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医学治疗高血压

生物医学治疗高血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医学治疗高血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医学治疗高血压

生物医学治疗高血压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老年性高血压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2.05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rbesartan capsules combined with amlodipine besylate dispersible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hypertension. Methods A total of 116 senile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irbesartan capsules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irbesartan capsules combined with amlodipine besylate dispersible tablets for treatment.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blood pressure situation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84.48% than 65.52%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5.563, P0.05). After 8 weeks of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lower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Irbesartan; Amlodipine besylate dispersible tablets; Senile hypertension

老年性高血菏亲畛<的慢性病, 可合并多种疾病, 也是诱发老年人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4]。本研究中, 作者采用厄贝沙坦胶囊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治疗了58例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0月在东莞市大岭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116例, 其中男67例、女49例, 年龄60~79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8例。观察组男35例、女23例, 平均年龄(70.5±4.2)岁;对照组男32例、女26例, 平均年龄(71.3±5.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厄贝沙坦胶囊(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93583)治疗, 起始剂量为0.15 g/d, 根据病情可增至0.3 g /d, 1次/d。

1. 2. 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 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黑龙江澳利达奈德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0017)治疗, 初始剂量为5 mg/次, 根据病情可增至10 mg/次, 1次/d。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压情况。

1. 4 疗效评价标准[5] ①显效:治疗8周内, 舒张压下降≥10 mm Hg(1 mm Hg=0.133 kPa)并降至正常, 或下降>20 mm Hg;②有效:治疗8周内, 舒张压下降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34例(58.62%)、有效15例(25.86%)、无效9例(15.52%), 总有效率为84.48%(49/58);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29例(50.00%)、有效9例(15.52%)、无效20例(34.48%), 总有效率为65.52%

(38/58);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3, P

2. 2 两组患者血压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 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疾病, 而且老年人往往病理生理特点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治疗难度大, 极易导致靶器官损害[6-10]。厄贝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抑制剂, 可通过选择性地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 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 产生降压作用[11-14]。杨波等[2]观察了尼群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 认为采用尼群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性高血压具有较好的疗效。周丹凤[3]比较了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 认为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比较,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较好, 不良反应更少, 且更为经济。

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可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合用治疗高血压[11-14]。郑辉等[4]观察了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 认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用于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 安全性较高。孙金栋等[5]探讨了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透析高血压的疗效, 认为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透析高血压疗效要优于单用氨氯地平。

本研究中, 作者观察了厄贝沙坦胶囊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治疗58例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34例(58.62%)、有效15例(25.86%)、无效9例(15.52%), 总有效率为84.48%(49/58);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29例(50.00%)、有效9例(15.52%)、无效20例(34.48%), 总有效率为65.52%(38/58);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3, P0.05);治疗8周后, 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综上所述, 厄贝沙坦胶囊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张新亚, 魏红云. 老年性高血压治疗进展的研究.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7):155.

[2] 杨波, 李谨俐. 尼群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用于老年性高血压疗效观察.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16):117-118.

[3] 周丹凤.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经济学探讨.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 16(6):753-755.

[4] 郑辉, 林力敏.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 11(4):64-66.

[5] 孙金栋, 於华敏, 史明娟, 等. 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透析高血压的疗效观察.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 36(3):73-75.

[6] 邓明尧, 吴国平, 罗桂娇.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价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老年性高血压疗效.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0, 16(7):859-861.

[7] 张陶莉, 张春晓.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 中国临床医生, 2011, 39(12):25-27.

[8] 李娜, 郭晓东, 刘润梅, 等. 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 12(12):2356-2358.

[9] 郭东, 吴震平.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中国临床医学, 2009, 16(5):752.

[10] 王雪清.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研究.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3(9):23-24.

[11] 寿飞燕, 赵振华, 杨芳芳, 等.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 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4):676-678.

[12] 韩延辉, 董平栓, 来利红, 等.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评价以及对血浆Apelin-12的影响. 现代预防医学, 2013, 40(8):1585-1587.

[13] 王鸣凯, 孙晓晖.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6):559-560.

生物医学治疗高血压范文第2篇

1 病因病机

盖国忠指出,肝气上逆是发生高血压病的重要原因[2]。贾斌认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病因可能是家族遗传、饮食习惯、肥胖、吸烟、酗酒、职业、环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病机为素体阳盛,肝肾阴亏,肝阳上亢;王传礼[4]认为是因情志、饮食及劳欲等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以肝阳上亢为主,久延伤阴,形成肝肾阴虚和血瘀,基本病机应为阴虚阳亢、肝肾不足、血脉瘀阻;唐芳[5]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素体阳盛,肝阴不足,加之忧郁恼怒,气郁化火,风阳升动,上扰清窍而致。王勉等[6]认为本病与肝、肾两脏有关。机制主要为上实下虚,上实为肝气郁结,肝火、肝风上扰,气血并走于上;下虚为肾阴虚损,水不涵木,肝失滋养,而致肝阳偏盛。

2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症候特点

邓铁涛归结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证见:头晕、头痛、心烦易怒、夜睡不宁、或头重肢麻、口苦口干、舌微红、苔薄白或稍黄、脉弦有力[7,8]。葛健文认为肝阳上亢型除上证外还可见面潮红,舌质红,苔黄,脉弦,并认为此型多见于高血压病的早期[9]。

3 中医治疗

3.1 中药治疗 王长海等[10]以自制菊藤胶囊(、钩藤、丹参、生杜仲、石决明、生牡蛎、泽泻、防己、炒酸枣仁、生甘草等)治疗,结果降压有效率84%,症状改善有效率92%。魏霞等[11]以治疗组口服藤麻胶囊(天麻9 g,钩藤6 g,决明子12 g,山楂片12 g),对照组口服尼群地平片,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2.5%。王传礼[4]用自制麻蛭通降丸(天麻、水蛭、丹参、全虫、何首乌、红花、山楂、川芎、黄芩、钩藤、泽泻、半夏、党参、麦冬、黄芪、金樱子、五味子、夏枯草等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卡托普利片,治疗组降压有效率100%,而对照组为83.3%。赵璧完等[12]予观察组服山菊稳压胶囊,对照组口服尼群地平片及山菊稳压胶囊模拟剂,结果观察组降压显效率为56.25%,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分别为50.00%、90.32%。唐芳[5]以口服天麻钩藤饮倍用天麻为基础方,对照组口服心痛定。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而对照组为65.0%。

3.2 中西医结合治疗 郭立芳等[13]以洛汀新为基础治疗,对照组不再加用其他药物,治疗组加钩藤决明方(钩藤、石决明、杜仲、枸杞子、牛膝、生地等),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90.63%,中医临床症状总有效率93.75% ,优于洛汀新对照组。甄耀辉等[14]以硝苯地平控释片为基础治疗,对照组不加其他药物,治疗组加黄龙四苓汤加减方(大黄、龙胆草、黄芩、黄柏、知母各15 g,猪苓、车前子、栀子、白术、茯苓各10 g,当归、生地黄各12 g,甘草6 g)。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为67.65%。付蓉[15]用以依那普利为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天麻钩藤饮。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而对照组78.57%。同样运用加味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任伯玮等[16]以西医常规为对照组;治疗组在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应用加味天麻钩藤饮,天麻9 g,钩藤(后下)12 g,石决明(先煎)18 g,山栀9 g,黄芩9 g,川牛膝12 g,杜仲9 g,益母草9 g,桑寄生9 g,夜交藤9 g,朱茯神 9 g。治疗组总有效率93.32%,对照组83.33%。黄琪等[17]研究中对照组以依那普利为基础,治疗组在依那普利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平肝法治疗,基本方药:天麻 (先煎) 12 g,钩藤(后下) 15 g,葛根15 g,石决明15 g,桑寄生20 g,川牛膝12 g,夏枯草15 g,山栀9 g,丹参30 g,炒杜仲10 g,夜交藤10 g。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65.62%。翁炳雄等[18]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中西药组(镇肝熄风汤合福辛普利)、中药组单用镇肝熄风汤汤(怀牛膝、 生赭石各30 g,生龙骨、生牡蛎、玄参各20 g,生龟板、生白芍、天冬各15 g,生麦芽10 g ,川楝子、茵陈、甘草各6 g)、西药组(单用福辛普利) 三组,结果中西药组总有效率96.0%,中药组总有效率90.0%,西药组总有效率 88.0%,但降压疗效中西药组均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症状疗效中西药组和中药组均优于西药组。

3.3 针灸及其他治疗 孙健等[19]运用针刺调肝法治疗肝阳上亢型轻度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单纯生活方式调整) 和治疗组(生活方式调整+针刺四关穴、百会穴、印堂穴),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治疗组痊愈率为54.55%,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分别为30.23%、81.40%。田莉[20]将60例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治疗组) 和施慧达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风池、曲池、太冲等穴位治疗,对照组采用施慧达治疗。治疗组显效率为40%,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分别为13.33%、76.67%。王宁等[21]用隔芪香散灸脐法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自制芪香散8 g~10 g填满脐孔,用艾柱施灸10壮。症状总有效率90.0%;降压总有效率 73.3%。陈华德等[22]运用耳尖放血法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耳尖放血组(耳尖穴每侧穴位放血5滴~10滴,每滴如黄豆般大小)30例,显效率46.67%,总有效率80.00%; 口服络活喜片组30例,显效率3.33%,总有效率56.67%;耳尖放血合口服络活喜片组30例,显效率66.67%,总有效率100%。同样运用耳尖放血疗法,汤日鹏等[23]治疗高血压病患者总有效率达92.1%。李晓庆等[24]运用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浴足降压经验方制成超微粉剂型,治疗组(邓氏浴足方微粉)证候疗效有效率 92.98%,血压疗效有效率 91.23%。

4 现代实验研究

张臣等[25]分析了高血压中医各证型的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发现ET值肝阳上亢阴阳两虚, 肝阳上亢型较后3组差异有显著性。又分析了120例高血压患者ET与血压之间的关系,各中医证型组ET值及血压较正常组明显增高,ET值及血压可作为肝阳上亢型的客观化指标。

4.1 肾素(PRA)-血管紧张素(AT)-醛固酮(ALD)系统(RAAS) 张晓凤等[26]实验证明菊藤胶囊在降压的同时,可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菊藤胶囊可能具有类似卡托普利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的作用。 翁炳雄等[18]使用镇肝熄风汤联合福辛普利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经治疗 8周后各组患者血浆PRA、AngⅡ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而血浆AngⅡ水平降低尤为明显,镇肝熄风汤与福辛普利相类似,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 PRA、AngⅡ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2 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NOS/NO)、ET 孙国芳等[27]实验表明,菊藤胶囊高、中剂量组可使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血浆ET水平显著下降。方显明等[28]用采用天麻钩藤饮及其精简I方、Ⅱ方干预,天麻钩藤饮及其精简I方、Ⅱ方对肝阳上亢证高血压模型大鼠血清NO、NOS和ET均有显著的影响,可升高NO、NOS水平,降低ET水平,提示天麻钩藤饮及其精简方的降压机制可能与其提高NOS 活性,促进NO的合成,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有关。苏庆阳等[29]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服用天麻钩藤饮汤剂,对照组45例,服用西药卡托普利。天麻钩藤饮和卡托普利均能降低高血压患者缩血管物质ET水平,提高舒血管物质 NO水平,天麻钦藤饮对血管内皮的分泌功能有保护和调节作用,能改善血管舒缩失衡及血液流变学的状态。

4.3 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 甄耀辉等[15]以硝苯地平控释片为基础治疗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患者48例,治疗组加用黄龙四苓汤加减方,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中NE、E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黄龙四苓汤可降低血浆中 NE、E。

4.4 炎性因子 田心等[30]研究显示,菊藤胶囊可以降低血压和 SHR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下调心肌组织的 TNF-α、CRP表达,减少炎症反应引起的心肌损害。卫智权等[31]在联合应用氨氯地平基础上,加用自拟降龙汤治疗EH患者,降龙汤可降低治疗组的血清 hs-CRP、IL-6水平,与氨氯地平具有协同降血压效应。于爱文等[32]将 66例高血压病Ⅱ级~Ⅲ级( 肝阳上亢兼血瘀证)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服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组加服息风通络化瘀汤。两组治疗后降压效果及 hs -CRP的降低程度均较明显,而且息风通络化瘀汤可明显降低 hs -CRP的水平。

5 展 望

肝阳上亢证作为高血压病最常见的症型之一,其基本病机就是肝阴阳失去平衡。中医药以及针灸气功等均以平肝潜阳为基本治疗治则,指导治疗,达到降低患者血压、 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效果,而现代研究则表明中医治疗高血压可以明显改善各项生理指标。 但目前临床研究尚未深入,因此,以后应深入进行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临床研究,建立明确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实施大规模、多样本、长期临床研究,以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陈明嘉.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的中医治疗及研究近况[J].中医药导报,2001,12(1):81-82.

[2] 李铁云.盖国忠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2):188-189.

[3] 杨林芝,贾斌.贾斌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点滴[J].甘肃中医,2009,22(12):12-13.

[4] 王传礼.麻蛭通降丸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70例[J].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200 6,9(9):79-80.

[5] 唐芳.天麻钩藤饮倍用天麻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4):75-76.

[6] 王勉, 秦扬, 李冰.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133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8,48(19):131-132.

[7] 吴焕林.邓铁涛教授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经验辑要[J].河南中医,2005,25(5):16-17.

[8] 王海霞.肝阳上亢证中医文献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07,6(48):47-49.

[9] 窦彩萍,葛健文.葛健文治疗高血压病经验[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5(3):429.

[10] 王长海,王文, 章玉金,等.菊藤降压胶囊治疗高血压病50例疗效观察[J].临床研究,2003,2(12):111-112.

[11] 魏霞,王新远,颜井先.麻藤胶囊治疗原发性肝阳上亢型高血压80例临床报告[J].中外健康文摘:病例分析,2008,5(6):234-235.

[12] 赵璧完,祁俊, 戴广丽,等.山菊稳压胶囊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65例[J].现代中医药,2010,30(1):5-6.

[13] 郭立芳,白海燕,陈国会.钩藤决明方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50例[J].陕西中医,2007,28(2):157-158.

[14] 甄耀辉,邓启华.黄龙四苓汤为主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48例临床观察[J].福建中医药,2009,40(1):6-7.

[15] 付蓉.加味天麻钩藤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6):595.

[16] 任伯玮,崔海,赵雪梅.加味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8):696-699.

[17] 黄琪,黄士恩,姚强.益肾平肝法辅助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6):852-853.

[18] 翁炳雄,蔡悦,彭仲良.镇肝熄风汤联合福辛普利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2):1644-1645.

[19] 孙健,段权,王谦,等.针刺调肝法治疗肝阳上亢型轻度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9,41(8):94-95.

[20] 田莉.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30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08,24(2):14-15.

[21] 王宁,张昆,郑君隔.芪香散灸脐法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30例[J].四川中医,2007,25(4):60.

[22] 陈华德.耳尖放血疗法改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J].中国社区医师,2006,22 (312):36.

[23] 汤日鹏,宋顺福,周克叉,等.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刊,2006,24(12):2219.

[24] 李晓庆,王云飞,吴焕林.邓氏浴足微粉治疗阳亢型高血压的非劣性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09,30(6):671-672.

[25] 张臣,邢之华,刘卫平,等.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血浆ET和血清NO的变化[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6):508-509.

[26] 张晓凤,王长海,李军昌,等.菊藤胶囊对应激大鼠血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微循环,2008,12(1):20-22.

[27] 孙国芳,王长海. 菊藤胶囊对应激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血液ET、NO含量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11):1651-1653.

[28] 方显明,郭艳艳,朱志华.精简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证高血压大鼠NO、NOS和ET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2009,32(6):51-52.

[29] 苏庆阳,谢明夫,王旭.肝阳上亢性高血压病的中药治疗研究[J].现代医学与临床,2006,4(4):75.

[30] 田心,王长海,李蕊,等.菊藤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22):2660-2662.

[31] 卫智权,阎莉,唐慧勤.加用降龙汤对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患者抗炎及降脂作用的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7,30(6):320-321.

[32] 于爱文,段雪光.息风通络化瘀汤对高血压病超敏 C反应蛋白及血压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099-1100.

生物医学治疗高血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灯盏花注射液;出血性中风;急性期;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

[中图分类号] R25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a)-0113-03

灯盏花注射液是由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灯盏花提取的黄酮类制剂,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脑循环、减少脑水肿、促进血肿吸收等作用。现代中医临床依据活血止血的治法理论,将灯盏花注射液用于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并有大量临床试验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单个临床试验因结论信度、效度参差,尤其是结论间方向性差异造成的矛盾,使其论证强度受到抑制。鉴于此,本研究运用系统评价方法,对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充实的证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索相关研究

以“灯盏花and中风”为基本检索策略,在清华同方系列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维普、MEDLINE、Cochrane系统评价资料库(CDSR)及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资料库(CCTR)检索相关研究(省略具体检索策略,期限截至2011年12月)。

1.2 选择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随机对照试验;②研究对象选用全国第四届(或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中风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确认出血性中风,且病程在30 d以内;③试验措施为灯盏花注射液;④判效标准明确,包括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改善等评价中的一项。

1.2.2 排除标准 ①随机分组概念描述不正确,如出现“随机设立”、“随机单盲法分组”、“随机选定”、“随机抽样分组”等字样;②半随机分组;③出现干扰或沾染;④相互对照;⑤外伤、颅内血管畸形、脑动脉炎等所致的脑血管疾病。

1.3 文献质量评价标准

采用Jadad评分法评价研究质量,不低于3分为高质量研究。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Revman 4.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现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选取相对危险度(RR)及率差(R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计量资料选取加权均数差(WMD),均计算99%可信区间(99%CI)。采用异质性检验估计纳入研究是否来源于同一总体,并根据此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对纳入研究进行合并统计分析。另外,采用倒漏斗图估计发表偏倚;统计结果为阳性时,手工计算需治疗病人数(NNT),手工计算失效安全数估计统计结果的稳定性。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基本情况

检索相关研究658项,因设计方案为非随机分组、综述、回顾性研究、诊断标准不符、中风病理类型交叉、试验措施扰、相互对照、一稿两投、抄袭等原因,筛除不符合选择标准的研究642项。另有8项研究未查及全文,纳入待评价研究。本项研究共纳入合格研究8项[1-8]。

纳入研究患者共计624例,平均样本数为78例,男性多于女性。纳入患者的诊断标准明确、公认,均经CT或MRI确诊为出血性中风,且病程在30 d以内。试验组与对照组基线常规治疗均衡可比,试验组加用灯盏花注射液。均明确疗程,最长28 d,最短14 d。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采用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评分标准。

2.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2项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2,5],得分为2分,其他纳入研究得分为1分。

2.3 疗效比较的统计结果

总有效率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见表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见表2。

脑出血量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见表3。

2.4 倒漏斗图

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WMD作倒漏斗图,见图1。

2.5 稳定性统计结果

总有效率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失效安全数为2.28。

2.6 不良反应

报道未出现不良反应的纳入研究为6项,另外2项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不明确。

3 讨论

3.1 疗效分析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总有效率RR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出血量变化情况的WMD临床意义均显示试验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并且,RR值的99%CI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出血量变化WMD值的99%CI统计学意义显示,疗效评价结果的临床意义因随机误差而发生的概率小于1%,可忽略不计,即上述效应指的临床意义99%以上的可能性是由于试验组接受了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导致。

3.2 安全性分析

所有纳入研究均无不良反应报道,显示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安全性较好。

3.3 统计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纳入临床试验的质量均较低是影响本系统评价结果的最主要因素,具体表现为:①纳入研究随机方法不明确及随机分配方案不隐藏,提示研究过程中出现选择偏倚的可能性较大;②未采用盲法,提示出现信息偏倚的可能性较大;③患者依从性情况未介绍,脱落及剔除标准不明确。另外,发表性偏倚可能性较大、其他潜在临床异质性、失效安全数较低显示统计结果稳定性较弱、出现待评价研究等均可成为影响本研究统计结果的负面因素。

本研究统计结果提示灯盏花注射液对于改善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促进血肿吸收有积极意义,且安全性较好。纳入研究质量较低、统计结果稳定性较弱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本系统评价结论的可靠性。今后评价中,尚需密切关注高质量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证据的研究动态,及时更新本系统评价,以便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临床证据。本系统评价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王丽萍,郑修广.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1(10):445-447.

[2] 王欢,武国德,张振昶,等.灯盏花素治疗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观察[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1(4):21-24.

[3] 黄晓兰,陈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62例[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3,20(4):268-269.

[4] 杨喆,赵存新,王雪玲.灯盏细辛注射液早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20046,27(6):936.

[5] 古联,邓旭.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5例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5):530-531.

[6] 柴福民,邱建东,杨维,等.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04,33(8):18-20.

[7] 廖建平,高庆强,李雄.脑出血早期应用灯盏花静脉输注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6):363-365.

生物医学治疗高血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时间治疗学;左旋氨氯地平;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1(a)-0070-03

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是根据疾病发生或发作的昼夜节律特征,通过调整用药时间、剂量等方法,使降压药物作用效应与高血压发生节律相一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1]。近年来,时间治疗学已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对比白天和夜间服用长效降压药左旋氨氯地平比较原发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差异,旨在探讨时间治疗学的科学性,指导临床高血压的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2005版《中国高血压指南》中给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选取2008年5月~2012年11月浙江省安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首次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原发性收期高血压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自行服用降压药物者,合并严重心脑疾病患者,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理想患者。从中筛选出1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样本,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白天服药组和夜间服药组。白天服药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61~79岁,平均(68.3±5.6)岁;诊室血压测量为压(138.2±7.2)/(77.6±6.7)mm Hg(1 mm Hg=0.133 kPa)。夜间服药组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60~81岁,平均(69.0±5.7)岁;诊室血压测量为压(137.1±7.1)/(76.2±6.5)mm H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压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血压测量方法

1.2.1.1 诊室血压测量 取上午8∶00~10∶00时段进行血压测量,测量前嘱患者休息30 min,连续测量同侧肱动脉血压3次取平均值即为诊室血压[3]。

1.2.1.2 24 h动态血压测量 选择上海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XB11B型血压表进行昼(6∶00~22∶00)夜(22∶00~次日6∶00)24 h监测血压。每30分钟测量1次。监测期间嘱患者正常从事日常活动和工作,但避免剧烈活动。记录监测所得数据备用。

1.2.2 药物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正常服用除二氢吡啶类长效钙拮抗剂类以外的其他降压药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左旋氨氯地平由吉林施慧达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施慧达,2.5 mg/片,生产批号:070903,090502,101105),白天服药组于7∶00~9∶00期间服药,夜间服药组于19∶00~21∶00服药。根据患者的血压节律变化适当调整用药时间。用量均为2.5 mg/d。8周后随访,若血压未曾下降[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患者用药剂量增加至5.0 mg/d。治疗时间为1年。

1.3 观察指标

血压水平: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诊室SBP、24 h SBP、昼SBP、夜SBP水平;血压达标情况:以动态血压水平为标准,①24 h平均动态血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设计资料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

两组诊室SBP治疗后均下降(P < 0.05),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夜间服药组治疗后24 h SBP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 < 0.05)。组内比较两组夜SBP治疗后均有所下降,但夜间服药组下降更加明显(P < 0.05或P < 0.01)。见表1。

2.2 血压达标情况

两组夜平均血压达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87,P=0.004)。而24 h平均动态血压和昼平均血压达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高血压的发病率日益升高,逐渐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水平的内科疾病之一[5]。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繁多,左旋氨氯地平即为临床常用降压药之一。

左旋氨氯地平属二氢吡啶类长效钙通道阻滞剂。其有左旋和右旋两种对应体,相对于氨氯地平而言,左旋氨氯地平因去掉了右旋体,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的优点,降压效果显著[6]。本研究采用时间治疗学方法探讨不时间口服左旋氨氯地平的降压效果。人体血压具有昼夜节律现象,不同时间使用降压药将对血压及其节律产生不同影响[7]。利用降压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控制血液和组织液中的药物浓度,使血药浓度与人体血压的节律保持一致,血压增高时,血药浓度处于较高水平,血压降低时,血药浓度也恰好处于较低水平。这样不仅能够显著增加降压疗效,也能大幅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据文献报道[8],口服左旋氨氯地平6~8 h后其血药浓度达到高峰,而其终末消除半衰期为35~50 h,每日1次,连续服药1周后可达24 h均有较高血药浓度以起到很好的降压效果。而若能在血压峰值6~8 h前给药,则能保证血压增高时,血药浓度也处于相对较高水平,降压效果将更为理想。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常伴有夜间尤其是凌晨血压增高的现象,因此夜间服用降压药其峰值恰好出现在夜间血压增高的时候。有助于纠正夜间高血压,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9]。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后的夜SBP分别为(125.2±7.1)、(123.9±7.4)mm Hg,治疗后两组夜SBP均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夜间服药组患者的夜SBP下降较白天服药组更加明显(P < 0.05或P < 0.01),其夜间平均血压达标率也明显高于白天服药组患者。与分析结果一致,据相关报道指出,相当部分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于夜间,可能与凌晨血压增高的节律有关,因此,夜间服用降压药将一定程度上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10-14];另外,表1结果还提示,夜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不仅在降低夜间血压方面有优势,而且在全天的SBP水平控制上也优于白天服药组;而在诊室SBP方面,两组降压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不同时间用药均有一定程度的降压效果。可见,左旋氨氯地平可长效地发挥钙通道阻滞作用以达到长时间的降压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原发性收期高血压患者不同时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均能有效地降低SBP,但夜间服药能更有效地纠正夜间高血压,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

[参考文献]

[1] 杨彦玲,陈庆华.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疾病中靶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1,22(41):3912-3914.

[2] 张建萍,付军.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3):421-422.

[3] Natarajan R. Recent trends in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J]. Lung India,2011,28(1):39-48.

[4] 王俊峰,林强,黄智勇,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33例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09,21(10):1679-1680.

[5] 潘晓琼.抗高血压药在我院应用的合理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0):143-145.

[6] 段朝龙.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对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7):80-81.

[7] 姚水华.不同服药时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1,18(8):53-54.

[8] 杨永梅.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降压疗效及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左室肥厚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7):1477-1479.

[9] 付晶晶.左旋氨氯地平的药理及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6):132-133.

[10] Liang YJ,Mi J. Pubertal hypertension is a strong predictor for the risk ofhypertension [J].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英文版,2011,24(5):459-466.

[11] 孟晓东,张振宇,范肃,等.硝苯地平加用推拿手法治疗肝火亢盛证原发性高血压40例[J].环球中医药,2013, 6(7):536-538.

[12] 王政山,沈福珍.自拟降压宁晕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0例[J].环球中医药,2012,5(6):457-458.

[13] 高宏波,乔钦增.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3,8(7):759-761.

生物医学治疗高血压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07例脑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立体定向穿刺术、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和去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岀血量在51~80 mL脑出血病例中,选择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患者预后优于去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术式,出血量在51~80 mL时选择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较适宜。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预后

高血压脑出血(HICH)系由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内的一种自发性脑血管病,急性脑出血具有极高的致残率、致死率,预后差。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HICH患者10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手术方案对其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07例,其中男72例,女35例,年龄42~73岁,平均56岁,有96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2 临床表现

术前意识状态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8分41例,9~12分40例,13~15分26例。神清30例,嗜睡28例,浅昏迷26例,中度至重度昏迷23例。一侧瞳孔散大62例,双侧瞳孔散大15 例,肢体偏瘫101例,言语障碍32例,单侧病理征67例,双侧病理征21例。

1.3 血肿部位及出血量

头颅CT扫描示本组病例出血均位于基底节区,合并破入脑室者22例。壳核外侧型30例,占28.0 %;壳核内侧型32例;占29.9 %;丘脑27例,占25.2 %;皮层下18例,占16.9 %。血肿量由CT机计算,21~50 mL者65例,51~80 mL者42例。

1.4 手术方式

(1)立体定向穿刺术(立体定向组):安装立体定向头架后,根据CT定位,利用立体定向原理以血肿中心为靶点,确定穿刺点。选择穿刺点标准为回避重要功能区、大血管,尽可能将离血肿最近的皮层作为穿刺点。穿刺成功后,选择软管置入血肿腔,并将该管在头皮下移行3~5 cm后置于皮外。术后根据引流情况给予适量尿激酶注入血肿腔。(2)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显微手术组):在颞部耳前1 cm行5 cm左右直切口,充分暴露颅骨,钻孔后以铣刀形成直径约3 cm骨窗。在手术显微镜下清除大部分血肿,止血后将引流管置于血肿腔。并将该管在头皮下移行3~5 cm后置于皮外。术后根据引流情况给予适量尿激酶注入血肿腔。(3)去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开颅组):根据血肿大小,取颞顶部做弧形手术切口。掀开头皮后,选择相应位置钻孔后去骨瓣,直视下颞沟入路,清除血肿止血。剔去颞肌筋膜,减张缝合硬脑膜,并去骨瓣减压,分层严密缝合头皮各层。

1.5 预后

采用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判断患者预后: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Ⅱ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走;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Ⅴ级:植物生存状态;Ⅵ级:死亡。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出血量在21~50 mL脑出血病例中,选择立体定向穿刺术和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出血量在51~80 mL脑出血病例中,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患者预后优于去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详见表1,表2。表1 出血量21~50 mL病例不同手术方式疗效比较

3 讨论

3.1 治疗方案及术式的选择对HICH预后的影响

基底节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部位,出血一般多由血肿内侧的豆纹动脉因粟粒状微动脉瘤形成后破裂所致。Kanaya 等[1]曾报道7 010 例壳核出血,结果表明,小血肿不需要手术,中等血肿可微创手术治疗,大血肿伴浅昏迷或脑疝前期者应开颅手术。术后减轻了血肿中凝血酶引起的细胞毒性脑水肿[2],减轻了血红蛋白及其崩解产物亚铁离子等的神经毒性作用[3],血肿抽吸后局部压迫减轻、脑灌注改善[4-5]。由此可见外科手术在治疗HICH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但在临床工作中常常因为出血量、出血部位、年龄、既往其它疾患以及现有手术条件的影响而难以做出最适宜的选择。在本组病例中,年龄较大、合并其他疾患且出血量大于80 mL、短时间内出血量大于60 mL、双侧瞳孔散大、GCS200/120mmHg难以控制时无论采取任何手术方案最终预后较差。相反,小于20 mL脑出血采取非手术治疗即可获得良好的预后。因此,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病例更有临床手术干预意义。本组病例采取的手术方案包括:立体定向穿刺术,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去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3.2 手术术式的选择

原则上经内科治疗不能有效控制颅内压、脑损害征象加重者,应争取施行手术。出血量在20~50 mL的脑出血,患者多数病情较为平稳,处于神清或嗜睡状态,中线偏移0.5~1.0 cm,GCS多数在9~12分,瞳孔等大或近似等大。此类情况下本文结果显示选择立体定向穿刺术或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两者差异不明显。立体定向穿刺术优点在于创伤小、医源性损伤小、定位准确,局麻下即可进行(适于不能耐受全麻者);缺点在于解除血肿压迫不充分,术中非直视下操作易导致穿刺路径出血,难以解决因脑水肿所致的颅内压增高。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优点在于创伤较小,直视下操作可迅速清除血肿,对脑组织损伤较轻;缺点在于手术视野有限充分止血困难,不能充分减压,易引发再出血。

出血量在50~80 mL的脑出血,患者多数病情危重,处于浅昏迷或中重度昏迷状态,中线偏移大于1 cm,GCS多数大于12分,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此类情况下本文结果显示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和去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有差异,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更有利于术后恢复。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优缺点同上文。去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优点在于迅速清除血肿、减压充分、止血彻底,术中如遇血管畸形可一并清除;缺点在于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中牵拉和压迫脑组织易加重脑水肿,需再行颅骨修补术。

手术术式选择的合理性能够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但不可否认的是术者手术经验的不同,患者脑血管情况及身体状况的差异,还有麻醉、手术室条件和器械设施等等也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此,也就难以给出评判标准来选择对应的手术术式。但应本着生命第一的原则,对于重度脑出血,如无手术禁忌,倾向于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另外,发生因上述手术缺陷等原因而致的危险情况时应及时变更术式,也应尽早行去骨瓣减压术。

3.3 手术时机的选择对预后的影响

有些学者提倡超早期手术(6 h之内)[6-7]。因为在超早期血肿毒素释放较少,周围脑组织继发性损害尚未形成。施行超早期手术有助于改善脑灌注、减轻脑水肿、提高术后生存质量,但术后再出血较出血24 h后手术明显增多。因此,超早期手术多适用于出血量较大,出血速度迅猛,短时间内即进入昏迷状态的患者。术式自然以去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为主,以及时挽救病人生命。本组病例中,少量出血手术时机的选择:尽可能观察病情变化,48 h后出血倾向已停止,此时手术成功率高,再出血情况较少。

在临床工作中不要单纯的强调早期手术,更不能陷入模式化的手术方案而不能自拔。针对每个患者病情的个性化,做好变通才能将患者转危为安。

参考文献

\[1\] Kanaya H, Kuroda K.Development in neurosurgical approaches to hypertensive intraceredbral in Japan.In:Kaufrann HH, ed.Intracerebral hematoma\[M\].NY:Raven Press,1992:197-200.

\[2\] Montes JM,Wong JH,Fayad PB, et al.Stereotactic computed tomographic guided aspiration and thrombolysis of intracerebral hematoma:protocol and preliminary experiencn\[J\].Stroke,2000,31:834

\[3\] Lee KR,Kawai N,Kim S, et al. Mechanisms of edema formation after in tracerebral hemorrhage:effects of thrombin on cerebral blood flow,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and cell survival in a rat model\[J\].J Neurosurg,1997,86(2):272-278.

\[4\] 胡沛霖.不同微创术对脑出血血肿周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06,22(2):151-152.

\[5\] 付文华,任世友,曾莉,等.定向微创血肿引流术对脑出血患者脑供血的影响\[J\].华西医学,2007,22(3):469-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