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措施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对落后,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并且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步伐。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由此可见,完善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1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1.1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固定资产考核评价制度不健全。由于我国部分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健全的考核与评价制度,相关人员的考核意识较低,考核标准不具体,进而导致固定资产在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存在片面性、单一性等特点。其次,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合理性。大多数学校在管理固定资产时,做不到管理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并且经常出现购置混乱、采购盲目、财物不符等现象。然后,资产管理思想落后。资产管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经常无视资产管理制度的存在,特立独行的进行资产管理工作,当资产管理中出现问题时,工作人员互相推卸责任。
1.2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优化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一方面能够提高学校在其他学校中的竞争实力,增强学校知名度;另一方面能够反映学校规模,并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此外,科学管理学校固定资产,有利于避免固定资产出现闲置现象,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大资产使用率,进而促进学校有序运行。
2优化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2.1制定清查制度
学校要想实现固定资产的有效监管,学校会计部门就要定期、及时的做好财务工作,会计人员每月底进行账目全面统计和具体统计,认真、谨慎的开展账目核对工作。工作人员对于已经存在的学校固定资产,要相应对其进行标签明示,即以便利贴的方式将固定资产的规格、名称、使用者、编码、购置日期、类别、型号等明确记录,同时,还要具体到人员签名,并附加相关机构公章。如果个别固定资产没有上述便利贴的详细说明,那么其固定资产享受不到报销待遇,只有在相关手续齐全的情况下,才能符合一定的报销标准。
2.2完善管理制度
首先,学校要制定明确的资产购置制度。固定资产购置前,要向学校财务部门请示,财务部门针对采购资产进行预算分析,最后告知明确的综合预算结果,如果部分资产不在综合预算的范围之内,那么固定资产在进行购置时,要坚持急用及购原则,禁止发生随意采购、盲目采购等现象。其次,学校要强化固定资产验收制度以及资产保管制度。购买完成后的固定资产,要经过采购人、使用者、管理者以及保管者进行同时验收,资产验收的过程中,四位人员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而且还要彼此间相互监督、共同合作,确保所购固定资产的优质性。最后,学校要细致落实资产报损制度。资产报损处理时,要遵循规范性流程,不能为了节省时间,忽视任一报损细节,进而提高资产管理的系统性。
2.3健全监督制度
学校健全固定资产监督制度,即学校有意识的成立资产监督队伍。财务部门要不定期的进行固定资产检查,并公开告知检查结果。与此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资产奖罚制度,奖罚分明。健全监督制度不仅能够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而且能够在发挥固定资产的基础上,为固定资产制度提供切实保障,进而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效运行。
2.4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即使再完善、再健全,同样需要管理者来实施、执行,因此,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的提出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绩效考核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方面,固定资产不仅要满足上传下达的需要,而且还要与学校的办学宗旨、等级水平以及学校规模等相适应。第二方面,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与否,资产便利贴核对是否详实、准确,固定资产的保护工作是否到位,资产各项管理制度是否有效落实。第三方面,资产清算制度以及固定资产报损制度是否有序进行。第四方面,固定资产的使用以及处理工作是否依据程序开展。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不仅能够对资产管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够更好的健全资产管理系统,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运行,进而扩大学校的招生数量,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合理的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优化学校内部结构。同时,资产管理的过程较复杂、系统,进而学校在进行资产管理时要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通过制定清查制度、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制度以及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等方式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凌子玉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青.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5):86-88.
【关键词】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一、强化石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石油企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企业也积累了巨额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具有价值大、分布范围广、种类繁多等特点,管理难度较大;又由于多数管理人员属于兼职人员,流动性较强,造成了管理队伍稳定性较差;再加上受以前计划经济的影响,石油企业普遍存在以下现象:重投资规模、轻投资效益,重资产使用、轻维护保养,重资产清查,轻整改处理,重制度制定,轻制度执行,重经济效益考核、轻资产管理考核。上述因素的存在,无疑弱化了石油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形成了比较粗放的管理模式,造成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较低,甚至出现固定资产流失等情况,严重制约了石油企业经济效益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强化石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保障性措施
(1)强化管理体制建设,明确管理责任。建立一套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相互协调、紧密配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是企业管理固定资产的前提条件,它可以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2)强化人才培养,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近几年,石油企业加大外拓市场力度,人员变动更加频繁,这种状况弱化了固定资产管理,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强化人才培养,充实到固定资产管理岗位,打造一支专业素质高稳定性强的管理队伍,为石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3)促进固定资产动态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石油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动态管理机制,搭建合理流动的平台,促进固定资产合理流动和有效利用。石油企业内部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固定资产余缺信息,以利于内部调剂使用,避免固定资产重置和闲置,优化资源配置。对于未能实现内部调剂而又长期闲置的固定资产,可委托国有资产调剂中心或具有相应职权的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审批后,对外出租或转让。
三、强化石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1)强化管理制度的落实,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合法合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固定资产购建制度、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制度和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2)强化清查的后期工作,切实做到账实相符。根据石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应定期或每年至少清查两次,年末必须进行全面清查。固定资产清查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清查后填报固定资产清查表,对清查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形成清查报告。但由于全面清查一般安排在年底进行,时间紧,任务重。对于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够重视,或者是来不及解决。(3)强化固定资产投保管理工作,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依据相关规定,对固定资产的类别、性质及特点进行认真分析,列明投保资产清单,形成固定资产投保工作的初步方案或意见。提出投保申请后,由专业技术部门进行审核确认,报请相关领导审批,办理投保手续。对于事故造成的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等事项,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应及时向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管理部门要积极与保险公司沟通、协调,办理相关索赔事项,避免或减少因未投保或投保不当造成的损失,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4)强化资产安全管理,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石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制定详细的保管及安全防范措施,防止被盗、损坏等现象发生。安全部门应制定安全操作流程,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应要求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设备,防止事故发生。安全部门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强化对特殊设备或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固定资产的监控,严格操作流程,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许可制度,并负责组织定期检查或抽查,切实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设备安全运转。(5)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分析,不断改进管理方式。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有效的管理方法往往来自于基层,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基层管理人员召开专门会议,对固定资产管理和运营状况进行细致分析,掌握固定资产动态,了解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总结管理经验,宣传和推广有效的管理方法。石油企业应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群策群力,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切实管好用好固定资产。(6)强化固定资产运营管理考核与激励,把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年度考核。考核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完好率、固定资产利用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等。考核部门按照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办法的规定,定期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情况以及相关责任部门的资产运营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年度绩效工资挂钩,奖优罚劣,以充分调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推动石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全生命周期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
(一)医院固定资产的概念与类型
《医院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是这样定义的:医院持有的预计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例如,图书、办公桌椅等。医院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四大类:一是房屋和建筑物,包括房屋、土地、道路、围墙以及附属的电梯、通讯线路、输电线路等设施;二是专业设备,包括医用电子仪器、超声仪器、临床检验分析仪器、手术急救设备等; 三是一般设备,包括办公家具、交通运输设备、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通用设备等;四是其他固定资产,包括仪器仪表及量具、图书等。
对于构成相关硬件不可或缺组成部分的应用软件,应当将该软件价值包括在所属硬件价值中,一并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对于为增加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或延长其使用寿命而发生的改建、扩建或大型修缮等后续支出,也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依据成本效益原则,尽管医用被服等也具有固定资产的某些特征,但由于数量多、单价低,通常被确认为医院低值易耗品。部分手术器械虽然达到了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但使用期限较短、易于损坏,也只能作为医用低值易耗品进行管理。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固定资产从形成到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资产预算、资产取得、验收登记、卡片创建、领用使用、退库及内部调拨、运行维护、计提折旧、报废处置、盘点清查等,涉及到资产管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建设项目管理以及合同管理等众多环节,属于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多人员的综合性管理。因此,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难度比较大。
二、现阶段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
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是由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管理权限、管理制度、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等有机构成的一个管理系统。目前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一般包括财务部门、实物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具体管理人员包括了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会计、实物管理部门的采购、库管和维修人员、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保管人以及使用人等,管理工作涵盖了配置、使用、调剂、处置、折旧、盘点、清查等内容。
部分医院虽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是缺乏统一、内容不完善、未能形成体系,具体表现在:固定资产管理归口不清,各部门的管理权限有交叉有缺失;管理人员以及使用、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不明确;管理工作不规范。例如,资产领用缺乏严格的审批制度,资产退库、维修、部门调剂等环节缺乏操作细则等。上述固定资产管理上的盲区,会导致发现问题无章可循、相互推诿、甚至发生管理漏洞。
(二)固定资产管理手段落后
首先,固定资产信息化程度不高、未能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对固定资产缺乏一体化管理和在线跟踪。
其次,财务系统和资产系统各自独立,可能会出现入账口径不一致、时间不同步、对账难度大、“账账不符”的难题。
然后,使用部门的资产退库、调剂、报废等业务无法适时申请,管理部门对资产变动的审核确认无法同步更新,容易造成“账实不符”的现象。
最后,传统的固定资产手工盘点耗时耗力又极易出现数据统计不准确的现象、以致于执行不力、无法及时发现并且处理资产的盘盈盘亏及闲置问题,固定资产的账面信息失真。
(三)固定资产管理观念落后
首先,相关人员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不高。例如不能准确掌握固定资产的概念,未划清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手术器械的界限、未正确核算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资本化或费用化。
其次,部分资产使用人管理观念落后、意识淡薄、资产转移未能办理手续、人员变动未能办理交接、处置资产未能履行程序等。
最后,部分维修人员对送修登记、拆除回收等未进行痕迹管理,对于部分报废还是整体报废缺乏科学鉴定、对于可拆可用的零部件未能做到物尽其用。
由于固定资产管理观念陈旧、操作不规范、核算不准确、内控不到位,最终限制了管理效能的提升。
(四)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不完整
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大多停滞在“过去时(购置)”的静态记录上,未能动态监管资产的“现在时(调拨、维护、报废、处置)”,更无法科学规划资产的“将来时(综合考评)”,管理过程不完整。此外,未能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未能将采购合同、维保合同和后续支出纳入资产台帐统一管理;未能将资产的内部管理与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的要求相衔接。距离资产精细化管理差距较大。
(五)固定资产管理考评制度不健全
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合理、有效的考评制度,缺乏对资产的闲置低效、流失虚增等现象的约束监管,缺乏对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管理责任人的绩效考核。不利于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约束管理中不规范的行为。
三、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
1. 实现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
由于医院固定资产情况复杂,应通过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和信息更新等方面管理活动的规范,只有对医院固定资产的全环节、全范围、全流程实现管理的覆盖,才能有助于实现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进而提高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2. 实现固定资产的联动管理
由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内容涉及到诸多方面,在固定资产的购置、财务核算、政府采购以及具体报废处置等层面,应尽快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国库管理相结合的联动工作机制,才能为编制年度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资产管理秩序创造条件。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1. 强化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首先,应将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贯穿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建立健全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清查、考核以及财务核算等的相关制度,使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杜绝漏洞。
其次,依据制衡性原则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和岗位的设置,实行归口管理、明确各部门在各环节的工作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各司其责、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让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再次,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的购置论证、捐赠资产和投放资产的登记管理、提前报废和长期闲置的原因分析;落实资产维护的规范管理、资产转移的及时变更;抓好盘点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报废处置程序的规范履行。
最后,通过解决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损失浪费、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达到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的目标。
2. 建立三账一卡管理模式
遵循 “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管用结合、优化配置、提高效益”的管理原则,建立“三账一卡”管理模式:财务部门承担价值管理,负责总账和一级明细分类账;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承担实物管理,负责二级明细分类账;使用部门承担使用管理,负责建卡(台账)。各部门共同组成固定资产的管理网络,层层负责并相互制约。财务科和归口管理部门要做到账账相符;归口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科室要做到账账、账实相符;资产使用科室要以物对卡,做到卡物相符。通过层层分工、责任到人、形成全院上下齐抓共管的氛围,有效提升管理效能。
3. 重视定期盘点
定期对固定资产盘点是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盘点中的盈亏情况、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率等问题的原因分析、做到查明责任、及时处理,达到财务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的目标。此外,还要进一步梳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完善相关制度,形成PDCA的闭环管理,以问题为导向,提升管理效率。
4. 实现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
首先,将信息化管理覆盖从“入口”到“出口”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全过程,体现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理念。
其次,依托信息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事中控制、实现“关口前移”。基于完整的信息记录,对使用效益进行科学分析。
再次,通过资产系统与财务系统数据对接、信息共享,有效解决两个系统入账口径不一致、对账工作量大的难题,实现资产、财务一体化管理。
最后,还应该改进手工盘点,采取条码枪自动盘点,实现对资产的准确定位,大大减轻盘点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真实性。
5. 建立固定资产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运营绩效等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价,量化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考核指标, 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强化员工增值意识、保证资产高效运作。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三账一卡制度、推进信息化建设、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手段、有助于解决现阶段医院存在的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从而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等相结合、保障资产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潘江涛.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5(04).
关键词: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181-02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用以生产经营的具有较长生命周期的有形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长期发挥作用,长期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2007年新会计准则规定:只要企业认为可以的且使用寿命大于一个会计年度的,均可认定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开展业务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固定资产管理指的是通过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活动以提高资产利用率,减少资产的无谓损失,最终使固定资产的效用达到最大化的一种活动。固定资产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一、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与之相对应的折旧、财务费用和修理费用快速增长,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日益突出。其次,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固定资产使用期限较长,周转缓慢,种类繁杂,使用和管理部门较多,管理困难;再者,固定资产又是企业资产中创造价值的主要资产,企业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小,固定资产能否合理使用,其使用效率高低,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固定资产认定方面存在的问题。2007年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概念做了修改,取消了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了便利。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企业没有认识到,大致标准仍然是能直接的、间接的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只要符合标准全部认定为固定资产;而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即使符合标准也有一些没有认定为固定资产,如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使用的办公桌、老板椅、真皮沙发,企业内部宾馆配备的高档硬木家具等。这些桌椅和家具在现今的社会,单价上万甚至几十万,在使用过程中每年还发生一定的养护费用,企业却没有将其列为固定资产管理,而是作为低值易耗品来管理。这些价值不菲的桌椅、家具随着管理人员的更换而频繁的更换,造成的浪费是可想而知的。这些是否应纳入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企业来讲应高度重视。如果不能很好的对这部分资产进行界定,会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固定资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固定资产核算是企业财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环节,具体包括,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核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固定资产维修的核算,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核算、固定资产投资的核算、固定资产清理等的核算。这些核算环节贯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固定资产核算要求不仅要正确,而且科学合理。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有些企业不重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固定资产账账、账卡、账实不符的情况,造成企业财务报告出现偏差,给企业带来潜在损失;有些企业,因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加之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固定资产基础资料和基础数据不全不真实,影响了固定资产的分析工作的质量。
固定资产减值测试不到位。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对于固定资产等资产,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应当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计提减值准备。由于此项工作涉及部门多,技术含量高,操作复杂,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基本上不能做到,即便某项固定资产某部门已经发现其出现明显的减值迹象,要想进行减值测试也很困难。
3.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周期长,其价值不能即可得以收回,而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通过产品的销售逐渐收回其价值。因此延长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期,提高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率,争取固定资产的效益最大化,是企业要研究的问题。
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固定资产安装精度超过允许误差、使用环境未达到规定标准、日常保养不到位、使用者对操作或使用说明书不熟悉未按规定程序操作或使用等现象,甚至在冠以技术革新名义下的小马拉大车和大马拉小车等,这些大大缩短了固定资产的有效经济使用期,降低了有效使用率,从而降低了固定资产的有效贡献率。
4.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缺失或不健全,没有必要的定期考核制度。企业固定资产采购、验收、核算、使用保管、维修、调拔、处置、清查等核算管理制度缺失或不健全、管理流程不规范、考核奖惩制度空白或不兑现。企业管理者大多着重强化控制生产安全、产量、质量、可控成本费用、毛利率、经营利润等考核指标。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大部分企业管理者未确定具体的考核指标,未将其纳入考核的范围,使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弱化,导致企业固定资产家底不清查,未实现效益最大化目标。
5.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环节多,管理链条长,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诸多困难。首先是信息共享程度低,固定资产具体的使用单位、已使用年限、使用状态、完好程度等信息传递不及时,形成了固定资产在财务上“只增不减”,资产不实情况严重;其次是管理责任不明确,各管理环节各自为政,不能实现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的有效衔接,造成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严重脱节;最后是企业固定资产种类多,构成复杂,具体使用部门与财务部门资产分类不尽一致,账、卡、物核对困难,是固定资产前清后乱的根源之一。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1.把好固定资产购(建)关,保证固定资产的质量。健全固定资产的购(建)管理:固定资产购置,严格按照企业制定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流程来进行。规定企业所有固定资产,属购买的设备类,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由设备管理部门作技术经济论证,资金管理部门列入固定资产(设备类)购置计划,物资采购部门进行询价和价格、性能比较后,统一招标采购;属自行建造类,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规划,由设计部门编制初设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过专家论证和企业主管部门批准后,资金管理部门列入固定资产(自行建造类)计划,基建部门统一组织建设。
2.加强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制定企业固定资产目录。依据国家规定,结合企业实际,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专业人员,编制详细的固定资产目录,只要符合固定资产认定标准的,全部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将固定资产合理分类,明确各种固定资产具体的使用年限、净残值率等。
(2)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折旧方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国家规定只能从直线法(含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中选取,绝大部分企业选取直线法,这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初创期应选取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加快固定资产的折旧,在企业快速增长期和成熟期应选取使用年限法。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应多样,且各种折旧方法并存。在采用直线法的同时,对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汽车等技术更新快,容易淘汰落后的固定资产应采取加速折旧,缩短其有效使用年限。对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电子设备,采取在购入时扣除一定比例的净残值后,一次性足额提取折旧的方法。企业根据不同的发展时期,对不同的固定资产,采取不同的折旧方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做好固定资产减值测试工作。企业应成立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纪检、财务、技术、机电、基建、物资采购、审计、信息等部门参加的固定资产减值测试工作组,指定专人收集有关信息,定期进行固定资产减值测试,将该项工作制度化,确保企业固定资产减值得到有效补偿。
3.建立健全内部考核奖惩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首先,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严格实施固定资产管理董事经理负责制和项目经理负责制。企业总经理是受托企业最高责任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营运效果优劣与否,总经理都有着不可推卸的,首要的责任,(下转第183页)(上接第181页)并将固定资产内控管理的完善与实施作为总部对其责任业绩进行考核与奖罚的基本内容;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对归口固定资产管理承担着直接的责任后果,成为所在企业总经理对其责任业绩进行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控制效果落实到了具体的归口责任人,并使业绩考核与奖罚的直接挂钩,这就势必激发起总经理及项目经理对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责任感,并从各自的责任后果与切身利益出发,以审慎而负责的态度,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
其次,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制度。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制度,作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包括:
(1)固定资产购(建)项目评审制度。该制度重点对固定资产购(建)项目的可行性、经济效果预测、投资额等作出规定。
(2)固定资产购(建)项目审批制度。该制度重点对固定资产购(建)项目的审批程序及报送资料等作出规定。
(3)固定资产购(建)项目采购、建设管理制度,该制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重点对固定资产采购供货方选择、价格查询、性能比较、发标、招标、合同签订、货款支付方式、货到验收入库等作出明确管理规定。第二部分重点对固定资产新建所涉及的立项、设计、建设资金筹集、工程发标、施工单位招标、工程监理招标、施工现场管理、工程质量考核、施工安全、工期要求、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产权办理等作出明确管理规定。
(4)固定资产使用人责任考核办法。该办法重点明确固定资产使用人的责任(含固定资产使用环境要求等),设计相关考核指标,按期考核奖惩,并与使用人的经济利益相挂钩。
(5)固定资产维修保养管理制度。该办法重点明确固定资产的保养期、维修期、相关维修保养记录、保养维修程序、保养维修前后性能测试等作出明确管理规定。
(6)固定资产使用操作规程。该规程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使用操作说明,结合固定资产使用安全规程等,制定详细的分步骤的操作规程。
(7)固定资产财务核算管理办法。该办法重点对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核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固定资产维修的核算,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核算、固定资产投资的核算、固定资产清理和清查等的核算,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做出明确管理规定。
(8)固定资产减值测试制度。该制度明确固定资产减值测试的责任部门或单位、测试程序、数据分析、测试结果评价等作出明确管理规定。
(9)闲置、(含待用、不需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该制度重点明确闲置、(含待用、不需用)固定资产的交回、保管责任人的责任、定期检查保养工作程序等作出明确管理规定。
(10)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制度。该制度重点对固定资产的报废申报程序、技术鉴定、技术鉴定结果评价、残体收回保管或拆除、灭籍等作出明确管理规定。
4.提高管理手段,加强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管理。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管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也是管理的难点。企业固定资产种类多,使用分布广,管理难度大,依靠传统的账卡物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各管理部门之间、各部门与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之间的信息化管理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各个管理环节的有效衔接的要求,改变实物管理分类与变动和价值管理脱节的现象,实现价值与实物管理的统一,达到资产变化信息传递及时,资产管理责任明确的目的。
5.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就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合理配置固定资产,达到即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又能实现固定资产有效利用最大化的目的。对闲置固定资产的合理调剂,对退役、退运固定资产的再利用,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工作内容。优化资源配置应按照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先内后外的原则进行。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实物管理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责任部门,要及时掌握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和同类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的信息,妥善保管闲置设备,积极组织技术部门对退役、退运固定资产进行鉴定,对仍有使用价值的,要提出优化利用方案,做好使用计划,并贯彻落实。优先安排在本单位内部调剂,其次安排企业间的外部调剂,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闲置固定资产交易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和企业间闲置固定资产的交易,努力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总之,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繁杂、细致的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要想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就必须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做好、做到位。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2006
2.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
3.吴希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009
关键词:固定资产;事业单位;管理;模式
事业单位是介于企业和行政单位的非盈利组织,它们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比较大,这些事业单位,在每一年里都会得到大量的财政上的资金援助。而这些资金又大部分是用在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站在事业单位角度说,在这样的使用过程中不存在成本费和折旧费之论,是一种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中,其比重占据着重要的比重。但是这些固定资产都是国家的资产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所以,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其管理权和所有权都归于国家和集体所拥有。所以,我们的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一定成分地结合自己的单位特点和实际情况,对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地管理,从而有效地保障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积极地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作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一定要记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为单位为国家管理好固定资产,促进这些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提高[1]。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传统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促进其的构建,就必须对其管理现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一是事业单位在对设备购置中,缺乏应有的效益分析和科学的论证工作,所以,事业单位在购置过程中,出现了资产购置盲目性,从而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益。二是有的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缺乏专门的部门,这就导致了资产在管理中责任不明确,责任不明确就不能够有效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水平,不利于事业单位的相关项目活动的开展。
三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一些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管理意识,常常不重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部分流失和浪费。
四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尤其是在奖励和惩罚制度上不够细则花,进而导致奖惩制度的失效,无法惩罚地调动起事业单位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五是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由于对固定资产的监督和监管在执行力度上很不够,进而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没有监督的状况出现,没有监督机制的管理,必然不利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沿着健康发展的道路进行,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流失。
六是有的事业单位的资产在使用率上特别低。一些设备只是在特殊的时期才使用,几乎没有发挥什么作用,还有一部分完全处于一种闲置的状况,只有一部分发挥着作用。在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以上种种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在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法规存在不够健全的问题,这是计划经济在固定资产上的负面影响。
2.新模式构建思路
在国民经济中,事业单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面对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我们有必要积极地对其问题采取一定的管理策略给予应对。只有充分地将事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好,才能够在物质上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所以,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一定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科学安全的管理。那么,我们犹如达到有效而安全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呢[2]?
2.1建立健全制度
事业在建立起管理部门和部门管理制度以后,如果在某一方面出现问题,就可以对当事人给予责任追查。这是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积极构建全新的管理模式的基础。就长期来说,我们的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来说,就一直缺乏专门部门来负责管理。常常是随意地划归为财务部门去管理。原本财务部门就有着自己的复杂的管理工作,在兼顾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以后,必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够很好地履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针对这些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在事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主体错位和缺失现状,有必要积极地建立起专门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积极做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有效科学、安全的管理。让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中有部门来管理,有部门承担管理的责任。同时还要积极地按照“谁保管谁负责”的管理原则进行制度的建设。虽然有了管理的部门,但是没有制度为事业固定资产的做保障,谈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也是一句空话。因为,没有制度做保障,管理部门的人员就会,会直接导致有部门和没有部门一个样,不能够充分地发挥出部门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地所应该发挥出的积极作用。在充分地建立起了部门管理制度以后,促使管理部门中的相关人员做到职责分明以后,在工作中又能够做到互协作又彼此牵制,进而在事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促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地监督。那么如何做到这些?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是:管理人员积极地根据财政部门相关政策和事业单位的实际制定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总目录,积极地做好一些手续,比如固定资产办新增验手续收以及入库手续,充分地通过调拨通知单和通过填制验收单进行有效地处置。在这些单据中,通知单是资产账务处理的重要依据,这样就可以促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能够邮局可查可依,也有责可以追究,积极地提高部门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心。也有助于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来共同进行管理,达到有效的监管工作。同时,事业单位还要让保管部门、保管人和相关财会部门惩罚地明确自己在管理中的职责。
2.2统一调配
对管理工作积极设立起固定资产领导小组,这是事业单位积极构建全新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基础。在事业单位中的总资产中,固定资产所占据的份额巨大,在周期上又较长,在数额又较大,在地点上有较散。对于这样的一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有必要积极地设立其一个专门的管理组来实施统一调配和管理工作。不然就会导致在事业单位管理中出现事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多元化,不利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的顺利地展开。所以,我们的事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一定要对固定资产给予高度地重视,积极地通过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组的统一调配。与此同时积极地对管理人员的素质给予有效地培训。只有积极地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才能够保证这些管理人员在管理中,能够高效安全科学地进行管理工作,不导致管理工作出现不必要的纰漏[3]。
3.结语
总而言之,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中,如何建立有效地管理模式,首先应该认识到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如事业单位在对设备购置中缺乏应有的效益分析和科学的论证工作、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专门的部门、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管理意识、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等因素。作为事业单位,该在认真对问题的分析基础上积极地采取应对的解决模式,积极地建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以及部门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实行统一调配和领导,进而真正促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的科学性、有效性、安全性,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保障。(作者单位:新蔡县环境卫生管理站)
参考文献:
[1]贾鲁渝.探讨构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J].企业导报,2011,13: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