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孩子品德教育

孩子品德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孩子品德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孩子品德教育范文第1篇

一、关注生命的个性,要创设宽松氛围

宽松的氛围是个性自由流淌的小溪,是个性自由翱翔的天空。教师任何时候的严厉训斥、冷嘲热讽,都只会扼杀一个个创造的萌芽,使学生丧失表现的信心和勇气,产生自责和恐惧心理,使个性发展陷入依赖、封锁、禁闭的尴尬境地。相反,教师对学生亲切的交谈、信任的注视、宽容的微笑,以及融入尊重、关爱的举手投足,都得以构成一种宽松的教育氛围,置身于这种氛围,才能产生如沐春风的愉悦享受,使自己的个性彰显光彩。

在学完《小伙伴》 这篇课文后,我向孩子们提出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一个小朋友?” 一个男孩子说:“玛莎不是个好孩子!我不喜欢她!”这样的声音显得异常刺耳,但却跟随了一大群拥护者:“我也觉得玛莎做得不好,只顾着玩,把自己的东西都丢了。”“她太粗心了,怎么可以连随身携带的东西都丢了呢?”“要外出游玩时老师一定会强调要带好身边的东西,玛莎一定是没有认真听。”“对,要让她饿肚子,给她一次教训,下次她就不会再丢了。”

面对这些真实的体验,我没有急于评价,只是用宽容的眼光去理解这个孩子,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孩子独特的体验,引导学生在碰撞交流中判别体验的正误,在学生们的异样眼光中,保护了一颗颗稚嫩而纯真的心。我充分尊重学生的生命姿态、思维特征和生活方式,让学生张扬个性,潜移默化间,使反方对人物的认识得以提升,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创造条件。结课时,我抛给学生一个启发性的问题,延伸了整篇文章的主题,给学生以深深的思索:“同学们,你们想想,当你的小伙伴遇到困难时,小伙伴之间的互相帮助重要,还是指责、埋怨更重要?假如你是玛莎,你希望大家怎样对待你呢?”在足够的思维时空中,在不断的碰撞、感悟中,学生的体验逐渐趋于成熟,趋于理性!这样开放的评价,巧妙的设疑,让一颗富有灵性的种子得以发芽!

二、关注生命的个性,要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身心的健康发展。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等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言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被誉为“德国普通教育之父”、“德国教师的教师”的19 世纪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严厉的面孔和训斥、咒骂学生是一种恶劣的行径。”我们应学习借鉴英国教育的优点,英国教师对学生评价时从不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词,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我们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我们应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三、关注生命的个性,要进行多元沟通

个性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沟通,学生的个性必须在沟通中得以协调。教育应走出“自我封闭”,拓展沟通交流的时空,协调和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努力与家庭、社区建立多元沟通机制。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父母的直接影响,身为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教观,有义务、有责任担起家庭教育的重任,了解孩子的思想道德状况,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四、关注生命的个性,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

孩子品德教育范文第2篇

在美工区,小朋友创作的橡皮泥作品摆在柜子上,看上去很凌乱。还有小朋友想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利于观赏的位置上而发生争执。鉴于此,笔者在评价时引导幼儿们讨论决定,要将作品分类摆放,晨晨、杰杰两个小朋友还主动申请制作作品展示台给橡皮泥做展示,我们表达了对他们创作的热切期待。

第二天晨晨、杰杰两个小朋友怀着对自己作品的满心期待,来到美工区开始他们的工作了。开始时,晨晨、杰杰独立制作作品,互不干扰。杰杰先拿了一张A4纸在上面粘上了两条纸,使这两条纸垂直于A4纸,样子很像个展示台。然后,他刚将橡皮泥放在上面想试一试,看得出来他一试就知道了问题的所在,于是他找来了厚纸板尝试重新制作。厚纸板不容易粘和,需要多次加固才能支撑住橡皮泥。加固完成后,他又发现纸板根本站不住,于是他找来了支撑物托住纸板,因为橡皮泥太重了,纸板总是向前栽,支撑物根本没有发挥出作用。这时的杰杰停下了手里的动作,开始回头看晨晨……

晨晨开始得比较慢,他在废旧物品箱里寻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几个盒子,将盒子放到展示台上试了试,发现盒子太多太大根本放不下,于是晨晨就留下了合适的。又找到了硬棉块,想粘在纸盒上当托板,双面胶粘上的支撑不了橡皮泥,于是换胶带,这次非常牢固。可是放上橡皮泥一试,托板虽然没掉下来,但纸盒却向前倾倒了,他尝试了多次也不成功。杰杰一直在看,此时他说:“我的也是这样,根本站不住。这太难了,我不想做了。”然后就放下手里的展示台,去寻找其他活动了。

当看到晨晨也有放弃的想法时,我走了过去,摆弄着晨晨的展示台说:“这是展示台吗,已经很有模有样了。托板做的多结实呀,真棒!”听到我这么说,晨晨对创作又有了积极性:“杨老师,这个展示台根本就站不住,这可怎么办呢?”我说:“是吗?那咱们可得好好看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时他一边说还一边给我演示,“橡皮泥太沉了,一放展示台上就倒了。”我将一个手指按在纸盒上,让纸盒站住了,用琢磨的口气说:“怎样才能让它站住呢?”晨晨没有回答,我又问:“现在怎么没有倒呢?”看到我来了,杰杰也凑了过来,说:“你用手按着它呢。”“按着它怎么就不会倒呢?”“因为你压着它,它动不了了呀。”“压和不压会有什么不同呢?”这时晨晨恍然大悟地说:“哦!我想到了,拿一个东西压住纸盒,这样它就不会倒了。”杰杰马上递过来一个纸盒放在上面,晨晨说:“不行,纸盒太轻了,我们需要一个重一点的东西压它。”于是他们又继续合作,终于使展示台站住了。他们开心极了,我也向他们献上了大拇指。

活动区评价时,笔者请他们展示了他们的作品,并讲解了解决问题的过程,此时他们从中获得了成功感。而后,又对他们在活动中的优秀表现进行了肯定。这件事让大家认识到:在做事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克服困难,探索实践解决问题是优秀的品质。

笔者继续调动幼儿的探索积极性,让幼儿们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思考,开拓思路,从多角度观察问题,针对让纸盒不倒的方法就想出了很多,比如,将纸盒粘在柜子上,挂在墙壁上等,盒子也不会倒。在讨论中,幼儿们的思路越来越开阔了,有好几名幼儿主动申请参与制作展示台。就这样,我们的展示台拓展了空间,打破了局限。有高低不同的纸盒台,有悬挂在墙壁的纸板台,有折纸异形台、纸筒悬挂台等等。成功创作后孩子们得到了来自多方的肯定,大大地增强了幼儿的成功感与创造欲望。

在这过程当中孩子们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教师的支持与鼓励让他们在问题中克服困难,不断探索, 最终有了如此别具一格、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喜悦与成功,更重要的是从成功中他们意识到:在做事时要坚持、认真,过程中遇到困难要积极思考,通过这样的探索与实践就一定会获得成功。在今后他们会带着这种品质热切地迎接各种挑战,解决多种问题,战胜各种困难。

孩子品德教育范文第3篇

1、“20+20”模式。原先课堂上的所有时间都是由老师来掌握,现在就需要进一步改进,根据海子山中学的情况,可以采用“20+20”模式,就是在40分钟的时间里,有20分钟时由老师进行讲解,另外20分钟交给学生自由讨论,并向老师进行提问,把学生变为课堂真正的主体。

2、改变课程结构设置。当今思想品德政治课越来越重要,如果不加以重视的话,就会很难跟上社会的步伐,所以应该平均每天都有1~2节政治课,每次课后都有相应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还要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根据学生的情况让他们给自己制定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要求,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体现了“因材施教”。

(三)整顿师资队伍

1、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对于一个学校来说,一直都用同样的教学,师生都难免会产生一些疲劳感,所以需要有老师定期的去外地或其他学校进行先进教学方法的学习和培训,才能给学校及时补充新鲜的血液,提高教学质量。

2、优胜劣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经常对他们进行定期的考核,对于一些在教学方面有突出成绩和贡献的教师,应该给于他们更多的任教机会还有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对于工作能力差、缺乏上进心的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的惩罚制度。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开展探究式学习

运用小组的形式来开展探究式学习,课堂前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新的内容,教师通过多媒体把那节课的主要知识点通过问题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然后小组间进行讨论,如果小组的对所提的问题有争议,就可以更大程度上来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最后派代表阐述观点,教师再来做解答与讲解。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明白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小组的同学在课后可以相互检查笔记、查作业、监督背书情况、相互督促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2、利用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让学生能真正融入课堂,把身心都放在学习上。教师还可以有目的的导入或创设有一定情绪色彩或者形象生动的场景,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有助于学生身心的良好发展。

3、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在课后,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跟教学内容有关的活动,比如说小品表演,情景剧、课堂剧表演等,这些活动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会很专注的做这些准备,比起课堂枯燥的无味来说,这些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就连平时不喜欢学习的同学都会跟着别的同学一起加入进来,慢慢就带动了大家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束语

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措施,可以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转变一个新的方式,让教师上课更有成就感,学生更有兴趣,教学的效率更高:对于学生而言,课程教育的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出时代的要求,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最重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添一份力。

参考文献:

[1]袁艳.教师选用教学方法现状研究[D].广东: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2]陈晓岱主编.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美]普莱斯顿D费德恩,罗伯特M沃格尔著,王锦、曹军、徐彬泽.教学方法―应用认知科学,促进学生学习[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M].华东师范大学,2006.

[5]曹冬梅.转变中学生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习方法问题的探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

新世纪的十年倏然而过,一场革命却已然悄无声息地进行了许久,“她”在这个时代铭刻出了更为鲜明的烙印。

当才能、抱负、欲望和市场力量结合之时,全世界都在惊诧她所创造的丰腴硕果,她经济,初露峥嵘:因为她娇媚,所以有更多的人为美提供服务;因为她质朴,所以她为更多的人带来舒适的关爱;因为她敏感,所以坚定地缔造起属于她和其他人的商界。

或许,我们未必能够宣告她时代的正式到来,但她,已然改变了这个时代。

初章:美丽正在吸金

美丽,拥有无法形容的魔力。

不论男女,自古对“美”的追求就从未停止过。而女性,以其独特的俏丽与娇媚,尤赛春日桃花。

有所欲,必有所需。风起云涌的市场中,或者是天性使然,或者由于宣传效应,女人永远缺少一件单品。因此,她们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来跟随“时尚”的步伐。她们不仅是“时尚”的所有者,更是“时尚”存在的理由。经营者也为博得其芳心,而各展其能。显而易见,“她”就是营销者眼中最大的宝藏。

美丽,正在开始吸金。

据调查,仅化妆品一项,数目就相当可观。2011年欧莱雅中国在华销售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7亿元人民币。市场研究机构KWP的抽样调查也显示,中国化妆品平均年消费额达到1133.5元。

她经济初露峥嵘,给企业带来了深层的启示:必须更深入地细分市场,针对不同的目标消费者,特别是女性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商品。于是,一些原本看似与“美丽”并不相关的行业也开始揣测“她”的心理,为她提供全新的美丽。

“女性住宅”就是近年来房地产业提出的典型概念,即在建造楼房时,开发商设计出针对单身女性的小户型;即便是在大户型里,也会为女人单独划出一个化妆间,或一个小巧精致的副卧室,这种做法让女人买房子的比例不断增长。

她们追求生活的多样化,希望改变身份,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于是,女性主题餐厅,女性专属酒店,即便是男性用户为主导的汽车、笔记本、手机、信用卡及银行服务等等也顺应她求新求变的心理,新商品和服务便应运而生。

除了物质生活服务,还有对她精神需求上的特别关注。大量女性杂志、女性畅销书、女性网站、乃至女性电视也得以大张旗鼓地占据市场。衣食住行开始有了性别标注,“她”成为这些商品的统一属性。产品质量和实用性成了其次,她们更加关注的是情感上的愉悦和满足。行业和厂家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令她产生越来越多的“美丽欲望”。

她们在为追求美丽的欲望买单,并扩张着更多的美丽元素,继而促使她们扩张着找寻美丽的方式。

网购,就是她发现美丽的新渠道。京东商城通过对上亿用户消费数据的分析,了2012年不同年龄段女性的消费观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服饰、鞋帽、化妆品类别的商品销量一直在快速攀升。其中,80后女性在京东的消费已超百亿元;70后女性的人均消费金额最高;对于90后女生来说,除了符合校园生活的清新学院派风格,关键字通常变化频繁。

数据还显示,多数的大型促销活动前夕,进行网购的女性用户数量都会稍显低迷;而一旦促销活动开始,“她们”数量和消费额都会急速上升。这反映出,她们会将短期积攒的购物需求留到价格合适的时间进行释放,进行“预谋”已久的美丽消费。

旺盛的美丽需求,就这样在这个时代绽放。有人曾说:她的贡献,超越了新技术带来的巨变。这是因为,追求自主并经济独立的她,主导着许多产业模式的新型增长点。

协奏:她爱的人和爱她的人

细腻,是她们的共性。

对于自己,她们追求美丽与时尚;对于亲友,她们重视分享与休闲;对于家庭,她们关心环保与呵护。在这种情况下,她为家里的经济承担了更大主动和活力。

把家庭消费安排得井井有条、科学合理,对知识丰富且颇有经济头脑的时代新女性而言并不困难。淘宝网2011年度数据中,男士化妆品市场方兴未艾,大有与女士化妆品市场携手发展的态势。这是因为女性买家为自己的爱人进行了有意无意的男用商品的询问,使得那些注意收集市场信息的商家,开始在男士化妆品领域做文章。

疼爱老公,当然不止帮他买化妆品这么简单。2012 淘宝数据盛典公布,舟山女性用户为男性购买用品人数比例高达23.98%,人均消费901.72元,这使得舟山也成为了最疼老公的城市。

相同的榜单下,最顾家的头衔落在了80后女性身上。因为,她们对家居环境更为“挑剔”。她们以超过6000元的平均购买价格,抱回了居家必备的平板电视。除此之外,还有她们相中的沙发、橱柜、洗衣机、电冰箱等等商品。

对爱巢的用心,延伸开来就是她对家人健康环保理念的灌输。这样的需求,商家自然乐见其成,因为他们懂得柔和的灯光、舒适的卡座、晶莹的珠帘、精致的摆盘,这些更容易获得女性消费者的好感。因为,她们往往是一家人挑选上哪儿吃饭的决策者。

在关怀下一代的母婴用品方面,她无需建议只需“首肯”。进入2013年,大部分80后女性已组建家庭甚至培育下一代,在消费中则体现为更加理性地采购性价比较高的商品。以母婴商品举例来说,目前京东母婴商品消费用户绝大部分是数百万的80后妈妈,她们平均每天要购买3.5万桶奶粉、2.5万包尿裤和8000个奶瓶。

孩子品德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6)06-0023-03

一、思想品德教育的一般概述

(一)思想品德教育含义及内容

思想品德教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总称。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道德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心理品质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时事政策教育等。其主要价值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思想、道德规范,形成对事物是非、好坏、美丑、善恶的辨别和评价能力。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

在教育活动中了解、研究和掌握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是有效地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思想品德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导向性,是指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从而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其次是针对性,就是要“有的放矢”,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找出学生存在的思想品德问题,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进行解答;最后是长期性,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细致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更为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外在的行为,再通过引导将外在行为内化为学生深厚的情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最终达到知、情、信、行统一。因此,教师、学校、社会以及学生自身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身边小事入手,持之以恒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首先,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学生是社会主义转型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与新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息息相关。因此必须把学生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对象,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1]其次,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可塑性还很强。同时,他们又处于社会变革、时代变迁的复杂社会环境里,他们的成长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不利因素将严重干扰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二、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品德课逐步失去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地位

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思想品德课在发挥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学校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单一,缺乏灵活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思想品德教育得不到重视,思想品德课形同虚设,思想品德教师队伍建设投入偏少,缺乏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学生得不到有效的指导。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地位。

(二)传统道德文化教育被忽略

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当今社会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传统道德教育逐渐被新的文化教育观念所冲击,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思想品德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表现为传统道德教育观念的淡薄。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变革,传统道德文化教育渐渐脱离人们的生活,很大一部分中学生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教育是陌生的。其二,表现为传统道德文化教育渠道缺乏,当代的很多中学生对传统道德文化很感兴趣,但是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并没有专门为中学生提供传统道德教育的渠道,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传统道德文化的机会。而传统道德教育中的许多优秀的内容都是当今社会思想品德教育所需要的,例如,传统道德教育中的仁、孝、义等。因此,吸收和继承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优秀成果,进行传统道德教育能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效果,规范学生品德行为,构建和谐的社会。

(三)家庭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诸多误区

父母是孩子真正的教育者,家庭思想品德教育是当今每一个家庭面临的极其重要的问题。当今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当代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物质生活丰富,享受到众多的关注,家长的溺爱往往导致孩子自私、任性;其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重智育轻德育,从而使得子女没有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其三,“一些特殊家庭如单亲家庭等会给子女的思想品德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等带来负面影响”[2];其四,家长难以树立一个知行统一的模范形象,青少年正处于思想和品德发展的关键阶段,家长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很多家长通常不能做好表率。

(四)校园文化建设缺失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能陶冶学生的精神,是其他教育形式不能代替的。学生生活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可以使情绪驱向平衡,心灵得以净化,品德得以美化,情感得到深化,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然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的学校对校园文化重视不够,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不够,缺少必要的规划,正是这些实际的困难造成了脏、乱、差的校园文化现状,使学生得不到优美的校园文化的熏陶。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学生能够最为直观感触到、接触到的文化现象,学校应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开设各种各样的社团,以及组织丰富多彩的大型活动,如校园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促使学校形成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发挥校园文化隐形教育的功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无形地完成自身的思想品德教育。然而,在现实中,更多的情况却是部分中学由于重物质建设轻精神建设,片面提升升学率等原因,很少开展校园活动,造成校园文化的应然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严重影响了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它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与团队活动、班主任工作、其他学科的德育渗透,共同构建成德育网络体系形成以德育为首的学校教育格局。”[3]教师应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积极探寻其中的教育因素,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积极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二)继承、吸收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

辩证地对待我国传统道德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汲取、继承其中的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对进行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值得当代乃至未来社会去吸收、传承。首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要借鉴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等教育思想,例如,传统道德文化中的“忠”“义”等思想,通过对爱国主义等思想的继承与发扬提升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其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志向教育思想,例如“立志”等思想,并帮助学生将学习到的传统道德文化应用于实践,指导其学习与生活。再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感恩思想相结合,既要引导学生学习传统道德文化中的孝道思想,又要学习传统道德文化中的尊师重道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加强家庭思想品德教育

家庭在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发挥着学校、社会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家长必须掌握并实施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观念以及方法,把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上。首先,家长必须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塑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娱乐之中。其次,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仅仅依赖于家长,因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系统,想要完成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家长必须学会与其他两者的合作配合。再次,家长必须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在与孩子的生活中,仔细留意孩子的性格爱好、行为习惯,寻找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育经验;同时,家长还应该学习科学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策略,并将这些用于实践中。最后,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展现出自己良好的素养,成为良好的行为模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四)发挥校园文化的应然价值

校园文化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存在着,影响着每一位中学生的内在思想和外在行为,使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自己,可以说,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与否,因此,必须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必须协调统筹好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把三种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结合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才能够有效地激发校园文化中潜在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使学生在完善的校园环境中实现思想品德教育。其次,必须充分重视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文化的载体在无形之中完成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全校开展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以爱国为主题的诗朗诵、以发挥团结精神为目的的体育比赛等,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更好地完成这一教育工作,就要在了解其理论内涵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只有找到问题才能有的放矢,找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策略,以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吴巨安.浅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及对策[J].科教文汇,2008(12).

[2]周顺文.当代大学生家庭和学校德育内容的比较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5.

孩子品德教育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美国品德教育运动涉及的内容和人员都比较广泛。品德教育运动虽在实践模式和概念表述上有差别,但其中有一些被基本认同的观点。客观分析品德教育运动,同时结合文化背景对我国的德育实践进行有益的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美国的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直对其他国家产生着重要影响。近年来,美国教育领域出现的旨在回到过去的品德教育运动(charactereducationmovement)同样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思考。如何认识和借鉴美国的品德教育运动?我认为应该分析运动产生的背景和了解运动的基本内容,同时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与德育实践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反思。

一道德教育“回到传统”

20世纪以来,美国的道德教育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传统德育阶段、相对主义与过程主义阶段、品德教育运动阶段。在不同的阶段,美国德育表现出不同的德育理念和实践模式。

传统德育阶段的道德教育基本上属于赫尔巴特式的传统教育范畴。在这个阶段,德育强调正面直接地灌输;强调纪律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强调学生自律。在这个阶段,伴随道德教育过程的有被广泛阅读的品德教育读本《麦加菲课本》,呈现给孩子们的是关于英雄与美德的故事。

传统的德育模式在20世纪20-30年代受到了两方面的冲击:一是杜威的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另一是休·哈兹霍恩和马克·梅所做的著名的“品德教育调查”。杜威的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强调儿童中心、儿童自主,提出“生长之外无目的”,这些观点对直接德育、成人权威、道德价值灌输提出了挑战。休·哈兹霍恩和马克·梅的品德教育调查选取了一万多名调查对象,涉及33个行为指标,所得到的结论是“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课堂品德教育能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增加利他行为”。在以上两个因素的影响下,美国的道德教育实践和道德教育理论都发生了变化:在实践上,道德相对论使学校放弃了道德教育;在理论上,出现了以道德相对主义和过程主义为特征的价值澄清学派和道德认知主义学派。这两个学派都把道德教育的重点指向道德思考、判断和选择,强调道德行为产生的过程,不提倡教师给学生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但是实践证明,仅仅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对于儿童道德行为的产生和巩固的效果都是很有限的。

道德相对主义和过程主义与美国20世纪60,70年展起来的极端个人主义相结合,导致了美国糟糕的社会状况。传统的道德环境转变为一个相对主义的道德环境。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而完全成为个人的选择。在学校里,教师不敢进行正面的道德教育,否则就有推广自身价值观的嫌疑。在家庭中,父母也逐渐失去正面教育的信心。美国的青少年缺少一个用作态度与行为引导的基本价值标准,再加上信息时代社会发展变化的加快,以及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家庭结构与功能的改变等,这些都使青少年处于一个不利的道德发展环境(50%的离婚率、1/3的婴儿一出生在单亲家庭等)。这种不利的成长环境导致青少年产生很多社会间题:暴力与破坏行为、偷窃、性早熟与待、自毁行为等。例如,每年美国有1,4万14岁以下的女孩子成为妈妈。1988年美国卫生局调查显示:20岁以下的青少年中有自杀企图的占1/7。

从20世纪80年代起,许多德育专家批判相对主义与过程主义,呼吁加强品德教育,主张回归到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这些呼吁逐渐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及行动、资金的支持,“品德关注联盟”、“品德教育伙伴组织”等组织相继成立,“回到传统”的呼吁与行动进一步发展成为涉及很多人和很大范围的品德教育运动。

二品德教育运动的基本观点

如何理解“品德教育”的含义?目前争论很多,下面介绍两个用得最多的定义。一个是阿兰·罗克伍德的定义:品德教育就是指以学校为基础并与社区机构合作进行的,通过直接、系统而非相对主义的价值影响去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一种教育;另一个是“品德教育伙伴组织”提出的:品德教育就是学校、家庭与社区在帮助孩子理解、关心和实践核心伦理价值的有意识的活动。虽然在实践模式和概念表述上有差别,但品德教育运动仍然有一些大家基本认同的观点:

1多元社会中仍然存在普遍认同的价值

品德教育运动的支持者认为,普遍价值是存在的,学校可以理直气壮地传授它们。以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为重点的柯尔伯格也逐渐认识到,道德教育的内容是道德教育者不可回避的问题。柯尔伯格的妻子(也是他的合作者)安·希金斯曾经写到:“作为一名道德心理学家、教育家和倡导者,柯尔伯格认识到他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哲学家,回答诸如‘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公正?’等问题。最后,他相信,在学校和社会中培育道德发展,须由哲学家们评判是公正的。为了界定公正,柯尔伯格求助于柏拉图、康德以及与他同时代的约翰·罗尔斯和于尔根·哈贝马斯。”

品德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托马斯·里克纳提出,尊重与责任及其派生的价值是学校能够合理传授的价值。另外,还有其他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组织提出的各种价值观标准。这些标准在内容上有差异,在产生过程上值得推敲,但普遍价值观存在并可以在学校传授这一点得到了人们的认同。

2强调正面直接的道德教育

在品德教育运动中,教师的职责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学校要求教师努力把鲜明的价值观教育融入到他们的全部教学活动中,期望教师和学校的工作人员成为学生品性学习的典范。芬斯特马赫(G"Fenstermacher)指出,教师从3个方面扮演着道德代言人和道德教育者的角色:第一,他们可以非常直接地进行道德教育,这种指导形式被称为说教式指导;第二,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与道德有关的内容;第三,教师以身作则,以自己的道德行为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教师身上看到诸如诚实、公平竞争、替他人着想、宽容和共享等品质。学校实践证明,德育的很多工作需要教师进行直接的解释说明。在某些问题上,学校要求教师有明确的价值观,并让学生感受到这种价值观。

3要求学校与社区、家庭相互配合,建立立体综合的德育系统

20世纪以来,一些社会因素的变化降低了家庭、社区等传统养育机构对孩子的影响。例如,迅速的工业化,从融合着核心价值观的乡村来到大都市的移民,多元文化的迅速出现,媒体提供的多视角的道德与文化观点给父母和孩子带来的困惑,妇女进人职场对孩子养育环境的影响等,这些都使得社会向教育机构寻求帮助。美国德育工作者也强调学校要充当道德教育的主要角色。

在品德教育过程中有很多学校在努力地影响家长:i>让家长重视孩子的道德发展,如提供家长课程,举行早餐会,午餐后在家长工作的地点进行演讲;2)让家长参与品德教育过程,如向家长通报最近时段的活动主题,与家长一起设计品德活动,让家长参加孩子们的主题活动和各种仪式;3)成立家长支持性团体,举办经常性的讨论会。

学校还寻求社区的帮助。例如,社区邀请专家和家长交流品德教育问题,社区为经常缺课的孩子提供帮助等。

4强调实际的行为训练

为纠正价值澄清学派和道德认知学派只关注道德教育过程的不良倾向,很多学校在培养学生品德的项目中都努力给学生提供实践道德价值观的机会,每个品德发展项目都有实践计划支持,如义务服务、校园巡逻队、自主经营管理学校商店等。

对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变化的评估不是仅仅依据道德知识的测验和道德两难故事的判断。德育效果评估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行为的变化。在对一所学校的品德教育计划的效果进行评估时,评估者要做的事情是将计划实施之前的有关学生行为的基线数据与受计划影响的数据做比较。

5体现关怀伦理的思想

美国的品德教育运动受到了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德育工作者从关心孩子所面临的问题人手设计品德发展项目;2)在品德教育过程中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爱,为无障碍的师生交流和建立教师个人的积极影响奠定基础;3)在品德发展目标中,把情感教育、关心与自尊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

从品德教育运动的兴起及其基本的实践模式与观点看,它是对道德相对主义与过程主义的否定,同时又体现了关怀伦理的思想。

三对“品德教育运动”的分析

品德教育运动是美国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在对这一现象考察和分析的过程中应注意两点:

1)美国的品德教育运动本身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概念问题;“回到传统”与传统德育的本质区别问题;在价值多元的社会如何产生核心价值观、如何避免灌输;等等。

2)结合我国的德育实际和文化背景对其分析和借鉴。以“回到传统”为口号的品德教育运动并不是真的要回到传统德育状态,传统德育赖以存在的社会与文化条件已不存在,品德教育运动是在美国现代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我国以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为基础的德育实践与美国德育实践有较大的差别,以重群体价值观为特征的文化背景与美国注重个体价值观的社会背景也有很大差异,因此我国德育实践的出发点和德育工作重点都应有所不同。

四品德教育运动的启示

美国品德教育运动可以给我国的德育实践以下一些启示。

第一,关注文学作品对道德教育的价值。工S.列明((J.S.Leming)认为,儿童在文学作品中的体验是一种道德观察学习,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亦支持这种道德观察学习观点。文学作品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参与美德行为模式的机会,还建立了德育目标与榜样之间的联系,并把道德认知转化为可欣赏的道德行为。

第二,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哲学思考。虽然在品德教育运动中,一些德育工作者批判只注重道德判断的德育,但他们并没有完全放弃道德思考。道德教育的假、大、空是不行的,但是仅仅停留在行为习惯和规则层面的道德教育同样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教育者应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道德价值与信仰方面的。

第三,重视建立家庭、学校、社区相互配合的品德教育体系,并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