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员工道德教育

员工道德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员工道德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员工道德教育

员工道德教育范文第1篇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矿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促进__矿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矿决定,以纪念学习雷43周年为契机,结合三月份学雷锋活动,在全矿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做文明员工”为主题的员工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一、目的意义

弘扬雷锋精神,做文明员工,是时展的需要。今年是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3周年。四十多年来,雷锋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当前,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的员工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矿井的利益关系,以怎样的姿态投身矿井建设、投身企业的改革实践、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雷锋精神以其博大深刻的思想内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教材。弘扬雷锋精神、做文明员工,就是学习雷锋做新时代建设者的具体实践。

弘扬雷锋精神、做文明员工,是__矿建设发展的需要。今年是我们__矿进入持续、快速、健康全面发展的一年,是实现高起点起步、跨越式发展,再创各项工作新辉煌的重要一年。实现矿井发展目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明员工队伍。在员工中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做文明员工”活动,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进一步落实,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文明员工队伍的重要措施。

弘扬雷锋精神、做文明员工,是教育员工爱矿山、做主人,爱护公物、爱护环境,树立文明新风的需要。试生产以来,我矿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但近一段时间,却出现了一些与我们新矿井那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不和谐的现象。如副井下刚粉刷过的巷道被抹上黑手印,标准化行人上山阶梯的设施被损坏,浴池新装修的插板被划上道道、扎上眼,有的员工洗澡时在池内打肥皂,有的上厕后不冲刷。甚至有个别员工在井下打架,还有的集体工偷铁,等等。这些行为和现象,既损害了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也损害着员工队伍形象和矿井形象。弘扬雷锋精神、做文明员工,对于教育员工爱护公物、维护集体利益,树立文明新风有着重要意义。

二、活动的时间

此项活动以三月份为重点,贯穿全年。

三、方法和步骤

这次教育活动分学、查、帮、评、树五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学。

由各单位利用班前会等形式组织员工学习雷锋事迹,进行雷锋精神教育。同时,要结合学雷锋进一步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有关内容,学习矿规矿法,学平矿员工道德规范“十提倡、十反对”,及先进人物精品故事。通过学习,使员工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在心灵上受到启迪和熏陶。

第二步:查。

在认真学习,进行雷锋精神教育基础上,各单位要组织员工查摆本单位思想道德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存在哪些不文明行为,有哪些具体表现,有哪些典型的人和事例。

第三步:帮。

各单位对查摆出的不文明行为、不文明现象典型的人和事,要制订和落实帮教措施,落实帮教责任人,进行帮助教育,使其深刻认识并得到转化。

第四步:评。

“评”即考评文明员工。从三月份开始,每月进行考评。文明员工的考评同安全矿工奖励挂钩。对于一般不文明行为,按矿有关规定处罚;对于严重不文明行为,取消安全矿工奖。不实行安全矿工奖的单位与奖金挂钩。具体考核由安监中心、武保科、行政科、劳动纪律检查组负责。并设立曝光台,每月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同时在安全办公会上进行通报。对问题严重单位的党政正职要给予一定的处罚。

第五步:树。

在每月评选文明员工的基础上,要注意培养选树弘扬雷锋精神、思想道德方面的先进典型,矿将在适当时候进行命名表彰。通过宣传树立先进典型,进一步影响和带动广大员工,达到典型引路的目的。在全矿营造“弘扬雷锋精神、做文明员工”的良好氛围,充分体现新矿井、新气象、新面貌。

四、几点要求

1、加强领导、抓好落实。为了加强对此项活动的领导,使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矿成立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______

副组长:

成员:

各单位也要相应成立本单位的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实施,把活动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来。

2、提高认识、教育先行。各单位要提高对教育活动的认识,加强对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开展此项活动,使员工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告别不文明行为,做文明员工。

员工道德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生 道德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Work Should

Strengthen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LIU Jianju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ongying Vocational College, Dongying, Shandong 257091)

Abstract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is more difficult than the larger colleges, the reason is simply poor vocational college admission scores,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generally lower than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appear in the student management more problems. Manage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so students must work to strengthen the moral quality aspects, increasing ideological and moral aspects of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colleges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has a distinct occupational characteristics, so in order to make students better manage work must combine professional character and moral qualitie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college students; moral quality

0 引言

加强对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成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必由之路。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找方法、寻途径,而且要有效果,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高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一定要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的特色,工学结合是目前国内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在专业层面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同样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工学结合首先可以提供一个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空间,这个空间是开放的,也是真实的,工厂的车间、流水线都可以作为开展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阵地,这不仅为学生管理教育提供一个有效的环境,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支撑平台和教育契机。而且工学结合的道德教育环境更加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更加贴近高职大学生个体,贴近社会环境,更加有利于学生管理开展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有利于实现知行合一。将职业道德教育寓于工学结合过程中,可以实现校企优势互补,教育资源共享,在学校内部进行学生管理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对同学们传授思想道德理论知识,工学结合又可以让同学们感受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空间,领会职业道德素质的内涵,总之通过工学结合的实践过程可以让同学们把职业道德方面的情感、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职教目的和职教理念。

1 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需要工学结合的教育环境

科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教育专家,他明确提出道德素质教育必须要让个体真正得到认知才能有效果,否则只能是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要想让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道德素质层面达到自我认知的效果,必须要一个自我认知的环境和平台,让主体在环境中得到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依赖工学结合这个平台和环境,才能开展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工学结合不仅让同学们学到专业技术,在学生跟企业和实践岗位的接触中,他们接触的是未来真实的工作场景,体会的是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还有企业中不同职场的人际交往关系,这些都让同学们感同身受,寻找自身差距,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企业生产流水线上一丝不苟,生产过程零事故的工作作风也会激励同学们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经过工学结合的过程,使同学们达到知行合一,使得自己更加成熟,道德素质显著提高。同时也加快了由学生向职业人和社会人转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才能获得最完美和最有效的道德训练。

平时学校教育的职业道德理论通过工学结合这个平台跟企业锻炼相结合,通过顶岗锻炼把思想道德素质转化为职业行为、职业信念,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在企业的环境中可以培养高职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高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品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具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2 工学结合的环境可以实现道德教育的知行统一

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往往是通过课堂传授进行,或者通过视觉冲击法让同学们观看教育视频资料,这些道德教育方式往往治标不治本,只是让同学们知道和明白好与坏、善与恶的界限,很难让同学们转化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来。知行统一中所谓的“知”是指的一定要认知自己行为的道德准则,是否按照道德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是“行”。每个人的为人处事都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大学生在日常行为当中用他们的思想道德认知去指导行为,他们又在行为实践中不断检验和修正原来的思想道德认知、形成新的认知。光有良好的道德意识是不够的,必须要把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这就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知行合一。思想道德认知必须要深刻,在工学结合这个环境中,大学生面对自己的实际岗位,在工作中体会企业的岗位要求和管理制度,在跟企业员工学习的过程中认知自我,整个顶岗锻炼过程中都使自己的意志得到锤炼,自己的情感得到抒怀,大大提高了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道德操守。其实社会就是一个大学校,企业就是一个很高的职业道德教育机构,在企业的生活就是德育培养,知与行的统一在工学结合的企业环境中找到了适宜的土壤,工学结合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契机和条件。

3 职业道德教育要通过企业文化来提高效果

在工学结合这个平台中企业文化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合资企业和国产企业,它们都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同时这些企业也凝聚了大量的现代科技,这些都会对顶岗实习的高职大学生产生强烈影响,让他们不仅增长见识,更会被企业文化所吸引,这些企业文化对同学们的思想道德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企业的其他文化如规章制度文化、企业管理文化都会让同学们感受到职业道德素养是至关重要的,从而激励他们不断反省自我、超越自我,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增强自身的诚信品质和敬业精神。

4 职业道德教育队伍需要工学结合来扩充

在学校内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需要学校的教师,在企业学生的身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的环境也有所改变,职业道德教育的力量也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学校教师变成了工厂的师傅、车间主任、企业精英或者是工程专家,职业道德教育环境改变的同时,施教者也更加多样性和具有实践性。社会、企业和行业的力量加入到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中来,这对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5 总结

总之,利用工学结合这个环境,可以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产生积极影响和巨大作用,让学生们建立爱岗乐岗、忠于职守的敬业意识;建立讲究质量、注重信誉的诚信意识;建立遵纪守法、公平竞争的规则意识;建立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合作意识;培养刻苦学习、不断进取的钻研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让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就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对大学生的管理与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校园的资源和力量,要借助社会和企业丰富的环境资源,工学结合是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甘慕仪,徐刚.把握工学结合特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职业技术教育,2008(4).

员工道德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就我国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承担着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的内容和责任,这是我国的创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除了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手段上要积极改变,以适应当前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外,还要在教育内容上进行拓展和延伸,特别是要引进和利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服务。“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德治、讲礼仪,重伦理、讲道德,重理想、讲休养,重整体、讲和谐,重内在、讲人格的传统,这种文化传统与西方国家讲法制、讲规范、重外在、讲行为的传统是有区别的。正是这种文化传统,不仅留下了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铸造了国民的深层心理,形成了民族的习惯,它的合理成分和精华因子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发展奠定了浓厚的文化基础,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巨大作用提供了条件。”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专门研究了文化改革发展问题,并确定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首次。这也更加要求大学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有这种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主动整合和利用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并转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其中儒家文化的发展及演变是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主线。就内容上说,儒家的仁政王道,道家的清静无为、以退为守,法家的循名责实、信赏必罚,这三者构成中国古代文化的三位一体的基本要素,浸透于民族的性格和心理中。其基本价值系统是以儒家体系为主干,同时又兼容道、法、墨等诸子百家之长。这些文化体系对我国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一、传统文化资源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一)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内容素材。我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仁义”、“中庸”、“尚和”等,这些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资源,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思想基础,对于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有助于陶冶大学生心境,塑造理想人格。其中许多传统文化著作如《论语》、《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等,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规范价值。这些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开发和利用好传统文化资源,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养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按余秋雨先生的说法,“文化,是一种由精神价值、生活方式所构成的集体人格。”②这种集体人格的形成过程是在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过程逐渐形成的。对我国传统文化体现出来的精神气质,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归纳,如有学者把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概括为四点:“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③笔者认为这种归纳是比较全面而准确的,而这些精神可以让生活在其中的人通过长期的熏陶,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着重要的精神激励功能,促进学生自觉维护整体利益,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各国一向都非常重视利用本国传统文化对国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根基深厚,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显得格外重要。在当前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无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切入点。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知识结构,丰富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创新,而且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教育不但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且会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条重要的有效途径。

(三)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方法借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规范、道德要求,并最终形成自己的道德信念和品格。而我国传统文化重视“慎独”、“内省”的方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方法,也使大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成为一个具有高度思想政治觉悟的主体。

二、辅导员如何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开展传统文化宣传。让大学生经常接触和了解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这是利用传统文化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条件。如果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容不了解,就谈不上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也就更谈不上心理上接纳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所以,要想利用传统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大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开始,辅导员就要有意识地让其接触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利用周末教育时间,为学生集中讲解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并开列必读书目给全体大一新生;举行传统文化有关的学术讲座,让大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组建传统文化的学生宣讲团,营造“人人学传统文化、人人用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开展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征文活动、演讲活动、竞赛活动等,加快传统文化的传播;积极开设选修课,通过课堂系统学习的方式让一部分学生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总之,文化都是在交流传播,在传播中发展的,因此,大学校园一旦形成这种氛围,全体大学师生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二)提高辅导员自身的文化素养。大学辅导员既要懂思想政治教育,又要有较深的传统文化素养。要让大学生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辅导员自身首先要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能比较自如地运用传统文化资源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这样,既能增强辅导员工作的魅力,也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因此,大学辅导员除了要利用学校的资源积极进行传统文化的培训外,还要自觉研究和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增强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在传统文化中借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前面已经提到,我国传统文化资源中本身就有非常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继承和发展这些有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教化示范法”就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古代的道德教化特别重视以身作则的榜样示范作用,孔子就认为社会道德风尚的好坏决定于统治者自身的道德面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古代树孝子、贞女形象,挂牌匾、竖牌坊,这些行为只要剔除其不合理的部分,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塑造榜样、如何利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大学生走向积极健康的一面,无疑具有极好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又如传统文化中关于“内省、自省、反省、慎独”等方法与当前所强调的“自我教育、内化、自我批评”如出一辙,在基本原理上是一致的,都强调个人内在的思想控制,都是提高个人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一方面辅导员要灵活运用到自己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间去,一方面要则要从不同角度让学生自己掌握这些方法,使其成为大学生自我发展路上的一种有力的工具。

(四)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利用传统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必须做到推陈出新。一方面,辅导员在引进传统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时,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做到革故鼎新,融入时代精神,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也才能更加发挥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借鉴传统文化知识的时候,必须与当前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把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运用到当下的社会生活中去检验和完善。

总之,文化本身就是“化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关于如何“成人”的教育,二者在这点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大学辅导员应该自觉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作出大胆的尝试,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注解

①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第2版。

员工道德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公民道德教育;必要性;必然性

大学是高层次的教育系统,在公民道德建设环节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而大学校园文化作为承载和传递大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介,对生活其中的成员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影响。因此,充分理解认识大学校园文化参与公民道德教育之间的内在逻辑,对于公民道德建设和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二者均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校园文化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了大学校园文化必须实施公民道德教育大学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具有自身的特质。这些特质决定了必须对其展开公民道德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大学生应有的社会作用。大学生的特质之一表现在:其已是法律承认的独立公民。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在适当的年龄有针对性地展开系统公民道德教育,才能保证大学生正确地行使法律赋予的责任,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否则,大学生就有可能因为没有明确的公民道德意识,不能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甚至做出有违公民道德的事情。有研究者对当代大学生个体公民道德素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个体公民道德素质整体不容乐观,虽然公民道德认知水平较好,但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上表现得相对薄弱。”[1]可见,大学生的公民道德素质教育还任重道远。大学生的特质之二表现在:其是高智商的观念不稳定体。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是同龄中佼佼者,在认识世界、分析问题方面具有超群的智商。但是他们思想活跃、喜欢接受新事物、富于批判精神,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成型期,认识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面对社会生活、文化思想的复杂化、多样化,大学生容易受到消极思想的侵蚀,滋生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甚至做出道德失范的事情。大学生的这种矛盾综合体特质决定了必须对其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只有使其树立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是必要的紧迫工作,也有诸多切入的路径,如发挥“两课”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创新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等,而其中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大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决定了不能采用中小学说教、灌输的教育方式,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隐形感染力量,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文化养成、思想熏陶具有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因此,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力量,发挥校园文化的独特作用。校园文化从诞生之日起就有德育的作用,然而,以往的校园文化并未明确将“公民道德”教育纳入到德育工作的范畴。在当今全社会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背景下,大学校园文化应明确、系统地把公民道德教育纳入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公民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2.教育环境的变化决定了大学校园文化必须实施公民道德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推进,我国高等学校的育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变化,高等学校只有积极探索新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才能应对新环境带来的挑战,真正发挥高等学校的育人作用。我国高等教育的巨大变化之一是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曾提出过高等教育“精英—大众—普及”的发展理论。该理论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指出国家适龄人口入学率在15%以内的高等教育阶段为精英型高等教育阶段,15%~50%为大众型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型高等教育阶段[2]。教育部于2016年4月7日的首份《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里提到,截至2015年,我国的高校在校生规模将达到37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数量达到2852所,位列世界第二;毛入学率达到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此外,报告指出:预计到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以上,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根据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为我国各行各业培养了的大量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巨大毛入学率意味着高等教育入口开始放宽。进入高等学府的不再是精英教育阶段经过“严格筛选”的精英,大学生在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和个体品德、行为心理素质等方面呈现良莠不齐的态势。作为道德教育重要阵地的大学,如果不能把数量如此庞大、地位如此重要的大学生培养成道德合格的公民,那么大学生有可能从建设社会的中坚变成社会的不稳定力量。因此,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更应该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当大学处于精英教育阶段时,高等教育具有边缘性的特点,对社会来说,高等教育更多的体现在观念上的需要。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是培养凝聚大学精神的社会精英,从思想观念上引领社会发展。而在当今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功能也要相应地发生一定的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中国正悄然进入人民社会,人民社会的良好运行,要求其主体———公民具有相应地素质,而其中公民道德素质是重要的方面,所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的形成需要学校的参与。高等学校作为教育系统的最高层级,在培养公民道德素质方面更是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走向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应该从以精神来引导社会发展的精英时代的发展观念中走出来,把培育公民道德作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如果说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大环境的话,那么高等教育的内部育人方式应是小环境。育人小环境的变化要求在实施公民道德教育时重视校园文化的作用。在学年制条件下,班级不仅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机单元,更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实行学分制后,班级的实质性作用减弱,以班级为单位的教育活动减少,这势必会减弱集体主义的观念。再有,传统的大学德育方式单一,缺乏实效。在大学生道德认知方面,只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理论说教,导致学生道德认知贫乏,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面对大学道德教育的现状,现阶段,在大学里实施公民道德教育必须积极寻找新的载体,以保证大学育人功能的实现。校园文化是弥散在校园中一种有形和无形的文化环境,与课堂教学相比,在道德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隐性影响作用。因此,在实施公民道德教育中,要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

二、大学校园文化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必然性

1.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大学校园文化参与公民道德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可见,道德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道德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公民道德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诚然,培养具有一定道德素质的公民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然而,如果以社会发展为根本旨归,把人的道德素质的建设作为社会发展的工具和手段的话,最终将导致人的片面发展,从而影响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新时期《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以“公民”为主体,道德是人用以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手段。美国著名道德哲学家弗兰克纳(WilliamK.Frankena)曾指出:“从道德上讲,任何道德原则都要求社会本身尊重个人的自律和自由,一般地说,道德要求社会公正地对待个人;并且不要忘记,道德的产生是有助于个人的好的生活,而不是对个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道德是为了人而产生,但不能说人是为了体现道德而生存。”[3]可见,道德不是外部对人的规约,而是人获得自我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人成为完善自我的一部分。因此,人要获得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和发展一定的道德。人的道德不是天生,而是在社会生活中通过教育和道德实践逐步积累完成的。人的道德的生成与道德行为的维持,一方面依靠制度规范的约束,更重要的是要形成道德的自律,即把道德作为内在生命的需要,把德行作为自动的行为方式。当今,各种道德失范的行为表明,外在制度化的道德规约未能帮助人们建立有道德的生活。只有将道德内化为个体的品质,才能真正完善人的综合素质,促进的人的全面发展。所谓道德内化就是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人品德,使个体不仅从内心真正地相信、接受和遵守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而且自愿将社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转化为自己价值准则的过程。人生来并不具备知识和道德,它们是在外部因素的触发下,内化为人的一部分的。也就是说,人的道德形成要依靠一定的外部环境[4]。在人的道德形成的外部环境中,学校是一个有基础性作用的场域。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而在学校的整个德育系统中,校园文化相比课堂教育具有更大的“渗透”作用,它是没有灌输和说教的无形教育,对学生的道德内化具有先天的优势。因此,在我国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背景下,在高校道德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最终导向的同样是人的全面发展。

2.校园文化的功能和特点决定了其在公民道德教育中的有效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种由自身要素构成的微观文化系统,除了具备文化天然的教育功能外,还具有特殊的育人优势。在校园文化的诸多教育功能中,德育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利用校园文化的特质,实施公民道德教育,对于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促进全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德育是校园文化众多功能中的重要方面。德育,又称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外在社会的要求,结合受教育者自身的特点,展开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活动的总称[5]。校园文化作为有形和无形的学校资产,既为全体学校成员所创造,同时反过来又塑造了这个群体。校园文化自身及其建设过程都蕴涵了极强的德育功能。学校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一般采取课堂教育和非课堂教育的方式进行,前者主要通过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以及相关的人文教育课堂来实现,后者主要通过第二课堂、学生社团、道德实践等活动来推行。两者都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利用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展开公民道德教育,一方面有益于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另一方面有利于拓宽公民道德教育的途径。校园文化自身的特点可以保证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校园文化的文化性特点决定了其能够在德育上做到潜在性和深刻性。校园文化虽然可通过校园环境、教学、科研、活动等有形载体得以体现,但最终它体现的是一种无形的文化,校园文化的本质是人文性和审美性。校园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群体思维定式和氛围存在于校园之中,对生活于校园之中的受教育者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生在感染与熏陶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校园文化的德育方式是一种隐性教育,即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为受教育者营造相应地文化氛围,引导其感受和体味,促进道德素质的内化。只有将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才能算得上道德教育的成功。校园文化渗透式的德育方式,尊重人的主体性,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在道德教育的内化上具有其他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校园文化的辐射性特点决定了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示范作用。校园文化的辐射性特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在大的社会范围内,作为社会亚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的校园文化对社会主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作用;二是在小的校园范围内,学校中的先进典型、优秀事迹对其他成员的影响。本文主要在前一种含义的基础上讨论校园文化的辐射性特点对公民道德教育的作用。高等学校作为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基地,校园文化既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同时也有力地影响着社会文化和其他社会亚文化。大学校园文化最直接的辐射作用体现在为社会提供一定素质的人才。大学校园文化首先作用于培养的人身上,通过大学的教育和大学校园文化的熏陶,培养大学人才多方面的素质,然后再由融合了校园文化的人去影响社会和其他人。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更大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因此,要利用大学校园文化的优势,加强对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发挥其对社会辐射和示范作用,进而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发展。

综上所述,公民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作为实施主体的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在实施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优势、各有侧重。大学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最高层次,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自带道德教育的基因,在公民道德建设的背景下,大学校园文化要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主动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公民道德建设的历史使命,促进民族素质的提高。

作者:郭金创 单位:山东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宗泉.当前大学生个体公民道德素质调查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6):218.

[2]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17.

[3]威廉•K•弗兰克纳.善的求索———道德哲学导论[M].黄伟合,包连宗,马莉,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247.

员工道德教育范文第5篇

技工院校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很多学生面临着毕业、就业的问题,因此一定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认真贯彻思想教育问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技工院校教育当中,推进技工院校发展,不仅锻炼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还要做好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真正地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新的建设接班人。

【关键词】

技工院校;职业道德;教育

技工院校重在培养学生的技能与动手能力,学生们面临着就业问题。学生能否以正确的心态转换自己角色的变化,顺利由学生的角色进入到社会这个大熔炉,是否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在社会上立足,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是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竞争机制下,一个人的职业道德往往比职业能力更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技工院校必须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一、技工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现状

技校生往往把自己视为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他们来到技工院校属于无奈之举,因此学生自身存在严重的自卑感。技工院校的教育者们,必须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从内心清除这种自卑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会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同时,大多数技工院校毕业生在择业上存在浓厚的功利色彩,大多数学生倾向于北上广等大城市,并且对薪水的丰厚程度十分在意。而在敬业意识与奉献意识上,明显比较薄弱。学生们展现出来的道德风貌更多的是像社会“索取”而非“奉献”。由于目前大多数学生为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个性强,脾气坏,常以自我为中心,自负傲慢无礼,不愿与他人合作,更不愿意与他人分享。缺乏一定的奉献精神、互帮互助的精神和团队意识。尤其是在诚信方面,学生是否能够按照公司的章程规定履行合约,是否会依自己的性格,不顾公司、单位荣誉擅自违约,这些问题都值得技工院校深思熟虑。技工院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建设迫在眉睫。

二、技工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职业道德不仅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一种具体化、职业化和个性化的社会道德,它是一个国家、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标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内容并非统一或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制度和行业背景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在技工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教师要切实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首先要把握职业道德的普遍性原理,让学生充分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安排不同的授课内容,加强职业道德课程的针对性。大力开展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根据自身条件确立自己明确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在学习与择业中都能够做到有条不紊。职业理想是人生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的超前反映。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要让学生学会树立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在技工院校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应接受良好的法制教育,让学生做一个知法懂法的好公民,培养学生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树立全面履行法律义务的意识,法律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学校应切实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

三、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解决途径

(一)充分发挥“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上课是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职业道德的主要渠道,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不可缺少的环节。“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并非可由可无的课程,这门课程的设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良好职业道德品质,对学生在今后毕业及择业问题上进行正确的职业选择具有良好的作用。

(二)在加强职业道德理论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实践、实习机会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技工院校的主要授课内容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培养,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到实践中去领悟、体会和感受职业道德,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例如在技能的培训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进行分组式合作探究,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时间、实习环节,精心设计,认真组织,统筹安排,分工合作,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切实完成新课标所设教学目标,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注重学生主体有事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参与教学,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在合作探究中取长补短。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乐于奉献班级,奉献学校,奉献社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充当的是教育的引导者,教师要合理启发与诱导,及时对学生的实践做出评价与点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的场所。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优美的环境是其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进行文化建设。例如校内橱窗展示、班级黑板报宣传、校园网的建设、院报学报等宣传媒介、学生自主刊物等有效形式,刊登国内外知名企业品牌理念、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以及用人标准及理念。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有渠道获得相关的企业知识,提前做好准备,端正自身的择业态度以及职业态度,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的自主性。技工院校教师更应从各方面提升自身素质,严谨治学、合理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切实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熟练的技术能力,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与意见,不断对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教师更应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自身高尚的品行与人格魅力,诚实守信的作风取信于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身的弱点,不断去改进。同时,技工院校还应做出合理的职业道德课程安排以及科学严谨的测评方方式,让学生真正有所提高。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座谈会

技工院校在培养学生学习时,不应只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开展职业道德专题讲座,让学生更加明白职业道德在今后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聘请专家,专业教师,开展不同类型的专题报告。给学生以看、听、学的机会。定期举行报告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家、创业者、知名企业代表或优秀校友到学校作报告,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通过他们的介绍,更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职业道德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成功人士的艰苦奋斗的经历来激励学生们将来做一个敬业、勤业、精业的无私奉献的人。

综上所述,职业道德就是人们从事某一行业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技工院校应结合自身办校特点,创建具有校园特色的职业道德培训形式,让学生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技工院校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一定要在实践中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邱剑飞 单位:广州城建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赵梅英.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J].才智.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