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监督工作的认识

对监督工作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监督工作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监督工作的认识

对监督工作的认识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坚韧人格;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中介作用

坚韧人格是1979年Kobasa提出的术语:指一组能够帮助人们管理应激的态度、信念和行为的特质。坚韧人格是一种瞄准于发展性生活的集认知、情绪、行为为一体的人格特征,是一个贯穿于动态过程中活跃的人格结构。坚韧人格可以缓冲压力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使处于高压力情境下的个体保持身心健康。

护士是关系到人们健康的特殊职业,在其工作中必然存在较大压力“,随着医院体制的改革,护士作为医院的重要支柱,其工作绩效得到越来越多关注。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因此关注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意义重大。

本文就坚韧人格与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护士的教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山东省6所医院的护士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675份,回收有效问卷653份,有效回收率为96.7%。

1.2调查工具

1.2.1坚韧人格量表。由卢国华等人编制,包括四个维度,共27个项目。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1.2.2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根据美国Wheeler和Riding编制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编译的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包括5个方面,共3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量表信效度较高。

1.2.3护士工作满意度问卷(NJSQ)。该问卷包括5个因素,共16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法,整个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数据处理

对收集的问卷进行筛选,去掉无效问卷后共得到有效问卷643份。数据采用SPSS16.0和Amos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护士工作压力程度

测得总样本各测量指标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结果表明,护士的工作压力程度一般,呈中间水平(中间值为2.5)。这与以往一些人的研究结果(护士的工作压力较大)不一致。其中,工作环境及资源压力、管理及人际压力相对较小,说明护士工作环境比较舒适,资源比较充足,管理及人际相对和谐。

2.2坚韧人格、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之问的相关关系(见表1)

工作量及时间压力、总工作压力与坚韧人格(包括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病人护理压力、专业及工作压力分别与投入之外、控制之外的坚韧人格变量呈显著负相关;专业发展、工作成就感及总工作满意度与坚韧人格及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人际关系与挑战之外的坚韧人格变量呈显著正相关。总工作压力与总工作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这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根据变量间相关程度大小,我们引入坚韧人格作为中介变量,检验坚韧人格对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

2.3坚韧人格对护士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分析

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来研究时间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假设的中介模型:工作压力为预测变量,坚韧人格为中介变量,工作满意度为后果变量。在中介模型进行检验前,先对直接效应进行检验。采用模型估计的方法,首先估计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度的直接效应,再估计工作压力对坚韧人格的直接效应以及坚韧人格对工作满意度的直接效应。

以上估计的各直接效应均显著,各路径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为-0.28,工作压力——坚韧人格为-0.27,坚韧人格——工作满意度为0.4l。

根据直接效应检验结果,确立了要拟合的中介效应模型,经检验,以坚韧人格为中介变量的模型拟合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均达到所推荐的标准,z2/df的比值均小于5,RMSEA值小于0.08,GFI、NFI、IFI、TLI、CFI值大于0.9,模型可接受。

观察模型图3发现,模型中各路径系数显著;工作压力一工作满意度的路径系数为-0.18,也就是说在控制了坚韧人格后,工作压力到工作满意度的直接效应显著下降,但仍然显著,因此,坚韧人格部分中介了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度的效应。其中,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度的直接效果为-0.18,通过坚韧人格产生的间接效果为-0.09,总效果为-0.27。

对监督工作的认识范文第2篇

从建筑施工安全的角度出发,对建筑安全监督工作的强化创新方式进行了一些分析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者产生一些启示。

【关键词】:建筑;安全监督;强化创新;方式研究

建筑安全监督工作,关键在于“监督”,监督能否责任到人、落实到位,是建筑安全监督工作是否有效果的关键。以往一成不变的建筑安全监督工作,效果平平、漏洞较多,通过对建筑安全监督工作的合理强化创新,可以实现建筑安全监督工作流程的完善和效率的提升。有关工作人员对建筑安全监督工作的强化创新方式研究,必须正确认识、足够重视。

一、目前建筑安全监督工作中的漏洞

建筑安全监督工作中的漏洞,是由于长期以来对建筑安全监督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安全理念落后、安全监管不力造成的。建筑安全监督工作中的漏洞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制定正确、合理的策略,创新方式方法去解决。总结起来,目前建筑安全监督工作中的漏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监督意识不足

目前我国的建筑安全监督工作中,普遍存在监督工作责任人安全监督意识不足的情况。安全监督意识是对于安全问题重要性认识的体现,是建筑安全监督工作人员做好监督工作的根本,安全监督意识的缺乏,必然导致安全监督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差,对于安全监督工作不能认真负责地做到位。安全监督意识的缺乏应当引起相关建筑企业的重视,也应当引起政府的重视。

(二)责任主体界定模糊

安全监督工作,应当确立明确的责任主体,这样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就可以找到安全监督工作的责任人进行问责。而在实际的建筑安全监督工作中,往往责任人的界定存在模糊性,导致在由于安全监督工作不力导致安全事故时,安全监督工作人员之间存在推卸责任、互相扯皮的现象,难以明确界定责任主体。安全监督工作的责任应当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如此才能保证安全监督工作发生问题时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对其进行问责处理,提升安全监督工作的实效性。

(三)安全监督规章制度有待完善

一个完善的制度,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在建筑安全监督工作中同样如此。建筑安全监督工作的完善制度,可以帮助约束建筑安全监督工作者的行为,迫使其重视自身责任,努力完成监督工作。然而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安全监督制度的完善程度还十分不足,与国外的一些建筑安全监督较为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安全监督制度还有很多需要改善和提升的地方,做好建筑安全监督制度的完善工作,才能让建筑安全监督工作真正走上正轨。

(四)建筑安全监督的资金投入不足

足够的资金投入,是确保建筑安全监督工作落实到位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国多数建筑企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建筑安全监督工作的资金投入往往存在非常不足的情况,这也和建筑企业对建筑安全监督工作的轻视有关。建筑安全监督工作往往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利润,因而企业往往不愿意在建筑安全监督方面投入过多资金,因而导致很多本来通过监督工作可以有效避免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建筑安全监督工作的强化创新方式探讨

在正确分析目前建筑安全监督工作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对建筑安全监督工作进行强化创新思考,力求使建筑安全监督工作的实际效果得到提升,是解决目前建筑安全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对建筑安全监督工作进行强化创新:

(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监督工作意识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把“安全发展”的理念提高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的高度,可见国家对于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筑行业作为安全事故高发的行业,更应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模式,把“安全第一”的思想也深刻地植入到建筑安全监督工作当中,提升企业整体和安全监督工作责任人的安全意识,认识到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为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监督工作意识,有必要对建筑安全监督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对于安全意识差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警告。

(二)完善安全监督工作的制度规范

建筑企业的安全监督工作,离不开合理、科学的制度的规范,完善的制度可以保证安全监督工作的良好实施,提升安全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实际生产中,很多没有指定安全监督制度的建筑企业应当认识到安全监督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制定相关的安全监督制度并付诸实施,提升企业的安全监督工作成效。而一些安全监督制度不够完善的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生产建设特点和经验,对安全监督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对安全建筑制度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应当及时反馈、及时修改,力求安全监督制度具有足够的可行性和规范性。

(三)提升安全监督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安全监督工作做得较差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安全监督工作人员对安全监督工作认识的不到位和安全监督能力的不足。建筑安全监督工作人员是建筑安全监督的主体,其能否正确行使自身职能,担起安全监督责任,对安全监督工作的成效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应当制定安全监督工作人员准入制度、考核制度和培训制度,对于安全监督工作不力的人员应当及时调查、批评教育、适当培训,提升其安全监督的思想意识和工作能力,从而提升整个建筑企业的安全监督工作水平,保障建筑企业施工的安全性。一部分态度恶劣、能力低下的安全监督工作者应该及时淘汰,以免对于企业的安全监督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四)加大安全监督工作的资金投入

没有资金,建筑企业的安全监督工作就无法开展,而资金不足,建筑企业的安全监督工作就不能完全做到位。因此,针对目前建筑安全监督工作局面混论的情况,应当有意识地加大资金投入,把资金用到实处,建立一支思想认识到位、纪律严明、能力出色的建筑安全监督工作队伍,对其安全监督工作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保证其安全监督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起到对安全的足够的监督作用,发挥其对安全的监管作用,在保障建筑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和周围群众人身安全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建筑企业树立安全生产的理念,探索安全生产的深入建设方法。安全监督工作的资金,应当做到专款专用,严禁中饱私囊和资金挪用的行为。

三、总结

建筑安全监督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坚持进行的复杂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积极参与,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形成科学的监管模式。在建筑安全监督工作强化创新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理念,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为我国的建筑安全监督工作的发展服务,加大资金投入,引进人才,积极创新建筑安全监督的方式方法并在一定范围内试行,逐步形成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适合我国建筑企业现实情况的建筑安全监督工作方式。

【参考文献】

[1]罗振业.探讨建筑安全监督工作的强化创新方式[J].江西建材,2014,13:289.

[2]容继盘.建设工程安全政府监督方式研究[D].广西大学,2011.

[3]王超然.基于博弈理论的建筑安全政府监管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2.

[4]宋光宇.中国建筑业安全规制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13.

对监督工作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政事业;会计监督;问题;方案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会计监督,指的是单位内部的会计相关机构、会计人员以及一些依法享有经济监督职权的有关政府部门、社会审计中介组织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企业事业单位所开展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完善性、单位内部的会计预算执行状况等所实行的监督。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对国家财经法规的维护,并且可以促进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的不断强化。在民政单位当中,必须切实加强会计监督工作,才能保证民政事业的良好发展。

一、民政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方面,很多民政单位的领导阶层未给予会计监督工作高度的重视。一些领导者并没有认识到会计监督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了解会计监督失控所带来的严重危害,仅仅将会计监督片面地看作是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工作任务。另外还有一些民政单位的领导者法制意识淡薄,对相关的财经、财务法律法规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其产生财务管理制度、会计监督制度可有可无的错误观念。另一方面,民政的财务人员也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一部分财务人员仅仅只是按照领导的指示来完成会计工作,并没有真正履行自身的会计监督职责,由于责任心与事业心不够强,使得一些财务人员出于主观原因不愿发挥自身的会计监督权力,使得民政单位财务工作变成了只负责算数、记账的会计活动。

2.相关机构不健全。随着民政工作业务范围的扩大,民政财务机构建设必须在不断完善中来适应财务工作量增大的要求,然而受到很多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民政的财务机构并未得到有效的加强。此外,民政单位很多财务人员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素质的缺乏也给财务机构的建设工作带来了难度,一些财务人员一味地追求服务意识却忽视了办事原则,使得会计监督失控。

3.规章制度不完善。首先,目前很多民政部门都缺少相互配套与牵制的内部控制体系,无法实现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财务工作的制约,一些民政业务由于缺少规范使得财务收支混乱、无序;其次,对于现有财务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在实际财务活动中并未做到对相关规定的严格落实。最后,财务制度的建设工作比较滞后,对于一些原有的不适应当下财务工作开展要求的规章制度未及时做出调整与废止。

二、加强民政单位会计监督的有效方案

民政财务部门必须切实履行好相关会计监督的职能,以领导重视为根本、以完善制度为基础来抓好会计监督工作。

1.提高对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视。单位领导阶层的支持是民政财务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只有领导者高度重视起会计监督工作,才能保证会计监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首先,作为单位一切财务工作的首要负责人,民政单位的领导必须切实履行好法律所赋予的职责,不断地提升自身执行相关财经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并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体系,从而理顺会计工作的关系,实现《会计法》以及其他各项财经法规的顺利、有效执行,为会计监督工作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其次,民政单位领导者要建立起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将会计监督工作具体落实到部门和个人,明确责、权、利三者间的关系,明确重要经济业务事项决策和执行的监督程序、财产清查的范围和程序以及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再次,单位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职责,做到以身作则、带头执法以维护国家财经的纪律,在会计机构与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时不进行干预或阻挠,并做到不指使或授权会计机构、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务,努力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最后,单位领导者还要积极为会计监督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对财务工作予以支持,保障会计机构与人员依法执行会计监督的职能和合法权益,通过对会计工作的跟踪了解,做到在会计监督工作出现问题时及时地给出帮助与指导。

2.加强对会计监督制度的建设。一方面,要对会计监督机制进行完善。会计监督制度主要包括政府监督、社会会计中介机构监督以及单位的内部监督,只有保证监督机制实现“三位一体”,才能更好地规范单位的会计活动。对于民政部门来说,需要做好以下两点:1.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进行完善。依照《会计法》以及其他会计方面的规章制度来对内部财务会计制度进行完善,尤其是对于民政资金的使用管理、财务收支审批管理等方面的制度的完善,保证各项会计工作有法可依。同时还要严格地执行财务规章制度,对其做好认真的贯彻与落实。2.要积极主动地去配合外部监督。《会计法》中规定了财务、税务、人民银行以及一些社会中介机构等都有依法对单位会计资料实施监督的权力,民政财务部门应当主动地与这些部门做好联系和协调,争取其支持,借助外部力量来建立起有效的会计监督机制。

另一方面,民政部门还需积极投入到各项财政改革工作当中,例如会计集中核算、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款分离等工作,为民政会计监督创造有效的方式与手段。民政部门和财务人员应当尽快地适应财政改革给本单位财务工作带来的变化,更新思想认识与工作方法,把工作重心慢慢转移到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体系、强化财务管理的工作当中,通过对财务管理的分析和预测来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实现民政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三、总结

有效的会计监督能够为民政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使得民政事业顺应当今时代潮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高度重视会计监督工作、完善相关制度的同时,民政部门还需紧跟我国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步伐,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等来促进会计监督工作的信息化与网络化,从而更好地提高会计监督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赵颖,金海清.关于加强会计监督问题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 2010,25:83-84.

对监督工作的认识范文第4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会计监督不仅能够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水平,同时也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各大企业在发展运行中,如果能够开展好会计监督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美誉度和信誉度,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但是受到传统管理模式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会计监督工作难以有效落实。因此,加强对企业会计监督存在问题及策略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会计监督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会计监督工作是企业现代治理结构的重要体现,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加强会计监督能够保护企业财产安全性,有效规避风险。确保企业财产安全与完整是现代企业会计监督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内部建立起完整的财务保管内控制度,从而能够形成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关系,对企业财产及相关物资的收、发及存采用统一化的控制方法,能够确保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性[1]。另外,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好坏也直接反应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及经济市场环境的优劣,对国家在世贸组织中的地位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加强企业会计监督工作是大势所趋。

二、企业会计监督工作存在问题

(一)对会计监督工作认识不够全面

当前多数企业对你会计监督工作没有准确认识,一些企业领导阶层和会计工作人员通常会将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工作混为一谈,淡化了会计监督工作中事前监督职能,甚至直接忽略了会计监督的功能;很多情况下,还将会计监督与财务监督相混淆,而事实上,会计监督和财务监督是本质上存在区别的两项工作,二者具有不同职能,处于两个不同的层次,财务监督是第一监督人,而会计监督则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财务活动进行监督之外,还要对企业生产运行中的非财务往来活动进行监督[2]。

(二)企业内控机制不够健全

良好的内控机制是企业顺利开展会计监督工作的基础保障,然而当前众多企业的内控机制都不够健全,存在一定漏洞,对会计监督工作造成影响,使得企业内部纷争时有出现。由于企业对会计监督没有足够的重视,因而也没有制定出会计监督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导致会计监督职能失调。同时会计基础性工作比较薄弱,不能对内部工作进行严格、规范化管理,不能确保会计监督工作有效开展。

(三)会计监督工作相关法律规章不完善

尽管新《会计法》已经颁布实施,但是对于会计监督工作相关内容却没有详细、严格的规定,使得会计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不能有效行使其职能,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会计监督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同时,与《会计法》相互配套的法律、规章也不够完善,导致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法律条规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使得政府未能形成系统化的监督体系,而社会监督机构缺乏一定独立性,监督力度不够,使得企业会计监督工作外部环境不利[3]。

(四)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壮大,会计人员的培养方式与渠道也逐渐增多,然而一定程度上却造成了会计人员素质整体不高的现象,对于会计领域掌握过硬专业技术和个人素质较高的会计人才还比较缺乏。一般情况下,会计工作人员只要达到了高中学历,能够通过相关的资格认证考试就可以获得上岗证件,由此可以看出,会计人员整体学历水平不高,使得会计工作人员不能很好的满足当前我国市场发展的需要。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虽然会计人员解决处理好了一些基础性的会计工作,但是由于会计制度和新会计准则不断进行补充和修订以及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普及,对会计人员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一些会计人员不能全面掌握与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还有少部分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对企业与国家的利益造成了严重影响[4]。

三、加强企业会计监督工作有效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会计监督工作的认识

领导阶层作为企业发展方向的控制者,首先就需要对会计监督工作有足够重视,改变弱化会计监督的思想观念,而是在思想上要重视对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企业高层管理者要不断进行学习,用最先进的会计监督理念丰富自己的头脑,在企业中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同时,企业要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等途径,加强对会计监督工作的宣传力度,使会计监督观念深入人心。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要逐步提高企业管理者的会计意识,使其深刻认识到会计核算职能与会计监督职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要加强管理者在会计监督工作中的责任[5]。企业管理者作为企业发展运行中会计责任的主体,不仅要注重企业会计工作,还需要懂得会计理论知识,了解会计制度与财经法规。另外,要明确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以及会计审计和审计工作的职责和权限,这样才不能使二者的工作相混淆,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为会计监督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企业内控制制度是企业高效运行、财产物资安全与完整以及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内在需要,完善的内控制度能够促进会计监督工作有效开展。在制定与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凸显会计监督职能;对于一些重大经济活动和事务需要明确决策与执行程序,对重大财务活动支出全过程加强监督。对于企业中出现的违规会计问题,需要联合企业中的其他监督部门来共同参与,形成全面的会计监督体系。财政部门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促进诚实守信职业道德建设,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进行严厉制裁,营造会计监督工作的良好氛围[6]。

(三)建立健全法律约束机制,强化会计监督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企业在管理运行中,要想更好的发挥出会计监督的作用,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与保障。政府部门需要站在国家立法的高度上,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约束机制,根据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规范、具有操作性的法律规范和管理细则,协调好每项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加强新《会计法》配套措施的制定,例如《证券法》、《经济法》等[7]。完善法律体系,真正使企业会计监督工作有法可依。同时,要统一规范会计制度,使其能够当前各个行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在企业中逐步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即企业所有者或者是一些监管机构要向企业委派会计人员,使会计工作人员与企业相对脱离,并且能够从企业利益获取中解脱出来,从而为会计人员可以独立行使监督职权创造出良好的条件,从制度上为防止虚假会计信息及各类违法乱纪行为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建设

企业要想顺利开展会计监督工作,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因此,在企业进行会计人员招聘初期,就要严格制定应聘标准,对会计人员进行综合性考核。对于企业中的在职会计人员,则要定期组织相关知识的考核活动,科学制定出会计专业技能资格等考试规则制度,并要严格落实[8]。要切实抓好会计工作人员特别是高级会计人员的继续再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业务能力。另外,采取激励机制等措施来鼓励会计人员严格执法、遵纪守法,对于那些表现良好、坚持原则,对企业发展中做出卓越贡献的会计人员,需要采用公开化的方式对其进行表扬,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违法乱纪,给企业造成损失会计人员则要加大惩罚力度,严格按照法律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会计人员能够真正爱岗敬业,坚持原则,讲究诚信,增强会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除此之外,还要采用多样化的形式来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职业风险意识和监督意识,使会计人员能够严格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切实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责。

对监督工作的认识范文第5篇

1提高对事后监督工作的认识

商业银行提高对事后监督工作的认识,是保证会计核算质量,强化内部控制水平的重要前提。会计事后监督工作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还可以提高行业的风险防范能力,防止各项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业务操作的违规性。从本质上来讲,会计事后监督具有强大的预警功能,银行管理者应该正确认识事后监督的存在价值,并对事后监督工作进行逐步强化,从而全面认可事后监督在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事后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

2强化内控联动机制

商业银行事后监督的对象是会计传票、凭证以及报表等,这些都是由柜台交易所产生。事后监督只能对这些票据的准确性进行审核,无法对柜台交易的规范性进行判断。在这一方面银行会通过视频监控系统来对柜台交易的全过程进行监控。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可以将事后监督部门与视频监控审查部门、稽核部门、风险控制等部门整合起来,建立起能够取长补短的联动协调机制。从而对各控制手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传递,实现内部控制信息与资源的共享,提高事后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3精确定位

监督职能商业银行会计事后监督需要对银行每天办理的业务进行事后监督和审核,其职能范围比较全面,是其他监督及控制手段所无法代替的。现阶段,商业银行事后监督不仅要对业务表面的合规性进行审核,还应该对核算过程中存在的差错进行及时发现和纠正。也就是说,事后监督应该通过日常的监督,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或风险,并及时提出整改建议。这就要求会计事后监督必须以风险控制为战略目标,将工作重心调整到事前和事中,不应该只停留在对会计操作表面合规性的审核上。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大多风险事件或经济案件都具有一定的表面合规性,在会计核算方面也看不出毛病。但是如果能够从流程的角度来进行审核,就很容易发现问题。事实上,风险事物或经济案件,都是由于控制不利或流程不规范而引发的,但是却总是在问题暴露后,才会意识到。如果事后监督能够在日常监督过程中,及早地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将大大提升其控制功能。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对会计事后监督工作进行准确定位,将工作方式从单纯的监督会计核算,转移到对资金风险、业务流程方面的全过程监督上。这样,即可实现事后监督的全面性。

4积极完善监督手段

为了提升事后监督工作的高效性和规范性,商业银行应该着力开发和建设一套更加完善的事后监督系统。这套系统首先能够利用自身功能自动完成事后监督的一系列工作,转变以往全部依靠人工审核的方式。比如对于需要监督人员进行审核的业务,可以在系统上设定好工作流程,监督人员根据系统规定的流程标准进行逐一审核确认即可,只有在监督人员全部确认后才能通过,这样既保证了事后监督的规范化,又提高了事后监督工作的效率。

二结论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质量万里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计量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