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的起源发展

城市的起源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的起源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的起源发展

城市的起源发展范文第1篇

1.1为明确奖惩的考核标准、依据和程序,使奖惩公开、公平、公正,更好地规范员工的行为,鼓励和鞭策广大员工奋发向上,防止和纠正员工的违法失职行为,保证顺利的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发展目标,特制订本制度。

1.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版权所有

2奖惩的原则

2.1奖惩的原则。

2.1.1奖惩有据的原则:奖惩的依据是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员工的岗位描述及工作目标等。

2.1.2奖惩及时的原则:为及时的鼓励员工对公司的贡献和正确行为以及纠正员工的错误行为,使奖惩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奖惩必须及时。

2.1.3奖惩公开的原则:为了使奖惩公正、公平,并达到应有的效果,奖惩结果必须公开。

2.1.4有功必奖,有过必惩的原则:严防公司员工特权的产生,在制度面前公司所有员工应人人平等,一视同仁。

2.2员工的表现只有较大地超过公司对员工的基本要求,才能够给予奖励,达到或稍稍超出公司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应视为员工应尽的责任,不应得到正常待遇之外的奖励。

2.3员工的表现应达到公司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当员工的表现达不到公司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应给予相应惩戒。处罚的原则是从轻不从重,目的是:防微杜渐、惩前毖后。

2.4为处理员工因违纪过失或责任过失行为而填写的表单为过失单。处罚和惩戒通知单必须知达本人,对于不合理、不公平的惩罚,员工有申诉的权利。

2.5对员工奖惩采取拖延、推诿或不办等方式的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应及时提出处罚建议,下达《责任过失单》。

3奖励

3.1奖励的目的在于既要使员工得到心理及物质上的满足,又要达到激励员工勤恳工作,奋发向上,争取更好业绩的目的。

3.2奖励的方式分经济奖励、行政奖励和工作本身的奖励三种。

3.2.1经济奖励包括加薪、奖金、奖品。

3.2.2行政奖励包括通令嘉奖、记功、记大功。

3.2.3工作本身的奖励:授予先进员工、先进职员等称号、职务晋升、调整合适的工作岗位、加重工作任务和扩大工作职权(特别述职)、参与某层级别的决策等。

3.2.4按程度不同依次为通令嘉奖、奖金(奖品)、加薪、记功、记大功、职务晋升。

3.3以上三种奖励可分别施行,也可合并执行。

3.4员工有下列事件之一者给予嘉奖,并颁发奖金200元,直接予以发放奖金。嘉奖通报全公司。

3.4.1工作努力、业务纯熟,能适时完成重大或特殊交办任务者。

3.4.2领导有方,使业务工作拓展有相当成效者。

3.4.3预防事故或抢修工程使正常经营不致受到较大影响者。

3.4.4增收节支1万元(含)以上,5万元(不含)以下者。

3.4.5品行端正,恪尽职守,堪为全体员工楷模者。

3.4.6其他对公司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具有事实证明者。

3.4.7全年满勤,无迟到、早退、病、事假者。

3.4.8经“员工合理化建议审议委员会”评审等级为c级的合理化建议,在应用中取得效果者。

3.5员工有下列事件之一者予以记功,并颁发奖金500元,直接予以发放奖金。记功通报全公司。

3.5.1全年能超额(10%—30%)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者。

3.5.2策划、承办、执行重要事务成绩显著者。

3.5.3对工作流程或管理制度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者。

3.5.4积极研究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或减低成本确有成效者。

3.5.5遇有灾变或意外事故,能够奋不顾身,不避危难,极力抢救并减少公司损失者。

3.5.6增收节支5万元(含)以上,10万元(不含)以下者。

3.5.7检举揭发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或侵害公司利益的行为,为公司挽回形象或财产损失者。

3.5.8维护公司安全,积极采取措施排除险情,确有实效者。

3.5.9通过自身努力,避免了质量事故、安全事故和设备设施事故者。

3.5.10全年累计获嘉奖三次者。

3.5.11连续三年,完成本职工作,无任何劣迹者。

3.5.12对维护公司荣誉、塑造企业形象方面有较大贡献的,因个人行为受到社会赞同和舆论表扬者。

3.5.13经“员工合理化建议审议委员会”评审等级为b级的合理化建议,在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者。

3.6员工有下列事件之一者予以记大功,并颁发奖金1000元,直接予以发放奖金。记大功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宣布。

3.6.1全年累计获记功三次以上且未受到惩戒处理者。

3.6.2在工作或技术上大胆创新,并取得显著经济效应。

3.6.3全年能超额(≥30%)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者。

3.6.4增收节支10万元(含)以上者。

3.6.5承担巨大风险,挽救公司财产,较3.5.5款表现更为突出者。

3.6.6连续三年,年终考核列为优等者。

3.6.7对维护公司荣誉、塑造企业形象方面有重大贡献者。

3.6.8通过自身的努力,避免了重大质量事故、安全事故和设备设施事故者。

3.6.9经“员工建议审议委员会”评审等级为a级的合理化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取得重大效果和创造重大经济效益者。

3.7对为公司建设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者,经公司董事会研究另行给予“公司特别贡献奖“。

奖励内容和奖金额度由董事会一事一人一议,公开通报奖励。

3.8任用与提升员工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受过奖励的员工,对德、才兼备者还可破格提升。

3.9奖励事项如为多人共同合作而完成的,其奖金按参加人数以一定的比例分配。

3.10凡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奖励,由其直接上级提出,凡与本职工作无关的,由见证人提出,均需填写嘉奖单。奖励的核实由人力资源部负责,批准人为总经理。奖励实施的办理见员工奖励程序。

4惩戒

4.1惩戒的目的在于促使员工必须和应该达到并保持应有的工作水准,惩前毖后,从而保障公司和员工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

4.2按照规定的标准(规章制度、岗位描述、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等)检查员工的表现,对达不到标准的员工,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4.2.1检查员工遵守公司的各项工作纪律、规章制度的情况,一切违反有关纪律、规章制度的行为构成违纪过失,填《违纪过失单》。

4.2.2考查员工岗位描述以及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凡对本人负有直接责任或领导责任的工作造成损失的情节视为责任过失,填《责任过失单》。

4.3惩戒的方式有经济处罚与行政处分两种。

4.3.1经济处罚分为罚款、扣发工资(奖金)、减薪。

4.3.2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辞退、开除。

4.4以上两种惩戒可分别施行,也可合并施行。

4.5员工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视为违纪,罚款10元。

4.5.1迟到、早退在半小时之内者。

4.5.2不按规定穿着服装或佩挂厂牌者。

4.5.3在办公场所、修理场所吸烟者。

4.5.4在车间吃东西者。

4.5.5上班时间闲聊说笑者。

4.5.6在上班时间离开办公场所20分钟以上,未在记事板上标明去向者。

4.5.7不遵守考勤规定,一个月内迟到早退累计两次者。

4.5.8同事间互相说脏话、粗话者。

4.5.9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衣冠不整、奇装异服影响公司形象者。

4.5.10各人工作机台及工作环境欠整洁,经指正后而不知整理者。

4.5.11在工作场所赤足,赤膊,穿拖鞋者。

4.5.12参会人员迟到者。

4.5.13未按公司指定位置,随意堆放杂物者。

4.5.14破环车间,厂区,住宿区域的环境卫生者。

4.6各部室第一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视为违纪,并罚款20元。

4.6.1未能及时传达、执行公司下发的文件者。

4.6.2在所管辖区域内,有长明灯、长流水者。

4.6.3下班后所辖区域或窗户未关,所用电器(空调等)电源未切断者。

4.6.4本部室及所辖区域环境卫生脏乱差者。

4.6.5部室内发生重大事情,如物品丢失等,未能及时上报有关主管领导者。

4.6.6对本部室员工进行行政检查不力者。

4.6.7本部室员工,一周内有五人次(含)违反4.5条规定者。

4.7对具有4.5条、4.6条所列行为(4.6.7除外)的当事人,由检查人员当场填写员工过失单(对具有4.6.7款规定的当事人,由人事部开具惩戒通知单),当事人签字后,检查人员将过失单送交人事部,由人事部填写《惩戒通知单》。《惩戒通知单》一式三联,人事部留一联,转会计室一联,转当事人直接上级一联,由当事人直接上级负责落实,知达当事人。

4.8员工有下列事件之一者给以警告处分,并给予100元经济处罚,如造成损失并负赔偿责任。警告通报全公司。版权所有

4.8.1因疏忽造成工作错误或仪器、设备损坏,情节轻微者。

4.8.2一个月内两次未完成工作任务,但未造成重大影响者。

4.8.3检查或督导人员不认真执行任务者。

4.8.4故意拖延或借口搪塞上级指派的工作者。

4.8.5妨害现场工作秩序、妨碍他人工作者。

4.8.6工作时间,非招待客户或业务关系酗酒者。

4.8.7同事之间相互谩骂吵架者。

4.8.8下班后在厂内大声喧哗者。

4.8.9培训旷课,或培训补考不合格者。

4.8.10上班时间私自接听私人电话者。

4.8.11私自留客在员工宿舍留宿者。

4.8.12替代他人刷考勤卡或唆使他人代刷考勤卡者。

4.8.13浪费材料或不爱护公物,属情节尚轻者。

4.8.14不按规定填写报表或工作记录者。

4.8.15不按规定报不良或废料者。

城市的起源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园林管理;发展创新;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7-0091-02

园林的规划及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周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于是园林建设工作者们肩负起了加大对周围环境的园林建设的重担,努力改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1 园林管理的发展创新——重在防治病虫灾害

1.1现状问题:部分植被自带病虫害,造成大面积感染,加剧园林管理

园林艺术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不仅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美化环境的重要手段,而且成为城市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陶冶人们的生活情操。因此加强园林管理的发展及创新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当务之急。目前病虫害已经成为不断困扰着我国园林管理的重要问题,然而从我国现在园林管理的具体工作来看,人们往往会忽视病虫灾害对园林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城市现代化园林建设中,规划种植了很多本身带有病虫害系谱的植被类作物,因此处在同一座城市的各类植被之间交错感染,产生了变异体制的病虫害后就会对城市中的园林植被造成大面积的病虫害感染,并且会进一步加剧了病虫害对园林管理的影响,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现象。

1.2采取措施:掌握专业知识,因地制宜管理,预防为主,有效防治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园林的管理就需要防治病虫灾害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在出现病虫害之后,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出现的病虫害做到及时的控制和治理,并尽可能防止各类病虫害之间的交错感染。在防治病虫害这类工作,应做到预防为主,防范为辅,尽可能将病虫害扼杀在摇篮里,加大对园林防治病虫害的管理,避免造成更重大的损失。

与此同时,根据生长环境的不同,我国南北方的在园林建设中所采用的植被类型也有所不同,因此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也是有所差异的。按照我国南北方差异性较大的气候来讲,北方比较干燥,而南方雨水较多,比较潮湿,这就更易引发病虫害的产生,因此南方的园林管理更应该提高做好防范措施,加大病虫防治专业人才的引入,加强病虫防治的管理力度。病虫防治要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地理位置要深入分析,对病下药,做到病虫害的有效治理。例如我国很多地区实行对园林中的树木进行打点滴手段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并且能够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在病虫害的防治管理工作中,应当以预防为主。园林管理中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型人才应根据所栽种植被的病虫害系谱及植被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天气环境的变化做到及时的考察,得到植被发生病虫害的大体概率,做到及时有效的防范,将病虫害发生的概率控制到最低。虽然预防工作复杂繁琐,但是病虫害的有效控制不仅在病虫害的治理上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保障了城市的园林建设在有条不紊的进步和发展。在园林病虫害管理中,即使出现了大面积的病虫害灾难,园林管理人员也要冷静分析病虫害成因,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对病虫害进行治理,尽量将园林植被的损失率降低到最低。

2 园林管理的发展创新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

2.1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我国园林工艺的建设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不仅美化了城市的环境,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视野内容,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园林建设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指向标,也逐渐成为展现城市独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园林工艺成为城市的绿化工程中重要的建设方案,给城市的绿化建设添加了新的活力,使得城市的环境建设丰富多彩,多姿多样。并且随着园林的快速发展,使得现在城市中随处可见很多丰富多样的园林景观,不仅淋漓尽致地表现着城市化发展的脚步,而且成为表现城市精神文化的重要手段,使得城市环境更加和谐自然,更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2.2不断学习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发挥更大作用

但是我国园林的现阶段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例如我国园林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园林的管理水平必须尽可能的发展和创新以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与时俱进,让园林工艺真正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标志性建筑。园林管理必须对原有体制下的管理制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不适宜园林管理的制度丢掉,积极寻去新的有效的管理方案,并且学习并汲取世界上各地的园林管理经验,将我国园林景观的有点发扬光大,掩盖园林观赏中的缺点,学习园林管理的创新理念让园林艺术尽可能的将其应用价值体现出来。园林管理人员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园林管理制度,并与时俱进,随时汲取新的管理理念,管理好园林,充分发挥园林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

2.3防治工业污染,改善城市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工业领域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但是与此同时很多污染性较大的工业厂子也建立起来了,不断污染着城市的环境。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要求将污染降到最低,保护人们的生活环境不受工业污染的迫害,建立和谐安稳的生活环境成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园林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减少了工业环境上的污染,保护改善着环境卫生,还给人们跟多的好空气,并在很大的程度上美化着城市景象。因此加大植被在城市中的覆盖率,加强城市的园林建设,成为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美化环境的重要举措。

3结论

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是标志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参照物,而园林建设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指向标。

我国现阶段的园林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还尚未能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全部需求,因此园林工作者应当加大对园林的管理力度,并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理念以便更好地管理好园林,发展创新园林管理。

园林管理的发展创新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举足轻重的影响,不仅保护环境卫生、美化城市容貌,而且在信息化城市建设的今天也成了城市发展化脚步的标志性的因素,体现着城市独有特色的人文精神文明风貌。

参考文献

城市的起源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城镇,发展,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F29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小城镇大战略是国家城市化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期城市发展方针。大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合理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小城镇,加快小城镇建设,可以大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促进乡镇乡镇企业局聚集,提高经济效益,利于节约用地和环境保护;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搞好小城镇建设,首先要制定好规划,城镇规划不仅是城镇发展的一个重要调控手段,而且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经济、社会工程。因此,在推进小城镇建设时,应在科学发展观的大框架下研究,突出规划的统筹引导作用。

1、小城镇建设及规划存在的问题

(1)城镇规划滞后

城镇发展规划是城镇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在我国小城镇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而轻发展规划的状况。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先建设、后规划或边建设、边规划,建设牵着规划走的不科学现象,导致城镇布局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清,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恶化。

(2)小城镇规模偏小,城镇功能不完善,吸引和带动能力不强首先,小城镇的规模小必然造成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使得城镇经济难以繁荣起来,城镇功能的发挥也受到极大影响,导致小城镇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并且不利于集中有限的财力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小城镇规模小,对资源的集聚能力小,不仅难以把周边的资源吸引过来,对镇域经济也无法起到辐射作用。其次,镇域规模小,但行政人员并少不了多少,必然加剧农民负担屡减不轻等现象,与镇域规模过小、行政人员相对过多直接的关系。再次,这种规划比较僵化,缺乏弹性。各乡镇由于受到行政区划的制约,这些经济区域的基础设施不能共享,造成资源浪费,各镇各自为政,在同一经济区域争市场、争资源,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其结果是都形成不了规模,造成很大的浪费,并阻碍了人口和其他资源的进一步集聚。以封开县为例,1999年前,封开县一共17 个乡镇,其中万人以上的乡镇只有2个,七星、渡头等乡镇只有几千人。随着改革的深化,这种小规模乡镇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增强集约效力,规划需对七星、渡头

2、要从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着手

城镇体系规划是以城镇(居民点)为主体的综合性区域规划,在市域和县城范围内,统盘把握小城镇的发展规模和方向,突出重点,带动一般。从区域发展的整体出发,全面规划小城镇发展的方向、布局、规模、结构,使小城镇的发展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现在,把小城镇建设纳入区域性的发展战略规划的还不是很多,通常情况下多是规划小城镇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这种做法,必然导致小城镇在区域空间分布上缺乏合理的定位,梯次分布上缺乏发展的层次,城镇功能、经济功能、带动功能、辐射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开展城镇体系规划要注意的问题:

(1)要适应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

政府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的中心职能就是强化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城镇体系规划要为政府引导区域城镇发展提供宏观调控的依据和手段。 (2)建立整体规划的观念,不能就体系论体系 城镇体系规划以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为基础,但绝不仅仅是规划城镇体系。要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化和城镇发展机制的研究。(3)注重强化协调的手段和措施 资本多元化导致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规划不仅要维护投资者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要维护公众利益、区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必须要强调协调。

不同的地域层次、不同的功能空间协调的问题手段不同。要把区域城镇发展布局与区域土域土地利用紧密地结合起来,不仅要对开发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合理的安排,而且要从维护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目的出发,综合考虑长远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在空间和时间上对不合理的开发活动进行限制。要把对区域土地开发利用活动的控制,作为间接调调控区域开发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手段,从而使城镇体系规划具有可操作性。

3.科学发制定小城镇的总体规划

( 1 )合理确定城镇性质和发展规模。小城镇建设,不仅是一项部门性的业务工作,而且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经济、社会工程。我国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小城镇建设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着眼长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等条件,认真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通过规划,确定不同的城镇化模式和重点,围绕特色产业,以点带面,长期坚持。特别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科学布局的原则,对用地范围进行全面规划,努力把握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脉搏,给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 2 )优化土地布局,节约用地。小城镇的发展的总体布局必须集中,合理紧奏。切不可盲目搬用大城市的一套结构模式。要珍惜土地,合理用地,保护耕地。每个小城镇都要规划好六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业区、商贸区、住宅区、行政区、绿化区),并妥善安排各个功能区的协调发展。各个规划区的安排要合理,发展要留有余地,不同时期的建设任务要有衔接性,做到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

4.小城镇规划设计中遵循的原则

(1)以人为本,营造人性化的城镇新区。一是要使“人”成为小城镇发展的中心,为“人”服务成为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目的。二是让农民有归属感,不要有距离感。小城镇是农民的小城镇,要让农民真正感觉到小城镇的舒适和方便,真正感觉到是自己的小城镇。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广大农民建设小城镇的积极性。三是要制止或控制那种沿交通要道两侧发展的“龙形”规划。以封开县渔涝镇为例,新区街道绿树成荫,区设计农民集贸市场和商铺,引导了集贸人流在区内活动,避免了以往农民赶集挤拥在县道两侧的不安全场面。

(2)突出文化内涵,塑造地方特色。历史文化传统是小城镇所特有的,它是城镇特色中最内在、最具有恒久力的东西”。因此,小城镇新区规划设计应结合“本土文化”,塑造“地方特色”。小城镇文化的涵盖面很广,除了历史文化之外,还包括民族文化、经济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地域文化、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新一轮的小城镇新区规划应突出文化原则,塑造小城镇自己的特色。不要把小城镇新区规划仅仅当成规划去做,而要更深一层地去“做文化”,力求做出特色、做出品牌。规划设计人员在对小城镇新区进行规划设计之前,要全面地戮落、掌握小城镇历史、地域、建筑、民族、产业等方面的特色,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渔涝镇是岭南第一状元的故乡,峒岩洞化石考古学家发现十四万年前已有人类再次生存,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修葺状元堂和状元墓,重整状元文化,建设岭南古镇,是渔涝镇的风格特色。

城市的起源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基础设施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2—0025—03

资源供给紧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约束作用已经非常明显,我们需要积极应对,力求克服资源约束之短板效应,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石油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石油在开采中必将逐渐减少并最终走向枯竭。因此,石油城市的转型发展事关重大。积极总结石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对于推动其他石油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资源约束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经济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资源消耗的过程,由于资源的稀缺性,理论上,同样的经济增长量所需的自然资源越少,经济增长所持续的时间就越长,所以,各国在从事经济活动中,都在努力减缓资源消耗的速度。

对于我国资源约束问题,许多观点认为这是我国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因为资源的消耗主要来自于生活和生产,首先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生活上资源消耗压力巨大;其次,我们在加速进行着工业化进程,经济的发展本就离不开资源的消耗;最后,世界经济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资源约束是各国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987年,布伦特兰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一经提出,就得到了迅速的传播,影响巨大,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指导战略。与理论上的先进性和巨大影响性相比,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应用却比较艰难。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提出了精明增长理论,即: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拉近距离,减少基础设施、房屋建设和使用成本。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型增长路径。

二、玉门经济转型的案例分析

1939年8月11日,是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历史上永远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祁连山下玉门老君庙旁的一号井获工业油流。从此,拉开了玉门油田开发的序幕,揭开了中国现代石油工业的第一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玉门油田原油储量急剧减少,1998年,玉门油田年产量降至建国以来最低的38万吨,这预示着玉门油田资源枯竭的日子来了。2003年8月,国家发改委《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课题组从118个资源型城市中确定了6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其中玉门被列为首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石油城市。

(一)转型前期的困境

由于玉门市在石油开采的后期才被动提出转型,而且在转型过程中,政府和企业的分城搬迁,造成了大量资源的外流和浪费,选择的接续产业相对脆弱,且对地方贡献不大。此外,在政策、资金支持上,没有积极向上级政府争取,致使地方财政负担过重,人员安置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其转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油地分离搬迁,经济急剧下滑

作为玉门的绝对支柱产业,以前玉门市经济总量的65%来自于石油产业,财政收入的60%也源于石油;石油开采及相关产业创造了3.6万个就业岗位,占玉门市城镇在职职工总数的61.7%,对石油的过分依赖使玉门经济在资源枯竭的情况下遭受重创。玉门石油管理局迁出后,市属30多家依赖油田生存的企业纷纷破产,近7000名职工失业,工业经济总量迅速下降。转型的艰难超过预期,政府、企业,乃至每个市民都切身感受到了转型的阵痛。玉门市66个居委会2001年缩减成33个,2005年又缩减成12个,大片的工厂倒闭、厂房被夷为平地。因为搬迁,玉门市政府2005年负债1.18亿元,相当于全年的财政收入,而进一步的搬迁至少还有2.5亿元的资金缺口,这已使政府的运转举步维艰。此外,道路、供水、供电、学校等众多基本公共设施项目等待建设,而它们所需的资金接近8个亿。

2.接续产业支撑能力有限

为了尽快地显现政绩,快速提升GDP,地方政府一般会优先选择上马重工业项目。重化工业产业关联度高,延伸的产业链条长,一个大型石油化工项目往往可以衍生数十、数百个中小型项目,能够带动整个经济发展,对GDP和税收的贡献最大。

玉门市虽然将石化工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支撑点,但其经济规模较小,难以有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2005年,玉门石化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7.5亿元,增加值只有31.4亿元。而电力低价上网,高价购回,地方没有收益。已建成的20家电厂(场、站)和待开发的电站,业主都是实力强大的电力和能源企业,玉门本地业主无力介入,地方得不到收益。农产品、矿产品大都是粗加工。科技含量低、地方收益低、资源优势未能转变成经济优势。

(二)政策支持与转机

经过再三争取,2009年3月,玉门被国务院列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名单。国家和甘肃省上在项目安排、财力扶持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为玉门实现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巨大动力。

同时,玉门抢抓国家加大风电开发的机遇,加快发展风电及其配套产业。目前,已建起了玉门清洁能源工业园区,风、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3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达到21万千瓦,建成了4条风机塔筒制造和1条机械加工生产线,正在形成以风力发电、风力机械制造为主的新的工业产业体系。

三、大庆经济转型的案例分析

大庆市的产业结构中,石油和石油化工的支柱作用明显,第二产业比重大,服务业比重小。从1992年起,大庆就提出了“二次创业”,开始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懈探索。着力构建以石油为基础,以石化为主导,以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高端服务业为支柱的“1+5”产业格局,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大庆市转型发展的主要做法是:

(一)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

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是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撑,大庆在转型发展中积极争取国家、省和中石油集团的支持。2005年5月18日,大庆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石油类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初步把转型的主攻方向定位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以做大做强石化产业为主,以乳制品加工、农牧产品加工、纺织和皮革、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橡胶、新能源等为辅,大力发展“非油”、“非国有”经济。同时,大庆还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中直企业技术改造以及地方工业高科技项目资金;积极争取将一些重点项目列入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获得国家支持;在城市功能完善和专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积极协调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通过对各个方面资金、政策的争取,来有效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步伐。

(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大庆资源型转型的开始,也是充分立足自身的油气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继续做大做强石化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和优势主导产业,通过投资引进大型石化项目,做强石油化工,做大天然气化工,做深石化产品后续加工,进一步加强全市石化产业竞争力。

充分利用大庆现有的资源、市场、土地、能源和资金等优势,积极壮大发展第二产业中的其他接续产业,以专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地方工业,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形成以乳制品加工为代表的农牧产品加工业,以石油石化装备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业,以化纺、麻纺、毛纺为代表的纺织业,以新型建材为主的新材料工业和以芯片制造、软件开发为主的电子信息业等接续产业,集群发展趋势明显;特别是金融、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带动了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进一步活跃了城乡消费市场,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1.8:89.7:8.5调整为2010年的3.3:82.2:14.5;油与非油经济比例由2005年的65:35调整为2010年的52:48,两者比重基本相当。

(三)努力改善城市软、硬件环境

大庆城市转型发展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的改善,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大庆市城乡面貌发生显著改变。城市规划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初步构建了集航空、铁路和公路相互补充的立体交通体系,一系列重大的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投用,全市的道路交通、文化旅游等配套设施明显改善。加大环境资源整治力度,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庆市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实施“百湖治理”,和“百园建设”工程,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形成星罗棋布的生态园建设格局。坚持“政府调控、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原则,对污水、废气、噪音垃圾等城市污染进行综合整治,大庆市城市环境综合指数达到100%。大庆还积极尝试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数字化城市建设步伐。

在注重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庆高度重视城市发展软环境的建设工作,在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城市软环境改善的相关政策规定。同时还不断改进完善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成为全国少有的集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和全国文明城“三城”品牌于一身的地级城市之一。

(四)切实改善民生

大庆在转型发展中高度重视社会民生问题的解决,持续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增加民生方面的专项支出,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事业得到大幅提升

教育事业更加均衡优质发展,教育结构层次趋于合理;医疗卫生体系更加健全,社区和村级卫生服务实现基本覆盖。文体事业更加繁荣,特色文化精品不断涌现,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

2.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

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支持自主创业、加强劳务输出、发展民营经济等方式,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4.5%左右。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提高低保标准和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个体、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医保范围,使全市养老、失业保险金发放率和低保覆盖率均达到了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建立城市“十位一体”和农村“六位一体”低保综合救助体系,社会保障的受益人群和补助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

4.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十一五”期间,大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4 791元增长到22 5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3610元增长到9 30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4.1:1缩小到2.4:1,提前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标准。

四、经验启示

从玉门和大庆两座石油城市转型发展的历程和效果来看,实现成功转型需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1.把握转型时机

转型时机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转型的成败,宜早不宜晚。衰退期的被动转型可能导致主导产业在丧失竞争力合支撑力的同时,接续产业还尚未发展成熟,城市发展难以为继;而在稳产期未雨绸缪,则能为产业发展赢得了时间,使其形成了有效接续,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2.构建转型支撑体系

用政策、制度来规范行为、理顺关系。具体包括: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理顺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制定符合实际的产业发展政策和人才政策;实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发挥资源的最大效能等。

3.选择和培育转型产业

由于各地的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培育转型产业以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为出发点,契合可持续发展的总基调。一方面可以在石油开采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产业的纵向和横向扩散,提高产品的加工深度和产业的广度,从而扩展原有产业链;另一方面可以依托当地资源条件,搞好产业规划,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基金项目: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12),项目代码00491162340108

城市的起源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新能源 发展 现状 对策

近年来,我市农村沼气发展迅速,现已累计建设沼气池12万余户,已成为推动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全面了解全市农村沼气发展状况,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农村新能源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发挥以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发展现状

自2001年芮城县被农业部列为农村沼气小型工艺试点项目到2002年国家启动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以来,我市先后有13县(市、区)承担了国家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沼气国债项目建设任务,截止到2008年底,全市共发展户用沼气池122109户,占全市总农户89.9万户的13.6%,乡村级服务网点134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在建的有7处,建成投入使用的1处,大型沼气工程在建的11处。

1.1 户用沼气发展迅速、覆盖面大

截止2008年底,全市户用沼气发展到122109户,占全市总农户89.9万户的13.6%,占全省59万户的20.69%。全市13个县(市、区)按照占其总农户数比例排列前三位的是芮城、稷山、临猗县。全市户用沼气覆盖村共计2397个村,占全市总村数3188的73.78%,其中建设规模占所在村总农户的比例在20%以下的村有983个,20%~30%的有309个村,30%~40%的有452个村,40%~50%的有236个村,50%~60%的有162个村,60%以上的有244个村。临猗县占北堡村、新绛县大聂村等16个村建设规模达到村总户数的95%以上;建设规模达到100户的村有238个;占全市总村数的7.4%,建设规模达到1000户乡镇的如芮城县的西陌镇等有21个,占全市总乡镇数14.48%。

1.2 资金投入大

到2008年底,全市户用沼气等项目共投入资金39991.1万元,其中国家8928.08万元,省19630.81万,市560万元,县943万元,农户自筹9929.21万元。是近年来国家、省、市、县农民在农业上投入资金最大的项目之一。

1.3 沼气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新绛县大聂村是个养殖村,全村308户,共建沼气池273个,使用率达到95%,一年四季几乎都在用。沼气的建成和使用,使该村不仅户均节煤1.5-2吨,省电200余度,节约生活开支600余元,而且大大减轻了家务用工,减少了环境污染。垣曲县英言乡马湾村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总投资125.3万元,供气205户。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上,户用沼气的推广和使用,极大的促进了农村“一池三改”工作。清洁了农户庭院卫生,减少了疾病传染,深受农民欢迎。

1.4 “三沼”综合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显著增加

目前全市综合利用面积达到14.3841万亩,临猗、芮城、新绛等县广泛开展沼液喷施,沼液、沼渣做追肥,沼液喂猪等多项利用技术,年户均增收节支达到1500元左右。

1.5 多元化发展加速

目前全市省柴节煤炕连灶(吊炕)已发展2200户,生物质炉400个。其中吊炕盐湖区最多,达到400户,该区的蚩尤村,2008年初开始建设,目前已达15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50%。另外,临猗县山东庄村引进总结建设户用燃秸秆式的地暖,深受农民欢迎。

2 当前以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能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当前情况看,尽管运城市以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取得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还存在着许多制约运城市以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因素,要实现运城市农村能源清洁化、环境美好化,必须经验讲坛Experience Forum行业动态地方动态Local 经验讲坛Experience Forum加倍努力。

2.1 资金投入不足,影响农民建池积极性

户用沼气国债项目建设,是采取的国家投资一点,省、市、县配套一点,农民自筹一部分的投资建设办法。由于我市市、县两级财政状况因素的限制,在配套资金到位上存在缺口,部分村的部分农民建设使用沼气的积极性不大。据调查表明,万荣、临猗等平坦地区每建一个8~10立方米的沼气池,加上灶具配套费用需要2000元,而垣曲等山区由于池子开挖难,建一套需要2500元,按标准的“一池三改”要求建设,需要3700元左右。目前国家沼气国债项目的扶持政策,我市(除享受西部政策外)每建一池补贴800元(09年新增项目是1200元),省、市县共配套400元,合计1200元。其余由建池户承担。这样建成一个沼气池就要农户自筹1000~1500元,这对一些尚不富裕的农民来说难以承受,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沼气事业的发展,不少农户可望而不可及。

2.2 服务体系运行机制还不规范

户用沼气的建成和使用,一方面和消费品如电视机、电冰箱、燃气灶一样,都有一个售(建)后服务工作。如灶具的维护(修)、零配件的更换等,另一方面还具存其特殊性,如沼料的投入、沼渣的抽取等,因此健全的后续服务是确保沼气正常使用的基础性、关键性环节。从调研情况看我市农村沼气服务体系是从2006年才开始的,现已建成440个。目前存在二大问题:第一,已建成服务站大多数设备不全,运转不正常,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服务功能。其根本原因是资金投入不足。按建设标准,建一个服务站除了技术人员外,最简单的也需要3.5万元。而现有的沼气服务站都是用项目资金(每站1.5万元)扶持建起来的。这些资金,除去必要服务设备的采购外,按国家规定的“六个一”标准(即:一处固定服务场所、一个原料发酵贮存池、一套进出料设备、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还有很大的差距。第二,服务体系的市场化运作亟待加强。现在全市的沼气服务站大都是无偿服务,还没有形成一套较成熟的按市场化、规范化开展有偿服务进行运作的机制。存在着人员、网点的配备,收费标准,服务范围,服务项目等问题。

2.3 户用沼气使用率不平衡,大中型沼气及秸秆气化工程建设缓慢

从全市情况看,目前全市户用沼气使用率很不平衡。一些起步比较早,管理比较规范的县如芮城、临猗、稷山、垣曲、新绛等县的使用率在80~90%左右,好的村,使用率在90%以上;一些发展较迟,管理跟不上,沼料缺乏,靠近城郊的地方使用率在40~50%,个别的还不到30%。从年使用时间上,好的用户,一年12个月都在用,差一点的用户,仅在夏季、秋季5~6个月用,还有的一些用户,时用时不用。使用率不平衡,其原因,一是在建设初期,选址不当。一些村干,一些农户认为国家投资钱,先争取。在其使用中维护沼气、出渣等,怕麻烦,不想再用下去。二是因为农村养殖业格局的变化。过去家家养猪,现在随着劳力转移,养猪业向大户集中,有相当部分农民都不养猪了,造成一些已建沼气池没有原料进池,只好花钱购买猪、牛粪,少数户干脆停而不用,造成很大浪费。三是体系不健全,后续跟不上,影响沼气使用。在大中型沼气工程上2008年底,全市已批复大型沼气工程项目6处。目前除河津市隆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猪场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建成外,其余5座工程因为资金及一些技术性的问题还末建成。全市已批复的秸秆气化工程8处,已建成投入使用的3处,其它5处也因为资金及一些技术性的问题还未建成。

2.4 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力度不大

相关资料和我市部分县(市、区)使用情况表明,一座8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年所产的沼肥,相当于15公斤的氯化钾,40公斤的过磷酸钙和50公斤的硫酸铵。施用沼肥,可使耕地作物、果树等增产5~20%。从调研中看,我市在“三沼”综合利用上还存在着利用率不高、应用面积不大等差距。一是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少。我市沼气建设,主要以建池为主,对沼气综合利用的具体应用技术研究少,例如,我市果树面积大,利用沼肥种果树,在何种果树上,何时施用,怎样施用等问题,技术研究不深,这往往给具体的推广工作带来难度。二是沼气综合利用宣传力度不大。沼气综合利用涉及面广,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大,农民往往只知沼气做饭、点灯,而沼液喂猪、沼渣作肥使用面积较小,在其它方面使用更少,使得沼气综合利用率较低,利用面较窄,局限在一个小的范围。

3 实现运城市以沼气为主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经过8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市已初步形成了沼气工程、生物质能自用工程、太阳能利用工程的农村可再生能源格局,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生态化建设已经和正在发挥着巨大贡的作用。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又好又快的总体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的要求,我们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良好机遇,促进全市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工作又 42经验讲坛Experience Forum 好又快。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主要工作的发展思路应当是:以科学发展为统领,坚持又好又快的原则,建管并进,大力发展和完善服务网络,加快“三沼”利用、其它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的开发、引进和推广,形成沼气-生物质-太阳能农村能源新格局,为新农村建设、农业生态化做出巨大的贡献。

3.1 以建设为基础,稳步推进三项能源工程

3.1.1 沼气工程①户用沼气:继续在适宜农村、适宜农户建设8-10立方米“常规水压”、“水流布料”型户用沼气。2009年底完成24600户建设任务。②大中型沼气工程:按照大型沼气工程的施工要求和实施方案,督促在建的大型沼气建成使用。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解决好施工建设中的资金、技术问题。同时,根据市政府规模健康养殖计划的总体推进思路,选择一批养殖规模大、资金力量雄厚,推动力强的规模养殖场,继续申报一批大中型沼气工程。③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积极总结、探索养殖小区沼气、联户沼气建设经验,完成2009年67处建设任务。在此基础上,选报一批养殖小区、联户沼气项目,推动和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3.1.2 生物质能利用工程①秸秆气化工程:要积极总结推广垣曲县英言乡马湾村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的经验,完成全市8处的秸秆气化工程的建设任务,尽快投入使用,发挥效益。同时,以建设500~600立方米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为主。选择一批秸秆产量大、资金雄厚的村继续申报项目,发挥秸秆等生物质能的作用。②省柴节煤炕连灶(吊炕):总结推广盐湖区吊炕建设的经验,在全市选择一批重点乡、村,争取列入国家、省补贴扶持范围,进行建设推广。同时,总结临猗山东庄村节柴地暖边炉的做法,在全市示范推广。

3.1.3 太阳能利用工程以太阳能浴室、太阳能路灯推广为重点,选择一批重点乡、村,加快推广自用步伐,提高太阳能技术在全市的普及率和使用率。

通过以上三项工程的建设和推进,3-5年内,在全市乡村牢固形成沼气工程-生物质能利用工程-太阳能利用工程覆盖面大、使用率高的新型农村能源使用网络。

3.2 以服务为重点,加快后续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健全的服务体系是沼气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是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服务快捷的原则,根据“六个一”的要求,在充实完善县级服务站的同时,合理规划乡村级服务网点,通过3-5年的建设,形成服务网点全覆盖,提高户用沼气的使用率。二是在目前全市已培训1160名初级沼气生产技工的基础上,选择培养和造就一支会建、会管、会用、会修的适合于乡村级服务网点的高级沼气技工队伍。同时加大对热爱沼气事业人和村干部进行培训,争取培训达到一村一个明白人,一户一个明白人,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沼气建管团队。三是积极探索总结一套规范的服务网点运行模式,解决好网点服务的内容、服务人员的报酬、网点零配件的购进,网点服务的收费等问题。

3.3 以技术为支撑,认真做好沼气建设、“三沼”利用新技术的研发、引进、推广工作

3.3.1 沼料替代技术引进推广用秸秆发酵、残果、青草等其它生物质替代禽畜粪便技术,要通过试验,总结出一套科学的、农民便于接受的替代技术。

3.3.2 引进和推广群众易接受,用材成本低廉的新型吊炕、地暖等技术。

3.3.3 “三沼”综合利用新技术实践表明,“三沼”利用,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明显。要充分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在运用模式上如“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粮”、日光温室“四位一体”等进行规范化使用和推广,在运用范围上如“三沼”应用与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农产品产地建设相结合的模式上总结和推广,在运用技术上如不同作物上的施用量,施用时间,施用方法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等。

3.4 以规范为保证,加强沼气建设各项管理工作

沼气工程、生物质能利用工程,太阳能利用工程等,从资金渠道上讲,既有国债资金、又有配套资金、还有农民自筹资金;从任务来源上分,既有国债任务、扩大内需任务、还有新农村建设任务、退耕还林任务;从建设力量上讲,既有技工施工的户用沼气,还有有资质的专业施工的大中型沼气,从使用建设对象上讲,面对的全市千家万户,同时,沼气还有一个安全生产、安全使用的问题。因此,强化规范化管理,是确保全市沼气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3.4.1 加强资金管理规范要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资金使用上的规定,该配套的一定要争取配套到位,该自筹的一定要自筹到位,专款专用。同时管好各项资金。

3.4.2 加强施工管理规范要严格按照有关施工批复作规程,严格按照审批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