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在生活中的体现

化学在生活中的体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在生活中的体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在生活中的体现

化学在生活中的体现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联系生活;体验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2?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41-02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选取学生在生活中所关注的话题,激励学生要在体验中生活,生活中体验,并且在生活体验中发展自己。

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中实现体验学习呢?下面就结合我本人的课题研究谈谈这个问题。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与体验学习

1.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实际生活为载体,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把生活问题化为学习的内容,使学习问题生活化,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2.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是生活化教学策略成功实施的关键。它是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体验学习,是以体验的方式达到促进并加深理解的学习。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地体验,发现其闪光点,使学生在激励和赏识中感受学习和生活的快乐。

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中实现体验学习的策略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中实现体验学习的策略可以归纳为“生活—教学—生活”循环中的不同体验。

其操作流程为:

1.课前准备——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唤醒体验。新课标要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使他们体会到知识就在身边,最终达到“能够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为此教师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准备:

第一,教师在备课时依据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生活经验,寻求利于教学的生活案例,找到学科教学与生活教育的结合点,课前让学生调查、搜集、整理与课堂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材料。

第二,由于教材中呈现的案例有的与本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原有知识背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师在充分理解和领会教材编者意图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现有经验和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也是教师宝贵的教学资源。如果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就无法建构起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因此作为学生,就应该根据要求在课前有目的地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生活、唤醒体验、积累经验。

2.课堂教学——带领学生体验生活、体验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生活,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具体体现,因此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第一,结合生活,激活导入。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事例,对学生而言,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一下子拉近了距离。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事例导入新课,学生自然就会兴致勃勃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之中,使思想品德课少了许多说教,从而大大提高了思品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在《学习新特点》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学生讲述自己进入中学后的感受,比较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从而很容易导入到“初中学习的新特点”这一环节中,这比起那些空洞的说教会更有效。

第二,情境设疑,讨论探究。教师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借助自身收集的资料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加以解决,学生就会思维活跃,主动进取,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搞清楚难以理解和容易混淆的内容。例如,在《隐私和隐私权》一课中,教师可以展示这样的案例,请同学们来分析:有一位女生在老师上课时,不听课却忙着写纸条,老师过去想要看她到底在写什么时,那位女同学愤然站起来说:“老师,你侵犯我的隐私权!”学生对这个案例很感兴趣,因为有很多学生也经常上课溜号、传纸条,他们也很想知道老师看他们写的纸条算不算侵犯隐私权。据此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你们认为什么是隐私?(2)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事情,都属于隐私吗?学生在讨论第一个问题时,教师适时地引入教材内容,展开教学活动。在讨论第二个问题时,学生纷纷提出生活实例加以证明,并得出了结论。

第三,归纳总结,提升体验。获取知识的目的是运用知识,而要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首先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后,要进行归纳总结。总结能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思维方法科学化,使情感体验逐步升华为价值观、人生观。

3.课后延伸——指导学生回归生活、实践体验。我们不能满足于课堂教学效果,而更应该注重知识的课外延伸,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抓住知识的迁移点,把学习的内容向课后延伸。

第一,联系生活,解释现象。学生学习一些知识后,可以让他们解释某些生活现象,以此来加深理解,提高运用能力,这也就是重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在初三复习时可以进行问题设计:你认为中央电视台每年举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学生运用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探讨“评选目的”,可以多角度解答,答案多元,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二,运用知识,亲历体验。教学生活化要把抽象的学科知识还原于生活,使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完善。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调查、访问、制作等,在亲历体验中补充、丰富、完善课堂所学,增加学生的体验学习和学以致用能力训练。如在教学《创建新集体》一课后,要求学生制定班级公约和班徽;组织进行校园不安全因素的调查等。

第三,关注生活,启迪思想。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课后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引发思索,积淀经验,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全的人格。如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教学后,让学生完成“节水宝典”措施,这是对我们书本知识的拓展。

五、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中实现体验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具有真实性、典型性。思想品德课目的是要让学生感悟生活的真理,如果学生认为老师选的教学内容不真实,缺乏一定的典型性,那么学生就不会接受,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最好的教学内容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并且带有典型性。只有这样,学生的体验才会深刻,观点才能内化,觉悟才能提高。

2.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保证。就思想品德课来说,营造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师生互动与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学生情感体验、知识体验、感悟道德行为。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但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以学生为本,体验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但是这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作用。有人认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主导作用势必会扼杀学生的自主性,这样的认识显然是不正确的。

化学在生活中的体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际生活;情感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课程,会有两种状态。一是觉得很迷惑,二是觉得很新奇。两种心理的出现都是正常的。教师的工作就需要将学生们领进化学的世界。其实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化学的痕迹。我们用的香皂、 肥皂、洗衣粉、洗洁精还有食品中的食用添加剂都是化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生活用品,农业产品,食品,化工产业等等方面都是要用到化学的,只要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产品都是人工合成的。

随着世界环境的变化,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生化、化工产业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只有提高人才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才会有利于我国的长久发展。世界的竞争是残酷的,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学生们必须学习好各方面的知识,包括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才能在将来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初中生对于公民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有了很明确的定位,学生的职责就是做好学生该做的事情。

学习化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提高竞争力。那么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应该怎么做去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呢?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实验教学法

初中的化学课由于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科学课程,所以学生对于化学课一开始就会充满兴趣。为了延伸学生对化学课的认识,觉得化学就是一门有趣的科学课程,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利用起化学课的独特性重视实验教学法。

学生们由于初次了解化学,对于化学反应不了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实验教学的方法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学生在学习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学生们对于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是并不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见过的。那么教师在课堂的导入部分就可以逐渐将学生带进情境中,然后使用正确的教师用语,设置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们先预先设想一下过程和结果会是怎么样的。然后教师再逐渐在试验中给学生展示实验过程中的反应究竟是怎么样的。实验结束后再跟学生们一起讨论实验的结果是否符合大家的提前预设。在实验中,学生们可以进行分组,学生通过实验可以锻炼大脑的思考能力,还有团队的分工。

同时,在实验中学习到的知识学生总是会记得更加牢固,学生也能在实验中更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产生的过程。教学中融合知识性和趣味性,是劳逸结合的充分体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注意这点。我们知道很多实验是有危险性的,必须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做这些实验。对于危险性等级的判断这个要靠教师去判断。有些危险性高的实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

二、化学与生活

就像在前文中提到的,化学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留心就能发现化学。女性的化妆品就是化学产品的应用,食品添加剂,农药等等。还有生活中的一些妙招都是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与生活紧密相关,教师可以将这一点加入进课堂的教学计划中,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化学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转化为有用的知识,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具备这些知识。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例子很多,为了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加趣味性。教师要注意在备课时多多联系实际。

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多元化发展的人才,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只会读书,还要有实际的动手能力。我国与西方的国家相比,因为中国教学传统,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化学联系实际会将化学与生活相连接,学生在自己的家里就可以动手操作,做一些小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还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总体来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化学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前面提到化学与生活紧密相关,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初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是非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作为教育者,我们更看重的是学生的成长。

教师可以根据现实生活与化学的关系在教学时加入情感教育的部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比如在学习某些知识点的时候会牵涉到自然环境和水质之类的问题,那么在自然引入后,教师要教育学生们对自然环境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那些都是不好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环境好,对人类好。还例如,化学农药的使用会帮助人们收获更加优质的粮食,但是过度的使用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这个教学过程中既是对学生常识性问题的提醒,同时也提醒了学生们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教师在情感教育时一定要注意的是过度自然,不用刻意地去带进情感教育的部分。教学计划设计的不好反倒会让学生产生反感的情绪,毕竟初中的学生在心理上正在经历叛逆期,所以教师在处理问题上面要多多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初中的化学教学因为初中的学生的叛逆性,所以教学上可能会遇到困难,但是每个阶段的教学对于教师来说都是一次挑战。

化学教学为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所以在教学上教师要多费心思准备,榱耸菇萄Ц加有趣,并且可以锻炼到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教师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可以加进实验教学的方式,同时小组的化学实验和讨论都是不错的环节设计。因为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在最初的阶段,还是主要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为主。

化学在生活中的体现范文第3篇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多开展课堂内的体现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活动,提高实验的可观察性,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探索性,体现实验的现实性、社会性,更好的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真正完成素质教育所赋予的任务已迫在眉睫。

一、提高实验教学的创新性和探究性

化学实验既是我们验证反应规律、获得感性认识、加深理解的手段;又是我们学习、探究、发现新问题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还可以帮助我们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每一个演示实验,要精心准备,反复操练,力求达到最佳演示效果。不仅不能轻易放弃,甚至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临时增补一些可能的实验,以加深他们对化学概念、反应原理的理解。

例如,为了加深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认识,在第一次实验时,我给他们做了浓硫酸的腐蚀性、脱水性演示实验。当亲眼看见滴有浓硫酸的有色布条仅在短短两分钟,就已发黄、变色、完全腐烂,他们惊的目瞪口呆。

接着又将少许白砂糖放入烧杯并用蒸馏水湿润,然后倒入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转瞬之间烧杯内产生大量黑色泡沫,几乎要溢出来,看到这里,他们都激动的尖叫起来。

我把烧杯拿到他们面前,请他们一一观察产生的黑色物质并嗅闻气味,他们都能说出在砂糖被炭化的同时一定生成了酸性气体。我想这远比我绞尽脑汁用嘴巴去唤起他们的兴趣、花十分钟讲实验室安全规则有效的多。

突然间,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高中学生在学习浓硫酸与木炭反应一脸迷糊,不能理解;为什么在分析乙烯实验室制法中的副反应时不得要领。一定是学习初中化学时少了这一课。我问自己:眼前的学生在几年之后该不会有这样的尴尬吧?

二、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多媒体技术能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实验教学情景。多媒体技术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信息、选择、处理的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遇到一些要求高、难、设备贵重的实验往往难以开出,多媒体正好可弥补这一缺陷。

例如:

(1)物质条件受限制的实验;

(2)爆炸、毒性较大且不易控制的一些危险实验;

(3)易出错误的实验,多媒体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可使学生亲眼感受错误操作的危险性,从而避免错误的发展;

(4)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实验,有时通过语言的描述比较困难,结构模型的使用又不方便,而借助于多媒体三维图形功能则可以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有利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对媒体技术的应用必须把握一定的尺度,因为化学毕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形成基本操作技能和树立,培养科学态度的过程,而多媒体无法代替,否则可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

三、以生活为源泉,开发教学资源

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生活离不开 化学,化学也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化学物质不仅是化学教育的素材,又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基础,是化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与探究一些身边常见的物质,帮助他们了解这些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作出的贡献,感悟到学好化学对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和人类文明发展所起的作用。

“到实验室外作实验,在生活中学化学”,注重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延伸和拓展,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对生活及社会热点的关注,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学实验,家庭小实验等,让第一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独立创新;张扬自我、显示个性,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在生活中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

四、以实验为抓手,激活探究的问题

化学在生活中的体现范文第4篇

一、数学教学情境生活化

小学生还处于直观思维阶段,正是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善于发现日常的生活情景,特别是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相比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接触、观察和了解、积累了更多的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要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效果,教师就应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真正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效果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氛围里,通过轻松、活跃的观察、讨论、思考来完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吸收、消化和运用,真正做到数学教学的寓教于乐、寓教于活。此外,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生活常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如在进行物体的体积的相关知识学习时,教师可以讲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等各种形状的生活容器带进课堂,并在容器中注入水,然后通过观察不同容器中盛水的多少来了解外观不同的容器的体积大小,通过这些生活小实验的引入,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中浓浓的生活气息,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之以理和想象力,并适时地将各种形状的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授给学生,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并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效果。

二、数学知识理解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是人们对生活常识的抽象化和系统化,数学集结、凝聚了人们丰富、广袤的生活智慧,可以说丰富多彩的生活孕育了高深广袤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知识正是延续充满人类智慧的数学知识的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生正处于数学基础知识学习的关键时期。小学生正处于数学意识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富于观察的特点,教师要有针对地就生活中学生提出的有关数学方面的问题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教师通过将数学知识的教授放置于生活这个“大课堂”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掌握数学知识,体验数学魅力,培育数学精神。

如在组织学生去公园,公园规定门票制度是成人票10块,学生票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7元的门票费,而一个班有35名学生,有2位老师,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37个人用哪种方法购买门票最实惠?每种方法所需支付多少门票费?通过这种现场教学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熟悉相关的数学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能更加真切地理解到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相关数学知识去进行生活理财规划。

三、数学知识应用生活化

数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科学,数学知识正是人们在不断的生活经验累积中逐渐发现和掌握的一门科学。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来源,数学知识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要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像联系,通过将生活化的情景进行知识化,将生活中的问题抽象化为相应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化学在生活中的体现范文第5篇

课堂教学是个体生命历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是课堂教学的源泉,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为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了丰富而又鲜活的材料。化学新课标明确要求:化学课程应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实现新课标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观念,打通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之间的联系,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构建生活化课堂,注重学生的生活感受与体验,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探寻,从生活中学习,又回归于生活,产生对自然的兴趣,从而提高科学素养,养成乐于探究的习惯。

二、生活化课堂的基本特征

构建生活化课堂,不是让生活代替教学,而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密切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细微变化或奇妙的现象,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选取学生生活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帮助学生确定探究方案,指导学生完成探究任务,激励学生更多地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探究奥秘,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1.注重学生的直接生活体验。

杜威曾指出“从别人那里听来的知识也许能使人产生某种行动……但这种知识不能培养个人的主动性和使他忠于他人的信念”。直接生活体验具有亲历性、情境性、具体性和原创性的特征。现代社会,中学生在走进课堂时大脑并非一片空白,他们通过各种书刊、杂志、电视、电脑等媒体以及自身的生活实践已获得大量知识信息与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根基和源泉,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起点和基础。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注重学生的直接生活体验,让学生以原有亲身经历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为背景,丰富、扩展和提升学生个体的认识,并赋予新的内涵与意义。

2.关注学生当前的现实生活。

新教材非常重视化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设计和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应用化学知识判断、解释、解决生活中有关问题的素材。构建生活化课堂,就是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现实生活为载体,关注学生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事件,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不断解决问题,发展个性和能力。

3.营造学生未来的可能生活。

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科学是把双刃剑,化学科学尤其如此。它既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材料、能源、健康、环境正是人类现在和未来生活中密切关注的话题。构建生活化课堂,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要树立保护环境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改善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人类未来的物质生活丰富多彩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中学阶段又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时期,化学课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之一,必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构建生活化课堂的主要途径

1.增强师生关注科学、关注生活和服务社会的意识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前提。

意识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新教材无论从内容的选取上还是编排上,都体现了生活化的趋势。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按照新教材的要求和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搭建起生活与知识的桥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而是运用以前的知识经验,从课本中罗织条条框框的知识点,通过题海战术、机械训练提高应试能力,从而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介绍一些最新的科学知识、科学成果。如我国的能源问题、超导材料、金属材料、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等。同时,还要让学生关注社会,认识科学的发展会给社会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能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教育学生节约水电、节约粮食、植树造林、回收废品、减少废弃物、使用绿色商品等,增强学生服务社会以及对全球发展性问题的关心、参与意识。

2.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基础。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富有知识的地位,是知识的权威、课堂的控制者,学生处在待加工者的地位。在信息化时代,信息面前人人平等,学生可能比教师更早获得知识信息,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因此,构建生活化课堂,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动脑、动心、动情、动手获得知识。

3.开放课堂教学内容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源泉。

教材内容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开放课堂教学内容,就是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及时将社会和日常生活信息引入课堂,教学内容渗透于人们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环境、资源、能源等各个方面,丰富和补充现有教材。具体教学中,主要抓好两个方面,一要立足生活,制定教学目标,二是学习内容要体现化学的实用性。如在学习“乙醇”知识时,学生在课外自主探究“酒文化”的基础上,通过交流了解乙醇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饮酒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乙醇在催化剂存在下被氧化成乙醛、乙酸,从而解释过度饮酒对人的危害。乙醇燃料可以用植物制造,因此是可再生能源,目前已成为石油等能源的替代品;通过资料检索认识酒文化的发展历史,酒精在新能源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这样,将生活经验升华为化学知识体系,以化学视角审视生活中酒和酒精在解决能源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既体现了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又拉近了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了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4.更新课堂教学方法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保证。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不能仅仅理解为讲授教材,而应看做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构建生活化课堂,就必须更新教学方式,改变系统的、严密的知识点学习,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关注他们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例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积极寻找化学实验与生产生活的结合点,探索进行“并进实验”教学。学习“卤素”,在并进实验中增设“加碘食盐中碘元素的测定”的生活科学实验;进行“葡萄糖”教学,在并进实验中增设“糖尿病人尿糖的检测方法”的(病理检验)实用性实验;“蛋白质”教学,在并进实验中增设“纯棉纤维、纯羊毛纤维、合成纤维的检验方法的比较”的实验等。这样,将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实验原理和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感到化学非常有用,科学就在身边,既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生活的能力。

5.拓展课堂教学的时空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补充。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化学教学的目标、维度、功能都在发生着变化,构建生活化课堂,就是要寻求化学与科技、社会、生产、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建立多元化的课堂学习体系,让学生通过网络媒体、课外书籍等了解科技动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以调查报告、小论文、实验报告等形式呈现。如在学习“化学反应能量”后,让学生查询目前太阳能开发利用的最新进展,组织学生分工合作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本地使用燃料的种类、来源、方式和热能利用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形成调查报告。这些实践性作业与纸笔作业结合,较好克服了“题海战术”机械训练带来的弊端,从而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也增强了他们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决心。

构建生活化课堂,让化学课堂教学贴近学生,回归生活,不仅是化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化学教学只有真正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才能展现化学学科的优势,达到最佳化学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