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银行工作的认识

对银行工作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银行工作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银行工作的认识

对银行工作的认识范文第1篇

1.商业银行绩效审计标准不统一由于绩效审计的对象不同,以致于绩效审计标准难以统一,绩效对象的多样性使得绩效审计标准也具备多样性,不利于绩效审计工作的统一,而且在不同条件及环境下对绩效的衡量标准也不一样。绩效审计没有统一的评价方法及技术,较为先进的计数机技术也没有广泛应用于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中,银行的成本会计并不完善,这些因素导致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难以实现统一。绩效审计标准的多样性对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2.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健全由于绩效考核对象不一样,不同级别考核对象的考核标准存在的很大的差异性,以致于绩效考核体系并不完整,缺乏具备科学性及完整性的系统化绩效考核指标。在商业银行的绩效审计工作中,银行内部缺乏有效的报酬激励。职位高的工作人员与普通工作人员的酬劳差距较大,相关工作人员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升职上,这种畸形的激励机制并不利于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以职位的高低决定其酬劳使得工作人员过于注重职位升迁,绩效审计的有效开展存在很大的难度。

二、完善商业银行绩效审计的有效措施

1.加强绩效理念的宣传商业银行传统的内部审计大多是停留在查账阶段,以致于相关管理人员片面地认为主要不违规操作就行了,并不注重对管理阶层做出的决策所导致的经济损失进行审查。管理人员的传统观念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发展,使得绩效审计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绩效审计有效开展的前提是提高管理人员对绩效审计的正确认识,需从思想方面着手,从思想观念层面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员对现代内部审计模式的实施。通过进一步宣传绩效观念,使银行相关审计工作人员从根本上认识绩效考核对银行及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提高自身工作的积极性,为绩效审计的有效开展提供基础。

2.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银行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及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加强审计人员是绩效审计重要性认识的同时应定期对其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优化银行内部审计队伍。使审计人员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求其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经济财务知识及计算机知识等,同时还要培养其管理能力。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首先应从观念方面加强其对绩效审计的正确认识;其次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绩效审计方法及审计技术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绩效审计能力及经验;最后应培养审计人员的预见性,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审计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对绩效审计的开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绩效审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

3.完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制度商业银行的审计部门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内部审计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系统化的绩效审计制度。实施有效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制度,从而建立并健全符合银行内部管理制度的绩效审计准则及制度,进一步明确并统一绩效评价标准,以促进绩效审计的有效进行,促进银行的发展。

4.建立并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时,建立并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不同级别的审计人员实施统一的绩效考核评价标准,以免审计人员的绩效与发生冲突,避免绩效审计工作出现不公平现象。审计方法及技术对绩效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有重要的影响,在传统审计模式的基础上应注重绩效的考核,加强对银行经济运转状况及管理决策的绩效考核,确保绩效审计结果的真实性。

三、总结

对银行工作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银企对账 不足 解决对策

目前,我行对账效率低,时效性不强,对账控制与管理不严,不仅对犯罪分子起不到威慑作用,反而会给他们提供可乘之机,骗取客户的资金,给国家造成损失。为此提高对银企对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账控制与管理,已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对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账工作的认识不足。企业对银企对账工作的重视不够,对账意愿存在差异,大部分企业认为银企对账只是银行的事,与企业无关。银行对银企对账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仅停留在各类文件制度和要求,在频繁的文件和口号背后,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对账工作中敷衍了事,盲目地追求对账率以满足上级的要求。

(2)迁就企业不合理行为。在银企对账工作中,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由于银行业竞争激烈,有的企业存在多头开户、多头付现的现象。各银行为了吸收存款争拉客户,担心按制度办事会引起“跑户”现象,过分迁就企业不合理行为,对企业对账的及时性要求不高,未达账项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查清,久而久之,使企业养成不认真执行对账制度的习惯。

(3)对账制度执行有困难。近年来总行、省行先后下发了加强对账管理的相关制度文件,要求对账岗位人员应与会计核算岗位相分离,且不能兼职档案管理工作,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坐班主任、综合柜员均涉及账务处理,对账岗位与账务处理岗位难以完全分离,存在个别账户未能做到记账和对账分离(如由柜面人员营销的存款类账户,对账单直接由柜台接柜人员打印,并向单位记账人员发放,开户单位对账后反馈回来的回单也是由企业记账人员直接交到接柜人员)。弱化了银企对账工作的预防效果和作用,为不法分子作案或内外勾结提供了可乘之机。

(4)对账手续不规范。在对账工作中,操作人员对企业交回的对账单审核不认真。一是有的盖的是单位公章,有的盖的是财务专用章,还有的盖的是业务专用章;私章有的盖法定代表人章,有的盖财务负责人章,还有的盖的是一般人员章,应按照规定盖在我行的预留印鉴章。二是个别企业交回的对账单未注明对账期余额是否相符,对不相符的未达账项不能及时查明不符原因。三是银行对账人员对企业反馈的对账单印鉴核对不及时不认真。

二、农发行应对对账问题的解决对策

(1)强化对账工作的认识。银企对账可以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有利于企业的正常财务运作。其次,它可以有力地防止贪污及挪用公款等犯罪行为的发生。因此,企业对银企对账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化。银行应当对其内部人员进行金融风险的强化教育,定期地组织内部人员学习国内外发生的金融案件,加强各级部门的风险意识。

(2)完善对账的管理模式,更好地为银行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要保证对账信息的完整、准确,对对账工作的检查,应视具体情况确定对账单位,不应只追求对账率。对账率不是我们工作的目的,我们工作目的是防止案件的发生,对账只是我们工作的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在年内可视具体情况灵活分期确定对账单位。对于贷款类客户,正常发放的各种形态贷款按月发放对账单;固定不变的挂账贷款按年发放对账单;承贷主体已经关、停或破产的不良贷款账户打包封存,内部对账。

(3)把好对账单验印环节。客户对账单回执联按要求需加盖企业预留印鉴。银行对加盖于回执联上的印章要进行统一电子验印和预留印鉴的折角核对,并作为重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通过把好验印环节和折角核对印鉴,最大程度地杜绝犯罪分子利用伪造等手段掩盖作案痕迹的可能性。

(4)建议成立专门的对账中心,切实解决对账工作中存在记账和对账分离问题。设立专岗,提高质量,规范对账行为。为了确保对账工作的准确性、实效性,达到通过银企对账发现核算差错和漏洞,预防和查处贪污挪用企业资金等经济案件的目的,在开展银企对账工作时,应由专门的对账人员负责,回避柜面人员直接从事与开户单位的对账工作。同时,建立考核制度,划分职责权限,安排非直接经管账簿的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员工担任对账工作,严格做好银企对账工作,发现违纪违法线索及时反映。重视银企对账中发现未达账项的原因查清和账务调整。在对账中,无论是银行还是企业发现的未达账项,双方均应积极配合,彻底查明原因,及时进行账务调整。尤其是要求企业向银行及时反映未达账项情况,便于双方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问题。

(5)提高对账手段的科技含量,开发满足客户对账户信息个性化、综合化的需求的对账方式。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网络技术的普及,客户对银行电子化对账的要求越来越高,整合银行对账资源,研究开发新的对账单已经成为需要我们解决的迫切问题。改进对账的内容格式,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对账方式,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开发网上对账的方式,以便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

(6)强化责任追究。对于确实因工作人员不负责任,造成对账工作不及时的,应该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对通过对账发现重大风险隐患和案件、挽回或减少银行和客户资金损失的机构、部门和有关人员,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账务核对制度执行不严格、操作不规范、差错处理不及时,造成银行形象和客户资金受损的给予处理,使银行的账务真正成为“铁账”。

参考文献:

[1]李飞.如何看懂银行对账.武汉金融,2014.

对银行工作的认识范文第3篇

银行企业会计对账(以下简称“银企会计对账”)是银企双方加强相互监督、维护结算纪律、防范案件事故发生,确保银行和客户资金安全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会计工作。实际工作中银行与企业客户间的对账,主要包括对存款、贷款、委托款项、转贷款、投资、结算、垫款等所有账户的核对,对账对象包括存款人、借款人、委托人、被投资机构及其他相关客户。流程主要为银行及时打印出对账单、发送对账单、企业核对账户资金并编制未达账务调节表并返回、回收对账单和回执管理等工作流程。

一、银企会计对账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银企会计对账不及时

不法分子通过如制造假账、伪造票据、贪污、挪用和盗用客户银行资金等手段进行作案,长时间未发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银企会计对账不及时。根据商业银行内部管理规定,银企存贷款对账单应在月后15个工作日内对账工作结束,并进行装订保管。但实际工作中,这个要求很难被有效执行。许多客户在收到对账单后,并不立即进行对账,而是拖到月末一次性地核对,导致银企会计对账不及时。

(二)银企会计对账率不高

根据商业银行内部管理规定,企业账户余额在30万元以下的对账率应该达到80%,企业账户余额在30万元以上的对账率应该达到100%,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客户在拿到对账单后,认为双方账户对平就可以了,不用再向银行反馈回执,有时会在传递过程中将回执联丢失,这样使得银行不能完成对账工作,造成银企会计对账率低的局面。另外,许多银行采用欺骗方式来保证银企会计对账率。有的银行几个月才与企业对一次账,但为了应付对账工作,每次都补足以前并未对账的对账单。这些做法都降低了银企的实际对账率。

(三)银企会计对账单管理混乱

根据商业银行内部管理规定,对账单应按存贷款种类进行分别装订保管。但实际工作中,很多银行的对账单并未进行装订,对发出收回的及未发出对账单往往混乱地交叉在一起。还有的银企会计对账单管理更是混乱,对存款户、贷款户、长期不动户统统地放在一起,就连经办人员一时都分不清哪些是存款户,哪些是贷款户,哪些是已对账的,哪些是未对账的。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银行方面

1.基层银行对银企会计对账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银行、企业内部及外部的犯罪分子伪造票据、制造假账案件的发生,上级行三令五申要求加强规范银企会计对账工作。但是,基层机构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业务发展上,只安排少数人员兼职办理银企会计对账工作,并没有从防范金融案件的高度来认识银企会计对账工作。银企会计对账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从表面上看工作程序相对比较单一、容易办理,基层金融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敷衍了事,导致日常工作不主动、做表面文章,工作不深不细的局面。

2.采取的对账方式方法落后、单一,科技含量不高。大多数银行主要是从会计系统按月或季打出相对滞后对账单,然后与企业进行对账。这种方式下银行不能对一些大额资金流动频繁的账户适时与企业对账。虽然,电子对账是互联网高度发达及电脑普及后的产物,可以实现适时对账,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地区会计电算化还没有普及,上级管理部门缺乏统一的管理平台,无法对整个对账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同时,电子信息系统容易遭受黑客的攻击和篡改数据信息。

3.银行业机构片面追求对账率,导致实际工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级银行要求提高对账率指标,基层银行为了达到要求,前台人员经常参与对账工作,由于前台人员与企业财务人员接触较多,更比较方便地处理银企会计对账工作,前台人员直接发放对账单,企业将对账单返回前台人员,实际上弱化了或取消了应有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二)企业方面

1.客户缺乏对银企会计对账工作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客户把银企会计对账单纯看作是银行的工作,心安理得地被动接受银行对账服务,认为有银行财会人员的把关,永远应该不会发生什么意外和差错。

2.企业缺乏开展银企会计对账所必须的基础条件。一是有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财务管理混乱,有章不循,执章不严,账务处理极不规范,比如记账不及时、随意压票等。二是有些企业业务发生较少,甚至数月不发生业务。银行无法发出对账单,因而也无法保证对账率。三是一些企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业务能力不能达到要求,不能够把银行对账单与企业账目相核对。于是,银行对账调节表编制调整上提供的信息不准确,从而使得银行无法有效利用企业反馈的信息。

三、推进银企会计对账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银企合作,提高对银企会计对账的认识

做好会计对账工作是确保资金和经营安全重要条件,必须纳入银行和企业财务和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尤其对银行来说,通过银企会计对账工作提高账户的质量和使用效率,细分客户,逐户分析、及时更新和完善客户信息,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联系,真正做到“服务你的客户,了解你的客户”。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宣传对账工作对双方有重要意义,要使客户真正认识到及时反馈对账单的职责和义务。

由于银企会计对账工作是成百上千的企业只与一个银行对账,所以,银行必须在对账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企业通过对账,可以有效加强其财务管理,避免企业财会人员挪用资金情况的发生。因而,银企会计对账是银企双方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提高经济效益、保护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加强银企会计对账工作的制度建设

银行和企业都必须在财务部门下设置专职的对账员岗位。银企双方都必须安排职业道德高、业务素质强的人员担任工作。要制定出明确的银企会计对账工作的质量要求,做到银行对账单、单位往来账和余额调节表三者核对相符,并且要对未达账项注明未达的原因。对账员要深入到企业或者把企业对账员请进银行,双方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当面对清账项,并到企业核实未达账项,对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核算混乱的单位,要联系银行及企业的相关部门予以指导。另外,要在不违背会计核算制度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手续,方便客户查询并及时给予答复,以便企业能够迅速调整账务,为银企会计对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业务发生机构的上级行统一负责管理银企会计对账工作,上一级分行负责集中办理与本行及辖属机构、营业网点外部客户的对账工作。

(三)加大银企会计对账工作的科技含量

现在一些科技公司开发出许多有效“银企会计对账”系统,每日营业结束直接从会计系统导人数据,可以生成统

一格式的对账单,根据不同的客户群采取不同的发送方式,大额、频繁发生资金交易可以按周或按季发送,重点客户通过客户经理上门核对,非重点可以以邮寄等不同方式发送。这些对账系统的推广,会提高银企会计对账的速度和质量。另外,还要加强对上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平台的研发工作,使得上级管理部门能够对整个对账过程实施监控和管理。

(四)完善银企会计对账操作

1.在对账单的发放和取得环节,银行应及时将对账单发放给开户单位,发放方式即可通过客户自取、银行送达、传真、邮寄、网络等方式。鉴于银行的满页对账单上记载的业务笔数很多,有的开户单位得到一张满页对账单可能会需要很长时间,因此,不同的开户单位可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数量,实时要求开户银行打印未满页对账单,以便及时对账。

2.特别要重视银企对账时发现的未达账项的调整。无论是银行还是企业发现的未达账项,双方均应积极配合,彻底查明原因,及时进行账务调整。尤其是企业需要向开户银行查询记账凭证之后才能调整的未达账项,开户银行应积极协助企业调阅银行记账凭证,需要为企业出具业务证明书的应及时办理。对于需调整的未达账项,应严密手续,作好相应记录。

3.银企双方应增加面对面对账的机会。在人员和成本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银企双方应尽可能增加面对面对账的机会,但至少每年应保持一次。面对面对账应由双方财务主管直接过问和安排,坚持做到经办人员与对账人员相分离,即平时的会计记账人员不应作为面对面对账人员直接参与,而应由会计主管安排其他专人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更易暴露可能的财务差错和经济案件,确保银企双方账务完整正确。同时,对余额较小、长期不发生业务的企业,要按制度定期清理;对于一些长期联系不上的客户,要主动上门对账;对于多头开户,经常上门仍不选择本行的客户,进行必要的推出机制。

4.银行方面应从完善银企对账的角度出发,积极改进自身业务处理手段。首先,在成本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做到每日向开户单位发放对账单,发放方式可采取方便操作、费用较低的电子化传输方式。其次,为便于管理,各开户银行的主管行应创造条件由专门的机构进行集中对账,彻底实现对账的前后台分离,保证对账的有效性。

5.开户单位将对账单回执联返回开户银行之后,开户银行应仔细审阅,确保未达账项已逐笔查清。在回执联上开户单位应加盖预留银行印鉴,作为对账完成的依据。回执联应妥善保管,集中装订,作为会计档案管理。

(五)加强银企会计对账工作的管理

1.建立健全银企对账的领导管理机制。主管领导要首先负起对对账工作的监督管理,对对账员的工作要高度关注,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各产品线业务主管部门积极发挥主管部门职能,组织指导就所辖产品实施对账,进一步落实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银企对账管理。

2.设立专职人员负责对账工作,建立考核制度。目前许多对账人员同为前台人员兼职,管理与对账为同一人,如果该柜员想挪用客户资金,那么再对账他也会制造假的对账单,欺骗客户,这样根本起不到应用的作用。所以,专职对账人员必须与前台经办人员相分离,改变对账作采取岗的现象。

3.认真核实对账情况。要对对账单发放数、收回数、账务核对结果、客户签章情况等进行详细确认,对重点账户回收率必须达到100%,且必须具有时效性。同时设计、细化发放率、回收率、相符率等“三率”指标统计表,对“三率”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准确计算考核对账回收率等指标,不断改进对账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对账工作质量和效率。

对银行工作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银行系统;内部审计;完善措施

我国银行系统单位内部审计的进步推动了金融行业的成长,近年来,银行主要经营工商业存、贷款业务,通过吸纳大量的储户存款,并向资金需求者进行放贷,随着银行巨额资金的流动,其所面临的风险也逐渐增多,银行系统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银行系统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健全

一切工作的开展都需要相应的制度进行监管,要想充分发挥银行系统内部审计的作用,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我国部分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银行的高层经营管理者,而高层经营管理者更加注重银行的经营状况,以自身经济利益为出发点,重在完成短期绩效指标,忽略了银行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加大了银行系统风险隐患的发生。由于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一定的权威性,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干预,难以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因此内部审计效率低下,审计结果无法真实的反映银行的实际情况。

(二)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银行系统单位内部审计队伍相对比较薄弱,对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审计工作没有结合银行发展而展开,没有实现审计的效率。审计人员对传统的常规审计工作比较熟悉,但是对新增银行业务的实质性了解不透彻,审计相关新业务培训不足,没有及时掌握先进、科学的审计方法,缺乏风险防范能力,加上对审计人员的激励机制不完善,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

(三)内部审计的内容不充足

随着银行经济业务的扩展,原有的内部审计范围和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需求,现阶段我国银行内部审计业务的范围有限,审计内容过于简单。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观判断较多,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审计工作主要在于检查各项金融业务的规范性、合理性,以及查错防弊等简单银行业务事项,检查财务报表、会计凭证是否真实、准确,操作流程是否符合规定,这些都是事后审查,缺乏对银行内部控制情况、岗位业务流程规范、管理结构等事项进行事前预测评价、建议,使得审计效率低下,期限较长,加大审计成本,内部审计监督相对滞后,无法及时分析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

二、银行系统单位内部审计的完善措施

我国银行贷款质量逐渐下降,坏账呆账增加,容易产生因经营不善而引起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应加强银行系统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作好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管理,从运行管理机制、监管方法、审计内容等方面不断创新,规避不良行为产生的不利影响,使银行系统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跟上金融时展的步伐。

(一)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

银行系统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是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从银行内部评估风险,不断规范内部审计的标准,改良银行系统内部审计的流程和方法,确保内部审计制度科学、合理、有效,完善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的各项相关规章制度,使银行的经营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建立专门、独立的内部审计委员会,全权负责银行系统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明确审计人员岗位职责,进一步规范内部审计行为。采用垂直的领导机制,由银行董事会直接负责领导内部审计委员会,减少银行高层管理者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操纵、干预,保持内部审计组织的相对独立性,避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引起的不良影响,从管理层上提升银行系统内部审计的效率,促使我国银行内部审计效果更加真实、客观、完整,保障整个银行系统健康高效的运转。

(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1、加强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

增强银行系统单位内部审计首先要从思想上改变,让审计及相关人员认识到银行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改变主观认识,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内部审计工作不再只流于形式。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要不断提高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由领导带头引导下属,使内部审计相关人员共同加强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及时的将银行可预见性和隐藏性风险杜绝起来,提升内部审计效率。

2、组建高素质内部审计人才队伍

要跟上时代的变化,金融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成为银行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要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包括计算机技术和专业审计知识,目前我国银行审计工作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不可分割,对于年长的一代人来说,对新技术的掌握不是很熟练,因此要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培训,使所有内部审计人员都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技术科学、准确、快速、高质量的完成银行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要不断推进、优化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理论知识结构,与时俱进,根据新形势的发展需求,不断更新审计专业知识,定期组织内部审计相关知识的业务培训,增强内部审计人才队伍的实力。其次要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人员激励机制,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业绩考核计入职位晋级或年终奖金上,不断激发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的为银行服务。最后要加强银行间的交流,不断沟通,总结经验,引入国际上成熟并符合我国银行自身实际情况的内部审计经验,使银行业务国际化。

(三)充足内部审计内容

随着银行金融业务的不断增多,应增加银行系统单位内部审计的内容,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及时、准确的发现银行系统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实用的内部审计方法,加强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法,使审计人员可以从现场的角度分析、检查银行项目存在的缺点,确保现场审计的有效开展,作好事前风险预警工作,及时的防范银行的经营风险,明确相关人员的经济责任。对不同的经营管理银行实行差异化监督,对支行建立差别监督的监管机制,跟踪检查、差错整改、分析原因、事后追究责任,避免不同银行同类错误的发生。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审核,检测、评估银行的经营状况,逐步建立银行系统内部审计数据库,执行流程控制和动态跟踪程序,提高内部审计效率。

参考文献:

对银行工作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层统计工作 统计人员 统计分析 银行统计 问题

一、当前基层金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金融统计地位有待提高

因参与银行经营管理的程度较低,目前商业银行统计地位弱化,对统计工作的定位基本是满足外部监管的要求,无法充分体现金融统计本身具有的信息、咨询、分析、监督等职责。统计部门如仅作为数据报送的主管部门,其地位和作用在商业银行内部已呈边缘化。

(二)基层银行统计工作基础薄弱

由于没有正确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许多基层银行没有配备专职统计人员且存在一人多岗情况,对统计报表工作疲于应对,没有建立统计制度或统计制度不完善,无法开展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工作。由于缺乏激励机制,统计人员频繁换岗或离职,不仅容易造成工作脱节、直接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而且造成历史统计资料缺失。

(三)基层银行与上级总分行之间的统计信息传递不畅,影响数据质量

商业银行总行的统计部门是全行的统计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全行统计系统的管理、数据源和报表口径的编写等,各基层行在总行的管理下开展工作,如果总行对基层行数据情况了解不充分,仅单方面的要求基层银行执行,单向的信息传递关系很容易压制下级行的能动性,造成统计工作上下不通畅,容易出现问题,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四)数据录入质量不高,报表上报不及时

电子技术在银行业已得到了广泛运用,银行业务在基层网点办理,如果在业务数据录入环节无法控制基础数据源的质量,就不能保证金融统计报表内容的准确、完整。目前基层金融统计工作已实现上机操作,但是手工采集统计数据要录入到计算机中,难以杜绝数据的录错、漏录现象;而且,在数据上报过程中也常出现人为的延误报送时间,不能体现出统计数据的时效性,也影响金融统计报表汇总与统计信息的。

(五)基层统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银行统计人员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不仅熟悉银行业务,还具备必要的沟通协调能力。但在基层银行,有的单位领导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不愿意把综合业务能力强的人员放在统计岗位,常常让新人、不熟悉业务的人去从事统计工作,严重影响了金融统计工作质量。

二、改进基层金融统计工作的对策

(一)重视金融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基层银行统计部门的各级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金融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做好统计人员配置和内部协调工作,要配备满足金融统计工作需要的统计专职或兼职岗位,分工明确,职责要清晰,实行A、B角,加强数据的复核。统计人员必须实行岗位培训,未经岗前培训或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上岗。经考核不适宜担任统计工作的人员,应及时进行调整。

(二)建立健全基层银行统计管理制度,依法进行统计活动

为提高统计服务工作质量,保证金融统计工作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基层银行应建立全面、科学和有效的统计管理制度,例如:统计管理办法、统计考评办法、统计现场检查办法等,加强对数据质量的约束和激励。为确保统计信息的真实性,还应做好内部审计把好数据关。在日常工作中,应以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依法开展金融统计活动,严格查处、打击各种违规违法行为,落实各环节责任,将基层银行金融统计监管执行落到实处。

(三)加强统计资料的报送、应用和存储

基层银行金融统计工作中,应加强报送数据环节的管理,认真复核,减少迟报、漏报和数据差错。可以先建立数据报送流程管理和报送联系人制度,对基础工作中统计数据的采集、录入、调整、汇总等都进行严格检查,对于因责任心不强或统计知识水平问题造成的差错,应通过教育、培训等措施及时加以解决。总行与分支行之间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提高基础金融统计工作的质量。再者就是实行数据共享,建立科学的统计分析框架,为本行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发挥金融统计分析的决策作用。最后要做好统计资料的统一管理和存储,对基础金融统计资料做好“双备份”,分类存放和专人管理,当人员变动时,做好交接存档工作,保证统计资料的连续性,以提高数据的研究和使用价值。

(四)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因统计工作及时性的特点,统计人员经常是节假日加班加点的工作,因此要为基层统计人员创造宽松的工作、学习成长环境,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在薪酬方面不能低于其他岗位人员,以保证统计工作的相对稳定。要提升信息系统对金融统计工作的支持力度,把基层银行统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工作效率,把主要精力放在统计分析等高附加值工作上,充分发挥统计的预警、决策作用。

(五)提升基层银行统计人员的素质

新金融经济形势下对统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总行应重视对基层银行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科学、系统的学习,引导他们学习新业务、新制度、新知识和新技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金融统计人才。还应定期对基层银行报送的数据质量进行考核评比,评比结果与奖金挂钩,以达到激励目的。

三、结论

综上,做好基层金融统计工作,不仅可以提升基础金融统计数据的质量,为银行经营活动运行发挥重要的作用,还能为我国宏观调控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快速、准确和全面的统计信息。因此应尽快解决当前金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谭辉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问题研究[J].湖南大学,2010(26).

[2]计培丽.我国小额金融机构法律制度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