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的专业技能

计算机的专业技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的专业技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的专业技能

计算机的专业技能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据统计,IT业已经占据了我国市场份额的1/3。IT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和良好的自控能力。面对这种现状,如何在短期内培养学生掌握具有较强实用性的专业技能就成为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重点。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较高,但是在教学中,高职高专院校依旧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鉴于上述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学校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标,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以实践或学科竞赛为教学方式,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高实用性的专职技能人才。

2面向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面向社会需求进行计算机人才培养,就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型应用人才。

2.1 以培养专业技能为目标

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向社会输送面向服务和管理的、处于企业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与计算机相关的应用与维护知识。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就是当前教学的重点问题之一。笔者以为,进入大三,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应更加偏重于应用,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侧重于如何对网络进行维护、如何制作网页、如何对网站进行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应侧重于如何应用常用的办公软件对网络信息或者企业信息进行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学生,着重培养二维平面和三维立体造型的辅助设计。

2.2 以学科竞赛为切入点

在学校内部开展学科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将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能力,这样一方面可以推动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另一方面又能促使学生切实掌握专业实用技能。

2.3 以实践为主要教学手段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而言,社会对其要求更多体现在实践能力方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引入大量的实践工作,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

首先,在参观实践方面,可以带领学生到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企业进行参观,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就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大多数学生在进入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计算机专业学习时没有目的性和主动性,通过参观实践,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企业的需求,以改善当前被动学习的习惯。

其次,在应用设计实践方面,可以举办诸如学科竞赛等活动,促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思路与操作流程,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做出应急处理,并培养学生协同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再次,在多角色实践方面,为了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要求学生除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以外,还要对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更好适应社会需求,如培养学生应用B/S架构设计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办公管理系统等。

最后,在毕业实践方面,可以将学生的实习和就业进行对接,缩短学生在企业工作的适应时间,拓展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岗位竞争力。或者依照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入职培训,帮助学生尽快走上工作岗位,实现零距离上岗。

总之,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向社会输送高水平的实用性IT人才,缩短学生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理论知识向实用技能的转化,达到学校、学生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共存共赢。

参考文献:

[1]葛世强.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分段式模块化实践教学方法探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2]樊登焕.高职高专类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型的改革与实践[J].民营科技,2011,(02).

[3]陈步英.浅谈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双向同步教学[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08(03).

计算机的专业技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技能大赛 常规教学 有机结合 计算机应用专业

一、背景

计算机应用专业目前对应的技能大赛项目主要有搭建企业网、网络安全、综合布线等主要赛事,目前诸多学校采用把优秀学生选,进行单独的训练,专用的实验设备,单独的教师,单独的培训时间,这就无形中形成了两套教学班子,造成了人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为了保障技能大赛出成绩,往往要求常规教学要让路,给技能大赛的教学和实训提供保障,大多少数同学得不到应有的教学资源,学习成效就没法保证,其实这种做法也失去了组织技能大赛的初衷。怎样才能把技能大赛的意义发挥出来,怎样才能把常规教学与技能大赛有机结合起来,现把本人长期教学工作中的探究,作如下的阐述。

二、技能大赛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作用

中职学校在长期的教学中没有一个衡量教学水平的标准,导致了中职学校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质量不高,社会的认可度比较低的现实,因此,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具有重要的意义。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这是教育部对新时期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出的要求。国家为了提高中职学校教学水平,组织了各级各类不同专业的技能大赛,其目的不言而喻;通过实践证明技能大赛确实在中职学校形成了竞争,促使学校改变了办学条件,提高了老师专业水平,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加速了课程的设置和改革。

参加技能大赛的同学是少数优秀的学生,这些优秀的学生明显在技能训练上得到了较大的收益,怎样把少数学生获得的良好的技能培训扩大到大多数同学的身上,这是要做的重点工作,方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完成:在师资的培训上要加强,要让每位老师都有水平去培训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学生;在实验设备上要以专业为单位,配齐专业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实训的教学实验设备;要有一个合理的专业建设方案、专业教学计划。

三、计算机应用专业与技能竞赛项目之间的有机结合

(一)计算机应用专业与技能竞赛项目之间的关联性

目前,计算机应用专业主要的技能大赛的项目有企业网搭建、网络安全、网络综合布线项目,这些项目在学习内容上不是独立的,他们互相关联,如企业网搭建项目,学生要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如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交换机与路由器,企业网搭建;网络安全需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W络基础,交换机与路由器,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综合布线项目需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技术。

虽然竞赛项目不同,但他们学习的内容整体就构成了计算机应用专业要学习内容的80%以上,这样就有利于整体安排,整体教学,参加技能竞赛的同学除了集训时要单独训练外,其余时间可以与其他同学共同完成上课内容,不需要过多单独训练。对实现技能大赛与中职常规教学的有机结合创造了条件。

(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师资与技能竞赛项目培训的师资应用为一个整体

职业技术教育,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对象是中职学生,中职学生的文化底子薄,学习能力差,教师很难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拿着一本教材是教到什么地方就算什么地方,学生在职业教学过程中,学的知识也不会系统完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知识的完成性也缺泛,时间一长,专业教师的自我知识体系也比较薄弱。自2007年,国家推进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以来,对学生学习知识的完整性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专业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的内容基本的一致性,不能把常规教学的老师与技能大赛的老师分离开来,应组成一个团队,分工不分家,组成一个团队完成常规教学与技能竞赛的双突破。

(三)实现技能大赛常规化教学

因此,如何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提高职业学校教学水平,实现职业技能大赛常规化教学,是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在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首先,技能大赛基本是以学生完成一个项目的形式来进行的,其本身就是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的很好体现。其次,技能大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得到师生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最后,在课程改革中,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已经开展得比较好了,技能大赛的辅导也是典型的理实一体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技能大赛的教学与现在课堂改革后的教学方法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符合职中学生的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技能大赛也检阅了教师的教学成果,展示了学生的技能和职业态度。将技能竞赛引入课程实践项目教学活动,促进考核方式的改变。克服单纯的以比赛为目标的错误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以教学模式改革为先导,以课程教学改革为载体,来实现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的有效融合。

四、结束语

抓住技能大赛的契机,带动常规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广大提供一个条件优良的平台,全体师生广泛参与,共同提高实践能力,搭建平台实现大赛与教学的融合,这也是国家抓技能大赛的目的,以赛促教,带动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计算机应用专业相应的几个竞赛项目与专业的专业课程是融合,实现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计算机的专业技能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技能大赛 计算机专业 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社会对于计算机领域的技术人才需求也在增加。向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计算机人才是教育界的职责,然而现在许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却还缺乏合理性,培养的人才达不到职场要求。因此,利用技能大赛对计算机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十分必要。

一、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现阶段由于计算机专业越来越普及,计算机专业教学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专业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第一,许多学校开设的计算机专业并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专业内容涉及了计算机的方方面面,却“泛而不专”,导致学生毕业后各方面知识都有所了解,却又无法独立胜任任何一个岗位;第二,课程设置不合理,计算机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而许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却不能及时改革,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就连教材也往往不是最新版,跟不上计算机领域的发展脚步;第三,缺乏实践型师资力量,专业课教师相对而言实践能力不足,因此学生往往是了解大量理论,却很难实践;第四,实训力度不足,学校安排的实训往往比较形式化,并不能真正达到培训效果。实训课程也往往一个学期开设一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有限,以至于学生走上社会才发现自己眼高手低。

二、技能大赛对于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意义

技能大赛可以有效的推动计算机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计算机教学的现实意义。

技能大赛对于计算机教学的现实意义包括:第一,技能大赛可以为计算机专业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方向,通过技能大赛的题目,可以发现现阶段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不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变;第二,技能大赛的竞赛要求一般比较接近企业的项目要求,通过技能大赛可以促进计算机专业与当前社会、现代企业的需求接轨,让学生提前了解走上社会后接触的工作;第三,可以帮助找到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方法和途径;第四,可以帮助计算机专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第五,为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竞赛项目设置、竞赛内容、竞赛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持。

2.对计算机教学的理论意义。

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出发点是服务社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应该培养有相关专业技能的人才。技能竞赛就是学校与企业沟通交流的平台,能够体现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方向。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技能大赛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便于在今后的学习中制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学校也可以根据企业需求设置教学方向;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参加技能大赛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同时也得到一个向企业展示自身水平的机会,并且可以和外界的选手进行比赛,也是一个接触校外选手,有一个与校外专业认识沟通交流的机会。竞赛过程是一个创新、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对于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和学生的自我学习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三、制定技能大赛在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技能大赛可以促进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在技能大赛的具体实施方案制定中要做到既能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也能增长更多的专业技能。具体方案如下:第一,带领学生仔细研究计算机专业技能大赛的比赛方案以及规章制度,根据比赛方案制定教学内容,力求教学内容贴近企业需求,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第二,认真分析计算机专业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梳理出项目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根据项目需求对相关课程进行改革,以便于学生能掌握更多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以实现以赛促改;第三,根据技能大赛题目的设计内容和相关规则设计与之相关的实践性教学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锻炼,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能力,以便于学生将来毕业能更适应社会的工作,实现以赛促配,第四,在大赛前进行培训来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同时学校要根据技能大赛研究一套更加优异的教学方案,研究如何编排课程更加合理,实现以赛促研;第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通过技能大赛去进一步了解企业的需求。用好这个平台让企业能有机会发现更多优异的人才,并对学校的教学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提便于教学能更适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实现以赛促合;第六,通过技能大赛更合理地去规划计算机专业的实习,技能大赛的内容代表着计算基专业的发展方向,也体现了计算机专业的技术标准,为实习内容的是定指明了方向。学校在实习环境和实习内容的制定上应该与企业更好的结合。

四、技能大赛在教育学中的发展新思路

近几年,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对口率低,在校学生也是逐年减少,计算机专业已经面临巨大的困境。对该专业的重新定位以及合理优化教学资源更为重要。技能大赛为学校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学校应该适应社会需求,将专业方向倾向于计算机应用,重点发展计算机平面设计、数字媒体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等当前社会需求量大的计算机方向,避免学生就业时学无所用。同时注重培养学校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专业水平。学校可以以技能大赛为依托,将在比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送入企业进行实习,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工作环境与学习环境的不同,能够提前适应社会。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企业需要、岗位要求为导向,多管齐下,提升就业质量。以技能大赛为练兵场培养学生职业人才素质品质,树立职业理念。提升技能大赛成绩,扩大技能大赛成果,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良好局面,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发展起到示范引领和借鉴作用。

五、总结

技能大赛对于当前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应该利用好技能大赛,根据大赛内容对计算机专业的多个方面进行调整,以保证专业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文清.论职业技能大赛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21).

[2]张巍.解析技能大赛在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改革中的作用[J].赤子.2015(4).

计算机的专业技能范文第4篇

一、技能大赛导向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1.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设置对制定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具有指导意义。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本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就业,教育的同时应该准确地预测整个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前景,培养目标要求有一定的前瞻性。计算机技能大赛所设竞赛项目模块是经大赛组委会专家、行业指导委员会科学制定的,可以指导学校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整。

2.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能检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够促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紧随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中职学校培养计算机专门人才的总纲和灵魂。培养出顺应时代潮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首要问题是要有高质量、高水平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加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是检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好坏的最好标准。

3.技能大赛的开展探索出了新的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方法。根据技能大赛比赛项目设置相应的教学模块进而设置相应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近几年,全国中职组计算机技能大赛比赛过的项目有4个:数字影视后期处理(动画片制作)、企业网络搭建及应用、电子商务、工业产品设计(CAD)。故而,笔者所在学校将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为模块化教学,不同的模块设置不同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我兴趣及职业规划,选择相应的模块学习。计算机专业初步设置的教学模块有计算机基本技能模块、平面设计及多媒体模块、计算机硬件组装及网络搭建模块、网站建设及电子商务模块、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块等5个模块。根据模块的不同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如,平面设计及多媒体模块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为PhotoShop、CorelDraw、FreeHand、Flash、Premiere、AE、AVIDMediaComposer、3DMAX/MAYA等。

4.在培养技能大赛选手过程中革新了教学方法,形成了以“工作任务为核心”,应用“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所谓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背景,教学过程也相当于项目的实施过程,使得学生在上课的同时就能真正体会到所学有即有所用。计算机老师在上课前,设计一些实际工作或应用中的项目案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来解决。例如,数字影视后期项目的婚纱电子相册、旅游景点专题片制作等项目驱动可以有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及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开展技能大赛为抓手,积极营造“比技能、促质量、谋发展”的浓郁学风

1.职业技能大赛可促进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企业管理理念与创新精神等职业素质的快速提升。例如,在企业网搭建项目比赛中,队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都要求彼此配合默契以及个人专业技能娴熟,才能做好工作,完成任务。

2.技能大赛选手在学习过程中要求由知识组合型学习逐步转向专业、企业文化渗透性的学习,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影视后期项目中,教师提出制作一个短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逐渐让学生提出问题、自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影视后期项目的短片制作过程中要求选手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语言处理能力、较强的文化素养等。这就要求选手在平时训练过程中重视全面发展,毕业后才可直接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

3.技能大赛可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意识,培养学生认真工作的态度,形成顽强的拼搏精神。这些参赛的学生更能受到实习企业的青睐,往往供不应求。

三、技能大赛为中职计算机专业师资的提升提供新的平台

1.技能比赛的开展,加强了兄弟院校的交流。外出学习为师资队伍的提升提供了空间,提高了教师企业顶岗实习的热情,有效地更新了教师职业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书本理论逐步转换为专业实用性技能。如,企业网搭建的指导老师可研究技能大赛组委会的文件,到锐捷公司参观学习比赛项目的内容;影视后期项目则邀请省电视台专家来现场指导,帮助职校解决教学与实际需要脱节的原因,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2.职业技能大赛成为促进教师技能学习的良好平台,促进指导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为了更好地指导技能大赛,指导老师在指导过程中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带领学生实践操作,把知识真正转化为技能。如,我校综合布线项目指导老师与企业合作,带领学生直接参与大型企业的综合布线工作。

3.技能大赛的开展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培养了教师的创新能力。技能大赛中用到很多新设备、新技能、新工艺。故而,要求指导老师要具有开放的思维与视野,要善于求异求新;要善于思考研究,对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敢于进行尝试研究,或带领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共同研究和探索;要关注相关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技术与动态,并将最新的技术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通过指导大赛,教师往往有机会深入企业,学习最前沿的技能和接受最新的思想。

四、技能大赛可促进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互动

1.为在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学校投入了很多资金,购进了先进的设备,这加快了实训基地设备的更新换代,实训室的条件得到了提升。笔者所在学校在技能大赛训练期间,建设了影视后期制作机房、锐捷网络机房、神马网络机房、电子商务机房等专业实训室。

2.通过技能大赛,提升了学校区域影响力,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拓宽了学生就业通道。大赛项目的内容大多是基于工作过程并确定一定比例的基础训练项目,都源于企业生产及实际应用,如电子商务产品推广、综合布线、企业网搭建、企业专题片制作等,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率。

3.技能大赛促进了校企合作。职业技能大赛得到用人企业的认可,企业都想招聘参赛选手。许多行业、企业用人单位主动联系职业院校,提出合作意向,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平台,选拔优秀毕业生,建立合作关系,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校外顶岗实习的基地。如,我校建立了职中科技、罗兰广告等校外实习基地。

五、技能大赛革新了教学评价体系

1.技能大赛注重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提高了学习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计算机的专业技能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就业能力;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5-8008-02

1 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成因概述

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和多方调研,笔者认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不强和就业难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构成:(一)办学过程中缺少充分的市场调研,专业定位不准确,就业能力培养根本无从谈起。(二)教学安排和师资结构不合理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专业技能培养过于理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强,学习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相关岗位的技术需求。(三)缺乏对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动态跟踪,职业文化素养等综合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四)学生就业认识有偏差,对自身认识不足造成的就业盲目性,目标不明确,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缺少个性化的引导,导致就业成功率不高。(五)闭门办学,校企缺少交流和合作,供需不对称,就业资源不足。

2 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针对前面关于影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原因的分析,结合我院近年来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重视就业市场调研,科学办学

高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大型的工厂,“产品”就是我们的学生,客户就是社会的各类企事业单位。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要想生产出“好产品”,培养出优秀大学生,就必须摆脱闭门办学的现状,走进就业市场进行调研,把握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规律,明确当前的专业人才市场中哪些岗位愿意接受高职毕业生和这些岗位需要我们的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1]。下面笔者就以计算机专业为例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1)从专业人才市场岗位构成看哪些工作适合高职毕业生。现在高等院校开设的每个专业在人才市场里都有很多职位可以选择,但这些职位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高职毕业生,其中注重技能,偏向应用的岗位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而不是盯着那些研究型岗位和技术含量过低的体力劳动为主的岗位,定位过高会导致学生无法就业,定位过低则出现学生从事意愿较低,个人发展受限。当前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岗位数中具有代表性的岗位包括开发,测试,技术支持和网站相关岗位等。

测试岗位是近几年随着IT行业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人员需求量逐年递增,初中级测试岗位对从业人员需求相对宽松,可以作为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突破口;技术支持岗位相对成熟,人才需求量也是越来越大,涉及技术范围越来越宽,有相当一部分技术支持岗位是高职学生可以胜任的;网站相关行业进入门槛相对低些,被视为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机会,但考虑到网站行业对从业人员美术功底和从业经验具有一定要求,就业前景可能没有统计数字那么乐观。从前面的分析可见专业岗位的人员构成情况和相关岗位的发展前景是我们进行专业选择和定位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2)从人才市场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预期来分析高职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当前的人才市场除了部分专业性很强的岗位,大部分岗位符合专业技术要求的应征者很多,尤其是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相关的应用技能领域,专业技术含量不是很高。企业为了长远发展打算,在用人的时候更多的关注以职业文化素养为主的综合能力,以便能够很好的融入企业。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都进入IT相关企业工作,IT行业具有技术更新速度快,逻辑思维性强,团队合作性强,中小型企业迅速崛起等特点。以往大部分IT企业是根据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来选拔人才,专业技能是否达到要求成为了企业录用人才的最主要的标准。2007年的《中国IT从业人员心理特征研究报告》则显示IT从业人员的心理特征与工作岗位和工作业绩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2]不同的心理特征与岗位的胜任度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而针对某一岗位所需具备的心理素质将对工作业绩产生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IT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12种职业核心素质,根据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学习能力、责任感、问题解决能力、诚信、主动性、理解能力、应变能力、抗挫抗压能力、踏实、大局观。可见以职业素养为代表的综合能力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这也就要求学校和学生改变以往的偏见,对这些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及时采取相关的培养措施,避免毕业生输在就业起跑线上。

2.2 调整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式,丰富考核方式,优化师资构成,因“才”施教,提升专业技能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培养方案是重要办学依据,本科相关专业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决不能把高职学生的培养方案做成本科的减缩版,要根据高职相关专业的特点,市场需求情况和学生特点量身定制出符合高职专业特点的培养方案。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针对高职应用性强,重实践能力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改革,通过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开放式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根据专业和学科不同特点,引入团队合作任务考核,动手实践考核等更多实用能力考核方式与笔试相结合。师资构成不合理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改善高学历教师多,有企业经验的教师少,学术科研型教师多,应用实践型教师少的师资结构势在必行。一方面学校在招聘的时候尽可能多引入双师型教师,同时可以从合作企业聘请一些具有一线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和技师充实到现有教师队伍中来,通过做讲座,指导学生实践等多种灵活的形式来参与实践教学,另一方面高校应该加强现有师资的培训,挖掘内部潜力,如鼓励教师利用授课的业余时间去企业兼职或参与培训,通过校企合作加强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和技师的联系,形成校企人力资源上的良性互动和优势互补。现在高职学生的构成也呈多样化趋势,学生特点各异,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个体特点,做到因“才”施教,尽可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培养特色就业能力。

2.3 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加强职业素养为主的综合能力培养

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是大学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融入社会,融入集体的重要媒介。企业所重视的职业文化素养,很大程度上是对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自身素质和价值观上的要求,这些方面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参与一些学生活动来锻炼和提高的,如参与义务劳动或者做义工可以锻炼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演讲比赛和辩论赛则是锻炼口才和沟通能力的好方法,各种集体合作完成的活动则是锻炼团队合作的优秀平台,各种学生社团和协会也为学生施展自己的综合能力提供了舞台。这些活动原本就是校园生活的主要力量,只是我们一直没有去发现和有意识的寻找其与培养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只要我们注意到了,在活动中有意识的增加相关内容的设计和考核,就会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2.4 强化就业指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准确认识自我和就业形势,使得学生就业时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就业能力是包含很广泛的综合能力,其中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能力和就业形势清醒的认识,合理的就业期望,这些能力也是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毕业生最后能否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当前高职毕业生有两种很不可取的就业态度,一种是传统的“精英情节”,认为自己通过大学教育已经属于社会的精英,找工作过程中定位过高,不愿意从基础岗位起步,期望岗位和工资都一步到位,导致老师眼中各方面能力都还不错的学生无法就业。另一种则是相反,由于一直接受学校教育,从未接触社会,对就业存在恐惧心理,对自己能力不自信,不清楚自己到底能做什么,造成盲目就业,面试了很多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自信心和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所以通过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对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个体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在专业技能特点,性格特点和兴趣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更加有针对性,根据每个同学自身的条件和特点,给出合适的建议,同时也可借助一些职业测评软件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再有就是将一些高职毕业生专业对口岗位的具体职责和对从业者综合能力要求等信息提前传递给学生,协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选择和有针对性的完善自我。

2.5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让企业更多参与到高职学生培养中来,加强沟通与交流,拓展就业资源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走向成熟必经阶段,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国外很多成功的职业教育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3]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在世界上堪称一流,其核心是企业与职业学校密切配合、实践与理论同时并举,企业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受培训者在接受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教育的同时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实践教学和培训中。[4]新加坡采取“教学工厂”模式的职业教育,把学校按工厂的模式办, 把工厂按学校的模式办,让学生通过生产,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英国采用的是工读交替的现代学徒制,现场教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上述几个国家的职业教育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企业和学校联合办学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充分利用企业的就业资源服务于学生的就业,企业也能够从中收获合适的人才。

我国由于当前配套政策还不完善和教育体制的特点,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和责任感,使得校企合作成效一直不大,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面向就业的效果不明显。在我国推行校企合作来完善职业教育,需要在借鉴国外成功职业教育经验的同时,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尊重当前的教育体制和企业运营模式,只有这样才可能寻找到切实可行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从长远看,一定是一个学生,学校,企业和社会多赢的产物。企业通过参与职业教育,加强了对学校教育和学生情况的了解,可以把上岗前的二次培训前移到学校,进而缩减企业的培训成本,又可收获优秀的人才;学生则可以学到更多实践技能,对企业的运营模式、用人标准和岗位职责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和企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完善了自身师资队伍的结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更趋于科学性和实用性;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即解决了社会上广泛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同时也使职业教育能够更好的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优质人才。

3 小结

事高职教育的教师,我们只有在办学过程中紧跟市场步伐,不断自我提升,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才能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周百顺. 把握人才市场需求方向探索高职计算机蓝领人才培养方向[J].电子商务,2010(12).

[2] 东方标准,华南师范大学人才测评研究所.中国IT从业人员心理特征研究报告[R].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