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学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课程改革 项目教学 药学服务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31-02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主线,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施过程中,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专业核心课程是改革中的重中之重,《药品经营实用药学综合知识》是我院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经过5年的改革实践,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与企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深度调研,分析行业发展、专业面向职业岗位群及企业所需人才的结构要求,最终建立了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对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以及职业资格标准的新的项目课程体系。
一、课程改革背景
山东省是全国医药大省,生产总值全国名列前茅,山东省由医药生产大省到商业大省的发展趋势必将为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一个广阔就业的空间。经营专业近5年毕业生就业调研,近50%在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相关岗位工作。
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药品流通十二五规划出台,零售连锁药店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对药品价格统一调控,零售连锁药店想在市场竞争中增强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注重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建立药学服务的模式,药店店员也要向药学服务转型,必须具备一定医药学专业知识、销售技能和沟通能力,才能满足行业和岗位的发展要求。
结合以上两点,本专业必须要加强药学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才能满足医药流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药品经营实用药学综合知识》是培养医药流通过程中药学综合服务技能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改革思路
结合近几年向社会输送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调研,我们把社会零售连锁药店作为课程依托主体,以常见疾病为载体来设计该课程。
设计理念:对接专业就业岗位,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来设计该课程,以培养学生药品销售相关岗位中所需药学综合知识和药学服务技能为重点,体现课程的实用性;课程的实施及考核要求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企业规范相接轨,以医药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为推动,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基于企业实际岗位工作过程来设计,增强实践技能为主,使学生到企业后能很快上手,做到“无缝对接”,体现了课程的实践性。
改革思路:校企密切合作开发课程,确定学习领域。成立由医院社会药房、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我院的专业教师参加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小组,通过多种方式调研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和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任职要求,课程设计过程结合国家职业资格“医用商品购销员”技能鉴定考核和全国医药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考核要求,最终确定课程的学习领域,明确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内容。
三、课程实施―虚实双境、项目驱动
该课程以常见疾病为载体,依托企业实际岗位工作过程―药品零售药店的药学服务岗位,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模拟大药房和学院大药房,营造虚实双境教学情境,与企业相关技术专家合作,共设十个学习项目,由浅入深,由简单疾病到复杂疾病,由最常见疾病感冒往外扩展延伸到其他常见疾病,按照实际工作岗位任务的完整过程(从顾客引导―判断顾客―疾病症状诊断―介绍药品―合理用药指导―药品售后服务),将药品知识、销售技巧、沟通能力等知识有机融合到项目中,项目实施将学生分为项目团队小组,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方式,按照教师串讲理论知识―布置实践训练任务―任务实施―评价总结的过程进行,先后完成在模拟大药房的仿真模拟训练到学院大药房的实战演练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而且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及团队合作的意识,拓宽了学习空间,优化了教学内容,最终实现对学生实践应用技能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使学生终生受益。
四、考核评价―项目过程考核为主的多元化、全程性的考核体系
在整个课程体系改革实施过程中,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果的重要保障,是检验教学实施质量过程的重要评价手段。
1.开展项目教学,实施过程性考核
每个项目的实施过程都是按PDCA循环法进行,计划―实施―检查―行动,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改进与提高。在每个项目的过程考核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将教师评价的主体地位转变为主导地位,加强学生的自主性评价,包括:学生个人评价、小组互评等形式,学生的成绩评价由“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组成,每个项目完成后,及时进行项目评估与考核,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分出等级,而是为了及时改正缺点,以便更好地完成下一个项目。
2.引入企业项目和企业标准
一方面,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引入企业的任务项目,获取企业真实的考核标准;另一方面,通过聘请企业专家与校内教师联合指导学生,并按企业标准来衡量学生,使学生真正获得企业一线实践技能。
3.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
(1)建立技能竞赛机制。结合课程特点,参考国家职业竞赛的标准,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药综技能竞赛,并遴选优秀的学生为将来参加国家级特有职业技能比赛打好基础,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氛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引入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恰当渗透职业资格考试的教育,提高技能鉴定通过率,以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我们不能把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一句空话,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核心课程等必须时刻紧跟行业企业需求,与专业面向职业岗位群密切结合,注重人才培养目标中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的不断完善发展,这样我们培养的人才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企业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可持续发展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麦影. 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0,(3)
【关键词】生物化学;学习兴趣;影响因素;对策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学着”在学习时专注投入,能自觉及时地复习并总结,独立地完成作业,学习效率高,学习成绩好。反之“苦学着”,学习态度消极,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差。因此总结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研究提高学习兴趣的对策,对于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寻根溯源
1.社会环境因素是造成中职生厌学的间接原因
(1)通信、网络媒体的影响。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高速发展时代,通信、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现在学生人手一机,“整天低头玩手机”成了大部分中职学生的生活基本模式。除了手机上网聊天,刷微信微博、打游戏外,电视娱乐节目的泛滥,超女、快男快女的一夜成名,明星偶像的趣闻也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谈到学习,他们索然无味、顿生厌烦。
(2)“读书无用论”及“读书实用论”的观点仍然存在。“读书无用论”的观点现在仍然存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脑体倒挂”现象、“教书匠不如卖茶叶蛋”、文盲发财现象、工作分配和升职加薪等不靠能力靠后门等歪风邪气以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强有力佐证“读书无用论”的观点。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形势更加严峻,使许多中职生一方面忧心忡忡,另一方面又觉得即使努力将来也找不到好工作,还不如趁着衣食无忧的时候痛痛快快玩几年。此外就业专业对口率较低,不少用人单位对就业人员的素质和学历要求不高,初中生、中职生、大学生和研究生同在一个单位上班,且工资待遇差别不大,更有高学历者拿低工资现象,造成部分学生存在“上不上学、学不学习”都一样的想法。此外当前“读书实用论”的观点有着崛起的趋势,学生在学习时带有浓厚的功利性思想,对当前可用、实用和技能性强的知识则趋之若骛,对基础理论学科知识则冷漠对待,势必造成基础学科的地位下降,人文精神呈现荒漠,严重影响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3)用人观念和制度的缺失。社会用人制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当前社会用人制度弊端依然存在,如权钱交易、重智育不重德育及重文凭、重资历不重能力。不良的社会用人制度使学生对知识价值判断失误、会误导学生学习观念以及挫伤他们学习兴趣。
2.当前中职学校因素是造成中职生厌学的直接原因
有许多中职生刚入校的时候还是满怀信心与希望,欲在新的学校、新的环境中重整旗鼓,好好学习,试图做个好学生。但往往在进入中职校一段时间后,面对一次次地受挫,他们很快又重复以往的经历,严重者直接辍学了。有数据表明中职生在第一学年的辍学率在10%以上。主要有以下因素所造成:
(1)学科因素。中职生物化学学科教材本着“使用、够用”的原则,基础理论知识已力求简单、易懂、实用。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内容仍显得枯燥乏味抽象、涉及代谢反应机理多反应过程庞杂难记,且以文字叙述为主,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对于底子本已薄弱中职学生上课就像听天书,容易发生倦怠,难以持久保持高度注意力,在发现收效甚微时,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2)老师授课方法、手段单一。针对目前中职生的状况,教师应该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但事与愿违,很多老师一方面总在唉声叹气、满腹牢骚、毫无教学成就感;另一方面却固步自封、“和尚撞钟”、不思进取。老教材、老教案、老方法,不分对象,不讲效果,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了事为目的,反正工资不减,先进能评。许多教师对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知之甚少,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张嘴就是他的全部。重理论传授,轻实践;造成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不到学习的好处。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要么昏昏欲睡,要么看玩手机看小说、刷微信,“忙得不亦乐乎”。
(3)没有升学压力。在许多中职学校,多数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就业市场,缺少了升学压力。即使有升学欲望的学生也只对升学要测试的学科感到些兴趣。对于中职药学类考生而言,生物化学是非考试科目,那么学习的乐情自然不高。另一方面中职学科测试一般由授课教师自行命卷,很多教师会在考前给学生划重点,势必学生产生“平时不用功,临时抱佛脚”“不用学也能考及格”的思想,更有甚者抱着“学不学生化都能毕业”的思想,助长了学生的厌学风气。
3.早期教育偏差是造成中职生厌学的隐形原因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入取的学生中大批都是中招考试成绩极低或没有成绩“后进生”。他们的共同点是知识量少,知识面窄,素质低,在个性或品质方面存在缺陷。一方面与我国传统学校教育的弊端相生相伴,“淘汰式”、“筛选式”、“精英式”教育,使得那些不符合规格的学生被无情地淘汰出局,并被贴上“后进生”的标签,常成为被老师训斥或遗忘的对象。“我不行,我不会”成为了他们的座右铭。在体验失败的过程中他们失去了自信渐渐地变坏,逐步染上恶习。另一方面与家庭教育的缺陷密切相关。俗语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问题家庭”常产生“问题孩子”,特别是单亲家庭、教育方式粗暴、冷漠的家庭。在这些“后进生”看来,学业是繁重的,不值得努力追求的;老师不再是权威的“象征”,应当尊重的“长者”,课堂上他们常常为所欲为,无所顾忌。
二、应对策略
1.关注时政,为中职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
2009年周济部长说过,“将来有一半或者一半多一点的初中毕业学生,将进入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毕业之后,进入工厂或农村,进入劳动力市场。当然他们将来还可以继续学习”。2014年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了重要指示,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同时打通“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的升学渠道。关注时政,教师应宣传“进中职不仅能学到技术,还能照样升入大学”,消除大多数学生脑子里只有读普高才能上大学的意识,为还想读书但又考不上普高的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努力的方向。
2.关注用人要求,让中职学生产生我要学的欲望
对于数药学类专业学生而言,将来他们有一大部分是从事药学工作,进药企、开药店,生产、销售药品,而这些工作对知识、学历、资格的要求都较高。2013年实施的《GSP》第十九条规定药品经营的企业负责人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者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条分别规定了企业质量负责人、企业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验收及养护等岗位人员、从事销售、储存等工作的人员的学历要求,最低的也要求应当具有高中(包括中职)以上文化程度。2015年起新开的零售药店的负责人也必需持有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即使进药物生产企业,新版《GMP》也做了学历要求。关注并实时介绍药企单位用人的要求,让中职学生产生危机感,从而表现出我要学的欲望。
3.关注学生个性,恢复中职学生学习的信心
“先做人,后做事”是许多教育家的共识。雨果曾经说过:“办好一所学校,相当于拆掉一所监狱”。对于厌学的中职生,我们应从多方面、多渠道进行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学校可通过电视电影、报告演讲等多种方式宣传药学专业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如2015年我国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药学家屠呦呦;介绍药学专业发展史及其在社会体系中的作用与所承担的责任、义务等,让学生明确自己将来职业的神圣感、使命感与自豪感,促使学生迅速确立努力学好药学专业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明辩是非美丑善恶,把对真、善、美的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由点滴行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由良好习惯培植良好个性。此外教师应树立人人都能成才观念,深入了解学生,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以爱心来呵护学生心灵中的闪光点、以耐心来艺术性处理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有所得,让学生逐步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喜悦,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应上好生物化学的第一堂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尽量深入浅出阐释生化的概念,结合现代医学、药学研究中生化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指导学习方法,恢复学习信心。
4.挖掘学科内容,激活中职学生兴趣的源泉
学科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教师应努力挖掘生化学科的特色,针对性培养中职学生的学科的学习兴趣。针对生物化学知识以理论为主,与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缺少趣味性的特点。教师可采用通俗易懂、紧靠生活、趣味性强的实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如“西红柿、橘子、柿子、香蕉、山楂等都不能空腹吃?”、“糖尿病患者与慢性胃炎患者的饮食应注意什么?”、“隔夜的茶能喝吗”等在授课时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学习记忆必须氨基酸时,用顺口溜“笨蛋来宿舍亮一亮鞋”来记忆八种氨基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在讲到蛋白质互补作用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可设计“有的同学小的时候有偏食现象时,为什么家长总会告诫他们,不要偏食、不要挑食,并且荤素搭配要适当?”“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因素?”等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解决,最后还可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运用了蛋白质互补作用的原理,避免照本宣科,造成授课内容空乏味无趣,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在讲到酶促反应的温度因素时,可设计“如何合理使用加酶洗衣粉?”等。例如对“蛋白质的基本结构”“核酸的基本结构”等抽象内容,教学中就可利用多媒体呈现一些结构彩图,引发学生感官认知;对于“三羧酸循环”等较为繁杂的代谢过程采用视频和图示相结合;对于“DNA的复制、转录、翻译”,可以采用3D动画来反映整个过程。这样的教学就可使复杂过程简单化,使学生的认知单凭想象到直观感受,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感顿时就会大大增加,迅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在讲授《氨基酸脱氨基和脱羧基作用》时可设计“体检时为什么通过验血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有肝炎?”“高血氨病人如何治疗?”“巨幼红细胞贫血症是如何形成的?”等;在讲授各类生化药物时,可设计“口服SOD能抗衰老吗?”、“降压药常见的哪些及其作用机理?”、“使用哪些药物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努力挖掘生化知识与生活常识结合点,使深奥的知识点浅显化,激活中职学生兴趣的源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改变评价机制,维持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持久性
目前,大部分的中职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采取“学分制”。教师可以把出勤、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的数量与质量、期中考与期末考的成绩纳入综合成绩评价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适当用鼓励性语言来激发学生积极发言,用信任的目光、商量的语气,用发自内心的微笑、表情去牵动着学生的心,让学生乐于接受评价,使学生充满信心地融人课堂互动中。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予以记录,作为成绩总评的一项,贯彻学期始终,以维持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持久性。
我们通过对医药企业营销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研究以及对学生、教师和用人单位的意见调查,为更好地实现医药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医药企业营销实际岗位的紧密结合,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力求创建“内外和谐的课堂”。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介绍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学理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它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行动导向型教学法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第一,其教学内容属非学科性,而以能力为本;第二,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行为模式;第三,以学生为中心;第四,教师的角色转变;第五,目标学习法。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创新的职业教学理念。它倡导的基本教学方法有大脑风暴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模拟教学法。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最根本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使教与学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本专业医药营销职业方向的“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笔者在具体实施时结合前述七种教学方法尝试采取三种模式。
1.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又称模块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本课程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任务或模块让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医药市场营销”课程的许多内容基本都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推销活动可见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生容易感知和模拟,实践性较强,因此该课程更便于实施项目教学。例如,在客户拜访教学项目中,通过对医生或最终消费者进行拜访,学生可以更好地懂得:一次成功的拜访应做好哪些访前准备工作,掌握哪些社交礼仪;在开场白中应如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以吸引对方;如何懂得倾听并探询对方的需求;如何将产品基本信息介绍清楚并突出产品优势,并能解答医生对产品的疑问;如何化解或转化医生对产品的异议,淡化负面影响;如何把握机会主动获取对方的联系方式和约定下次拜访的时间等。
项目教学强调学生独立与协作工作的能力,锻炼学生掌握工作思路与方法,训练学生的专业和职业技能以及跨专业的各种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项目完成时,通过师生的共同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得到肯定,学习积极性将得到提高,学习能力也可以得到加强。
2.案例分析
所谓案例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案例作为工具,通过分析和研究现有案例,通过“不在其位,而谋其政”的间接实践,使学生设身处地去处理或解决医药企业市场营销所面临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医药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单靠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学生往往手足无措,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关键在于让学生参与营销活动,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形成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无疑案例教学是“医药市场营销”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般而言,案例教学需要经过案例介绍、个人准备、小组交流、课堂讨论和教师总结五个阶段。在案例教学前,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选好案例,尽可能选择国内外典型案例,贴近生活,这样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例如笔者在讲授药品市场定位时,引入了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药华素片的市场定位案例,让学生讨论其定位的指标和角度,实际地体验与认知企业是如何通过研究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或行为而对其定位行销产生影响。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各抒己见,开拓思维,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案例分析使学生在一种实验环境下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决策能力,从丰富的资料中获取解决问题所需信息与学习内容的能力和将整个决策过程的思维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3.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是旨在营造人为环境或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学习职业必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笔者在该课程中,尝试运用“情景模拟”进行教学,努力构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仿真情景,让学生边“干”边“学”,努力做到“做”中“学”、“做”中“教”,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人员推销这章理论时,我们通过模拟一个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推销员”和“顾客”,学生轮流上台进行推销表演,包括敲门、开场白、介绍、说服、达成交易等各种活动情景下的随机表演。通过营造多种途径探讨学科知识的氛围,学生在情景模拟中获得了亲身体会的经验。这样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纸上谈兵”相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符合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需要,使学生学得更自觉、更有趣。
三、对实施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