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及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已经影响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各个领域。以网络方式获取和传播信息已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网络技术的成熟使得网络连接更加容易,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网络的安全也日益受到威胁。安全的需求不断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扩展,人们需要保护信息,使其在存储、处理或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访问或删改,以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因此,网络安全必须有足够强的安全保护措施,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完整和可用。
一、网络安全概述
1.网络安全的定义
网络安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就是指网络系统中流动和保存的数据,不受到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坏、泄露、更改,系统连续正常的工作,网络服务不中断。从广义上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所要研究的领域。
2.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
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一是信息泄密。主要表现为网络上的信息被窃听。二是信息被篡改,这样的网络侵犯被称为积极侵犯者。积极侵犯者截取网上的信息包,并对之进行更改使之失效,或者故意添加一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起到信息误导的作用。三是传输非法信息流。用户可能允许自己同其他用户进行某类型的通信,但禁止其它类型的通信。四是网络资源的错误使用。如果不合理地资源访问控制,一些资源有可能被偶然或故意破坏。五是非法使用网络资源。非法用户登录进入系统使用网络资源,造成资源的消耗,损害了合法用户的利益。六是环境影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计算机网络都会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七是软件漏洞。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应用软件、TCP/IP协议、网络软件和服务、密码设置等的安全漏洞。这些漏洞一旦遭受电脑病毒攻击,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八是人为安全因素。如果管理人员不按规定正确的使用,甚至人为泄露系统的关键信息,则其造成的安全后果是难以估量的。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的内容
既然存在诸多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自然就为人们提出了一些有待研究的课题。现将主要研究内容介绍如下:
1.主机和终端数据安全性
众所周知,构成一个计算机网络,必须是由若干台主机与终端机相应的电缆连接,在网络软件管理下,才能实现。而一个正在运行的网络,其大量的数据、信息均存放在主机或终端机内、外存中,如何防止非法用户的访问是至关重要的的。在这方面,研究的方法有四种:设置难以被人推断的口令、设置磁卡或密钥识别、设置指纹或声音识别、设置用户特征识别系统。
2.通信途中数据安全性
计算机通信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已远远超出局域网络的管辖区。因此,在传输途中的数据易受到攻击,传统的对策有:一是将通信数据加密使合法收信人以外的人看不懂;二是在通信网上采用分组交换,通过调换分组顺序及变更传送路由防止数据被盗;三是将通信线路与设备放置在外人难以接近的地方,并采用不易被截取的传输方法。
3.整个网络的数据保护
在整个数据通信网络上,必须采取的数据保护措施包括确认通信本身的合法性和保证通信数据的合法性两个方面。依据不同需求有三种保护方法。一是网络管理中心集中管理;二是各主计算机分散管理;三是网络内的交换机分散管理。
但是,用加密钥方式进行通信的数据通信网中,加密用的密钥由各主机进行分散管理是很难的,往往采用在网络内集中管理密钥的方法。此外,在利用加密签名等手段来验证信息时,还需要有各部门来证明该信息是否是发信人发的。因此,要采用集中管理方式,在管理中心将各用户的签名(实际是加密用的密钥)登记。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从技术上讲,目前广泛运用比较成熟的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是: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防病毒技术等。
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指网络之间通过预定义的安全策略,对内外网通信强制实施访问控制的安全应用措施。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
2.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按作用不同可分为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完整性的鉴别以及密钥的管理技术。数据存储加密技术是防止在存储环节上的数据丢失。数据传输加密技术的目的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加密,常用的有线路加密和端口加密。数据完整性鉴别目的是对介入信息的传送,存取,处理人的身份和相关数据内容进行验证,达到保密的要求,系统通过对比验证对向输入的特征值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参数,实现对数据的安全保护。数据加密在许多场合集中表现为密钥的应用,密钥管理技术包括密钥的产生,分配保存,更换于销毁等个环节上的保密措施。
3.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设计与配置的一种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被受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
4.防病毒技术
病毒方法中不便使用的是防病毒软件,从功能上可以分为网络防病毒软件和单机防病毒软件。单机防病毒软件一般安装在单机上,对本地和工作站连接的远程资源采用分析扫描的方式检测,消除病毒,网络防病毒软件则是主要注重网络防病毒,一旦病毒入侵网络或者从网
络向其他的资源传播,网络病毒软件会立即检测到并加以删除。
四、结语
计算机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应用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工作的全部领域,它在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制造了大量的难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涉及到技术、管理、使用和维护等多方面。为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应混合使用多种安全防护策略,同时也会发展出越来越多的安全解决技术,从而使得网络安全防范及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明.计算机网络安全[J].中国科技信息,2005,(20).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安全 ARP 安全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1 ARP攻击的基本原理
1.1 ARP攻击的理论依据
ARP攻击,是针对以太网ARP协议的一种攻击技术,通过伪造IP地址和MAC 地址实现ARP 欺骗,在计算机网络中产生大量的ARP通信量使网络阻塞。盗用IP地址实现对目标MAC地址的攻击,出现多个地址对应一个MAC地址的现象,从而达到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攻击的目的。
1.2 ARP攻击的特点
(1)隐蔽性:传统的防御手段,人们可以通过IP地址冲突进行判断,并采取防御措施,但是ARP攻击不会造成计算机系统的任何明显变化这就给防御技术带来了很大难度,具有很强的隐蔽性。(2)网络阻塞性:ARP攻击通过伪造IP地址和MAC 地址,能够在网络中产生大量的ARP通信量使网络阻塞,通讯能力被严重破坏。(3)不易消除性:ARP攻击的危害是非常难于对付和消除,这样就增加了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难度。
1.3 ARP攻击的危害
按照ARP欺骗带来的危害性质可分为四大类:网络异常、数据窃取、数据篡改、非法控制。具体表现如下:网络异常,计算机网络的网速时快时慢,极其不稳定, 导致网络的通讯质量不稳定,具体表现为频繁的掉线、IP冲突;数据窃取,经常引起的后果是个人隐私泄露、账号被盗;数据篡改,则是访问的内容被添加恶意内容,比如木马等;非法控制,主要表现为网络速度、网络访问,受到第三方非法控制或者限制。
2 防ARP攻击的网络安全策略
2.1 判断是否受到ARP攻击的方法
及时、有效、正确的判断出局域网内部是否存在ARP攻击,是降低ARP对网络攻击的有效途径。要求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定时对局域网进行检测,一旦发现网络状态异常,就必须进入MS - DOS窗口并输入ARP-a命令,检验局域网内所有IP地址中的MAC 地址的内容,通过比对找出局域网内部受到攻击的计算机,并将其锁定。
2.2 个人用户防ARP攻击办法
对于个人用户而言,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并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给个人电脑选择安装一个有效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在使用U盘、光盘、软盘等移动存储器前先进行病毒扫描,并且定期给个人电脑进行杀毒,以及打系统补丁,关闭不必要的端口等。
2.2.1 简单防ARP攻击安全策略
这种策略对计算机水平要求不是很高,可以暂时消除故障, 但不能持久,适合计算机技术水平不高的人员,具体方法如下:(1)重启计算机:由于计算机的重启使ARP 攻击失去了环境。(2)网络设备复位:使设备恢复到出厂时的配置。(3)禁用网卡: ARP攻击也就没了目标,攻击失败。
2.2.2 ARP防火墙防ARP攻击安全策略
ARP防火墙技术的主要功能是:(1)计算机获取的网关MAC地址是合法的、网关获取的计算机MAC 地址是合法的,即在计算机被动的防ARP攻击而不受假的ARP 数据包影响,过滤假的ARP数据包,保证本计算机获取的网关MAC 地址是正确的。(2)主动防御功能,向网关通告本计算机的正确MAC 地址,保证网关获取到的本主机MAC 是正确的。
2.3 管理员防ARP攻击方法
对于网吧经营者,小区局域网维护人员等网络管理人员而言,防范ARP攻击,目前主要的办法有以下几种:(1)设置静态的MAC--IP对应表,不让主机刷新设定好的转换表;停止使用ARP,将ARP做为永久条目保存在对应表中。(2)使用ARP服务器。通过该服务器查找自己的ARP转换表来响应其他机器的ARP广播。确保这台ARP服务器不被攻击。(3)在主机数目较大的情况下,多采用各类ARP防护软件,例如Antiarp等。它们除了本身能检测出ARP攻击外,还能在一定频率向网络广播正确的ARP信息。这些软件,一般都有ARP欺骗检测、IP/MAC清单、主动维护、路由器日志、抓包等功能。(4)目前大多数路由器,都具备防ARP攻击功能。在网络组建初期,选用思科等防ARP攻击能力强的路由器,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3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在给我们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如何在安全的环境下使用计算机网络已成为社会需求的必然趋势。本文从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ARP 攻击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防御ARP攻击常用的办法,为解决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提供一些解决思路。
参考文献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计算机网络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网络安全问题。其中ARP攻击就是常见的影响网络安全的攻击技术。它具有隐蔽性强、不易消除、阻塞网络等特点,危害性很大。因此除了那些基本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外,还必须综合采用双向地址绑定、SOCKET开发防御系统、ARP防火墙及彻底追踪查杀ARP病毒等方法来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 ARP攻击 防范措施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同时,随着这个趋势而来的是计算机网络受到的安全威胁也日益突出,其中ARP攻击是最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之一。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使用,同时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和巨大的损失。因此,有必要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中,提高对ARP的认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范其攻击。
1 ARP 攻击简介
1.1 ARP攻击的定义
目前普遍认为ARP攻击是一种以 TCP/IP 协议为基础的网络层攻击技术,攻击者通常会通过运用一些网络技术来获取计算机用户在局域网上的数据封包并进行篡改,从而使用户无法正常上网。ARP攻击也有其自身的局限,它目前只可以攻击如公司内部网络这样的一定范围内的局域网,无法攻击外部的或不同地区的网络。
1.2 ARP攻击的技术原理
ARP攻击技术主要攻击的对象是局域网,通过使局域网内的计算机感染木马病毒,进而篡改计算机网络的IP地址和MAC地址,接着向用户发出已经过篡改的ARP数据包,使他们的网络产生大量的ARP数据量,最终导致无法正常运行。攻击者往往乘此机会更改用户的IP-MAC条目,使他们无法连上网络。
1.3 ARP攻击的危害
ARP作为当前最常见的网络攻击技术,其危害性是很大的。ARP攻击通常导致整个局域网内的计算机都出现崩溃、死机等现象,而且计算机网络里相关的各种数据和账号密码等可能会被窃取,危害非常大。
2 ARP攻击的特点
2.1 隐蔽性强
一般而言,对于计算机网络出现IP地址冲突问题,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更换新的IP地址等方法来避免。但是由于ARP 攻击行为具有极强的隐蔽性,计算机很难对它进行全面和准确的判断,导致计算机对ARP攻击行为的判断经常出现差错。
2.2 不易消除
只要我们还在使用计算机网络,那么ARP攻击就在所难免,对此我们只能积极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尽量降低其危害。平时要多注意加强网络安全维护工作。
2.3 阻塞网络
ARP攻击技术主要攻击的对象是局域网,通过使局域网内的计算机感染 ARP 木马病毒,进而篡改计算机网络的IP地址和MAC地址,然后向用户们发出已被篡改的ARP数据包,在他们的网络中产生数量庞大的ARP数据量,进而使整个网络都出现阻塞的现象,破坏计算机的通讯能力。
3 ARP 攻击的防护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使用,人们对网络安全的关注和需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由于ARP给计算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损失,人们迫切需要有效的防范措施来抵御ARP的攻击。下面总结一些当前使用广泛且效果比较明显的防范ARP攻击的方法。
3.1 防御ARP攻击最基本的方法
这些最基本的方法是针对那些计算机水平低的用户的,主要有以下这几种:(1)重启计算机,这样可以使ARP攻击失去存在的攻击环境;(2)尽量避免使用计算机网卡,这样可以通过让APP攻击因无法到达MAC地址而失去目标,达到防御攻击的效果;(3)让网络设备恢复出厂设置,这样也可以确保不会受到ARP的攻击。但是这些方法总体而言所起的效果有限,起作用的时间也比较短,同时还会给用户带来一些不便,因此要想有效防御ARP的攻击还是远远不够的。
3.2 采取双向地址绑定
当前所有的防范ARP的方法中,双向地址绑定是最常见的一种。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双向绑定MAC地址以及IP地址来防止受到ARP的攻击。这是因为ARP攻击通常是通过伪造MAC地址与IP地址来进行的,因此要想有效防范这一攻击方式就要实行MAC地址和IP地址的双向绑定,从而有效避免ARP表被更改。
3.3 使用SOCKET开发防御系统
使用SOCKET编程开发出来的防范ARP攻击的防御系统,是防止ARP攻击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但是这一防范方法对网络管理员的技术能力要求较高,需要他们能熟练地掌握SOCKET编程技术并很熟悉ARP的攻击原理。这种防范系统需要SOCKET系统能够防范ARP攻击,并在受到ARP攻击的时候可以发出警报并显示被攻击主机的相关信息,使管理员可以及时发现主机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防控和修复措施。
3.4 使用ARP防火墙
ARP防火墙技术是专门针对ARP攻击而研发出来的,是专门防范它的防火墙,因此效果非常出色。它主要用来确保网关获取的MAC地址和计算机所获取的MAC地址的合法性,避免它们受到假的ARP数据包的干扰。
3.5 彻底追踪查杀ARP病毒
要想比较彻底地解决ARP攻击的威胁,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对其进行彻底的追踪查杀。由于ARP主要的攻击目标是局域网,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局域网ARP 攻击检测工具,来确定ARP攻击目标来源,接着在计算机中安装专门用来查杀ARP的工具,以便及时对其进行全面和彻底的杀毒,从根本上杜绝网络危险。
4 结语
网络安全随着美国“棱镜项目”的出现而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其实不仅在国家安全方面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无时无刻不面临着网络安全的问题。这也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而不可避免的现象,对此,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应对,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计算机和网络的作用,同时将网络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田维珍,窦为伟,庞雄昌.ARP欺骗攻击防控方法研究[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10(Z2):55-57.
[2]张黄励.针对ARP攻击的主动防范策略研究与实现[D].重庆大学,2010:66-67.
[3]夏海静,刘光伟.ARP攻击防范及解决方案分析[J].福建电脑,2011(01):36-70.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 安全体系; 网络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深入发展中,网络安全问题已经逐渐成为网络建设中的核心问题。网络系统是一个由众多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以及网络系统软件构成的一个复杂的集成系统。在因特网络上,互联网本身没有时空和地域的限制,每当有一种新的攻击手段产生,就能在很短时间内传遍全世界,这些攻击手段利用网络和系统漏洞进行攻击从而造成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瘫痪。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与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一个研究的新课题。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分析
(1)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性威胁
①非法授权访问。威胁源成功地破坏访问控制服务, 如修改访问控制文件的内容, 实现了越权访问。②非法连接。威胁源以非法手段形成合法的身份, 在网络实体与网络源之间建立非法连接。③拒绝服务。阻止合法的网络用户或其他合法权限的执行者使用某项服务。④信息泄露。未经授权的实体获取到传输中或存放着的信息, 造成泄密。⑤无效的信息流。对正确的通信信息序列进行非法修改、删除或重复, 使之变成无效信息。⑥伪装。威胁源泉成功地假扮成另一个实体,随后滥用这个实体的权利。
(2)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攻击
安全攻击的形式: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之一是通信,信息在网络中的流动过程有可能受到中断、截取、修改或捏造形式的安全攻击。
①中断。中断是指破坏采取物理或逻辑方法中断通信双方的正常通信, 如切断通信线路、禁用文件管理系统等。②截取。截取是指未授权者非法获得访问权,截获通信双方的通信内容。③修改。修改是指未授权者非法截获通信双方的通信内容后, 进行恶意篡改。如病毒可能会感染大量的计算机系统,占用网络带宽,阻塞正常流量,发送垃圾邮件,从而影响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④捏造。捏造是指未授权者向系统中插入仿造的对象, 传输欺骗性消息。
三. 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的建立
建立开放系统互联标准的安全体系结构框架,为网络安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是访问控制的基础,是针对主动攻击的重要防御措施。身份认证必须做到准确无误地将对方辨别出来,同时还应该提供双向认证,即互相证明自己的身份。网络环境下的身份认证更加复杂,因为验证身份一般通过网络进行而非直接参交互,常规验证身份的方式(如指纹)在网络上已不适用;再有,大量黑客随时随地都可能尝试向网络渗透,截获合法用户口令,并冒名顶替以合法身份入网,所以需要采用高强度的密码技术来进行身份认证。目前安全性较高的是USBKEY认证方法,这种方法采用软硬件相结合,很好地解决了安全性与易用性之间的矛盾。USBKEY是一种USB接口的硬件设备,用户的密钥或数字证书无需存于内存,也无需通过网络传播。因此,大大增强了用户使用信息的安全性。
(2)访问控制。访问控制的目的是控制不同用户对信息资源的访问权限,是针对越权使用资源的防御措施。访问控制可分为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两类。实现机制可以是基于访问控制的属性的访问控制表(或访问控制矩阵), 也可以是基于安全标签、用户分类及资源分档的多级控制。
(3)数据保密。数据保密是针对信息泄露的防御措施。数据加密是常用的保证通信安全的手段,但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加密算法不断地被破译,不得不研究更高强度的加密算法,如目前的DES算法,公开密钥算法等。
(4)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是针对非法篡改信息、文件及业务流而设置的防范措施。也就是说网上所传输的数据防止被修改、删除、插入、替换或重发,从而保护合法用户接收和使用该数据的真实性。
(5)加密机机制。加密技术的出现为全球电子商务提供了保证,从而使基于因特上的电子交易系统成为了可能,因此完善的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技术仍是21世纪的主流。对称加密是常规的以口令为基础的技术,加密运算与解密运算使用同样的密钥。不对称加密,即加密密钥不同于解密密钥,加密密钥公之于众,谁都可以用,解密密钥只有解密人自己知道。
(6)路由控制机制。一套完整的防火墙系统通常是由屏蔽路由器和服务器组成。屏蔽路由器是一个多端口的IP路由器,它通过对每一个到来的IP包依据组规则进行检查来判断是否对之进行转发。屏蔽路由器从包头取得信息,例如协议号、收发报文的IP地址和端口号、连接标志以至另外一些IP选项,对IP包进行过滤。服务器是防火墙中的一个服务器进程,它能够代替网络用户完成特定的TCP/TP功能。一个服务器本质上是一个应用层的网关一个为特定网络应用而连接两个网络的网关。用户就一项TCP/TP应用,比如Telnet或者FTP,同服务器打交道,服务器要求用户提供其要访问的远程主机名。当用户答复并提供了正确的用户身份及认证信息后,服务器连通远程主机,为两个通信点充当中继。整个过程可以对用户完全透明。用户提供的用户身份及认证信息可用于用户级的认证。
(7)入侵检测技术。随着网络安全风险系数不断提高,作为对防火墙及其有益的补充,IDS(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帮助网络系统快速发现攻击的发生,它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对网络活动进行实时监测的专用系统,该系统处于防火墙之后,可以和防火墙及路由器配合工作,用来检查一个LAN网段上网段上的所有通信,记录和禁止网络活动,可以通过重新配置来禁止从防火墙外部进入的恶意流量。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快速分析或在主机上对用户进行审计分析,通过集中控制台来管理和检测。
(8)备份系统。备份系统可以全盘恢复运行计算机系统所需的数据和系统信息。对系统设备的备份。备份不仅在网络系统硬件故障或人为失误时起到保护作用,也在入侵者非授权访问或对网络攻击及破坏数据完整性时起到保护作用。
四.计算机网络管理
(1)计算机网络管理概述
计算机网络管理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计算机网络应用程序、用户帐号(例如文件的使用)和存取权限(许可)的管理,属于与软件有关的计算机网络管理问题。第二类是对构成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管理, 包括对工作站、服务器、网卡、路由器、网桥和集线器等的管理。通常情况下这些设备都分散在网络中,当设备有问题发生时网络管理员希望可以自动地被告通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一些设备中已经具有网络功能,可以远程地询问它们的状态,使它们在有某种特定类型的事件发生时能够发出警告。这种设备通常被称为“智能”设备。网络管理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由于管理信息而带来的通信量不应明显的增加网络的通信量。被管理设
备上的协议不应明显的增加系统处理的额外开销,以致于削弱该设备的主要功能。
(2)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功能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了网络管理的五个功能域,分别是: 故障管理、配置管理、计费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
①故障管理。故障管理是对网络中的问题或故障进行检测、隔离和纠正。使用故障管理技术,网络管理者可以尽快地定位问题或故障点,排除问题故障。故障管理的过程包括3个步骤。a.发现问题;b.分离问题,找出故障的原因;c.如果可能, 尽量排除故障。
②配置管理。配置管理是发现和设置网络设备的过程。配置管理提供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对设备的配置数据提供快速的访问,增强网络管理人员对网络的控制;可以将正在使用的配置数据与存储在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比较,而发现问题;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地修改配置。配置管理主要是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a.获得关于当前网络配置的信息;b.提供远程修改设备配置的手段;C.存储数据、维护最新的设备清单并根据数据产生报告。
③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控制对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的访问的过程。提供的主要功能是正确操作网络管理和保护管理对象等安全方面的功能。具体包括:
a.支持身份鉴别, 规定身份鉴别过程;b.控制和维护授权设施;c.控制和维护访问权限;d.支持密钥管理;f.维护和检查安全日志。
计算机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良好的性能,确保向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必须使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对计算机网络进行自动化的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是管理、监视和控制计算机网络, 即对计算机网络进行了配置, 获取信息、监视网络性能、管理故障以及进行安全控制。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对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五.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贯穿于计算机网络建设、发展的始终,需要我们时刻重视,不断学习。只有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增强安全意识,不断改进和发展网络安全保密技术,才能防范于未然,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可靠地运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对策;分析维护
计算机的网络安全是保障人们个人隐私的重要举措。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可以达到使用者的使用目的,能够实在其存在的价值。网络的安全问题则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网络全面普及的今天,通过网络暴露出个人隐私会影使用者的财产与个人安全。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特征分析
1.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
一般来说,网络安全就是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浏览的数据得到保密,不被随意的泄露。而这里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通信线路的设备安全、通信数据安全、通信管理的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包含的领域较宽,通常只要是涉及到网络信息的保密、完整、真实等都会影响其网络的安全。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指硬件上的安全,更多的是指软件上使用数据的安全。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再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就能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
1.2计算机网络的特征
计算机网络安全表现出的形式多样,其特征是根据形式而变化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特征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分别是:(1)计算机网络在传输数据的过程中,没有取得使用者的意见是无法随意更改其数据信息的,更无法将数据破坏与丢弃;(2)使用者在网络中保密的个人隐私信息不能被随意泄露出去,未经许可也不得将信息其他用户;(3)网络数据信息具有可用性,能被得到授权的实体访问与使用;(4)网络具有控制信息传播的能力。
2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2.1病毒侵蚀网络
计算机进入人们的视野后,网络病毒便随之传播,出现形式多样,无孔不入,已经成为影响网络安全的重要原因。尽管研究了正对病毒入侵网络的相关杀毒软件,但是在高科技的网络环境下,病毒的花样越来越多,层出不穷,给个人与国家带来了较大的损失。若网络使用者随意浏览病毒网页,就会加大计算机感染病毒的几率,不仅会让计算机中重要的个人信息数据受到破坏,重则计算机还会瘫痪,无法继续使用。病毒无孔不入,使用者必须提高警惕。
2.2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具有安全问题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是为各种软件提供一个使用平台的地方,只有保证了操作系统的正常运行,才能是软件正常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决定了整台计算机的运行,是影响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若是系统的自身出现安全漏洞,就会让计算机在使用网络时存在安全问题。计算机操作系统具有三个安全问题: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结构体系;操作系统的进程;操作系统传输数据的环节。这三个方面都是导致操作系统出现网络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
2.3计算机数据的存储内容有安全隐患
计算机的数据库会自动将使用者在网络中浏览的网络信息存入其中。在计算机的数据库中,所有的信息都是为了方便使用者的二次使用,其中大量的数据信息都会被系统自动梳理,然而,这些数据信息没有得到严密的保护,就会被泄露出去,随之出现多种网络安全问题。部分网络不法分子会利用用户计算机内储存的个人信息,盗用其内容,修改数据内容,不仅会影响数据内容的真实可用性,还会影响用户的个人隐私。
3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对策
3.1增强对网络病毒入侵的防范与检测
避免恶意的病毒入侵网络安全事件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前预防,增强网络病毒入侵的防范检测有三种方式。(1)采用病毒入侵的检测技术。通过检测,能够发现计算机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病毒衍生。(2)防止病毒的技术。通过这种技术能够分析计算机网络中是否被病毒侵蚀,然后采用专业性的杀毒软件将其清除;(3)提高用户的病毒防范常识。用户拒绝使用外来不明来历的存储卡,拒绝浏览不良信息,就能达到防御的目的。
3.2加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管理
计算机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首先,要采用科学、合法合理的手段去管理系统,在管理的过程中尊重用户的个人隐私,在用户的设定的权限范围内进行,以防止网络黑客冒充管理人员进行网络攻击;其次,用户要使用安全系数好的操作系统,在计算机条件允许下避免使用已经过期的,不被保护的操作系统;最后,计算机网络行业的技术人员,需要及时研发安全系数高的操作系统,有效的避免恶意病毒的入侵,保证网络的安全。
3.3对网络数据应用加密的技术
计算机网络信息可以通过将的技术来保证其安全。(1)采用密码技术。密码包含数字与字母,用户可严格按照要求设置密码,提高其安全程度,保证信息的安全传输,确保其安全性、可用性与完整性;(2)采用口令的密保方式。用户在设置密码时,要尽可能的将其设置的复杂一些,在一定的期限后更改,避免他人的盗取;(3)应用usbKEY。利用专门的硬件接口的设备,能够有效的避免信息泄露,能使用户的网络信息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密。
4结语
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安全事故层出不穷,要做到完全安全是相当困难的。为了保证用户自身的信息不被泄露,必须严格遵守网络制度,规范网络行为,避免不良的网络行为带来严重的损失。
作者:张永萍 樊高峰 李奎 单位: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移动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黄丹.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0):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