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项目运行管理

工程项目运行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项目运行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项目运行管理

工程项目运行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分析;探讨;

1、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涉及生产人员人身安全的目标管理,应给予高度重视。确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企业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类人员在施工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职责,是最基本的一项安全管理制度。近年,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生产实践表明:这是搞好安全生产有力的组织保证体系。通过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安全生产“事事有其主,人人有其责”。每个施工项目应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和特点,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并配备规定数量的专职和兼职安全管理员,做到按专业、岗位、区域等包干负责。同时随着项目的推进开展文明施工竞赛活动,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考评、有奖惩。

2、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

制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措施: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不仅是专业成本人员的责任,也是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的责任。要按照自己的业务分工负责,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开展工作。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就是要求项目经理对施工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化全面负责,特别要把成本的控制放在首位。建立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责任,不同于工作责任,工作责任完成不等于成本责任完成。如:单方面强调质量,忽视了成本;单方面做到供货及时,但忽视昂贵的价格等。因此在完成工作责任的同时,还应考虑成本责任的实施,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责任,使每个管理者都有成本管理意识,做到精打细算。对施工队实行分包成本控制:项目部与施工队之间建立特定劳务合同关系,项目部有权对施工队的进度、质量、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同时按合同支付劳务费用,并确工资发放到工人手上。而施工队成本的控制,则由施工队自身管理,项目部不应该过多干预。项目管理培训

3、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

由于施工管理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各部门和单位需要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与传递频度也在增加,相应地对信息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施工管理中,目前采取的还是传统的信息管理方法。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是基于纸介质进行的。结果,在整个过程中,信息都在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流动。这往往影响到获取工程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将各种信息化技术引入项目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市场上有着各种各样关于进度、合同、材料、预结算、工程资料等的项目管理软件。通过这些软件将项目部的各个职能部门变成一个端口,利用网络将各端口相互连接并汇总到一个终端(项目经理)。即有信息的互通又有集中的管理使项目运行的每一环节符合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

4、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是指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各建设阶段的工作顺序和持续时间进行规划、实施、检查、协调及信息反馈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以周密、合理的进度计划为指导,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跟踪检查、分析、调整与控制。进度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项目动用时间目标的实现。为了工程项目有计划地进行施工,需要制定进度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施工。计划是组织或个人为达到即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将要进行活动所做的事先安排。也就是说,控制是在项目进展的全过程中,定进度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施工。计划是组织或个人为达到即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将要进行活动所做的事先安排。也就是说,控制是在项目进展的全过程中,进行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比较,发现偏离,就及时采取措施纠正。投资控制是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的前提,而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是矛盾的统一体。在生产过程中,应对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对比,找到二者的效比最大值,使二者均处于最优状态。

5、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质量的控制室“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工作循环模式。它是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在方法上的重大变革。它将过去事后检验把关为主的质量管理转变为预防为主和改进为主的质量管理;把过去分散管理方式转变为系统、全面综合治理的方式;把过去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的科学管理方法,运转包括以下步骤:

(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工期、质量、投资、索赔等)。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尽可能用数据加以说明。所用工具可用排列图、控制图等。

(2)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各个因素进行分析。所用工具常用因果图。可从人、机具、材料、方法、环境等五方面入手进行

(3)找出影响目标控制的主要因素。这可用排列图、相关图等工具。

(4)针对主要因素,制定活动计划和措施。在施工技术方案中要体现订什么计划、达到的目标(必要性)、在哪里实施这一措施或计划、由哪个单位、谁来施工、何时开始、何时完成以及如何实施等具体内容。

6、工程项目的投资(成本)控制

在施工阶段,应充分运用企业自身优势尽量提高经济效益,以取得最大利润。施工阶段资金需求投入量、资金筹措、资金分配等方面应有计划、有措施地协调运作,努力达到合理稳妥地控制投资。在流动资金形态转变中分离出利润,给工程带来生产能力,通过工程运行获取收益。

7、工程项目的组织与协调

组织协调是指在一个工作系统内,通过信息交换、会议沟通、函件往来、感情联络和研究讨论等方式,消除系统内机构运行产生的矛盾、问题和障碍,确保系统内各个组织机构能够正常运行的手段。利用会议进行协调。除例会之外,专题会议也是协调的方法之一。会议协调应注意下列事项:

(1)各单位的与会人员职务应适当。要求与会人员既要了解现场实际,又能够现场决策。职务太高不了解现场情况,职务太低不能决策,因此,职务要适中。

(2)与会人员应做好会议的准备工作。施工单位在会前应向监理单位的总监理工程师提交一份书面的报告,除了列明前一阶段的进度和下一阶段的计划外,要特别列明下一阶段需要协调的事项等内容。项目管理培训

(3)监理单位不宜唱独角戏,相反应由施工单位进行全面简要汇报。让每一家能一口气谈完所有问题,中途不要被打断。而后,监理单位、业主和各承包商就需要协调的事项逐项进行讨论,形成决议。总监理工程师应控制好讨论进程,讨论应简明,议不及事的题外话和高谈阔论应予以干预。

(4)要将所有的决议写成会议纪要,供执行和检查。项目管理论坛

(5)提高决议的执行力度,及时纠正不执行会议决议的行为和单位,并提出批评。

工程项目运行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结合

1.引言

随着国内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导致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从我国目前社会的发展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对建设重视,对管理轻视的思想。如果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性进行考虑,早日实现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对运行管理引起足够重视,使运行管理和建设管理和谐统一,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的重要意义

对水利工程的整个施工、规划过程,以及对工程后期的相关管理和服务,就是运行管理。在运行管理的过程中,对水利工程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与管理,从而达到在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提高其工作效率,进而达到满足水资源满足社会需求的目的,是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本质。由于运行管理与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和运行管理对水利工程的标准有着更严格的要求,使运行管理在每一项水利工程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和作用。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合理分配下,水资源能充分发挥最大作用,在人们基本生活用水和工业需求用水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为经济和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是运行管理在水利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意义。此外,对水利工程的运转状态进行监督也是运行管理的工作范围之一,有利于水利工程项目在最大程度上稳定持久的运转,有利于水利工程建设为社会用水做出更大的贡献。

3.运行管理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项目同其它项目一样,在其工作实施的过程中离不开运行管理这一环节。水利工程的功能性越强,发挥的作用越大,就越离不开运行管理体系,运行管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同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现在的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及负责人都认为水利工程建设主要就是做好建设管理,完全忽视了运行管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此外,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以不能获得经济效益的非营利性水利工程居多,导致对建设管理重视,对运行管理轻视的现象越发严重,甚至有很多水利工程在建设的初期阶段,就忽略了管理环节,严重导致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没有强劲有力的执行力,体制严重落后的现象。同时,有些水利工程出现老化失修的状况,却没有维护资金不能对水利工程及时维修,此种现象给水利工程建设的周边地区带来安全威胁,不利于人民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4.现阶段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存在的弊端

4.1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运行管理缺少交叉点

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很多水利工程项目会采取建设性的管理措施,对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方面进行严格的检查与监督,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然而在水利工程完成竣工以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为节省成本,就立即将原本的建设管理转变为运用管理模式,即对水利工程的运行状态进行建设管理,而非运行管理。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无法通过建设管理得以延续,忽略了其该注意的问题,为水利建设工程的维修增加难度,进而使维修成本加大。此外,由于建设管理性的“运行管理”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相关资料掌握不足,导致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项目情况缺少了解,从而对运行管理的效果产生影响。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方面与后续管理方面不及时的沟通交流,使双方没有就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资料及实际情况、各自经验进行有效传达,是出现建设管理变为运行管理情况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运行管理和建设管理之间没有交叉点,无形之中加大了水利工程的安全隐患。

4.2工程规划缺少运行和建设的结合点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涉及到工程项目可行性的设计规划、研究规划、以及建筑施工规划等,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整个工作规划十分重要。这些规划,对于水利工程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对水利工程在使用后的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方面有着决定性因素。但是,目前的很多水利工程建设在规划过程中,对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两种管理方式的有效结合产生的作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这两种运营方式仍处于单独运行中,这种运行方式使研究规划方案缺少时效性,也使其可行性标准大大降低。在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期进行规划时,没有对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相结合的规划,会带来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运营效果与设计方案不服,和质量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得不到保障等问题。

5.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和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措施

5.1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的背景相结合

一般来说,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一般由不同的水利工程单位分别管理,是造成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运营管理和建设管理脱离的主要原因。由于没有将运营管理和建设管理有机结合,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水量调度和发电量情况与预期目标相差太大等,导致水利工程运行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因此对水利工程的改造迫在眉睫。要想对水利接管后的问题进行解决,就要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有机结合,有关部门可采取全程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中的工程设计、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建设过程等重要过程,并对其监督,真正做到建设与管理的有机结合。

5.2水利工程可研阶段的建设与管理相结合

水利工程项目实施的第一步是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确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服务于项目决策时建设项目有、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目标。从法律法规、经济、技术、政策及管理等方面的工程计算和分析,是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从而根据以上方面,对水利工程建设制定适宜的建设方案。还需要在可行性方案研究论证结束后,对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性进行评测和预估。水利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非常重要,要在水利工程建设结束后,对水利工程的过程安全性、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客观论述,这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可行性研究的终点站内容。

5.3水利工程设计阶段的建设和管理有机结合

水利工程实际方案的优劣、对错,对工程的投资成本和工程结束后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一般情况下,水利工程的终极使用者是运行单位,这就对运行单位对水利工程的设计工作进行充分参与有了明确的规定。此外,运行单位对水利工程设计工作的参与不仅有利于其对水利工程设计意图和思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还有利于在水利工程设计方案中,融入后期管理运行的相关先进管理和维护理念,有利于保障后期运行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从而保障了水利工程项目的安全性。

6.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及人们对于以水资源为主的资源需求量大幅增加,这使相关水利建设部门及国家,对水资源问题越发重视,从而在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稳定、安全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就我国目前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多水利建设工程的运行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以运行管理与建设管理没有得到有机结合最为严重,因此,在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中,改变对建设管理重视,对运行管理轻视的观点应放在首位。本文从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的重要意义、运行管理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现阶段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存在的弊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和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措施四方面进行分析,希望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有机结合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刘莹莹.试论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J].门窗,2015,02:184.

[2]裴国祥.关于水利工程运行与建设管理的有机结合[J].科技资讯,2015,08:116.

[3]徐军伟.水利工程运行与建设管理的有机结合[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6:92.

[4]曹莉,张会恩.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结合浅议[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06:55.

[5]朱晓婷.关于水利工程运行与建设管理的有机结合[J].化工管理,2015,29:48.

[6]周杨.如何在水利工程中实现建设管理与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J].科技展望,2016,18:178.

[7]贾国刚.水利工程运行与建设管理有机结合[J].民营科技,2011,09:226.

工程项目运行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组织实施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建设工程项目内容日益丰富、功能日趋复杂,技术要求日渐提高,社会集约化生产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发包方对项目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下,发包方与勘察方、设计方、施工方、供应方等各参与方的关系通常为纵向的指令关系,设计方与施工方等彼此孤立、互不往来;项目的目标、计划、控制都以各参与方项目管理为主要对象,造成管理活动在不同阶段上的非连续性、各参与方项目管理的相互独立性和项目的内在联系被割裂。国内有学者将项目的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的管理进行集成和统一,提出了建设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将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归结为项目从生到死,为解决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下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管理理念。但从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的角度看,该理念在一般工程项目(不包括BOT项目等特殊项目)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存在巨大的困难,体现出操作性和实践性不强的特点。

细究其原因所在,是将项目的自然生命周期与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混为一谈。但笔者认为,虽然项目是项目管理的载体,但并不是说两者具有共同的生命周期,只有将项目自始至终“按照项目进行管理”时两者才具有相同的生命周期。众所周知,项目生命周期理论是一种开展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所以,探求适合中国建筑业发展现状的建设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理论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项目生命周期的两个代表性观点

观点一:项目是分阶段完成的一项独特性的任务,一个组织在完成一个项目时会将项目划分成一系列的项目阶段,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项目,更好地将组织的日常运作与项目管理结合在一起。项目的各个阶段放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项目的生命周期[1]。

观点二:项目经理或组织把项目划分成便于有效管理控制的若干个阶段,并与实施该项目组织的日常运作联系起来,这些项目阶段合在一起称为项目生命期。分为:概念阶段、规划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阶段[2]。

通过分析以上两种观点可以看出:项目的生命周期由项目的不同阶段组合而成,而对不同阶段的划分,要从更好的管理和控制项目的角度出发。在这种定义下,项目的生命周期是基于管理现实的视角而言的,实质上表达的就是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目前没有确定项目生命期的惟一最好办法[1]。本文认为,项目的生命周期应由“按项目进行管理的时间”来确定,而不能认为项目的自然生命周期就是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并不是简单的从生到死。

3 基于管理现实视角下的建设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界定

目前的建设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建设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包括项目的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其中决策阶段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实施阶段包括设计工作、建设准备、建设工程及使用前竣工验收等[3],如图1所示。

图1目前的建设工程项目生命周期

认为建设工程项目的自然生命周期就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但本文认为,基于管理现实视角下的建设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应是“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项目进行管理的时间阶段”,与项目的自然生命周期不是同一个概念。

结合图1来看,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按照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是目前普遍应用的管理方式,已在实践中都得到认可。所以,基于管理现实视角下的建设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界定,只要分析“按项目进行管理”的起点和终点即可。

3.1 建设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起点

传统项目管理观点认为:项目管理的起点从确认项目经理、组建项目团队进行管理开始。如果从这一观点出发,根据我国的基本建设程序,只有可性行研究经过批准,项目才正式立项,只有正式立项后项目管理才能开始,即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从项目被批准立项开始。但本文认为,应该从项目的构思开始按项目进行管理,即项目管理的起点应从项目的构思开始,包括决策阶段。原因在于:

在前期决策阶段,上层管理者仅仅处于战略发展的需要来构思项目,一般不懂项目的具体策划和控制,本身也不是技术经济专家或财务专家,却要对项目做出决策,这对任何项目而言是普遍存在的一个基本矛盾。而项目的前期策划对项目的整个生命期,对项目的实施和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项目的整体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为提高决策水平,必须有项目管理专家的支持。因此,在项目前期就应从组织、工作责任和工作流程建立战略层和项目层之间的关系,使整个前期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使项目管理专家介入决策过程,起到应有的作用,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国际项目管理的实践来看,有咨询工程师甚至承包商在项目构思阶段就介入项目,不仅能够防止决策失误,而且能够保证项目管理的连续性,进而保证项目的成功,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益。再者,从项目具体实施的角度看,项目决策阶段的特点符合项目的基本特征,本身就是一个项目,通过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可以提高决策的质量,为后续的成功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3.2建设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终点

目前有些学者认为,项目的生命周期应该包括项目的使用阶段,持续到项目被拆除的时刻。但笔者认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终点在试运行期结束(或保修期结束)。

1.从买卖双方进行抽象分析

对于建设工程项目,无论是从其前期策划、立项还是实施运行,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按其立项原则,不同性质的利益主体应有所区别,与其相应的项目运营环节就应有所分离,如果把其生命周期归结为从生到死,那势必失去其实质性意义,只能是虚化的、理想的寿命周期,无法从管理的角度去实施,也就是说,在市场运作机制下,至少买方和卖方的环节应区别,不可能强调既是生产者,又是使用者,还是资源回收再利用者,这样的全过程就失去了研究意义,更不可能实现管理职能、利益、责任、目标等的一体化。

2.从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实施主体、考核评价等角度具体分析

(1)从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来看,项目阶段的结束通常以对完成的工作与可交付成果的审查为标志,目的是确定是否验收,是否仍然需要增加工作,或者是否考虑结束这一阶段[5];从我国现行的基本建设程序看,后评价阶段是竣工验收后的唯一阶段,项目的生命周期也不包括项目的使用阶段。

(2)从实施主体的角度看,由于项目的实施组织是一次性的,试运行期结束后,在项目验收后,项目部就解散将不复存在,让一个不存在的组织去负责项目的运行显然是不现实的。即使由项目的承包方来负责项目的运行,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现实性。由于项目的运营阶段往往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其本身的生命周期,并不一定能保持长期的生命力。即使是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也经常会由于与业主的摩擦经常被更换,更何况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可能面面俱到涉及所有业务,这与市场经济的专业分工也不相吻合。而从项目构思到项目试运行结束,该阶段在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中仅占很小部分,责任主体便于确定。

(3)从考核评价的角度看,通过试运行期的运行,发包方就可以对项目的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效果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4 结论

本文从项目管理和控制的角度,在分析传统项目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从管理现实视角将项目的自然生命周期与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两个概念进行区分,提出了基于管理现实视角下的建设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将传统项目生命周期向前延伸至项目的构思,向后拓展至项目的试运行阶段,包括项目的前期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和竣工验收及试运行阶段。该理论适应项目建设客观规律与内在联系,适应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与国际先进项目管理模式接轨,促进管理组织科学化、管理队伍专业化、提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工程项目运行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造价预算;项目成本;竞争;预算控制

1 引言

项目预算是建筑项目运行总成本控制的主要根据和保障。工程预算作为建筑企业核心的经济计算凭证,是由建筑企业的财务部依靠建筑企业的前期成本数量,全面编写出的项目工程计划。而前期成本的确定是建筑企业通过对项目实施手段的优化和生产因素的有利分配,并根据建筑企业自身的运行成本及已完成的建筑项目的成本统计。对技术人员、项目用料、电气系统这三大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适应的节约方案之后所拟定出的。

2 房屋造价超预算的影响因素

2.1 对工程造价预算干扰因素的了解不完全

在建筑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一些不被重视的干扰因素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具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这些因素被项目预算工作人员所忽略,未对其彻底的研究与分析。所以,计算出来的造价预算不具备真实性和可靠性。建筑工程项目整体的运行环境和市场经济竞争会对造价预算造成一定得影响。通常来说,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运行周期过大,项目涉及内容比较开阔,即使对运行环境和市场经济竞争留有一定空间,但如果二者波动幅度较大,便会出现工程造价超出预算的现象。

2.2 项目用材结算存在问题

项目用材结算影响了造价。在结算过程中,由于建筑用材和仪器设施的类型数量偏多,造成价格统计困难,往往在初始金额中只计算出其中一部分的价钱,导致用材价格统计不受控制。在造价预算过程中,预算工作人员并不能充分了解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使得在结算中出现增加项目运行量造价的现象。

2.3 建筑企业项目运行管理不严格

对于一项建筑工程来讲,其具备运行周期长、项目应用内容广、施工繁杂等特点,项目施工单位如果对这个项目的运行管理不严格,就会导致无法及时有效地控制项目运行过程,不能合理的分配建筑有材,甚至会造成资金和能源的损失。

2.4 忽略项目运行中工程造价

某些建筑企业把项目造价预算看成看单独的一个环节,只预算项目的初始成本和项目完结结算,忽略了项目运行中造价的改变,没有对超预算影响因素进行正确的监控。

3 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手段

根据工程运行阶段的分类和项目设计内容的实际状况,预先把项目运行成本中的科技成本费用进行统计和预算就是建筑项目的初始预算。在进行建筑企业项目预算的流程要依靠下面三个方面进行。

3.1 项目运行前将相关资料统计完毕,完善运行前工作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要想预测正确,就要以现实为出发点,这需要统计大量的相关材料和数据。其中包括项目实施地点的地理环境、水源状况、电力系统运行情况、项目运行过程应用的仪器设备和建筑用材的价格。同时也要掌握已完成的、相似的项目的资料内容,这为项目初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在进行建筑项目预算之前,项目预算人员要进行场地观察,熟悉建筑项目运行场地,并充分了解项目运行方式和项目运行过程中所用到的材料、仪器设施、实施手段等,并熟识项目类型和技术规格。

3.2 熟练掌握项目运行图纸

项目运行图纸是建筑企业进行工程造价预算的重要依靠,对运行图纸的熟识是保障工程造价预算可靠性的前提。因此,建筑企业进行工程造价预算之前,应要求预算人员熟识并了解运行图纸,能够读懂运行图纸设计理念和所表示出的实际应用含义。

3.3 建筑项目运行量的精确统计

在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时,建筑项目运行量的精确统计最为困难,工程造价预算在此过程中干扰因素也很多。运行量的统计要严格的依靠运行量统计方法进行,同时要仔细参照其它项目的运行,做好十足的把握,保障项目运行的安全和正确。

4 项目运行预算的方法

4.1 以整体项目为基础进行预算

以合同中标段为主的编制,主要考虑四个方面的费用:(1)项目的成本费用,包括工人劳动、项目用材、电气设备导致的直接成本;(2)特殊运行时间及特殊运行环境的增劳费用,其中包含雷雨天气或晚上的加班费等;(3)项目施工单位在人员管理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和技术升级费用;(4)建筑企业因实际收益利润,所要上缴的所得税费用。根据此种预算方式,可以使得项目运行中对各类费用统计更加专业。

4.2 以部分项目为基础进行预算

以部分项目为基础进行预算,就是指将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依据合理的方式分成若干个小项目,并对这些小项目进行工程预算,然后把小项目的预算结果进行统计上报。举例说明:某建筑企业承包一项五十千米的道路改造工程,我们可以将此工程分成五个小的项目进行施工,并且这五个小项目有五个负责人负责运行,由项目总指挥对工人、仪器设施及投入资金进行调动。工程预算人员对这五个小项目依次进行预算并统计,这样既可以保障总指挥部领导和协调才能,也为各项目承办部门提供了管理依靠。

4.3 以项目运行量为根据的预算

以项目运行量为根据的预算是指通过计算建筑工程项目实际实施量,统计成一份全面、完善的预算报告的预算。项目实际运行费用主要包括各种建筑使用材料和器材设施的费用及设备和劳动者保险的费用。这种预算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点好处:(1)方便了解初始合同中材料、仪器设备单体价格;(2)有利于小型工程的运行管理;(3)有利于项目运行的经济统计和管理效果对比;(4)可以为建筑企业成本投入时提供一定的资料、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任佳.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措施分析探讨[J].四川建材,2009(03).

[2]刘泳,郝光普,陈铁军.如何控制建筑造价[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6).

工程项目运行管理范文第5篇

一、建立政府授权企业化运行制度

政府授权的企业化运行制度的建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建立政府授权的投资和经营制度,按照国家投资体制改革趋势分析,今后政府用于产业开发方面的投资将逐步实现间接化和市场化运作,而且原则上必须通过政府授权投资主体来组织和具体实施。在水利投资领域,特别是对于经营性效益相对较差的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由于往往需要政府出具财政性资金予以扶持,故建立政府授权投资主体,防止“政府投资主体虚位”,就显得更为重要一些。同时,鉴于在现有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和管理中普遍存在因“政府投资主体虚位”而产生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建立政府授权投资和经营制度有助于建立和完善投资约束责任机制和对“内部人”的监督机制。而各级政府对经营性水利建设项目(包括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建设项目)的投资,原则上应通过其授权的水利投资主体来组织和实施。各级地方政府授权水利建设的投资主体也可参照这种方式组建。

二、推行投资项目招标制

在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的项目决策过程、建设过程、运行管理过程中引入竞争,全方位推进“项目招标制”。项目招标也称“项目法人招标”,是指政府或其授权机构部门在确定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和政府出资额(补贴、贷款或贴息标准)后,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确定项目的投资者(或项目法人),并由中标的投资者自主进行项目投资决策和组织实施以及今后的管理运行。改革以来,综合性水利工程在建设领域逐步引入了一些市场化、商业化的做法,如在项目建设实施阶段,通过竞争性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关键设备、材料的供应商和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单位,推行工程监理制,以做好项目“资金、质量、进度”三大控制,提高项目投资效益。但在项目的决策阶段和确定项目的责任主体时,市场化改革步伐进展仍十分缓慢,其突出表现行政垄断现象依然比较严重,为各类投资主体提供公平投资机会的“项目招标”方式还较少应用。为此,要进一步在投资的决策阶段、运行管理阶段推行“项目招标制”。

三、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

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是我国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自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始终作为重要方面。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参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提出了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概念。为此,国家有关部门专门制定了《关于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暂行规定》。这个规定实施10年来,己经取得了很大成效,在实践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特别是结合实行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己经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但是,我国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仍在探索过程中。特别是在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如何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怎样建立建设项目管理者更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全理顺投资者、项目建设管理实施者、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者、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机构之间的关系等等,都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有一些还涉及重大的理论问题。目前,较大型的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基本上由政府为主来兴办,建设资金主要靠政府筹集,项目的真正业主是政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政府也必须在宏观上加强控制,有时还需要直接干预。甚至项目建成以后,其运行管理模式和机制也要政府来调控。这种干预和调控,其中重要的方面就是对项目建设管理体制与运行管理体制的设计。从制度上规定投资者、建设管理者、运行管理者、监督者等各方面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特别是要明确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主体的地位和责任。

四、完善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分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