用,适龄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社会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发展的氛围正在逐渐形成。但是,广西特殊教育总体状况与其他省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重大意义,加快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和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落实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提出的“支持特殊教育”的重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并落实加快发展特殊教育的政策、举措,切实保障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各特殊教育学校也要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大力宣传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成绩,宣传和弘扬特教教师高尚的师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主动走出去,争取社会支持,通过各种途径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完善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成本相对普通学校来说要大得多。虽然各地在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上已经采取了倾斜政策,但离满足特殊教育学校的正常发展需要还有较大缺口。2014年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制订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要在3年内达到每年600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高”。目前,广西特殊教育公用经费标准总体上还比较低,广西应及时逐步上调现行经费标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先支持特殊教育发展。各级财政、教育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将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纳入财政教育经费预算,要实施特教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的生均公用经费统一标准,还应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多渠道筹措特殊教育办学经费,确保特殊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二)创新特殊教育管理方式

 

近年来,广西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如何加强管理、提高办学质量的问题。当前,各地对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还不够到位,特别是在业务的管理和指导方面还比较欠缺。笔者认为,广西可以借鉴上海市的成功经验,党务和人事仍按照属地管理的办法,业务方面由自治区或者各市教研室负责,统一开展特殊教育业务活动。

 

这样,既便于集中资源优势开展活动,也有利于各特殊教育学校间形成竞争机制,促进提高。各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残障程度、智力水平提供力所能及的个性化的课程内容、要求与评价,要设置不同的技能课程,学习、训练不同的技能内容,切实使每一个学生学有进步、学有所长。广西还应整合资源,扶持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创办区域性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或高级中学,扩大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探索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并且有能力接受高层次教育的各类残疾学生创造继续学习的机会。

 

正在规划或新建的特殊教育学校要执行2012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并参照《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评估标准》,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当前,广西各特殊教育学校的招生压力很大,各地可以在特殊教育学校成立指导中心,建立资源教室,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的资源优势和指导作用,扩大在普通学校开设特教班和增设随班就读点的规模,建立健全随班就读工作机制,提高残疾儿童的入学率。广西还可以借鉴上海市的经验,建立广西特殊教育网络信息共享平台,通过部门分工合作,为每一个残疾儿童、学生建立电子化个人档案,并且与学籍管理系统对接,为残疾儿童、学生提供自发现开始的医教结合跟踪服务。

 

(三)打造优质特教师资队伍

 

广西要致力于打造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特教师资队伍。当前,广西特教师资队伍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数量方面,要争取编制、人社部门的支持,制定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配备编制标准,合理配备教职工,并有计划地引进康复、心理、医学方面的专业人才;质量方面,要以教师的特殊教育、康复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为重点,开发培训内容,加强和改进校本研修。广西可以整合区内相关高校的特殊教育力量,充分发挥“广西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的作用,或者可以考虑在每年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单列开班,凸显特殊教育专业特色,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专项培训,打造优质特教师资队伍。

 

(四)开展医教结合的实践与研究

 

医教结合已经写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特殊教育实施医教结合旨在采用教育、医疗等多学科合作的方式,根据特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康复。上海市是我国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实施最早、最有成效的地区,广西可以借鉴其经验,因地制宜开展医教结合的实践与研究。2011年,教育部公布了全国首批18所医教结合实验基地学校,广西南宁市培智学校也在其中。广西要发挥南宁市培智学校的辐射作用,鼓励和支持各地特教学校开展医教结合的实践与研究,提高学校康复服务水平,推进广西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创建工作,带动广西特殊教育的全面发展。

特殊教育学校的作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学生;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教育手段,它担当着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品质的重任。在特殊教育学校当中,体育教育不仅有上诉重任,还对特殊学生的身体康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特殊体育教育专家PaulJansma把特殊体育教育定义为:“特殊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一个特殊领域,是为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所提供的发展计划,主要包括适应性体育、矫正性体育和发展性体育三个部分。”[1]通过广泛的学校体育教育,不仅可以增强特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改善特殊学生的健康状况,更可以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从而改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生活。但是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存在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相对不足;教材参差不齐;教育指导性不强;课堂形式僵化;课堂内容单一和体育教育受重视程度较低等一些值得我们研究思考与改进的地方。

一、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中存在问题

1.体育教育受重视程度较低。在中国当前的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的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程发展程度往往被有关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于体育课程的认识程度影响。虽然特殊教育学校一般都会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但是出于安全、卫生和普通小学体育课程发展认知等方面的考虑,特殊学校体育教育往往是被忽略的部分。

2.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相对不足。很多体育教师只能掌握自身在体育领域所学到的知识,并未有过关于特殊学生体育教育教学甚至是特殊学生障碍的基本学习。这也使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不能真正了解教学需求,落实教育教学目标。由于许多教育策略相对于特殊学生不相适应,从而导致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在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上显得更加复杂。

3.课程标准教材不完善,学校采用教材水平差距大。由于在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体系当中并没有形成完善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各级特殊教育学校在进行体育教育时多数采取直接借鉴部分发展较完善的学校教育模式的方法和自己研发符合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进行学校内的体育教学。这便导致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材的选用上,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就算有较高水平的教材,由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技能,教学往往缺乏指导性。

4.课堂形式僵化,课堂内容单一。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日常体育教育教学中,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教学目标单一,从而使得教师无法针对每一个人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并且,由于教师要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已经制定好的课程设置要求,教师在课堂教育中往往只是僵化地要求学生学会课堂内容,从而导致其在课堂教育模式的选择上僵化、单一。加之体育成绩的评定和体育学习的评价随意性大[2],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目标很难使学生真正实现。

二、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程教育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

1.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受重视程度不高的原因。一些地方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认识并不充分,无法将特殊体育和普通体育区别开来。美国学者张加贝曾从服务的对象、课堂教学多层化、教学方法的个别化、教学要求的适应性和学科的融合性五个方面对特殊教育的本质加以诠释,从而将特殊体育与普通体育区分开来[3]。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往往并不能真正将特殊体育与普通体育相区分,通常是照搬普通学校体育教育进行的,加之体育教学工作从学生安全和学校卫生等方面相对于其他科目使特殊教育学校存在更大的教育风险,以及我国并未建立有参考性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标准,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往往并不受到重视,甚至会人为地缩减其教育教学时间。

2.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相对不足的原因。在当前的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或是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规划中,很少会有关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的学习安排,导致高等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或是其他相关专业学生无法学到专业的体育知识。所以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只能选取体育专业的教师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甚至不设置专职的体育教师,以兼职教师代替专职教师。

3.课程标准教材不完善,学校采用教材水平差距大的原因。我国以往的体育教育存在一些诸如教学观念滞后、教学大纲对于教学内容安排过细等问题。这些问题,随着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标教材的不完善,导致各级特殊教育学校间的体育教学课程目标设置存在较大不同,所选用的教材不尽相同。并且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相对于普通学校学生来说,在接受学校教育时,由于个体间障碍不同的因素,因此需要更多的个别化教育训练安排。

4.课堂形式僵化,课堂内容单一。虽然在特殊教育学校中都普遍设置了体育课程,由于相对于班级中的特殊学生人数较多和个体间障碍差别较大,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在实践中对于特殊学生的体育课程目标的设置不能符合部分学生甚至绝大部分特殊学生的自身发育水平,因此常常导致教师在进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时只追求完成任务而忽视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一些特殊教育学校就本校特殊学生个别化教育训练有编写个别化教育训练方案(IEP),但是由于学校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缺乏和家校联系不足,导致其编写的方案大多流于形式。

三、特殊教育学校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提高主管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度。在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之前,首先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场地及设施设备。如王龙在河南省周口市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其所抽取的9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规模都比较小,场地紧张,所以教育主管部门要使特殊教育学校达到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4],才能保障特殊教育学校可以正常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其次是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的待遇,实行一些可以提高其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的有偿奖励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建立健全对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监管体系,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

2.加大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培养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首先要从高等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开始,完善其课程安排,合理增加与特殊学生体育教育有关的课程。其次应该努力完善体育教师针对特殊学生教育方法的培训体系,可以运用相关会议、进修班和访问学者的形式,逐步建立起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培训上的长效机制,使教师的培训不间断,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化。

3.建立健全教材编写体系。国家应该针对所有特殊教育学校中就读的特殊学生的障碍类型来编写完善的体育教育的相关教材,区别对待特殊学生,促进教材可以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各级特殊教育学校应该依据国家编写的相关教材,针对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可执行的个别化教育训练方案。并且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将优秀地区、优秀学校的教育模式向各级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推荐,促进各地的教育模式进行融合。

4.促进体育教学形式多元化。在以往的体育教学实践当中,教师普遍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度,但是班级授课制度对于特殊学生存在较大的弊端。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可以尝试改变原本的班级授课制度,尝试设立开放式教学模式等新的多元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

作者:张桂鑫 张慧滢 单位:普宁市特殊教育学校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Rudjuinbull,(方俊明,译).今日学校中的特殊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洪邦辉.贵州特殊教育学校的现状与发展研究策略:[硕士学位论文].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09.

特殊教育学校的作用范文第5篇

按照会议要求,我代表省教育厅就我省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下一步需要着力抓好的工作作简要汇报。

一、我省特殊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特殊教育事业是残疾人事业和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权事业的一个重点。多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始终把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工作作为实施义务教育、巩固"普九"成果、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坚持以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为总抓手,积极进行课程改革,拓展德育空间,改善办学条件。在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在全体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我省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一是初步建立起了较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目前,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共47所,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1745名,专任教师1278名,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6*3人。全省有8所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学前康复教育,8所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高中段的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1987年,我省创办了长春大学特教学院,成为当时国内第一所面向全国专门招收盲、聋、哑和肢残学生的高等学府,20年来特教学院共培养了1460名品学兼优的专门人才。现在我省残疾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级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都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较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基本保证了残疾儿童青少年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不断加大特殊教育投入,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20*年起,我省开始设立特殊教育专项经费,当年拨款200万元,20*年起增加到300万元。同时我省每年还积极争取教育部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资金。各市(州)近三年共投入特殊教育经费24817.2万元,其中2005年投入6574.6万元;20*年投入7702万元;20*年投入10540万元。总的来看,特殊教育投入逐年递增,办学条件较以前有明显改善,办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三是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完成义务教育。我省始终坚持把特殊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九"工作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有力推进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基本适应了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在重点加强义务教育的同时,全省还大力发展残疾人学前教育和高中及以上教育。目前我省已经形成了"以普通学校附设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办学格局,有力保障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

四是加强特教师资的培训,提高特教教师教学水平。通过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补充新师资等办法和在职提高、岗位练兵以及继续教育等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学历达标、结构合理、师德过硬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20*年以来,我省相继举办了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师资培训班,培训教师110人;举办特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培训班,培训学校中层以上领导80人;分别举办培智学校和聋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100余名教师参加了比赛,择优选拔4名教师参加了全国培智学校青年教师大赛,获国家一等奖一人,获国家二等奖一人,获国家三等奖二人。"十五"以来,我省还委托长春市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培养特殊教育新师资500多人。这些工作有力推进了我省特殊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促进了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引导残疾青少年树立自强自立意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个人谋幸福,同其他社会成员共创美好未来。

五是继续推进特殊教育实验学校建设。20*年,我省开展了创建省级特殊教育实验学校活动,共创建特殊教育实验学校20所。20*年,我省启动了特殊教育实验学校对口支援相对薄弱特殊教育学校活动。目前各地以城市特殊教育学校为龙头,突出地域特点,凸显学校特色,发掘学生特长,形成了区域整体推进的特殊教育办学风格和特点。*市注重区域特殊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合理规划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布局,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相对比较均衡。长春市打造龙头学校、发挥龙头学校骨干、辐射作用,带动了全市聋校、培智学校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宽城区培智学校在基本办学条件、教育教学管理、教研工作、教师队伍建设、特色办学等方面示范作用突出。白山地区人口少、居住分散,市里强化特殊教育辅读班和随班就读的规划和管理,保障了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延边州积极推进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校本课程,在职业教育与特长教育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目前我省特殊教育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当前有一种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化,残疾人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从教育的整体发展看,我省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还不平衡,基础也比较脆弱,残疾人仍然是一个特别困难的社会群体。我省特殊教育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明显偏低。残疾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仅占2.37%,较社会平均水平低13.17%;具有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只占9.58%,较社会平均水平低17.62%;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2.21%,较社会平均水平低15.37%。全省18岁以上残疾人文盲占31.97%,较社会高28.58%。6-14岁残疾儿童在校就读率仅为47.37%,还有一半以上适龄残疾儿童没有接受义务教育。15-19岁残疾学生在校就读率仅为14.42%,比社会低67.25%。目前全省人口超过30万的县(市)还有11个没有建立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只有*市建立了高中学校,长春、四平、延边、白城在特教学校设立了高中班或中专班,其他地区都没有高中阶段特殊教育,高中教育断档,直接影响到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

二是特教经费投入不足,难以满足特殊教育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财政拨款仍然是特殊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但只是满足教师工资发放,校舍维修、危房改造和办学条件改善的投入还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特殊教育学校校舍、设施陈旧、老化的问题比较突出,大规模改造和重建学校更为困难,与其他省份特殊教育学校相比还存在差距。

三是特殊教育学校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缺乏,现代教育技术设施水平偏低。由于资金短缺,政府财政拨款只能满足教师工资的发放,缺乏足够经费购置信息技术设备、语言训练室、体育康复室及其他专用教室的教学仪器设备,制约了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特殊教育学校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还达不到要求。

四是由于各市(州)经济发展不均衡,有的地区特殊教育教师津贴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按国家规定,特殊教师津贴应为教师基础工资的25%,但目前各地特殊教育津贴执行情况不统一,有的地区为教师基础工资的25%;有的地区仅为15%;随班就读教师的特殊教育补助问题至今仍未得到解决。

上述问题与我省特殊教育学校布局和国家政策不无关系,我省特殊教育学校多是市辖校,近年来国家支持的重点是农村学校。

三、下一步需要着力抓好的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切实把特殊教育纳入全省教育事业的整体规划。起草制定残疾人教育的法规和政策文件,贯彻执行《残疾人教育条例》,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网络和体系建设,发展残疾人学前康复教育,加快发展高中段特殊教育,鼓励支持普通高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促进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满足残疾人的教育要求。督促各级人民政府将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纳入当地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并统筹规划实施;逐步提高学前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比例;积极扫除残疾青壮年文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级以上特殊教育;保证达到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院校;指导特殊教育在教学中使用盲文和手语。

二是切实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坚持特殊教育由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强化政府责任,建立保障机制。采取特别的措施和倾斜的投入政策,保证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足额按时到位,并逐年增加。省本级一方面要加大专项经费额度,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应主动参与省级特殊教育专项补助经费的分配,用于特殊教育师资培训、课程教学改革、信息技术建设、校舍维修改造、教学仪器设备更新、检查评估、表彰奖励等工作,使之真正用到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上,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是修订和完善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实施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充分借助国家发展特殊教育的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续开展全省范围内20所特教实验校对接特教薄弱校活动,促进全省特殊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校园及周边无障碍建设。采取各种措施。扫除残疾青少年文盲,逐步解决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失明、失聪、脑瘫、孤独症等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

四是积极争取国家特殊教育建设项目。自20*年起,教育部、国家发改委、中残联启动实施了国家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工程分三个阶段实施。我省为项目实施省份。第一阶段实施时间为20*-2010年,选择部分地(市)、30万人口以上或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新建或改扩建190所左右独立设置的综合性或单一性特殊教育学校。第二、三阶段实施时间为2010年后,新建或扩建960所左右特殊教育学校。20*年安排中央投资2亿元,20*--2010安排6亿元,二、三阶段的投资额度目前尚未确定。"十一五"期间,我省可遴选9--15所(每年3--5所)学校。每所新建学校一次性补助中央投资约380万元(其中土建300万元,必备教学、康复训练设施投资80万元)。每所改扩建学校一次性补助280万元(其中土建200万元,必备教学、康复训练设施80万元)。这对我省特教事业的发展是一次难得的机遇。省教育厅正积极配合省发改委做好项目实施相关工作。我们将积极争取尽可能多的项目在我省实施,努力建设好一批规范化的特殊教育学校,较大程度地改善我省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五是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继续举办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通过工作部署会、经验交流会、教师培训(基本功大赛)、调研等形式,督促检查各地三类人员(教育行政部门特教专干、教研员、教师)配备和履行各自职责情况。支持师范院校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继续总结职业教育典型经验,推广延边第一特殊教育学校成功经验和做法,并在适当时机,召开全省职业特殊教育工作现场会。

六是加强残疾青少年的职业技能培训,为他们就业创造条件。要把特殊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列入职业教育的内容。

七是构建全方位资助平台。配合有关部门继续实施好"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通向明天-交通银行残疾青少年助学计划"等一系列资助项目。对残疾人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给予学费减免的优惠政策。争取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特殊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支持,逐步建立起特殊教育稳定长效资助体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