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青少年网络安全注意事项

青少年网络安全注意事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青少年网络安全注意事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青少年网络安全注意事项

青少年网络安全注意事项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虚拟社会;互联网;道德;治理

当前,网络虚拟社会的道德问题日趋严重,从国家、社会、个人的角度来看,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深刻剖析网络虚拟社会的特点以及道德问题所在,从而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治理路径,以端正网络虚拟社会的现状。我们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当今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感,但在享受便捷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道德层面的困扰。新形势下,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个人,都应该对网络虚拟社会中的道德现象进行准确判断与规避,对存在的道德的问题也要进行多方面的认识与解决。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但已不再是单纯的存在于人与人直接接触的过程中,这种现实社会的道德渐渐包含了更多的内容。网络道德隶属于现实社会道德的一部分,与现实社会道德构成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方面,网络道德是现实社会道德的延伸与拓展;另一方面,现实社会道德为网络道德提供了精神动力与现实基础。基于这样的现实社会道德,我们应该通过互联网这一物质平台,总结出网络虚拟社会的特点。

一、网络虚拟社会的特点

(一)网络虚拟社会的虚拟性与开放性

网络虚拟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虚拟性,应拟的本质是数字化和符号化,它从唯物史观来看,本质上就是代码的集合,代码通过计算机处理器这一物质媒介进行汇编、翻译,形成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而这些形式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综合处理,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直观感受到的网络虚拟社会。网络虚拟社会中,网络主体只需一个虚拟的 ID 也就是身份证或者标识符即可进行互联网活动,并且大多数网络主体都会隐瞒自己的真实信息,这在极大程度上隐蔽了网络主体的真实身份。比如我们常说的网名,这就是隐蔽主体个人真实信息的明显表现。

网络虚拟社会的开放性具有如下几方面的体现:第一,对网络提供者开放。只要遵守世界网络协议,任何国家、地区的任何主体的网络提供者都可以接入互联网,成为互联网的一个成员。第二,对服务提供者开放。互联网为各种服务商提供一种开放性的接入环境。第三,对用户群体开放。互联网不会强迫用户不得连接某个或某些系统,也不会强迫用户进入某个或某些封闭系统。

(二)网络虚拟社会的多元性与层次性

网络虚拟社会的虚拟性、开放性等就导致了其具有多元性与层次性。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善恶并存、美丑并存、真实与虚假并存、正面信息与负面信息并存,有以下两个方面体现:第一,个体观点与个体选择的多元化、层次性。网络虚拟社会中,对同一事物、同一现象会存在多重观点、评价、价值取向。这个在网络论坛表现的十分明显,比如天涯论坛等。第二,文化、文明、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层次性。不同国家、地区、民族、文明的政治态度、经济观念、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在网络虚拟社会并存,从而形成多元化与层次性的格局。

(三)网络虚拟社会的整合性与交互性

在网络时代,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必然引起网络虚拟社会的整合。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必然带来文化的变革。越来越多有相同兴趣相同爱好的人通过各种渠道走到一起,尤其是通过互联网,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交流思想,发表观点,能控率低,参与平等,而且沟通不是静态的,可以一对一、一对多的进行互动,反过来说,这种交流和发展需要开放的空间、方便快捷的互动方式,而网络虚拟空间就为人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环境。人们可以跨越时空的阻隔,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沟通,就是交互性的独特之处。

(四)网络虚拟社会的高时效性

当今世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顾名思义,就是世界的范围越来越小,这主要归功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及时、同步,真正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性、瞬时性与自动化。传统意义上的信息传播过程缓慢,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能否被人接受都需要时间的检验。因此,互联网的产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时效性。

二、网络虚拟社会中的道德问题

当网络虚拟社会具备了这些特点,网络主体也就是人就会进行一些语言、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的传播、观看与评论等的实践活动,随即而来的就是在道德层面的质疑,也就相应的出现了网络虚拟社会中的道德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详细分析究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一)道德意识层面

1.非人性化衍生出的道德冷漠

与传统社会相比,网络虚拟社会将人转化为数字与符号,这种虚拟的本质使人的一切属性都呈现出数字化的特点,人与人之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符号化的交往方式。这种交往方式失去了感性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脉脉,而是一种冰冷的数字、符号,从而将人的丑恶的本性暴露出来,导致道德冷漠现象发生。比如说你可以在网络上任意抨击别人,在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你是可以肆意诋毁、谩骂他人而没有道德约束的。

2.开放融合导致的道德冲突

网络虚拟社会是一个敞开的多元化世界,是一个人人平等的世界,在那里人们可以自由发表任何信息。网络的开放性使人们很容易上网交流,世界各地和各家各派的学说在网络上自由碰撞,使网络文化以几何级数的形式发展,因而网络中各种各样的道德观相并存,相互冲击。网络道德的多源性不可避免地导致道德冲突。道德冲突的后果,对于民族国家来说就是经济、文化上强势的国家对劣势国家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渗透,从而造成网络时代的经济、文化霸权。因为网络信息的内容反映的是一定国家的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对于个体来说,多元价值观念也容易使网络主体在伦理评价中的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思想盛行。

3.自由思想与责任淡化

网络虚拟社会是自由的社会,给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人们摆脱了现实社会法律、规章制度的约束,进人到一个“反正现实社会中的道德,法律规范不能控制我,在网上也没人认识我”的陌生新天地,因此,“网上无法可依”等等成就了人们网上行为的借口。在他们看来仿佛自己的精神世界彻底到了解放,获得了真正的“自由”这种超脱现实的情感和欲望的冲动下,人们遗忘了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因此,人们的网上行为难免会出现与道德违背,甚至触犯法律的行为、关于这方面的实例近年来媒体披露,报道得非常多,虚拟社会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社会责任的范围、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而由此引起的道德失范问题也愈来愈多,愈演愈烈。这种不良的状况不仅破坏网络秩序、而且会波及到社会的正常运转。

(二)道德行为层面

1.虚假信息传播现象严重

由于网络虚拟社会的虚拟性、自由性和开放性,上网者可以隐去真实身份“高度自由”地活动,传播虚假信息现象非常严重,有如下两方面表现:第一,网络诈骗现象严重。网上存在各种各样的诈骗信息,这些诈骗信息科技含量高、隐蔽性强,极易导致他人上当受骗,危害他人财产安全。第二,网上谣言传播行为严重。造谣者出于各种目的编制出各种谣言在网上散播,一部分传谣者出于自己利益积极地进行传播,另一部分传谣者在自己未认识到谣言的情况下武断地帮助造谣者传播。

2.个人隐私泄露现象严重

网络上,侵犯他人隐私现象时有发生,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体现:第一,以非法盈利为目的,泄露、盗取他人隐私信息。主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泄露、盗取他人姓名、性别、年龄、工作、收入、家庭成员、电话等信息,以获得各种非法利益。第二,出于各种目的,在网上向公众传播含有他人隐私的照片、视频等信息。

三、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的治理路径

虽然人们把网络虚拟社会当做自己交流信息、知识、情感的另一个重要环境,但并不代表网络主体可以肆意通过网络做出不道德的事情,这些问题的出现是不符合德性社会标准与需要的,针对网络虚拟社会出现的道德问题,我们应该从道德内化与外化两个角度进行治理。

(一)网络虚拟社会道德问题治理路径的内化

首先,对价值导向进行矫正。其一,首先应明确网络技术本身无罪,无所谓善恶美丑之分。网络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恩惠”还是“灾难”,决定权完全在人们自身。我们应摒弃陈旧的、过时的道德规范,积极创建与现有网络科技相适应的、新的伦理规范,使科技与道德共同进步。其二,应明确网络技术的“实然”不等于虚拟社会道德规范的“应然”,网络技术能够做到的并不一定是符合道德规范的。

其次,应积极整合道德资源。其一,应充分利用传统优秀的道德伦理,应将中华优良传统道德发扬光大。其二,理性借鉴西方优秀道德规范,应将西方优秀道德规范批判性的“拿来”,“为我所用”。其三,应积极开拓符合当今网络技术的新伦理,使得伦理道德与网络技术相互促进,共同造福人类。

(二)网络虚拟社会道德问题治理路径的外化

1.制度层面健全网络治理机制

其一,应完善网络治理机构设置。目前,国家已于2014年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军事等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研究制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推动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法治建设。地方各级应相应设立网络治理机构,以保障对网络虚拟空间全方位、无死角式治理。

其二,应出台相关法律规范,以法律手段守住网络虚拟社会道德底线。应将网络虚拟社会的治理上升为国家意志,并使之法律化、规范化、常态化,明确网络虚拟社会中各主体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并要求执法机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切实维护网络虚拟社会的法律秩序与道德底线。

2.技术层面规范网络建设与运行

首先,应创新技术以保障网络活动实名登记制度的可靠性。我国目前已逐步推广网络活动实名登记制度,但效果不够理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网络活动实名登记的可靠性不强,许多上网主体用虚假的或者不完善的信息进行登记。我们应通过完善身份识别技术等相关技术来保障网络活动实名登记制度的可靠性。

其次,完善防火墙和网络过滤技术。当前网络虚拟社会中各种不良信息层出不穷,各种翻墙软件泛滥,应通过完善的防火墙和网络过滤技术来有效过滤掉一些垃圾信息甚至有毒有害信息,保障网络清新空间。

最后,完善数据加密技术。完善数据加密技术可以保障一些重要数据的安全性,有效防止一些重要的信息被恶意复制、篡改、污染。完善数据加密技术已成为网络治理迫在眉睫的重要技术手段。

3.教育层面增强公民网络自律意识

首先,应通过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网络道德的教育、宣传。可以通过网络道德经典案例展示、宣讲、网络文明进校园、进单位、进社区等形式深入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网络文明氛围,使公众充分意识到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其次,可以通过开办文明健康上网培训班的形式,对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网络道德意识进行系统培训。各社区、单位乃至学校可以针对本社区、单位、学校成员开办文明健康上网培训班,系统讲解文明健康上网的意义、方式和注意事项,切实提高公民网络道德自律意识。

再者,社会公共网络会所应该保持社会责任心,从公众来增强道德意识。青少年是极易被影响价值观的年龄段,社会网络会所例如网吧、玩吧、私人会所等,都会提供上网服务,当这些公众团体不负责任的向强少年提供黄色、暴力信息视频时,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是无法控制的,因此,诸如网吧、私人会所等公众场所,应该有义务清新公众网络场所,以提供健康的上网环境。

最后,重视家庭教育和学校管理。父母是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该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不在网络环境中说出不符合父母身份的话语,已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学校的管理同样重要,周围同学的影响,都会使得青少年出现不健康的网络虚拟社会中的活动。因此,学校应该加强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斌<网络政治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260--2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