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科手术止血方法

外科手术止血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科手术止血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外科手术止血方法

外科手术止血方法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 (2010) 02-099-2

我院2005年8月~2009年8月分别采用内镜肾上腺素注射法、微波凝固法、联合内镜肾上腺素注射及微波凝固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并活动性大出血138例,并对其疗效、手术并发症作分组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8月~2009年8月因呕血或黑便入院或留观,急诊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并活动性大出血患者共138例。其中男78例,女60例;年龄17~76岁,平均42.6岁;胃窦溃疡4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8例,胃角溃疡24例,复合性溃疡23例,胃体溃疡9例;吻合口溃疡5例。所选病例无凝血功能障碍,对溃疡伴有动脉喷射样出血、活动性渗血的患者进行研究治疗;有血管、血凝块但无活动性出血病例及恶性溃疡出血病例不列入研究范围。出血期间患者HGB于34~90g/L之间。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术前建立静脉通道,补液、抑酸、止血及备输同型血等处理,维持生命体征。予冰盐水洗胃以减少胃内积血或食物;可根据患者情况分别予安定5mg及654-210mg肌注,以镇静和解痉。

1.2.2内镜操作:选用GIF-240型电子胃镜(Olympus

公司)做常规胃镜检查,发现出血病灶后予1:10000肾上腺素盐水反复冲洗以减少出血,并尽量吸净积血,暴露病灶。对溃疡伴有动脉喷射样出血、活动性渗血的病灶处理:随机分为A组(肾上腺素注射组)46例,使用25号治疗针在胃镜直视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高渗盐水(10%),注射部位一般在出血病灶周围,注射3、4点,每次0.5~1.0ml,至周围粘膜肿胀变白,出血停止;B组(微波凝固组)46例,微波治疗仪术前调试正常,选用球状电极从活检孔道插入,电极超出内镜前端2cm,在内镜直视下,球状电极接触溃疡出血灶,启动脚踏开关,输60mA~90mA微波,沿溃疡四周移动电极烫烙,每次接触时间一般为3s见病灶发白,出血停止为止;C组(联合肾上腺素注射及微波凝固组)46例,先按A组方法采用胃镜直视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高渗盐水,无论暂时止血是否成功,均追加微波凝固治疗,方法同B组,输入微波可根据病灶出血情况选用50mA~90mA。三组患者完成上述操作予观察5分钟,无继续出血则结束诊疗操作。

1.2.3术后处理: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常规及全身情况。止血成功者常规禁食、补液、静脉使用抑酸止血药物;二次出血者,使用同样方法镜下止血,二次止血失败者据病情移交外科手术。首次止血失败,加用静脉抑酸止血药物无效者,据病情移交外科手术。

1.3观察指标:①比较三治疗组患者首次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需外科手术率。②比较三治疗组消化道穿孔发生率。③有呕吐等消化道梗阻者随时复查胃镜,其余病例术后2周复查胃镜,比较三组患者术后瘢痕狭窄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各组指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A组(n=46)患者首次止血率71.74%(33/46),再出血率12.12%(4/33),需外科手术率6.52%(3/46);B组(n=46)患者首次止血率84.78%(39/46),再出血率10.26%(4/39),需外科手术率6.52%(3/46);C组(n=46)患者首次止血率95.65%(44/46),再出血率4.55%(2/44),需外科手术率2.17%(1/46)。首次止血成功率比较,C组与A组及B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粘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稀释液可收缩血管减少胃局部血流量,从而达到止血效果,本次临床研究首次止血率71.74%,再出血率12.12%,需外科手术率6.52%;但如果注射剂浓度过高或使用量过大,会造成局部缺血坏死,甚至穿孔,本次临床研究未发现治疗相关坏死、穿孔等并发症。微波凝固疗法通过探针产热而使组织凝固止血,本次临床研究首次止血率84.78%,再出血率10.26%,需外科手术率6.52%;如果选择的功率过高或凝固时间过长,有诱发局部坏死出血,甚至穿孔的危险,本次临床研究未发现治疗相关坏死、穿孔等并发症。上述两种治疗方法对一般消化性溃疡出血止血效果好,但对出血量大、迅速的病例,如Dieulafoy溃疡大出血,单独内镜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或微波凝固法的疗效明显下降,急诊手术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本研究通过内镜注射1:10000肾上腺素联合微波凝固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对比单独内镜注射肾上腺素或微波凝固治疗,其首次止血成功率显著提高,再出血率显著下降,需外科手术率显著下降;而三治疗组比较,消化道穿孔发生率、术后瘢痕狭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1] 李益农,陆星华,主编.消化内镜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4:694-705.

[2] 张亚历,主编.图解消化病学[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5:54-57.

[3] 田升,徐美东,姚礼庆.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治疗的临床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06,11:1144-1145.

外科手术止血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血凝酶;手术后;局部应用

巴曲亭―注射用血凝酶系从巴西矛头蝮蛇蛇毒中提取和精制而成的酶性止血剂,可用于各种出血病症,能缩短病人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本科于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1年间对该药在普通外科术后创面渗血止血中的临床作用进行观察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材料

1.1 一般资料病人平均年龄49岁〔37 ~ 78岁),男6例,女4例。所有病例术前检查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基本正常,无严重心、肺及脑合并症。

1.2 手术类型肝胆手术(肝癌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胆道探术等)4例,胃肠手术(胃癌根治切除术、大肠癌根治切除术等)4例,阑尾切除术2例,将以上患者均分为2组。

1.3 上述患者术后发现引流管引出血性液较多,说明出现术后创面出血(渗血)。用药方法实验组于手术后发现渗血后自引流管内注入注射用巴曲亭2 单位+生理盐水20ml。对照组经引流管注入冰肾盐水。

1.4 观察方法:对止血效果、使用次数、止血时间、用后渗血量的比较;手术前后血生化、血尿常规及生命体征的观察比较;手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观察。

2 方法

2.1 以上患者术后24小时内发现引流管内引出液为血性且每小时量均为50ML左右,持续3小时,此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同时以上患者术前术后静脉用止血药物相同。两组病人按病种平均分组。说明此两组病人具有可比性。

2.2 在发现腹腔引流管引流引出血性液较多后,分别于实验组自引流管内注入注射用巴曲亭2 单位+冰生理盐水20ml。对照组经引流管注入冰肾盐水20ml。都同时夹管40分钟。注射过程中患者均有腹部隐痛不适表现,注射完后自行缓解消失,同时静脉加用相同止血药物。通过观察发现实验组病人使用1次后腹腔内均再无明显出血表现。对照组有1例使用1次后腹腔内均再无明显出血表现,其余4例均需再次使用冰肾盐水1次,有1例患者使用冰肾盐水2次后引流管仍有明显血性液引出,改用注射用巴曲亭2 单位+冰生理盐水20ml1次后腹腔内再无明显出血表现。10例患者均未剖腹手术止血。

2.3 以上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按期拆线,目前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使用后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基本正常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巴曲亭―注射用血凝酶的主要成分为矛头蝮蛇巴曲酶和磷脂依赖性凝血因子X激活物(FXa)。前者可水解FbgAa并释放出FPA1~16,使其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从而促使血小板聚集并加强凝血酶活化的效应,再水解其Bβ使之释放出FPB1~14,激活因子ⅩⅢ完成纤维蛋白网的形成从而达到止血目的。后一成分FXa能将浓集与磷脂反应表面的凝血因子Ⅹ激活成Xa,促进凝血酶形成。血凝酶在治疗出血性疾病或出血状态时,能使血液的纤维蛋白单体转化,从而加速血液凝固,并在出血部位迅速形成血凝块,引起血小板聚集,起到止血作用。经我们临床观察巴曲亭对腹腔手术后渗血止血效果良好,止血迅速。动物实验表明,进口血凝酶的急性毒性少,对血栓形成无促进作用,亦未发现其引起血管内凝血或其它组织病理改变,对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无明显影响。迄今为止,在巴曲亭经腹腔引流管注入局部应用过程中未发现局部及全身性并发症,使用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基本正常,这充分证明血凝酶使用方法是安全的。

需要指出的是,对血中缺乏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患者治疗作用微弱,因此宜在凝血指标正常或经补充血小板及缺乏的凝血因子后使用。另外不应因有该药的使用而忽视手术中彻底止血和术前术后静脉止血药物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武正炎,普通外科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第二版

[2]Millikan KW,Cummings B,DollasA.A prospective study mesh-plug hernioplasty。Am Surg 2001;67:285-289

[3]陈亚光,冯平。术中与术后胆道出血的诊断与处理。湖南医学,1999;16(3):184

[4]黄志强.吴孟超.黎介寿,普外科手术学.第二版

[5]巴曲亭-蛇毒血凝酶在普外科手术中应用研究,血栓与止血,2003,VOL9.NO,118-20

[6]蛇毒血凝酶在腹部手术中止血作用以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中华外科杂志 2002,40:8 581-584

作者简介:

外科手术止血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胃溃疡出血 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126-02

胃溃疡出血是胃溃疡最严重和最主要的合并症,临床导致胃溃疡出血的原因很多,比如:当机体受到严重应激如严重创伤、烧伤、感染、休克、手术、药物刺激等时,胃黏膜受到破坏引起十二指肠黏膜发生浅表糜烂溃疡及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而产生应激性胃溃疡出血;有资料分析年龄因素、吸烟、饮酒、服用非甾抗炎药等等都是胃溃疡出血的高危发病因素[1]。近年来,胃溃疡发病率在我国呈现上升态势,由胃溃疡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占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也有所上升[2]。随着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滞剂及各种胃粘膜保护剂的广泛应用,抗溃疡药物疗效的不断增加,临床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胃溃疡出血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大多数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均能达到出血停止、病灶愈合的效果。但是对于不能耐受出血的老年胃溃疡出血患者、反复出血患者以及大量出血发生休克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疗效比较差,这时应该及早选择手术治疗。我院近年来根据胃溃疡出血患者出血程度、出血量以及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根据患者的不同类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共收治胃溃疡出血患者356例,男性226例,女性130例,年龄从32岁至77岁不等,平均年龄为63.4岁,全部患者入院后经胃镜检查,均诊断为胃溃疡出血,其中外科急诊100例,内科256例,外科急诊中立即手术39例,休克纠正后急诊手术41例,非手术治疗观察后24h手术20例,内科非手术治疗256例,其中非手术治疗4~12d疗效欠佳,转外科手术32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黑便、吐血、头晕、上腹部不适、软弱无力、恶心、血压低和不同程度的贫血。41例患者入院时休克症状。

1.2 诊断分型

胃镜检查:患者入院后对其症状进行询问后,医生大致判断为胃溃疡出血,立即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显示患者的胃粘膜出血,查清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为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根据每位患者的年龄、出血量、休克与否、单次出血量情况、患者临床症状等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对于反复出血、单次出血量较多、年龄较大[3]、出现严重休克等情况的患者应立即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根据胃粘膜出血情况,适当切除胃部,以上情况不太严重的患者可以采用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出血量及出血频次是否得到控制,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的话应转至外科行手术治疗。

1.3 治疗方法

1.3.1 内科保守治疗方法

采用静脉补液、纠酸、止血、静脉点滴止血药物等进行治疗,选取适当时机进行插胃管,向胃管内注入凝血酶,持续7天后,待大便颜色转至正常,继续给予患者补液支持治疗。对于出血量较大或者反复多次出血患者,在静脉输液的同时采用凝血酶灌胃治疗,具体方法为:将2000单位的凝血酶和10ml生理盐水混合,制成灌胃液,保持灌胃液的温度为33℃-37℃,胃插管,从胃管内注入患者体内,将胃管封闭30rmin,在此过程中帮助患者变换,动作尽量轻,每隔2h灌注1次,灌注前尽量抽出胃内的积液积血,然后用0.5%-2.5%的冰碳酸氢纳反复洗胃。患者经治疗出院后,随访3个月到两年,统计胃溃疡出血复发率、并发症。

1.3.2 外科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对患者采取部分胃切除手术、全胃切除手术和出血处胃粘膜缝合术。统计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经治疗出院后,随访3个月到两年,统计胃溃疡出血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且以P

2 结果

采用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患者256例,在治疗过程中,有32例患者病情不能控制,出血量和出血频次有加重现象,转至外科行胃切除手术;外科手术治疗情况为:切除大部分胃手术129例,毕I式缝合术患者101例,毕Ⅱ式缝合术患者28例,全胃切除代胃患者3例。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后的复发率统计见表1。

表1 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后的复发率统计

由表1可以看出,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复发率较采用内科手术的患者低,但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远远高于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人们习惯采用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的方法对胃溃疡出血患者进行治疗。临床上大部分溃疡出血患者经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是可以达到止血、病灶愈合的效果。但是有少部分患者采用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却达不到止血、愈合病灶的效果甚至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很多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对于胃溃疡出血患者,如果不分病情轻重及类型,一味依赖内科药物保守治疗,不但会贻误治病良机甚至可能丧失患者的生命[4,5]。对不能耐受出血的老年患者以及出血后容易发生休克的患者在采用药物治疗时尤其要慎重,因为一般情况下,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都会有反复出血的特点。对一般患者,如果药物治疗不能起到及时止血的作用,或者已经止血又发生重新出血的情况,也应及早实施手术。据我们的总结,对于出现下列情况的患者应及早采取手术治疗:①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老年患者,②反复出血患者,③严重休克患者,④单次出血量大约超过500ml患者;⑤虽输血600ml以上,但生命体征仍难维持者。本组资料研究显示:临床大部分胃溃疡出血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也较少,但是治愈后易复发,且有部分患者不适宜采用药物保守治疗;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相对较高,但是治愈后不易复发,且患者的整个治疗时间相对药物治疗来说短。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各有优缺点,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症采用,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士军. 胃溃疡出血高危因素分析[J]. 中原医刊, 2002, (12): 9-10.

[2] 张迎春. 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分析[J].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 24(2): 668.

[3] 程会昌. 胃溃疡患者的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临床效果[J]. 当代医学, 2011, 17(3): 111-112.

[4]刘志民. 腹部外科诊疗参考[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4: 338-339.

外科手术止血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胃镜; 介入治疗

上消化道溃疡出血为临床常见、多发急诊病之一,尤其是反复大出血的患者,救治手段有限,死亡率高。该类患者能否及时止血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在临床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一种较为实用的救治模式,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3年12月期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出血次数、发病时间不限,胃镜检查仅发现溃疡病灶,无活动性出血,DSA血管造影阴性,消化内科治疗无效或疗效差的患者16例。16例患者中,男11例,女5例,年龄34~80岁,平均56.2岁。临床表现反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病时间从1 h~3年,间断呕鲜血或咖啡色胃内容物,解黑便或血便。血红蛋白:38.6~108.6 g/L。胃镜检查提示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有或无血痂覆盖。

1.2 方法 16例均为消化内科治疗无效或疗效不佳的患者,充分补液、输血等抗休克治疗的同时,行急诊胃镜检查确定溃疡的部位、有无活动性出血、有无血痂覆盖,同时排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实验室相关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后,以Seldinger法经右侧股动脉穿刺,5F-RH造影管插管,分别行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造影,胃十二指肠动脉、胃左动脉造影,依据手术需要选用Progreat微导管。非离子型造影剂注射速率根据血管管径调整0.5~6.0 mL/s,总量2~15 mL/次,血管造影阴性的患者,依据血管解剖,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溃疡参与供血的血管,管腔闭塞后停止栓塞。术中栓塞胃十二指肠动脉11支,胃左动脉5支。术后继续内科止血治疗,严密观察出血量的变化,无活动性出血,则逐步停用止血药。出血量无变化或减少不明显则转外科开腹探查。

2 结果

本组16例抢救成功15例,其中11例栓塞后未再出血;3例出血量减少,持续内科2 d后出血停止;2例栓塞术后仍反复呕血及暗红色血便,转外科急诊手术探查,1例无严重并发症,2周出院,随访无再次出血;1例病情进展。联合治疗模式治疗总有效率93.75%,其中介入治疗有效率87.5%,外科治疗有效率50.0%。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绝大部分患者通过内科保守治疗,内镜下止血治疗可达到止血的目的。但仍有部分患者出血不止,放射介入对该类病例多数可以达到快速止血治疗的目的,少部分仍需要外科手术干预[1]。

放射介入是上消化道动脉性大出血的有效诊疗手段,能快速明确出血动脉、出血部位,血管内栓塞治疗可迅速止血[2-3]。但对于上消化道溃疡反复呕血或便血,内科治疗8 h以上及内镜治疗难以控制出血,且行DSA血管造影无活动性出血征象的患者,临床上处理尤为棘手。

顽固性上消化道溃疡出血内科治疗效果较差,即使病情暂时稳定,当有效循环血容量得到补充后,出血动脉再次开放的可能性较大[4]。内镜检查虽被普遍应用,其治疗的主要方法有电凝或热凝止血、注射止血、血管钳夹加注射法、激光止血等,但仍具有一定局限性,针对于胃镜检查仅发现溃疡病灶但无活动性出血的病例治疗效果较差[5]。盲目剖腹探查不仅手术风险大,术后患者恢复慢,而且6%~9%的病例找不到出血灶[6-8]。单纯DSA血管造影可以发现大于0.5 mL/min的出血量的活动性出血病变,尤其是DSA检查不仅可以发现病灶更可以对部分病例进行栓塞或者是灌注的介入治疗[9]。但对于出血量较小或暂时停止出血的患者,DSA血管造影同样有一定的局限性,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或过度栓塞,可能导致肠缺血或肠坏死,同时介入治疗后也存在一定的复发率[10]。Gordon等报道复发率在0~20%左右。尽管介入治疗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相对于外科开腹探查来说,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耐受性好的特点,仍不失为较好的治疗选择手段。查阅文献[11]关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报道的内容基本都是DSA血管造影阳性的病例,但对于阴性的病例基本偏向于外科手术探查。因此,笔者对DSA血管造影阴性的病例,尝试着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增加一个环节,超选择性栓塞参与溃疡供血的分支动脉。

本组共收集到16例,均为内科及胃镜治疗后仍有反复出血,且DSA血管造影为阴性的患者。内科及内镜治疗无效或疗效不佳患者,行DSA血管造影均为阴性,考虑到胃及十二指肠各供血动脉之间侧支交通多,微循环的吻合亦十分丰富,栓塞部分动脉一般不存在胃肠壁坏死的危险,遂依据胃镜提示可能出血病灶的溃疡部位,超选择栓塞相应的供血动脉,如胃十二指肠动脉或胃左动脉等,共栓塞胃十二指肠动脉11支、胃左动脉5支。结果有11例栓塞后出血停止,其病变血管可能来源于被栓塞的动脉血管;3例栓塞后出血量减少,栓塞血管可能起到了血流减压作用,溃疡血流量减少,血流减慢,内科持续治疗出血停止,其病变血管可能部分来源于被栓塞动脉或栓塞后交通支开放;2例栓塞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探查,其中1例无严重并发症,2周后出院,溃疡病灶可能侧支循环及交通支异常发达,1例病情进展,其出血部位可能不是溃疡,而是其他部位消化道出血。

当然,DSA是一种有创性的治疗方法,随着血管造影机的普及以及介入手术的广泛开展,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其损伤与危险性与外科手术相比较小[7]。从本组病例看,多种手段联合治疗对顽固性上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诊治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更显示出介入栓塞治疗的重要性,减少大量手术探查的病例。放射介入栓塞可作为动脉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症常规诊疗措施重要环节,也可作为内科保守治疗、内镜或手术治疗受限,或上述治疗后再出血患者的有效补充手段[4]。

综上所述,内科治疗为基础,联合胃镜、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的协助模式,可明显提高顽固性消化道出血的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何峰,夏曙祥,钟文贵,等.难治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放射介入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3):77-78.

[2] Holme J B,Nielsen D T,Funch-Jensen P,et al.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bleeding duodenal ulcer:an alternative to surgery[J].Acta Radiol,2006,47(3):244-247.

[3] Eriksson L G,Ljungdahl M,Sundbom M,et al.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versus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fter therapeutic endoscopy failure[J].J Vasc Interv Radiol,2008,19(10):1413-1418.

[4]刘晟,容鹏飞.介入诊断与治疗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2):316-318.

[5]朱惠明.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及放射介入治疗[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2,7(1):1-5.

[6]王永利,崔世涛,张家兴,等.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症介入诊疗价值和影响因素[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18(6):409-413.

[7]高云,胡道予,孟令山,等.DSA及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治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4):599-602.

[8] Whitaker S C,Gregson R H.The role of angiography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acute or chronic gastrointestinal haemorrhage[J].Clin Radiol,1993,47(6):382.

[9]李刚,陈登明,王小宜.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介入栓塞治疗[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5):78-80.

[10]陆建常.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J].微创医学,2007,2(3):212-214.

外科手术止血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急诊内镜;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mergency endoscopy fo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treatment value. Methods: 3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emorrhage of upper digestive tract, 24h expert emergency endoscopic treatment. Results: 3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emorrhage of upper digestive tract bleeding with success rate of 92.1%, the rate of rebleeding was 11.1%, all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showed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such as perforation, stenosis. Conclusion: emergency end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digestive tract hemorrhage on good security, has very high practical value.

【Key words】 emergency endoscopy fo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treatment;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胰胆管的出血,为常见急症, 如果不及时诊治将危及患者生命。我院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3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4h内行急诊内镜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汇报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16~80岁,平均57.2岁。静脉曲张性出血12例,包括食管静脉曲张9例,其中食管上段1例,食管中段3例,食管下段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例,胃底静脉曲张1例;12例静脉曲张均有红色征,表现为条痕症2例、樱桃红症8例、血泡症1例及静脉弥漫性充血1例。非静脉曲张性出血20例,包括消化性溃疡15例,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1例,息肉切除术后出血1例,十二指肠切开术后出血1例,急性胃粘膜病变2例。1.2  器械和方法1.2.1 器械和材料:Olympus EIV-XQ240电子胃镜,ERBE公司高频电凝装置,ERBE公司ICCAPC300型,粘膜注射针(Wilson-Cook),多连发结扎器(Wilson-Cook),金属夹(Olympus),1:10000肾上腺素,5%的鱼肝油酸钠,组织粘合剂,碘油。1.2.2 方法:治疗前常规检测心率、血压、血常规、心电图;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充分扩充血容量,有备血,有治疗措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内镜治疗均在24h内进行,严格适应症的选择,对于食管静脉曲张采用结扎治疗术或曲张静脉旁、静脉内联合注射硬化技术[1],注入5%的鱼肝油酸钠,对于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采用“三明治夹心”法行组织粘合剂注射[2],术后予以生长抑素、抑酸药治疗;对于非静脉曲张性出血,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止血,电凝止血,APC止血,钳夹止血,术后亦予抑酸药治疗。2  结果2.1 治疗效果:32例均经急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并同时给予内镜下治疗。静脉曲张性出血8例内镜下注射硬化剂和/或组织粘合剂止血成功,2例6~8环套扎止血成功,1例改为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1例转外科手术止血,内镜下治疗止血成功率87.5%(21/24)。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局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和/或局部粘膜喷洒13例,电凝止血4例,APC止血1例,金属夹钳夹止血2例,除1例消化性溃疡止血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外,内镜止血成功率94.9%(37/39)。2.2 再出血及并发症: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在内镜治疗后4~5d、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内进行内镜复查,再出血率为11.1%(7/63),所有患者治疗后未见穿孔、狭窄、脾栓塞等严重并发症。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