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农村教育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信息化;调查

中图分类号:G4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6-0033-02

收稿日期:2007-01-24

作者简介:任春亮(1973-),男,江西丰城人,副教授,硕士,从事教育统计和教育技术研究;熊建圩(1972-),男,江西万年人,副教授,学士,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为了解农村初中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笔者于2006年3-5月,对来江西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参加培训的农村初中校长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本调查以江西省第一、第二和第三期农村初中正职校长研修班的183位校长为对象,他们来自江西省11个市区的农村初中。调查以自行设计的“江西省农村初中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问卷表”进行,内容涉及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软件资源、信息技术教育、信息管理、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投入等六个方面。回收问卷167份,有效问卷162份。

二、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1信息基础设施很不完善

调查发现,多数农村初中计算机数量严重不足。有15%的被调查学校没有一台计算机,生机比在40∶1以上的占82%。大多数学校的教师没有办公用机,还有44%的校长没有自己的办公用机。多媒体教室配置率不高,只有49%的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室,22%的学校没有自己的微机房。建有校园网和联网学校的比例都很低。根据调查,只有15%的学校建有校园网;在建有校园网的学校中,只有37%的学校接入互联网;在接入的带宽上,256―768kbps的占45%,1Mkbps的占18%,2―10Mkbps的占37%。此外,除了计算机,农村学校的其他信息化设备也很少。在调查所列的投影仪、数码相机、摄像机、电子白板等几种信息设备中,39%的学校没有其中的任何一种,46%的学校有投影仪,30%的学校有数码相机,7%的学校有摄像机,没有任何一所学校有电子白板。计算机数量不够、配置不高、媒体教室不足、宽带不宽、网速不快等仍是许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2信息资源严重匮乏

只有2%的学校建有自己的网站,3%的学校正在建,而95%的学校没有建自己的网站。光盘资料、教学软件和课件数量少之又少。这类信息资源相对丰富的学校只占所调查学校的1%,有19%的学校没有任何的光盘资料、教学软件和课件,97%的学校没有使用过在网上注册付费的教学资源。学校用于购买信息资源的经费很少。近三年来,有25%的学校没有购买过任何信息资源,购买信息资源经费占购买图书资料经费的比例在5%以下的占36%,在5%―15%之间的占17%,在16%―45%之间的占12%,在45%以上的占10%。学校购买和应用的通用系统也很少,只有少数学校装有远程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教学管理系统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备课系统。

3信息技术教育普遍实施,但重视不够

有75%的农村学校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了信息技术教育,但形式比较单一,信息技术教育远没渗透于其他学科中。对于信息技术教育,许多学校不是很重视,有42%的学校没有专门分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领导;只有1%的学校把信息技术课摆在与语、数、外同等重要的地位,放在一般性课位置的占62%,作为不重要课程和可上可不上课程的比例分别为21%和16%。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多以兼职为主,只有28%的学校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是专职的。

4教育信息管理相当薄弱

在所调查的学校中,有87%的学校没有设立信息技术科室;有专人负责信息技术设施管理与维护的学校占77%;94%的学校没有信息化发展规划,85%的学校没有信息技术应用的推广政策,只有16%的学校有鼓励教师开发教学软件或课件的相关政策,52%的学校要求教师必须学习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以上政策和制度都没有的占35%;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相关的措施也很少;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还不够重视,只有7%的学校能经常组织教职员工进行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

5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管理的频率和水平不高

只有48%的学校多媒体教室、机房经常使用,42%的学校偶尔用,还有10%的学校基本不用;多媒体教室主要用来上观摩课、示范课的比例高达48%,用来开会、放录像的占13%,上信息技术课的占17%,上其他学科课的比例占22%;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频率也不高,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基本不用或完全不用信息技术,用于常规教学的只占8%;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了教务管理、学科教学、资源查询、资料存储、交流通讯或远程教育的学校比例分别为28%、 33%、39%、30%、5%和21%,有12%的学校没有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

6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很少

截止到2005年底,农村初中用于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在5万元以下的占58%,6-10万元的占9%,11―15万元的占27%,16-20万元的占3%,20万元以上的占3%;在投入的资金中主要是自筹,只有少数学校得到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或县教育局的资助。

三、对农村初中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几点建议

1加大对农村初中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的力度

教育的信息化,无论是硬件的建设,还是软件资源的建设,或者教师的培训,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对于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除了按规定收取的杂费外,几乎没有其他的资金来源,别说建多媒体教室、机房,就是能保持学校正常运转也不错了。由于一费制和自身经费的缺乏,学校无力在信息化方面进行投入。从调查的情况看,许多学校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很差,甚至什么都没有,而且由于资金的缺乏,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也无法开展,也无力去开发和购买一些比较优秀的信息资源。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初中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的力度。

2重视农村初中教育软件资源的建设

从调查的情况看,广大的农村初中,无论是购买的通用软件,还是数字化资源都非常少,建有自己网站的学校和接入互联网的学校更少。这一方面是农村初中缺乏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资金,另一方面是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对信息资源的建设不够重视。这样就无法通过网络获取必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发挥不了丰富的网络资源的优势。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资源是核心,没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做保证,信息技术的优势就很难发挥出来。因此,加大农村初中教育软件、资源的建设尤为重要。各学校领导要充分重视软件、资源的建设,确定硬件、软件、资源建设齐头并进的建设思路;要加大软件、资源建设和开发投入的力度,确保必要的经费;充分挖掘内部潜力,调动教职工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3切实重视信息技术教育,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学校的现代化

当今社会,信息已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读、写、算、信息”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文化基础的四大支柱,所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信息技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进行着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我国在“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2000年)中提出,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实施信息技术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把信息技术课程摆在应有的位置,加大信息技术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和资源建设的力度,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4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

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方面,只有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才能使信息技术得到有效的利用,保证信息的安全,取得效益的最大化。为此,各学校应着力建立和完善以下信息化制度:(1)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2)信息技术设备使用、维护、管理制度;(3)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应用制度;(4)信息安全保障制度;(5)信息化建设和运转的经费保障制度;(6)信息技术应用评估制度,等等。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边缘化;现状

我国近些年来推行的新课程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变革,然而由于新课标在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实施遇到了种种的困难,因此农村小学教育逐渐被边缘化,偏离了新课标下的教育轨道,这极其不利于农村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在农村小学教育脱离边缘化的过程中作出不懈的努力,以促进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所面临的尴尬现状

(一)教学配套资源不足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小学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要求广大教师认真开展小学生的教育工作,同时也对学校的相关配套设施作出了硬性的规定。在此情形下,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处境。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以及乡镇政府未给予农村小学教育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配套设施数量严重不足、新式教学设备稀缺、现有教学设备老化等问题的出现。这就使得我国的农村小学教育逐渐背离新课标的要求,从而被“边缘化”。

(二)教师资源困乏,总体素质较低

我国的农村小学目前拥有的师资配备与城市相比有着明显的不足,这是由于农村的生活条件较差,教师普遍工资较低,因此多数教师不愿留在农村开展小学教育,而且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教师的总体教学素质不高。由于我国的教育改革尚不深入,因此许多重大的改革只是在城市进行试水,农村作为教育改革的薄弱环节,相关的教育制度并不能得到良好的贯彻落实。因此,农村部分小学教师未能参加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技能培训活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小学老师们难以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1]。

二、有利于农村小学教育摆脱教育“边缘化”的有关措施

(一)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

教师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教育部门应当定期开展有关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号召广大小学教师们开展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工作。在技能培训活动中,教育部门应当向教师们传递先进的教学理念,使得教师们对于小学教育产生新的认识与理解,同时教育部门还应开展针对小学教师们的心理咨询工作,由于农村的生活条件较差,部分教师们可能不太适应,长久以往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不利于教师们正常地开展教学工作。因此教育部门们要注意帮助教师们形成安贫乐道的心境,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对于国家教育事业和农村孩子们的重要地位,从而积极投入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2]。

(二)加强农村小学教育配套资源的建设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于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在教学设备的购置上尽量满足小学教育的需求,考虑到部分乡镇政府确实无力承担过多的教育投入,笔者建议这些政府积极向上级政府寻求政策帮助,同时从社会募集资金,求助于社会团体或者相关的公益组织,力求能在最大限度上保障农村小学教育工作正常开展。

(三)减小班级规模,方便教学活动开展

由于农村小学的建筑规模较小,师资力量不足,从而容易导致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量较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教师们的正常教学。新课标要求小学课堂应当具有高效的特征,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的班级规模较大,因此教师很难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育部门要增加农村小学的师资配备,同时努力扩大学校建筑规模,将单个班级的学生数量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如此便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防止农村小学教育背离新课标的要求而“被边缘化”。

(四)建立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

新课标的灵魂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模式的重要特征便是拥有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目前我国一些发达城市推行了素质教育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然而作为教育改革的薄弱环节,农村小学教育模式仍较为落后,教师们通常只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其既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广大的农村小学教师们应当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而不单单通过学生的分数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

农村小学教育的边缘化是因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而产生的,因此我们要加强教育的合理分配工作,加强农村教育的师资水平建设,努力解决办学规模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如此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使我国的农村小学教育摆脱边缘化,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范文第3篇

一、原因剖析

(一)学校管理工作有漏洞

1.学校的教学工作思路不明确,缺乏长期规划。

2.督查不到位。学校对教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教学常规检查缺乏有力的督查。教师积极性不高,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3.教研活动搞形式,做表面文章。听课活动有雷声,没雨点,往往开展了一两周,就消失了。即使听了课,但很少甚至没有评课,听完课就一了百了。教师应付性抄袭听课记录。教研组没有集体备课,教师间切磋交流少。校本教研滞后。

4.学校的教学常规检查不到位。许多教师采取应付态度,学校检查时注重数量,对质量力度把握不够,而且对检查结果督促整改不到位。

(二)教学常规落实不到位

1.备课质量不高。归纳起来两个大问题:①应付任务型备课。完全把备课当作一种任务,上课时完全按照自己临时的思路进行讲授,教案只是一种摆设,一本应付检查的资料。②照搬照抄型备课。教师的备课就是抄写教科书上的知识点或内容提纲,在整篇教案中找不到几个字能体现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

2.课堂教学效率低。表现在:①教学观念落后,有的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上课“满堂灌”;有的教师当主角,学生当配角,上课“满堂问”;②准备不充分,不带教案或教学用具进课堂,上课“讲到哪里算那里”或照本宣科,弄得学生无精打采。③“教与学”严重脱节,有的教师只管“教”,不管学生有没有学,怎么学,学得如何。

3.作业布置及批改存在误区。部分教师作业布置不及时,数量明显偏少,批改不及时不认真,为应付学校检查而突击布置批改作业的现象频出;有的老师随性布置很多作业,但是批改很少甚至根本没有批改;有的教师只注重纸质作业,而淡化对学生课后复习的检查。如有的英语教师甚至很少去管自己的学生背诵了几个单词,几篇课文。

二、工作对策

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笔者认为可以从加大教研管理力度开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教研常规管理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深化管理体系,努力培养教师良好的教学习惯和创新精神,加强教研精细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一)建立健全教学教研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过程监控的组织、制度、计划,加强对教研过程的监控和指导。教研室认真落实教学工作评估和过程监控措施,教务处继续强化巩固率、及格率、平均分、优秀率等量化考核指标,还要把过程性评价纳入到学校的整体评价中去,并逐步加大其权重,建立教研管理网络,建立健全教研管理制度。建立了教学常规管理线: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和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备课组成员。逐级进行业务指导,层层负责,分工明确。

(二)加大教研常规管理力度

1.严格考勤制度。实行校级领导、行政人员、教学人员、后勤人员全员签到制度,保证了教研和教学时间。

2.教案、作业检查常态化。学校成立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教研室主任、教务主任、学科教研组长组成的教学常规检查领导小组,采取每月一次常规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对教案检查,着重从编写次数、质量(教学目标、突破重点、分化难点的措施、新旧知识联系点剖析、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授课思路、作业布置、教后反思)做出评定。对作业检查,着重从布置作业量、批改次数、批改质量、评语质量、反馈等几个方面做出评定,每次检查和抽查突出一、二个重点,及时推广教学亮点,纠正错误,弥补不足。评比结果作为年度量化考核的重要依据。

3.落实备课、开课、听课制度

(1)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①制定备课制度。要求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分为单元章节集体备课和课时集体备课;同年级同学科老师利用专门的教研活动时间集体教研,全员参与;教学副校长、教研室主任、教务主任参与活动;

②制定备课内容。要求做到“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练习;“四统一”:学进度、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练习与作业,同时发挥各自的特长与优势,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与特色。

集体备课要求贯穿新课程理念。教师当导演,学生当主角,变“满堂灌”、“满堂问”为“满堂学”,课堂从“讲堂”变为“学堂”。

(2)落实开课制度

学校要求全校教师,包括行政人员按教研组每学期必须开一次公开课,同组教师必须参与听评课。评课实事求是,不说好话,不流形式,提出好的看法和建议。

(3)落实听课制度

①制定听课数量。统一《听课记录本》,学校领导及教师每学期听课次数不少于20节,写好教学全过程的听课记录;听课记录表须有授课教师和当天行政导护师共同签名;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及教研室主任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实行随堂听课制度,校领导随时检查教师的授课与教学进度、教案是否相符;了解教师是否更新教育观念,是否转变教学行为。

②开放课堂教学。每学期举行两次教学开放周活动,学校积极邀请其它学校老师、部分家长到校参与听、评课。对教学效果差、学生和家长反映强烈的教师,学校要实行跟踪听课指导,帮助改进,限期提高。

(4)落实评课制度

评课时先由执教教师自我评价,找出成功与不足之处,促使执教者的课后反思,改进教学的内在动力;听课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师讲课中的优点,充分肯定。根据自己的见解,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评议的基础上,由评课组织者全面客观地做出总结;注重对评课意见的检查,如果评课敷衍了事,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视为不合格,年度考核中教研教改一栏酌情扣分。

(5)定期召开全校教学质量分析会

在期中考、期末考后,及时要求按年段召开质量分析会,年段长、班主任、科任老师都要认真查找原因,总结得失和教训,并提出下一步教学工作计划和努力方向。

(6)落实科研制度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范文第4篇

对这些现象作深层次的分析后,发现其背后的原因如下:其一,多年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们为了提高升学率,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没有真正重视作文教学,没有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性的启迪和训练,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做应付考试的标准化练习题上。其二,缺少足够的课外阅读。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远离了课外的文学读物。许多家长和老师把课外阅读当成是看闲书,真正支持者少,甚至千方百计地严令禁止。这样,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老师繁琐枯燥的分析,真正能起到文学熏陶的东西接触过少,可以说成了文学的“贫血儿”。第三,生活的单调。农村中学学生本来应该比城镇学生活动的范围要大得多,但为了和兄弟学校竞争,学生每天除了吃饭就是上课、自习,学生的活动范围自然就被缩小了。试想,一个没有生活感知的中学生,怎么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第四,教学观念落后。由于信息交流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老师的作文的观念陈旧,几十年一贯制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制约了作文教学的更新和思考。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出台,预示着语文教学的春天已经到来了,作为农村中学的语文老师,我们应审时度势,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之路。

首先,把扩大阅读量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语文教师应当明确教育学生向课外拓展的重要性,想方设法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在课内,老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读,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读懂课文或课外书,让他们学会学习。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老师再因势利导,适当点拨引导,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情感激发;同时,老师要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类图书。在学校图书室藏书有限的情况下,要动员学生主动去买课外书、或网上阅读、或开设班级图书角。在提倡“学会学习”“终生学习”的今天,让学生学会看书无疑是非常值得推广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写作时才不会有“难为无米之炊”的难堪。

其次,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把加大写作量作为提高写作水平的根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魏书生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会乐于去写。我们农村有许多活动,像清明节扫墓、钓龙虾、收割庄稼等,老师可引导学生就地取材。

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动笔、多动脑筋。至于怎么写,那就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老师既要利用每周作文课时间让学生写一些贴近他们实际的作文,更要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写随笔,还可以通过指导写日记,办手抄报、黑板报,向校刊和校外投稿等形式来练习写作,培养其写作兴趣。同时,对学生作文不可求全责备,要多鼓励,以免挫伤其写作积极性。

第三,鼓励学生多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汲取写作的不竭源泉

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尽管现在农村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很少有机会参加劳动,但是周末和寒暑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供自由支配的。每到养蚕季节,可以叫学生去帮父母采桑叶、喂蚕宝宝;一到农忙时节,老师要建议家长们让他们的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农业劳动,体会田间劳动的甘苦。当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致的情感,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开阔了,想象力就丰富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必定会增强,何愁学生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

第四,改革传统的批改方法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范文第5篇

目前,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集中办学,提高办学效益已成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大趋势。因此学校的寄宿制顺应而生。但中小学生的寄宿给学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住校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确保校园一方平安,让孩子们健康成长,使校园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结合我区实际,区教育局于2011年4月――2012年5月组织开展"农村中小学安全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的安全教育教学课题研究, 实验成果显著,很有推广价值。 现就"农村中小学寄宿生安全教育现状与管理策略"这一方面的实验收获谈谈我的体会,与同行们共勉。

一、农村山区中小学住校生的安全现状及成因

1.交通安全隐患

虽然学校对寄宿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管理,但我区寄宿制学校,客观上还存在安全隐患:农村学校住校生大多来自边远的自然屯,交通极为不便,学生每周往返学校,在路上要走几个小时,住校生往返学校成为了学校安全第一大隐患。

2.食品卫生安全隐患。

3.学生自我保护方面存在隐患。

4.校舍简陋带来安全隐患。

5.消防安全隐患。

6.来自校外的非法侵害。

7.学生早恋现象存在隐患。

8.自然灾害存在隐患。

9.发生踩踏事件。

二、农村中小学寄宿生安全教育管理策略

(一)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1.加大安全知识培训力度,提高全体教职工安全教育教学水平。

2.开设安全知识教育课。

3.增强责任意识。

4.增强"防范"意识。俗话说的好:"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学校教职工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责任重如山"。要及时排查学校各种安全隐患。学校要高度树立警戒思想,克服麻痹思想,防范于未然,建立系统高效的安全防范体系,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预案,把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贯穿于学校全部工作的始终。

5.增强家长安全监护意识。家长是子女的直接监护人,家长对子女的安全负有直接责任。因此,要加强对家长的安全教育,提高家长安全意识,促使家长加大对子女的监督力度,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寄宿生安全工作。

6.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学校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自护自救能力。学校应加强学生自救自护能力的培养,特别要强化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住校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二)建全安全防范机制,确保安全措施得力

1.建立安全责任机制是落实住校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要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各方要明确责任内容,树立责任意识,真正履行安全职责,形成良好的安全责任机制,在这种责任机制下促使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2.建立安全管理监督机制是落实住校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建立校领导督查制度,学校领导检查教学常规时坚持做到必查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建立值日督查制度。值日教师坚持每日检查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学生到校情况、食堂卫生、寝室卫生安全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

3.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是住校生安全防范工作的有力措施。建立住校生安全日查日报制度;设立住校生安全信息员,通过信息员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凡重大突发事件、重大险情、疫情、重要案件等,都必须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上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

(三)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制度落实

1.加强交通安全管理。落实家长监护职责和接送子女制度;严格规范乘车,家长雇用的个体私营运车,必须报请有关车管部门检查核准;努力实行校园"封闭式"管理,加强校园进出管理,监控学生外出。

2.加强饮食安全管理。加强对食堂卫生管理督查工作,切实按饮食卫生标准操作;组织对食堂工友及采购人员健康体格检查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饮食管理水平;严把定点采购关;确保餐具管理符合卫生标准;严格按餐具存放要求,生熟分开、荤蔬分开,隔地放置,腐烂变质食品要及时处理;排查学校周围小卖部,严禁"三无食品"和劣质食品进入校园;及时打扫校园环境卫生,清理污水沟、墙角,不留卫生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