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村级项目实施与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项目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原因,影响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与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但一些项目施工片面去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重视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以至于不能实现全面全过程的动态质量管理,建筑质量为百年大计,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安全,关系到社会的长远发展,如何有效的加强质量管理与控制,值得关注与深入研究。通过对某市某几个项目施工的调查,归纳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影响因素,现分析如下:
1.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有法不依,市场不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和建筑主管部门对国家有关建筑市场的行政规定和管理要求贯彻落实不到位,甚至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工程建设管理,招标投标,报健报批,施工监理,质量验收,竣工验收等环节中,都存在暗箱操作的现象。同时,随着建筑市场的变化,建筑施工企业竞争的更加激烈,从而导致建筑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从过去的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以至于形成了以价格为核心的恶性竞争。
(2)工程质量监督、监理体系不完善
工程监理对工程质量的高低起着直接的控制作用,工程质量监理制的实行,为我国的质量管理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实施过程中,监理制本身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另一方面,监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业主对于监理的授权度,也阻碍工程监理的作用的进一步发挥。论文参考网。
(3)质量管理体系、工程质量评价标准尚未系统地建立
有些项目施工过程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质量管理工作,没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作保障,把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认证”作为企业宣传的名片。内部审核的作用是通过内审,能发现质量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但是,许多企业并不重视内审,仅做做表面文章,未认真执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一线施工人员素质偏低
在我国建筑业一线施工人员中,大多数是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的农民,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刚刚放下锄头就上了工地的农民,据统计,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达九成以上。而且,在现在的农民工队伍中大部分未经过任何培训。论文参考网。他们虽然工作热情很高,但是由于缺乏专业指导,经常违规操作,造成事故多,影响工程质量,在管理人员中,既无学历又无职称的人员,仍占一定比例,专门人才年龄断层,老化的现象,仍然存在。
2.项目施工主要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1)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素质,操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行事粗心大意,违纪违章等,所以一定要选择人员素质较高的分包队伍,依靠质量教育,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实行培训和优选,进行岗位技术训练,都可以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
(2)材料因素
材料指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它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就无法完工。因材料质量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一些有名的“豆腐渣”工程,就是因为使用劣质建筑材料,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论文参考网。所以,一定要加强材料质量的管理,严把材料质量关。
(3) 机械设备因素
施工机械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现代化工程建设中必要的设施,对项目施工的进度和工程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如电梯.通风设备等它们的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因此,机械设备的购置,管理,检查验收,安装质量等都要符合有关设备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同时,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还一定要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方法和环境因素
施工方法和环境对工程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将对项目施工的质量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环境条件变化万千,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因此,加强环境管理,改进作业条件,把握技术环境,改进作业方法是控制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对质量影响的重要保证.
为确保我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顺利实施,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我镇20xx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主要项目:
(一)主要建设内容
我镇20xx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涉及我镇8个行政村,项目投资约382万元,共分两个标段;第一标段:龙门村、湖一村、湖二村由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标;第二标段:赤水村、考塘村、龙潭村、洋畲村、连坑村由省闽调水电建筑工程公司中标。
(二)建设时间要求
项目工期4个月,20xx年11月底动工,20xx年3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施工,4月底前通过竣工验收。
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
成立项目建设工程指挥部,由镇长任工程部经理,分管镇长任工程部副经理,成员由项目所在村负责人、财政所、水利站、下村干部组成,主要负责项目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与管理,包括项目的征地青苗补偿,派驻现场监督施工质量,竣工验收等具体工作。具体名单名下:
工程指挥长:(党委副书记、主持政府工作)
工程部副指挥长:(分管水利副镇长)
(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建设氛围
项目实施前,各有关村应及时组织召开由镇、村干部、群众参加的施工协调会,安排部署项目施工工作,大力宣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政策,实施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高效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规范运作程序,切实加强监督管理
【关键词】农业;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资金是项目建设的物质基础,项目又是资金的载体和反映。资金规模决定项目建设规模,资金管理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项目建设的质量。与其它专项资金相比,农业专项资金在使用管理上还具有政策性强、点多面广线长、收效缓慢等特点。现结合我县农业项目建设实际,概括一些资金管理使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个人见解。
一、农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立项不科学
一些农业项目在立项时,不能科学、客观地分析当地自然条件、群众基础、市场实际和项目的效益情况,一味地争取资金,盲目申报建设项目。项目资金到位后,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而盲目上马,受益群众积极性不高,项目建成后不能发挥其应有效益,造成资金的使用效益低下甚至损失浪费。
2.项目管理不规范
个别单位只考虑争取项目资金,忽视项目前期调研、可行性等基础工作,等到项目实施中才发现项目无法按计划执行,又不履行计划调整程序,自行随意调整计划批复内容,造成项目实施与计划批复内容不符。一些项目工程未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项目决算高估冒算,少建多报、工程量缩水,项目质量低,工程监理不到位等问题屡见不鲜。再者上级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往往重视项目建成时的验收,忽视项目后期的维修管护,造成项目使用寿命短,群众真正受益少。如沼气池、集雨水窖、农村人畜饮水等工程,部分工程仅使用一年后就无法正常使用,究其原因在于后期维护措施不到位,项目实施单位重建设、轻管护,资金使用效益差。
3.自筹资金比例相对过高
目前许多农业项目资金由三部分组成,即上级财政资金、县级财政配套资金、群众自筹资金。按照《河北省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的规定,大部分项目自筹资金比例远高于规定的筹资筹劳控制上限。目前多数村级组织基本没有经济来源,无力投入。农村大多数劳动力出门打工或外出做生意,留守在家的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筹集资金基本无人响应,投工投劳也是心有而力不足,导致部分项目在群众自筹方面弄虚作假,编造账目、凭证以应付项目检查验收,毫无实际意义。
4.项目多头管理
从目前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情况看,涉及财政、发改、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科技、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单位。这些部门多头管理容易出现如下问题:一是同一类型项目存在多个部门重复立项、交叉投入的情况,部门之间缺乏勾通,缺乏统筹整合和集中实施的效能,甚至有个别地方和单位以同一项目建设内容套取财政资金,造成了资金的极大浪费。二是监督单位各行其事,效果不明显。各项目实施都有主管部门监督,同时还接受发改、审计、财政等监督,但这些部门各行其事,多头多次检查,检查内容交叉重合,既给项目单位造成较大负担又不能从根本上杜绝问题出现。
二、强化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1.以制度为基础,规范资金使用行为
制度使人知可为不可为,明能行不能行,健全完善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是规范资金使用行为的基础。农业项目前期要建立和完善 “项目库”和“竞争立项”制度;项目建设中要严格实行“法人制”、“公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县级报账(核销)制”;项目竣工要实行全面检查验收制和工程决算、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制;项目移交使用后,建立健全“管护制”、项目绩效评价制等。
2.以人为根本,不断提高执政水平
人是制度的执行者,没有业务水平高、责任意识强的人去执行制度,再健全再完善的制度也只是一纸空文。一是加强业务学习,科学理财。财政干部要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专题培训、业余自学、以老带新、实战锻炼、岗位轮换等,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技能,学习如何在各种形势下去看待解决问题。二是强化思想教育,依法理财。所谓人才,就是要先做“人”再成“才”。要加强政治思想修养,强化法制观念、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本着积极负责的态度、正确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财政事业服务。
3.创新方式方法,提高资金管理质量
有了健全完善的制度,有了业务精、素质强的人才,良好的工作方式方法会让资金管理使用事半功倍。
(1)关口前移,强化监督,推进资金跟踪管理。一般情况下资金管理仅在项目实施到一定程度需报账时方介入到项目中,明显滞后。因此,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必须关口前移,向事前决策、事中监督、事后效果延深,采用跟踪监督管理的方式,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坚持做到立项之初应着手审查项目确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看是否存在重复投资,有无未经科学论证随意确定建设项目的情况;招投标过程中有无违规指定中标人、违规转包和借用他人资质情况;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深入乡镇、农户及项目实施地进行检查,核实资金支出的真实性。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围绕省、市、区实施的重大战略部署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培训对象,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培训,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全区计划农业专业技术培训3230人,重点培训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合作社成员等。
二、实施内容
主要面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包括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合作社成员(不含合作社管理人员)和村级农技员等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其中突出培训种养大户和农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内容以农业科技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等为重点,同时辅助开展以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经营管理、科普知识等为主要内容引导性培训。
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天。补助标准为人均440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人均340元,区配套每人100元。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与部署(2014年1-2月)
1.摸清培训需求。通过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申报年度培训需求计划。
2.组织申报项目。根据省下达培训任务,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3.认定培训机构。区农委和财政局根据培训需要,严格按照培训机构认定条件,公开招标、择优认定培训机构,经公示后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
4.制定实施方案。区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培训工作。
(二)实施与验收(2014年3-10月)
1.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合同和分类培训内容,结合我区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培训需求,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经区农委批复后实施,在此基础上制定每期培训班教学计划,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
2.确定培训对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培训政策和进行招生,充分发挥乡镇和村“两委”的力量组织生源,引导和鼓励农民参训。
3.落实培训教师和教材。择优选聘培训教师,确保培训师资质量。根据培训需要,科学选用培训教材,确保受训农民人手一册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和地方编印教材(讲义、明白纸)。
4.集中授课与实训实践。因地因时制宜,分类办班,组织教师进行集中授课。在开展理论培训的同时,安排学员到实训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操作,给予现场指导。
5.督查与验收。开展项目检查,加强培训全过程监管,及时研究解决培训中存在困难和问题。培训机构在完成培训班次培训任务后,适时向区农委提出验收申请,区农委会同财政局组织进行验收,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整改后再验收。验收结束后,对验收合格及时拨付培训补助资金。
健全培训档案,每期培训班要建立培训台账(台账后附学员身份证复印件)、学员签到簿、培训过程影像资料等。学员签到簿、项目验收表和档案目录等继续按照省农委《关于印发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培训台账、验收表格和档案目录的通知》执行。
(三)总结与评价(2014年11-12月)
区农委在项目验收基础上,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对年度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自评,接受省农委年度评价。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培训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重要举措,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职责明确、分级负责管理机制,逐级落实责任。完善议事协调制度,定期研究、统筹谋划培训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多部门协作、多方面参与、上下联动培训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合同、管培分离等各项管理制度,推动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实施。
(二)注重能力建设。严格培训机构认定和管理,确保培训机构具备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培训条件。健全区级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增强师资力量。实行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和地方编印教材(讲义、明白纸)相结合,提高教材质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训机构要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协作共建培训实训基地,适应农民学习技术技能需要。
(三)创新培训工作。一是围绕需求培训。紧密围绕粮油棉高产创建、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农民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组织开展培训。二是创新培训方法。实行培训与农时农事相结合、培训与指导服务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训实践相结合,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强化跟踪服务。采取培训教师入户指导、建立电话咨询、手机短信和QQ群服务平台、在媒体开设专栏等形式,开展培训后跟踪服务,提高培训效果。
(四)强化项目监管。坚持实行第一堂课制度,上好每期培训班第一堂课,宣讲新型农民培训政策,督查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情况,了解学员到课情况和参训要求等。建立满意度调查制度,每期培训班结业时,现场调查每位参训农民对培训的满意度。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培训机构开展检查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严格项目验收程序,确保项目实施到位。完善项目绩效评价办法,创新评价机制,实行日常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根据省统一安排,全市重点组织开展中期和年终两次评价活动。改进培训效果回访制度,原则上采取随机走访方式回访学员,市级在中期和年终评价时采取按适当比例电话抽查的方式了解学员参训情况及效果。
以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核心,强基础、稳面积、推科技、提单产、促总产、育产业、优结构的思路,以实施农田地建设工程、良种推广工程、科技兴农工程、植保工程、产业培育加工工程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为重点,努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繁荣稳定。
(二)目标、任务
——粮豆作物播种面积19.1万亩;
——粮食总产量3279万公斤,与上年持平
——推广杂交稻良种5.5万公斤,种植2.75万亩;
——推广杂交玉米良种8万公斤,种植3.2万亩;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
——中低产田地改造0.6万亩,高稳产农田地建设0.2万亩;
——米荞种植面积3.5万亩;
——蔬菜产量5900吨,增5%;
——渔业产量245吨,增2%;
(三)采取的措施
1、抓好以高稳产农田地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为此一
是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地,确保全县基本农田地面积保持在17万亩;二是在继续开展土地复垦开发的同时,引导农民广施农家肥,改良土壤;三是要继续推进高稳产农田地建设力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四是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确保粮食生产吃上“营养餐”;五是要加大五小水利建设进度,努力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大力发展集约农业和高效农业。
2、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高“两杂”良种覆盖率,以单产促总产。一是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确保粮食生产总量。2009年粮豆生产面积稳定在19.1万亩左右,总产3279万公斤,其中:稻谷播种面积9.1万亩,玉米5.69万亩,米荞3.5万亩;二是抓好两杂良种“上山下田”力度,20*年,计划在全县推广种植“两杂”面积5.95万亩,其中杂交稻推广种植2.75万亩(水稻2.55万亩、旱稻0.2万亩),实现产量9*.5万公斤;杂交玉米3.2万亩,实现产量704万公斤。
3、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建设,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优化布局,突出特色、重点扶持”的原则,全面推进橡胶、茶叶、蚕桑、米荞、甘蔗、蔬菜等六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建设,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推进大作物生产朝着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4、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狠抓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一是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工作。进一步做好我县农业环境监控工作,对水、土壤、农产品进行定期检测,加强农业废弃物的管理,对重点污染源进行专项整治。二是大力推广农业产业标准化生产,确保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三是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推动品牌建设。要以“佤山牌”米荞等重点品牌建设为重点,全面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提高产业竞争力。
5、抓好农民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一是要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抓住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机遇,适应劳务市场结构性需求变化,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的专业技能培训,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二是抓好新型农民的科技培训。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意味着开发农民增收潜力。2009年,要积极引进、认真组装一批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并通过广泛宣传与培训让更多农民掌握1-2项致富增收技术;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推广应用优质高效规范化生产技术、节本增效综合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四是以农技推广体制改革为契机,建立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主要措施,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机制。
6、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按照“抓龙头、带基地、促增收”的发展思路,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组织标准化生产,努力打造好龙头企业的“原料车间”;协调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关系,促进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实现“双赢”;增加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引导龙头企业向高精深方向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步入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
7、强化重大病虫草鼠防治工作,确保农产品安全生态。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植保条例》,进一步加强植保体系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研究新的病虫害发生治理对策,加大重大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力度,将种植抗病虫良种、保护利用天敌和改进耕作制度等自然控制措施与搞好预测预报、采用科学防治指标和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等人为防治措施有机结合,做到重大病虫草鼠害的防治向网络化、无害化、公益化转变,从而有效控制病虫草鼠害的发生。同时,要研究污染和残留的控制对策,实施农药减量计划,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尤其是减少高毒化学农药用量,节约防治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确保农产品安全生态。
8、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活力。一是严格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以点带面推进全县土地合理、有序的流转;二是引导扶持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全面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建设;三是严格按照上级精神,积极主动协调相关部门,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制止新债,化解旧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