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镇小学教育现状

乡镇小学教育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镇小学教育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镇小学教育现状

乡镇小学教育现状范文第1篇

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但当前美术教育现实可以说与我们想象的差距还很大,尤其在乡村基础教育中,整个美术教育是严重缺失的。我在调查中发现,美术教育在乡镇小学是非常薄弱的!那么我们又将如何改善这一状况呢?笔者想就此提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目前乡镇小学美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够。

乡村与城市的最大区别也体现在教育氛围的差异上,而教育氛围又包括社会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氛围几个方面。就美术教育情况来看,城市的小孩子基本上可以受到较为正式的美术教育,而校外的美术辅导班也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了;可乡镇小学一般第一课堂都没有得到保证,更谈不上受到好的美的熏陶和教育了!

从上级领导到基层教师,从家长到学生本人,都存在着重智育、德育轻美育的认识,他们往往把眼睛盯在语、数、外等文化课的教学上,而忽视了美育对德育、智育的辅助作用。许多学校的美术课开设不完整,随意性很强,有的既便是开设了也不能正常上课。多数家长对美育的功能更是一点也不知道,认为孩子读书就是为了考大学,美术与考大学无关,学不学无所谓,开了这些课反而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影响自己的孩子“升学”。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宣传工作,特别是我们美术老师,自己要先重视再渗透给学生和家长。

对那些痴迷于美术的学生,天真地以为在家里就能拥有一方静土,可是刚刚操起画笔,就听到家长的严厉训斥:“有时间不好好搞学习,总搞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干什么?你还能成画家不成?”“咔喳!”画笔连同孩子的“美梦”,一同被扔得无影无踪!

2.美术师资的匮乏与浪费并存。

农村学校,特别是村小教师,有些是土生土长的民办教师,甚至还有临时代课教师,他们极少经过艺术教育的培训,就是有这些老师也被安排上其它课了。农村小学真正开设美术课的也只有中心校,即使课程表上有美术课也是拿来应付上级检查的,其实是拿来上语文、数学等要统考的课。

笔者从师范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先是在农村中学工作十几年,现在又在一所小学从事美术教育。而我的不少同学在小学教起了语文,还做了班主任,有的则在中学教起了其它学科,到现在真正从事美术教学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了。在很多学校严重缺少美术师资,而另一方面美术专业毕业的又不能从事自己的专业,师资严重浪费。

试想没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如何才能实现美术教育的正常化呢?所以如何把这部分美术教师留下来、稳定下来应引起我们教育部门的重视。

3.缺少教学工具和教学场所,难以有效开展美术教学。

多年来不少学校虽然有了美术教师,但学校从来就没有配置专门的画室和有关美术教学的用具、材料,教师很难按学科特点进行规范的教学,就是示范也只能用粉笔在黑板上演示罢了,根本就没有起到示范的作用。像中国画没有宣纸、没有国画颜料、毛笔等怎能去画好国画,岂不是笑话吗?那学生又怎能知道中国画的博大精深呢?美术教学就是直观教学,需要教师亲自示范,不示范就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改善乡镇小学美术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领导意识,转变教育观念。

应提升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领导水平,这样方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充分认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改善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合理的投入现状。

应加强乡村小学硬件、软件的设施配备,加大对乡村小学教育资金的投入和配齐美术专业师资及专业师资的合理利用,这样才能缩小城乡与偏远山区的教育差距。同时,要充分调动艺术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自制教具和学具,以弥补美术教育器材不足的问题。

3.加强美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

不仅要评价学生,也要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校的教学决策进行评价。要建立学生美术成长档案,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美术技能的掌握和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等领域的发展水平,要把静态的评价教学结果与动态的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分析评价结合起来,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能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美术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各类美术活动促进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高和学生美术素质的提升。

4.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安排并落实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

乡镇小学教育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河北省乡镇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6-0072-04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调查发现,河北省县域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不容乐观。这对素质教育具有极大的消极影响,应尽快设法改观。

一、音乐教育的价值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音乐素养是人的重要素养之一,是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是美育,是提高人对美的感受、感悟能力,引导人对美的渴望和追求。这种渴望和追求,虽然大大超出了具有美育功能的文化作品的范围,但对文化作品的美感能全方位地提升美育功效,提高人的认识品味和人格品位。

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音乐是人类对外界的最神奇的反映,她仅仅使用七个音符创造了无数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中又演绎着无穷的奇妙变化。创新是音乐的特质,没有哪一种人类文化能像音乐这样,一旦离开了创新就会失去自身价值,即使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也远远达不到音乐表现人类认识的高深莫测的层次。

音乐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音乐素养能直接作用于非智力素质,提高情感、兴趣、意志等非智力素质,继而迅速提高智力学习的效果,促进素质的提升。

音乐能提高人的交际能力。音乐是人类通用的交际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可以说是地球生物的共同语。音乐没有国界,不分民族,是人类共享的精神食粮。她能突破语言障碍,以共同的乐感将崇尚、情趣、志向相投的心灵融汇到一起。

然而,按音乐的功能、价值而论,我省县域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状态令人堪忧。

二、我省乡镇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纵然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但应试教育的阴影并未彻底消散。音乐等非中考学科,不仅在县域中小学,即使在城市中小学也普遍不受重视。因此,不少县域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呈现如下状态,令人十分担忧。

(一)专业教师少,教师业务素质低

专业音乐师资队伍薄弱是我省县域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小学,尤其是乡村小学的音乐教师多由班主任或他科教师兼任,有的甚至由年岁偏大、其他课程任课能力较差的教师去补缺,总认为音乐课“就那么回事儿”,学生不会唱歌也不影响升学。

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导致我省农村中学80%-90%没有达标音乐教室,甚至没有音乐教师。即使有音乐教师,但绝大多数不识谱,更不识五线谱,不懂乐理,不会任何一样乐器……只会唱一唱流行歌曲。

(二)课堂教学不规范

虽然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所应达到的标准,是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基础。”要求:“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但在现实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师资队伍的背景下,我省乡镇中小学的音乐课堂很难实现规范教学。

1.不按教材施教。教材是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和资源。但大多教师各自为政,教学随意:既不按教材提供的适合学生接受的作品施教,也不遵循教材所设计的循序渐进的知识、技能进行训练,甚至自选内容也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文化需求,而只为省事儿、轻便,一味按自己的兴趣或所知随意采用。

2.不教乐理,不教识谱。现在,不做音节训练、不教识谱、不教乐理的音乐课十分普遍,大多音乐课,从头到尾只有唱,充其量只能算唱歌课。不少音乐教师,从进了教室打开录放机,让学生跟着一直唱到下课,既不给学生做音阶训练,也不教识谱,更不教乐理。因此,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毕业,学了九年,极少能独立唱歌,大多数学生离了录音找不到调门、唱不了歌,而且五音不全。学校开展歌咏活动的时候,不少班级很难节目,因为全班一齐唱就乱成了“多部合唱”。

3.不范唱。现在的音乐课,即使教新歌的时候,也很少见教师的范唱,而绝大多数是使用光盘教唱歌。非专业教师离了光盘、录音带上不了音乐课似乎情有可原。但即使专业教师也大多不范唱,只给学生放光盘。好一点的,播放的是经选择、较适合学生学唱的,领着学生跟着光盘唱两遍;差一点的则把机子打开,音量放到最大,盘子一放到底,盘里的歌声、学生的说话声和吵闹声在教室里混响。

(三)课堂纪律涣散

这样的课堂环境,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致使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不高,课堂纪律必然涣散。学生各自为政,纪律性较差的学生闲聊、吵闹,平时较守纪律的学生则不影响他人,安静地写其他学科作业、看闲杂书籍。即使那些爱好唱歌的学生,也只能跟着音响乱唱一气,完全谈不上学习和训练。学校要求也低,认为学生能够在教室里坚持40(45)分钟就能交代过去;教师则应付差事,即使是专业教师上课,在教室守住学生不出教室,不影响他班上课就算完成任务,课当然就很难上好。

总之,这样的音乐课,连唱歌课都称不上,就更谈不上音乐审美教育了,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音乐感受能力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了。

三、改善我省乡镇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

(一)强化素质教育,加强教育督导,规范办学

纵然,在国际人力竞争日益激烈的紧迫形势和全面增强我国综合实力的呼声中,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加速了进程,但是,基层教育行政和实施机构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彻底摒弃应试教育观念,坚持素质教育办学思想,阻力仍然很大。而强化素质教育,加强教育督导,规范办学,却是彻底改变我省县域中小学音乐课现状的根本措施。“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雨果的这句名言的确不无偏颇,但是,也的确道出了音乐教育对提高全民族及其所有个体素质的重要性。我们实在应该负责任地为孩子们认真地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音乐课程是中小学生艺术教育的基本构成部分。认为,艺术教育对社会及其公民的现代化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因此,搞好中小学的音乐课程教学是我国社会现代化和公民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要提高未来公民的艺术素质,必须从中小学抓起。因此,教育行政和学校领导务必真正以民族、国家发展的战略眼光,以办好人民教育的良心和本分,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对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抓好、管好作为艺术教育主渠道的音乐课程的改革。

抓好、管好音乐课程改革,要有保底的具体措施。一要确保音乐课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课程地位,不得用中高考课程去挤占、挪用、替换音乐课;二要建设合格、稳定的音乐教师队伍,标配或培训专业音乐教师,彻底杜绝班主任或他学科教师随意兼任音乐课程教学的做法;三要配置并不断完善必要的硬件设施,诸如最底线的伴奏乐器、音响设备和教材课本;四要严格遵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各领域的各学段“课程内容”标准,按部就班地教好各年级的知识和能力训练;五要建立正常的评价制度,按照或比照“音乐课程标准”和本校实际,酌情制定利于本区域或本校音乐课程和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办法或条件,以评价促教促学,督导教师教好、学生学好音乐课程。

(二)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音乐教师除了要提升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水平,重新认识音乐教育的价值,还要从以下三方面努力实现自我完善。

1.自强,提高师德。当一个好教师不容易,当一个好音乐教师更不容易。因为在千军万马争走中高考独木桥的形势下,音乐教师是和其他非考科目教师同样的“多余人”。但君不见,素质教育就要领军,创新教育正在叫响,艺术教育已引起社会关注,音乐教育的需求在逐渐增长。音乐教师要使自己成为好教师,首先必须自信、自强,这是任何一个人追求梦想、创造业绩的主观前提。只有自强才能奋力,只有奋力才能前进,只有前进才能发展。无论从我们的社会责任看,还是就自己的人生追求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都应该在十足的自信心、强烈的自强心的自我鞭策下,甘于寂寞、不怕困难,踏实本分、隐忍自励,爱岗敬业、勇于进取,凭自己的才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开创自己的天地,创造教学新业绩。

2.达标培训。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向纵深发展,教师务必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才能扎扎实实地给学生打好知能基础,确保他们的未来发展。为此,省、市、县三级相关领导和职能机构都要切实抓好我省农村音乐师资队伍建设。对达标教师,要引导他们加强自我继续教育;对非标教师,则务必组建培训队伍,实施硬性的达标、岗前培训。

建议开办“中小学流动式音乐教师培训班”和“教师音乐学校”,专门进行针对我省农村音乐教师的课程达标培训。培训班可一季一期,一期中、小学各一班,两市或一市一期。教学内容按课程标准要求设置。这样,可望在几年之内对我省农村中小学非标音乐教师轮训一遍,有效提升我省农村音乐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为了降低培训成本,可吸收诸如已退休的音乐教师或该专业的文化工作者参与培训工作,让他们为我省教育事业发余热、尽义务、立新功。

3.加强考核。国家即将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资格注册制和资格认定国家统考。我省农村音乐教师队伍建设要抓住这个机会,落实好音乐教师的达标考核,不走过场,严格把关,切实优化我省农村音乐师资队伍的质量,促进所有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认真备课、上课。编写教案,要认真领会课标要求,理解教材的体系特点和编写意图,并结合学校的地域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精选、吸收、整合与实际相吻合的乡土歌唱教材,从“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斟酌教学内容,力求合理、清晰、简明、实用;课堂教学要彻底摆脱那种盲目追赶流行“金曲”时髦,课堂充斥流行歌曲的极其幼稚、庸俗、不负责任的做法,严格遵循课标、课本、教案,紧扣以唱歌为主的作品演唱、作品欣赏和音乐知识与技能训练这三个教学底线,上好每一堂音乐课。从而促使学生一步步地达到课标提出的目标:“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2.活跃课内外学习形式。音乐是能够实现真正的无痕教育的一门课程,能够让学生在听听、唱唱中感受、体味音乐,在拍拍、蹦蹦的欢乐中受到浸染、熏陶,润物无声地受到教育。音乐课程自身先天就具备了充分的“活跃”基因。课程标准在“表现”这一教学内容领域的表述中,已经列出了十分丰富的音乐表现内容。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结合校本特色活动,创造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学习音乐。例如,将学生带出校园,面对着家乡的山山水水赞美家乡,抒发热爱歌唱大自然的情感;面对在田野中劳作的父母兄长,赞美劳动,表达珍惜粮食的情感。又如,在课堂中可开展各种竞赛,比歌唱的质量(音色、音量、情感),比参与的积极性;比赛又可分为个体和团体、清唱、演唱等,个体赛比演唱水平和争强好胜的精神,团体赛则比合唱、齐唱水平及其相互配合的协作态度;总之,只要能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的兴趣和积极性,形式不拘一格,不厌其新。

不过,无论什么活动,教师首先不仅要使自己动起来,还务必让自己感动起来,这是活跃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否则,教师就是说破嘴皮,也难有身教效应。教师富有激情的范唱,即使嗓音差一点,也胜过光盘、音带中的歌手百倍,学生能与他们的老师歌同曲、情相融,是他们最大的课堂享受,最容易得到情感陶冶,最容易触动心灵。

(四)组建音乐社团,组织激励性活动,调动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组建学科社团和组织激励性学科活动都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办法。社团是特长生之家,特长生能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同学们积极学习该门课程。音乐课程学习更是如此。凡是组建音乐社团并开展了常规活动、创造了成果的农村中小学,其音乐教育教学状态都较好:课堂纪律稳定,情绪盎然,学生积极,教师轻松,效果显著,学有所得。据统计,在一个班中,音乐社团成员的人数达到15%,就能影响全班绝大多数同学,逐渐实现这样的状态。音乐社团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即可,不宜细分,必要时,当然可按个体特长分别开展学习活动。

乡镇小学教育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育 现状

“减负”是中小学教育的一次深刻革命,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它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意义重大,刻不容缓。中小学教育,农村占大头。因此,农村中小学的“减负”与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举足轻重。而农村中小学(除经济发达地区)与城市中小学相比,具有特殊性,这一特殊矛盾客观上已阻碍着当前的“减负”与实施素质教育。现就其特殊现状作一浅析,愿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现状之一: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贫穷、文化落后等原因,导致人们教育观念陈旧。面对“减负”,教育们有不同程度的误解:“减负”就是少几节课,少布置几道练习题,少考试。担心会由“分数”走向“白卷”的较多,而了解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方法的则较少。作为长期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学生则表现得飘飘然,除了感觉轻松和自由外,多数学生无所事事。作为家长,他们更多的是担心学生学业成绩会受到影响,依然看重孩子的分数与名次,把子女的分数、升学、正式工作与命运、前途紧紧相联。难怪社会上流传这样一个公式:“减负”=“少做”(老师)+“不做”(学生)+“加正”(家长)。

现状之二:村级小学课业负担普遍不重。据笔者了解,大部分村小存在着如下情况:①未按部颁计划开足开齐课程,因而学生未承担过重的课业负担;②教学资料较多(2-3种),但多数资料没用上,老师对学生的作业没有作硬性的要求,随意性较大;③上课时间不准时,课时不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教师精力有限,村小普遍(包班)工作量太大,加之村小教师几乎是家在农村(代课较多),除教学工作外,还有一份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二是教师素质偏低,他们没有从事多种学科的教学能力,只抓要统考的语、数等学科,以应付评估;三是中心校对村小的管理不够严格。

现状之三:办学条件普遍较差。我们不可否认,随着农村“普九”工作的推进,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我们更应实事求是地看到,农村学校的起点确实太低,所看到的“改善”主要是中心校(含初中)校舍的改善,多数村小没有变化或变化不大。就中心校而言,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运动场地的建设还相当薄弱;电教、教仪、音、体、美、卫、劳等设备设施配备还差距甚运;科技室、微机室的建设还没有开展或刚起步。占小学学生数65%的村级小学在上述方面的条件多数是空白。加之村小校点多,离中心校距离远,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极为不利。由此可见,多数农村学校缺乏与推进素质教育相配合的教育手段,学生“减负”后,没有良好的去处。

现状之四: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第一,农村中小学,特别是乡镇初中中学教师数量不足的现象严重。据笔者对67个教学班调查,有专任教师127人,班平仅1.9人,对287个村小教师调查,就有130人是临时代课教师,占村小教师总数的45%以上。第二,实施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在自身素质方面的要求比以往更高,而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这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一是初中中学教师大专学历达标率仅为50%左右,且多数是通过函授等途径所获文凭;小学公办教师中,最近几年通过多种方式突击转为公办教师的就占50%。二是代课教师数量较多,普遍未经过专业训练,根本未通过招选多数是教学外行。三是普遍缺乏音、体、美、科、技、微机等方面的专业教师,学校无法上好这方面的课程,不能开展好有关活动,当然更谈不上对学生特长的培养。

乡镇小学教育现状范文第4篇

一.农村小学的现状

(一)学校布局不尽合理。我国西部某乡镇50人以下的学校有4所,这些学校的存在,造成了人力和财力的浪费,成了制约全乡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由于寄宿制学校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些学校撤并后,学生上学确实有很大困难,可能会因路途遥远而辍学。

(二)部分学校管理不够规范。部分学校有一些规章制度,但落实的力度不够,甚至流于形式;有的学校教师工作分配不尽合理,有人浮于事的现象,使部分干工作多的教师心理不平衡,有意见等。

(三)教研活动开展不力。有专家说:“只教不研则浅,只研不教则空。”教研活动在农村小学还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和认真对待,还没有大范围地开展起来。有不少教师还将教研看成是负担和累赘,工作出于应付,流于形式,个别学校不能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教研活动,教学与教研“两张皮”。“穿新鞋走老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方法陈旧。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家长学校没有发挥作用。由于家长缺少培训教育,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部分学生缺乏家庭教育,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致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很难接轨,对教育工作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二.农村小学教育发展思路的几点思考

(一)加快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步伐,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加快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步伐,在建好寄宿制学校的基础上,合理进行学校布局调整,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彻底解决制约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规章制度,不断规范教师行为。建立健全《教师量化考核细则》、《教育系统专业技术人员拟晋升高、中级职务人员评分标准》等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规范教师行为,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严格考核,公平、公正、公开地做好教师的职务晋升工作,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以课堂为阵地,大兴教研之风。乡镇教育管理中心负责制定《教研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建立健全以乡镇教育管理中心辅导员为组长的教研工作领导机构,辅导员统筹安排每学期全乡教研活动,设立中心教研组,选拔兼职教研员,按照全乡教研工作计划确定的教研时间和教研内容,负责活动材料准备与整理,收集各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研讨内容,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教学为中心,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每学年对一至六年级全学科的质量进行质检和分析,找出差距,实行奖罚,以提高全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

不断严格校本学习制度。为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使其尽快适应新课改的需要,规定各校保证每天一小时的校本学习时间,要求教师认真做好记录,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写出心得体会,各校业务学习开展情况作为教学评估的一个重要内容纳入检查评估。

(四)从开好家长会开始,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每学期最少召开两次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本班基本情况、学生在校表现和学校在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学生在上、放学路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力求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让家长明白:学生的进步和家长的关注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榜样是最好的老师,榜样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如果单靠老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长也应该积极地配合起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到家校合一。各种方式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校配合,努力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乡镇小学教育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 小学教育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21-01

1.前言

对于一个国家发展而言,教育有着基础性地位,因此,社会各个阶层都应充分意识到教育的重要作用。对于我国而言,教育更是实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根本。然而,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使得城乡差异仍旧是目前国家所面临的十分严峻的问题,其体现在教育上则表现为农村教育水平较为落后,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与城市小学教育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需要国家予以特殊对待,并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促进其发展。

通过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可知,目前我国居住乡村人口数约占全国人口的50.32%,农村小学数量相当巨大,是目前国内教育部门所必须进行重视的组成部分。农村小学教育水平关系着占全国半数以上青少年的知识启蒙、学习能力及人格的初步培养,因此,国家必须充分意识到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从各个方面解决办学过程中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大力度办好农村小学教育,方能培养出更多从农村走出来的优秀人才,促进我国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异,进而实现国家的全面、和谐发展。

2.我国农村小学发展尚存问题

2.1 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差,经费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办学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于农村自身的经费投入,由此便受当地农村发展程度的制约,若当地经济条件较好,则可投入较多的教育办学资金,学校办设水平通常相对较高,若农村发展相对落后,如我国的贫困乡镇,则难以摊拨出足够的资金作为办学费用,当地的小学教育质量往往较为低下,且发展进程缓慢。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投入日益增加,对于农村小学办学的经费支持亦较从前更为充足,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大部分地区都建造了新的楼房作为学校校舍,然而仍旧存在部分地区办学设备难以满足小学教育需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得不到良好的教学设备服务,教学效果因此受到影响。同时,教学设备的不完善导致学生无法充分的了解外界的发展,所接受的知识单调、闭塞,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2.2 学校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师资力量雄厚,教师业务水平高,则其采用的教学方法先进,课堂气氛融洽,学生学习效率较高;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低下,则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课堂效率低,学生学习主动性缺乏,学习效果不理想。

在我国农村,特别是偏远的贫困地区,师资力量普遍薄弱。一方面,教师薪资待遇水平低,难以招聘到水平较高的教师进行授课,且教师人数不足,很多地区出现一名教师教授一个年级全部学科的现象,几乎全部的白天工作时间都必须用于课堂教学,只有利用晚上时间进行作业批改,教师工作量大,工作条件艰苦,教学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年轻教师所占比重较小,普遍为常年在当地农村进行教学的中老年教师,加之受经济条件所限,其极少进行进修,故教学理念往往老套,教学方法陈旧,难以适应时展的需求。

2.3 思想观念陈旧

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目前农村家庭子女数量通常为一到两个,加之留守儿童所占比重增加,隔代养育现象普遍,上述诸多因素导致家庭给予子女更多的宠爱,对于子女的学习状况则往往更为放任纵容。此外,由于“重男轻女”的观念长期存在,许多家庭对于儿子过分的溺爱放纵,对其学习状况不管不问,而对于女儿则教育方式往往过于简单粗暴,且许多家长法律意识薄弱,不赞成女孩接受教育,剥夺其受教育的权利。

对于上述现象,学校通常采取家访的方式对学生家长进行教育、劝阻,但往往收效甚微,许多家长蛮横固执,对教师提出的建议不予理睬,甚至采取粗暴的方式予以回绝,导致农村小学教师出现了“怕家访”的现象,十分不利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3.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建议

针对前文所述及的几点问题,并结合我国农村办学现状,可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以促进农村小学教育水平的进步与发展。

3.1多方争取资助,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教育发展初期,我国农村小学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为当地农村自身投入以及国家的政府投入,如今,随着公益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慈善机构开始通过公益募捐筹集资金作为农村办学的经济支持。因此,农村在小学办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向国家、政府进行经费申请,同时,还可向各助学机构争取资金资助,从而弥补经费不足的短板,完善教学设备配备水平,提高教学发展质量。

3.2 提高农村小学师资力量,加大优秀教师引入力度

针对师资薄弱的现象,一方面,政府应加强教师薪资投入,提高教师待遇水平,同时加强教师流动机制的推广实施,将更多更优秀的新生师资力量引入农村小学教学之中,帮助当地教师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农村当地应给予小学教师以更多的关怀,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并呼吁村民、学生尊重教师,爱戴教师,此外,还应勤于发现教师的先进事迹,并予以宣传,呼吁更多的优秀教师加入到农村教学的教育奉献中去。

3.3 改变家长观念,创建“家长学校”

农村小学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尚应关注对学生家长观念的改变,因此,创建“家长学校”便显得十分必要。由于留守儿童数量逐渐增加,“家长学校”所针对的对象主要为留守儿童的祖父母等隔代监护人以及部分儿童的父母,学校主要的任务为改变学生监护人的教育观念,帮助其意识到少年儿童受教育的重要性,并给予学校、教师以更多的配合,共同完成学生的小学教育。

总之,相比于城市学校,农村小学在办学过程中具有其特殊性,然而就国家的教育发展而言,其又具有长远性。因此,国家及当地政府需充分认识到目前农村小学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方能促进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海燕. 浅谈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 柴达木开发研究,2013,04:52-53.

[2]赵娜. 关于农村小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0: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