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物理;应用

处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加强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同时也能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

一、高中物理教学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及原则

高中物理教学中在内容上有诸多比较抽象的概念性内容,学生在学习中就存在着很大的学习障碍。而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就能够将这些抽象内容直观化,方便学生的理解。并能将物理实验中的一些操作性比较困难的实验通过这一技术进行呈现,这样就实现了现代化教学的目标,在教学效率上能大大提升。

对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时要能遵循相应的原则,主要就是适度性原则以及双向性原则和继发性原则等。只有将这些原则得到充分遵循,才能保证教学效率的实现。

二、高中物理教学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策略

第一,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概念中加以应用,能够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多元化发展。概念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进行讲解,这样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述震动的相关内容时,就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感性认识,在水平摆动方面就可采用橡皮筋穿过乒乓球的演示对摆动特性加以突出。

第二,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应用就能将多种视听资源丰富的呈现出现,让学生能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对于一些比较难操作的物理实验,通过视频设备以及演示实验教学仪器等来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对物理量间的关系进行描述也比较方便。

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2篇

一、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意义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高中的课堂教学中,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教育事业发展,学生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高中课堂教学应用计算机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将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有机的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中,形象的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接受更多的信息,将教学中的抽象化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了学习的热情,又能更好的接受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二、高中课堂教学应用计算机技术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计算机和网路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主要方式,在课堂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发挥计算机多样性的特点,将课外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表现出来,大大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变成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下,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还拓宽了视野,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高中课堂教学应用计算机技术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课堂教学更多的向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的体现,课堂教学更偏向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创新能力也随着增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是必然现象。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学习在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不清,在应用计算机在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计算机技术不熟悉,不能合理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目前我国的一些教学对于计算机技术不是很熟悉,对于计算机的作用仅在于应用powerpoint 制作的演示型课件。在制作课件的时候也仅仅是将教学内容复制到课件中,通过投影设备展现在学生面前。

第二、过多的追求画面效果,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在制作课件时加入了大量的动画及特效,将画面制作的美轮美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被课件的特技效果和画面所吸引,忽略了教学内容,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但是真正对什么感兴趣只有学生自己知道。课堂教学结束,学生对课件的特技效果印象深刻,对教学内容却是回忆不起来。

第三、课堂教学盲目应用计算机技术,课堂教学失去活力。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盲目的追求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完全依靠计算机技术,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直接通过计算机展现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看似增加了教学内容,实际上学生真正掌握的东西并不多。盲目的应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减低。

三、对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第一、加强对计算机的认识,合理使用计算机的功能。在应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教学的目的,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帮助教师教学。在课件的设计上追求符合学生的审美观,将主要内容通过课件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学习内容有了很好的认识,学习起来兴趣浓厚,学习的效果好。

第二、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多样性特点,注重课件的实际内容。教师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时,注意合理的使用计算机的特技效果,以免造成喧宾夺主的局面。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授学生知识和学习方法,如果一味的追求画面效果,学生的注意力都被这方面吸引了,自然达不到教学的目的,甚至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

第三、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加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计算机技术是相当强大的,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增添课堂教学的活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应用计算机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将课堂教学变的生动有趣,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就会提高,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保障。

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3篇

1.1传统教学模式实施的弊端当前的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大多数的院校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既先学习计算机理论,再学习计算机实践知识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本质上是传统的理论科目教学方式的延续,虽然具备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但是由于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分开进行,学生需要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分别进行计算机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导致计算机教学活动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很多学生在理论课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课程中无法实现应用,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产生刚性需求的理论知识在理论课上却没有学习到,传统教学模式这种将计算机理论教学与计算机实践教学割裂的教学理念,让计算机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始终不理想,在这种计算机教学活动的严峻形势下,应用计算机一体化教学的新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1.2学生基础影响教学效果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因为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参差不齐的,所以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纯理论知识或者纯实践知识的理解能力并不是很高,如果坚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因为听不懂教学内容而放弃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因此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应用一种深入浅出、简单易懂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一体化教学的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平台上接受计算机理论知识,教师每讲一点学生就可以对教师教授的内容进行结合实践的学习,这种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实时结合,让学生在计算机学习活动中可以运用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具象实践知识的理解,两种理解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不仅大大的降低了学生接受计算机知识的门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

1.3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推广普及,计算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对高级的形式,现代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实践操作能力,或者是理论指导能力,而是对计算机理论、实践、创新能力的全面要求,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只有能够综合拥有这几种能力才能够在计算机领域有更大的作为,为企业主体创造更多的价值。面对现代企业主体的这种人才需求形势,进行计算机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成为一种必然。因为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只有坚持一体化的教学,才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论、实践、创新能力,才能满足用人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

2计算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2.1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突出能力培养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因为计算机专业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所以在专业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坚持以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在教学活动中切实以计算机的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为教学的目标,以保证学生的就业为教育导向,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和相应的社会责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能够明确计算机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方向,促进学生计算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让计算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积极效果能够完整的发挥出来。

2.2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定位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教学的内容是比较繁杂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仅只是从事普遍教授的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应该对计算机的专业知识有自己个人的看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机专业领域,这是学生在计算机学习领域生存、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坚持将计算机教学和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结合起来,明确学生的专业定位,才能保证计算机一体化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2.3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确定课程设置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一体化教学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打破计算机理论课程与计算机实践课程相分离的教学模式,让计算机教学活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以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为推动力,反推计算机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将计算机理论知识的课程内容和实践知识的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并根据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实际进行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课程设置,保证在计算机理论教学和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结合好,实现好。

2.4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置学习任务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就业是其最鲜明的导向所以教学实践就应该以就业后的计算机应用实际为目标,设置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情境。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模仿工作中的任务布置方式进行学习任务的设置,在教学活动中今早体验到工作中的计算机应用形式,以锻炼自身相应的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注重在实际工作中能力的养成,培养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进行设计,体现综合技能的培养,以新知识、新技术为依据,开发新工艺、新方法,满足企业用人的需求。

2.5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模块化教学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推动者和接受者,所以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计算机教学活动成为一种实际的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这一教学活动的中心点,设置计算机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块,将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内容依据其自身的专业属性和性质特点分为多个相互连结的教学模块,在模块内部实现相应计算机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同时根据教学模块的内容和性质选择相应的教学情境、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计算机学习活动中能够系统、科学的对计算机知识有所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计算机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学情境和特殊教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对计算机综合知识的职业应用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模块化教学是这一系列教学活动的主体部分,支撑起了计算机一体化高效教学的主体内容。

3计算机一体化教学实施原则

3.1先进性原则计算机技术是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时代技术,其在社会经济中不仅应用广泛、影响深远,而且其自身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在计算机诞生的几十年之间计算机技术已经更新了几代,技术进步和应用水平提升数量更是数不胜数。计算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这种发展和进步形势,必然会导致计算机教学活动的适应性变化,在计算机一体化教学活动中,教育主体首先要注意的是教学内容的特殊性。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技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更新换代只会越来越快,所以计算机一体化教学活动一定要瞄准计算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最前沿。因为从计算机技术一体化的学习到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工作应用本身就会有一定的延迟,而这会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一些新兴的计算机技术认识不够深入,而影响学生的实际计算机应用水平,所以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教学主体只有瞄准计算机技术的最前沿,选取当前应用领域主流的、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作为教学内容,才能保证学生在经过计算机一体化教学之后,其实际应用水平能够提升,一体化教学的积极效果能够显现。

3.2技能培养原则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是学生计算机水平的直接表现形式,也是学生计算机综合素质提升的基础,所以在计算机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坚持技能培养的原则,认识到实际操作能力是学生计算机综合素质的基础。只有借助计算机的专业技能,才能展示出学生计算机的综合素质,才能表现出学生在计算机领域的独特建树,所以计算机技能的培养是计算机一体化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在教学活动中要兼顾计算机理论知识教学和计算机实践知识教学,同时重视对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培养。

3.3可操作性原则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是以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其应用的实效性是计算机教学领域应用最关注的问题,所以一体化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形式设置等等都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以自身的切实、可操作为最基本要求。计算机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全面客观的反应专业课程现状以及计算机教育规律,课程设置要符合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企业主体实际需求,同时一体化教学还要考虑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实际,考虑院校的实际师资力量,保证对院校的教育资源合理利用。让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切实、可操作,同时对学生的计算机一体化教学应该与相应的计算机专业等级标准联系起来,在一体化教学活动中以国家计算机专业等级要求为标准设置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国家计算机专业等级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4结论

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该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工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数学活动中去[1]。计算机把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功能融于一体,具有图、文、音并茂的优点,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乐,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进而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展现真实场景,吸引学生参与。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要实现小学生的认识特点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必须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便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实现向抽象思维的发展。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模拟演示,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发展的目的。

例如,教学“统计”这课时内容时,我设计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在大屏幕上展现某城市的一个交通路口,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画面资料,收集统计各种机动车辆通过路口的情况。形象的画面,逼真的声音,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一节本来比较单调枯燥的常识性数学课变得趣味盎然,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二、展示概括过程,形成数学概念。

人的认知遵循从直观到抽象的规律。根据小学生认知心理的特点,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比较注重强化感知,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数学概念。这里有一个难点,就是如何把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去除非本质的属性,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特征。过去,我们只能在学生积累感性认识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进行独立的思维加工。现在,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对现实生活中一些具体的事物进行抽象的这一思维加工过程进行演示,这对正确形成数学概念十分有利。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圆柱的形成和侧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了如下演示:

1.在屏幕上出示几个圆柱的实物图;再利用计算机技术把圆柱实物图背景消去,剩下闪烁的圆柱立体图,学生从圆柱实物图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初步认识了圆柱。

2.在屏幕上出示一个长方形,把这个长方形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柱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形成过程,认识圆柱的底和高。

3.利用计算机技术把圆柱的底面慢慢地从上往下移,让学生认识圆柱的两个底面的面积相等,并从上到下粗细一样,每个横截面的面积都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图形呢?让学生展开思维,各抒己见,自由发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屏幕上的演示:把圆柱的侧面竖着剪开,打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

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形象演示和学生自己的观察比较过程,学生能清晰地把圆柱体侧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出来,这样学生不仅弄清楚了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而且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同时还活跃和发展了思维,实现了数学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因此,在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展示了独特的功能优势,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

三、进行仿真模拟,解释疑难问题。

客观世界中的许多事物是可以被感知的,但也有许多现象不易被人发觉,或者根本就不存在,多媒体技术都可以进行仿真模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会遇到这样的具体情形。

如在《圆的认识》这一课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装在哪里?如果车轮做成长方形或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面对这些疑问,教师图示或讲解往往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无法看到这样的物体,没有生活经验,就很难进行想象发挥,所以也就很难说清。设计成多媒体课件,这一串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课件展示出装着长方形、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在跳跃;装着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在忽高忽低地行驶。学生在开心、欢笑声中明白了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道理。通过仿真模拟演示,学生认识到车轮应该是圆的,车轴应通过圆心。

四、演示教学过程,巧妙破重难点。

上好一堂数学课,关键在于如何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让学生学得轻松、理解透彻、印象深刻。对于学生来说,数学这门学科比其他科目抽象,难以很好地理解、掌握。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能深入浅出,达到提纲挈领、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有关数学知识的目的,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可以动态地演示教学过程,给学生以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能比较容易地解决其他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便于学生掌握数学课堂教学中重点,突破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如在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时,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能用教具进行比划演示,很难将数量间的转化过程说清楚,学生也不容易牢固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而运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将数量间的替换过程和结果形象地表示出来,学生能清楚地掌握数量间的替换过程,掌握转化策略的方法和步骤,掌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又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因此,我们要充分展现计算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魅力,发挥计算机技术的独特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在数学王国中遨游。

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策略化教学研究方式

由于学生都喜欢玩电脑游戏,对电脑知识有一定的实践基础,所以不少人都认为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实际上,初中的信息技术是所有学科中最难讲授的:首先,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程度不一致,有的学生已经很熟练计算机操作了,而有的学生却对计算机技术一无所知,因此,很难以一个统一的学纲来进行讲授。其次,学生喜欢玩游戏、喜欢玩电脑,不代表他们对信息技术知识也感兴趣,经常有些老师对学生上网聊天玩游戏的这些行为很反对,而就是这种不认同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产生反感。第三,当下的初中教材基本都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对计算机技术真正实践操作的课时设立比较少,因此,学生可能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期就对计算机课失去了兴趣。

那么,如何来对初中生进行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呢?下面就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小学教学模式到初中教学模式的过渡中,学生总会经历各种身心理上的显著变化。首先,小学的教学模式比较被动,学生长时间在这种模式下学习,已经养成了被引导去学习的习惯,而初中的教学方式则是以教“法”为主的自觉性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习惯于被动学习的学生总会感到巨大的压力从心而生。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快速的学会主动去学习。

比如,可以在课堂上,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简单的概述(概述时间尽可能少),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通过搜索自己喜欢的事物来充分的体验使用搜索引擎的快乐。只有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学生才可能会去积极思考、积极学习,并在自觉主动的学习中得到最大的进步。

二、信息技术的两种策略化教学方式

1.依据学生个体化差异来进行策略化教学

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依据来进行策略化教学,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已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以及平时的学习情况来对计算机知识进行分层次的讲解。比如,对于没有任何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兴趣激发的教学模式来对他们进行全面性的学习指导,力争为他们打造厚实的计算机基础。而对于有点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就不再对他们重复性讲解了,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些具有综合性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对计算机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在每个学习章节完成后,我们可以给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学习者),让他们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来对已学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实现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2.要采用生动的课堂情境设置来达到教学的高效化目的

计算机技术是一门专业术语很强的学科,其中的一些专业术语是初中水平的学生所不能理解的,因此,我们必须设置生动的课堂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比如,对软件和硬件的区分。硬件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计算机组织机构,它既是软件的物质基础,又是软件得以运用的载体;而软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除硬件以外),它主要是为用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开发研制的,包括计算机运行程序、计算机程序说明等等。在实际中,我们可以这样讲解:软件就如我们的大脑,硬件就如我们的四肢,软件控制着硬件的运行就如大脑控制着我们四肢的行动。再比如,对硬盘分区进行讲解时,我们可以将硬盘比作一个圆盘,然后把圆盘按一定的需要和功能进行分割,被分割出来的扇形部分就可以叫做是分区。

计算机专业术语虽然比较难理解,但是总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到很恰当的比喻。通过这种比喻,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的将日常生活的相关事物与计算机联系起来,这样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也变得容易起来。

三、强化管理,有效率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要想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成果,就必须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只有保持课堂秩序的有条不紊,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最优。因此,在实际的计算机课中,教师首先要能保证课堂的秩序进而对其灵活的指导:其次,要经常倾听学生的内心,及时了解他们的现状;最后,要对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强化性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只有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学生才会自觉主动的去学习:只有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在自己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更大的提高:只有进行有规范的强化性管理,才能促进学生更有效率的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华.《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化策略》[期刊论文]——新校园(理论版).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