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设工程与施工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施工准备
1.1传统意义上,如果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低于5℃,便进入冬季。施工相应的进入冬季施工期。这种情况下,施工之前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施工相关人员进行冬季施工安全培训与教育,以及技术的传授。
1.2处于冬季的所有施工工程,相关技术人员要谨慎的审核工程设计图纸,核查是否所涉及的施工环节适应冬季施工的要求与特点,如果不能确保所有的环节适应冬季施工,要报批上一级技术相关部门核查、审定。在冬季施工前,要提前为相关施工人员配备劳保用品,比如棉衣、安全帽、防滑棉鞋以及手套等;在冬季施工期内,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要负责做好天气预报的工作,清晨要通报当日天气情况。对于风雪等天气要保证提前一天通报施工相关部门,并保证做好防范工作。施工各个班组和相关分包主体要关心每天的天气状况,随时掌握天气情况与变化,从而保证能施行及时的防范措施。
2、防滑措施
2.1雪后以及霜降后,要及时对施工寝室、办公室以及班组工作区域进行清扫,配合工地项目安排的清扫工作。雪后也要及时对施工环境与器械上的积雪与霜进行及时的清理,比如,道路、脚手架以及施工作业面上的积雪。在必要的环境条件下,甚至要在路面上铺设小石子或者煤渣,确保路面具有防滑性。
2.2对于运输机动车辆以及私家车,在冬季路面上行进要保证具备防滑措施,必要情况下要安装防滑链,相关人员着防滑的棉鞋鞋。无论人员还是机动车辆都要缓慢平稳地行进。
3、采取防冻策略
3.1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施工人员要相应的佩戴保暖的安全帽,穿着防寒服装,并佩戴面耳罩以及手套等,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无论是办公区、生活区都要有齐备的保暖御寒设备,采暖设备同样要保证能正常的使用;施工范围内的消防设施也要做好保温以及防冻的工作与措施;对于加热器等取暖设备要做好检查维护工作,保证随时能够投入正常的使用。
3.2对于有保护要本文由收集整理求的露天的比较贵重的设备与器械,可以搭建专用的防护帐篷与存放间。必要时,存放此种设备的地点也要相应的具备采暖设备。对于比较精密的仪器设备,要采取特殊的具体的保暖保护措施与方法,做好防潮、防冻工作,防止重要仪器与设备的不必要的损坏。
3.3对于水管也要采取保暖防冻措施,避免水管被结冰堵塞或者冻裂。
4、防火防爆、防烫伤
4.1冬季里气候一般相对干燥,火灾发生的几率增加,所以要定期检查施工范围内的主要防火区域与安全消防设施,保证设备的完好无损。根据公司相关规定,要杜绝任何人携带火种进入施工工地,施工区域要用明显的严禁烟火的标识,同时禁止吸烟,所有地区的采暖设备也不能使用煤炉与明火,防止火灾以及煤气中毒事件的发生。
4.2根据相关规定、制度,在易燃易爆区内进行动火作业时,必须办理《动火作业票》,并对火源附近的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及时转移与清理。变压器油循环施工时尽量避免在该区域进行动火作业;油漆工作时,严禁靠近电、火焊等有明火的施工区域,办理《动火作业票》,必须采取隔离措施,并设专人监护。油箱或容器内的油料、油漆、稀料等冻结时,应采用热水或蒸汽化冻,严禁用火烤化。
4.3氧气、乙炔软管冻结或堵塞时,严禁用氧气吹通或用火烘烤:氧气、乙炔瓶瓶阀冻结时,严禁用火烘烤,以免发生爆炸事故。可用浸40℃热水的棉布盖上使其缓慢解冻。油漆存放库附近10米内严禁明火作业,现场挂“严禁烟火”警示牌。接近热气源、热水源等热源时要防烫伤,危险处挂“小心烫伤”警示牌。
5、防触电
5.1入冬前检查供电线路,不合格的及时修理更换。
5.2现场用电由专业电工统一负责,电源开关控制箱要加锁,严禁非电工人员私拉私扯电源,用电设备要有良好的接地,并经漏电保护器后方可使用,电源箱严禁被雪淹、土埋。现场所有施工用电设备应装漏电保护装置,使用前应有专业电工进行全面检验无误后方可用于施工。风、雪后应对所有用电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应有防雪、风设施。防用电设备浸水漏电伤人。电源盘的使用人员应及时将电源盘的盖盖好,以防开关被风刮、雪淋,造成短路或损坏。
5.3使用电暖器、电褥子取暖时采取防触电措施。
6、防高空坠落和落物
6.1凡是参与高空作业的人员须经过医务室体检合格,体检不合格者不允许登高:防止高空人身坠落事故。高处作业严禁穿塑料硬底鞋。冬季施工中,参加高处作业的施工人员必须穿防滑鞋,并将安全带挂在上方牢固可靠的地方,防止滑落及高空坠落。作业人员爬高空时必须使用爬高自锁器,高空作业拉好水平绳,防止滑落及高空坠落。
6.2及时清理施工作业面、脚手架、平台、廊道、软爬梯、扶手上的积雪和结冰,高空作业时应在作业区域铺上毛毡,必要时需配速差葫芦,以免发生意外事故。现场清理、拆除临时设施时,严禁抛掷材料及工器具:危险地方设专人监护,小型物件应固定好,谨防落物伤人。
7、防风
施工时材料、机械设备等的放置、防护要稳妥,防止被大风吹散、吹跑,造成各种损失或事故。大风来临前,应对脚手架、现场工具房、设备、班组门窗及房顶进行加固。大风情况下进行检查、抢险时,应结成三人以上小组,不得单独行动。如果对人身安全有较大危险,应放
转贴于
弃检查或抢险,以确保人身安全。大风后,对脚手架、机电设备、吊挂物生根点、电源线路等进行检查并及时修理加固。有严重危险的立即排除险情。
8.防机械事故
【关键词】港口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相关思考
一、引言
时代的飞快发展也大大增加了港口建设工程的数量和需求,虽然港口建设工程能够解决人们的交通、货运等问题,但是,港口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若管理不善也容易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这在一方面使得港口建设工程项目的圆满管理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港口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和安全也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做好港口建设工程是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港口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港口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管理体制的问题是港口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是港口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的基础。根据上文的论述可知,管理体制由以下三方面组成:第一,深入贯彻落实、健全当前的管理标准、准则、程序以及技术文件,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充分掌握和熟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计划的制定,进而提高团队专业水平,公平科学的分配责任,各司其职,落实责任。至于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和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创新精神。第二,复核和交接好管理技术档案,同时完成技术交底,尤其是要对图纸充分了解,掌握施工的设计方案,在经过审批后再施工。第三,对质量技术交底工作给予高度关注,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减少施工工序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分级处理,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减少盲目施工行为。
2、港口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材料与设备的质量把控有时仍不够严格
接收材料必须经过验收员严格的检查,要通过材料的规格、质量以及型号等各个环节的检验,一旦出现任何不达标的材料,无论是自己采购还是甲方提供的都必须及时撤出市场。进场的材料在摆放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必须按照规格型号分类。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会频繁使用机械设备,且必须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严格使用相应规格、型号、材质和性能的机械设备,因而机械设备对于港口建设工程来说占据一定的地位。现代港口建设工程体系在和不断发展的现代科技的对比之下,发展较为缓慢,这主要是因为对原材料进行管理的因素造成的。因为在原先的报表上没有及时更新一些新出现的原材料,再加上对部分材料的规格和型号的定义也不明确,所以常常会产生进行分配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差错和浪费,进而使港口建设工程滞后,难以正确进行造价管理。所以要想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充分利用材料,减少浪费,就必须进一步完善港口建设工程材料管理体系。
3、港口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对于绿色环保不够重视
港口建设工程项目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一味追求经济利益,逐渐和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背道而驰,因而现在的港口建设工程项目转变了经济增长模式,更多地使用绿色生态港口材料,注重自身带来的社会效益,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履行行业的职责。可是,目前仍然存在忽视自身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没有充分意识环保的重要性的企业,大量的港口项目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如果要彻底根治港口项目产生的环境问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首先,港口施工企业要端正自己的价值取向,不仅要提高经济效益,更要履行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职责,在企业的工作中贯穿环保理念,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其次,还要提高领导层的环保意识,使企业各层员充分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在环保工作中投入更多地资金,奠定物质基础。最后,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采用环保材料,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全面贯彻环保理念。
4、港口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作业人员质量意识和人员素质还有待加强
由于施工质量关系到经济、行政以及技术等各个方面,涉及面比较广,所以确保高质量的施工对于港口建设工程来说至关重要。由于港口建设工程团队的执行能力的高低和团队素质的高低会将团队的能力充分展现出来,所以会直接影响到控制不同质量的港口建设工程。目前我国正处于不断提高港口建设工程质量的进程当中,可是由于中国的港口建设工程人员缺乏重视港口建设工程质量的高低,所以导致不断出现港口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以及安全性较低等问题,这不得不令众多人对我国的港口建设工程质量存有怀疑。在港口建设工程进行的过程中,确保工程质量的工作不能还停留在表面上,而要对港口建设工程控制体系质量正确的把控,强化质量观念。就目前而言,必须要求港口建设工程人员以工程质量为核心和基础,选择优秀的港口建设工程人员,建设一支专业化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及时解决港口建设工程质量的问题,促进港口建设工程的发展。
5、港口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对于文件归档仍有忽视
除此之外,文件归档对于整个港口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来说是关键的一环,然而许多管理者对文件归档重视程度不够,不利于整个港口项目管理,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最近的许多工程纷纷出现了变更和索赔的时间,由此可见,对于港口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而言,必须高度重视文件归档的工作。整理与归档技术施工文件的工作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不仅要掌握工程竣工图中取消的、未备注清楚的项目,同时对于相关详细技术数据也要充分掌握;另外一部分就是必须对施工验收材料严格核查,对实体的工序材料日期一样的材料反复核对,以保证进度验收资料的完整性和不间断性不受到频繁的联系受到影响,为将来查阅和整理资料提供便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港口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中机制不够健全、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的质量把控有时仍不够严格、对于绿色环保不够重视、作业人员质量意识和人员素质还有待加强、对于文件归档仍有忽视等方面的问题难度比较大,耗费时长较长,同时,外部客观原因影响较大。因而进行港口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的时候必须符合相关的制度规范,减少客观因素的影响。做好港口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尤其是做好上述问题的相应对策在港口建设工程上的应用,都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如此,在对港口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中,科学设置是管理计划,对项目施工管理的过程数据进行正确的分析,提高项目施工管理的预见性,防止港口建设工程项目受到施工管理问题的影响而威胁整个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陶冶. 探讨港口建设工程施工管理 [J].四川水泥,2015(01).
[2] 孙玉涛,肖纪升,李楠. 港口施工企业多项目跨区域管理策略研究 [J].经营管理者,2014(29).
[3] 潘洛安. 港口施工的生态影响及对策措施 [J]. 中国港湾建设,2012(02).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履行
中图分类号:X702 文献标识码:A
1、合同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必要性
从宏观经济市场的要求看,加强工程施工的合同管理是顺应市场职能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是调节经济市场和管理市场的重要手段。其次,合同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 施工工程运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需要合同管理来维护和监控。合同管理在建筑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 起到非常重要的监督、监管与引导的作用,是工程按期完成的前提条件。另外,合同管理也是规范建筑主体行为的标准, 发包人与承包人通过合同确定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是双方在施工过程中处理纠纷的法律依据。最后, 施工工程合同管理也是我国迎接国际竞争的需求, 市场全球化不但要求施工质量、施工管理与国际接轨, 施工保障、施工合同管理也需与国际接轨。
2、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合同管理机构不健全
目前, 大部分的建设单位未设立专门的施工合同管理部门, 而是将合同管理委托给监理公司, 而监理公司往往也存在机构设置不规范、 合同管理力量薄弱等问题, 从而往往很难胜任建设单位的委托; 施工单位, 特别是中、小型施工单位, 重视公关和预算管理, 轻视施工合同管理, 也没有设立合同管理机构。订立施工合同的主体双方对合同管理的不重视造成了合同履行过程中违约情况的产生。
2.2、合同条款不完整
国家规定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具备以下几个重要要素:合同价款与支付、工程范围、合同形式、工期、质量、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工程变更、结算、违约、索赔、合同文件解释顺序等。但很多中小项目未按合同示范文本签订施工合同,甚至个别企业自行制订不规范的施工合同文本并强制要求施工单位签订,此类合同条款不健全,出现违约时无据可依,从而为施工合同的履行带来很大困难。
2.3、合同条款不履行
发包方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承包方可以行使抗辩权停工,但却没有行使,结果客观上造成了承包方垫资施工,发包方拖欠工程款的情况。(2)非承包人的原因造成的工期延误,承包方也未及时提出工期延期申请,直到事后收到发包方的工期罚款时,才发现没有相关的书面资料证明非自身原因造成,结果承担了本不属于自身的责任,消耗了大量的人工和管理费,甚至还被罚款。(3)应变更合同的没有变更。在履约过程中合同变更是常有的事情,问题在于不少负责履约的管理人员缺乏及时变更合同的意识,结果导致了损失。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得以更好的履行和特定目的的实现。作为承包方的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关键在于变更要及时处理。(4)变更签证不及时办理。履约过程中的变更签证是一种正常行为。但有些现场管理人员对此并不重视,只顾按照发包方的要求进行施工,未及时提出相关费用的签证申请或收集相关书面证据,或即使提出了申请和费用索赔,在施工过程中也未及时办理确认事宜,以至于结算时因证据不充分致使企业面临很大的风险,变更签证发包方不认可或被发包方核减较多,以致利润极低甚至出现亏损的境况,当发生纠纷时,也因无法举证而败诉。(5)结算时间长导致承包方资金回收困难。结算难是施工单位目前普遍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施工单位向发包方报送结算书后,发包方往往不会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及时审核,结算工作放置一两年是常有的事,施工单位为不得罪发包方基本都是采用书面和口头催促,但也无济于事。结算不定案直接造成结算款不能按时回收,施工单位原本微薄的利润不能及时回收[1]。
2.4、缺乏合同管理专业人才
施工合同涉及内容多、专业广, 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许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缺乏专业的合同管理技术人员, 或合同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3.提高和改善合同管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3.1、从法律、资质、能力方面加强管理
施工合同的签订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计划, 承办人员须在取得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的情况下才能签订合同, 施工合同一经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效力。承发包双方签订合同时必须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及相应的资质条件,合同生效后,发包方必须具备组织协调能力, 承包方则必须具备相关部门核定并认可的资质等级并持有营业执照等证明文件。
3.2、重视合同谈判,签订完善的施工合同
施工单位切不可鉴于发包方的威严而草率签订合同,要根据合同评审意见进行谈判,通过合同谈判,对合同条款拾遗补缺,尽量完善,防止不必要的风险,对不可避免的风险,由双方合理分担。合同谈判失败,则要对合同评审时提出的风险范围实施动态监控,降低风险。
3.3、提前制定合同条件,明确合同条款
对存在的潜在问题约定解决办法和处理原则,使其具备法律效力。签订合同必须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合同条件”进行, 具体内容如下: ① 工程名称、地点、范围、内容,工程价款及开竣工日期。②双方的权利、义务和一般责任。③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要求和工期调整的处置办法。④工程质量要求、检验与验收方法。⑤合同价款调整与支付方式。⑥材料、设备的供应方式与质量标准。⑦设计变更。⑧竣工条件和结算方式。⑨违约责任及处置办法。⑩争议解决方式, 安全生产防护措施[2]。
3.4、监督合同的履行情况
合同执行过程中,合同管理人要对合同订立双方的履约情况进行监督,发包方违约(如不按时付款,不提交工作面、提出变更、赶工或停工、不办理结算、不确认签证等)则要及时按照合同相应条款进行索赔;承包方违约,则要做好被发包方索赔的应对措施:积极采取可行的补救措施以获得发包方的谅解,同时收集更多的其它方面对自己有利的证据,以作为谈判的条件,降低被索赔的风险。
3.5、合同变更的管理
合同履行中,客观情况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合同约定的价款、质量和工期等内容变更,施工单位应充分行使好自身的权利,及时把握一手书面资料,签订会议记录或补充协议,尤其是当变更金额超过合同价的10%以上时,要向发包方提出另外签订补充协议的申请,双方协商一致后可以签订相关补充协议来变更合同,且变更后的协议应及时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变更登记备案,以免日后发生纠纷。
3.6、推行合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加强对建设单位合同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培训, 实行合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是提高建设项目合同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建议在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设置造价工程师岗位, 负责合同管理及造价控制, 确保合同签订双方按照合同文本执行, 提高合同履约效率的同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3]。
3.7、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作用
发包方根据自身情况可将组织、管理和协调工程建设的权利及职责委托给具备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并与其签订监理委托合同,合同中需明确规定监理单位的权限和责任,同时还需将这些信息详列于施工合同中,且二者赋予监理单位的权限与责任必须保持一致[2]。
4.结束语
加强合同管理首先应树立合同意识,不管是企业的决策层、执行层还是合同管理人员都应重视合同管理,加强有关合同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加强施工阶段合同管理促使合同双方提高履约水平是实现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规范各建设主体行为的需要。在制定施工合同时应认真把关,严格执行合同会签、评审制度并认真进行交底,特别是现场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合同,明确合同规定的施工范围等,以此促进建筑业持续发展, 实现建筑市场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圆圆.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常见问题的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4).
【关键词】建设工程管理;招标投标制度
1 施工招投标制度的发展形成及常用的施工评标办法
我国把整个招标投标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招标投标制度初步建立。八十年代,我国招标投标经历了试行——推广——兴起的发展过程,招标投标主要侧重在宣传和实践,还处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种探索。在该阶段,招标投标很大程度上还流于形式,招标的公正性得不到有效监督,工程大多形成私下交易,暗箱操作,缺乏公开公平竞争。
第二阶段:招标投标制度规范发展。九十年代初期到中后期,全国各地普遍加强对招标投标的管理和规范工作,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法规和规章,招标方式已经从以议标为主转变到以邀请招标为主,这一阶段是我国招标投标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阶段,招标投标制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国的招标投标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为完善我国的招标投标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招标投标制度不断完善。随着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全国各地开始推行建设工程项目的公开招标。《招标投标法》根据我国投资主体的特点已明确规定我国的招标方式不再包括议标方式,这是个重大的转变,它标志着我国的招标投标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
在建筑市场交易中,广泛采用招标投标制。而“合理最低价中标法”则是最被经常采用的评标办法。“合理最低价中标法”是指投标人的投标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后报价最低者中标的评定标方法,这种做法是标招人不编制标底,不设投标报价有效幅度,投标人根据招标文件规定自主报价的招标方式。理论上讲这种方式的优点简单易行,节省投资,评标容易。但是该种评标办法所带来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在一般情况下,评标委员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根本无法看完较为“合理”的那一部分技术标,仅仅是把商务标中的投标价格进行比对换算就推荐报价较低的投标单位为中标单位。中标单位所报的低价应该是依据自己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掌握的市场信息来确定的投标报价,但实际上是恶意报低价为谋取中标,中标后中标单位在与建设单位签订合法有效的施工合同后进场施工。诚然,低价中标的施工单位是不会按部就班的按要求进行施工的,这就带来了工程管理方面的问题。
2 现场施工阶段建设工程管理涵盖的内容
现场施工阶段建设工程管理主要是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自己对建设工程项目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投资及合同等方面的控制与管理工作。
3 低价中标与现场工程管理的矛盾
首先是低价中标与施工单位内部的管理的矛盾。施工单位在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后,致力于项目的开工准备,一方面是从劳务分包上来考虑如何能以低价取得劳务分包队伍,当然,我们知道,低廉的劳务作业人员不是业务水平不高,就是在工作中不能认真作业;另一方面,施工单位会从采购的原材料、构配件及设备中下功夫,往往是物不美价廉;再一方面,施工管理人员的队伍也会大大缩减,基本上是一人身兼数职。上述因素会造成工程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必要时的返工重做会使施工单位本身就捉襟见绌的低价雪上加霜;也会由于身兼数职管理人员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完成现场的施工安排,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政府职能部门的横向沟通工作,从而给项目的顺利开展埋下种种障碍。投标时项目的第一负责人项目经理往往也是由于价格的原因,不能使投标时的有丰富现场管理工作项目经理到位负责管理,此时现场的主管是被公司授权的在现场如何通过工程变更来增加工程造价的代言人。“低价中标,高价结算”是公司的最高指示。
其次是低价中标与监理单位管理的矛盾。监理单位本与施工单位没有合同关系,而是在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签署的施工合同中及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签署的监理委托合同中明确了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工作。现场成立的项目监理部代表监理单位在现场行使监理合同所赋予的权力和应尽的义务,项目监理组织结构由项目监理部的第一责任人是总监理工程师、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及监理员组成。由于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的一人多职现象,造成现场派驻的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多人领导一人的情况,由此,监理单位也会直接派出一人对一人的监理工作模式,大大降低了现场监理工作的成效,该发现的问题不能暴露,问题积少成多时,较大的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就不得不面对。此时,也只有通过设计变更来调整使用功能或者降低标准使用,以此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从另外角度分析,即便监理单位的现场监理管理人员不少,施工单位的施工过程监理人员也同样是进行抽检,也不能把整个现场都给看全了,关键还是需要施工单位的投入及自检,在施工单位的既得利益没有满足的情况下,依靠有限的监理管理人员监督也是不能把工程做好的。
再次是低价中标与建设单位管理的矛盾。建设单位通过招标选择的中标施工单位,不仅是遵从法律法规的表现,也是想通过招标这个途径选择一家质优价廉的好单位。由于施工单位低价中标,后续的施工风险迫使他必须通过工程变更来调整在投标时的劣势。现实工作中建设单位不可能每一样工作都面面俱到能完全达到施工单位开展工作条件的,此时的施工单位总是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推迟工作的进展,在此中间努力找出工程变更的由头,建设单位往往希望通过最有效的手段延缓工程款支付,这样反而使工程的进展更加慢下来,建设单位的进度预期目标更加不能实现。建设单位为了是工程顺利开展,不得不屈服,在违心的情况下签署材料的变更、施工方法的变更及工艺的调整等,当然还要考虑变更的造价不能突破工程的概算造价等相关指标,建设单位整个计划被打乱,疲于应付这些原本在招标时就可以避免的“乱事”。
【关键字】目标管理;风险管理;风险分析;风险对策
1、建设工程施工风险概述
工程项目风险,是指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等各个阶段可能遭到的风险。这些风险所涉及的当事人主要是工程项目的发包人/承包商/设计人/监理人。
施工风险有三个基本要素,即风险因素的客观存在性;风险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发生后果的不确定性。
2、建设工程施工风险主要类型
基于目标管理的建设工程施工风险分为工期风险、费用风险、质量风险、安全风险、信誉风险共5种。工期风险造成局部或整个工程的工期延长;费用风险包括报价风险、财务风险、利润降低、成本超支、投资追加、收入减少等;质量风险包括材料、工艺、工程不能通过验收、试生产不合格,工程质量评价为不合格;信誉风险造成对企业形象和信誉的损害;安全风险造成人身伤亡,工程或设备的损坏。
3、建设工程施工风险管理重点
施工风险管理是工程施工管理的一部分,目的是保证施工总目标的实现,其目标是一致的。只有通过风险管理,降低工程的风险成本,工程的总成本才能降下来;风险管理,把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这符合各工程有关方在时间和质量方面的要求。
3.1、建设工程施工风险识别,在大量错综复杂的施工活动中,系统地、连续地对施工主要风险事件的存在、发生时间,及其后果做出定性估计,并形成项目风险清单,对整个工程的风险准确、完整和系统的认识和把握,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
3.2、建设工程施工风险的评价与应对,通过估计风险发生概率,确定风险后果和损失严重程度概率,进行风险费用分析,定性问题定量化,针对风险分析的结果,制定应对策略,降低风险的负面影响,提高实现工程目标的机会。
3.3、建设工程施工风险的监控,在工程风险的阶段性、渐进性和可控性基础上,通过对工程风险的识别和分析,以及对风险信息的收集,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视剩余风险和识别新的风险,保证风险计划的执行,并评估消减风险的有效性,采取正确的风险应对措施,从而实现对工程风险的有效控制。
4、建设工程常见施工风险分析
4.1、常见的工期风险包括工程体量大,设计复杂,专业多,工期长,工期紧,质量要求高,合同标段分别由多个单位总承包施工,如管理不好则存在工期延误的风险;前期工作滞后,将延误工期;市政基础设施、道路等工程项目外部环境影响等。
4.2、常见的技术风险包括地质复杂,工程设计复杂、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不确定因素多;设计文件不合理;施工方案的针对性和准确性较差等。
4.3、常见的安全风险包括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如拆除、爆破、高支模等;工程量大,施工机械多;设计复杂,多专业交叉作业等。
4.4、常见的费用风险包括清单漏项;主材涨价太快;合同条件过于苛刻;设计文件不明确;施工难度大、难点多;资金供应不足等。
4.5、常见的信誉风险包括各方首次合作,需要磨合,存在潜在风险;各方的经营状况不了解;各方人员缺乏交流,缺少与工程有关的第一手资料等。
5、建设工程施工风险对策
5.1、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实施风险管理计划,采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对施工实施全过程中的每个阶段所包含的全部风险进行识别、衡量、控制,有准备地科学地安排、调整施工活动中合同、经济、组织、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和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各个子系统的工作,使之顺利进行,减少风险损失,实现管理目标。
5.2、充分分析工程风险特点,注重对专家经验和教训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分析成果系统化、信息化、知识化,用于对新工程的决策支持。将风险管理与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工期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联成一体,理性地开展施工,尽可能地减少风险的损失和利用风险因素有利的一面。
5.3、运用各种方法对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识别、应对和监控。风险识别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访谈法分析、询问、参考统计记录、绘制流程图;项目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AHP法、GERT理论法、CTM模型、蒙特卡罗模拟、决策树法;风险应对方法包括减轻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自留风险、后备措施;风险监控方法包括建立风险监控体系、风险审核、挣值分析、附加风险应对、风险评价。
5.4明确风险管理的技术难点和管理目标。风险管理的技术难点是风险识别困难、风险处理手段落后、风险评价误差大;风险管理的目标是获得成功;创造安全环境;降低工程费用;保证施工按计划有节奏施工,减少干扰,使工程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5.5、管理措施包括选择素质较高而精干的管理班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与约束机制;推行总承包负责制,制定各项总承包管理制度,使管理总承包有职有权;制定合理的措施、计划;及时组织资金来源及拨付;及时落实解决外部环境影响;配备机械管理部门;投保相关的工程保险。
5.6、技术措施包括技术方案有针对性、指导性;对地质复杂区域进行详勘,制定地基处理方案,加强检查与检测;对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必须专家论证;优化设计及施工工艺,严把原材料关;综合考虑各工序的穿插施工;科学合理的总平面布置; 加强验收管理;落实消防及监护措施。
建设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是一个不断检查和更新的动态过程,对保障收益,降低风险,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具有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