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接工作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在当今的社会中,高职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任何教育的理念中都应该秉承着“育人为本,育德为先”的教学理念,高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专业技术的培养,更要优先考虑道德教育,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质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学生管理工作是最重要的工作,所以高职院校必须采取有效的学生管理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水平也随之提高,在新的教育要求下,必须重新整改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教育需求。由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对西方国家敞开了大门,许多西方的物质文化涌入中华大地,一股子新潮的思想进入了校园,对于思想和心理都未成熟的高职学生来讲未必是好事,所以及时的对高职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首要任务。
一、高职学生的思想特征
(一)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差异
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高职学生来讲,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面临社会竞争的巨大压力,许多学生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在校园中没有与社会进行良好的衔接,造成学生没办法很快适应社会生活。虽然许多学生选择以良好的心态去接受事实,积极迎接挑战,可是还是会有许多学生产生不健康的心理,例如,愤世嫉俗的责怪自己没有个“好爸爸”等现象的产生,造成了心理价值观的扭曲。第一想法不是想到如何通过自己去努力,而是抱怨。
(二)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如今高材生毕业都有就业难的问题,高职毕业的学生更要面对这一现象。由于我国多年实行计划生育制度,造成如今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必须面临未来奉养双亲的责任。就业难和责任感产生了强烈的矛盾冲突,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许多学生抱着读书就能有未来的想法,却发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太大。
(三)无法与他人达成共识
由于新课改教育的实施,其中要求对学生培养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模式。高职学生在接受了多年的教育后,在思想和作为上需要得到更多人的认同,来体现自身的价值。许多学生心理过分自负,不能对自己有良好的认知,不会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否定,很容易在社会上受到挫折。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学质量也需要不断的提高,才能符合眼下的时展要求。在新课改的前提下,高职院校对教育理念进行相应的改革,做到“育人为本,育德为先”理念,由于是新的概念,在改革^程中会面临许多难题。想要克服这些困难,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教育水平,遵循“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对本校的师资队伍进行专业素养的提高。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管理工作,一个人的思想政治觉悟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未来,对于高职学生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非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品素质,更好的完成教育目标。
(二)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将学生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从学生的角度和利益去看待问题,在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中关注学生的需求,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探讨明白学生的心理,进行“对症下药”的方式进行管理工作。由于高职学生处于心智未成熟的青春期阶段,没有正确的道德标准,很难对其进行帮助辅导,所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必然要求。使学生心理充满正能量,能够积极阳光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
(三)符合经济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对新一辈的年轻人造成了不小的影响,面对社会上的新鲜事物,很难做到不被其影响。由于高职学生心理还未成熟,控制力较弱,在心理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确保学生不被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普及,大批的技术人才涌入招聘市场,许多公司对员工的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技术能力,在挑选员工的时都会留意应聘人员的道德修养,拥有高素质的人具有一定优势,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符合经济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三、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改革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
在教育发展的要求下,高职必须秉承着“育德先育人”的理念进行教育工作。想要从根本做出改变,就要改革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进行管理工作,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平时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及时的进行学生管理工作。高职的管理者应该对教师采取绩效的方式,对优秀的教师进行褒奖,增加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二)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许多学生受社会风气的影响,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学校应该建立一个心理健康咨询部门,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不是心理有了问题才应该受到关注,应该将心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基础化设施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轻松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不定期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评估,建设心理评估管理档案,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在校园网上开设心理健康网站,通过这样的交流平台更好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工作。
(三)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提高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首先要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才是道德观念的传播者,学校要不定期的对教师进行专业素养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在教师的分配上,高职管理者应该进行合理的分配,而且在教师招聘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程序进行,避免裙带关系为教学事业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结束语: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点任务,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就业,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飞速发展的社会潮流中,许多因素给高职学生带了负面的影响,给高职的教育事业增添了更多的难度,所以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在《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中规定:“机关档案人员在调动工作时,务必在办完档案移交手续后方能离开岗位。”[2]要做好档案交接工作,不仅要明确档案人员责任,也要维护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确保档案连续性的必要因素,这也是在档案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要求的。
一、档案人员交接时的交接的步骤与内容
基层单位的档案交接工作。步骤如下:一是档案交接工作需要预处理,先由交出方就本单位档案工作概况对接收人员进行简要说明,然后带领接收人员到档案库房查看。二是由主管档案工作的负责人召集档案交接双方人员,提出交接方案及具体要求,正式启动档案交接工作。三是按顺序交接全部材料,与接收人员明确交接工作的注意事项,对具体交接事项进行协调对接,保证档案交接工作顺利进行。四是按年度编排档案管理台账,对照实体档案分类、载体,依次以案卷为单位进行交接,在交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对档案室常年增量、各种类、各载体档案数量变化,以及档案鉴定销毁期限、已销毁档案进行说明。对于档案有无重大破坏、损伤、受灾等事故发生,外借档案有无丢失,尚未归还等问题,都要向接收人员作具体说明,对于如果有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单位,还要对系统进行演示,对程序操作及注意事项逐次讲解,对数据库运行、曾经发生的重大故障予以说明,直到接收方掌握为止。五是交接双方在预先准备好的档案交接清单上签字,至少一式三份,交接方、接收方、单位存档各一份,注明交接具体日期、交接双方职务(职称),然后送请分管档案的领导审阅无误后,由分管领导在“监交人”一栏签字盖章。六是交接工作善后事宜。前任档案员可以对现任档案员具体介绍档案全宗结构,档案管理制度沿革、档案检索利用特点,以及档案整理、统计、鉴定等若干工作标准、环节、方法、技巧和管理经验,使得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延续性。[3]
前任档案人员在交接时应仔细核实以下内容:一是核实档案柜的标签与实际存放内容是否相符,清查柜内档案的数量,认真核对每一年的数量,使移交的档案分门别类,排列有序。二是催还借出档案,暂时不能归还的档案需要注明情况。三是对档案工作制度、检索工具、现存和移出档案的数量、销毁档案等情况逐项列表。四是核对全宗卷目录,整理好全宗卷内文件及需要移交的其他材料。五是尚未完成的档案工作,应请示单位领导明确下一步工作的完成人员。
继任档案人员则应做好接交工作:一是了解档案交接工作的相关规定。二是逐项核对移交人员开列的表格、单据和其他交接材料,逐柜逐卷(件)核查档案数量,对于不清楚的事项及时向移交人员或有关领导问明情况,必要时做书面记录。三是抽查电子档案和机读目录是否可读。四是学习档案管理软件或数据库、档案安全保管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五是向监交人员报告接交的具体情况。六是办好档案交接的其他工作,并及时填写档案移交单,要求移交人、接手人、监交人签字。确认移交工作顺利完成,并明确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如遇到不明白的事宜,可以向谁询问。[4]
二、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对监督档案交接工作重视不够
不少基层单位的领导对待档案工作的态度,仍然是上级检查时很重要、真正落实时很次要、工作繁忙时可不要。特别是在机构调整中,很多基层单位的领导首先要解决的是人员的安置问题,而对档案工作关注不够,影响档案工作的开展。通常表现为:一是忽视档案的交接工作,档案交接工作应该有监管,领导控制,但实际党政领导重视不够,没有分管领导监管,主管部门负责人也不承担责任。二是忽视交接文件的基本要求。三是忽视档案交接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缺乏制度保障
档案交接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在交接工作中应认真细致、手续规范。但有时候,档案人员在离开或调动时,交接手续不齐,程序不规范,内容不清楚,该检查的不检查,该签字的也不签字。主要原因是档案管理工作中没有档案交接工作的制度和流程的制约,很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制度中没有明确的档案交接制度。[5]
(三)缺乏必要的专业能力
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水平的大幅下降是造成档案机构精简、档案人才流失的直接结果。基层单位档案管理岗位通常设在办公室,办公室一般都人手紧张且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兼职。部分档案管理员甚至身兼数职。此外,继任档案人员大多先被分配到档案工作岗位,然后才参加档案业务培训,使得继任档案人员到岗后只具有理论知识,并无实际操作经验。若碰到粗心的档案人员接任,很可能把多年的宝贵材料当作废物处理,给单位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在交接岗位时需督促前任把规定的工作做完,否则不予以调岗。
(四)离任档案人员的责任心不强
在档案交接过程中,由于即将离任的档案人员责任心不强,或者只是匆匆看看档案室,抑或只是简单地移交了钥匙,使继任档案人员对档案的种类,检索工具,数量,状态,储存方位都不明确,导致对未来工作的错误引导。此外,一些即将离任的档案人员带着情绪离开或转岗,仓促交接,急于“甩包袱”,致使继任档案人员对单位档案工作的情况不清,造成工作无法衔接。
三、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工作的对策
改变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好档案交接工作,这不仅需要基层单位的领导者在思想上认识到做好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更要尊重档案工作的专业性,给予档案工作足够的重视。具体对策及措施如下:
(一)严格管理,规范档案交接程序
对于前任档案人员来说,进行移交工作前应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全面清查所有档案,做到账物相符合;二是分类存放未整理的零散文件材料,做到系统有序;三是及时催还借出的档案,对于未能归还的档案,要在借据上注明未及时归还的原因;四是按档案移交要求编制档案移交表;五是编写档案移交说明并签字。对于继任档案人员来说在接收之前要做好几项工作:一要了解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二要了解档案移交准备工作情况;三要向前任档案人员了解目前档案工作的情况;四要了解移交单位职能活动内容和工作活动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任档案管理人员调离档案管理岗位前,要预留一定的时间,使继任档案人员充分适应目前的岗位,并在交接结束后评价前任工作人员在交接工作上是否认真负责,将结果告知前任档案人员并在人事档案中注明,使其意识到交接工作表现将对其未来择业产生直接影响。
(二)先培训后上岗
继任档案人员,要做到先培训再上岗。在工作交接中由前任档案人员向继任档案人员介绍单位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传授工作经验和方法。档案工作做得越久,经验越丰富,前任档案人员的经验往往能让继任档案人员少走弯路。因此,要更多地给予继任档案人员提前了解档案工作的机会和时间,尽快地熟悉档案工作。[6]
(三)提高档案人员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
一些基层单位对档案工作者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关怀,对档案工作人员权利的忽视,影响了档案人员的工作热情。因此,基层单位的领导要主动关心档案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待遇、职称、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等诸多实际问题。或者是基层单位领导大力提拔档案管理人员,使其成为单位的中层领导。此举措既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又体现了档案人员的工作价值,还能为单位的档案工作添砖加瓦,保持档案人员队伍的稳定性,提高档案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有效开展档案交接工作,确保基层档案工作的连续性。[7]此外,基层单位领导还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这是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档案移交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并将档案工作列入部门年终考核中,让档案人员意识到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加强过程监管和结果考核
通过对不动产登记档案特点进行全面、深刻认识,并明确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可以确保该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在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对不动产登记档案进行分析,发现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不动产登记档案类型众多,涉及到各行各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档案信息载体形式也丰富多样,信息量十分庞大。其次,不动产登记是一项时间跨度大、工作周期长的工作,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是几年才能完成。另外,不动产登记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需要保证所有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要求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专业的工作方式开展。同时,不动产登记档案内容会不断进行更新,需要根据土地业务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对原有档案信息进行修正和补充,保证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并且,不动产登记档案具有法律效应,可以为不动产纠纷的处理提可靠的法律依据,确保了不动产产权归属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2 不动产登记的档案管理现状
2.1 档案交接难度较大
在原有的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模式中,不同类型的档案是由不同部门进行管理的,包括国土、住建房管、林业、农业等,档案管理职权比较分散。要想实现不动产登记档案的统一管理,就需要将这些部门分属管理的所有档案集中到一起,这就要求完成档案的顺利交接。而在交接档案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档案遗失、损坏现象,尤其是存储时间的较长的老档案,极易出现损坏现象,难以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影响了档案交接的顺利进行,档案交接难度较大。
2.2 档案整合难度较大
档案的科学整合,也是当前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不同部门在管理不动产登记档案时,所用管理模式、管理机制、管理系统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在对档案类型进行划分时所用分类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并没有统一、规范的分类归档标准,在对档案信息进行整合时,经常出现归档混乱现象。同时,不同地区的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规范管理工作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落后地区仍然以纸张作为档案信息载体,档案信息载体类型不统一,整合难度较大。
2.3 部门合并难度较大
原有档案管理部门自身运行机制的完整性,使得部门合并过程中困难重重。在不动产登记档案分散管理时期,各个管理部门在长期实践工作中都制定了符合自身特?c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模式,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管理部门运行机制比较成熟。在不动产登记档案统一管理模式下,只要求将管理职责进行统一,没有对其他管理职能的整合进行明确规定,每个管理部门都希望能够保留原有管理职能,在部门合并过程中经常表现为不主动、不配合,并且还容易出现管理职权冲突现象。
2.4 专业管理人才稀缺
专业管理人才稀缺,是影响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成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动产登记档案具有动态性、法律性、严谨性等特点,其管理工作专业性较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较高要求。但是,当前很多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对不动产档案管理的深刻认识,存在敷衍、懈怠等不良工作现象,对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掌握不足,难以承担起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重担。再加上不动产登记档案数量的不断增多,所需要的档案管理人员也越来越多,人才需求方面仍存在较大的缺口。
3 不动产登记的档案管理改善措施
要想提高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水平,实现更加理想的管理效果,就需要从工作现状出发,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善对策,为该项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3.1 制定档案交接规范流程
档案的顺利交接是转变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模式过程中,需要克服的第一个问题,通过制定规范的档案交接流程,可以确保后续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国土资源部门应制定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档案交接方式,包括档案信息整理、移交及保存方式,对档案交接条件进行明确规定,只有符合标准后才可以进行交接。其次,还需要明确固定档案交接具体时间,保证档案交接的有序性。同时,档案交接需要由专业人员完成,并提供办公所需场所,为档案交接的顺利完成提供基础保障。
3.2 加大档案信息整合力度
档案信息整合是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应该制定统一的档案分类标准,根据不动产登记档案具体内容,对其进行科学划分,确保归档的科学性、规范性,避免出现档案分类混乱现象。其次,不动产登记档案信息应逐步向三位地籍及房产方向发展,实现图文一体化,将文字形式档案与图像形式档案进行整合,以权籍调查结果为依据,明确不动产产权具体归属情况。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快各地区不动产登记管理平衡发展,提高档案管理整体水平,为实现档案信息的顺利整合创造有利条件。
3.3 构建部门协同配合机制
不动产登记档案从分散管理到统一管理的转变,需要将多个部门进行合并,这就需要构建部门协同配合机制,确保档案管理模式转变的顺利完成。国家应该针对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颁布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不同管理部门管理职能的重要性,从法律层面对部门整合进行强制约束,并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监督审核,落实档案管理部门合并情况,提出指导性的工作意见。同时,还需要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制订科学有效的统一计划,清楚划分档案管理责任,促进不动产登记档案统一管理的快速实现。
3.4 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要想提高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水平,就需要打造一支专业专业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档案管理队伍,所以就需要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专业优秀人才的重要性,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强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端正其工作态度,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更加认真、负责的最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还需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掌握更加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及管理方式,提高其专业能力。
关键词:木材检验 重要性 方法
木材检验标准它在我国的原木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促进国内木材在国际贸易和交流中有更好的竞争力,木材检验工作要渗透到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既木材检验工作既做到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又可以提高木材产品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所以,必须强化对木材检验工作,便于林业企业更好的组织木材生产、销售。
一、 木材检验工作的重要性。
木材检验是木材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要想知道一件木材产品的尺寸大小,材积多少,材质好坏,是什么树种,做什么用,就必须对其进行尺寸检量,材积计算,等级评定,树种识别。这一系列的工作,统称为木材检验,简称木检或检验。各企业木材生产计划的完成,产品质量的合格率,品种计划完成情况以及产值和成本的核算,都必须经过对木材产品进行数量上人检验、质量上的鉴定和品种上的区分,才能准确地反映出来。由此可见,木材检验工作的好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木材检验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木材检验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数字计算的基础,不论是木材产品生产企业,还是经营流通和使用部门,对木材产品的数量的计算,都必须经过木材检验这一工序,将其木材产品逐根(块件)地进行检算,才能反映出准确的数字,作为完成计划分析的依据和掌握生产进度的基础,否则就无法掌握生产的进程和掌握生产的进度和对完成计划的分析,也就没有了计算经济价值和劳动报酬的依据。
2、木材检验是木材生产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木材产品的检验,便可以知道产品的数量,知道人力和机械的使用配置及物资消耗情况。
二、提高木材检验标准的的策略
在国家绿化工程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林业企业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可采木材的数量逐年减少,如何利用有限的林木资源,使其价值最大化并获得最大的企业效益,就要加强木材生产、流通各个环节的管理,更要注意紧抓木材检验工作。木材检验是木材产销过程中按照国家所制定的木材检验标准,对木材产品进行尺寸检量、材质评定、材种区分、树种识别、材积计算、号印加盖等工作的总称。它贯穿于木材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其工作效果的好坏,既关系到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又关系到木材产品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
1坚持合理造材的原则。提高造材水平原条量材设计是伐区继打枝后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木材生产的最关键环节。合理的量材设计可以降低或消除缺陷的降等程度,它直接影响到木材的出材率、利用率、产值以及经济效益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合理造材工作。按照木材标准,严格执行造材技术规程,坚持合理造材的原则,量材设计时,要遵循看、探、敲、量、划的原则进行,正确地判断出原条材身的各种缺陷,力求造材方法最优。做到“三先三后,三要三杜绝”。
2从源头上做好木材检验工作,确保山场、中楞木材检验工作有序进行。加强山场木材检验基础工作,实行三落实。即落实承包工组的木材产值指标,落实包干量材员、验收员,落实具体作业伐区。在三落实中落实包干量材员、验收员是关键,同时要实行三抓,一抓林场、工组定期召开木材检验工作分析会;二抓伐区作业质量和山场造材质量,着重分析不合格原因,制定整改措施,落实责任归属;三抓质量考核竞赛,评比和奖励,做好基础工作。山场木材检验要分工序验收,做到每道工序有检验,有交接,有专人负责。山场造材作业实行按工序验收,即造材后检尺。
3强化木材交接管理。贮木场与山上林场的交接是产品交接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造成木材流失的一个环节,制定合理的交接程序,可以有效地堵塞这一漏洞。一是山上林场装车以后,由贮木场检验员与山上林场检验员对检后运至贮木场。二是在检尺野账上登记运输方式、车号、根数、径级、长级、等级、材积,双方要逐车检验,在野账上签字盖章,办理交接。三是当日产品交接完毕后,将全天交接汇总到《林场与贮木场产品交接汇总表》上,经双方确认无误后,签字盖章,报统计员。制度建设,使检验人员责任意识得到加强,根据本局实际情况,我们先后制定了和检验人员切身利益相结合的《木材对检验收办法》、《检验员考核办法》等制度。制定检验人员岗位工作标准。从山场造材到木材缴库、木材支拨各个环节做到了有章可循。
4强化产品验收检验,减少木材检验误差
木材检验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森工企业木材的质量、总产量、劳动生产率和成本计划指标的完成。特别是木材市场开放以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质量求生存,以优质求效益。在这种形势下,森工企业的贮木场交接验收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木材检验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木材标准,要特别注意原木不规则断面的径级以及弯曲、内腐、外腐等常见的判断与检查,做好归楞描号工作,达不到标 准的木材一律不准下山。对归楞装车木材检尺的控制。归楞装车 检尺是搞好木材产品验收和交接的关键环节,装车时检验员要严 格把关,要装一根检一根,装车完毕后,检尺员要将装载的根数和米数通知司机,同时和司机清点根数,双方确认后签字,这样可以确保木材检验的误差。
参考文献:
1王维 贮木场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4
摘 要 会计基础工作作为会计工作和财政经济工作的基本环节,其重要性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以会计基础工作为中心,针对目前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展开分析,并结合笔者自身的财务工作提出如何做好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一些看法与措施。
关键词 基层单位 会计基础工作 规范化 问题 对策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通常越是常谈,人们越有可能忽视了其重要性。改革开放几十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会计工作也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会计基础工作作为会计工作和财政经济工作的基本环节,其是否扎实有序,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1996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意见》的通知,经过一年的广泛征求意见,1997年10月,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内容作了详尽和准确的诠释。此后2000年7月国家实施修订的《会计法》,在内容上也是突出体现会计行为规范,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和完整。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制订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直属高校(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暂行办法》,要求各基层单位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不断提升会计工作水平。但是,在教育厅组织的规范化验收考核工作中,发现不仅仅是在一些中小学单位,甚至包括一些高等院校会计基础工作都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基层单位中如何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现状
(一)会计机构设置及会计人员方面
基层单位在会计机构设置及会计人员设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些单位没有会计主管,财务在学校直接归后勤或总务部门管理,部门负责人没有相应的任职资格;会计人员编制不足,以笔者单位(昌吉学院)为例,按学校的规模应该至少有12名财务人员,由于单位编制紧缺实际财务部门只有8至9名工作人员(其中包括一名临时工),造成一人多岗或是不相容职务未有效分离的现状;单位任用没有取得会计上岗证的人员担任会计,由于会计本身业务水平不高,对经济业务的理解和处理不到位,不能准确地按相应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从而影响会计工作质量;最后就是会计人员的学历和职称普遍偏低,个别学校甚至一个中级或高级会计职称都没有。
(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方面
基层单位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未建立内部会计管理体系或是会计管理体系不健全,内部监督和审计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已有的制度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没有认真执行,大部分流于形式;未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和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存在财务印章和个人印章、支票全部由一人管理,没有严格的审批程序,造成开支存在安全风险;各种会计资料没有严格保管,调阅和查阅会计档案和会计资料随意性大。
(三)会计核算方面
基层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原始凭证填制不规范,内容不完备。如未在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付讫印章。自制发放表中合计金额没有大写或小写;记账凭证填制内容不完整或不规范,错误更正不按要求处理,甚至还在账簿和凭证上涂改挖补;会计科目使用核算不规范,不能真实反映收支情况;单位往来长期挂账,不及时清理和结算,造成单位有坏账损失;报表编制不规范,对于单位的二级财务不纳入单位预算和决算,存在账外账、帐表不符等情况;单位固定资产长期不清理,存在资产丢失或损坏不及时报废的情况,造成账和实物不相符。
(四)会计电算化方面
基层单位在会计电算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位的非基本户例如基建、工会、二级财务仍然采用传统手工记账,会计电算化没有完全普及;对重要操作事项无记录;对上机密码保密不严,密码随意用办公电话号码或是简单数字1234设置;对计算机等设备日常保养和维护不到位;财务专用机随意上网玩游戏或聊天,对外来优盘没有进行杀毒就使用,病毒防范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好;电子账备份没有做到日常化和异地备份保护。
(五)会计工作交接方面
基层单位在会计工作交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会计人员在调离和退休时交接工作的时间不及时,甚至不进行交接;交接内容不完整,交接过程只注重资金、财产、忽略软件系统备份的数据,只注重账册、报表、档案的交接,轻视备查登记簿等辅助材料;交接程序不合规,交接前没有充分的准备工作,交接没有专人监督或监督人员身份不称职。
二、高校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
(一)单位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笔者在基层单位财务部门工作已经十五年,认为单位领导是否重视财务工作直接影响到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有的领导不懂财务造成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认为会计工作就是收收支支,会计基础工作抓不抓无所谓,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另外领导不重视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和会计知识的更新,认为会计在家把钱管好就行,有的财务人员工作十余年从未出去参加进修或培训,导致会计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经济形势发展。有的会计有心想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由于领导不重视的原因,造成许多财务规章制度在单位内部无法实施下去,使得会计核算工作的环节与会计制度要求不符,影响了核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