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

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

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内;国外;特殊儿童教育;教育模式

特殊儿童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殊社会群体,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虽然国内外对于特殊儿童教育有着不同的教育模式与方法,但都是为了促进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其具备正常儿童的基本能力,完成正常儿童所受的教育。这是特殊教育学校重要的教育内容,因此,我们教师要对国内外特殊教育模式进行分析与探索,寻求更有效的教育方式,不断提高特殊儿童教育的水平。

一、特殊儿童简述

特殊儿童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儿童。这些差异可表现在智力、感官、情绪等方面,特殊儿童既包括在发展上低于正常水平的儿童,也包括高于正常发展水平的儿童以及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儿童。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特殊儿童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又称“缺陷儿童”“障碍儿童”[1]。其包括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多重残疾等类型。

二、特殊儿童教育含义

特殊儿童教育,是把特殊儿童或者在学习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作为教育对象。我们通过采取一定的教育方式,使他们获得知识、技能,完善人格,提高社会适应力,从而满足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国内特殊儿童教育模式

(1)特殊教育学校模式。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由政府、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M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专门对残疾儿童、青少年实施的义务教育机构[2]。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实际特性,开设不同的特殊教育课程,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有针对性地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在实际教育中,既要注意发展其正常的活动能力,又要尽力弥补其先天不足,对教育活动的进度适当进行调整,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同时形成系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目标,促进特殊儿童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普通学校的特殊教育班模式。这种特殊儿童教育模式,是根据某个地区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在普通学校小范围地开设特殊教育班级,班级和特殊儿童的数量都是有限的,特殊教育班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这种特教班形式缺乏一定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虽然能够满足特殊儿童的基本教育,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特殊儿童教育深层次发展。

(3)普通学校中普通班的随班就读模式。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教育发展不均衡,特殊教育发展也出现很大差距,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模式,就是在这种教育背景下产生的,我国的随班就读基本上采用的是完全的随班就读。完全的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一起在普通班级里学习和活动,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普通班教师利用自己的专长和对学生的了解,针对他们的特殊教育需要进行因材施教,提供个别辅导。这种完全的随班就读模式,虽然把特殊儿童纳入普通班级,但是由于普通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一,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不足,加之我国普通学校班级差别较大,随班就读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四、国外特殊儿童教育模式

(1)融合教育模式。即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一起上课。在实际教育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使所有学生,特别是特殊儿童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得到充分的提高。主要是开展有效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不追求统一性,而是充分重视特殊性,尊重特殊儿童的心理及身体发展特性,同时,没有在形式上过分强调特殊儿童的特殊性,使所有学生融合在一起,通过展开不同的教学计划、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特殊儿童教育早期干预模式。国外发达国家对特殊儿童教育的早期干预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早期干预的不同模式。通过医护人员与特殊教育专业人员互助合作,将医疗和教育相结合,采用各种有效手段,为特殊儿童提供早期干预。不但促进了特殊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更促进了其素质与能力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特殊儿童教育问题是世界性的研究课题,这不仅关系着特殊儿童的发展,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发展,目前国内外特殊儿童教育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需要在特殊儿童教育发展中,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特殊儿童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戚克敏. 国外特殊教育有效教学研究及其启示[J]. 教育导刊,2013(9):38-41.

[2]黄艳华. 英美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践模式及其启示[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

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活化视角;特殊教育;数学教学:创新策略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实践和理论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所以,教师不但需要重视特殊教育殊儿童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还需要确保学生能够理解相关的知识。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活化视角下特殊教育数学教学的策略,以期给特殊儿童将来更好的学习、生活提供帮助。

一、生活化教学的概念

生活化教学是由杜威及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不断演变而来的。具体来说,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效融入真实的生活场景,充分激发特殊儿童的参与积极性,让其在生活中快乐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感受生活,真正掌握有效学习的规律,让儿童掌握更多有价值的知识,从根本上提高特殊儿童的能力,使其体会生活所具有的多元化特点。数学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在生活化理论引领下,从特殊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以及思维方式出发,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合理选择贴近特殊儿童生活的以及易于被他们接受的教学情境,并借助科学化的教学评价,充分激发特殊儿童的学习热情,了解数学所具有的生活价值,对生活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做到快乐生活。

二、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就生理角度而言,特殊儿童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特殊儿童的视觉感受能力相对较弱,往往难以正确辨识物体大小及其具体形状,对于颜色的感知水平也较低;第二,听觉相对迟钝,听觉分辨能力与正常儿童有较大的差别;第三,触觉、痛觉及温度觉都不够敏感,难以清楚分辨物体软硬及粗细质地;第四,知觉速度比较缓慢,容量也相对较小。在知觉分化方面远远不足,区分能力较弱,而且存在感统失调的问题。上述生理特征会对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产生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导致其整体发展比较迟缓。通常情况下,特殊儿童的发展迟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意力差。大部分特殊儿童都存在注意力难集中的问题,且注意范围比较狭窄。其次,记忆力差。几乎所有的特殊儿童都存在记忆力差的问题,认知事物的过程中,记忆持续的时间明显短于正常儿童。最后,语言表达能力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大约75%以上的特殊儿童都出现了语言表达能力缺陷,还会随着智力落后程度的不断加深而不断加重。此外,特殊儿童人群中的思维缺陷是常见问题。针对形象事物,特殊儿童在接受的过程中明显能力不足,对于那些抽象事物的认知能力则更低,最终会使其思维能力发展水平较低。总之,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普遍具有认识基础弱、认知水平低以及学习迟缓的特点,这就使其数学理解能力以及数学学习方式等都与正常儿童有所不同。所以说,积极探索科学化的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方式是非常关键的。特殊教育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综合考虑数学学习的多种影响因素,从接受特殊教育儿童的学习心理与学习特征出发,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对特殊儿童的注意力特点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特殊儿童的注意力特点有分配能力差、稳定性差、转移灵活度不够以及注意广度狭窄等。在数学学习中,特殊儿童因注意力缺陷容易导致无法持续注意所学习的数学内容。

三、生活化视角下特殊教育数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帮助特殊儿童丰富其学习经验

基于数学学科本身的性质,特殊儿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想障碍非常明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识到生活和数学的联系,确保特殊儿童学习数学时,通过情境进行数学的感悟,激发其数学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认识到生活化和情境结合的重要性,让特殊儿童能够在情理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帮助特殊儿童提高其探索意识和探究能力,帮助特殊儿童提高其数学学习兴趣。

(二)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传授,帮助学生强化其生活感受

想要顺利开展特殊教育中的数学教学,教师必须重视数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教育教学的时候,需要做好理论的讲述,帮助特殊儿童更好地学习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培养特殊儿童的心智,启发他们,让他们能够在数学课堂实践的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地思考和探究。教师需要通过层次性较强的教学,不断增加教学的难度,让每个特殊儿童都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使其能够很好地融入课堂活动。特殊儿童的融入对其数学学习和思维成长意义重大。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合理引导特殊儿童,帮助其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内化,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比如,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数位板合理地运用进来,在第一排悬挂12个苹果,在第二排悬挂18个苹果,再加以引导,让其能通过纸和笔进行对苹果“摆放”。在特殊儿童实践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思考,让他们分析12这个数字中包含了几个4,让学生分析18这个数字包含了几个6,这种情况下,特殊儿童能够逐步进行思考,也能够提高自己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并通过探究不断掌握相关知识点,特殊儿童的数学探究欲望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三)搭建互动平台,帮助学生内化知识

想要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必须做好对知识的内化,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习能力,特殊儿童也才能逐步掌握相关的数学学习思维。为此,教师必须选择合理的教学措施,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帮助特殊儿童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及技巧,使其能够更好地探索数学知识,提高特殊儿童的数学探索意识,这样他们也能将数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教师在搭建数学教学平台的时候,必须保证数学教学平台本身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比较强,能够较为及时地进行数学资源和数学内容的探索,对特殊儿童进行引导,让其能够在探究和合作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切实提高数学学习能力,让特殊儿童能够有意识地开展探索和合作。为了切实提高特殊儿童数学知识学习和巩固方面的能力,在构建学习平台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学习内容做好题目的设计,并通过思考活动及探究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特殊儿童本身的数学探究能力以及数学解题能力,让特殊儿童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鼓励他们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的展示,依赖和信任自己的教师,这样教师也能够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情况来优化、调整教学方法,激发特殊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确保他们能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切实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比如,教师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的时候,讲解完加减混合运算步骤之后,为了使特殊儿童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教师采取学生自主出题的方式进行运算练习。他们之前没有参与过这样的练习,从而表现出非常高的参与度。学生出题之后,系统会自动分配练习题,接下来学生做题,然后学生结合参考答案进行习题练习反思。整个过程中,任务量相对较大,特殊儿童不仅要出题,而且要做题以及改题,还要与同学互动交流。教师巧妙利用交流展示平台让学生参与到实践训练中,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让特殊儿童的认知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情感也有所触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全面性及立体性。

(四)进行游戏课堂的建立,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意识的增强

在特殊学校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数学知识培养特殊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特殊儿童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往往比普通儿童差,绝大多数特殊儿童在小学阶段其智商往往处于幼儿园阶段或者是更小的年龄阶段,这便要求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必须将生活化元素和游戏场景融合在一起,吸引特殊儿童的注意力。比如,学习“比较多少”的时候,教师可以做好道具的发放,比如学习用品的发放,但是在发放的时候并不是平均发放的,而是引导特殊儿童比较谁的学习用品比较多,谁的学习用品比较少。通过同学之间互换的方式来保证分配的平均性,并在这个基础上对特殊儿童进行引导,帮助其更好地了解“多少”及相关的概念,让特殊儿童通过游戏操作的方式更好地学习数学,并使其懂得互相谦让、互相爱护的道理。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利用Flash片段或者音乐等手段来帮助特殊儿童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对特殊儿童进行引导,让其从多个视角或者思维方式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游戏内容,确保游戏能够满足特殊儿童的实际需要,并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切实提高教学本身的多样性和趣味性。长效的游戏互动机制,能够将特殊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热情激发出来,切实提高其生活化学习效率。

(五)运用生活化语言,提高特殊儿童学习信心

特殊儿童的思维特点往往较为直观形象,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选择和特殊儿童心理特点相符的语言方式,不能够选择那种成人化的语言或者是较为抽象的语言,教师应该用生活化的语言来引导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特殊儿童的语言感知能力较差,教师上课的时候,需要放缓语言的速度和教学的节奏,否则特殊儿童接受和学习起来会非常费劲,很难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此外,和一般儿童相比,特殊儿童各个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存在自卑的心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多鼓励特殊儿童,需要给他们足够的赞美,要微笑着面对他们,这样才能够逐步地帮助特殊儿童建立学习自信心,从而让其在教师的鼓励和支持之下更加深入地进行数学学习,从而更好地解决身边存在的那些数学问题,帮助特殊儿童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四、结束语

进行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时,将生活化教学方法运用进来,能够让智力较差的特殊儿童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并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好地掌握生活技能,为其将来更好地生活奠定基础。本文主要从生活化的视角下分析了特殊教育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希望能将生活化教学方式合理地运用到特殊教育数学教学中,帮助特殊儿童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正萍.特殊教育中生活化的数学教学策略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6):37-38.

[2]吕凤兰.初探特殊教育中如何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构建数学概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76-77.

[3]王娜.生活处处有数学———生活数学教学开展的有效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59):83-84.

[4]曾荣秀.生活化视域下特殊教育数学教学创新实践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9(11):133.

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特殊儿童教育;计算机技术;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110-02

1 前言

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对人们的教育活动产生巨大影响,教育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当前,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1]。作为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特殊儿童教育,对其开展计算机技术教育,对于促进其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 特殊儿童的计算机技术教育现状

教学内容杂乱 特殊儿童的计算机技术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仍属于边缘学科。由于特殊学校在选择教材上比较随意,导致一些学校选择的教材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此外,不同地域的学生学习环境具有较大差异,尤其是城市学生和偏远农村的学生,学习环境差异甚大。

教学方法单一 从事特殊儿童计算机技术教育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需求,知识教学和上机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严重,因此,学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其实,只要特殊儿童计算机技术教师能改变教学思想,丰富教学方法,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不明确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促进特殊儿童的智力开发,是特殊儿童计算机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2]。然而,当前我国特殊儿童学校开设计算机技术教育大多是为了应付相关部门检查评比,设置的计算机课程忽视了服务教学、促进儿童素质提高、开发儿童智力的教学目标,对计算机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教学设备和师资都难以保证,导致对特殊儿童的计算机技术教育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加强特殊儿童的计算机技术教育的策略

针对我国特殊儿童计算机技术教育的现状,必须采取有效策略,提高特殊儿童计算机技术教育水平。

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特殊儿童学校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灵活多变,并以学校环境、儿童特点等为依据来进行。对身体残缺的儿童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健全的学生相差无几,但对于聋哑儿童,教师必须具备熟练的手语,和特殊儿童进行更好的沟通,发挥好教学水平。

改革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方法 特殊儿童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要把上机教学放到主要位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可以开展“以练代学”,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计算机知识。在特殊儿童的计算机技术教育中很容易忽视游戏教学法,实际上计算机能够给学生提供富有挑战的智力活动内容。寓教学于游戏之中是游戏教学法的特点,游戏教学法中的课件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充满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特殊儿童的好奇心。

游戏要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具有不同的难易层次,所提供的信息要有隐藏性、随机性。游戏教学在个别教学、小组教学中都可以应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游戏教学法时,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不要偏离教学目标。如蜘蛛纸牌游戏是进行鼠标训练的游戏。如果儿童属于智障,没有办法对1~14的数字进行理解,可以使用吞食鱼游戏,这款游戏能使儿童认识菜单、按钮,学会进入、退出等计算机程序,也能进行鼠标的练习,还能使儿童对大小、数量的认知得到锻炼[3]。

注重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材 特殊儿童学校应该使学校的计算机技术教育突破边缘学科的境地,学校可以以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文件为依据,选择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统一规范教材。这样便于学校对特殊儿童的计算机技术学习成果进行考核,通过考核来促进特殊儿童计算机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以提高特殊儿童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能力。

注重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计算机技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特殊儿童学校学生的类别存在差异,所以教学要有针对性。对听障儿童可以注重对其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听障儿童视觉发达的优势,帮助听障儿童的学习,让其认识了解世界,主动与外界沟通[4]。对智障儿童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从而使特殊儿童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使特殊儿童的智力得到提高。实践是特殊儿童学校计算机技术教育创新的源泉,特殊儿童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特殊儿童的实践,促进特殊儿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

教师可以把整个教学课程划分成不同单元,依次训练,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教师布置的作业要在特殊儿童所能承受的范围内,要符合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避免因循守旧。教师要注重的是特殊儿童是否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了作业设计上去,而不是作业的对错。教师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增强特殊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特殊儿童把所学知识内化。此外,计算机技术教育相对来说较为抽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抽象化为具体形象化,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实施师生互动 在特殊儿童的计算机技术教育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注重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平等的关系。计算机技术使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更加丰富,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广泛、民主和有针对性[5]。如计算机技术使教师能和多个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计算机技术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远距离互动,增强师生之间以及W生之间的跨时空交流。计算机技术强大的管理功能能够增强师生之间评价、反馈的质量。

加强对特殊儿童的计算机技术教育,能够有效提高特殊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特殊儿童的思维能力,调动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扩大特殊儿童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当前特殊儿童学习的计算机技术教育课程在开发特殊儿童智力,培养其综合能力,促进特殊儿童回归社会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特殊儿童学校应该注重对特殊儿童进行计算机技术教育,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使教学策略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特殊儿童学习能力的不断增强。

4 结语

开展并逐步完善特殊儿童的计算机技术教育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面对特殊儿童计算机技术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对其进行改善,以促进特殊儿童教育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康杰.论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J].绥化学院学报,2012(5):13-15.

[2]姜蒙蒙,任一明.计算机技术在特殊教育中运用效能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8):44-47.

[3]刘伯仲.特殊教育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3):33-34.

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特殊儿童;学前教育;重要性;建议

一、引言

世纪之后国家、社会、家庭都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也逐渐得到普及。而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程度却远远没有跟上普通的学前教育。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一边努力发展学前教育一边要抓紧发展特殊教育。因此,需要明白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促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更好发展。

二、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教育制度深化改革,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任务。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尽管近二十多年对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但由于人口众多国情复杂,仍旧有相当多的特殊儿童享受不到很好的学前教育,暂且以2004年的数据为例,中国的一线城市中,只有将近10%的特殊儿童能够接受较好的学前教育,可想而知,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很多特殊儿童是无法接受学前教育的。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只是在身体、心智方面有些差距,但是接受学前教育的程度却相差甚大。发展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紧迫任务。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关系到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如果不能很好的满足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需求那么到义务教育阶段就更难与普通儿童进行竞争,无法平等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现阶段,教育制度不断改革,不断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满足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能够在他们小时候弥补一些不足的方面为以后的学习教育打下基础。第二,减轻家庭负担。特殊儿童因其身体或心智方面与普通儿童存在差距而显得特殊,学前教育对于儿童家庭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学前教育能够分担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特殊儿童是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而特殊儿童的身体缺陷的矫正和恢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项重大的经济负担,有很多家庭为了自己身患残疾的孩子四处求医以致于家财散尽却没有什么很好的效果,如果特殊儿童学校进行学前教育就可以由学校对孩子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以分担家庭的压力还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也同样能够使家长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以增加家庭收入。孩子的健康对一个家庭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孩子的发展为孩子提供专业、系统、科学的早期干预、引导和教育,给孩子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提供帮助,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可以促进家庭和谐,为特殊儿童健康的恢复提供更好的环境。第三,对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孩子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学前教育担负着启蒙认知的作用,是孩子主观意识逐渐形成的阶段,是孩子的性格、情绪、行为习惯引导的重要时期,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越早就能越容易取得教学成果。对特殊儿童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有利于他们的早期康复,对一些存在语言和智力残疾的儿童来说在幼稚园进行教育和训练效果远远比在家中父母教导的要好。学前教育的早期干预能够让一些孩子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弥补。在心理方面,为特殊儿童提供专门的教育环境能够为孩子和老师都提供公平教育的平台,特殊儿童很容易因为身体和心理上的残疾而遭受外界的不公平待遇,从小将他们平等的放在一起学习玩耍有利于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健康心态的养成。学前教育能够通过有效的后天教育让孩子逐渐培养对社会各界的认知,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以培养交际交往能力,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第四,有利于形成社会的健康心态。特殊孩童和身患残疾的人群在有相当大数量,为特殊儿童提供良好的学前教育体现出了残疾人群与普通人群一样公平公正的享受社会资源,也有利于改变社会中一些观念狭隘的人对特殊人群存在歧视的现象,让人们明白特殊群体与普通人群是一样的,对待特殊人群更应该给予帮助而不是歧视和为难。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生理上和心理上存在的缺陷,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培养特殊儿童健康的人生观念也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另外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在学校中老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人际交往等方式对孩子进行文化教育,教授他们基本的生活和文化知识,让他们更好的养成道德、礼仪、传统习俗等文化素养,有利于特殊儿童的文化养成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结束语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的开端,万事开头难也就更加体现出了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在存在的难度,与普通的学前教育相比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之前笔者已论述了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对儿童、家庭、社会、国家各个方面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国家和社会必须要提高对特殊儿童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团结各个方面的力量给予特殊儿童所需的照顾。让他们能够更加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也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更好的环境以促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入学率的提升,促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为特殊儿童未来人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的贯彻落实教育兴国科技强国战略。

参考文献:

[1]吕春苗,兰继军,焦武萍等.关于加快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发展的探讨[J].绥化学院学报,2011

[2]冯晓华.浅谈发展农村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J].吉林农业C版,2011

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小学语文;有效学习

由于残障儿童的客观存在和需要特殊的关怀的现实,国家在各地开办了不少特殊教育学校。而所谓的特殊教育,就是指使用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特殊儿童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并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特殊教育中包含了社会发展及当下人类生存所需的各门课程内容。

在普通国民教育体系中,语文学科是基础性的学科。同样,在特殊教育中,语文学科也是不可替代和或缺的基础性学科。特别是特殊教育的小学阶段,语文成为培养特殊儿童交际能力的重要工具学科,也是培养他们人文精神的重要文化学科。特殊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要使孩子们既要掌握语文的工具性内容,又要受到其中的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加上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方式和能力又异于普通孩子,因此,特殊教育小学语文教师们肩上的担子不轻,心里的压力不小。笔者从事特殊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多年,一直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调研,现就如何引导特殊儿童学好语文这一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教师要从心底里重视和关心每一位特殊儿童

大多数的特殊儿童都是特别敏感的,都是比普通人更加在乎细节上的东西。所以说,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给特殊儿童传授知识之前,首先要把感情基础打好。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是仅次于父母的人,有的甚至高于父母,也是陪伴学生时间最长的人。我认为,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生活中也要尽可能地去亲近他们,去照顾他们,去爱护他们,去温暖他们。除此之外,语文教师也要多关注特殊儿童的行为习惯、心理活动,以及在各个时段的真实信息和发展水平,还要在思想上多对他们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和矫正他们的思想。

1.特殊儿童大多有孤独感和自卑感。这是几乎每一位特殊儿童都会有的,因为无论是聋哑儿童,还是智障儿童,在他们的心里,都明白自己的缺陷,就会产生一种不能融入人群无法融入社会的孤独感和自卑感, 因而会使他们内心特别敏感,情感特别丰富,自尊心特别强。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的调节。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与特殊儿童沟通,要充分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问题要解决,或者是有什么想法或者建议。语文教师不要摆高高在上的教师架子,要试着去和他们做朋友,试着走进他们的心里,多关心他们。语文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他们,去陪伴他们,使他们充分的体会重视感。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语文教师要尊重他们。

2.大多数的特殊儿童都是非常内向的,甚至有些会出现自闭的现象。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多和他们谈心之外,要多带领他们去人多的地方,并鼓励和引导他们去尝试着与人沟通。语文教师还可以带领他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让他们感受一下这个世界的美好,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学会感恩生命。

由于特殊儿童的特殊性,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要引导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让他们在教师的关怀下获得快乐,奠定学习语文的情感基础和认知心理基础。

二、教学中要设法多角度多方式激发特殊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

无论是普通人群还是特殊人群,在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是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的,是可以推动学生和引导学生学习的。所以,语文教师在给特殊儿童传授语文知识的时候,一定要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环节重视起来。关于激发特殊儿童学习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现在社会在进步,科学技术也在日益的发展,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是越广泛。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教具。特殊儿童的思维都是很简单的,太复杂的知识一般都很难理解,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教学中遇到的难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多媒体转化为一个一个鲜活的、简单的、直观的形象,这样就把许多问题都简单化了,也能在教学中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使学生很轻松地就学到了知识。如果学习轻松,学生就会愿意去接触,愿意去学。这也是激发特殊儿童学习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的一个方法之一。

2.大多数的特殊儿童都会因为自身的缺陷而产生自卑的心理,对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语文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多与他们互动,多设置一些问题,让他们上课时多回答问题。无论回答的对与错,语文教师都不能去批评,而要多表扬和鼓励他们。慢慢地,他们就会有小小的成就感。并且,这种小小的成就感会让他们变得更加勇敢、更加自信。如果特殊儿童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总是能够得到表扬和激励,并总是能收获一点自信,那么,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爱上语文课的。这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要大力发展特殊儿童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