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化学教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大学化学 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52-02
大学化学是讲授化学知识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是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1~3],在大学期间开设大学化学课程,可以为很多专业的本科生提供学习化学知识的平台。该课程开设可以使学生掌握必需的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能结合化学相关理论知识,对社会热点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健康等化学问题加以认识,并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基于大学化学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性、应用性等特点[4],同时结合该课程教学实际,笔者提出了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 大学化学教学实践的现状
近几年来,大多高校都进行了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目前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目前,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普遍存在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很多高校都对基础化学学时进行大幅度压缩,大学化学教学存在内容难以深入、实验环节薄弱等问题。同时,目前大学化学的理论教学仍然以向学生灌输大量书本知识为主,导致学生学学化学课程的兴趣较低,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学效果欠佳。
(2)教学手段和方法陈旧[5]。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束缚,在教学方法上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地发挥。另外传统的教学板书过于平淡化,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不够理想。根据现在大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学内容涉及面要广,而且教学内容要新,要能解决一些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突破传统,建立现代教学理念,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3)考核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和手段,现在很多高校的考核方法还是采用期末卷面考试作为对学生最终考评的主要依据,这种传统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为考试而学习,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也无法落到实处,这也违背了现代教育教学的目的。
2 教学方法优化与创新
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前提下,针对我院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多、学时少以及信息显示专业的特点,我们调整了大学化学课程计划和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启发互动式教学。以前,我国高校基本采用课堂教学的单一教学模式,但是目前这种传统填鸭式教育已不再适应中国教育的发展现状,我们应更加注重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启发互动式教学模式应该得到普遍认可。互动式教学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互促互补性,把教学活动看成是师生之间互相切磋、相互帮助基础上的知识传输与接收,教师就相关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粗线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归纳总结,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师生之间形成活跃和谐的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化学反应的限度与平衡时,可以从炼铁需要多少焦炭引入,教师可以给学生一点时间运用所学的知识思考是否全部的C(s)能转化成CO(g)?全部的Fe2O3(s)和CO能转化成Fe(s)和CO2(g)?再进行内容补充,并归纳总结原理:化学平衡状态是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正逆反应速率逐渐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表面静止”状态。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拉近了学生与化学的距离,使他们可以在课堂上保持思维的活跃,从而提高了大学化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也是关乎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使用使电子教案和电化教学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课堂例题、各种背景资料介绍等内容,需要大量文字说明,教师可以将提纲和概要性的内容写在PPT上,这样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接下来课上所要讲的知识点,在脑中建立起一个知识框架,大大提高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化学课程学时少的矛盾。对于一些难以表达的抽象、动态及立体的概念性较强的知识,传统板书教学活动讲解起来比较困难,学生也不容易理解,通过使用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现代技术手段来辅助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把化学概念及现象解释清楚,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而且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感性认识,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成果达到最大化。例如:物质结构中的原子轨道、电子云和晶体结构等内容,比较抽象、单纯语言不易描述清楚,如果通过动画,让一个电子在原子核外做运动,每一时刻该电子所处的位置用一个几何点表示,随着电子运动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点被标示出来,这样一个绕核云雾状的图像我们称之为电子云,它表示的是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概率密度。通过演示视频,很快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图像,使学生很容易掌握这个概念,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3)考核方式多样化。考试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段,各类各级考试的目的都是为了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评价,考试应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学化学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传统的应试模式都是以学生完成由教师命的考题而进行的,这种考试方法虽然能够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也导致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死记硬背,出现“高分低能”现象,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创造能力,这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相悖的。因此,必须准确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其应用能力,学生成绩应采用多元化考核的方法进行综合评定,例如采用平时动态考核和期末考察结合起来的考试方式,包括学生平时出勤和课堂互动;平时的作业评价和专题讨论;课程进行中的章节测验;期末考卷成绩,将上述成绩进行按比例综合,得出本课程的综合考评分数。这种多方位的考核评价,对督促学生学习、解决学生在各章节中存在的问题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并且能够全面动态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真实反映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实验课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加深和强化学生对化学理论的理解和联系,对巩固基础理论进行重要的补充。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这门课程中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动手实践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传统的实验教学理念主要侧重于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多数教师只重视“怎么做”。而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学生也只是机械记忆、机械操作,因此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比较陈旧,验证性实验所占的比重较大,而设计性与探究性的实验所占的比重较小,许多学生做完实验后只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碰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因此,我们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实验教学中深入开展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首先,我们要更新实验教学理念,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核心和目标,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其次,要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化学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有关联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及时了解科学发展前沿,熟悉先进技术在大学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增加各种设计型和探究型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勇于创新、大胆创新,以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要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技术辅助化学实验教学,从而使学生可以体验当前实验条件下不能实现的实验项目,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开阔,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 结语
总之,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它涉及的知识范围较为广阔,知识内容较为抽象,与其他各种学科,特别是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等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通过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手段、方法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彻底摆脱旧的教学模式,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何忠义,黄晓东.大学普通化学教育改革的探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12(21):131-133.
[2] 曹小华,谢宝华,叶姗,等.大学化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1(5):60-63.
[3] 张燕青,杨世芳,鲁德平,等.启发讨论和互动式教学法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4):93-96.
关键词:大学教育;生物化学;大数据;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物体内各种化学进程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相关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1]。生物化学与有机化学、生理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学科联系密切。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生物学中发展最快的一门前沿科学。生物化学是大学课程中一门至关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相关知识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随着现代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资源,被应用于各行各业。在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蓬勃发展之下,大数据成为云计算和物联网之后信息行业的又一次巨大变革。大数据是指那些远超出传统数据尺度的海量数据,具有规模性、多样性、实时性和价值性等特点[2]。在大数据进行交换、整合和分析的过程中,新的规律将会被发现。很多工作的开展以大数据为依据和指导,帮助人们解决一些复杂问题。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大学高等教育的传统授课方式带来巨大冲击,使得高校的课程改革迫在眉睫。2018年,教育部提出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各种教学改革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开始兴起,特别是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3]。
1生化课程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
生物化学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及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在内容上较为复杂抽象,与其他学科交叉范围较广,学生学习较为困难[4]。生物化学中包含许多生理学的相关知识,这就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生理学基础。同时,具有一定的有机和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使得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更容易理解其中的一些内容。比如在学习氨基酸的相关内容时,部分学生的有机化学基础较差,对于氨基酸的化学式以及构型不熟悉,进而无法理解氨基酸的所涉及的相关代谢过程。此外,生物化学的各个章节前后联系密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复习,结合之前的内容对后期所学内容进行理解消化。例如,在学习蛋白质的相关内容时,氨基酸作为蛋白质的组成单体,其结构和性质关系着所合成的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如果学生对于氨基酸的相关知识不熟悉,那么在学习蛋白质的结构性质以及代谢相关过程也会感到十分吃力。这也加大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难度,使得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
1.2教学风格单一
生物化学作为众多专业的必修课程,各个大学均有开设。生物化学的内容较多,且大部分内容较为专业枯燥,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自行学习理解较为困难。所以目前,该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大部分仍然采取较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即老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降低,大大丧失了其独立思考的能力[5]。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感较弱,更容易被富有娱乐性质的手机所吸引。在现代大学课堂中,学生在课上玩手机已经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同时,教师为了使得学生学习的生物化学具有连续性,可以将前后的知识进行承接,他们的授课的内容也基本按照提前制定好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来进行。枯燥单一的课本内容导致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降低,对于手机的依赖性增强。
1.3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同
由于各个学生的专业背景以及学习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对于生物化学课堂内容的接受程度存在巨大差异[6]。随着对大学课程的不断改革,学生的学习课时被压缩。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完成课本教学,这使得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接收大量知识点。生物化学自身包含的内容较多,有限的课时基本上被教师用来讲课,给予学生的提问时间较少。加之,生物化学课程自身晦涩难懂,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于本节课的相关知识点难以消化理解。即使老师留出了一部分时间用来答疑,有些学生也可能因为无法理解教学内容而无法进行提问。同时,学生的课后自学效果较差,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生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现代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各个行业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适应当下的环境。高校的课程改革也在这个背景下轰轰烈烈开始推进。以生物化学这门课程为例,枯燥的书本内容几乎占据了所有教学内容。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学生在网络62上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学习资源,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互联网上已经出现了很多专门用来学习网站,比如慕课、爱课程等,里面具有很多优秀教师的生物化学教授视频。并且,由于专业侧重点的不同,不同老师讲授的生物化学的侧重点则不相同。比如,药学专业比较注重学习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以及相关的代谢过程。与此同时,相应的移动手机客户端也随之推出,学生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更加自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线上学习。3生化课程教学改革采取大数据的优势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的交互速度不断提升。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数据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数据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育的公平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计划的制定。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学实践的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生物化学知识点多且杂,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理解不同。利用大数据进行调研,可以清楚了解学生对于生化学习的难点以及学习进度,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案以及进度。
4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生化课程教学改革主要策略
4.1进行课程内容筛选教学,提高与专业的契合度
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广泛。因此,为了适应不同专业对于生物化学学习的不同要求,应该将生化的授课内容根据不同专业进行调整,做到有专业针对性。这样,教师在有限的课时时间内,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专业联系不太紧密的部分可以选择简略地进行讲解,重点讲述与专业相关的部分。在讲课的过程中,提高与学生的互动,设置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来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同时,收集相关的前沿学科进展来提高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工科专业学习生化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等相结合,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内容的实用性。例如,在化工专业的讲授中,就要注重将生化与化工生产相结合,利用实践案例来阐述生化理论的必要性,比如固定化酶技术的应用。
4.2积极借助各种软件,丰富教学风格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自律性差,易拖延。加之课堂中老师如果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进行课程的讲解,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较弱,学习兴趣会进一步下降,课堂上玩电子设备的人数比例增加。但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更加广泛。“腾讯课堂”“钉钉”等一系列远程教育客户端的相继出现,使得教师和学生上课不在拘泥于传统教室。软件内不同功能的插件也使得线上学习资源和趣味性进一步加强,极大地改善了传统课堂的弊端。以生化中糖代谢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在这些客户端上提前一些引导性问题,引起学生对于糖代谢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同时可以一些背景资料,使得学生上课时对于课程内容太过陌生。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通过评论区的学生的留言及时了解学生的疑惑点并进行解答。这种留言交流方式既可以不打断教师的上课节奏,也使得学生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邀请学生进行连麦来回答问题,或者几个学生一起打开麦克风,讨论课前布置的一些问题或者谈论自己对于糖代谢的看法。这样的交流互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3完善课后评价机制
课后评价一直是被教师和学生长期忽略的一个问题。课后评价不仅仅是老师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学生对于老师教学成果的反馈。远程线上教育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不断蓬勃发展,特别是其对于线上测试数据采集的便利性。在生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学习客户端以及微信的一些学习小程序课后小测验,以及一些课堂效果反馈评价等。这样教师通过后台数据,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接受度和学习进度,以及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修正。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这些课后参与的活动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不仅增加期末成绩组成的多样性,可以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察。还可以提升学生课后活动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当教师讲完蛋白质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在“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客户端或微信小程序上相关问题,测试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接受度以及掌握度。根据学生的反馈结果,来调整自己的课程进度以及教学方案。
5结论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大数据收集分析来促进教学改革的趋势逐渐成为主流。作为高等人才的主要培育基地,各个高校应该及时跟上时展的步伐。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对生物化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对于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难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方面的问题,使得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为新时代培养更多高新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春城.生物化学课程中糖酵解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视界,2020(18):111-113.
[2]阿斯燕.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策略分析[J].才智,2020(21):100-101.
[3]曾京京.大数据背景下微积分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20(34):178-179.
[4]张桂春,李华敏.教育新时代下生物化学教学内容改革探索与实践[J].生命的化学,2020,40(08):1453-1457.
[5]万加武,卓泽文,王宇.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大学生物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7):181-182.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 问题 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与此同时,社会对人才的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就业模式与就业形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毕业生不再是被动地等待工作,而是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积极主动地寻找工作。新形势下,面对严峻的就业挑战,大学生该何去何从?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如何拓宽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正确而有效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迫在眉睫,也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概况及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概况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对大学及今后的职业发展所做出的计划,它具有鲜明的个体性特征,主要通过对自我客观立体的探索、对职业世界深入全面的了解,依据科学有效的决策方法,对未来做出合理的规划。随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就业模式与就业形势的变化,目前,教育部已经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各级各类高校正在积极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研究。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全面开设,对于学校、社会及大学生自身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就业率,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满足高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对于大学生而言,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其就业能力,也有利于自身规划意识的提高及其长远的职业发展。
1.提高自我认知,增强自我规划意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自我认知为切入点,其首要内容就是进行自我探索,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及职业价值观,正确认识自身的特性和潜在优势,了解全面而立体的自我,能够对自身进行正确而全面的定位,从而减少择业时的盲目性、避免陷入就业过程中的误区。此外,职业规划引导学生对职业世界进行探索,了解职业的内涵、就业形势及影响就业的环境因素,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选择方向,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建立危机感,增强主动性,增强自我规划的意识。
2.提高就业技能,增强社会竞争力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纸上谈兵,更不只是理论的灌输,而是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提高。通过职业规划课程的学习,大学生不仅在知识层面上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对自我有较清晰的认识,也能够掌握自我探索的技能、生涯决策的技能以及求职技能等,这都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及就业信心。此外,有效的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快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职业,有利于其结合自身特点对知识、技能、素质的学习和提高,并能充分发掘自身潜能,锻炼各方面能力,从而增强社会竞争力。
3.有利于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新的职业不断出现,人们的择业观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找到一份工作,而更多地是要考虑到职业的发展前景、人岗匹配及自身价值的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是注重大学生个体特性,以一种长远发展的眼光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帮助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进而实现个人人生价值最大化。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教师匮乏,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依靠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职业规划指导老师由辅导员或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担任,虽然他们对学生工作和学生就业比较熟悉,但由于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和培训,相关的理论储备与专业性技能不够。其次,由于这些老师平时都有繁重的日常管理工作,且专业背景参差不齐,加之人员变动较为频繁等,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该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对于老师跨学科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个体咨询,对于老师的沟通、表达、理念等方面的要求跟高,目前的师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课程建设不完善、缺乏科学性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人发展的一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理应涵盖整个大学阶段,实行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化。而事实上,很多高校受现实条件的制约,一方面课时较少,另一方面缺乏科学性,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规划教育体系。特别是针对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系统性、连贯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课程设置及实施过程当中并没有体现出来。这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效果大大弱化,学生在上这门课程时往往很有想法,可能会去规划自己的人生与未来,但随着课程的结束,这种积极的影响也日趋减弱,很多学生的职业规划仍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付诸行动,更难以取得理想成效。
此外,由于学生个体存在较大差异,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这决定了大学生职业规划讲求个性化的指导,而目前职业规划课程以相同的内容面向所有学生,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这也是导致目前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三)教学内容、方法有待改进
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虽然目前的职业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大多贴近学生实际,但也很大程度上存在理论脱离现实,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特别是有些老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得学生兴趣不高,参与性不强。在教学方法上,虽然大部分老师都能够综合性地使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经验分享、课堂活动等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但仍存在部分案例陈旧、缺乏针对性、为了活动而活动等问题,此外,还有些老师过于偏重自身对课堂教学的掌控,忽略了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培训力度,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是搞好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关键。鉴于当前建立完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仍有很大困难,应当从加大培训力度,完善当前师资队伍入手。只有选拔和培养一支具有较扎实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职业测评工具运用,能较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队伍,才能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现良性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训,另一方面,通过相关的政策倾斜或考核奖励,鼓励任课教师加强自身学习,钻研专业知识,提升自我技能。此外,还可以探索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聘请校内外相关专家学者或成功的企业家来讲座授课。
(二)建立职业规划辅导长效机制,课堂普及教育与课后个体咨询相结合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规划辅导的长效机制,这种长效机制不仅体现在时间跨度上要涵盖大学四年,也包括内容范围上的广度与宽度,也就是说,职业规划教育不一定只局限于课堂教学或课后咨询辅导,也应该渗透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在适当增加课时的同时,分层次、分步骤、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大学四年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有通过多方位的,持久而系统的引导,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规划职业,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当然,由于大学四年学生不同阶段的任务目标不同,相应的规划辅导内容也应有所差别,针对学生大一至大四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阶段性目标细分,进而提高规划的实效性。
对于学生个体化差异的问题,可尝试将课堂上的普及教育与课下个体咨询、专题活动相结合。由于课堂上面对的是所有同学,教学内容也具有概括性、一般性等特点,无法对个性化的学生做出针对性的辅导,另一方面,由于课时较少,也难以取得良好的规划效果,而普及教育与咨询辅导相结合可以有效破解这一难题。通过建立职业规划咨询室,配备专业的职业规划老师来进行个体咨询,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清自己,主动思考,找出问题症结所在,从而做出更加有效的职业规划。
(三)注重实效,优化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
职业规划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兴趣、进行职业探索的主观能动性和进行职业规划的自我责任感。首先,教学内容上一定要“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可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来引入知识的讲解。其次,充分发挥案例的作用,在案例的选择上,一方面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另一方面要比较新颖、典型,可以是学生的师兄师姐亲身体会,甚至是老师自身的经验教训,这样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也更具有可比性与借鉴性。第三,教学形式上尽可能辅以游戏、提问互动、讨论分享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四)注重实践,在实践中检测与完善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其课程特点决定了该课程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增强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但是,仅仅有课堂上的参与和实践还远远不够,大学生还应当投入到社会实践当中,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完善职业规划。高校可以组织一些专题活动,如心理测试、生涯人物访谈、职业规划技能大赛等,此外,可邀请校外专业人士进行简历撰写指导、模拟求职等等。鼓励学生在制定个人规划之后,勇于寻求机会实践或专业实习,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检测自己的规划是否符合实际需要,个人能力是否胜任工作等,从而及时地调整自身的职业目标规划。
参考文献: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初探.廖国声.理论研究,2012,3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内容及方法研究.亓小林.科教导刊,2010(中)
1.基础年级化学教学达成度范围
所谓达成度,从学科角度来看,包括基础知识的达成度;学生应用知识时阅读、解决问题的思路、答题文字概括等方面规范性的达成度;学习化学基本方法的达成度等。其实初中化学学习与高中有很大差别,初中的知识内容少且难度不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低,通过识记的方法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进入高中后,化学科目的学习内容多,课时少,不管是知识层面还是能力方面,对学生的要求都大大提高了,如果还是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肯定是不行的。因此,教师在高一刚开始就要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引导学生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平时教学、练习、讲评中逐步规范学生的阅读习惯、学习习惯、答题技巧等。
2.准确设定教学目标
能否提高教学的达成度,关键还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教学目标的设定是达成标准的前提。在设定同一课时教学内容的目标时,应在表述上各不相同,具有个性化,但目标设定的指向应该是一致的。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可描述为:①能够根据实验现象,说出什么是离子反应。②能够根据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反应事实写出离子方程式。③能够说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清楚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这样的教学目标学生看了一目了然,能清楚地知道本节课该如何学习,该掌握些什么内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往往出现指向不一致,这是因为教师对教材、考纲的理解不够透彻。虽然现在各地区所用教材版本不同,所引用的材料不尽相同,但其内涵是一致的。可是大部分教师很难把握其内涵,以至于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指向不正确,所以我们不能以教材为依据,那么我们设定教学目标时到底以什么为依据呢?我们应该依据考试说明,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直指将来的高考,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有助于他们提高学习的达成度。
3.教学过程应重体验轻讲学
在学生的认知中,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每一个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化学时积极性都是很高的,可是到后来为什么有些学生会对化学的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了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仅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不停地对学生强行灌输,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缺少体验过程,没能真正领悟,更不用说灵活运用了,从而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感受不到解决问题时的喜悦。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到知识层面上的处理越少越好。例如在《原电池》教学中,学生只要知道根据电极材料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判断电极即可,偏偏有些教师总结了很多规律,如根据有无气泡,电极质量的增、减等弄得学生晕头转向,内容多了学生记不住,反而出现规律越多学生运用时存在的问题越多的现象。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体验思维互动越多越好。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中离子反应的认识可以先通过Na2SO4+BaCl2=BaSO4+Na2SO4反应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从感官上先认识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为BaSO4,然后让学生以画图的形式画出反应前后物质在烧杯中的存在形态,进一步体会Ba2+和SO42-结合生成BaSO4沉淀,而Na+、Cl-依然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与溶液中不管是形态还是数目都没有变化。再让学生用文字概括,不仅更深刻地感知离子反应的含义与实质,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要比教师在那边分析或播放微观粒子运动的视频效果要好得多。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不是我们教师去告诉他们正确的结论或错在哪,而是在他们需要帮助时适时地给学生提供所需的帮助,引导他们去思考、分析错误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犯错,并要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体会错误原因,这样才有进步,才能实现高达程度。
4.注重达成度的检测
在教学设计的最后,选择合适的习题检测本节课的达成度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一般可以每个教学目标选择1~2道题目,这样检测题的题量一般在4~6题,在选题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的、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切忌选择与教学目标脱节、难度过高的题目,这不仅不能体现达成度情况,还打压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做完检测题后,教师要统计目标的达成度,当低于教师所预设的目标时,就要反思为什么不能达到预设的目标,是教学过程中方法处理不当,环节设计不合理,还是检测题的起点过高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处理才能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1解决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汉语词汇的认知
困难为解决民族大学生在后期专业学习阶段在接受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知识方面的困难,新疆南疆地区高校针对民族大学生可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一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汉语课程会是一种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方法。该专业汉语课程主要为少数民族大学生介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相关词汇和一些基础理论及公式,以普通话为主、民族语言为辅进行教学,逐渐过渡到完全以普通话教学为主。有效避免在后期专业课程学习中由于专业词汇不熟悉而阻碍专业课的正常学习,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积极构建普通话交流的语言环境
南疆地区高校可以尝试通过积极构建有益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语言环境,来提高他们的普通话交流和理解水平。具体来讲:第一,在学习上,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并鼓励民族学生积极用普通话回答问题。第二,在生活上:可以尝试安排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合住宿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杜绝民族大学生“课上讲普通话、课下讲母语”的状况,在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通话水平和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加强了民族团结。
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创新教育
1注重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方式方法要丰富
鉴于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掌握和应用能力较差,相关教师在授课时要从少数民族大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对重难点内容要反复讲,尽可能地将复杂的专业知识直观展现在学生眼前,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学方式方法要丰富,可以将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效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效结合,主动讲授和诱导启发有效结合,善于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多提问,多互动,多表扬,多鼓励,不断挖掘和激励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民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勤奋刻苦,但对知识点的学习和记忆不科学,实验动手能力较弱,这就要求对民族学生在学习中积极的进行科学引导,从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入手,多提供实验机会,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通过具体实验和典型的例题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实际应用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引导民族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基础上得到相应结论,逐渐培养出学生的自学能力。
3加强师生间互动交流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