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森林资源调研报告

森林资源调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森林资源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森林资源调研报告

森林资源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深入调研工作落到实处,根据林场党组统一部署安排,从9月下旬到10月下旬,对林场人事、财务、营林股等股室,围绕林场今后工作开展从林场的人员、财务和森林资源等方面开展调研活动,基本达到了摸实清、找症结、解难题的目的。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林场人员基本情况:

全场现有干部职工111人,其中退休53人,在职58人(含临聘委培生1人),其中在岗40人,分流16人,借调2人。在职人员中男职工38人,其中:55-59周岁的4人,50-54周岁的5人,45-49周岁的17人,40-44周岁的2人,35-39周岁的3人,30-35周岁的7人;女职工20人,其中: 45-49周岁的16人,39-44周岁的4人。管理人员4人(指干部),专业技术人员3个(不算双肩挑),工勤人员51人。

2、林场资源基本情况: 

全场土地总面积国有20100亩,灌木林、竹林、非林地7100亩,占30%。乔木林地面积13000亩,占国有总面积的70%。其中与正市环连、甘溪村,土市镇三广村争议不能动2000亩;近几年采伐未造林地800亩。未成林造林地1200亩。杉、松针叶林占95%。按林种分,生态公益林地18500亩,商品林地1600亩,商品林在近几年以经基本采伐完。

3、林场财务基本情况:

林场账务上公共经费0元,公路项目经费7万元。林场2019年9月至2019年正常运转费至少需20万元;中秋节、国庆节以发尚欠商场的职工福利费2.5万元;九九重阳节1.4万元未发;2018年党建欠3万元;2018武装服装费欠1.6万元;欠木材老板罗老板2018年多交木材款约15万元;如元旦、春节发放职工福利费需要2.5万元;2019年年终绩效如按人平4000元标准,需25万元。2018、2019木材拍卖手续费用、妇女防癌检查及其它开支10万元;经费开支至少欠80万以上。项目欠款:春季造林苗木费欠8万元,抚育劳务费欠3.5万。工区房屋维修欠约5.5万元。公租房配套工程欠约60万元。还项目欠款最少需80万元。如还要维修防火线、下半抚育、2019年冬季造林等项目,则需欠更多的项目资金。

二、成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1、林场人员结构不合理,技术人才缺乏

由于林场条件艰苦,收入低,无保障,很多年没有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林场2000年分配了2名大中专毕业生后,再也没有招录过大中专毕业生了。长时间以来,林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造成人才短缺,职工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等问题。比如计财股只人会计一个,没有出纳,人事股两名职工只有一年就退休了,资源保护股没有一个会电脑的文秘人员,营林股也只有一名近五十岁的专业技术人员。

2、林场基础设施陈旧,生产生活条件差

一是林区道路差,主要是简易砂石路,抗灾能力弱,一遇自然灾害就成断头路,养护成本高,不利于森林保护和消防工作的开展,也给干部职工、群众生活造成很大的困难;二是工区管护用房破旧,维护成本大。工区管护用房多数是上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砖木结构房屋,都已成危房。

3、林场经费运转困难

由于国有林场改革不彻底,林场收支两条线方案还未出台,林场工作运转经费尚未拔付、干部职工的住房公积金未解决,林场还要负担工伤保险、一半的职工医疗保险单位部分等开支。木材市场疲软,木材价格下跌,林场商品林资源匮乏等原因,造成林场运转困难。

三、建议措施

1、因为南岭林场现有可利用的商品林已为零,生态公益林占90%以上,已经完全从采伐林木转为生态保护。县财政应迅速出台国有林场收支两条线方案,把林场工作运转经费未拔付到位。加紧筹集资金缴纳林场职工住房公积金单位部份,解决职工的后顾只有之忧,解决林场工作的运转困难。县财政加大对国有林场的生态投入,及时把林场向省,市争取的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天然林补偿资金和各项营造林项目资金拔付到位。

2、林场要改变森林资源树种单一的格局,加快中幼林抚育步伐,大力发展珍贵用材林树种,积极培育大径级林木,通过战略储备林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林业项目带动林场森林资源增加。实行“生态优先、合理利用、科学经营、永续发展”的办场方针,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森林资源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伊春市带岭林业实验局带岭局由于多年开采,木材资源面已近枯竭,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结合区情和本区域的特点,充分利用国家目前对林业的相关政策,抓住发展机遇,制定出符合本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的规划和蓝图,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林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传统经济向生态可持续经济转型的发展步伐。要保护现有的林业资源,并以现有林业资源为依托,加快发展替代产业,加速建设以风电为主的绿色能源基地,以山特产品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和养殖基地,以黑木耳为主的林下食用菌绿色产品种植基地,调整林区的产业结构,加大内引外联的力度,把带岭局真正打造成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林业企业。

关健词:生态林区建设 可持续 绿色产业 林业经济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来的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其中的重要一环,生态文明关系到人民的福祉和祖国的未来。同志在正定县就提出了建立合理的平衡发展的经济结构,强调发展多种经营是改变经济结构单一,使农民尽快富起来,实现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他主持下制定的《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明确了林木权属,坚持谁种谁有,合造共有,维护林权不受侵犯,林果承包合同坚持15年以上不变等项措施,大大地促进了正定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同志在正定的论述对于带岭林业实验局的发展具有同样的指导意义,如何发挥带岭林业实验局的生态优势,遏制日益减少的木材资源,寻找替代产业,使其走上林业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正确轨道,这是关系到带岭林业实验局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因此,摸清家底,充分掌握带岭林业实验局的现有情况,制定出符合带岭区生态经济环境特点的发展战略,是我们目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伊春市带岭林业实验局(以下简称带岭局)基本情况

伊春市带岭林区位于小兴安岭南麓,哈佳铁路中段,地理坐标为东经128º37'46"129º17'50",北纬46º50'8"-47º21'32",年均气温0°C左右,年极端最低温-43.9°C,夏季最高温38°C,年降水量676mm,无霜期120天,为北温带湿润气候区。林业总经营面积96742公顷,有林地面积90879公顷,森林覆被率高达94.3%,主要树种有红松、云杉、冷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水曲柳、椴木、榆木、黄菠萝等等。目前年采伐量10.5万立方米。辖区内有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国最大的稀有树种红松种群就在其中;另有碧水省级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黑熊、马鹿、猞猁、水獭、飞龙、鸳鸯等240余种。尤其以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的栖息地最具代表性,它标志带岭有最好的适合野生动物、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中华秋沙鸭已被国际保护组织列为濒危物种,几年来,带岭省级秋沙鸭保护区开展的人工繁殖计划已经获得成功,为秋沙鸭物种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野生草药400余种,果类及山野菜30余种,这些野生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每立方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50000个每立方厘米,是北京、上海的1000倍。良好的生态环境,曾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伊春市带岭区于1937年开发,1946年建局,1952年定为原林业部直属实验局,1964年下放地方,政企合一至今。现既是国家大型二级企业、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的直属实验局;也是伊春市人民政府的一个县级行政区,辖一个街道办事处,9个经营林场,8个行政村,总人口37500人。结止目前,带岭局已向国家累计提供木商品材1000多万立方米。平均每公顷林业用地为国家生产商品材100立方米,为支援国家建设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经过多年的开发,带岭林业局可以开采的活立木蓄积不断减少,成过熟林蓄积减少了60%。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显著的混交林、成熟林蓄积量明显减小,森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由开发初期的130立方米下降到70立方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黑龙江省经济建设工程的实施,为带岭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要保护好带岭局仍具有的地理生态环境,抓住机遇,寻找带岭局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走出一条适合带岭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之路。

二、创造发展环境

1.根据带岭的实际情况,要以生态建设的观念指导全局,寻找有利于带岭局发展的突破口,从舆论入手,打破传统的思维格局,更新观念,调整思路,两个文明一起抓,在重视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又要注重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体现政治、经济、文化内容,又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因地制宜以“发展低碳产业、建设生态城市”为发展目标,实施森林生态恢复保育、再造秀美山川。

2.几十年的发展实践证明,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要走森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不可能的,人们已经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森林对于社会的巨大的生态效用价值,我们不能无限制对森林进行索取,必须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保证我们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壤休养生息,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也要使其森林生态效用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生产力;只有青山在才能供我们永续利用,所以不管面临什么样的困难,绝对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坚守生态优先定为林区发展的严格底线。

3.要以人为本处理好发展与民生的关系。建设生态带岭不但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还要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生态建设必须从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要处理好发展与民生的关系。让广大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生态建设与自己的生存息息相关。认识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们未来的生产生活,也关系到国家以至人类的安危。生态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结合国家的棚户改造工程这一契机,做好带岭局的棚户区改造工作,积极争取资金,把林场的住户都迁下来,既能改善林场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又能减少山上居民对森林的侵蚀,也能让出更多的土地使其大地原林化,更好保护好带岭局的周围环境。在保护好森林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林业职工的收入,大力提倡和扶持职工自营经济,作为职工群众提高收入水平的补充。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因此把改善民生作为建设生态带岭的重要任务,使生态带岭建设的成果更多体现在民生上。要加快民生保障方面的制度建设,把改善民生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因素,真正把改善民生这一为民之举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关注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做好扶贫解困工作,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重点做好下岗就业人员再就业和零就业家庭以及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通过实实在在的利民之举,努力使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群众真正感觉到温暖,得到实惠,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4.认真搞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护,不断完善植树造林和森林抚育工作,确保森林资源有效的生养生息,强化火源管理,加大森林案件的查办力度,把资源纳入法制化轨道。进一步强化林权管理,积极探索造林管护、抚育于一体的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有序开发合理利用林下资源,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和覆盖率。按照国家建设生态建设规划做好城镇绿化工作,不断提高城镇绿化效果和品位,完善至朝阳村的影视城道路建设,完善永翠河漂流及至大青山和石帽顶子上的风电旅游配套设施和道路建设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化工作。

5.建立健全生态、低碳教育机制,并当作各级组织的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让低碳、生态文明深深扎根在人民的脑海之中。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新闻谋体广泛宣传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把生态文明变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化。

6.积极倡导低碳生态消费模式,反对铺张浪费,深入开展“厉行节约”为主题的生态教育活动,推进绿色消费,大力倡导绿色文明,自觉树立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的生态消费理念。让勤俭节约、生态消费成为人们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7.以生态优先,低碳、循环经济、节能消耗的理念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树立长期长远的发展观念。进一步完善行政考核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级组织政绩考核的范畴,以低碳、生态观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政绩观。

三、抓住政策优势,拓宽发展渠道

1.抓住和利用好政策优势,积极拓宽开发渠道。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民间资本,均可投资建项目。同时要利用好国务院在东北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的继续实施天然林保工程,以及国家关于国有林区事业化管理的相关政策的出台,争取林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林区发展整体规划,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林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利用好难得的振兴带岭局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在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上,明确强调要加强小兴安岭的生态环境保护,这必将对推动林区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兴安岭已被国家纳入资源枯竭地区,所以在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开发等领域国家会有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我们必面充分利用好这一政策,实现林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开发林木产品精深加工业矿产资源开发业如花岗岩矿等,以及林业绿色食品产业、蓝梅果、北五味饮料开发和北药种植、特色养殖业的深加工等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

3.发挥环境优势。带岭区有凉水国家级自然区和碧水中华秋沙鸭省级自然保护区这样的地理优势,还有北列林场朝阳影视城,永翠河漂流,大森林沐浴等,可以搞好旅游开发,环境优势明显,具有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特点,是最叫响绿色品牌的地方。在本区发展绿色有机产业有着其它地区不可比拟的环境条件。

4.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全力推进风电力项目建设步伐,发挥地域优势,生产清洁能源。我们还可以利用林区海拔高度适中、风源稳定这一有利条件和地或优势,大力发展风力发电产业。目前由龙源公司开发的大青山风电工程,装机容量1.5万千瓦,效益相当可观,每天以30万度向东北电网输送绿色能源,年利润在2000万元以上。除了在建的石帽顶子山风电开发项目外,还有“东山”以及“北列鹿鸣沟”风电可开发区域。所以带岭的风电发展前景是十分可观的。支持以风电为主的产业集团来带岭进行风电开发,为他们提供一切可行的条件,把带岭打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风电产业基地。二是建设绿色食品和野生浆果生产基地,做强优势产业。带岭区除总蓄积约320万立方米的森林资源外,还有已经初具规模的林下经济产品。如黑木耳、北五味籽、林下养鸡、蘑菇、山野菜、桦树汁液、蓝梅果以及其它山特产品等。带岭局科研所研制开发的桦树汁饮料、蓝梅果饮料、五味籽饮料,还有带岭局的职工自营经济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山野菜加工业,都是一些很有潜力的可持续深入开发的发展项目,这些绿色品牌,为我们打造野生浆果基地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真正把林区的绿色食品优势转变成经济强势。三是大力发展林下特色经济种植业、建设野生经济植物采集经营和人工栽培基地。加强以寒月和环山林场为主的黑木耳种植区和蓝梅采集区、以北列林场为主的养殖野猪和肉鸡生产区、以明月林场为主的平贝种植区、以秀水和大青川林场为主的五味籽种植区等的基地化建设。四是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基地。以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碧水中华秋沙鸭省级自然保护区为品牌,扩大带岭区的知名度,带动全区生态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全区的旅游总体战略布局为:以带岭星级宾馆为中心,以凉水原始林森林和碧水中华秋沙鸭保护区和大青山、石帽顶子山风电为主要看点,配合永翠河漂流,形成青山、碧水、休闲、度假旅游功能区。

四、政策支持,创造商机

因地制宜,制定绿色经济发展规划,完善有利于促进带岭区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如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生产可以采取减税,或土地利用上的优惠措施,加快生态产品的生产和转化,多渠道吸引资金共同投资经济建设,建立完善的商业投资服务体系,提高政策化服务水平,构筑各项有利于林区建设和发展的投资平台,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规划好新的经济增长点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彻底改变林区经济结构单一的被动局面。

参考文献:

[1]王爱文.伊春创新发展现代林区绿色产业[J].中国林业产业,2011(3)

[2]黑龙江省科学顾问委员会农业生态专家调研组.伊春国有林区林权改革试点调研报告[J].林业经济,2007(9)

[3]金静.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对伊春的意义[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7)

[4]张晓陶,薛惠锋.资源枯竭型林区产业转型的困境与对策———以伊春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1

[5]潘忠,张立杰等.黑龙江省伊春林区科技与林业发展的调研报告[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12)

[6]刘静波,张堡宸.东北国有林区发展改革的思考[J].吉林林业科技,2013(3)

[7]张占贞,王兆君.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结构及平衡条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1)

[8]N.Li,A.Toppinen.Corporateresponsibilityandsustainablecompetitiveadvantageinforest-basedindustry:Complementaryorconflictinggoals[J].ForestPolicyandEconomics,2011(13)

[9]ToddA.Hagadone,RoberyK.Grala.Businessclustersinmississippi’sforestindustry[J].ForestPolicyandEconomics,2012(20)

森林资源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林改;做法;问题;建议;宁夏固原;原州区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184-02

固原市原州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在区、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实现森林资源增长、林业产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林区社会和谐的目标,按照“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要求,严格把握改革的范围,加强领导,广泛宣传,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全面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各项任务[1-2]。

1 基本情况

固原市原州区森林资源二类清查共有林地面积10.91万hm2,其中,国有林地面积2.75万hm2,国有林场代管面积0.94万hm2,纳入林改的集体林地面积7.22万hm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11个乡镇,60个行政村,64 203户,25.7万人。按照自治区及固原市林改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先后完成2个试点乡镇及其他9个乡镇的林改确权工作,共勾绘1∶10 000地形图78幅,确定小班253个,绘制宗地平面示意图6 438份。林地确权率、林权证发证率、林权登记合格率、林权纠纷调处率、档案管理合格率、群众满意率均达100%。

2 主要做法

2.1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保障

成立了原州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组织协调、方案制定、检查验收等工作。各乡镇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林业技术骨干为成员的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本乡镇的林改工作。村组也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从上到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乡镇干部直接抓的工作机制。及时组织编制了《原州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区、乡镇、村层层召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对林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布署,严格按照林改工作操作规程进行实施[3]。同时,坚持一周一督查,一月一评比,积极开展调研,准确掌握工作进度,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林改工作列入区、乡年度目标考核范畴,采取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组、林业部门包技术的方法,分片包干,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2.2 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改革氛围

(1)发放《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林改问答手册》等宣传资料1万余份(册),张贴林改宣传标语1 000余条,召开各种会议10多场次,研究解决了林改中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撰写林改信息和调研报告10多期;制作大型宣传牌2个,制作永入性水泥宣传牌5块;实行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干部包片指导培训工作制度;制定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设立县(区)、乡(镇)、村级林权档案室,配备档案柜;给乡镇林业站配发林业科技服务车5辆。

(2)组织相关单位及专业人员组成工作组,并邀请宣传、新闻媒体单位参与,对原州区林下经济做了较全面的调查。拍摄制作原州区林权制度改革电视宣传片1部。通过宣传发动,进一步统一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形成了全面上下关心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林改工作的生动局面。

2.3 夯实基层力量,严格规范操作

(1)结合区情,明确林改范围。为加快推进原州区生态建设进程,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对生态移民迁出区、近年来实施的各项林业重点工程不列入此次林改范围,按就近原则纳入国有林场管理。

(2)充实基层工作力量。林业局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成立林改工作组,派驻到各乡镇指导林改工作。

(3)举办多层次、系统化的技术培训班,共举办各类林改培训班10期,培训人员8 000多人次。

(4)严格规范操作。严格做到“四公开”、“四统一”、“三相符”、“一标准”,即做到林改程序、方法、内容、结果“四公开”,记载的地块、地类、面积、四至界线“四统一”,实际面积、承包合同、林权证面积“三相符”,邀请档案部门人员为期1个月指导整理资料归档,林改资料归档达到规定“标准”。

2.4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通过项目扶持,加快集体林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农民发展林业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在西部土石质山区集体林地进行药材间种,种植柴胡、黄芩、板蓝根等中药材;在贺家湾水库水源地生态保护区尝试林药间作种植各种药材333.33 hm2,初显效益。三是在东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发展林草间作,种植苜蓿近666.67 hm2。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新月养殖有限公司在河川吕坪发展林下养鸡2万只,带动周边地区林下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四是在叠叠沟、水沟、须弥山、禅塔山发展生态旅游业,带动农民增收。五是鼓励林业技术人员进行科技承包和选派林业科技特派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通过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有力带动农民发展林业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4]。目前,原州区已建成万亩枸杞科技示范园3个、早酥梨科技示范园1个、红梅杏科技示范园区2个、设施果树园区1个,促进了该区1.07万hm2经济林健康有序发展。六是借助林改的有利时机,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固原林源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投资1 000万元建设原州区林木种苗基地建设项目,吸引林农投资投劳,增加收入。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由于原州区纳入林改的集体林地全部属生态公益林,且大部分是柠条灌木林,经济效益低下,农民参与林改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原州区集体林地立地条件差,林业生产周期长,投资见效慢,农民不愿投入人力和物力进行管理。林改后,经营主体更加单一、分散,林地更加难以管理。三是林改配套政策未出台,深化林权制度改革难度大。如未建立林权管理服务中心,无评估机构,无交易平台,林权抵押贷款难,绝大部分集体林地还未纳入农业保险。

3.2 建议

一是自治区出台、完善林改惠民政策,提高农民造林积极性。如通过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建立种苗补贴制度等惠民政策,建立林权抵押贷款,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巩固林改成果,确保生态良性发展。二是建立配套改革机制,积极推进深化改革工作。建议协调编制部门,成立县级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培训一批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专业人才队伍,以便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抵押贷款、林权流转,发展林下经济经营许可等政策咨询及相关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和惠农政策,实现生态改善与增加农民收入“双赢”。

4 参考文献

[1] 周学军,何鹏力,周珲.宁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思考[J].宁夏农林科技,2011,52(3):25-27.

[2] 宋向铜,陈志刚.固原市原州区官厅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及解决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231.

森林资源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韦若男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

【摘要】本次调研是参加了“1+1”基层培养计划的活动内容之一。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怀宝镇社区办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调查了怀宝镇社区的多户家庭以及一家工厂,并从中获得很了许多信息。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给这个小镇带来很多的好处,改变了这个小镇的面貌。

【关键字】怀宝镇 清洁 社区

一、背景

近年来,我国城市环境在大力整治下日益改善,乡镇、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各种污染在威胁乡镇人口健康的同时,会因迁移转化而影响到城市人口的健康。因此,乡镇污染问题亦是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怀宝镇位于融水县西北部,于东经10°87′14″,北纬25°17′30″至25°21′45″。距县城52公里,地处九万大山,贝江中游。南与罗城县龙岸镇毗邻,东与四荣乡接壤,西与三防镇相连,北面连接安太乡。境内森林资源丰富,风光旖旎,林木贮材量居全县第一。水陆交通便利,省道20253线和贝江自西向东贯穿全镇。全镇总面积262平方公里,属山区地形,耕地面积2.96万亩,其中水田面积5771亩,有林面积28.78万亩,森森覆盖率70%,辖11行政村(街),111个自然村(屯),总人口1.63万人,有苗、瑶、侗、壮、仫佬、毛南、水、汉等8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78.35%。怀宝镇是融水苗族自治县最重要的一个乡镇之一,开展“乡村清洁”工程是怀宝镇的重点项目。

二、现状

     怀宝镇开展“乡村清洁”工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街道的面貌。街道两旁的垃圾渐渐减少了,小河的垃圾减少了,垃圾池多了,垃圾桶多了,路边堆积的物品少了,物品反复利用次数多了。怀宝镇现在多出了一群这样的人,他们早上回开着拖拉机,拿着扫帚和铲子沿着马路清扫垃圾,他们就是我们小镇可爱可敬的清洁工们,他们会挨家挨户的取走放在门口的垃圾然后运到垃圾场焚烧,这使得我们小镇没有了垃圾的臭味。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义务为人民服务。自开展城乡清洁工程以来,乡镇府的工作人员、社区干部、党员们义务清洁河岸两旁的垃圾。在以前,家庭垃圾都是往河里扔,导致了河水污染,河岸两旁的垃圾堆积很多,这个现象严重的影响着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政府决定义务清理垃圾,政府官员、社区干部、党员们曾多次清理河流、河岸,最后,河岸干净了,河水干净了。

     怀宝镇虽然实施了清洁工程,大部分得到了改善,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1、社区、政府对清洁工程的宣传力度太小。大部分的宣传都是以横幅、海报、标语为主,没有深入人心。群众人民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

2、资源太少,发展困难。城乡清洁工程不仅仅是食品垃圾的处理,更多的是生活垃圾。剩菜剩饭的处理、家圈的粪便处理等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

3、开展的地方范围太小,仅仅在于街道、小区、校园之类而已,工厂、森林垃圾斗没有得到改善。

4、清洁人员没有落实到位,垃圾经常出现没有按时收取和焚烧,清洁人员的管理不到位,没有清洁人员按时清扫街道,导致街道经常出现较多的垃圾。

三、建议

     1、要宣传教育,依靠群众。不到单单依靠横幅,应该加入一些新的元素,比如播放比较优秀的城乡的图片或视频,组织群众学习保护环境的主要性和一些方法。街道、马路是清洁乡村活动的主战场,广大群众是乡村清洁活动的主力军,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做好服务工作,发挥主力军作用。自觉打扫自家屋内屋外、门前庭后,自觉清理自家田园道路,自觉形成科学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2、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多渠道筹措资金,各级财政资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优先用于积极性高、工作效果好的村屯。建立整合项目带动机制,把国家现推行的农村“一事一议”、风貌改造、人饮工程等扶贫项目整合起来,通过推广沼气池建设与“三改”(改厨、改厕、改圈)工程结合起来,推进农村人居卫生环保。

3、要统筹规划,加大建设。用发展的战略眼光做好长远的规划,把开展清洁工作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同步进行,加强街道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保洁设备和设施,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推广硬化道路,保持沟渠通畅,通过植树绿化,建立生态人居环境。

4、要加强管理,创新机制。明确职责,管理到位。有一套长效的机制来维持得来的成果,建立和落实好保洁制度,确保整条街道有多名保洁员。要树立服务意识,把清洁乡村工作作为服务人民群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之深入人心并变成群众的自觉行为。

5、确保清洁人员的工作上质量。很多清洁人员都是业外工作,经常是有空才去打扫,没有按时,打扫时没有全方面打扫,只是倒垃圾而已。清洁人员应该按时打扫街道,可以每天清晨打扫或傍晚打扫。

森林资源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一)以培育示范典型为先导,农业产业结构在创新创业中不断优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建成粮食功能区块51个,面积5.6万亩,其中新建机耕路2.4万米,修缮机耕路13.4万米,新建和修缮沟渠17.9万米,新建机埠58只;组建专业合作组织19家,“五统一”服务面积4.1万亩,占功能区总面积的73%;建立粮食功能区核心示范方40个,合计面积1.7万亩次,功能区内粮食复种指数1.9;功能区内承包面积2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324户,面积2.14万亩,土地流转面6316亩。棉花和油菜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2.6万亩,比去年增加0.1万亩;油菜种植面积6.4万亩、产量934.4万公斤,各比上年增加3.2万亩、452.6万公斤。据农情网统计,全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4.9万亩、总产量20.2万吨。扎实推进可看可学可借鉴的“万元亩值”示范工程建设,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土地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全年建立“万元亩值”示范工程22个,其中种植业7个、林业7个、畜牧业1个、生态渔业7个,为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增收树立了样板和典型。编制完成了《茶产业五年提升规划》,改造更新林特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林特新兴产业,林特产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全年新建林特示范基地和林业休闲观光基地13只,其中省级观光基地3个,新建基地合计面积3000余亩;新增果树设施栽培面积500亩,总面积达到6430亩;全年竹林总产值1.2亿元,比上届下降8.6%;水果、茶叶、花卉产值各为2.3亿元、1.6亿元、5.3亿元,比去年分别增长1.0%、40.7%、7.7%。以适度规模养殖为原则,大力兴办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畜牧养殖水平进一步提高。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成规模畜禽养殖场70余个,预计全年肉类总产量3.7万吨,比去年增长3.4%。其中,生猪饲养量42.3万头,比去年增长10.5%。认真组织开展“十佳”休闲渔庄评选活动,大力发展生态型养殖模式,渔业生产势头良好。全年放养中华鳖苗种100万只,套养面积2.5万亩,产值超过1.5亿元;放养鳗苗5万余尾,套养面积1000亩;播种空心菜菜种120千克,推广池塘种植面积2000亩;塘底种草养禽200余亩;预计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9万吨,同比增长4%,渔业增加值2.7亿元,同比增长14%;生态养殖面积突破3万亩,额外增收1亿元以上。

(二)以做强市场主体为重点,产业经营水平在惠农富农中实现提升。农业龙头企业群体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年新增龙头企业11家,总家数达到107家,企业总资产4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9.6亿元;预计全年全市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出口创汇8500万美元,创利税3.2亿元,联结市内外基地60余个,带动农户20余万户。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利用在金融危机下设备投资低的有利时机,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全年龙头企业完成技改投资约1.8亿元,其中市级技改资金额3670.5万元,比去年增长49.6%。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年我市龙头企业已在天津、江苏、山东等地建立辣椒、甜玉米等基地20个,面积超过15万亩。积极举办和着力组织参加各类农业展会,农产品市场空间进一步拓展,全年组织龙头企业参加了优质农产品香港美食博览展等活动共10个,其中有4家龙头企业参加莫斯科、巴黎、东京、广州等地的农产品交易会,参展次数、家数都位列市第一;成功举办了余姚市首届名茶评比、余姚市首届余姚杨梅民间擂台赛等活动;承办了“余姚瀑布仙茗”沈阳“浙江绿茶敬老茶会”等活动。其中,“余姚瀑布仙茗”被评为“中国鼎尖名茶”、省优质名茶。启动实施了梁弄特色水果、小曹娥加工型蔬菜、优质种鸡基地等3个市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申报禽丰家禽、东超渔业等3个新建项目,全年完成8个项目建设任务,其中5个项目通过了市验收。加快推进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规范合作社日常记录行为,合作社带动能力不断提升。杭州湾兔业专业合作社等3家单位被认定全省示范性合作社,累计达到7家;全年新登记备案各类专业合作社21家,总家数124家,入社社员3460个,带动农户数5.6万多户,经营和联结基地面积15.2万余亩,11家合作社共招聘专业人才12人。全面完成了市级流转平台网络系统制作,全年通过系统达成流转意向并实施流转的面积为1254亩。加强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建设,编制了土地流转和土地权证变更流程指南,土地流转规范化工作得到切实强化。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7万亩,累计面积14.4万亩,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7.0万亩,其中耕地22.9万亩;三七市镇等12个乡镇、街道的154个村均已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

(三)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主题,农业发展活力在科技进步中日益增强。进一步巩固完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其体系优势,以提高实用技术推广应用能力为核心,以推广主导品种、运用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重点,健全了“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技术指导网络,科技示范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推广运用农业主推品种40余个、主推技术58项。认真做好1000户科技示范户的培育工作,重点扶持60户核心示范户建设,科技示范户的生产经营水平和示范带动能力不断提升,其中主要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均超过90%,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综合生产成本比一般农户下降15%以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培训扎实有效,农民科技素质不断提升,全年各级举办农技培训班324期,召开现场会16次,参训人数2.5万人次,其中绿证培训人数2006人;组织开展大型农业科技下乡活动7次,组织科技小分队下乡活动126次,接受咨询农民1.02万人次,仅在各类科技下乡服务活动期间共发放各类资料(模式图)5.2余万份。农业信息网络为农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年余姚农业信息网共信息7500条,向上级农业网站上传信息3120条,农技110接受咨询1400余次,并在农民信箱上开辟“劳动力就业专场”、“农产品一日一助”专栏。万村联网工作成效明显,全市已有100个村级网站符合省规范网站标准,全年1.6万余条,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农信担保和政策性保险为农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年担保授信127户次,授信额度3903万元,自开业以来累计担保金额1.7亿元;政策性农险投保农户1465户,投保金额4850万元,参保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加强横向沟通与协调,农林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今年1至11月共办结各类行政许可1698件,征收规费396.2万元。

(四)以建设保护治理为抓手,生态环境建设在统筹协调中整体推进。以“关注森林”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身边增绿活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开展,今年全市参加义务植树有47.5万人次,种植各类苗木124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6.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沿海基干林带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新建面积694亩,累计达到1196亩。全面完成2008年国债资金营造林建设项目,完成防护林中央预算资金建设项目1.3万亩。以“千村绿化工程“为载体,大力推进村镇绿化建设,全年新建省级绿化示范镇1个、绿化示范村6个,市级森林城镇1个、绿化示范村20个,余姚市级绿化示范村22个、“庭院经济绿化示范村”10个,“绿化生态规模养殖场”10个,新建平原绿化长度26.6公里、面积402亩。通道绿化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年通道绿化共种植乔木和亚乔木13.6万株、灌木15余万株,绿化面积139.1公顷,新增和改造长度93.4公里。城区绿化建设进展顺利,新建和新增绿化面积16.3万平方米。全面完成6万余亩市级生态公益林地增划工作,公益林面积达到40.1万亩,占全市林业用地的48.9%。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成效显著,全年新建和改建长度15.6公里、面积463亩。据统计,全年全市新建营造林总面积3196亩,其中山地更新造林1636亩,新建种苗基地100亩。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全年治理排泄物牧场9家,新建沼气池容积1000立方米,建立棉花杆和茭白草食用菌试验示范点各1个,利用桔杆作兔饲料企业2家,安装户用桔杆气化炉1只。姚江流域渔业增殖放养有序开展,今年放流数量由每年500万尾增加到2000万尾,并增放了中华绒螯蟹等高效水产品种。森林消防工作不断加强,全年全市仅发生森林火灾4起,森林受害面积18.3公顷,损失林木蓄积167立方米,火灾受害率仅为0.32‰,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发生。森林病虫防治检疫工作安全有效,病死松树清理率和疫木除害率均达到100%。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全面实施,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五)以依法规范管理为主线,和谐平安网络在保障权益中加快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全年印发农产品安全生产告知书5000份,发放各类资料5万余份。农业标准化进程不断加快,清理地方标准20个,保留地方标准14个,通过省、市标准化示范区的单位各有3个、10个,累计分别达到4个、17个。“三品”认证认定和标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市通过无公害产地14个、无公害农产品11个,建立并实施3个以产地准出管理为主的农产品产地标识准出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年活动取得积极成效,种植业产品、饲料、兽药及畜产品、“三品”、水产品、农资打假抽查合格率各为98.5%、93%、100%、100%、100%、90%。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不断完善,电子监察系统全面实施。重点企业、主要经营区域和重点农业投入品监管得到切实加强,全年共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320家次,抽检各类农业投入品85批次,查处各类农业违法案件9起,责令整改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26家次;组织验收小农资店409家,其中已关停并转16家。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以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牲畜口蹄疫、猪瘟、新城疫和狂犬病等重大动物疾病为重点的动物防疫工作,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动物免疫密度达到100%。认真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年”活动,加强渔港等安全设施建设,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渔业各类违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全年共查处渔业违法违规案件25起,并取得连续5年渔业安全零伤亡的好成绩。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全年共受理查处各类森林案件42起,其中森林行政案件38起,刑事案件4起,处理行政违法人员38人,追究刑事责任6人,林业行政罚款32.6万元。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强村级“三资”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村级“三资”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并召开全市大型专题会议进行全面部署,对280个村的“三资”进行了全面清理。村级财务管理网络得到有效延伸,全市有157个村经济合作社实行电脑记账和网上报账,占全市村社总数的56.1%。土地承包纠纷调处工作规范有序,全年共接待调处土地纠纷件5起,接待15人次。认真做好农民减负的自查自评和专项检查工作,农民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