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旅游消费观

大学生旅游消费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旅游消费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旅游消费观

大学生旅游消费观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南北方大学生;消费行为

一、引言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本文将以校园文化对南北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为研究目的,借助问卷调查的方式,利用SPSS,对南北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做了分析,并将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进一步研究,得出结果。本文的研究对了解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

(1)消费类型多样化。综合以往的研究数据进行比较,除去日常必需品和饮食消费以外,大学生每月的平均消费结构主要为学习投资,娱乐休闲,服装及化妆饰品,手机和电话费等。其中娱乐休闲的消费比例最大,可见大学生的日常娱乐生活较丰富,他们并不像以前一样一味地投身学业,而是希望可以更大地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2)紧跟潮流,过分追求时尚。许多大学生由于想使自己看起来紧跟时代潮流,于是着装大胆前卫,他们渴望凸显自己的个性,希望通过昂贵的服装来展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以满足自己虚荣心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部分大学生则成为校园中的时尚宠儿,属于前为消费者范畴。

(3)储蓄观念淡薄。研究表明,当一些大学生被问及一学期结束后其经济状况如何时,大多数都回答自己的花费支出都已经超出自己的计划范围之内,只有大约极少数的同学在之前有过计划,而且到学期末还有储蓄剩余。

(4)支出结构不合理。如果学生每天都在学校食堂吃饭,一般一个学生每天的饮食花销大约在20元,那么一个月下来他将花在饮食上面的数额将是600元左右。但是,有些女生为了减肥或者甚至使自己看起来更加“苗条”,他们则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每顿饭的饭量甚至不吃饭;另外有的男生可能会因为要支付玩网络游戏的钱而减少在饮食上的支出。

三、校园文化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的大多数时间要在学校度过,学校整体消费风气就会对大学生能否正确持有科学的消费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大学应该负责任地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消费观念,以免他们走入歧途。具体应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注重正确消费思想的引导和培养。也就是将科学消费观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部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经济金融常识和消费常识,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科学地进行消费。

其次,在校园内宣扬正确的消费观念,促进积极校园文化的形成。现在大学基本上都建在经济发达、商业繁盛的街区。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北京林业大学的南边有五道口购物中心、北边有“圣熙八号”购物商场,而且这周围也是各大高校林立。这些地方确实给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带来了许多方便之处,但是大学生也难免会受灯红酒绿的影响而走入消费误区。所以,这就要求学校应该在校内组织宣扬正确消费观念的活动,例如讲座或者相关比赛等,以此促进积极校园文化的形成,同时传达积极的正能量给学生。

最后,鼓励实践,培养正确消费观念。实践出真知,学校应该提供多种渠道,鼓励大学生走出学校,多多参加社会实践,亲身体验挣钱的不易,通过这种方法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

总之,基于其他研究者对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我发现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中,校园文化确实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但是,对于校园文化如何影响南北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问题,并没有被指出来。因此,以此为目标,我在学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并进一步探讨了校园文化的影响方式与结果,为结论树立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四、调查数据分析

根据以上所说问题,我在北京林业大学对校内大学本科生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收回问卷80份,其中有效问卷73份,占总数的91.3%,已超过问卷总数85%。在所有调查问卷中,男女比例大致均衡、南北方大学生分布大致均衡。因此,本次调查问卷属于有效问卷。根据搜集的数据,利用SPSS模型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得出了结论。

(1)调查样本比例。本次抽样所选取的样本中,南北方大学生比例大致相同,其中北方大学生和南方大学生的男女比例也大致均衡,因此为后面的分析建立了科学基础。

(2)消费比例。1)基本消费比例。根据调查,大多数大学生的生活费用集中在1000~1500元左右,而且不论是北方大学生还是南方大学生,在平时生活的比例中,排在前3位的都是吃、穿和购买生活用品,由此看来,基本的生活需要无论对北方大学生还是南方大学生都是最重要的。2)其他消费比例。北方大学生:从问卷结果统计看出,除去基本生活需要,对北方大学生和南方大学生来说,在他们的其他消费支出的比例中,排在前三位的都是休闲娱乐(包括唱歌、看电影等)、学习进修、外出旅游,其中北方大学生中,三者的得分比为177∶90∶74;在南方大学生中,三者的得分比我145∶73∶60。三者的得分比例中,休闲娱乐所占的份额大约是学习进修所占份额的两倍,而学习进修所占份额和外出旅游所占份额大致相同。由此可见,在生活费用有限的情况下,在大学开放性教育的影响下,当今大学生更看重自身的娱乐,而对于学习方面的支出则相对较少。大学生更愿意用更多的时间和朋友去唱唱歌或者看看电影,或者是利用现在相对空闲的时间到各处走走,多接触一下世界,他们更看重文化的消费,渐渐忽略了学业的消费。

(3)消费观念的转化。当被问及“来到大学后自己的消费观念是否有所改变”的问题时,在北方大学生中,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改变的大学生和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没有改变的大学生的比例大致相同;但是,在南方大学生中,大部分人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存在改变。可以看出,由于北京林业大学的地理位置位于北方,所以她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更趋于北方化。在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化的那些大学生中,他们普遍认为是他们身边的朋友和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是他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化。从数据还可以看出,大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学生组织的工作经历对他们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4)消费倾向。前面的消费比例是在生活费用有限的情况下成立的,但是如果大学生的经济状况相对自由、支付能力相对较强,那么以上的比例就会有所改变。1)北方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北方大学生还是比较注重吃、穿这样的基本消费,这与北方的人文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在北方人的思想观念中,饮食、穿衣在他们的文化中占很大比重,因此北方的大学生也继承了这一传统。但是,大学生毕竟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的思想比较开放、前卫,所以如果经济允许,出去旅游是他们享受生活的最好方式,这样不仅能放松自己,还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使自己开阔眼界。2)南方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南方大学生则把外出旅游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他们更注重心灵的享受而不是物质的享受。这与南方的经济较普遍北方发达有很大关系,大多数来自南方的大学生家庭情况比较好,因此对于物质的享受并不看重,他们认为趁着年轻出去走走才是这个年龄最应该做的事。

五、结论

根据以上的数据可以综合看出,校园文化对南北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经济有限的情况下,二是在经济相对自由的情况下。

(1)经济有限的情况下。在经济有限的情况下,南北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基本趋于一致:吃、穿、用,这些基本的生活需要在他们的消费中占主导地位;除去基本的生活需要,文化消费在他们的日常消费行为中所占比重最大,大学生喜欢将自己的生活费用的很大一部分用在看电影、唱歌或者旅游方面,而对于学习方面则没有那么重视。形成这种情况的愿意有很多,经济的限制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除此之外,身边的朋友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因素。大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人就是他们身边的同学、朋友,他们每天一起吃饭、上课、锻炼、逛街、看电影、参加活动甚至同寝室的还要每天在一起睡觉休息,因此这些同学、朋友的行为肯定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反过来,他们也在影响着他们的同学、朋友。另外,学校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或者在学校的影响下他们自发的去寻找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这些经历会提供给他们许多之前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例如学生中有人做过超市收银员的兼职工作,那么他对于超市中商品的价位、是否有促销活动、哪些商品更受消费者欢迎等都会有大致的了解,这促使他在购物挑选商品时会有与不了解这些情况之前不同的地方;同时,辛苦的工作会让他知道挣钱的困难,那么他在以后的花费中可能会更节俭。其次,大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和他们在学校中的学生工作经历对他们的消费行为影响也很大。随着知识的积累,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会发生改变,这种思想上的改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考方式和行动方式,因此也会影响到他们的消费行为。另外,学生工作经历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毋庸置疑,学生组织会让参与其中的大学生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方法,也会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能力。同样,他也在改变着大学生对社会、未来的看法,因此他们可能投入资金到自身素质、知识以及能力的提高上。

(2)经济相对自由的情况下。首先,所谓经济相对自由,并不是指有无限的财产可以支配。这一情况就像你有一笔数目不小的存款并且计划花掉这笔存款,那么你首先会把这笔存款花在什么地方,其次是什么地方,再次是什么地方。这种情况在大学生以后步入社会之后会时常发生,比如大学生将自己赚的第一桶金如何支配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体现出了南北方大学生在消费行为方面的差异性。对于北方大学生,即使是经济相对自由的情况下,他们还是更愿意把自己的费用首先使用在饮食和穿衣上,这与北方的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在中国历史五千多年的演变与形成中,北方形成了对饮食、穿衣十分注重的传统习惯,相对于南方人,北方人更讲究吃穿,这也就是为什么北方的饮食种类、穿衣习惯更多而且更受世界各地的人喜欢的原因。因此,身处在北方的大学生也被这种文化影响,进而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行为。另外,北方的大学生受自由开放式校园文化的影响,他们渴望走出去见见世界,看看世界的样子,因此旅游成了他们除去吃穿之外的不二选择。对于南方大学生,在经济相对自由的情况下,他们会把自己的首要选择放在旅游上面。因为南方的经济发达程度相较北方要高,来自南方的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普遍都不错,这反而让他们不太注重物质的享受,而注重心灵的自由,因此旅游是他们最喜欢做的事。但是,受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也偏趋于北方化,因此在旅游之后吃、穿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

总之,即使南北方大学生在文化、价值观、行为标准等等理念,受家乡地理环境、传统文化、教育背景、经济发达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有很大不同。但是,在来到北京林业大学之后,他们的消费行为受校园文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基本趋于一致化。而且根据数据显示,这一致化实际上更趋于北方化,原因是北京林业大学位于华北地区,它在其校园文化的形成上也会受北方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参考文献:

[1] 马新妍.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J].长沙大学学报,2009,23(4).

大学生旅游消费观范文第2篇

【关键词】炫耀性消费 消费观念 消费教育 网络营销 符号消费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73-02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经济不独立、社会阅历欠缺,他们的消费情况始终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商家会比较关注其追求、喜好,教育专家学者则关注其消费特点的成因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和经济猛涨的趋势,高校大学生群体中也不断地涌现着新的思想风潮和消费理念。其中,最突出的消费情况之一是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即: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主要是为了体现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实现自我满足的心理需求。为此,我们研究了当前广州市七所高校的大学生消费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以引导大学生摆脱炫耀性消费,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一、炫耀性消费理论

炫耀性消费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在其著作 《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中提出来的 ,是指“产品价格定价越高,就会越受消费者的青睐”。[1]笔者认为炫耀性消费是在新的社会经济结构下衍生的一种特殊的消费方式,是特定的消费群体为追求商品的符号意义、品牌背后的身份认可,宣泄个人情感和夸耀个人身份地位等而做出的不满足自身使用和生存需求的消费活动。中国被认为是新时代炫耀性消费潜力大国,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和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的影响,正在慢慢地改变人们的消费结构。

大学生在他们进行炫耀性消费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对整个社会经济和其个人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群体正处于步入社会的初始阶段,对潮流、品味、地位的追求促使了他们进行炫耀性消费。因此,了解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特点并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分析

为了研究当今高校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笔者调研了广州市的七所高校,包括: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商学院、广东金融学院、广州美术学院。选择的高校涵盖了综合类大学和艺术类高校,其中偏文科和偏理科的数目相当,另外,这些高校分布不同的地域。调研形式包括对学生发放的401份的问卷调查(有效问卷388份),以及对9位学生2位老师的访谈。得出的基本情况如下:

1.消费水平偏高:60%的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000元以上,17.78%的学生是在1500甚至2000元以上。

2.注重情感性消费,符号消费(法国的社会学家让・波德里亚认为彰显社会等级和进行社会区分的消费行为, 就叫作符号消费。[2]):29.64%的人平均每月花费100-200元左右在衣服鞋包,但实际上在换季时消费会更高;44.07%的大学生会花费100-200元在人际交往方面;电子产品方面则有28.09%平均每月花费100-200元;健身方面有71.91%的会每月花费100元以下。

3.看重品牌、追求时尚潮流:38.14%的学生在消费时注重品牌,28.61%的学生注重时尚潮流。在访谈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会在假期外出旅游或者看演唱会现象普遍,每次消费一两千不等,有的甚至出国旅游花费上万元。

4.缺少消费规划:虽然只有37.11%的人对自己的钱财有规划,但是35.31%的同学开销会超出规划额度。

5.网购次数频繁:72.16%的学生网购信息来源于网络,且网购频率在77.32%的大学生经常网购,频率在一周一次甚至一周多次的不占少数。

6.缺少消费教育:家庭及学校对学生缺少消费观念的教育,大学生自身没有意识到消费观念的重要性。

三、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内在因素

1.不成熟的消费价值观。大学生尚未完全步入社会,未形成成熟的消费价值观,在个性方面都喜欢彰显自我个性。在社会新潮快速更替过程中,容易随波逐流。而大学生之间又容易形成攀比心理,从而驱使他们进行更多不必要的消费。此外,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炫耀性心理,喜欢在朋友圈、微博等晒自己的旅游或者朋友聚会等,这也会促使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现象的进一步增长。

2.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 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3]数据显示,64.18%的学生进行超额消费的原因是获得自我认同。大学生开始步入社会,对自己的外貌、形象、社会地位越发重视。大学生希望尽早形成一个积极的自我身份定位,塑造出向上的、有能力的、对社会有用的个体形象。[4]为赢得自我或他人肯定,开始购买昂贵衣服饰品,化妆用品或其他电子产品等来突显自己,体现自我身份。

大学生旅游消费观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现状

一、引言

和以往相比,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手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例如:快餐消费、超前消费、网络消费、视觉消费等等,尽管这些消费促进了国内消费产业的发展,对社会很多领域的快速发展有推动作用,但也由此产生了其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水平两极分化、消费心理盲目攀比、储蓄观念淡薄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社会上不良的消费风气、当代大学生家庭消费观教育存在缺陷、西方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不够成熟、明智等因素是分不开的。由此可见,对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现状的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引导和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当代大学生中,多数同学能够做到理性消费,他们能够根据家庭以及自身的条件进行消费。但他们也存在着强烈的消费欲望与理性消费的心理矛盾,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与自身和家庭经济状况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存在,使得一些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出现一些偏颇。笔者总结起来,大学生的消费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理性消费占主流

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多数学生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一般都量力而行。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平均每月生活费能控制在400元以下的为7%,在400-700元之间的为42%,700-1000元之间的为47%,1000元以上的仅为4%。不仅如此,大学生在消费时,家庭收入、时尚、价格、质量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因为开支主要由父母提供,大学生在花钱时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符合效用最大化原则。

2、消费方式网络化、电子化、超前化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逐年上升,其消费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当今许多大学生正逐步变成"刷卡族",例如食堂的饭卡,图书馆借阅图书的图书卡,以及交纳学费、宿舍费用的银联卡,没有经济收入的大学生甚至有可透支的信用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超前化消费也越来越多的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此外,网络消费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方式,已经得到广大青年人和部分中老年人的认可,中国当代大学生则是网络消费大军的绝对主力。网络消费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方式。消费方式的网络化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生活学习效率,也促使大学生在新经济时期达到"多赢"效果的理想模式。

3、消费行为多元化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日益多元化,除了日常所必须的学习、生活消费,对于人情社交、娱乐、恋爱、手机电话、电脑及相关电子产品、健身、旅游、美容化妆等社会众多消费领域也有所涉及。手机是大学生的必备交往工具,也是学生的重要支出之一。

4、"人情消费"大众化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人们的交往观念不断更新,交往方式多种多样,交往的目的各自不同,这对大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许多学生都意识到他们朝夕相处的这些同学,是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源,因此必须有一定的投入,为现在和未来积蓄"人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采用了请客、送礼等方式来营造自己的社会关系网,人情消费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费内容。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同学盲目跟风地进行"人情消费"。

三、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部分大学生具有科学消费观,但仍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这样、那样不理性消费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目标模糊,消费水平两极分化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于如何合理的支配自己的生活费,如何科学、理性的消费并不清楚。相关调查显示,约有60%的女同学为了保持自己的身材而控制饮食,甚至花钱去减肥;45%的同学早上不吃早饭;有70%的学生曾经有过通过削减伙食费以增加其他费用的支出(例如网络消费)。此外,由于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来源主要是家庭供给,所以大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水平。在校大学生中,平均年消费额有的最高达到两三万元,而最低的只有三千元左右。家庭收入高的一些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非常明显,出手阔绰,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现象,其主要消费方向为谈恋爱、旅游、电脑、手机、交友等。这部分学生虽然并不占多数,但是却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同时,高校还存在着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经济困难学生。大学生的消费的两极分化与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大有密切的关系。但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未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学生消费的两极分化现象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2、消费观念不理性,消费行为极端化

当大学生在消费时,一部分同学缺乏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存在盲目攀比的现象。例如,在高校,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被认为是"时尚元素",有些同学为了能拥有一款最新型号的手机,为了能买到刚上市的电脑,甚至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或化妆品,不惜削减自己的伙食费或者干脆直接向父母伸手,而这仅仅是为了向其他同学炫耀自己的"与众不同"。又如,在高校交书籍费、交学费等各项费用时,有少部分学生会隐瞒真实的应缴数额,向家里索要更多的费用,用于其他的消费中,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再如,很多大学生在谈恋爱时,为了取得对方的欢心,满足对方的各项要求同时也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不惜重金,并经常性的将物质的满足放在了第一位。当代大学生为了"爱情"而节衣缩食甚至借钱度日的情况在高校已经屡见不鲜,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水平。这种种不良消费行为中,虚荣心、攀比情绪和享乐观体现的十分明显。

3、理财知识、储蓄意识、经济独立意识淡薄

大多同学对于理财都缺乏科学的认识,很少会对每次的消费进行记账,每次的购物也不一定出于消费计划中,在每个学期结束后时,大多数同学的开支往往超出了计划,很少比例的同学会对多出的生活费做储蓄的打算。可见,当代大学生和理财意识和储蓄观念都较为淡薄,日常消费的计划性不强。此外,当代大学生对于经济独立意识相当淡薄,他们已经习惯了依赖父母。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其学费和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排在第一位的是父母,其他来源则是做社会兼职获得的报酬或在校获得的各项奖学金,而后者不论是数量还是持续性都远低于前者。大学生在外兼职的目的更多的是增长见识,增加社会阅历,很少是出于对经济独立的考虑。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消费出现了上文提到的一些新的现象和问题。消费行为是受消费观影响的,大学生消费趋势出现了变化,说明大学生消费观已经随着社会发展产生了变迁。大学生消费观在变迁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当代社会消费结构的改变渗透进入了大学校园,使大学生消费方式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年华,也是学习各种知识的重要时期,由于思想和情绪都不够稳定,所以又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树立的各种观念对他们的一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消费观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果大学生们能够在大学学习期间养成科学消费的行为习惯,以后便会受益终生;反之如果在这段时期没有打下良好的消费观的基础,必然将不利于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詹欢,张莲.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青少年消费道德教育探悉[J].党史文苑,2007,(7).

[2]行岁锋.解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观[J].中国经贸导刊,2010,(9).

[3]张国花.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问题研究[J].新学术论坛,2010,(9).

大学生旅游消费观范文第4篇

关键词:消费调查 大学生 青海省

为了掌握真实的大学生经济水平和消费情况,为学校制定各种资助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指导大学生养成科学的消费理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青海省大学生进行调查,在该省大学的教室、图书馆、食堂、自习室等地方发放500份调查问卷,收回475份,有效问卷470份,回收率为94%,并对这些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

一、青海省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的来源分析

从表1分析得知,青海省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多样化,主要包括家庭提供、助学金、助学贷款、兼职收入,但是以家庭提供生活费为主,其他消费来源为辅的特征较为明显。

(二)青海省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

1、基本生活消费

基本生活消费主要分为饮食消费和生活必需品消费两方面。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得知,饮食消费在500元以下的大学生比例高达78.0%。由于消费收入水平的制约,大学生恩格尔系数较大,大概是0.5,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值。同时,肥皂、衣服、鞋袜、牙膏、洗衣粉等大学生日常必需品的消费比较固定。

2、网络通讯消费

网络通讯消费主要是大学生使用手机或互联网产生的一些费用[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网络消费,64.89%的大学生每学期平均网络支出100元以下;3.83%的大学生网络支出高达300元以上。相比于网络支出,手机通讯消费所占比例较大,50.34%的大学生每学期平均手机通讯费用支出300元以下。30.85%的大学生费用支出在400元―500元之间。6.38%的大学生支出超过了500元。

3、休闲娱乐消费

当前,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也是如此。没有生活负担,没有初高中升学压力,有了充足的自由分配时间,这些都为大学生追求高品质生活提供了条件,看电影、逛街购物、假期旅游、唱歌健身等潮流娱乐方式备受大学生追捧。

4、人际交往消费

人际交往消费是为了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人脉网络的支出。当前,大学生各种人情消费支出日益增加,每到一些特别的节日或同学生日,请客吃饭、唱歌、送礼物都是必须的。本文调查结果显示,26.02%的大学生除了日常人际交往消费外,每月额外花费平均用200元―400元在陪朋友唱歌、逛街、购物、看电影等交际活动上。

5.自我发展消费

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就业竞争压力,青海省大学生也渐渐意识到增加自身竞争力的必要性。除了确保优异的专业成绩外,大多数学生购买辅导资料、教材,并参加各种专业有关的资格考试,从而提高自己竞争力。本文调查结果得知,47.66%的大学生平均每学期的自我发展消费在100―300元之间。

二、青海省大学生日常消费特点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水平适中,但个体差异正在加大

青海省大学生消费能够坚持量入而出的原则,然而个性差异较大,小部分大学生消费水平较高,同时也有一些困难家庭的大学生消费水平只能够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城市、城镇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省的大学生。

(二)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但在个人发展方面支出较低

分析青海省大学生月均消费得知,主要包括伙食和购买日常用品等生存消费,同时也包括了通讯、娱乐、交际与学习等方面的消费。调查得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增长,大学生消费多元化特征日益明显,其在旅游、人际交往、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比例日益增加,然而在个人发展方面的消费支出比例较小。

(三)大学生消费相对理性,但缺乏计划性

在消费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注重商品的性价比,消费比较理性;但是有些大学生一味地追求潮流、时尚,看重品牌,个性化消费行为尤为严重,消费水平日益增长。同时,在消费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缺乏计划性,随意消费,有的大学生无法量入而出,合理分配,理财能力缺乏。

三、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的思路

为了引导青海省大学生合理消费,培养他们科学合理的消费习惯,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第一,加强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大学各班主任应该采用课堂教学、开班讲座等方法,积极同学生交流沟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消费观,帮助其改正不合理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是一种思想之内的东西,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正的,这是一种内在素质,应该从根源上去改正不科学的消费观念,这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而言尤为必要[2]。第二,培养大学生理财能力。经过支配金钱,科学消费,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金钱,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运用金钱的能力。第三,营造良好的消费风气。教育学生不得相互攀比,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第四,倡导勤工俭学。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一定的资助,保证其顺利完成学业。

总体而言,青海省大学生消费状况比较合理。本文重点调查分析了该省大学生消费来源、结构与观念等方面,发现该省大学生消费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消费水平个体差异显著、个人发展支出比例较小及消费缺乏计划性等方面。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培养,采取有效方式引导大学生消费更加理性,从而使得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薛秀军,吴巧.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及其对策―以厦门、泉州四高校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1(04):21―23.

大学生旅游消费观范文第5篇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现状及成因透视

(一)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体尚属于合理的消费范围之内,求知、成才、发展是消费的主要方向。但是,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中,也存在着不少值得我们审视的问题。

1、消费总水平。据2005年8月16日《中国证券报》报道,中国高校学生人均学费已从1995年的800元左右上涨到2004年的5000元左右,进入新校区的学生学费在6000元左右;住宿费从1995年的270元左右,上涨到2004年的1200元左右;10年间,分别上涨了6.25倍和4.59倍。而中国人均收入增长却不足4倍。而在大学生当中,学费和住宿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真正能够体现出学生消费水平层次的是生活费、娱乐消费、交际消费、恋爱消费、休闲消费和中高档的消费品拥有及多少。

2、消费来源。调查显示,学生消费的80%以上由家长来买单。约40%的大学生每年可从父母处得到5000元以下的消费收入:约44%的大学生每年可从父母处得到5000元~10000元的消费收入:约16%的大学生每年可从父母处得到10000元以上的消费收入。除家庭提供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外,大学生还可通过其它的渠道来获取:国家助学贷款、亲友支持、勤工助学、学校奖助补、一般性商业贷款等,其中国家助学贷款将逐渐成为了贫困大学生一条主要经济来源。

3、消费结构。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主要有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消费三部分构成。生活消费开支可大致分为四个层次,调查显示:月平均消费在150-200元占7.31%;200-300元占2066%;300-500元占66.16%;500元以上占5.86%。学习消费包括教材、参辅资料、考研资料、各种各样的考证费用。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费用也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数字。现在,大学生全年节假日数占全年总天数的近1/3,共114天,因此,闲暇消费也就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闲暇消费包括交际消费、恋爱消费、网络消费(上网率为91.3%)、旅游消费(假期旅游率为25%)等等,也称四大“流行消费”。

4、消费观念。这些年来,大学生的消费观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像从前那样追求简朴、实惠,而要追求品牌品质,热衷于名牌、高档、新颖、时尚的商品,他们的消费观念就是“追求时尚”,他们认为“能挣会花就是现代人”。

5、消费心理。主要表现为:追求个性和表现自我型、情感重于理智型、追求时尚新潮型、消费行为超前型等。在一部分大学生当中,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如攀比心理、放任心理、虚荣心理、郁闷心理等,这些不良消费心理的存在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选择和道德人格的建立。

(二)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因素

1、西方“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是一个思维最活跃、反应最敏捷、最少保守思想的高智力群体,西方社会消费主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示范效应在大学生中表现得最强烈和最普遍,他们更容易接受消费主义作为他们的一种价值观念,把消费水平当作衡量人的尊严、贵贱、荣辱的尺度。与消费主义相伴随的就是享乐主义,他们试图通过消费来追求物质的享受和感官的快乐,这种享乐主义的思想一旦在青年中蔓延开来,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毒害社会风气,培养消费主义人格。

2、高校教育管理的疏漏。首先,高校教育工作者只是关注大学生的文化知识、素质的培养,而把消费看作是大学生个人的私事。任何消费行为都不可能是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私事,这不仅在于消费是处于特定经济关系条件下,受特定的经济制度制约,而且还在于消费行为本身总是具有某种伦理文化的前提,并产生客观的社会伦理道德结果。另外,近几年高等学校持续扩招与不断恶化的校园周边环境也是大学生不良消费的催化剂。

3、大学生个性心理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整体上强调个性化,忠于自己的心理感受,容易盲目消费、超前消费和攀比消费。大学生生理上基本成熟,但其心理上还不完全成熟,普遍缺乏自制力,不能完全树立健康正确的消费观念。在不正确的消费观念的误导下,不会有计划地开支,这样大学生在消费行为中的盲从和失误也是在所难免。

4、大学生中同辈群体的影响。入大学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会受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教育的深刻影响,但是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他们的消费观念就更多地受到周围同学共同认可的新的消费观念的影响。那些生活在城市里,家庭富裕的学生成了大学生中消费潮流的引领者,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广告媒体中宣传的方式一致,他们不自觉地向这些人看齐。

5、受大众传媒的诱惑和刺激。为了实现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以广播、电视为载体的消费文化不能不瞄准公众消费动向,不能不围绕消费旋转。青年大学生把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作为知识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乐于从电视广告中得到消费知识和信息。大学生容易受到消费时尚和惯性力量的诱惑,使其消费行为失去经济合理性和道德正当性。

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伦理规约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伦理原则

1、适度消费的原则。适度消费,是以劳动贡献与报酬为前提,以生理、心理、精神需要为根据的消费。它是与过度消费和被迫消费不足相比较而言的。坚持“适度消费”的原则,就是要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量入为出。

2、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相统一的原则。在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当中存在不合理的倾向,这种不合理的消费结构将导致物质消费和先进精神文化消费的相互背离和冲突。

3、科学消费的原则。科学消费的原则就是在个人生活消费中,自觉地用消费生态伦理规范人们的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即充分发挥消费生态伦理对人们消费活动的引导作用,倡导可持续消费。

4、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人的全面发展是学说的中心问题。消费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消费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使自己全面发展,积极推进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美好的未来社会要靠我们的现实努力来实现。

(二)对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价值引导的具体对策

1、倡导“适度消费”,加强艰苦奋斗教育。我们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首先,要坚持“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体贴父母,合理消费,适度从俭。其次,要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厉行勤俭节约。在行动上自觉抵制各种高消费、乱消费。

2、倡导“绿色消费”,树立可持续消费新理念。大学生,作为有道德的消费者,应该具有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在追求舒适生活的同时,应该对自身消费行为对自然环境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产生的后果有充分的认识,从而自觉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3、倡导校园主流文化,提高闲暇消费质量。高校要大力提倡校园的主流文化,要让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文化占领校园文化主阵地,培养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逸为耻的消费观,创建节约型校园文化。

4、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理财能力。要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消费教育,包括商品、货币、消费与市场的基本理论教育、投资与理财教育、消费品常识教育、消费生态意识教育、消费文明教育、消费者权益与保护教育等,从而提高大学生个人理财能力。

5、倡导简静的生活方式,提升人生生活品质。提倡过简静的生活,是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中心的更高层次的生活结构。它是在基本需要得以满足以后,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不断完善自我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大学生要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适应时展的要求,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的需求,实现人生的幸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也应倡导简静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