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思想道德教育

农村思想道德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思想道德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思想道德教育

农村思想道德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1-0028-01

目前,很多农村初中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导致他们平时在思想上缺乏家庭方面的指导,心理上缺乏及时疏导,自身行为也没有受到有效监管。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导致有的农村初中生产生较为严重的思想道德问题,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一、影响农村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主要因素

(1)学校方面因素。有的农村学校受过去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味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而忽略思想道德教育,注重书本知识的灌输而忽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导致部分初中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习惯。有的初中生缺少感恩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集体观念不强,缺乏奉献精神,盲目追星,缺乏对父母长辈的尊重。

(2)家庭教育因素。一方面,父母对孩子的文化成绩过于重视,往往提出很高的要求,而忽略对孩子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让很多初中生逐渐失去提升思想品德素质的最佳r期。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没有选择正确科学的方法,父母与子女之间缺少有效沟通,常常在教育过程中采用错误的方式,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合理的教育方法用在初中生身上,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到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3)学生自身因素。初中生生活经验不丰富,缺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容易出现情绪化冲动,对于很多问题往往没有经过充分思考便进行尝试,对社会上的很多问题有时看得过于片面和简单。如果不进行合理引导,初中生的这些身心特征非常容易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迷失自己,犯下很多不必要的错误。

二、做好农村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对策

(1)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第一,应当充分挖掘农村初中生生活中现有的德育资源。这些德育资源往往来源于初中生的生活实践,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较为贴近,具备较强的针对性与启发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育的实效性与说服力,能让农村初中生乐于接受。因此,教师应当善于从初中生的实践生活中精心收集与整理德育材料,尽可能利用学生身边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第二,应当尽可能发挥学生组织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学生组织成员往往是学校中的模范,其自身要注重强化道德修养,在同学们中间做好榜样,发挥模范作用与引导作用。同时,学生组织还应积极组织各种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2)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第一,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师不但要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对教材内容予以筛选与加工,同时还应进一步开发和挖掘各类学习资源,不断丰富教育内容。要把教育内容从教材逐渐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一步优化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创新性地利用课程资源。第二,各科教师必须做好德育渗透工作,开发各个学科的德育功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学科教师要充分挖掘本课程中蕴含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确立与农村初中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符合的目标,在各学科知识的讲授中逐渐融入道德教育。比如,语文课中,可以让学生学习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历史课中,可以讲述一些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第三,努力把校内道德教育资源和校外道德教育资源有机整合。这是一种教育力量的大融合,借助这种整合,最终实现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生活化与社会化,进一步扩展道德教育的时间与空间,提升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3)改进和优化教育方法。农村中学应当根据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实际状况以及具体环境现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调整与优化道德教育方法,确保思想道德教育能够实现预期目标。例如,利用生活指导法对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个人发展等各方面予以引导和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初中阶段的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如果采取过去那种说教式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教育效果常常适得其反。因此,必须探寻一种与初中生身心发展实际相符合的道德教育方法。比如,利用游戏角色扮演法,给学生提供一种和实际生活贴近的环境氛围,要求学生轮流扮演游戏中的角色来换位思考,感受生活中不同角色的情感,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学会换位思考。

三、结束语

总之,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即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关键期。唯有真正意识到农村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深入了解影响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引起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积极关注,才能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做好这项工作,确保农村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俊,陈吉忠.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育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02).

农村思想道德教育范文第2篇

一、加强领导,把学校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在开学初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开展各项德育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职责要分明,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少队部、班主任工作计划都要有具体的德育工作内容和要求,层层管理,为学生撤下“天罗地网”,并针对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实施,把德育工作层层落实好、开展好。

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领导机构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教职工研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分析学校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制定长期和近期工作目标)使全校教职工每人都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真正实施者,从思想上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想方设法地去做好这项工作。同时,认真抓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通过各种契机各途径加强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做好此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抓常规,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要求各班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让学生用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开展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讲座,使学生在学校能够做到知法守法;各班班主任利用每周的班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各班中队辅导员利用每周开展的少先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各科任课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少队部每天对全校学生的纪律、仪表以及校园卫生等方面进行检查,发挥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作用;学校利用每周的升国旗仪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国旗下每周由教师和学生轮流进行演讲,演讲的内容要求思想健康,富有教育意义,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氛围中受到教育。

四、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

由于近年来外出务工农民较多,造成了学校的学生当中留守儿童比较多,这就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尽管困难较多,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更要充分发挥学校、班集体的作用,充分调动这类学生兴趣,不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信心。工作中多一份执着,多一份关爱,多一份耐心。 建立建全留守儿童的档案,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开通儿童亲情电话,开展教师承包制度,跟踪管理等方式,让这些花朵在老师和亲人的关爱中尽情地绽放。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

开展学雷锋活动,如组织学生帮助孤寡老人,上门为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服务,帮助小同学等活动,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养成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的高尚品质;每逢重要节日,组织学生办板报,让学生深入了解祖国历史,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举行“爱祖国、爱家乡”、诵读经典诗文、文艺晚会等让学生从活动中受到教育。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智力、特长等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使个人特长得到了发挥,增长了见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用班级文化、学校文化感染学生,陶冶情操作。

六、加强对校园安全卫生的管理

学校门口和校园内布置固定的安全警示标语,学校要求在每一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时时强调安全,事事注意安全。每天放学学校都要求集队,由学校的值日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强调做好相应的安全工作并路队离校。每周星期五放学集队,由学校值周领导强调双休日要做好的安全工作。校园卫生学校制定了每早一小扫放晚学一大扫的卫生制度。要求校园卫生逢脏必扫,开展师生“弯腰行动”。为师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卫生习惯。

七、注重家校联系,把学校、家庭教育融为一体

农村思想道德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对策

2016年2月1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大关爱保护力度,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健康、受教育等权益得到有效保障。”[1]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长期以来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不能时刻陪在孩子的身边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必要的照顾,给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等各方面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大,已然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独特的现象,也影响全面小康地顺利推进。很长一段时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和发展,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本文从问题出发,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措施,以更好地解决这一社会难题。

一、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主要来自农村,年龄大约在16岁以下,父母的一方或双方外出到其他地区打工而他们自己被留守在户籍所在地,由此形成的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并需要他人照顾或自己照顾自己的并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使得他们心理和情感需要都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满足,缺乏必要的思想引导,思想道德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逆反心理强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都处在小学和初中学龄阶段,正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2]由于父母经年累月在外打拼,一方面,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和困惑无法得到及时的关爱和帮助,促使他们只能依赖自我,常常把自己关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容易出现消极情绪。调查显示“大部分留守儿童存在性格孤僻、忧郁、自卑等心理问题,67.5%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打工给自己的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25.5%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中表现为不合群、喜欢独处。”[3]另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的逆反心理极强,常常表现为情绪波动较大,遇事不顺便会产生强烈的反抗情绪。“留守儿童正处于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却难以得到父母的关爱,大多数留守儿童性格脆弱、任性、缺乏爱心和同情心,逆反心理特别严重,走向自以为是或自卑的两个极端。” [4]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不遵守行为规范,我行我素。在极强的逆反心理影响下,“容易让农村留守儿童对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家庭经济状况极为不满。”[5]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性格。

(二)农村留守儿童传统美德缺失,价值观念扭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最不可缺乏的就是父母的爱和教育。由于现实,父母长期在外打工,造成与子女相处时间少,教育机会少。对子女的陪伴缺失也致使一部分家长选择用物质来弥补,缓解自身的内疚之情,以儿童心意为主提供大量的零花钱并鼓励子女随心所欲,自由购物。而这一畸形的物质享受容易让农村留守儿童形成好逸恶劳、贪图享乐、浪费、追求奢侈的坏习惯,“思想更趋于功利化、世俗化甚至庸俗化和扭曲,共同理想和主流价值缺乏认同”,[6]进而极易使他们形成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造成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扭曲。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读书无用”和金钱至上的想法就成为了他们共同的“理想”。加之我国计划生育这一政策的实施,很多农村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溺爱让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对于什么是传统美德完全没有概念,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尊老爱幼,何以勤俭自强;再加上成长过程中缺乏有效引导和榜样示范,缺失家庭美德教育。

(三)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差,法制观念薄弱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多容易受同辈群体的影响。一方面,他们独立自主,互帮互助,另一方面,彼此影响,义气江湖。他们自控能力比较差,常常呼朋唤友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去游戏厅、网吧,甚至赌博、吸烟、酗酒等,这样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厌学情绪越来越重,进而无视校纪校规,经常迟到早退、旷课、不完成作业、上课不认真。受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的影响和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的引导,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我行我素,完全不听从老师和家长的管教。在他们当中,“拉帮结派”思想盛行,甚至还养成了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的恶习,经常欺负同学等,更为严重者无视法律,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有调查表明:“各地公安系统对未成年人盗窃、抢劫类犯罪统计,有些县城中甚至有60%以上的案件是留守儿童作案。”[7]

二、新形势下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8]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心理关照不够,教育引导不足,环境氛围侵染所致。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创造一个有力地环境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发展

(一)加强家庭教育,侧重心理关照

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父母缺席成长,缺少陪伴,便理想以物质满足的方式弥补子女,因而,他们往往侧重学业教育,忽视养成教育,侧重经济满足,忽视心理关照。殊不知丰富的物质生活远远无法替代情感上的呵护和心灵上的满足。解决这一问题则需家长经常保持与农村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时刻与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情感上的交流,通过QQ或微信等新媒体,增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加强思想道德引导。当然还要随时保持与孩子的班主任、委托监护人的联系,全面了解孩子近期的学习状况和日常表现,及时反馈孩子的近况,关注学生身心发展,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合理进行心理疏导。最后,要走向儿童,贴近所想,以平等的姿态与子女交流问题,站在子女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意见和想法,以良好的方式促成道德教育。对于交流的内容,不拘泥于学习成绩的单一了解,还应对儿童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进行及时的掌握,以成长问题为导向,灌注正确价值观,引导子女,鼓励子女,建立起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良性关系,使留守儿童在留守之中得到正常的心理关怀和情感满足,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安慰,不产生被父母遗忘抛弃的自卑心理,降低心理叛逆。

(二)改进学校教育,增强道德引导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获得知识,习得良好品德的主渠道。甚至农村学校的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担负着补充家庭教育,解释家庭教育的重任。因而对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要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德育实效。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接受教育的最佳途径,学校教育要在课堂教育中得到巩固和突破。首先、完善德育内容,宣传倡导正确价值观,引导学生合理看待父母的金钱满足和爱的表达。其次,加强法制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通过正面传授法律知识,讲解法律常识使学生对世界有个基本的是非观和善恶观。通过学校教育的及时补充,把以家庭教育为主的美德教育填补起来,完善留守儿童的道德人格。再则,开辟“第二课堂”建立“周末之家”,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显隐相交。正常行课时间,除了课堂教学的显性教育外,学校还要加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开辟学生的“第二课堂”,寓思想道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中,用潜移默化的隐形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周末,关照无处可去,在外游荡的部分学生,通过集中生活让他们远离社会不良气息的影响,远离网吧、游戏和打架斗殴。以关键少数的思想道德教育危机的化解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转化确立。以周末之家的温馨氛围影响学生心灵,消减孤独、叛逆的心理,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

(三)调动社会力量,优化培育环境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社会环境是人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在增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形成合力,优化思想道德教育的外部环境。第一、积极推进和相关部委关于开展“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积极开展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真正的给农村地区带去新鲜的血液,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二,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妇联的作用。通过少先队和共青团这两大组织,随时掌控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状况,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团日活动,寓思想道德教育于活动之中。妇联还可发挥妇女的特殊作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争当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第三,净化社会环境,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清除精神污染源,清除学校周边的黑网吧、黑游戏厅,还农村留守儿童一个洁净的校园生活环境。第四、充分发挥社工和公益组织的作用。社工组织进社区、志愿者下基层开展的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活动,都能使农村留守儿童切实的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帮助。最后要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积极作用,利用视频网络,传播有利于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信息,增强形象感染。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6-02-1501.

[2] 全国妇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R].2008.

[3] 陈 洪. 学生流失现象留给人们的思考[ M ].贵阳: 贵州教育出版社, 2005: 11 - 13.

[4] 徐宏升. 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5):74-77.

[5] 刘 盛.《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J].文教资料,2009(17).

[6] 鲁 洁.教育社会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7]孙志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的思考[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农村思想道德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意义;方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54-03

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公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任务,其中包括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职业学校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中理应得到充分重视。

一、职业学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职业学校和普通大中专学校一样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国民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力量,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自己的使命,充分利用自身条件,积极推动社会思想道德和文化进步。其次,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职校学生的各项素质中,思想道德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学生思想性格不健全,思想道德存在缺陷,即使掌握再好的职业技能,也不会很好地成长和成才,更不能很好地服务社会。职业学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素质,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对培养他们成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实现自身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最后,是职业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办学质量关系到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而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职校学生德、智、体、技能四大培养要素中,思想道德的培养是核心要素,关系到他们良好思想品格和学习能力、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二、当前职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职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2)指出:“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伟大任务的需要。”随着职业教育观念的深入和青少年报读职业学校积极性的提高,我国职业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但伴随而来也暴露出了其中存在的许多不足,其中思想道德教育薄弱的问题尤为突出。

1.职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堪忧。职校学生多来自农村和城镇初中毕业生,他们正处在15~18岁年龄段,生理变化和心理不成熟的特征非常明显,由于受市场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教育上的失误,使相当部分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下滑,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严重。他们报读职校的背景较为复杂,有的因为成绩差考不上高中,只能屈就来读职校;有的是家长为了孩子有个管教,压着他们来读职校;有的则因家庭困难为减少开支而选择职校;其中大部分读职校是为了学技术,以后好谋生计。生源的不同背景、不同动机导致职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尤具复杂性。近年,常发生职校学生参与打架斗殴、盗窃甚至沾染黄赌毒等事件,就很说明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紧迫性。

2.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多年以来,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主要表现:①思想认识不足。在职业教育系统,有一种论调认为职校主要是技能培训,不必像普通学校为了升学狠抓学科教学和教学管理,认为在学生管理方面应该少管或放开,要多给学生一点自由,让学生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主。不少领导和教师甚至认为只要完成专业教学和技能养成,德育工作有没有都无所谓,对德育课不重视,或只当作摆设。这些观点无疑使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化和边缘化,并最终导致思想道德教育的低效甚至异化。②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必然反映到管理制度上,导致当前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缺乏系统的德育管理体系、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管理效果不显著等问题。职业学校为了精简机构,减员增效,往往将一部分德育岗位取消,机构撤并,专门从事德育工作的人太少,力量薄弱,专业化水平不高。有的德育部门干脆由学校领导挂个名,往往是说的多,管的少,有形式的多,有实效的少。③德育教材内容滞后,教育方法简单粗糙。现职业学校虽然已换上新课改德育教材,在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一使用就是数年不变,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滞后于社会发展,导致德育效果降低。在教学上有的教师无视职校学生特点,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讲理论的多,接触现实的少,不关心学生是否能接受,只求完成教学任务。在教育管理上,缺乏有创意的德育活动,往往以集中说教为主,缺乏针对性和现实性,更谈不上人性化,难以收到好的效果。

三、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创新

1.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抓好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要充分认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中的重要性,切实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领导。德育队伍的建设和教育者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职校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职业学校必须改革机制,引进人才,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发挥任课教师“以德育人”的积极性。并不断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使职业学校真正肩负起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任。

2.根据职校学生特点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与普通学校相比,职校学生有自己的特殊性。第一,职校学生主要来自应届、历届初中毕业生,也有初中、高中辍学生,年龄参差不齐,社会背景较为复杂,大多经历一定的磨炼,在思想道德上表现较为复杂。第二,部分职校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社会经历,思想认识和道德行为已形成一定的趋向性,自主意识和生活管理能力相对较强,但也容易对社会产生逆反心理。第三,职校学生或多或少感到了生活的压力,他们中不少人切实感受到学习技术以后创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学习热情,但往往对学习技术以外的事不关心。第四,一些初中应届毕业生因考不上高中来读职校,往往带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和前途不明的茫然心态。职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一定要了解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心里。

3.改革德育方法,加强教学中德育渗透。职校中心工作是教学和技能培训,学生活动不仅在课堂也在社会,如果在教学和培训中没有贯彻“德育为先”的方针,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一句空话。这要求教师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教学水平,掌握在教学与培训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式方法。一是要注意从教材实际和培训内容出发,在教学中自然地渗透,而不要生硬地为了德育而说教;二是要把握职业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在进行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同时,适时选准德育要求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进行渗透。针对枯燥无味的德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教师和德育工作者应当依靠自身在知识、经历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地挖掘德育内容,将德育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采取生动新颖的教育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教育作用,把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充实到网络中,提高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兴趣。同时,教师和德育工作者要通过建立QQ群、E-mail、手机短信等高科技手段,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加强同学生心灵的沟通,网上网下相结合,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

4.调动多方面积极因素形成教育合力。职校要与社会、家庭等建立联系,调动多方面积极因素参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可通过举办家长培训班或个别指导等方式,帮助家长提高自身修养,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学校应与当地政府、社区加强联系,建设校园周围良好文化环境,请派出所干警、企业家或精神文明先进人物到校举办讲座,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创业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农村思想道德教育范文第5篇

一、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现状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期,这一社会转型包括了社会结构的转变、社会运行机制的转变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三个基本部分。而在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往往表现得最为激烈,甚至会淹没掉社会结构其它方面的变化。所以,这一社会转型毫无疑问地给我们的生活、工作、社交、特别是道德及道德评价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新旧道德价值观念的杂糅,使得我们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呈现多元化,更别说正容易受各方面影响的未成年人了。因此,在新时期,我国农村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虽然大多是好的,热爱祖国、自强自立、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本分善良、肯于吃苦、忠厚诚实是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理想信念扭曲,价值观念错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于是在中国出现了特有的农村留守子女现象。因为没有父母的细心管教,没有家长的正确指引,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呈现出漫无目的的姿态,对社会和生活缺乏足够的了解,缺乏人生理想信念,精神生活空虚,只想过一天算一天。同时,因为市场经济的影响,农村未成年人不仅可以观看到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也可以进入到随处遍布的网络空间。在他们的脑袋里,充斥着各种价值观,莫衷一是。他们生活的环境也极大地影响着他们对传统美德的态度,在这里,未成年人更多关注的是现代影视偶像与游戏升级。相反,他们不愿继承优秀的中华美德,民族精神淡漠,对我们伟大祖国缺乏了解。对现代网络世界的盲目崇拜已经使得他们价值观念发生了严重的错位。

(二)个人主义至上,集体意识薄弱。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在如今的未成年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俨然成了长辈心目中的小宝贝。由于过分溺爱,大部分少年总以自我为中心,凡是要求只为自己考虑。特别是在农村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在传统继承香火观念的影响下百般呵护的未成年人,只关心自己的感受和利益,缺乏理性思维,在待人接物上表现得不真诚,吝啬付出。他们的人际关系往往比较狭窄,没有应有的公共道德,集体意识薄弱。

(三)道德准则失范,心理问题严重。在社会转型期,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道德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人们对是非善恶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道德标准混乱,是非界限模糊,导致未成年人道德准则失范,感到困惑。正是因为对道德准则的困惑,未成年人面临的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是自私、任性、嫉妒、叛逆、浮躁,忧郁、自卑、自恋、自残、自杀等。自杀威胁和自杀行为是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的集中表现。有些学生为了对抗老师与家长的管教,以自杀相威胁为的是求得更好的发展,也有些是处在家庭边缘的孩子因为悲观厌世产生了自杀心理。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都体现了如今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严重问题。农村的未成年人所接受到的资源有限,加上农村社会条件的狭隘性,他们亲身体验的实践经历也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当面对突击问题或重大事件时会显得更加的忧郁,焦躁或自卑。

二、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障碍

农村未成年人之所以会出现如上思想特点,事实上与我们当前的各种道德教育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农村三农建设,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造成这些道德现状的原因,进行对策探索最终能够逐步完善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目前困扰农村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主要障碍有如下几点。

(一)家庭因素。前面我们提到,家庭因素对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影响非常大。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的学识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相反,则不利于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发展。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我们现在广大的农村家庭中,存在着以下对未成人道德教育不利的方面。

第一,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由祖父母看管,而祖父母因为年纪大无法照顾到未成年人的方方面面,只能给以生活上的基本满足。未成年人则认为祖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这就造成了他们整天过着任性、自私、惰性的生活。也因为代沟的问题,未成年人无法与他们进行正常交流,一些思想也不能及时得到指引。久而久之,不管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思想都有可能因为得不到解释而沉积,最后走向极端。

第二,家长的错误教育方法。农村中的大部分家长因为自身素质的原因,对教育孩子没有个明确的目标及方法,在他们的观念里只要孩子把书读好,把成绩提上去就是对他们付出的最好回报,而没有对孩子进行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培养,忽视了适时的道德教育。这明显的重智轻德现象使孩子失去了许多优秀的品质和善良的本性,造就了孩子的平庸自私,唯利是图。同时急切的望子成龙的思想,使得他们对孩子恨铁不成钢,采用惩罚来实行管教,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古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未成年人的积极性,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转而变得自我封闭,自甘堕落。

第三,家庭氛围恶劣。改革开放30年来,科学技术发展飞速,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农民有了更多的农闲时间。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凡事都是矛盾的,有积极的一面必然就有消极的东西并存。在农村发展的同时,“”也正肆无忌惮地向农村侵袭,更多的农民在闲暇之余以打牌、赌“”打发时间。这严重损坏了家庭稳定,破坏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还因为传统的家长制的影响,小孩在家一切都得听从父母的,父母以强制手段逼迫孩子去做他们不愿做的事。这种不民主、不平等的家长专制以及“”带来的坏风气阻碍了未成年人的成长,限制了未成年人的个性发展,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灵净化场所。

(二)学校因素。学校是培养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农村学校教育的不完善也阻碍着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第一,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教育模式,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国的基础教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虽然近些年提倡德育首位的教育,但基本上摆脱不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许多教师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极度偏爱,对成绩差的学生则不屑一顾,甚至进行体罚、侮辱,使这些“后进生”产生自卑、厌学心理而逃学、旷课,进而流入社会与社会上游手好闲之人或不法分子混在一起,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第二,教学方法落后,知行脱节。目前,我国中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良好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评价体制依然不够完善,传统德育模式和方法单一,导致道德教育主要依靠课堂说教,空洞乏味,脱离社会生活实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引不起学生共鸣,学生很难发自内心真正信服。

(三)社会因素。社会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补充知识,增长见识,逐步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场所,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可忽视。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拜会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观念滋生,冲击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不良的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越来越大。另外,由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度不够,未成年人基本上不能享用到最新资讯。在很多农村,基本上没有书店或报刊亭(栏),没有图书馆,没有专门的思想文化教育、宣传场所。广大农村同时存在着严重的传统的成才观,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些都严重限制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阻碍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三、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出路

为了在社会转型期促进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农村的孩子因为自身所处的环境比一般的孩子更容易敏感,心灵更需要抚慰。因此,我们要着力解决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一)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摇篮,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家庭氛围和谐,很难会出现孩子走极端的道路的情况。首先,这就需要家长要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学习了解一些新思想、新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进而用最新观念来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要用合理的价值评价标准来看待未成年人,不能只一味地要求孩子随时都听从自己的每项要求。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的家长要求孩子要一切听从指挥。这样,农村孩子普遍出现独立意识薄弱,遇到问题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在社会转型期,我们的市场经济正在渐渐朝蓬勃方向发展,这势必会带来巨大社会变化。社会活动变得更加广泛,社会生活更加丰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变得更加广阔,人们遇到的问题也会随之变得多而复杂起来。单纯的依赖型的思想已经不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家长要改变以往的道德评价标准,要让子女有更多的独立锻炼机会,学会独立判断是非,使子女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其次,在农闲时间,家长要提高自己的素养,为孩子塑造一个良好形象。

马克思说过:“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如今,部分农村家长在农闲时以赌博打牌为主,试问怎么能给孩子一个干净的空间?因为输掉赌资,有可能引发家变,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所以,家长应该主动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为子女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要在适当时候向子女灌输做人的道理及社会的道德准则,要鼓励孩子积极发扬传统精神,做个能追求有价值人生的人。最后,家长要与孩子形成朋友关系。良好的家风有助于未成年人的成长,但是,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传统的家长制不仅不符合时展要求,也阻碍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发展,禁锢了他们的开放型思想的拓展。因此,家长要时刻用最新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子女,学会考虑子女的意见,只有与子女形成朋友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及时为未成年人开导烦恼和忧郁,让自己的乐观开朗带动孩子朝着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

(二)主动端正学校教育理念。学校要逐步摒弃以往旧有只以提高升学率为主要目的的教育理念。相反,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说来重要,忙起来也重要”的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为了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学校也要改变教育方法,坚持把德育理念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以便提高教育效果。学校可以从以下方法出发:第一,通过校会、班会以及思想品德课把积极的道德教育思想正面灌输给学生,给学生一个行成正确价值观的前提基础。第二,可以通过其他学科的教学来渗透德育理念,为学生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道德熏陶作用。第三,要树立先进典型的道德形象,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活泼的人物原型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道德。同时,学校要适时组织学生参加实际的道德实践活动,使知与行统一起来。

(三)大力净化农村社会环境。广大农村要拓宽道德宣传途径,加强道德宣传力度。为了改变农村现有的落后的文化氛围情况,我们可以从加大丰富农村群众的农闲生活入手。首先,政府要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可以通过演出、知识讲座、画报展览等形式,宣传倡导积极、健康的文化理念,精心指导少儿文化活动,组织创作未成年人的文化精品,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其次,要加大对农村的基础文化设施,比如电影院、图书室,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为成年人及未成年人的健身提供适宜场所。再次,可以组织村际之间的未成年人篮球赛、外出旅游等等,丰富他们的娱乐生活,有益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当然,在丰富未成年人文化生活的同时,“”等赌博活动可以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里,农村的整个社会环境便可以得到净化,而农村社会环境净化则又有助于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所以,我们可以说农村社会环境的净化与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要让净化社会环境成为提高农村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一个美丽平台。

总的来说,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未成年人是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的新星,而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则关系着整个农村的稳定发展。因此,我们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构建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体系,为社会的和谐发展随时储备新兴力量。

参考文献:

[1]廖小平.社会转型期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J] .中国社会发展战略,2009,(1).

[2]王川.西方经典教育学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