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民道德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根据区教育局《___在全区开展公民道德宣传实践活动___》【赤红教字(__)__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迎接自治区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的召开,巩固文明城区建设成果,提高全区的公民道德建设整体水平,培育文明向上的健康风尚,我校___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___,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今年__月__日是全国第七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为进一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喜迎___成立__周年,我校党委对“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领导机构,精心___,周密安排,召开专门会议对“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并把此项活动作为加强学校党建及少先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校形成了领导亲自抓,分管教师协助抓,教师学生人人参与的良好道德建设氛围。
二、创新形式,广泛开展各项活动
我校在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___开展道德宣传与道德实践系列活动,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增强全校师生的道德意识,为学生的健康发展筑牢思想基础。
(一)召开座谈会,___学习提高认识。
__月__日上午,我校主要领导___召开座谈会,集中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援引吴大观等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全校教师围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为主题开展道德建设体会交流,使全体教师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深入到每个教师的心中。校长车立新强调,全校教师要以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为契机,大力学习宣传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精神,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全校师生,借以大力弘扬好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大力倡导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力倡导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尊老___、邻里互助的精神。会上,校长车立新对“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作出具体部署,并要求全体教师注意收看__月__日晚8点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第___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道德的力量》电视节目。
(二)制作道德标语牌匾,引导学校文明礼貌风尚
__月__日,校领导为开展好“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动员全校师生专门制作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八荣八耻》相关标语,分别悬挂于校内的醒目位置,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广泛的宣传,让全校师生及全村居民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收到熏陶。
(三)___收看专题节目,真切感受道德的力量
__月__日___时,根据校领导的安排部署,全校师生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第___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仪式《道德的力量》晚会。按照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诚实守信___类道德模范板块,晚会采用播放短片、现场访谈、情景再现、歌舞表演等方式,生动展现了全国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精神,不仅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同时也给全校师生上了一堂最生动的道德教育示范课。回到学校后,大家还在沉浸回味着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纷纷撰写心得体会借以表达对道德模范的由衷敬意和高度赞誉,全校师生表示要以道德模范为榜样,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严于律己,争做有社会公德的合格公民。
(四)召开主题班会,开展学习讨论
__月__日下午,全校开展以“学习道德模范,文明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活动中,有各班教室带领学生学习了全国楷模、英雄少年的先进事迹,也纷纷交流了自己的想法。通过此次主题班会,同学们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明礼诚信,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小事做起,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本次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全体师生之间形成了更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通过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在全校营造了公民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全校师生的公民道德意识有了显著提高。今后,我校将认真总结活动经验,将公民道德建设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积极引导师生以道德的力量催生文明行为,以文明行为树立良好公民形象,以良好公民形象促进全面发展,争取更好成绩为建国__周年献礼!
2021年公民道德宣传日的活动总结
我局以提升道德水平,优化服务质量,推动水文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以“强化针对性、突出实效性、提升参与性、把握操作性”为原则,引领广大水文干部、职工主动走进道德讲堂,不断修身律己,争做文明表率,作了如下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推进了道德讲堂阵地建设
1、不断增强道德建设宣传度。发挥水文网站作用。在___水文网、___水文网信息___篇,增强媒体宣传影响。在《___日报、《潇湘晨报》、《___晚报》、人民网、红网、新华网等报刊发表新闻报道___余篇次。在新浪、腾讯上发贴,发博客___次、微博___次。
2、不断建立道德建设激励制。在全局范围内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竞赛奖励活动,对在___德、树新风方面获得争取荣誉奖、创新成果奖、理论文章和新闻报道奖均给予奖励。
二、推进了道德提升工程建设
___学习___大报告,___届___中、__中全会精神,学习___的一系列重要讲话,___干部职工收看全省水文系统作风建设视频会议、全省水文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视频会议上的讲话,开展“做群众贴心人”、“入党___为党干什么”大讨论,举办业务管理培训班等。紧紧围绕水文现代化建设目标,把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力量凝聚到、精力集中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三、推进了道德实践工程建设
1、典型感召实践。___开展“党员先锋榜”和“身边好人”推荐评选活动,一批先进典型已高高树起。在这支仅有七十多人的水文队伍中,就有___名水文人的事迹被传诵,“全国水利系统职工文化建设先进个人”xx、___省直工会劳动奖章获得者——xx、“___市水环境监测技能竞赛”第三名——xx等等都已成为我们身边鲜活的榜样。
2、献爱送暖实践。开展发善心,送吉祥活动,弘扬助人为乐、诚实可信、敬业奉献、尊老爱亲的道德风尚,好人好事倍出广大党员干部涌跃慈善捐款分别达___元。
3、“一对一”帮扶实践。实施新老结对“一对一”道德养成工程。我局认领了雨花区华云社区的刘玉珍老人为帮扶对象,在积极帮助刘玉珍老一家解决生活困难的基础上,向他们宣传党的好政策,引导他们克服思想消极畏难发愁等情绪,从情感上贴近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心中的困惑,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树立生活的信心。引导帮扶对象家人加强学习,开阔视野,进一步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从学习上支帮助,帮助他们学好功课,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开展,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推动了扶贫济困、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关 键 词】公民教育 中原经济区 发展趋势 意义
公民教育(citizenship education)一般指国家或社会根据有关的法律和要求,培养其所属成员具有忠诚地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品格与能力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公民的爱国心、公德心以及权利和义务的意识。主要通过学校教育和其他教育途径,促使公民养成对自身主体身份的正确认识,培养人的公民意识、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使人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具有现代意识的人和人的觉悟的公民,成为一个独立的、自由的、能主动追求自己幸福的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文明的公民[1]。
一、公民教育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中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主题也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探索加强民主政治方面的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公民教育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在法制、道德、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等三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公民法制教育的作用
公民法制教育,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只有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在法律框架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才能够实现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法律意识与道德意识是公民意识的两翼,缺一不可。“两翼”成长的关键就是要加强对其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法制教育是以培养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民主意识、法律信仰为目的的,是全面提高公民素质的内在需要,是公民意识教育的保障和核心内容,是减少公民违法违纪现象的强有力保障[2]。
加强公民法制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的一项主体工程、基础工程,有利于扎实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首先,公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依法治国就是人民(在法律上就是公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当家作主。公民的公民意识愈强烈成熟,其依法治国的主体作用就愈发挥得充分到位。其次,公民是现代国家的要素,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每一个公民民主政治素质的好坏、自由平等意识的多少、法治正义理念的强弱、公民道德水平的高低,都会直接影响到依法治国的进程,决定着法治国家建设的成败。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在于宪法教育,在公民法制意识教育中,正在进行的法治宣传教育是有效途径之一,但应该创新法制教育的形式,弥补法治宣传教育所欠缺的内容[3]。
法治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思想基础,是推动依法治国的内在驱动力。对公民进行法治教育,培植公民的法治意识,是决定中原经济区能否实现的重要条件。没有现代法治意识的确立,没有公民对法律的普遍信仰,公民的守法精神和良好的法治气氛就不能形成,中原经济区建设就会成为纸上谈兵。
2.公民道德教育的作用
法律所规定的义务是最低道德标准,道德属于法定义务以上行为规范。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通过加强公民政治道德教育,提高公民政治道德素质,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政治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政治道德目标,更为理性地对待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诉求,做有政治责任感的公民。
公民的道德素养、文明水准是整个中原经济区素质的体现,不仅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现代公民的基本纲领和基本方式。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公民道德素质建设,为构建文明法治、稳定和谐、谅解宽容的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是构建和谐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前提。同时公民道德具有特殊的调节作用、价值导向作用和教化作用,能够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发展。
公民道德建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社会各界都要积极支持和参与。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要切实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大力加强基层公民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继续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要注意创新公民道德建设的方法和手段,及时总结新鲜经验,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坚持求真务实,从最基本、最基础的事情做起,狠抓落实,抓出成效。着眼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和弘扬,使人们的道德素质得到切实提高。应注意的是现代德育不再是培养顺从听话、缺乏主体性的公民,而是要培养具有自主性和独立人格、既有义务感又有权利意识的现代公民[4]。
3.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中价值观念体系是多样的,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和引导地位的社会价值体系,是社会价值体系的灵魂,在整个社会的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并引领和主导同一个社会的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价值评价和价值取向沿着一定的方向发展。无论何种社会都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以此来引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目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意识越来越呈现多层次性。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多层次的思想道德而降低甚至否定先进性的要求,也不能不顾人们思想道德的客观差异,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集中回答用什么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的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科学内涵与战略任务:“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扎实推进作为战略部署[5]。对于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日益成为综合国力较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文化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更好地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对世界文明和进步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中原经济区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对中原经济区的软实力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公民性塑造和公民品格的培养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与塑造提供根本性支撑。它能够成为一种桥梁和纽带,在当下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文化断裂的背景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相辅相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价值真空、道德滑坡和社会失范等现象,为核心价值体系的塑造与推行提供多维支撑机制和互动融通桥梁,从而促进文化更新的社会资源累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6]。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倡导爱国守法和敬业诚信,构建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新时期河南人的“三平”精神,积极宣传和维护“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难、侠肝义胆”的河南人形象。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不断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二、公民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在大力发展中原经济区的进程中,进行公民教育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公民教育的公平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教师队伍问题及其公民教育的保障问题等。
1.公民教育的公平问题
教育公平是人类的一种教育理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里的表现。瑞典著名教育学家托尔斯顿·胡森认为,教育公平主要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教育起点的平等,教育过程的平等和教育结果的平等。坚持公民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保障公民、特殊群体孩子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涌人,他们的适龄子女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受教育群体,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应运而生。其主要问题在于义务教育阶段体制的缺陷:从教育起点的不公平来看,户籍管理体制不合理,户籍制度限制了部分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从教育过程的不公平来看,民工子弟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等,主要体现在公立学校和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质量上的差异;从教育结果的不公平来看,缺乏良好的正规教育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民主化的主要原则之一,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以致成为“两会”的重点问题之一。诚然,就现实条件而言,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的实现受到诸多限制,但是我们必须通过以下途径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公立学校要承担起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的重要任务;加强培养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师资水平[7]。
2.公民教育的创新体制机制
公民教育要发展,根本在改革。加快教育发展,提高教育水平,必须依靠改革创新来破解发展难题,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公民教育体制机制。
如果说公民意识教育是公民教育的灵魂,公民素质的提高是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那么制度创新就是公民意识教育的保证。公民的主体意识塑造、政治角色认同与政治能力培养都依赖于各项制度的创新与保障。
例如郑州市坚持以实现“外来农民工子女和本地孩子同城待遇”为目标,积极创新体制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主要做法包括四个方面:纳入政务范畴,保证农民工子女正轨入学;拓宽入学渠道,保证农民工子女就地入学;实行“入学绿卡”制度,保证农民工子女方便入学;落实同城待遇,保证农民工子女平等入学。
3.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推进我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资源保障。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必然选择。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是灵魂,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是核心,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是有力保障。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适应“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将发生重大变化,这些都对教师队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整体进程,关系到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成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第一,做好师范院校教育工作,确保中小学任教教师多为师范专业学生。第二,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尤其是保证农村老师的工资及时足额发放。第三,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第四,实施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试点项目。将中原经济区全区各级各类学校中青年教师住房纳入各级地方政府保障性住房解决范围。制定教师流动公寓建设总体规划,建设一批教师流动公寓,鼓励城区优秀教师支教。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推进“国标、省考、县聘、校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推进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工作。各地严把教师入口关,完善教师退出机制[8]。
以“国培计划”为抓手,全面加强教师培训工作。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经费5.5亿元启动实施“国培计划”,共计培训中小学教师115万人,农村教师110万人,占参训教师总数的95.6%。郑州师范学院在中原经济区的“国培计划”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成功获得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培训机构资质。
4.公民教育的保障问题
公民教育离不开资金、资源、人力等的投入,公民教育投入是支撑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惠及千家万户,造福子孙后代。公民教育投入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举措之一。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的保障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就学问题日显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教育部和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要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具体来说,各级政府要把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市社会事业发展计划,将较多承担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学校的建设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各地财政部门要安排必要经费,对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城市教育费附加中要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通过建立完善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促进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受教育的环境明显改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当地水平。
三、小结
公民教育是强省富民的根基和先导。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推动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省份,进行公民教育是把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支撑科技经济发展的关键。围绕建成教育强省和中部人才高地的目标,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律,突出着力重点,以教育的优先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一定要突出公民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
参考文献:
[1]蒋笃君.浅谈公民教育的意义[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1):54-55.
[2]徐刚,韩卓丽.浅析法制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J].法制与经济,2011(2):73-77.
[3]张莉初.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在于宪法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176.
[4]翟 楠.德育政策中的公民教育:文本分析与政策建构[J].教育科学,2011,27(5):20-24.
[5]范广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高职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7(5):65-68.
[6]张翠梅.公民意识的培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183-185.
努力落实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创新,做好少先队员的思想品德工作,以“以德制校”为指导思想,以“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创新”为活动主题。加强班队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培养学生能力,促进校风、队风的进一步好转。加强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品德增长率,培养少先队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改进作风,开拓创新,通过深化少先队品牌活动,加强少先队的基础建设,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切实加强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少年儿童成长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儿童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不断创造出少年儿童易于接受的活动形式,培养他们的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情感,努力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帮助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主要工作
1、辅导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活动,以"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创新"为主题。
2、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开展“小公民在行动”活动。争取“人人都是道德教育小天使,个个争做未来社会好公民”。
3、坚持升降国旗制度,努力提高国旗下讲话的质量。
4、在一年级发展一批优秀的少先队员。
5、加强队章、队史的教育。选拔队干部,加强对队干部的培训和管理,督促落实每月一次的中队活动和两次小队活动。
6、充分发挥少先队宣传作用,如:办墙报、协作办好广播站、电视台,联系实际丰富内容,提高新闻稿的质量。
7、加强班队活动的管理和指导,要求内容新颖充实、有实效、记录。
8、加强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
9、积极组织参加有关部门的各类各项竞赛活动,为校争光。
三、具体安排
二月
1、期初队组织强化
2、开始各项评比活动
3、黑板报评比
三月
1、组织队干部培训
2、法制安全教育
3、黑板报评比
4、清明节活动的组织准备
四月
1、清明节活动
2、黑板报评比
3、“新世纪我能行”活动
4、校园文艺活动
五月
1、五一放假
2、“手拉手,争第一”活动
3、黑板报评比
4、评优活动、文明中队的评比
六月
1、“六一”活动
2、协作开展校园体育节
3、黑板报评比
4、期末复习,期考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时代价值;管理创新
群众文化活动基于群众文化设立,是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公民的物质需求逐渐向精神需求转变。为了满足公民的精神需求,其最便捷、有效的方法便是组织群体文化活动,将活动内容与公民生活相联系,运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养,满足其对文化知识的需求,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因此,需要加强对其的管理,创新其管理模式,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满足不同时期公民的需求。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
群众文化活动具有着鲜明的时代价值,能够有效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养,丰富其知识含量,促进公民道德建设。此外,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及其管理工作,亦有利于传承民族、社会的文明与文化。其具体体现如下:
1.丰富知识含量,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群众文化活动具有普及性、平民性、丰富性的特点,因此公民接受度较高。此外,因其活动的丰富性,公民能够接受更多文化知识的教育,例如开展端午节赛龙舟活动,能够使公民了解更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开展消防体验活动,使公民感受消防战士的生活,学习有关消防的知识。潜移默化间影响公民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2.满足精神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公民的精神需求体现在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以及娱乐的需求。首先,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充分向公民传达文化知识,公民的知识含量得以有效提升。其次,群众文化活动的灵活性较强,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公民在积极参与时能够满足其对于娱乐的需求,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频率逐步变高,有效释放了其在生活中的压力。因此,公民在具备优秀知识含量时,还会具备充分的工作热情,工作成效将会大大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得以有效促进。 3.陶冶情操,传承文明与文化 公民在参与群体文化活动时,能够充分受到文化的熏陶,以此来陶冶情操,有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文明的传承,其中,团结向上体现最为明显。团结向上不仅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民族中悠久的文明。通过分组参加活动,公民会对团结更加重视,并根据同组人员的互相监督与鼓励,加强公民团结向上的意识,进而能够有效地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与社会文明。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创新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部分群众文化活动体系较为滞后,没有体现出其与时俱进的特征,因此,对其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十分必要,具体策略体现如下:
1.创新活动组织机制
群体活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其组织形式,因此,创新其组织机制十分必要。首先,相关管理人员组织文化活动,调查公民自身文化层次与知识含量,将参与者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组。其次,将公民作为组织者,因为不同人员之间会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及家庭条件,公民轮流作为组织人员,能够使得活动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且更显公平性。最后,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组织指导,引导公民设计出具有特色并与生活接近的活动,调动公民的热情,促进其积极参与,使得群体活动得以有效发展,并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
2.创新活动内容
群体活动的内容关系着其教育是否有重要的意义,对其内容进行创新,并不是举办与生活毫无关系的活动,而是将文化知识与内涵同活动内容有机结合。并且,根据当前社会发展趋势,插入不同的内容,使得公民在参与活动时能够在丰富知识的同时真正意识到当前的社会形态,有助于公民将其应用到学习与工作中,有效提升其职业能力及思想道德素养。此外,要有创新意识,组织者要结合当前热门话题进行活动,并发表正确的言论,有效地引导公民对时事的辨别能力,使得我国传统文化得以正确传播。
3.创新管理模式
一个健全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保障群众文化活动的完美开展,并能将其中所要传播的文化知识全面地向公民展示。为此,首先创新管理原则。应该运用“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设计,充分将公民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一切以公民的全面发展为首要目标。此外,有关管理人员要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管理经验,并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将文化积极运用进活动之中。其次,建立完整的管理规章制度,使得群众文化活动在开展时能够体现出秩序化、规则化及完善化的特点。为此,需要建立相关管理队伍,并对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提升其专业化素养与职业技能,并对活动中违反规则的现象进行明令禁止,对严重者进行有效教育。第三,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对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进行有效记录,并对其研究探讨。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评价队伍,结合多名管理人员的经验及评价,查找活动举办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共同探讨其解决方案,促使我国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进行。最后,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设计集中化,较为分散化的活动会使参与者较少,教育成果不够明显,将其集中化能够使得活动具备有效性,以此来更好地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我国社会进一步发展。
三、结语
群众文化活动是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途径,通过参加文化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公民文化涵养及思想道德素养。本文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模式进行探讨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其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丰富公民知识含量,促进其道德建设;其次,满足公民精神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陶冶公民情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文明。其管理模式研究结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创新活动组织机制,使得活动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其次,创新其活动内容,加强对公民的教育性。最后,创新管理模式,使得活动举办更具规范化。总之,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需要广大学者与管理工作者加强对其的重视,意识到其真正作用,并积极对活动进行创新,提高其水平,为我国文化的传播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晓,陈凌燕.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J].大众文艺,2015(08):12.
[2]杜成筑.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J].艺术科技,2014(12):206.
[3]胡守勇.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质、困境与方略.民族艺术研究.2011(06):45.
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灾后重建工作,大力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创建。集中打造云峰村三社*坪计划总安置点,以点带面,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和文明礼仪常识教育,把“精神家园”重建活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着力培育文明和谐新风尚,提高城乡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继续深化“文明示范长廊建设”。开展云峰村示范新村建设,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认真开展清洁城乡行动,动员广大农民自己动手,清除农村“脏乱差”现象,努力改善生活环境。认真实施TCC5项目实施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扩大城乡文明共建的参与面和覆盖面。继续开展文明乡镇机关、文明村社创建活动。
加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建设与管理。以培育行业文明新风为主线,以共铸诚信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诚信建设,推动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行业风气。在党政机关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树立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增强社会公信力。在企事业单位、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要着力抓好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药品、卫生、家装、商业零售等重点行业的诚信建设,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对不诚信行为进行批评曝光。按照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支援服务活动的意见》精神,着力推动社会支援服务活动,志愿服务仕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是新形势下推进精神文明的有力抓手,要切实加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支援服务活动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为人们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搭建平台。认真做好对20*年以前建成的各级文明单位进行全面的清查、复查工作,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各项工作的先进示范和带头作用。力争新创建县级文明单位1个。
扎实推进灾后精神家园的重建。精神文明建设战线肩负着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使命,承担着丰富和活跃灾区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任务。要把思想道德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融入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的具体进程中,深度挖掘灾后重建的优秀精神和先进典型,加快推进灾区文化阵地和文化设施恢复重建,在灾区普遍开展“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主题创建活动。针对部分受灾群众思想状况和精神需求,进
二、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切实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
广泛开展“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围绕文明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城乡环境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多种形式的大的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培育文明风尚、规范公共秩序,提高服务水平、改善城乡环境、养成文明礼仪的教育实践活动。依托文明学校、文化中心、家长学校等阵地,对城乡居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育培训,使广大干部群众八基本道德规范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产生活中,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充分利用“公民道德宣传日”和“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月”以及重要历史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日等,集中开展各种宣传实践活动,广泛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维护公共秩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切实解决突出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着力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引领时代新风,树立文明*良好形象。
精心组织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按照省、市、县委文明办的安排部署,积极做好广元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和四川省首届道德模范、全国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评选推荐工作,退出一批道德高尚的先进任务。切实加强领导,面向基层,强化组织领导,抓好宣传发动,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使评选表彰推荐过程成为开展道德实践,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良好道德风尚的过程,在全社会形成学习道德模范、关爱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努力营造道德模范大量涌现、善行义举广为传颂的社会环境。
一步修订完善村民文明公约,组织动员各级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发挥各自优势,与灾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丰富和改善灾区群众的物质精神生活,为加快建设美好新家园作出贡献。
三、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为目标,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在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上下功夫、求实效
一是安全环境。严厉打击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活动,下大力气坚持整治影响未成年人就爱你抗成长的网吧、、等突出社会问题。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将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害信息和垃圾信息,拒之于视听之外,特别是要八校园周边的社会文化环境作为检点,推进“警校共育”模式,切实抓好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二是文化环境。着力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不断退出体现*特色,适应时代需要、符合未成年人要求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三是活动环境。八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纳入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要加大投入,特别是在灾后重建配套建设可向未成年人开放的活动所,建设管理、运用号各种教育基地和活动设施。四是家庭环境。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儿童发展纲要评估体系,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启蒙教育环境。
2、在丰富道德实践上下功夫、求实效
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抓手,富教于乐,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抓好主题实践活动联系点学校,总结推出一批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继续组织开展向“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和“抗震救灾优秀少年”学习宣传活动,着力抓好三项主题实践活动;一是在家庭开展“学习英雄少年,体验家庭亲情”活动;二是在学校开展“学习英雄少年,共建和谐校园”活动;三是在社会开展“学习英雄少年,感恩奉献爱心”活动。切实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借鉴各地成功做法,积极创新工作内容、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