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空间设计12种设计手法

空间设计12种设计手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空间设计12种设计手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空间设计12种设计手法

空间设计12种设计手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室内空间设计 室内设计风格 探讨

中图分类号: TU23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时间、地域、社会环境的变化,室内空间设计与室内设计风格作为室内设计领域重要的两个方面,共同代表了特定时代、特定地域以及特定环境下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生活品质以及社会和谐的追求。随着室内空间个性化设计的逐步兴起,室内空间设计与室内设计风格的有关问题也逐步成为了室内设计领域探讨的焦点。

1 室内空间设计

1.1室内空间设计概述

所谓室内设计,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和经济能力,并将人们的环境意识与审美意识相互结合,从建筑内部把握空间的一项活动。

室内空间设计与当代规划、建筑规划、建筑空间不同,它作为一种设计,是普遍运用于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的,涉及的范围和层面跨越了历史并融合了现代文明。室内空间设计是一部存在于空间环境之中的直观、生动而且全面的史学传记,是人类改造居住空间的创造性活动,通过进行室内空间设计可以使人类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舒适。

室内空间设计从原始人在洞穴中铺设树叶、杂草和兽皮,在洞穴内壁用色彩绘制线条与图案等对居住空间进行的改造开始,就已经伴随着人类追求居住空间的安全、舒适和美观而存在。

1.2 室内空间设计的特点

第一,室内空间设计直接影响了居住者的身心。由于人在室内度过大部分的时间,因此室内环境的优劣,必然直接影响到居住者的生活质量。从生理环境的角度来看,室内空间的生理环境包括了室内光学环境、热学环境和声学环境,具体来说就是室内的采光、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隔声和吸声构成了室内空间设计的直接生理环境。从心理环境的角度来看,室内布局的比例,各界面的大小,空间形状线条,图案颜色,材料质感等等都直接影响了居住者的心理环境。

第二,室内空间设计是生活中设计美学的表现载体。室内空间设计集结了空间设计的界面形体美、空间装饰工艺美以及雕塑绘画陈设美。室内空间作为一种美学的综合体,给予了空间艺术、装饰艺术以及其他艺术共同作用的理想场所。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室内装潢的美学表现力已经成为一种风向标,影响着美学的发展。

第三,室内空间设计和生活品质息息相关。随着室内功能的变化与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室内空间设计也会随之做出相应的改变。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室内环境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同时,随着各种设计软件的普及,相应的室内设计风格变化也更加的活跃,设计手段运用更丰富,设计思维也具有了一定的前瞻性。目前,室内空间设计会优先采取动态设计,预见生活方式变化引起的室内空间设计需求的变化。这样一来,室内空间设计也对界面构造选材及施工等的适时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室内空间设计趋向个性化发展。前面我们提到了,室内设计涉及方方面面,具有很高的综合性,但是最终我们的室内空间设计是面向居住者,使用者的。所以,个性化设计导致的室内空间设计作品的单一性逐渐成为目前室内空间设计的主流。如何运用个性化室内空间设计全面满足并体现使用者的审美情趣与生活态度,成为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的重点。

2 室内设计风格

2.1 室内设计风格概述

风格即某一时期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体现创作中的艺术特色和个性的代表性名词。室内设计风格,就是指室内设计作品反映出的总体特征。

室内设计风格的形成与不同的时代思潮和地区特点密不可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时代或者一个相对固定的阶段内所进行的室内空间设计,会受到相同社会背景下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体现出一些共性的特点。这些特点通常和特定时间,特定区域的当地人文因素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不仅体现了创作者在创作中相应的构思还体现了相应设计类型的造型特点。

2.2室内设计风格的分类

按照文化发展的时间先后来看,室内设计的风格可以分为: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

首先是传统风格。传统风格是在室内设计中融入“形、神”为代表元素的传统装饰,以传统美学的视角,利用现代材料与结构塑造出规整、端庄、典雅、有高贵感的室内造型的一种设计潮流。例如有些室内设计中就会加入具有我国古典韵味的明、清家具的造型和款式;又如西方传统风格中仿罗马风、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义等。

其次是现代风格。现代风格起源于1919年成立的包豪斯学派,该学派致力于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建筑,重视功能和空间组织。现代风格的特点是造型简洁,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性能,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发展了非传统的以功能布局为依据的不对称的构图手法

最后是后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源于“后现代主义”,代表了一种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后现代风格的特点是强调建筑及室内装潢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创造一种溶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的建筑形象与室内环境。

当然,室内设计风格除了按照时间来分,还有很多其他的分类角度。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甚至于不同环境的室内设计风格都不相同。总的来说,世界各地各个时期的室内设计风格的种类是相当丰富的,当我们对每一种室内设计风格进行推敲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每一种室内设计风格的形成和发展都与社会背景以及时代背景有密切的联系。

3 室内空间设计与室内设计风格

室内设计风格来源于特定时代、特定背景下文化的积淀和提炼,室内设计风格具有形式特点又不等同于形式。室内设计风格从产生开始,就注定能以形式化的符号语言反映文化,并具有明显的心理暗示和启发作用。室内空间设计与室内设计风格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室内空间设计营造室内设计风格”,并且“室内空间设计和室内设计风格共同营造和谐的心理空间”这两个方面的特点。

3.1室内空间设计营造室内设计风格

室内设计风格是社会背景的反映,代表了特定地区或特定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设计形式。空间设计是创造性的设计活动,根据业主的要求和建筑本身的特点来进行创作。室内设计的过程是对原有室内空间界面根据一定的规律进行顶面、底面和侧面改造设计思考和表现的过程。设计师一般会先对室内的风格进行分析和界定,然后判断室内物理空间设计是否能够与风格相匹配,最后,通过对室内界面及室内声、光、热、电、水、暖等环境的全面设计来完成整个室内空间的设计风格。

一般来说,室内的物理空间设计体现了设计风格,因为合理的物理空间设计可以很好的展现室内设计的全部风格特点。同时,具有东方特色的明式、清式家具的应用也是一大亮点。这些空间设计的具体手法为这个室内空间营造出中式风格的氛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是室内空间设计从每一个细节勾勒出室内设计的整体风格。

3.2 室内空间设计和室内设计风格共同营造和谐的心理空间

室内设计风格具有强烈的设计规律性和时代感,它与特定时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息息相关。比如说,现在流行的儿童房的设计,就与儿童天真、浪漫、阳光、朝气紧密相关。再比如说使用传统风格进行室内装潢一般是为具有丰富阅历的中年人和老年人进行室内设计时运用比较多的,因为使用传统风格则更容易使中年人和老年人对室内设计中的文化积淀引起共鸣。

一定的文化基础是室内设计风格的基本要素,室内设计风格的运用实质就是对特殊文化的运用,就是通过在室内设计中运用合适的风格所折射的文化进行心理空间的塑造。所以,和谐的室内空间设计可以影响使用者的心理,给予和谐的生活氛围。所以,室内空间设计和室内设计风格共同营造和谐的心理空间。

结语

室内空间设计致力于从点点滴滴的细节做起,从物理空间到心理感应,建立了符合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的室内设计风格,并透过总体的风格和独到的设计共同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创作者应该更多的注意设计风格对应的社会背景及其折射的文化,使室内设计符合当前时代的背景和要求。只有充分考虑设计风格中固有文化对使用者的心理影响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室内空间设计。

参考文献

[1]易欣,于伸. 论室内空间设计与室内设计风格[J]. 精装研究与设计,2012, 07:31-35.

[2]陈家德,金琰. 浅谈室内空间的新风格与设计[J]. 市场论坛,2006, 4:242-245.

空间设计12种设计手法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步入90年代,室内空间设计在飞速发展,“传统”概念向模糊化发展,世界流行文化室内空间设计师越来越注重“共性化"的创造。室内空间设计更有几种引人注目之处,如大型复合商业设施的升级,历史文化的香味,自然材料的应用,高科技的应用,中国在近50年里室内空间设计有了很大的发展,今后应在国际新文化环境的创造方面予以更多的重视。

设计是连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桥梁,人类寄希望于通过设计来改造世界,改善环境,提高人类生存的生活质量。经济发展和城市大量建设,给建筑师提供了无穷的设计机会。

室内设计作为一种学科随着与应用科学,艺术一起不断的深入发展,为人类提供更新,更进步的空间和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理念,思维空间,从而推动着社会生活的精神文明进步,提升大众的生活品质,为大众真实地服务着。

现代艺术设计在中国,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的历史。如果说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第一代(也就是二十几年前从美术中分离出来,扯起现代艺术设计大旗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为完成了开天辟地的使命,那么,发展到今天的现代设计,则需要我们新生代艺术家和设计师,探索和建立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理论。从古到今,从原始到成熟,在发展形式上,属于时间维的纵向状态,趋向于潜伏期。与设计艺术相区别,艺术设计更多属于现状的研究范畴。属于空间维的横向状态。趋向于爆发期。可以说当设计艺术处于空间维的横向发展机会中关注的越多,受重视的程度就越大,那么潜伏期也就相应的爆发,其实目前我们所处于的中西文化的碰撞,正是设计艺术的发展爆发期。

对于一种潮流时尚的追求,是社会人们要求进步的一种表现,而从事表达实现这一追逐的设计师行业的设计人不应只站在商业因素的左右去“巧妙”变化,更应该深入了解室内空间艺术设计的实际内涵,体现人文关怀的一种精神,彰显自己艺术修养和品位人生的态度,去引导时尚,真实地实现大众愿望而服务于大众,不只是简单的“迎合服务”的商业因素左右求全。

民族风格的新发展是一件让各国设计师们共同追求的课题,现代社会单纯的说某种东西是民族风格是会让人发笑的。新风格的出现也是新文化到来的预兆。运用传统的文化思想的香味,结合今天的科学技术创造出的作品自然会产生新的民族文化和风格,她的世界文化既民族综合创新探索追求。现代世界室内空间设计流行的风格就是民族共存,共追求的新风格。对传统的认识价值,包括文化史、民俗史、政治史、军事史、经济史、建筑史、科学史、技术史、教育史等等人类活动的一切方面的历史。现代室内空间设计是一部存在于空间环境之中的大型的、直观的、生动的、全面的史学书。

不断延续风格,潮流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相互贯穿与延续,深入考量,而不是把自己的范畴圈起来,在狭义的范围内玩起“设计”的游戏,这将在未来的工作效果与格局受到很大的拘束,这对刚刚投入到室内设计这个领域的设计人非常不利。所以设计师在将来的思维空间中以地方概念为出发,综合全面的学习多元化知识信息并能主动地融入与国际接轨的观点,检视设计方案,创造自己的风格,多元思维,全面,科技,生态的维系目标,必将随社会发展而发展,同行服务于大众,树立设计师自己的社会价值。

设计师本人就是一个比例尺。无论在任何环境里必须拿出这个比例尺,对所处的空间进行比例、尺度的比较分析,时间长了自然成了一种职业的习惯。设计意识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对空间、环境、形态、比例观察而产生的一种职业习惯。

设计作品的表现手法异常之难是不难想象的。不同的空间,不同的设计要求,给人能够对话的引导是设计师在设计中寻求的道路。找到适合现代室内空间环境,探讨室内空间环境设计是每一位设计工作者在现时环境空间设计领域里追求空间表现的一个课题。

要改变、引导全社会对传统观念的新认识。在现实的环境里找出一条中国民族风格的新表现方法。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国人的建造物里面肯定有适合今天社会文化的精华,努力去寻找定会找出新的表现形式,寻找它为民族风格的发展发行了一张在空间设计领域中跨进21世纪室内空间设计的门票。

在室内空间设计物身上附加照搬古代文明符号,是设计上最要不得的东西。文明的历史香味飘进了现代建筑空间,同时香味也飘进了室内空间。而这种香味指在某种程度掺进传统的精神。它是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消化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时代风貌。这就是设计者今天要追求的时尚,它既要强调历史性、文化性,同时还要产生时代性。

认真对每一个细节进行分析,是对一个设计师的设计水平综合评判的唯一标准。把握整体大方的形态,仔细刻画是势态、形态、姿态加强的重要视点。新一代设计师追求的应该是去掉镜框的作品,有新的构思。

设计师是提高修养、品位的时候了。对比例、尺度、色彩和造型的完美和谐与统一,是这个时代的要求,精品应该诞生在对环境和条件深入的调查与理解。对维护传统风格、夺回传统风格、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的设计心态应严加克服。积极探索,试图超越,设计观念的异彩纷呈是检验一个设计师的标准。

切记设计师匆匆忙忙,顾此失彼建筑物在功能、构造方面,现代人比古代人更科学了,可空间、环境、形象、风格在当今社会里确实成了设计师的一大研究主题。

设计行业的更新我国的室内空间设计师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初具实力的职业设计人才宝库,无论从人数量和素质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同样也面临着设计人才的更替,设计队伍重组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室内空间设计师作为一个热门职业的同时也存在着潜伏的危机。

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室内空间设计逐步走上了正轨。同时出现了大批的年青设计师。室内设计师队伍面临着一个不可抗拒的人员交替。正如改革开放初期老一辈室内空间设计师还发挥着作用,但队伍的中坚力量已由出生于5060年代的第二代室内设计师所代替。等到了进入21世纪,接力棒将传到80年代出校门的新一代室内设计师的手中。这一代的设计师们将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他们在任何一个方面都要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将决定中国室内空间设计今后创作及发展方向。

相信,21世纪的未来人类生活方式的革命将对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室内设计产生巨大震撼。人类的生活需求更趋于个人的“专有”。设计师是一个为各类人服务的综合产业。也许这种革命性的变革,会把我们今天所坚信不移的生活理念“砸”个粉碎,但我们如果已准备好自己的知识,坚信,室内设计将会给日益发展的人类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室内设计将更加“以人为本”,给人类更加关爱。

参考文献:

[1]《建筑师》1999年4月第87期

空间设计12种设计手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型超市;空间设计;外形设计;集约化设计

1工程概况

某大型超市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地区,建筑总建筑面积8.2万㎡,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5万㎡,地下建筑面积2.7万㎡。建筑形状呈长方形。超市内部功能包括:大卖场、精品商店、停车库、仓储、服务厅等。本方案采用多元化的设计方法,以促进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城市与商业的共同发展。

2超市设计的难点及重点

(1)考虑到大型超市功能较多,在超市设计过程中,在不同的功能下我们要充分考虑超市的人流、车流、货流的交通组织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2)由于本方案设计包括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卖场区、商铺区、对外服务区、卸货区、仓库区等,因此,需要结合这些区域的使用功能,对超市的整体功能进行合理规划与布置,同时要确保不同功能之间的协调与联系。

(3)超市地下室面积较大,且功能较多,因此如何做好消防设计成为了超市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

3超市设计要点

3.1交通组织设计

在大型超市交通组织设计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设计要点:

(1)顾客流线设计。

顾客流线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机动车流线设计和步行流线设计。其中,在机动车流线设计过程中,我们将机动车出入口布置在场地西南侧和北侧,与市政道路相连,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商业界面的干扰,而且能够确保商业界面的完整与统一。在汽车流线设计时,主要通过在建筑东侧设置两个汽车坡道,以方便汽车进出地下室,车库设有电梯和楼梯,可以直接到达大卖场。

(2)步行人流设计。

在步行人流设计时,要考虑到顾客的方便性和直达性。因此,我们将客流主要线路设置在主西侧,顾客可以从西侧直接进入超市广场,超市广场作为人流集散和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功能是作为广场和室内之间的过渡空间,顾客可以通过该场所进入超市内部,在设计时要确保步行人流流线的简洁性和合理性。

(3)货物流线设计。

在本方案货物流线设计中,货物车辆主要从项目北侧进入,而在项目的东立面设置超市的卸货点及货车停车位,以避免影响到商业主要界面。

(4)工作流线设计。

考虑到超市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在工作流线设计时,应根据他们的工作性质进行流线规划,确保工作人员可以从不同的出入口进入超市,同时采用顾客流线和货物流线分开设置,以减少两者之间的影响。

3.2空间设计

(1)开放空间设计。

一般来说,商业环境直接影响到顾客的消费行为,所以我们需要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因此,在超市空间设计中,我们应设置外部公共空间,确保外部空间的开放性,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在大型超市外部空间设计过程中,我们将其设置在西侧和建筑主体之间,空间尺寸为15m×100m,这个空间的设置不仅可以引导更多的人流进入超市,而且可以满足顾客交往、休闲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将它作为商业活动的场所。在空间尺度规划时,我们充分地利用行道树、绿地和铺地等要素,实现内外部空间的过渡,使步行路线更加具有穿透性,同时也给顾客一种“围合”的安全感。另外,我们在广场设计中,设置了大量的休息、服务设施,如商铺、水池、休息座椅等。通过舒适的购物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促进他们发生购物行为,进而提升超市的商业价值。

(2)过渡空间设计。

目前,在大型超市建筑设计中,为了实现“室内空间室外化,室外空间室内化”的目标,其关键大于做好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设计。在本方案过渡空间设计中,在入口广场一侧设置了一个100m(长)×12m(宽),高三层的过渡空间,以加强内外空间之间的联系。并在空间周围设置了玻璃表皮和钢结构结合的围护空。过渡空间的设置,不断地扩大了超市外部公共空间,减少了建筑外部空间的压迫感。使得超市内外空间联系更加明显,通过室外广场—过渡空间—室内卖场的路线设置,大大方便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过渡空间作为一种缓冲地带,人流可以顺着商业内街,顺利进入一层购物中心,或通过自动扶梯进入超市,同时也是顾客停留、和休憩的重要场所。可见,过渡空间的设置,不仅显现了超市的外部空间的功能,而且与城市景观相互渗透,使得消费者拥有一种归属感。

(3)外立面设计。

外立面作为超市的主界面之一,是展示建筑性质、传递建筑功能信息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超市外立面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超市的logo设计,通过外立形logo设计来传达建筑的性质和信息,使人们更加了解超市建筑的功能作用。在超市外立面设计过程中,我们将过渡空间的顶部和立面划分为不同形状的玻璃框架,运用镀膜玻璃和logo的玻璃随机拼辍,从而产生层次变化、晶莹剔透的视觉效果。使超市呈现出一种现代感。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融入了玻璃幕墙,可以使得超市外部的人透过表皮隐约看到内部的商业活动,同时还可减少光线的直射。在晚上,通过超市内部的的照明,透过表皮渗透出来,使超市建筑具有一定的个性化和时尚感。

3.3集约化设计

(1)功能布置。

本方案在内部功能布置时,应考虑到顾客对功能配置需求,确保超市内部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在超市一层,我们采用了流线型的设计手法,以营造了不同层次感的商业空间,在超市外部,布置了精品商店、餐饮、休闲吧等,以满足消费者更多的需求。建筑2、3层布置大型卖场,室内空间布置有序,同时还布置了办公用房,餐饮区和休息区等。建筑4、65层还布置了少量超市仓库。地下室为停车库和设备用房,汽车通过建筑东侧的环形汽车坡道直接进入地下停车库。

(2)购物流线。

大型超市具有空间大、综合性强、物品齐全的特点,因此在购物流线设计量,采用物品分区和卖场出入口分离设置方案。在方案设计中,顾客可以从过渡空间进入二层平台,然后通过二层平台进入超市2、3层大卖场,同时将卖场收银设置在3层,最后通过3层平台再到达灰空间,完成购物过程。超市整个购物流线设计符合了超市特点,使顾客浏览商品不重复,以最优化的路径得到最高的购物效率。

4结束语

大型超市是城市生活中重要的商业建筑,所以在大型超市建筑设计过程中,我们应综合考虑城市空间、建筑环境和商业价值等方面的要求,以创造出一个满足城市居民要求的消费场所。本文结合某大型超市设计实例,从多元化角度出发,探讨了大型超市建筑设计中的难点及控制要点,旨在为了使建筑在实现自身商业价值的同时,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环境。

参考文献:

空间设计12种设计手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空间;构成;秩序;评价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c teaching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space constitute training, first listed the mission statement and design requirements, followed by the concern of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guidance, summed up the lack of typical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job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curriculum guidance for the next reference.Keywords: space; composition; orderly;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建筑设计基础中的空间构成训练,是构成训练与建筑设计训练的纽带,是学生由平面思维向空间设计的过渡。因此,该训练的成果对以后的建筑设计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以本校建筑学专业该课程训练为例,探讨空间构成训练的过程与问题。

题目设置与要求

任务书的设置

教学目的

初步理解空间的概念

分析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包含、穿插、邻接、间接、主次等)

掌握空间限定的基本手法(分割&围合、抬起&下沉、覆盖、设立、材质&肌理)

理解人体尺度在空间塑造中的作用

学习运用手工模型推敲方案的过程

约束条件

在9×9×9m的立方体空间中划分不同空间,并组合成完整的序列。分割手法分两种:提取基本形的方式(即母体重复)和“层”+网格+路径的方式

不允许超出界面范围;

维持立方体空间界限:12条棱

指导模式

以教学班为单位,每个班级两位指导教师。一年级构成部分分为三个小作业: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空间构成,三个作业一脉相承。本次空间构成在前面两次作业训练的基础上完成,时间周期为两周。本次作业采取理论讲解和课堂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所做空间构成模型为对象,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空间构成的概念。指导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设计深度与成果表达

空间构成是构成系列向设计系列的过渡。本次作业,内部空间是训练重点。要求学生采用空间限定的基本手法,创造有逻辑、有特色的空间。成果要求以个人为单位,用白色卡纸做一个9×9×9m的方盒子,内部空间采用空间限定的5种基本方法(分割&围合、抬起&下沉、覆盖、设立、材质&肌理),所做模型内部空间划分个数不少于3个。模型比例1:50。

操作与指导过程

理论指导

理论课一次,分析任务书,讲解空间构成的理论知识。包括空间构成的概念、设计要素、设计原则和方法等。展示前几届学生的代表性作品,并进行简要分析与评价。思维转换,引导学生关注建筑内部,即“空”的部分,设计思维由“实体”转向“虚空”。与之前的立体构成进行对比理解,关注对象的不同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草模阶段

没有任何约束的设计对于初学者难度往往更大,更加不知从何处下手。基于此种考虑,本次作业训练规定学生空间构成的基本句式:提取基本形(即母体重复)和“层”+网格+路径两种方式,亦即空间构成的两种模式,意在为学生建立一套潜在的逻辑关系,将一切元素统归于潜在的边框内。

母体重复:选取某一基本形体(矩形、L型、方形等),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原则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创造出新的形态和秩序。

“层”+网格+路径:引入“层”的概念,将9×9×9m方盒子按照人体尺度划分为3层,在空间构成中引入人流和路径的动态观赏路线,在暗含的网格内建立秩序、分割空间。

第二次课堂学生提交第一次草模,模型材料不限,颜色选用白色。根据学生所选择的句式,指导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评价,对有发展潜力的作品提出修改建议和发展方向。

模型修改

第三次课堂,学生针对之前的修改建议进行修改,围绕空间构成的两种规定句式:母体重复和“层”+网格+路径。力求创造出有个性、有特色、有秩序的内部空间。课堂中强调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激发思想,开阔思路。

正式模型和图纸

第四次课堂,以个人为单位,采用白色卡纸做一分层可揭模型(分三层)。

评价

学生的作品成型了,我们需要一套标准去认定一件作品的优劣,对于本次空间构成作业来讲,有如下方面是我们评定的参考指标。

空间秩序及逻辑性

潜在的秩序及逻辑是产生美的空间的前提和基础,本课题赋予的两种句式即是赋予空间一种潜在的秩序。

空间体验层面:塑造有特色、有趣味的空间

能够为使用者提供独特的空间体验是空间设计的一个评价标准之一。空间的特色、趣味性越明显,其空间魅力愈显著。

功能层面:塑造人体尺度适用的空间

尺度感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空构训练作为建筑设计和构成作业的一个过渡,要求其满足人体尺度。

内外空间形式的统一性

内部空间和外部界面处理手法应一致,互为因果,而不是俗称的“内外两张皮”。

虚实处理

虚实对比可以丰富空间的体验和视觉效果,但应注意两者在“量”上的控制。

总结与反思

在这届学生作业中不乏优秀的作品,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下:

违反明确规定的规则(如12条棱的限定);

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相脱离,把空间构成当成是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对待;

空间与空间之间缺乏沟通和联系,包含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空间流动;

空间多次重复和雷同;

空间不符合人体尺度,过于琐碎;

……

出现诸多问题,一方面是初学者难以避免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和设计周期过短有关。两周的时间,学生刚刚进入设计状态就骤然结题了,没有时间仔细斟酌和体会。

空间设计12种设计手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空间分割;空间布局;景观设计;景观构成

景观设计理念是展现一座城市或者一处景点生存环境的重要表现,良好的景观设计不仅能展示出一座城市的生机和活力,而且还能够吸引更多的行人,增加其观赏性。在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融入空间分割理念,在现有的空间范围内,运用空间分割理念,能够使得整个景观呈现出庞大的影射效应,无论是由小及大还是由近到远,都能把整个景观纳入人们的眼球当中,给人一种舒畅的感觉。

1 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分隔与组合

在传统的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产生更广视野的场景的方法通常就是分隔和组合,将这二者相结合,能够使景观中的各种空间元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传统的景观设计中,常常采用场景法把人们视野范围之内的空间进行分隔,分为了可视空间与不可视空间,这样无疑就增加了整个景观的无限延伸性。除此之外,人们还常常利用植物、雕塑以及喷泉等作为分隔屏障,把空旷的空间分割成小空间,然后在经过重新添置新事物或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小范围的景观区,这些方法有利于填补景观空间中的空白单调,使之和整个景观自然地融为一体。

2 空间分割概述

就平面设计来看,空间分割主要表现为对整个画面的分割和布局。画面通常由主体,陪体,环境(分前景和背景)和空白组成。画面的布局就是研究如何使各种画面成分占有合理的位置,同时使之有主有次,相互关联地构成一个整体。具体来说,主体即指画面的主要对象,是画面内容和结构的重心,其他景物都围绕他来配置。结构画面首先要确立主体。主体的表现手法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表现即给主体以最大的面积,最突出的地位,最佳照明效果。将主体以最明显、最引人注目的形式直接予以突出;间接表现则着重于环境气氛的烘托或渲染,突出主体的具体方法有:(1)较大的物体比较小的物体首先引起注意,但是物体放大一倍并不等于注意增加一倍。(2)刺激强度大的物体首先引起注意。(3)在画面上处于优势地位的物体首先引起注意。

3 空间分割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景观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将景观功能最大化地表现出来,当然景观功能表现形态中又属实用功能为最优,要求设计者要能够根据景观的不同实用功能进行理性设计。景观设计过程其实就是寻求形态、色彩和光影的协调一致,共同表现景观主题。

(1)空间中心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人作为一个社会的有机体,在环境空间中有着极其敏感的觉察力,就景观空间中的知觉认识来看,虽然说人是根据自身的感觉印象作为判断的基础,但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感觉印象的累积和相加,需要更高层次的理解。一般意义上,我们把空间定义为三维立体空间,这是一种内空体,在某种意义上是可以被感知的一个特定场所。人们在空间地不断转换与自然地不断接触和碰撞中,逐渐感受到其所具有的一种美感,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在整个景观空间的构建过程中,任何的一种活动都需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而多种活动必然会围绕多个中心展开。空间中心化既可以强调空间所处的地域性和方向性,也可以提供中心化空间设计构成的安全感。空间中心化其实就是指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把人的活动置身于景观构成中,确立整个景观的中心方向,改变原先的无中心概念论,并且以人的活动为指引,由多个中心逐渐地转向单一中心的过程,以便达到强化中心方向的效果。景观设计中采用中心化设计原理,在艺术的角度上来看,空间中心化也可以作为一种艺术处理的形式。人需要在一定的空间中活动,必定与周围的环境建立某种因果关系,空间环境也就成了一个人的环境,一个属于人的环境。在景观设计中,以某个中心为基础,围绕其展开多层次的空间设计比单一的只有一个层次的空间设计更能体现出“地位感”。多层次的空间设计给人们提供了充足的选择空间,人们可以尽情地在各个空间中欣赏游览,欣赏景观构成中的音乐喷泉、雕塑、绘画以及各色的植物,从外部空间逐渐进入到中心空间去感受景观的独特魅力之所在。当人们进入景观中心空间时,就与景融合在一起了,就由一种物质形态升华为另一种精神境界,而这些也正是景观构成艺术所要表达的最高境界和艺术魅力。景观设计中多多少少的会涉及某些符号的运用和排列组合方式的运用,将这些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景观环境中的历史连续感和乡土气息,增强景观构成的空间渲染力。

我们以“西安大雁塔北广场”作为实例进行分析。该广场有着中国第一唐文化广场之称的美誉。在夜晚灯光的映照下如同 城市的会客厅、大戏台,它以著名的古建筑大雁塔为主轴,分为若干个空间中心化场所。中国的建筑讲究对称性,该广场的中轴线就是中央主景水道区,左右两边则是雕塑园林区和唐风商业建筑步行街区,以及南北分置的大唐列柱和万佛灯塔区。这些区域的设置就很好地营造出了一种空间中心化的感觉。

(2)虚拟空间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景观设计中除了要注重空间中心化这一重要空间分割形式之外,还要对景观中的虚拟空间进行有效利用。当然了,景观构成中的空间场所有两种主要的表现形式,一种是围合式的,另一种是开敞式。然而,在这两者之间的空间我们将之定义为虚拟围合空间。例如,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的设计中,在广场的入口地方,设计了大唐文化列柱,这些列柱并排在一起就给人一种屏障的感觉,仿佛中间有一道“幕”将二者分开来。当然,这个“幕”是虚拟的,当人们走过列柱,穿过去就感觉进入了另一个空间场所。在景观空间构成中无论虚与实,空间都会随着时间的进程而呈现不同的意境美。总之,只有使景观园林绿化与文物古迹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体现出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空间分割在景观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增加景观的可观赏性,而且还能够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制造出更多的虚拟空间,给人们一种无穷无尽的遐想。而且在景观设计中,通过对空间的分割、组合,可以激活整个景观,将景观所体现或者蕴含的文化及其历史渊源完整地展现给人们,让人们充分享受景观所带来的震撼力及感染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