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摊经济的特色

地摊经济的特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摊经济的特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摊经济的特色

地摊经济的特色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低碳环境 食品包装 设计 绿色特征

检 索:.cn

2010年爱尔兰皇家科学院孙大文院士在第六届世界华人论坛上提出了“低碳食品体系”的概念,即包括生产、加工、包装消费在内的各个主要环节建立具有最小温室气体输出的经济体系。其中食品包装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产量大、普及和更新换代快的特点。目前,绿色食品包装设计是包装设计的主流,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在生产、流通、销售和消费领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商品和艺术相结合的双重性。如何系统地对食品包装进行绿色设计,避免浪费和污染环境,已成为食品包装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认识食品包装设计的绿色特征是保持食品包装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注重环境保护

食品包装绿色设计要求从生产到使用乃至废弃、回收处理的各个环节都对环境无害或危害甚小,其评价按当代国际社会公认的环保标准进行,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选用清洁的原料、清洁的工艺过程,从设计上应保证用户在使用该产品的全过程中不产生环境污染或只有允许的微小污染,并同时保证产品在报废、回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最少。

目前,我国突出的环境污染是与食品有很大关联的“塑料垃圾白色污染”问题。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在保证商品使用、卫生和安全性能完好的前提下,在生产过程必须选用环境友好型材料进行食品包装,例如纸质包装材料、资源广阔的竹类包装材料、“零度包装”包装材料。这不仅有利于回收,而且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另外,随着我国环保意识的增强,功能化、环保化及简便化的包装形式逐渐成为主流,发展具有制造工艺简单、使用方便、保鲜效果好、易降解、节约能源、安全、卫生等特点的新型食品包装材料将是今后的重点。

二、材料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发展循环经济应当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按照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实施。”在低碳环保时代,食品包装绿色设计应尽量减少材料、资源的消耗量,尽量减少使用材料的种类,使用减量化技术(即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遵循“小就是美”,“少就是好”的原则,特别是稀有昂贵材料及有毒、有害材料的种类和用量。

长期以来,我国包装设计十分注重提高品牌吸引力以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造成了产品过度包装的现象。例如,中秋节的月饼礼盒,其包装多数制作精美,材质各异,造型繁复,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但节后其回收处理却成了棘手的问题,不但浪费资源,而且加大了回收的难度和成本,一些处理方法(如焚烧、填埋等)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设计师应该高度关注这一类问题,进行包装设计时在保证产品包装使用功能的同时,不仅要严格依据美学法则做到构图布局合理,包装形象新颖独特,色彩鲜明且有感染力,造型美观而实用等,而且选材方面必须遵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证包装材料对环境的友好性。另外,相关部门也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政策及法规来规范包装设计,摆脱包装行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长方式。

三、采用先进科学技术

食品包装绿色设计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满足人类现代生活方式的需求,是赢得市场竞争的前提,并且具有如下优势:(1)保证实现用户要求的全部使用功能、性能和可靠性;(2)先进科技可以减少环境污染;(3)可避免原材料及自然资源的浪费;(4)由于环境也是生产力,先进工艺的应用会直接或间接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在竞争激烈的食品加工行业,能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率。因此,使食品包装设计具备绿色特征必须要因地制宜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加强应用研究和管理,才能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确保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及健康

绿色食品包装设计首先必须考虑的是食品的安全问题,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生产制造和使用的各个环节上均采用先进、有效的安全技术,实现产品安全本质化,确保用户或使用者在使用产品时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安全和卫生问题,尤其是作为保证食品安全及卫生重要手段的食品容器和食品包装材料更是得了广泛的重视。目前,我国食品包装时食品接触包装材料以及材料表面的涂层材料,合格包装容器设计及材料的选用,首先可以保护食品不受外界的污染,并使食品本身的水分、成分、品质等特性不发生改变。其次,由于包装材料本身的化学成分会向食品发生迁移,合格的包装材料不会破坏到食品的卫生。再次,与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相关食品用工具、设备也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进一步确保消费者人身安全及健康。除此之外,包装上的图案、文字及色彩的运用由于对消费者的心理会起到引导作用,因此这方面的安全性设计也不容忽视。

五、人机工程学和设计美学结合运用

现代社会需要的食品包装绿色设计必须将人机工程学与设计美学相结合,使其具有良好的人机和谐性和美的外观特性,使用户在使用该产品时感觉舒适、轻松愉快、误操作率小,具有最高综合工效。

(一)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不是经济领域、科学技术领域或单纯的形式美等单一性因素所决定的,它是与材料的发现、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作为主体的人在社会实践中表现的合乎规律性和目的性的自由创造,以及自然的任何过程中形成的自身审美能力等多种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可以说是这些因素的统一。包装设计将材料的选用、结构和功能的定位、使用对象和使用方式,以及与环境的关系处理等方面都考虑在设计的范围内,必须符合科学技术的规律及使用功能。因此,对设计美的评价应该从多层次、多角度和多方面来考察[8]。

(二)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人机工程学可以为食品包装绿色设计提供有关人和人机方面的理论知识和设计依据,可以从科学的角度指导设计,为设计出来的绿色包装更为科学、合理、适合人使用,能够把一切可能给使用者造成危险或不便等方面的因素消灭在设计的过程中。因此,食品包装绿色设计必须进行人机分析,涉及产品生产、销售和使用中的功能、成本、材料、工艺、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形态和色彩等各种因素。

六、具备可拆卸功能及方便使用和运输

良好的可拆卸性在现代生产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已成为现代机械设计的重要分支。具备良好的可拆卸性设计的产品可大量、可重复利用零部件,避免浪费及废弃物处理不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是否具有良好可拆卸性是衡量一个产品绿色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七、适应市场需求

食品包装绿色设计必须适应市场需求,随市场的发展而变化,设计制作成本达到最低,让消费者愿意买、买得起、用得起,甚至报废时扔得起,即具有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最小的全程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八、拥有多生命周期

产品的生命周期是产品从其产生到完全失去使用价值而报废的时间过程,而绿色产品则拥有多生命周期,这是与传统概念的产品相区别的一大属性。普通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指本代产品从设计、制造、装配、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为止所经历的全部时间,即是从“摇篮到坟墓”的所有阶段。而绿色产品的生命周期不但包括本代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全部时间,而且还包括报废或停止使用以后、产品或其有关零件在换代或以后各代产品中的循环使用或循环利用的时间、简称“回用时间”,即从“摇篮到再现”的所有阶段。

结语

绿色食品包装设计是全面实现绿色产品各基本特征的设计,确保了环保要求和材料、资源、能源最优利用或重复利用等方面的并行设计,能够迎合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光辉事业。

注释

1 张建华:《绿色产品的概念、基本特征及绿色设计理论体系》,84~85页,《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4(28)。

2 李新:《新型食品包装材料:零度包装》,89页,《中国包装》,2002-3(22)。

3 黄家莉:《果蔬包装材料研究进展》,111~113页,《包装工程》,2010-1(31)。

4 黄胜文:《格力空调包装设计在低碳环保时代中发展》,19~20页,《中国包装工业》,2010-11(191)。

5 宋萍:《包装设计评价体系研究》,济南,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0。

6 韩维生:《板式家具的绿色特征》,66~68页,《陕西林业科技》,2002-1(141)。

7 樊永祥:《国内外食品包装材料安全管理状况及对策分析》,342~345页,《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4(18)。

8 陆家桂:《设计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9 周莉:《关于人机工程学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地摊经济的特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景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滨水空间;地域特色;生态设计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landscape design is blooming throughout our country ,but many urban landscape design abandoned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culture,and lost their own individualities ,which caused the convergence of urban landscape.At the same time, the environment probl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which makes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become the main stream, because only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can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is paper takes the city of wu li duo area in Kunming as an example, discussing how to reflect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light the ecological theme of the old areas which integ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y culture, industrial site , waterfront space and so on as a whole by using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mean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regeneration.

Keywords:urban landscape;nature landscape;humanities landscape;waterfront space;regional characteristics;ecologic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6.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5-0114-03

1 引言

地域特色,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综合,它包括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两个方面[1]。吴良镛先生曾经这样说过:“特色是生活的反映,特色有地域的分界,特色是历史的构成,特色是文化的积淀,特色是民族的凝结,特色是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典型事物的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因此它能引起人们不同的感受,心灵上的共鸣,感情上的陶醉。”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充分理解和尊重景观所处的自然与文化环境,营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个性化景观。现代景观设计也应突出生态主题,即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达到最小,以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环境质量,保障生态系统健康运行[2]。目前,在中国的景观设计中,生态问题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昆明市五里多片区是中国快速走向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空间冲突、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缩影,因而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更应将生态问题的考虑放在首位。

2 昆明市五里多片区概况

昆明市五里多片区位于昆明主城官渡区,因距离昆明市原南大门五华里多而得名。规划区东临城市二环东路,南临主干路民航路和贵昆铁路,西临环城南路,北临东郊路,总规划用地面积为75.81hm2。

地块内现有城中村四个,分别为五里多村、村、新草房南村、新草房北村; 昆明市重要的建材市场:四零三建材市场;文物保护单位:咸阳王瞻思丁墓;因工业外迁后留下的大量厂房、仓库(云南建筑机械厂);正在拆除的汽配市场和已停用的东菊汽车客运站、公交公司停车场以及部分单位宿舍、菊华小区等。地块周边以办公、商业和居住用地为主,公共建筑沿各主干道两侧分布(见图1)。

该项目是昆明市官渡区旧城更新的重要项目,改造时应在改善居民生活居住条件和市中心城市面貌的同时,采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段,进一步彰显地域特色,发挥生态环境价值。

3 现状景观资源分析

3.1滨水生态景观资源

片区滨水生态景观资源包括绿地和河流,绿地主要为附属绿地和防护绿地,分布较为零散,无大面积的可供居民观赏或游憩的开放性绿地。金汁河流经该片区,但现状并未对其加以保护和利用,对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滨水区景观建设的地域特色主要走“尊重历史文脉”和“尊重自然生态”两条主线,集中体现在:历史建筑和景观的保护改造;功能的转换,新的娱乐设施及休闲空间的引入等[3]。

3.2历史人文景观资源

片区历史人文景观资源以塞典赤・瞻思丁衣冠冢为核心。这座陵墓,是为纪念元代初年云南最高行政长官赛典赤・瞻思丁而修的纪念冢,但现状仅作为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保留。

塞典赤・瞻思丁,云南省第一任省长,他在水利方面的突出贡献为:兴修水利,筑松花坝,疏浚海口,修治六河(包括金汁河),创建了云南历史上第一个“民到于今受其赐”的系统水利工程,解除了千百年来水患对昆明的侵害,造福于广大人民。

历史景观是地域历史文化的载体,它是延续地域历史文脉、解读地域文化、推进社会文明、构建新的地域景观的重要要素,对继承人类文明和推动社会的进步有着积极的意义[4]。

3.3.工业遗产景观资源

工业不断转型或外迁,遗留下许多工厂大空间,成为该片区极具特色的工业遗产景观资源。用景观设计的方法对工业废弃地进行改造、重组,使之成为具有全新功能和场所精神的新景观,成为片区景观设计的重点。

工业废弃地是富含既往时代历史文化与物质资源的场地,其中遗留的工业景观不仅有珍贵的历史价值需要挖掘研究,而且还具有显著的改造再利用的现实价值,用景观的途径对城市工业废弃地进行更新是工业景观再生的良径之一[5]。

4 景观设计探析

4.1设计理念

4.1.1彰显地域特色

在景观设计时应把地域元素加进去,从自然环境、文化传统以及技术与材料三方面入手,创造反映“此时此地此景”的地域景观设计作品,尤其应体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使历史记忆得以再生[6]。

4.1.2突出生态主题

遵循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尊重自然,最小干预、最大促进,以科学技术为指导,营造既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又兼备现代文化特征的城市生态景观,通过现代景观设计手段,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创造现代都市中最为理想的人居环境[7]。

4.2设计原则

4.2.1特色保护原则。挖掘地方特色自然人文资源,继承地方历史文化传统,赋其新意,增添地域文化氛围,将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文化高度有机结合。

4.2.2生态原则。尊重基地的自然风貌和条件,高度重视片区内的自然滨水资源和各种生态景观,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地貌,注重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开发相结合。

4.2.3人性化设计原则。现代景观设计不但应具有景观环境,还应具有浓郁的人文气质和温馨的感彩,使之成为市民放松身心,融合自然关系,享受城市生活的场所。

4.2.4可持续发展原则。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的,因此规划应为持续发展留有余地,既能配合近期的形象要求,又能为今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4.3设计策略

4.3.1彰显地域特色的个性化景观

①再现历史文化。在纪念公园内设置景观雕塑、浮雕墙、文化景观柱等,向人们展示赛典赤・瞻思丁的卓越贡献,激发世人对先人的追忆,再现历史文化。

②创新工业遗产。利用基地遗留的工业厂房大空间,发展特色会展和创意产业,同时凸显汽配和建材两大主题区,融工业文明和艺术气息于一体。

③重塑滨水空间。保护并整治金汁河,“以水为魂”,利用其丰富的水体资源,建立富有特色的滨水步行景观体系,重塑宜人的城市滨水空间。

4.3.2可持续循环的生态链(见图2)

①绿色建筑的应用及水回收。采用绿色建筑,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回收生活污水以及雨水,对水体进行净化以达到景观用水的需求。

②生态广场。广场设置中水处理系统,并组织风塔和太阳能光板,兼具景观和生态功能。

③水体过滤充氧系统。通过卵石沉淀、水生植物的阻滤、沉降、吸附等物理作用以及植物体的吸收、积累等生物过程,达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

④活水公园。结合生态景观特色,通过喷泉叠泉等对水体进行物理充氧以及植物体的生物充氧,实现水体净化,向人们演示水体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生命过程。

4.4重点地段景观详细设计

4.4.1城市综合体区景观设计(见图3)

①赛典赤纪念中心:以赛点赤衣冠冢为起点,结合屋顶设置有绿化景观的坡地建筑,将空间引入时代广场,广场和历史古迹形成对景,坡地建筑成为一座纵横古今的桥梁。

②生态地景广场:通过微地形处理进行设计,广场上的风车等再现其原生态风貌。周围为绿色生态建筑,在建筑底层结合广场设置中水处理系统,使净化后的水体成为景观水。

4.4.2工业遗存区景观设计(见图4)

①厂房大空间:保留现状厂房并对其进行改造,成为特色娱乐休闲空间。

②景观墙:采用规则形式装饰厂房立面,使之成为可变的招贴牌。按需要组织其排布或者作为单体供公众及艺术家进行创作展示。

③生态能源筒:从老厂房的生产设备中拆离部分构件,搭建成新的景观小品。顶部的太阳能光板,桶壁上的植物墙,形成一个可遮荫的生态亭,供人观赏及休憩。

④工业吊塔:将工地建设的吊塔保留,既可提供小范围货物运送服务,也可作为景观塔供人观赏。

⑤集装箱塔: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构建既具有生态性能,又具有艺术气息的景观性集装箱塔。

⑥立体PUB:通过不同的场地标高设计,结合区域内的水流,营造滨水娱乐休闲空间。

⑦自由广场:提供公众参与的公共空间,营造弹性的可变空间。艺术家以及市民可申请或租用期望的空间进行自由展示等活动。

4.4.3中心公园景观设计(见图5)

①过滤公园:通过不同主题的花园及公园过滤,提高水的溶氧量,由此塑造水生动植物生态区。

②树屋:运用玻璃纤维,将植物装入透明管,形成一种创新的景观体验,向公众展现最新的绿色生态技术,并为公众提供休憩空间,生态与创意结合。

③雨水园:在雨季收集雨水,并通过循环设备形成天然水帘。结合雨伞等元素,象征水的收集过程,唤起人们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④创意广场:与创意产业结合,通过回收利用废旧物品创造它们的新景观价值,例如旧鞋花盆,废油桶花园。

⑤呼吸乐园:邀请人们在这个多样起伏的花园上参与景观的构成。多样起伏的表面让人联想起山谷的景观,由多样树种组合而构成的矮树篱,蔬菜园圃及开花草地唤醒人们的各种感官感知。

⑥沁土森林:将受人忽视的土壤提取出来作为正面景观元素,陈列在玻璃盒子中进行摆布,通过所呈现出来的丰富视觉效果和土质多样性特征,使人们重新认识土壤的重要意义。

5 结语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现代城市景观的发展更应注重现代观念与本民族的地域文化相结合,注重生态可持续的景观实践、注重人性化的景观应用。但这也不能盲目的模仿和照搬,如何让设计既满足人的使用功能又能给人以精神的寄托是景观设计的关键。随着公众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生态设计的理念将日益深入人心,并不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我国逐渐步入节约型社会的同时,景观设计师更应该通过对生态理念的理解,遵循生态原则,使得人居环境逐步走向生态化,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华浩.地域特色景观设计探析[J]. 防护林科技, 2007(6):75-76.

[2]黄智凯,沈守云,张素娟. 当代景观设计中生态设计理念的探索[J]. 广西园艺,2008,19(2):26-28.

[3]郎小霞,李晓红,宋秀华. 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地域特色塑造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4):612-615.

[4]韩炳越. 风景园林规划中历史景观保护、恢复与更新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2005.

[5]章超,李赓,张燕青等. 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发展浅析[J]. 台湾农业探索, 2010(5):52-56.

地摊经济的特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摊经济;地摊管理;法律途径

地摊市场,类似于国外的跳蚤市场。只是跳蚤市场一般为旧货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其经营模式、经营时间得到了政府和市民认可。中国目前的地摊市场既有旧货售卖,但更多的是首次上市的商品和服务。地摊市场已成为各个城市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线,各地针对地摊的管理措施也是五花八门。

一、地摊现状分析

就西安目前地摊市场而言,地摊经营现状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就地摊从业者主体而言:主要包括进城农民、失业或无业市民、在校大学生等人群

这类从业人员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他们基本没有太多的谋生技能,他们的日常生活也没有多大的社会保障。因为从业者自身经济能力极为有限,摆摊这种经营模式不需要太大的资金投入,无需缴纳场地租金、营业税费,一般也不产生水电费物业管理费等经营成本。少则几十多则几百就足以做好开业前的准备工作,平常周转资金也只需几十到几百元而已。从事地摊经营,从业者没有太多的经济压力,任何有此意愿的人都可以轻松开业。当然投入产出是成正比的,地摊每天的营业额也有限,从业者每月的收入一般也不会有多高。

2.就地摊存在的地域范围而言:摆地摊不需要固定经营场所

为了更好的营销业绩,地摊一般都出现于城市主干道两边人行道上、商业繁华地带、居民小区周围等人流量大的地段。为了降低成本,从业者不会选择任何可能收取管理费用的地方。如果摆摊地点要交费,无论是交给城市管理者、市场管理者还是路面管理者、城中村村委会,这就该归入比较正规的集市,不能再把他们当地摊来看待了。真正的地摊从业者会躲避一切形式的收费,他们没有固定的营业点,摆摊工具也是简单而实用的,最常见的是准备好四角提前系有绳索的布块或纸箱,遇有合适地点就临时开摊,遇有城管检查等紧急情况,随时收起绳索迅速撤离,等紧急情况解除,他们会临近再找一个方便的地方继续开摊售卖。也有推着三轮车摆摊的,一路走一路卖,同时也准备随时为紧急情况而收摊撤离,或为更好的售卖业绩而随时更换地方。

3.就地摊市场售卖的对象而言:地摊上售卖的对象五花八门,有二手货,更多地摊售卖的则是新商品

从大的类别上看,地摊售卖的货品包括服饰类、餐饮果蔬类、日常用品类。这些货品与正常市场上售卖的同类商品相比,质量并没有太高的标准(但未必就全不合格),并且大多价格低廉,所以能吸引相当多的低收入人群。另外有些货物在地摊上购买比正规市场更便利更划算,比如糕点等方便食品、果蔬类、手机挂件、手机贴膜等地摊上提供的货物或服务,相比正规商店里售卖的同类货物,真算得上物美价廉。所以在地摊上消费的人群也不全都是生活水平不高的低收入人群。

二、地摊经济给城市管理带来的法律问题分析

地摊经济有其自身特性。从业者身份不固定,售卖商品来源不一,有从批发市场低价进货的,也有自产自销的。地摊给城市经济生活带来了便捷,同时给城市带来的管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1.人员流动性大,给正常社会秩序带来的冲击

地摊从业者大都没有固定收入,摆地摊的目的只是为了取得一份养家糊口的收入。既然首要目的是谋生,自然是做什么挣钱多就干什么,什么东西销路好就卖什么,什么地方摆摊能吸引顾客就摆在什么地方。对他们来说,每天在不同地方干不同的事情是很正常的。为了躲避城管的检查,他们发明了很多应对城管检查的有效办法,包括摆摊工具都是为应对城管专门设计的,每天和城管人员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已经是他们日常经营内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除了经营场所不固定之外,他们的生活住所也不固定。为了降低生活成本,除大学生能够住在学校宿舍外,其他地摊经营者大多租住在城中村。近两年西安二环内城中村几乎拆迁殆尽,这些从事地摊经营的人的住所也随着一次次的拆迁向离城中心越来越远的郊区转移。

地摊经营场所的不固定,从业者日常住所也不固定,这不但给政府管理地摊经济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也对政府管理社会秩序带来了更大的考验。从积极方面来说,一个人在一个城市生活一年以上,就可以说这个城市是他的惯常住所地了,但随时可能搬迁住所的现实使得这些地摊经营者很难作为城市的一员享受当地政府提供给本地居民的各种福利。从消极方面来看,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国家对公民有一系列管理措施,包括治安管理、计划生育管理、居民收入统计等等,要实现这些管理效果,与公民居所相对稳定、积极配合政府调查是密不可分的。但现实中包括地摊经营者在内,大部分常年生活在底层的居民都无法享受其所在城市的福利待遇,同时也成了当地社会秩序不好的替罪羊。这种结果的出现显然跟这些人的日常流动性大、不懂得该享受哪些权利更不知道该如何享受这些权利的生活状态有很大关系的。

2.地摊所处空间场所的特殊性,给城市交通、环境、居民生活秩序带来的负面影响

为了追求客流量,地摊不可能摆在背街小巷,除非这些地方的地摊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摆在城市主干道两边的地摊无疑会挤占人行道,把行人和人力车逼上快车道,影响道路交通秩序。同时因为地摊的随遇而安,保洁人员也无法及时清理地摊经营中造成的垃圾,这无疑会造成一定范围的环境污染。摆放在居民小区周围的地摊既占道又污染环境,同时也对附近居民的出行和生活秩序造成了负面影响。曾几何时,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凉皮米线摊就饱受附近居民诟病。虽经大力治理,但这一现象仍未绝迹,只是大多改成了晚上出来营业,虽方便了部分居民的生活消费,但给周围环境、生活秩序带来不利影响却并未杜绝。

3.地摊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质量较差,给消费者权益带来的不便

地摊货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形容某些商品价格低廉、质量没保障的代名词,这也完全能够反映出地摊消费者难以维权的现实。地摊上出售的日常小用具、服饰类商品如果质量不好,消费者最多损失几块或几十块钱,一般不会面临太大的安全风险。但如果从地摊上购买的食品类有问题,消费者除了遭受经济损失外,轻者可能因为食品不合格给消费者造成身体不适需要就医诊治,重者可能危及消费者生命安全。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地摊上出售的食品或提供的食品包装对人体的危害并非马上就能显现出来,这些劣质甚至变质食材或包装材料对人体的危害是长期累积形成的。加之摊贩流动性大,消费过程中没有任何证据会留存下来,这就使得消费者即使出现了不利后果,要么找不到地摊经营者,要么地摊经营者一口否认,或者地摊经营者根本没有能力承担法律责任。对消费者来说,在地摊上消费的后果就是,一旦受害要想维权是极不容易的。

三、地摊管理的法律途径分析

地摊的出现发展不是短期形成的市场行为,更不会在可预见的短时期内消失。虽然建国后有一段时期地摊的确曾消失,但那只不过是特殊时期的特殊表现,不代表当时已从根本上解决了地摊经济的存在。真正对地摊进行有效管理,需要从立法、执法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1.加强立法,承认地摊的合法性

现有立法中如《个人企业法》、《合伙企业法》等法律,赋予不同的商事主体以不同的经营资格和相应的权利义务。但这些法律没有一个能够和地摊从业者相匹配。地摊因其特殊性也不能按照个体工商户来管理,让地摊从业者必须领执照才能开业也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与地摊直接相关的法律目前仅有各个城市制定的关于城市市容管理方面的规定。而为了城市市容,各地对地摊几乎都是不能容忍的态度。

既然地摊经济有其自身特性和重要性,一味限制取缔又根本无法取得预期效果。与其让这种躲猫猫的游戏继续下去,不如结合现实情况,在立法方面首先承认地摊的合法性。由于各地城区规划各有本地特色,对于地摊的承认也需要各城市根据本地规划情况自行立法,划定特定区域专门留做地摊市场,并结合不同地摊经营范围的现实情况,从税费、从业资格、产品或服务质量、市场管理、营业时间、营业空间等方面对地摊做出不同于一般市场管理的规定,如专设果蔬早市、早餐市场、餐饮夜市、生活用品夜市等,使地摊取得合法地位,并在为居民提供生活方便的同时,将其对环境的污染、对周围社区生活秩序、社会管理秩序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2.贯彻落实执法权限,使执法部门不再成为地摊的天敌

在各地通过地方立法确认地摊的合法地位后,凡在规定空间、时间范围内的地摊经营者,城市管理部门不得干预取缔他们的地摊经营行为,更不得处罚地摊经营者。对在规定时间、空间以外的地摊经营行为加大巡查力度,坚决取缔。

生存权是人的第一人权。在国家不能为农村居民、城市富余劳动力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的时候,只要这些公民不给国家管理和社会秩序造成更大的破坏,就应当允许他们以其有限的能力和财力自谋生路,而不是一味禁止取缔,否则更易引发社会矛盾。突尼斯一个小贩的命运导致国家政权的更迭,这样的事情足以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警惕。

在城市给地摊经济提供合法地位和竞争机会的同时,地摊从业者作为商业主体也需从长远考虑,摆地摊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今天的温饱,还要让地摊发展成为自己的一项事业,从街边进入到商厦。要做长久生意就必须注意个人形象、生意品牌、商业信誉等真正的商业问题。只有在城市给地摊以生存发展的空间,个人也能以积极心态面对这一份经营机会,地摊经济才能成为一个既能解决大量低技能人员就业的市场,又能成为方便居民生活的市场,成为一道体现城市活力的特殊风景。

参考文献

[1]韩民春.国外地摊经济的启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6=14(第10版).

[2]李霞,上官鸣.地摊的经济学分析[J].企业导报,2010,12:5-6.

[3]马宁,朱美芬.和谐社会视域下发展“地摊经济”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9:100-101.

[4]阳奕.政策开禁:流动摊贩合法化,摆地摊也要讲营销[J].现代营销(经营版),2009(10):

22-25.

地摊经济的特色范文第4篇

毫无疑问,专业市场的每一次转变都可谓是一次进步的体现,都在演绎着先进与落后的交替。在管理层面上,原本作为商场消费有益补充的专业市场在某些地方因为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偏大,开始国进民退,国有化趋势抬头,这种依托政府的优势发展市场的趋势,注定翻开中国纺织服装市场发展的新篇章。中国纺织服装市场正在不断创新中走向下一站。

可以说,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始于自发,成于政府统一管理和规划,发展于政府的强力支持和产业的发达。这也可以说是中国纺织服装市场的三大阶段,有人把其分的更为细化,可以说每一个阶段的形成都是一次进步。需求决定存在

早期的专业市场是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基础上自发形成的,特别是早期的地摊式市场,那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产物。作为一个时代的缩影,他影Ⅱ自了一代人,给人们匮乏的物质生活带来了补充,百姓是市场的受益者,人们并没有因为市场的存在感觉到丝毫的不方便,就象现在很多二三线城市还存在的夜市一样,对于人们的吸引大于对它的不适。

专业市场的批发功能形成也源于物流的不便,还有货品的匮乏和相对资源的稀缺。过去那种按照城市规模逐级分发货品的模式符合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市场的需求,也只有经过“二道贩子”“三道贩子”货品才能够到达最基层。这种分发模式,就像金字塔一样,注定了处于金宇塔顶端的批发业态专业市场处在货品垄断地位,那时财富的匮乏让想涉足的人望而却步,因此在一定时间里,尽管形成了市场的集聚,但是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还属于供不应求阶段。特别是计划经济商业网络的残留,让人们在意识里还对之心存依赖。转向专业市场购物的消费者还不会成为社会纺织服装的主体消费者。

就在这种不断膨胀的需求中,随着经济的发展,车辆和城市人口的增多,让处于批发业态的地摊市场成为城市发展的“牛皮癣”,专业市场从地摊进入棚室再进入室内,这种逐次的升级开始纳入政府的规划,有规划的发展取代了无序自发的商贩聚集。随着经营者实力的增强,专业市场脸面更好看,可以和商场比肩。90年代末这种符合批发功能的商厦式专业市场在全国各地相继开建,展现了专业市场的新形象。

多元来自财富效应

市场繁荣带来了改革开放后先宫者的加入,特别是一些在专业市场起家的经营户开始发展成为专业市场的老板。这个时候专业市场的经营者还多半是在专业市场打拼的人,熟悉的行业,参悟其中的财富效应,在无声中把专业市场发展壮大。

新建市场的增多带来的是竞争,早期的纯批发业态被打破,同时专业市场的集聚效应,在一些重要的物流中转城市或是产业基地也自发的形成了市场集群,杭州四季青、广州白马、株洲芦淞等成为有影响的市场集群,特别是90年代后期国有企业改革深入,一批下岗职工加入到专业市场的大军,给这种集群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同时一些多年批发的经营户也在思谋做大做强,特别是随着服装品牌化的倡导,品牌区域总这种模式成为专业市场的招牌。更带动了市场经营户自身的壮大,很多经营户在数个专业市场里面都拥有自己的铺面。

90年代末21世纪头几年,市场的发展让市场的发展出现严重同质化倾向,聪明的经营者就开始思索开辟新的定位思路,找到经营中的一片蓝海,于是专业市场开始细分,男装,女装,精品服装等等市场划分的出现,让同质化的恶劣竞争趋于和缓。

有竞争就有新突破

2005年后,地产业的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政府开始宏观调控,城市的商业地块功能划分,让地产商开始涉足专业市场建设,商业地产模式影响了专业市场。地产商大手笔的投入,一个比一个有魄力,一个比一个上规模,在一片片惊呼声中,专业市场中的巨无霸开始出现,并且记录频频被破。

每次专业市场项目的上马,都会让附近的专业市场经营者心惊肉跳。软硬件的挑战,经营者和采购者的分流,让财富效应开始变得不那么乐观。坐等收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专业市场的升级改造在老市场中开始被频频提及。由管理到服务的市场经营也开始变成了先服务再管理。商户培训,招商隆市成为了市场的重要工作,市场经营者和市场商户捆绑到一起。

专业市场新模式不断涌现,市场的功能开始扩展。目前,孵化品牌成为市场作为贸易平台的一个重要功能,和产业开始互动,并且息息相关。公司化运作模式,大铺面经营,商场式陈列成为竞争中不断变换的结果。当然,背后支撑的是整体社会消费层次的提升。

在这种相互比宝,看谁做的最精,做的最高档之时,中国纺织服装信息商务中心开辟一条新的市场模式,那就是以产业为依托,扩展市场的功能,集信息、商贸、展示、交流为一体的新业态,这对于专业市场来说,进入了新的高端。我们也看到,和过去专业市场的每次升级不同,这次的升级具有不易复制或者是不可复制的特点。可以预言,这会成为一种新的市场发展趋势,但是在发展中一定会各有特点,不会再是原来的简单复制。

“国进民退”还是自由发展

地摊经济的特色范文第5篇

早期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受招商进度回款提成的诱惑,以单纯出售商铺的简单方法进行招商,根本不去考虑对商场进行整体规划,对商户进行品牌挑选,商铺售出即完成任务,这给日后留下了扯不断的麻烦与经营苦恼。的大成名店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招商时的“思维短视”,造成现在商场内多数只是较低层次的小商品零售、餐饮小吃,甚至是地摊式的小商小贩,缺少高品质的商业品牌。商场运营时环境脏乱差,已成为影响地区形象的“包袱”。在新市区商业地产招商中,像这样由于招商时不注重品质留下遗憾的例子仍有不少。

如何避免地区商业地产再走“重建设、轻经营”的老路,让地区商贸服务业提质增能,建议:

1、要抓住发展商贸服务业的机遇。当前,地区的城市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期,逐步聚集的人口迫切需要高品质的商贸服务业予以支撑,而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层次也将直接影响整个新市区的品质与形象。我们要善于捕捉商机,重视对地区商贸服务业的引导与规划,把越来越多现有和在建的商业地产项目作为拓宽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