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品德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爱国教育;法制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家庭教育
笔者认为,初中学生道德品德的形成,和家庭、社会、学校是分不开的。针对上述情况,就必须有的放矢,侧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一、爱国主义教育
现在的青少年中间,崇洋的思想很严重。他们对自己国家了解很浅、很少、很片面而且思想偏激。因此,教师应当侧重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思想牢牢植根于学生的脑海当中,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
1.应使学生知道怎样才是爱国的行为
2.要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育、传统文化教育
3.要注意公民道德教育,既要强调个人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强化其社会责任感,也要强化其参与国家与社会事务,享受应有的社会利益的权利意识
在教育过程中,还应强化我国的历史、国情教育。
二、法制教育
很多青少年,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此,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犯罪。法制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也可通过参观有关的单位、图片展览;还可通过多媒体的法制栏目等形式。有效的法制教育可以成功地遏制青少年犯罪观象的发生。
三、集体主义教育
由于家庭关系和独生子女的原因,大多数的青少年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从不考虑别人和集体。学生中的极端利己主义,唯我独尊思想相当严重。他们可以为了他们的一己之私大打出手。我们必须让学生认识到:人的成长不能离开社会,必须提倡“我为人人”的崇高风尚。另外还必须提倡“雷锋精神”,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社会气氛。
四、家庭美德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侧重对学生进行家庭美德教育十分必要,且刻不容缓。很多学生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不注重孩子的家庭美德教育。久而久之,孩子不尊重长辈,不孝敬父母,家庭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借助学校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家庭美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初中学生处于认知阶段,对其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使他们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形势下,思想品德课程也必须在改革的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素质。
教育发展的新视野,其落脚点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掌握基本的社会规范,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形势,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承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学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要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理念。
实现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要改变传统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的道德、情感都得到升华,真正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二、对新课改下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的思考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弊端,不但限制了学科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新课程的改革对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教材的编写也为实施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可能性,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对课程内容进行精选,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储备和技能。
三、进行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的一些措施
1.优化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下的教学应该体现时代要求,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认知程度,所以要优化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把学生放在主置,培养他们在知识结构、技能获得、过程、方法、价值观以及心理健康的综合素质能力,教学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将知识满盘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诱导他们的创造力,唤醒潜在的生命感和价值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热情,对以后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培养他们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以诚待人的做人准则。
2.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取材,作为教材的有力补充
只有把知识建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知识才可以被学生很好地同化和吸收。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和阅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经历,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观察、思考,主动地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这些生活案例带进我们的政治课堂,和我们的教材内容相结合,采取师生共同探讨、分析的方式加以互动,产生共鸣,实现教材内容的二次开发,提高教学实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开展思想品德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深化学生的认识,就必须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的实践环节,把课外实践活动纳入教学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吸收和同化知识,达成共识。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指活动的内容要来源于生活,活动的形式更要贴时的生活,设计的活动也必须是学生想要积极参与的。可以组织学生课后走入社区、走向街头,帮助残疾的老人或者年幼的小孩,维护街道的卫生环境,活动结束后可以通过评选方式提高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用实际教学感化学生、培养学生。
4.通过经验交流达到情感升华的目的
通过学生课后对思想品德课堂教育的实践,总结出自己的心得体验,教师组织他们定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通过学生的反馈结果加深大家对思想品德生活化的认识,从每个学生的不同角度出发,关注每个同学的情感变化,这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又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了课堂效率。
5.将教学方式变得生活化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单纯地讲授思想品德理论知识,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致使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若教师在理论讲授的过程中适时地注入一些生活化的元素,则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成果。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采用新闻播报、时事演讲等方式丰富学习内容,这样不仅有效摆脱了传统的教学说教和灌输的传授方式,实现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新颖,同时还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化、形象化和具体化。
教育来源于生活,是为生活服务的,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具有现实意义,纠正传统教育的灌输式模式,是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需求出发的,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是解决传统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弊端,适应新课改的必然要求。但是实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努力,达到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磊.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2]刘强.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J].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忽视课堂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的课改理念。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就是要求教师淡化教材知识,强化学生的参与能力,提供更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的现实意义
现代教育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而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恰好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教师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灵活地洞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将思想品德教育深入学生心底。
二、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的具体措施
1.发现并运用生活实例
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品德素质,所以教师要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生活化教学体现在每一堂课当中,以实际生活为核心,打造生活化课堂。而且在课堂教学中,最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就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所以,教师应该将思想品德中的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将班级内最近发生的事情运用到课堂当中,让学生各自发表意见,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2.运用多媒体,将网络情景生活化
对于大部分初中生来说,网络课堂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如果教师能将网络课堂生活化,将思想品德融入其中,一定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共鸣。实际现象也表明,学生在多媒体授课中更能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要适当将多媒体中的场景运用到课堂上,将其转化为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场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兴趣,切身感受思想品德的生活魅力,充分发挥实际生活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将课堂生活化。
3.开展课堂情景剧,使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
众所周知,初中是人各方面开始发展的阶段,更是学生最顽皮、最爱玩的阶段。所以,如果将思想品德知识用游戏的方式给学生授课,不仅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主导性,还会营造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气氛,这样就很完美地将思想品德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进步。课堂情景剧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将生活中的情景模拟在了课堂上,就如身临其境,亲身经历一般,使课堂更加生活化。
4.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感受实际生活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都能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参与度,这种与实际生活更接近的模式,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适当地组织思想品德实践活动,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将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比如,教师可以将实践活动的地址选在教职工小区,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生活中的思想品德实例,这无疑是一种最接近生活的学习方式。
课本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求我们回归生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养成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只有经过更多层次的生活磨炼,学生才能更彻底地掌握思想品德知识,进而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回归到生活当中,达到课堂生活化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 生活化
一、新课导入生活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教师进行课堂实践和探索的首要条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我们可以从平时的生活点滴着手,从生活中导入教学内容。比如在讲授《爱在屋檐下》一课时,我从网上下载一些关于父母之爱的一些视频,让他们从直观的感受中体会父母的爱,再结合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让孩子们谈谈对父母的看法,以及自己和父母之间出现的误解和问题,并进一步教导学生以后该如何处理类似的问题。通过“互动”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开始进入新课的教学活动,理所当然,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显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教学《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一课时,教材中有大量的材料,包括少年踢足球时踢碎了玻璃、地震后人们的反应、作业没带请同学包庇等,这些材料有的是道理一清二白但引不起共鸣,有的没有亲身经历没有情感体验,都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正好那时刚放完暑假开学,同学们都知道温州经历了几次台风,我就抓住这个好时机,通过大量的图片,以及当时记者直播台风情况的视频回放,调动起同学们头脑中对台风来袭时的鲜明的记忆,谈谈在台风来袭时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同学们从新闻媒体、政府部门、社区、市民等不同的角度谈了责任和义务,大到宏观调控,小到阳台花盆,把“责任”二字挖得深之又深,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课后我反思,这节课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效果就在于我找到了一个鲜活的结合点,让大家愿说、能说、会说,真正走进了生活。
三、组织形式生活化
各种研究表明: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很大,和谐宽松的环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效果更加明显,所以采取何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对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讲授“我知我师,我爱我师”一课时,当师生共同进入新课学习后,我便开始以聊家常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围绕“如何增进师生感情”这一主题,让学生谈谈对老师工作特点的认识,从中体会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学生谈话的过程中,我穿插讲述历史上一些名人师生情深的小故事,让学生从内心真正体会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此同时,我还引导学生挖掘本班老师关爱学生的感人事迹,体会师生关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理解老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整堂课始终是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学实践表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教学活动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做人。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做一做,亲身感受、尝试、体验生活,获得初步体会,学会跨出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教学《学会合理消费》一课时我让每个学生算了一笔账:你知道我区的平均工资是多少吗?你知道你们家的收入情况吗?你知道你的消费在你家庭消费的百分之几吗?然后让大家讨论:你认为你的消费都合理吗?你觉得你身边的哪些消费是不合理的,有待改进?
大多数学生每月的个人消费是600—700元,更有甚者,每个月的个人消费已经达到了1500元。面对这样的数字,学生们都很有想法,纷纷要求发言:有的说是消费拉动了生产,所以这样的消费也没必要大惊小怪,有的说我们是经济发达地区,自然要消费得多一些,还有的说消费的多少是要比较的,要看到底个人消费占家庭消费的多少……但是,大多数学生都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占了家庭消费的不小比重。随后,我们还具体算了消费的明细账,看看消费得是否合理,最后大家的结论是在个人消费中用于发展提高的消费偏少了一些,这是有待改进的。在这节课上,最让我欣慰的是出现了这样的声音:社会在不断发展,我们的消费观也会不断发展,不是要我们不消费,而是要我们更合理地消费。学生自己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五、探究活动生活化
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要“在生活中找教育”,和我们现在提倡的所谓“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学校课堂上,教材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必须拓宽到社会中,让学生接触社会,这样学生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为此思想品德教育应该结合受教育者的社会生活实际开展,这要求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思想品德教育所面对的是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人,如果把人从实际的社会生活中独立出来,以一种异于生活的思想理论教育之,无异于夫子自道。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思想品德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思想品德生活化。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在真实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进行自我教育。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独自把持课堂,口若悬河,即使采用小组合作活动,由于学生缺乏协作意识、问题设计过于浅显、教师缺乏引导,学生没有参与的热情,难以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生本教育中,课堂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教师解放了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潜能得到开发、压抑的情绪得到释放,学习的热情得到激发。
2.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生本教育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教师明确学习目标、任务、时间、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遇到困惑、疑难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不了的,交由全班讨论完成。
3.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生本教育能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与学生共进步、共成长,感受教育的真谛,享受教育的乐趣,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二、初中思想品德实施“生本教育”的有效探索
1.构建生活化思想品德课堂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脱离了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机械记忆所学知识,学生的创造力受到压制。教师要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课堂植根于生活,让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产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教师要联系教学需要,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在课堂融入生活的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积累人生经验,形成生活智慧。如在“受益一生的好习惯”学习中,教师让学生回顾一月来零用钱的使用情况,填写自己的账册,包括收入、来源、支出、用途等内容。我们主要有哪些收入来源?又是如何支出的?(学生活动,教师展示)结合自己的账册,思考在自己的开支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开支是不合理的,试着计算每月不合理的开支,一年又是多少呢?在数据面前,我们想到了什么?(合理消费、计划消费)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零花钱”入手,应该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懂得“一分一厘当惜来之不易”的道理。
2.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道德实践
一方面,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亲历活动,产生感悟,产生体验结果。在活动中,学生的认识得到深化,情感得到升华。教师可以借助于强大的多媒体,使干巴巴的知识达到图文并茂、声色俱佳的效果。如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教学中,教者通过课件播放“一个小数点酿成的悲剧”的视频:“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驾驶宇宙飞船返航时,发现降落伞无法打开,结果飞船爆炸,原因是因为地面检查人员责任心不强,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运用形象生动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责任重于泰山”这句话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通过设计游戏活动,让学生畅谈活动体验,懂得关爱弱势群体,体验关爱别人的快乐、被人帮助的幸福。
3.引导意外,注重生成
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将学生逐步引向“预设”,学生也刻意揣摩老师的“标准答案”。教师是课堂的“权威”,课堂发生的一切尽在掌控之中,不允许有“意外”发生,哪怕有学生的思维“跑题”,超出了预设,教师也想办法让其进入“正常”轨道。其实,在“意外”的背后,是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是生命之泉的涌动,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奇思妙想,通过追问,将思维引向深入。面对错误,不急于纠正,而要调整预设方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在交流、分析中把握知识的真谛。如在学习“孝敬父母长辈”的内容时,教者播放视频“朱晓晖:最孝女儿”,学生的思想受到震撼,而班上有的小豪同学却满不在乎,教者忙问:“小豪,朱晓晖真的没有打动你吗?”小豪道:“我的父母动不动就数落我,当我考得不好的时候还打我。”“那她还爱你吗?”“爱。”“不妨举个例子。”小豪说了母亲对自己无私付出的事,教师及时抓住契机,“母亲为我们付出很多,但由于她的学识有限,有时处理问题不太恰当,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助小豪想想办法,帮助他解除困惑。”教者从爱的冲突入手,引导学生说真话、表真情,教师及时引导,帮助学生解决爱的困惑,从而真正感悟孝敬父母的意义。
4.小组合作,共同提高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教师要以小组合作为契机。充分发挥兵教兵的效能,让学生在互动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教师要培养学生表达、倾听、交流、争辩的技能,让他们在合作中彼此分享,共同提高。教师要科学分工、加强培训、及时引导,避免讨论偏离主题、优等生独唱的现象,使小组合作学习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