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范文第1篇

1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评价指标

可持续发展理论(SustainableDevelopmentTheory)是在1987年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WECD)发表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报告对人类共同关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从生态学视角提出关于资源的管理战略。其后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和社会学范畴,并加入新的内涵,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等多个层面。EdwardB.Barbier[3]从经济学角度指出可持续发展要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增加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生态和社会3方面的协调统一,其内涵包括在发展模式上,要改变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只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旧观念;在经济驱动力上,要发挥技术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寻求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均衡;在结构调整上,要提高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倡导清洁生产的模式。鼓励文明消费的理念,使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注重长久效益,最终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求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资源的不断开发、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阶段的不断变化,决定了各种类型的资源型城市不同的发展态势。《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将资源型城市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这4种类型。其中,成长型城市,资源开发潜力大,经济发展后劲足,整体处于上升期;成熟型城市,资源开发能力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整体趋于稳定;衰退型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社会民生问题突出,资源整体趋于枯竭;再生型城市,经过一轮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后,摆脱资源依赖,经济发展相对较好。

结合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要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是对其发展阶段进行判定,进而才能因地制宜,促进资源型城市的升级与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规划》提出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4个方面的主要评价指标(表1),为判定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了参考依据。有关专家指出,不管哪种类型的资源型城市,处在什么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上要注意什么问题,它的接续替代产业的培育应该按照什么路线和模式进行,这都要根据这个城市的资源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状况进行评价。因此,对矿产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核心是摸清现状、找准定位、发掘潜力,据此设计出有利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路径。

2攀枝花市的现状、定位与发展路径

2.1现状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总面积达7434.4km2,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壳运动,这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中国西部重要的钢铁、钒钛、能源基地和新兴工业城市。攀枝花市已发现矿种76种,其中包括能源矿产、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和稀土金属、贵金属等,查明有一定资源储量的共39种。全市矿产地块共计490余处,其中46处为特大型与大型矿床,30处为中型矿床,具有较强的组合配套性,拥有超大量的钒钛磁铁矿等优势矿产[6]。现阶段,攀枝花已初步形成以钒钛产业为主、磷化工产业为辅的主导产业,形成了“中国钒钛之都”的产业核心圈。从这个意义上看,攀枝花市正在由传统的多种类矿工业经济转向更加专业的钒钛产业经济,从传统的采矿、冶炼、粗加工为主,升级为机械、铸造、复合加工。这也是攀枝花市矿产业发展的潜力所在。经济发展方面,据统计,2013年攀枝花市的GDP为800.88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7.88亿元,同比增长4.5%,贡献率为1.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97.19亿元,同比增长11.7%,贡献率为83.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75.81亿元,同比增长8.0%,贡献率为15.4%。人均GDP为65001元,同比增长10.1%[7]。可见攀枝花市的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第二产业,尤其是矿业、钢铁、钒钛、化工及机械制造等。民生改善方面,2013年攀枝花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838元,同比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906元,同比增长9.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7%,同比下降0.03%。资源保障方面,攀枝花市拥有四大钒铁矿区,攀枝花矿区、红格矿区、太和矿区及白马矿区。2013年攀枝花市积极推进钒钛产业园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创建,确保钒钛产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超过200亿元[8]。生态环境保护方面,2013年攀枝花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3%,NO2浓度同比下降7.5%,SO2浓度同比下降25.6%。空气优良率高达92.6%,污水处理率为84.25%,垃圾处理率为96.75%,绿化覆盖率为38.47%。

2.2定位及发展路径根据《可持续发展规划》涵盖的262个资源型城市资料信息显示,成长型城市共31个,成熟型城市共141个,衰退型城市共67个,再生型城市共23个。其中四川省内共有13个地级行政区、县级市和县区等为资源型城市,攀枝花市是四川省10个地级行政区中的一员,处于成熟型资源城市之列(表2)。随着矿产资源的深入开发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攀枝花市的发展轨迹逐渐从成熟型资源城市迈向衰退型和再生型资源城市,而一旦进入原有优势资源衰退和寻找资源再生的发展阶段,城市的发展驱动力将由资源驱动转向资本驱动,继而演替为创新驱动和知识驱动。根据《中国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13)中对创新型城市的界定和发展模式分析,攀枝花市的发展路径应选择工业创新驱动发展模式,通过管理创新与技术革新等方式,实现技术、人才、资源和设施等优势条件的利用,从而实现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进而促进传统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最终达到增强城市整体竞争力的效果[9]。

3对策建议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范文第2篇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是国家重要的煤炭输出城市。榆林“因煤而富”,但一些民生、环境等问题也随之日益暴露了出来。榆林贫富差距的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值得我们反思!本文通过以榆林市煤炭产业的发展为例,来分析我国能源需要迫切转型的现状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走的道路。

关键词:

榆林市;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榆林现象反应社会问题

榆林贫富差距的社会现象,正是我们当代中国的缩影。事实上,我们可以把这一现象归结为榆林经济的发展。榆林区域经济发展是煤炭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煤炭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之一。要同时抓好区域的经济建设、社会文化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才能有效改善榆林的发展模式,实现能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合理配置共享。例如很早提出的“先富带动后富”其实在这里并未实现,甚至反而形成了“先富致使后穷”的效果。这还是要归结于当地本身,虽然煤炭资源丰富可是因其超能力开采和不合理的开采方式等等,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地面裂缝、塌陷;水资源破坏;植被受损等一系列恶性后果,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进而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我们应当像把它作为环境治理试点一样,让它作为政策试点或者说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试验地,才能实现当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二、榆林煤炭产业发展概况

我省榆林煤炭资源储存量大且分布集中,约占全国储量的五分之一。煤田主要分布在榆阳、神木、定边、府谷、横山、靖边等六县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强有力地拉动了榆林市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依托煤炭产业大幅度地提升了榆林市经济发展的水平,使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致使它具有国内外罕见的优质动力、液化及化工用煤。然而也因此有着的极不稳定的气候形态,例如:昼夜温差悬殊,风沙频繁,干旱少雨,这本身脆弱的生态环境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破坏。

(一)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煤炭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尤其在榆林这一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地质形态的条件上,安全的生产利用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不论是理论上关于安全生产理念的贯彻,还是具体到实践中技术装备的革新和对从业人员的管理,都需要紧密相连。不然,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不合理的滥挖破坏了原先的煤层地质结构,造成煤层上地表裂缝甚至塌陷、地面沉降等对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重大的影响。

(二)区域环境污染严重近年来,由于企业追求经济利润,榆林矿产资源开发不断加大,而生态环境也随之破坏严重。因为缺乏有效的环境补偿机制,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甚至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活以及当地经济的长远发展。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它主要表现在:1.水资源破坏首先,因其气候干燥这一特征,榆林水资源总量比较少,人均占有量更显得尤为珍贵。可很多煤炭企业开采煤矿过程中的大量开发和排污,导致河水污染日趋严重,长年得不到改善。榆林市全境的地下水位下降、天然湿地的严重萎缩、沙漠内陆湖的日渐干涸、水体有害物质超标等,都已成为严酷的现实,直接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活。2.植被受损榆林位于干旱地区,本身对植被生长影响较大,煤炭的过度开采使有限的耕地、林地、草地锐减,飞沙尘土也使榆林人民苦心经营起的农作物无法存活,给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与此同时,破坏自然植被不仅致使环境自我净化能力更加低下,也促使治沙工作必须紧跟破坏的脚步。而且这种趋势也反会过来影响煤层的赋存条件,危机煤矿的安全生产。

三、榆林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通过对榆林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当前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以及探究引发这些问题的缘由,思考相应的对策,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打造产业集群在发挥区位优势和规模经济优势的基础上,扩大企业兼并重组,逐步关闭一批技术落后、产能低下、污染严重的小煤矿,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

(二)产业经营多元化就是通过对煤炭的加工、充分燃烧和化学转化,达到高效利用,并且建立和完善煤炭化工产业体系,增加煤炭产品的附加值,促使煤炭产业和电力产业的融合,努力向其他产业扩展打破单一产业格局。

(三)政府的支持合理规划,加大煤炭运输线路的建设力度;建立生态环境保证金制度和土地使用赔偿制度等。

(四)走循环经济之路目前榆林最需要妥善处理的就是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治理的关系,减轻能源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鼓励大企业采用节能环保新技术,并进行试点,条件成熟后向外进行推广。

四、榆林煤炭产业带来新能源的启示

作为我国首批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榆林,新能源产业也未尝不是一个出路,例如,如果从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上做全面的革新,利用其所处地理位置下典型的光照充足、风力强劲等气候特征,开发风能、太阳能和植被材料等新能源产业的运用,将能改善榆林市能源产业的单一问题。然而在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首当其冲。当前榆林市的新能源产业正处于转型和调整的关键期,因此完善配套政策、加快延伸产业链、加大科教投入力度等,均是促进榆林市新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李善峰.中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4.

[2]王锐.榆林市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2.

[3]王安.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J].中国工程科学,2011(11).

[4]马鸿雁.陕西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06.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指标;工业

一、 资源型城市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不构成危害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谋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持新的平衡,控制出现的环境恶化和环境污染。资源型城市的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应是指在保证社会稳定、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以长期持续的工业增长及其结构变化,实现高度发展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从而既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特定区域的工业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能力。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它包括两个方面:工业经济系统内部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工业经济外部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工业经济系统内部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由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所决定的经济再生产能力,是人类协调自身与自然之间关系力量的总和。它由资源支持能力和经济发展现有基础及趋势组成,前者主要表现在自然资源禀赋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后者表现在经济结构的合理性、经济效益的高低和经济增长速度等方面。

二、资源型城市的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内容的选择

资源型城市的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内容应从下面四个方面进行探讨:资源持续能力、工业经济发展态势、社会环境及生态环境。

(一) 资源持续能力指标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生、因资源而兴,其主导产业是围绕资源的采掘业及初级加工业,往往具有经济结构单一,对以资源为主的主导产业严重依赖的特点。对资源型城市而言,资源存量和人均占有量是其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因此,在设计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中,把 “矿产资源总量及分布” ,“人均可采储量”  两个指标列入首要指标群。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是保证资源型城市工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在资源禀赋的约束条件下,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成为资源持续能力的决定性指标。“生态工业园区废弃物循环利用率”是一个导向性指标,资源型城市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是实现其工业乃至整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工业经济发展态势指标

工业经济发展态势是描述资源型城市工业经济结构及发展动态变化的指标。

工业经济结构主要从“工业生产总值/GDP (%)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产值”“资源型产业产值/工业生产总值”三个指标进行描述。工业经济发展动态变化应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来考虑,所以在这里经济发展态势的动态指标包括两个部分内容:(1)量的增长速度(经济速度):包括工业产值增长率、工业产值增长率/GDP增长率等指标。(2)质量的提高(经济效益)。工业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是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主要包括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企业清洁生产达标率等指标。企业清洁生产达标率是评价资源型城市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质量的关键指标。

典型模式为杜邦化学公司模式。在我国,199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我国有关部门将太原市列为“清洁生产”示范市。中国第一个地方性清洁生产法规《太原市清洁生产条例》于1999年颁布。作为企业层的循环经济法规,太原市走在了前列,经过几年的清洁生产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进一步的清洁生产实施细则及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仍没有纳入法制化轨道。

(三)社会环境支持能力指标

资源型城市在科技教育、经济增长、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的全面进步,可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育制度是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科学的城市治理机制、优秀的历史文化及稳定的社会环境等诸因素是实现区域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及社会文明,因此,这个指标群中,设置了科教支持度、城市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市民生活质量等指标。

资源损失和环境污染损失对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启动该指标将使资源型城市政府更加关心经济增长的质量,为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府治理层面的政策保障。

(四)生态环境支持能力指标

这个指标对资源型城市的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我国的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资源型区域的工业污染,因此,资源型城市的绿色植被率、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成为制约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点上,大家已有共识,不再赘述。

可持续发展追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标志着人类文明新型发展道路的开辟。可持续发展理论不仅要求代际公平,而且要求国际公平。从代际公平及城市价值的角度出发,资源型城市应逐步退出资源型行业领域。我们不能做发达国家转嫁污染的牺牲品,更不能以高昂的代价换取眼前微波的利益,杀鸡取卵的做法不能再继续,希望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工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解荣华.关于区域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有色矿冶 2006,4.

[2]沈建国,宁登.城市指标与城市管理——联合国人居署“城市指标项目”回顾与展望,《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  第3期.

[3]王保彦.《可持续发展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南通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 6期.

[4]刘文明.《发展循环经济 推动可持续发展》  《山西焦煤科技》 2004年 第4期.

[5]Roberts B H.The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EcologyPrinciplesandPlan-ning Guidelin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industrialParks:AnAustralianCase Study[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低碳城市;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可持续发展思路是当今社会经济建设的核心思路,在各个产业中,都需要以可持续发展思路为基础,才能够实现产业的健康成长。城市作为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同样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特别是在当今的能源使用环境下,必须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才能够让城市发挥其本身的作用,并带动当地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的建设概述和现状

城市规划的本质在于它对城市发展的预见性,对阻碍城市健康发展潜在因素的预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是城市规划发展和改革的主要动力。城市发展的历史也告诉我们,城市规划的创新源于解决现实存在或将要产生的问题,只有尽早发现和预见城市可能面临的问题,才可能不断改革与创新,使城市的发展能够适应和应对新的挑战,并为其创造出更适合我们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环境。低碳城市规划是基于低碳城市的概念基础上,从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详细规划入手,提出土地利用、密度控制、城市交通与功能的综合应用等方面的政策建议,并在低碳经济条件的控制之下提出城市规划的策略。

可持续发展思路的提出并没有很久远的历史,低碳城市的概念也是近几年才被大众所知晓。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都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低碳城市还并没有完全普及。因此,目前的低碳城市规划模式尚处于研究与摸索阶段,还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寻找经验。

1. 国外低碳城市的建设现状

新世纪以来,国际上就相继有许多组织以及相关政府开始关注起建设低碳城市的话题。目前,国外的低碳城市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中,或者在一些以生活居住为重心的城市中,比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利兹,日本的东京等等,都是国际上发展低碳城市的代表。这些城市中,从节约能源与减少排放两方面入手,双管齐下。不仅使城市环境得到了改善,更使城市的发展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国外这类典型低碳城市的建设,可以为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提供经验。

2. 国内低碳城市的建设现状

我国在上世纪 90 年代就开始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等基本理念,但一直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低碳城市发展理念。直到 2008 年,我国的上海、保定等城市才陆续地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初步构想与计划,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用到城市建设中,将城市的发展目标从经济增长转变为资源的循环利用。到目前,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在一些试点城市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而言,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以湖南省的长沙、岳阳等城市为例,本身的自然环境基础条件非常良好,但对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另外,由于低碳城市的建设目前还在少数城市中进行试点,因此距离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 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规划模式的理念框架

目前,建设低碳城市的初衷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城市进入良性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解决当今普遍存在的能源紧缺问题。因此,在进行低碳城市规划时,主要从能源的角度进行考虑,将解决能源问题作为城市建设的首要考虑问题。在考虑能源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低碳城市的相关规划,就可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以岳阳市的城市布局现状为基础进行讨论,以低碳城市的规划理念来进行分析,该城市规划的基本框架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用地布局上的节约理念

在用地布局上进行节约,是低碳城市规划的基础,决定了一座城市所能达到的低碳发展水平。首先,尽量减少城市管线的长度,删减掉不必要的管线,从而提高管线的输送效率;其次,降低交通流线的长度,减少通行效率太低的交通流线;最后,对城市道路进行统一的规划,最好能够加大公共交通的建设力度,减少过多的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通过在用地布局上的合理规划,可以为建设低碳城市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升低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从空间尺度上做好低碳城市规划文章, 第一个尺度是区域的尺度,城市区划在一些城镇化发展水平高或经济发达的地区,利用都市群、城市带、城市连绵区或者城市圈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从而可以合理减少碳排放。在区域规划时做好减碳建设,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第二个尺度是社区、城市的尺度。解决社区和城市尺度的节能减排,最关键还是从城市形态入手,当然也包括绿色生态安全格局的问题,发展“紧凑型城市”,以公共交通为导向,或者减少出行对汽车的依存程度,实际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切入点。

2. 新能源的利用理念

对新能源的利用,是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的核心思路,也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前不能被利用的能源也可以被很好地使用。目前,在建设低碳城市中所利用的新能源种类非常多,最为常见的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等。根据城市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新型能源。随着新能源的使用,传统的化石能源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就会相应减少,对于平衡能源储备、保护生态环境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合理规划城市建筑朝向,也可以方便新能源的利用。

3. 降低能源需求量的理念

“节能减排”是建设低碳城市最为核心的思想,其中“节能”便是减少对能源的使用。在城市建设中,节约能源体现在工业生产、生活需求等多个方面。从工业生产方面来说,节约能源即是加大对新工艺的研发力度,减少工业生产上对能源的需求,并且转变生产理念,将经济发展理念转变为环境保护理念。从生活需求方面来说,节约能源则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住、行上面。尽量减少空调的使用,在必须要使用空调的地方,尽量使用无氟空调。另外,鼓励人们步行出门或者以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减少车辆对化石能源的需求。

4. 多中心城市的规划理念

多中心城市是在历年来对低碳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种具有很高可行性的城市发展模式。在传统的城市中,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会出现城市超负荷的情况,就是传统的单中心城市发展模式所造成的。利用多中心城市规划理念,可以在原本的主城区周围建立多个卫星城,每个卫星城具有各自的发展特点。将工业、旅游、餐饮等不同的产业分散到各个中心,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压力,让城市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并且多中心城市的规划理念,也可以帮助城市进行能源利用安排,减少能源的浪费。

三、 结束语

通过上文所提到的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几点基本理念,就可以做出具有针对性的城市规划,让低碳城市的建设真正实现。就目前低碳城市的发展现状而言,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需要对低碳城市的发展规划模式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只有总结建设经验,并做出改进,才能够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不仅是解决当今能源问题的方法,更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基本思路。

参考文献

[1]陈达.城市规划视角下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2]都乐.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规划的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2.

[3]马亚君,任佳佳.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土地规划研究――以兰州为例[J].科技信息,2013.

[4]罗宏,吕连宏,何美梅.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与关键问题[J].环境科技,2010.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理念;城市;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277-01

1.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1.1城市规划内涵分析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是与建筑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都有联系的综合性学科,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规划不仅是对城市物质环境的规划,而且包括城市土地利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等很多方面的设想,是综合性的、有预见性的规划。

城市规划的意义是用来预见并指引城市发展方向,它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乃至城市的性质和规模都有一个综合的部署,使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更加符合人们的居住和生活,保证城市的发展更加有序、协调。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城市规划的一个基本原则,这是保证城市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

1.2可持续发展概念诠释

可持续发展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很多方面,这里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2.1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保证了资源和能量的可持续利用。生物的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再生离不开完整的生态系统。人们应该积极地控制污染,保护环境,使地球能承受人们的生活。

1.2.2经济的可持续。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更强调经济质量的提高,而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增长。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污染和消耗,充分节约和利用资源是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1.2.3社会的可持续。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它对社会公平公正、文明和健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控制人口数量在地球的承受范围并且提高人口质量,消除两极分化、失业等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着重点。最终将大幅度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和人文素质水平,维护社会的安定。社会的可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它是建立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经济的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的。

2.现阶段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

2.1 城市发展与环境的矛盾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人们对资源环境开发利用过度,造成对环境的破坏,这也对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是基础,因此需要对城市的发展重新进行合理的规划。

2.2 城市发展与传统文化遗产的冲突

城市的发展记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它是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载体,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当前中国一些城市为了更大的经济效益,破坏了一些传统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正是城市的特色,这样的行为对城市来说是一种破坏。

3.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互促机制

将城市规划仅仅对城市的建设的意义提升到投向更广阔的区域。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不仅仅注重城市现实发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也注重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可能性;对规划区域的配置不仅要安排合理,同时还要维持甚至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的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注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城市规划的促进。

城市规划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人口、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问题,也就是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城市建设的规划,更是在城市工业化、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指引,同时要保证我们现在对城市的开发利用不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即实现发展的连续性。在城市建设的具体实施工程中,要正确地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要注意现在一些城市犯的错误,不能只注重当前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牺牲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十分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城市规划十分重要,应该将可持续发展提升到城市发展的战略。从城市总体规划来看,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城市人口的可持续性

合适的城市人口规模会对城市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因此要合理确定城市的人口规模,对城市的人口增长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城市人口素质。城市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任由城市人口无控制地增长,城市的土地将远远不够人类的使用,过多的人口将导致人们无立足之地,那时将导致混乱甚至是人类的灭亡。控制人口数量在城市的承受范围内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城市人口规模的预估和控制显得十分重要。

3.2 城市土地使用中的可持续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城市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城市规划的基础部分。人们根据自身的需求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但必须把握一个度,不能超过土地的承载范围,既要满足当前发展的用地需求,同时又不破坏土地,子孙后代仍然能对其利用和开发。由于土地的有限性,在对土地的利用时一定要以节约和合理的开发利用为前提,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要特别注意不能为了当前利益对土地进行过度开垦,破坏土地是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的严重威胁。要用科学的方法对人类的居住区域进行规划,保证在建设的同时不破坏生态,实现生态的可持续性。要从生态的角度对城市进行规划来保证人类居住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3 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空气和阳光等能源,它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总的来说是南方雨水充沛而北方雨水稀缺,而且不同季节不同年际的降水量也不同。在很多大城市都出现用水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城市规划解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

4.用可持续发展理念解决以上问题方法和措施

4.1 人口的可持续性发展

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控制城市的人口数量并着力提高人口的素质,保证城市人口数量不超过城市规划的人口限度。具体方法是一要继续普及义务教育,并鼓励人民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着力改善和提高人口的素质;二要坚持计划生育的政策,对人口的数量进行严格控制,宣传和推广其中的意义。提高人口的基本素质,把人口的数量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是实现人口可持续,人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对现在城市规划的要求和现代城市规划的内在需要。

4.2 城市用地的可持续概念延续

4.2.1必须节约土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珍惜每一寸土地。要坚持高效合理地处理土地配置的问题,解决土地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要充分体现出每一寸土地的价值。

4.2.2 要保护耕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不能因为当前的经济效益或者业绩而对土地进行过度开垦。要对土地的利用和保护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不能开发的土地坚决不能动。

4.2.3 要制定法律对土地进行强制性保护。

4.3 可持续在城市人类住区中的体现

总的来说要采用生态学的方法科学规划可持续的人类住区。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是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及空间资源。城市是人类聚集生活的居民点,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城市往往是一种文明的集中体现。现在的城市居住条件越来越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生产和消费的不可持续性,为了建造建筑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等。

5.结束语

未来城市的发展主要在于人口增长、能源消耗、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建设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城市是我们的目标,要想把城市建设得更适合人类居住,更加和谐,就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