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管理体制

工程管理体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管理体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管理体制

工程管理体制范文第1篇

【关键词】泵站工程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TV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019-01

一、泵站工程的影响和效益分析

(一)泵站工程的主要影响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泵站体系,泵站不但能够有效的对洪涝和干旱进行预防,而且还能够帮助水利系统排除危害。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泵站工程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泵站工程的发展能够有效的提高各个地区预防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且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泵站工程的发展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我国农业的产量。泵站工程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还为水利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二)泵站工程产生的效益

泵站工程所产生的效益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对农业发生干旱时的减灾作用。我国由于地域辽阔,在我国的北方地区主要的土地特点就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泵站工程的开展,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而且还有效的改善了生态环境。泵站工程通过其科学合理的手段逐渐的改变了我国农业的生产条件和生产效率,我国的粮食和农产品有了快速的增长,这样就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也随着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第二个就是对洪涝的排除方面。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出现最多的就是洪涝灾害,而正是由于这种灾害,使得我国南方的很多地区都人烟稀少,这样也就变得相对落后。而随着泵站工程的建立,很多地区都逐渐的发展起来,不管是农业还是养殖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样也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

二、目前泵站工程管理体制主要的现状

(一)泵站工程管理体制较为落后

因为泵站对于水利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对防洪抗早具有有效的作用,所以泵站工程是水利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是,就目前而言,泵站工程的管理体制相对比较落后,对于泵站的发展和运作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这样就使得泵站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差距变得越来越大。

(二)泵站的相关技术人员严重缺失

对于泵站而言,其效益和管理失去了协调性,泵站对于工程的管理要求相对来说较低,对于泵站工程的技术也没有进行规范和创新,这样也就使得泵站的相关技术人才严重缺失。就近些年来看,泵站的相关技术人员大量流失,这样就使得泵站的发展越来越缓慢,严重的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发展。除此之外,泵站的相关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管理的制度和观念相对较为落后。

(三)泵站工程管理的投入资金过少

泵站的运转和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是通过国家的财政部门进行相应的拨款这种方式,而泵站往往对工程管理的投入资金过少,这样就会对泵站的顺利运行产生严重的影响,因为资金过少,所以泵站工程的管理体系就没有办法得到完善,这样也就会使得泵站的机器的运行和维修都没有相关的制度和规范,进而严重的影响了泵站的发展,而且还很大程度的降低了泵站的效益。

三、完善泵站工程管理体制的措施

(一)要不断的对泵站的工程管理体系进行改革

泵站要对工程管理体制进行有效的改革,首先,要根据泵站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泵站工程管理体制,不但要符合泵站的发展,更要符合我国的水利工程发展的需求。其次,泵站要建立明确的职责分配,只有每一个员工明确自身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证泵站的正常运行。除此之外,泵站还应该建立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的泵站工程维修养护的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够对于泵站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最后,泵站还应该建立对泵站资金的合理分配制度,要根据泵站工程的发展需求,相应的进行资金比例的分配,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资金合理科学的被投入使用。进而能够有效的避免浪费。泵站在进行泵站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不但要充分的保证泵站效益得到最大的发挥,而且还要充分的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改革。要保证在降低泵站工程运转的管理资金的基础上,有效的提升泵站的管理水准和泵站的经济效益。

(二)要不断的提高泵站员工的素质和专业技术

泵站要想获得良好的管理体制,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的提高泵站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这就要求泵站要定期的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技术的培训,而且还要严格的对培训成果进行验收,可以通过考试和实际操作的形式进行专业知识的考察。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奖罚制度,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要进行相应的表彰和奖励,而对于工作不负责任的员工要进行适当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泵站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而且还可以有效的促进泵站员工对于工作的积极性。

工程管理体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体制;问题;优化对策

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需物质,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深入。由此可以看出,水利建设任重道远,关系着国计民生。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只有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作用,才可以促进水利工程功能的发挥,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认识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建轻管”的问题,近些年来,国家在加大水利建设投入的同时,很多水利建设单位根本没有重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其主要表现在:其一,在思想上,单位领导只重视项目建设管理,没有对工程运行管理进行重视;其二,在投入上,很多财政支出都是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没有在运行维护方面投入资金,导致工程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其三,在管理上,缺乏工程运行管理的规范制度,导致其管理模式较为落后,进而降低了管理水平与业务技能;其四,在改革上,很多单位都缺乏改革意识,观念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跟不上时展的步伐。

2.人员管理不当,人才结构不规范

目前,在水利建设单位中,普遍存在着人员超编的问题。出现此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就是水利建设单位缺乏用人自,基本都是接受政府安排,导致人员进出不畅。比如,大部分水利工程都是在郊外,导致职工家属跟随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为了稳定职工队伍,水利建设单位不得不解决职工就医、子女上学等问题。这些问题就会导致人员逐年增加,长此以往,必然会出现超编的现象,增大了工程维护管理难度。除此之外,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与薪酬制度,导致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较差,进而出现了离职、转行等现象,致使人才结构不规范,阻碍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全面展开,进一步制约了水利建设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3.管理体制不合理,权责不清

因为水利建设单位分类指导政策正在试点中,现阶段纯公益性单位与经营性单位很好区分,但是因为综合性水利建设单位功能较多,很难予以严格区分。很多水利建设单位都存在着性质不明、定位不准的问题,导致其没有享受到国家财政补贴,无法做到专款专用。一些水利建设单位责任主体不清,没有严格按照分级管理原则予以管理,本该由上一级管理的工作,由下一级完成,无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限制了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

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优化对策

1.提高认识,树立与时俱进的管理观念

为了达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目标,在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认识,树立与时俱进的管理观念。首先,从思想上认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转变“重建轻管”的观念,真正将工程管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管理上来,全面促进工程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其次,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明确以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再次,树立全面服务、以人为本的意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同时也是防洪、供水的可靠保障,为此,一定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以实现水利工程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为最终目标。

2.构建合理的用人制度与分配制度

在水利工程从业人员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构建灵活的用人机制,实现人才的合理利用与流动。在聘用人员的时候,针对不同人员需求,提供不同的条件,严格按照公开招聘制度,定期考核聘用人员,制定约束、激励这两种机制,逐渐落实聘用制度。除此之外,强化人员聘后管理,保证工作人员可以在工作中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强化内部分配制度,合理制定薪资待遇。在岗位分配过程中,强化岗位科学设置,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制定薪资待遇,强化激励制度的灵活运用,实现聘用人员的合理利用,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3.建立与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要想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就要建立与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并且根据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按照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等原则,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予以优化。科学的管理体制不仅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还要适应水利工程管理特点。为此,在构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时候,一定要从水利工程实际出发,强化外部考核和内部运行的结合,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落实管理责任,全面调动从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预期效果。

工程管理体制范文第3篇

关键字: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思考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A

一.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观念和管理方式的问题

建国以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按照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程序和规范。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强化水资源调度,实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配置是有效的,极大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但在水利系统中,特别是处于基层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却在很大程度上停滞在原有的思维观念中,习惯于商品生产和工程建设严重依赖上级的行政命令,沿用粗放的管理方式,单位职工吃“大锅饭”、喝“大锅水”、工作效率低、经济效益不高、职工收入差、水土资源的综合经济收益率非常低、注重社会效益的发挥而忽视了自身经济效益的壮大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二)管理体制的问题

由于行政主体和业务主体的分离,形成了条块分割、政企不分、政事交叉、各自为阵、职责不清的管理体制。由于管理体制的不顺,造成行政主体和业务主体之间的责权利不清,出现有利益时大家争着管,有问题时互相推诿谁都不愿意管的局面。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发展过程中,体顺不顺带来的影响是长期的,危害也是致命的,而理顺管理体制的难度也是最大的。因此,这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

(三)运行管理机制的问题。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具有多种功能要素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运行管理中的各种运行机制。主要表现为:

1、水价的运行机制。水价的审批是由国家各级价格管理部门严格控制的,既不能按照商品的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定价,又不能得到政府的价格补贴,这实际是政府转嫁了水商品成本支出的负担。因此,目前全国水管单位的巨大亏损,其主要原因均是政策性亏损。

2、水费的计收机制。这在计划经济时期,依靠行政手段征收水费是可行的,但在市场经济时期就出现了许多矛盾。第一是征收主体的错位:由于水具有商品的属性,就不能回避市场经济规律,回避买卖双方直接见面的供需服务关系。第二是计量标准的失衡:在计量收费的方式上,长期沿用按设计灌面或八十年代初定的灌面,将田土面积折合为标准亩计收水费。

3、水利资产收益划分的机制。在水利工程的单项或单位工程资产中,同一类固定资产往往同时发挥出两种不同的功能效益。

(四)运行管理经费的问题。

水管单位在防洪、排涝管理和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必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这些支出的补偿主要来自于水费收入。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受到“以粮为纲”,“无粮不稳”和“水是天上掉的,无价无偿的”观念的影响,加之我国的农业是弱势产业,需要国家大力扶持和政策保护,所以,水商品的价格一直不到位,而国家对公益性支出不予补偿,导致水管单位的运行管理经费十分短缺。

(五)水管单位性质问题。

水管单位的性质经历了“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生产型事业单位”的过程,长期实行“自收自支”、“以收抵支”的预算管理形式,没有得到科学、客观、合理的准确定位。水利工程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又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安定团结的基础。因此,理应得到国家的重点扶持和财力的支撑。

二、实施水利工程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适应形势的发展。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前提是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发展的陈腐观念,将原有的计划经济、商品经济的完全依赖计划,依赖行政命令的思维方式转变过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价值规律、优化配置资源和优胜劣汰的要素贯穿于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中。

(二)认真处理好改革和发展的几个关系。

1、稳定、改革和发展的关系。体制改革不是要全部

废除原有的所有政策、制度、规范,而是要破旧立新,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释放出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工作效率,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改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稳定、增效、发展才是我们改革的目的。

2、行政管理和水管单位的关系。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应按照各自的职能,划分灌区内的水政执法、渔政执法、水库防洪、灌区排涝、江河提防、灌区管理工作的责权利。做好防洪、排涝、减灾、水土保持等工作,确保公益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真正作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形成相辅相成、相互支持、相得益彰的新型关系。

3、社会效益和自身经济效益的关系。

绝大多数的水利工程均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的综合,其综合效益必然具有公益性效益和经营性效益,在公益性效益中表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在经营性效益中表现出水管单位自身的经济效益。因此,处理好这个关系对社会、对水管单位都非常重要。

(三)准确确定水管单位性质,建立符合实际的补偿机制。

由于准公益性水管单位既有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又有供水、发电等经营。因此,要以科学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确定划分公益型和经营型的方法。经过科学的划分后,明确各级财政补贴的份额和自收自支的范围、用途、人员、标准,同时建立健全水管单位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制度,使职工的生产岗位进的来、走的出,退休有所养、下岗有去处。

(四)建立新的运行机制,符合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通过改革,建立起一整套适应市场、适应形势、符合要求的运行机制非常必要。其主要的机制是:

第一,在水价的形成机制上按照统一政策,重新核定工业、农业、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分类成本水价,调整实际执行水价,对农业灌溉用水的水价实行“小步快跑”的办法,加快水价调整进程。

工程管理体制范文第4篇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为保证我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开展,20*年*月*日我区成立“关于成立*湖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通知文件。明确了由区政府副区长田辉为组长、区水务局局长、区政府办副主任为副组长,以及区发改委、区人事局、区财政局、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水务局,由专人负责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日常工作。

二、加强学习、大力宣传

为及时了解掌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我区先后组织水利干部职工和各级水管单位认真地学习改革的政策、意见和方案。明确改革的任务,方向和具体措施,深入基层水管单位在干部群众中进行认真宣传,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调查摸底,明确内容

根据目前我区水利工程、水利管理单位现状,根据《南昌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若干意见》第三章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措施第五,六,七,八条,明确我区水管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各项内容:

(一)进一步理顺区域内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按照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明确我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除乡镇水管人员仍按原有岗位职责不变,区赣抚平原管理站体制改革参照省赣管局要求,我区新增设两个分管机构,(即设立*湖区扬子洲圩堤管理站和*湖区城东片区水务综合管理站)。

(二)明确管理权责。①设立*湖区扬子洲圩堤管理站(包括电排站管理)。主要职责:负责扬子洲圩堤、电排站日常管理养护等工作。由于该保护范围主要以扬子洲为主,为便于管理,该站由扬子洲乡管理,区水务局负责业务指导。②设立*湖区城东片水务综合管理站。主要职责:负责城东地区水利工程、城区排涝、调度协调乡镇园区用水、水土保持、水资源一体化管理。

(三)分类定性,定编定岗。

根据《南昌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若干意见》第八条:20年一遇防洪圩堤按每5公里1名管理人员标准定编定岗。扬子洲圩堤管理站,核定管理人员5名,由扬子洲乡按岗聘用。

*湖区城东水务综合管理站:按照水管体制机构精简的精神,为便于管理,该站设在省赣抚平原*湖区管理站内,为内设机构,对外挂“*湖区城东片区水务综合管理站”的牌子,根据“因事设岗、以岗定责、以工作量定员”的原则及水利工程管理的实际需要,灌区渠道、水闸工程管理的工作岗位定员5人,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办法,面向社会招聘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聘任管理(其中管理类岗位定员1人、水利工程技术人员4人)。

(四)明确经费来源和资金管理办法

(1)经费来源:

①扬子洲圩堤管理站:该站由扬子洲乡直接管理,人员工资、公用经费由乡承担,区财政按每人每年补助2万元。

②*湖区城东片区水务综合管理站:根据《南昌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若干意见》第十七条规范财政支付范围和方式要求:公益性水管单位,其编制内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该管理站人员、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按全区人均人员和公用经费预算支出核定。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来源为:a、各级财政预算安排资金;b、水利建设基金(城市维护建设费中划出5%、河道采砂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等);c、争取省、市水利建设资金。

(2)严格资金管理

所有水利行政事业性收费均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缴入同级财政专户。工程拆旧资金、维修养护经费、更新改造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同时加强对水管单位各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和监督。

四、制定方案,稳实推进。

根据《南昌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结合我区调查摸底明确的改革内容,20*年12月3日区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湖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湖政发[20*]12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我区水管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内容、措施以及组织和实施等各项具体改革等工作。并按照方案要求,扎实稳妥地落实改革的各项内容:

(一)新设立的*湖区扬子洲乡圩堤管理站(包括电排站管理),确定的5名管理人员,通过扬子洲乡充分酝酿,竞争上岗,招聘了5名具有电工技术和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并于2006年6月5日挂牌运作。区政府也按照每人每年2万元补助,下拨一年经费*万元。

(二)新设立的*湖区城东片水务综合管理站(属公益性水管单位),在区财政局、人劳局以及水务局统一组织安排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2名(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实行了聘任制管理),该站公用经费和招聘人员经费,区财政局按照全区人均人员和公用经费预算核定下拨到位。

(三)1、赣管站管理体制改革正根据省赣抚平原管理局的统一部署安排,参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发[2006]32号)文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改革方案。

2、区域内乡镇水管人员改革仍按2002年全市五站一所改革的岗位职责不变,水管人员工资由区财政负担。

3、全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已按照方案中的资金来源基本落实到位。

4、在水费计收管理方面,我区在罗家镇慈母村试点开展农民用水户协会,并将在灌区其他地区推广,进一步减少收费环节,提高计收率和加大政府监督力度。

5、资金管理方面,严格按照财政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同时加强对各水管单位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和监督。

五、检查验收,总结经验。

工程管理体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合浦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2002]45号)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03]181号)精神,我县于2003年11月开始启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几年来,我局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完成了全县基层水管单位的调查摸底、人员测算和经费测算,编制了《合浦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得以实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1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我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导向,按照自治区事业单位改革及水利改革总体要求,区分水管单位类别,明确水管单位的性质,调整和规范水管单位管理、维护及经营关系,疏通经费来源渠道。推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分离(以下简称管养分离)。通过深化改革,初步建立符合我县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改革,达到体制理顺、机制搞活、机构合理、人员精干、服务优质、环境优美、运行高效的管理目标。

2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对象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对象是本县范围内的国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乡镇水利站。

3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3.1 机构设置及单位性质

我县原有国营基层水管单位20个,其中乡镇水利站16个,专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4个。结合我县的实际,改革后。全县共设基层水管单位16个,其中乡镇水利站8个,专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8个。这些水管单位主要以承担防洪、灌溉、排涝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为主,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收益或经济收益极少,全部定性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具体为:

3.1.1 乡镇水利站设置及职能

全县设置乡镇水利站8个,分别为沙田镇水利站、山口镇水利站、白沙镇水利站、公馆镇水利站、曲樟乡水利站、常乐镇水利站、石湾镇水利站和党江镇水利站。乡镇水利站统一由所在乡镇政府管理。

撤销原山口镇水东水闸水利站,其工程管护工作及水行政管理职能工作由山口镇水利站负责;撤销原常乐镇张黄江水闸水利站,其工程管护工作及水行政管理职能工作由常乐镇水利站负责;撤销原石湾镇清江北干水利站和七里陂水闸水利站,其工程管护工作及水行政管理职能工作由石湾镇水利站负责。

乡镇水利站主要负责乡镇一级水行政职能管理工作、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和防汛抗旱工作,负责乡镇范围内灌区1 m3/s以上的主要渠道工程及配套建筑物和主要小型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或受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负责辖区内大中型水闸、重点万亩以上堤围工程的管理工作,负责指导农村用水者协会做好其他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

3.1.2 专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设置及职能

全县设置专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8个,具体为:保留合浦县西沙联围标准海堤工程管理所;保留合浦县西场海堤工程管理所;保留合浦县合浦水库灌区十字管理处;保留合浦县南流江综合管理处;撤消原石康镇武利江水利站,其工程管护工作由石康水库工程管理所负责;原石康镇水利站改为石康水库工程管理所;原闸口镇水利站改为闸口水库工程管理所;原廉州镇水利站改为合浦县城防洪排涝管理所。

专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主要负责大、中型水闸工程、标准海堤工程、中型水库、县城防洪排涝及重点小型水库等主要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管护工作,其中合浦县西沙联围标准海堤工程管理所、合浦县西场海堤工程管理所、石康水库工程管理所、闸口水库工程管理所和合浦县城防洪排涝管理所还承担乡镇水利站的管理职能。专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由县水利局统一管理。

3.2 水利单位人员编制设置

全县原基层水管单位共核定编制数280人,现有在职干部职工262人。根据国家水利部和国家财政部共同制定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初步测定全县国营水管单位应设岗位共410人。结合目前我县的实际情况,改革后全县15个水管单位计划定编186人(其中乡镇水利站定编71人,专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编115人)。

改革后水管单位人员原则上从原单位干部职工中优先录用。

3.3 理顺管理关系,强化管理职能

为进一步理顺我县水利工程,特别是大、中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关系,强化管理职能,确保重点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发挥应有的工程效益,本次体制改革把原来由乡镇管理的中型水库——石康水库、闸口水库和涉及县城防洪安全的廉东水库以及跨越两个乡镇的中型水闸、武利江水轮泵站收归县水利局直接管理。

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水利工程分级管理职责,大力发展民营水利。按照水利体制改革“抓大不放小”的要求,今后县要重点支持大型引水闸坝、中型水库、万亩以上海河堤围等重点水利工程的管理;对于小型水利工程则下放给乡镇负责管理,由乡镇组织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自主经营维护。

3.4 深化水管单位内部改革.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根据县内各水管单位的特点,推进人事、劳动、工资等内部制度改革。水管单位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科学设置管理机构,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在需要设岗的基础上,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按岗聘人,实行竞争上岗,并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度;水管单位负责人由主管部门通过竞争方式选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的原则,加强考核,定期考评,实行优胜劣汰。

3.5 落实经费来源

按桂政办发[2003]181号文件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及时核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和工程公益性部分维修养护费,分级负担,足额到位。经费主要从各级财政预算资金和水利建设基金中解决。

按《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对改革后全县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运行经费进行测算,改革后,全县国营水管单位每年需开支经费788.67万元,其中人员经费223.2万元,日常公用经费24.18万元,工程维护养护经费541.29万元。

3.5.1 落实人员经费及日常公用经费

自2005年7月份起,全县水管单位228名在编、在职人员,每人月生活补助费250元已纳入县财政预算开支,从2008年起,核定编制内的水管单位人员生活补助增加到每人每月500元,以后逐年增加。从2010年起,全县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内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计划,由县财政负担。

3.5.2 落实工程维护养护经费

我县水利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中列支。工程更新改造费用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由计 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根据县财政收人情况逐年安排解决。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经营性部分的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由企业负担,更新改造费用在折旧资金中列支。

4 改革经验与存在问题

4.1 改革历时较长

水利局于2004年底已完成合浦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编制,但于2007年才按方案实施,究其原因,前期工作为水利局所做,没有得到政府各部门的支持。这说明政府不支持,不积极参与,则水利体制改革难以取得成功。而外省许多地方由于政府直接主持水利体制改革,于2004年就已完成水利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4.2 基层水管单位人员素质偏低

人员摸底统计表时,基层水管单位人员大专学历的只有6人,大学学历的0人,水工专业毕业的只有3人,高中毕业不足15人。教育程度低,专业配备不全。

4.3 水利工程建设及管护资金不足

国家取消了“两工”及多项有关农村的税费后,原水利工程由村委组织农民进行维修及收集水费进行水利工程维修已不再存在。水利工程维修全由国家及地方财政出钱,而我县财政经济收入不足,造成水利工程建设及管护资金不足,损坏的水利工程不能及时进行修复。

4.4 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现状及缺点

在水利工程建设及管护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组织农民按“谁受益,谁建设”的原则,组织、引导受益区域农民建立用水者协会建设、管理区域内的水利工程,是国家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后基层水利管理的一个新方向。

现阶段我县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建立主要依靠行政推动,以行政区域为单位,与村委相结合。利用村委的行政执行力,在现阶段是适合我县实际情况的。但从长远来看,其弊端亦较为明显。

4.4.1 缺少群众自发组织

农民用水者协会以行政推动为主,群众自发组织的几乎没有。农民认为农民用水者协会是基层水管单位的二层机构这一认识,不利于农民对小型农田水利的进行自建自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